登陆注册
24744500000038

第38章 思想方向与新民学会(7)

向警予是湖南溆浦人。父亲为当地富商,只望子女求学深造,“破产弗惜”。四个儿子先后出国留学。她幼年跟父兄识字。大哥向先钺留学日本,是湘西同盟会负责人。她12岁来到常德大哥家时,就看《新民丛报》和同盟会的《民报》等,喜读《木兰辞》。1914年入周南女校时,将自己的名字“俊贤”改为“警予”,取“警钟长鸣”之意,以此督促自己不断进取。在校与蔡和森的妹妹蔡畅同学,结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她是一个热情奔放的人,领导同学反对袁世凯卖国,登台演说,声泪俱下。她在1915年写的文章《湖南地形记》中这样说道:“风景不殊,山河犹昔,叹桃源之幽邃,渔父不逢;悼湘流之咽呜,灵均已渺。今日何日,所不悲耶?然而物极必反,异日者,恶知湖南之果不为中国之普鲁士也。”在校时就怀有教育救国的抱负。1916年毕业前夕,注意考察社会教育状况,参观城区国民学校时,即发表“天下事之璀璨光明者,当自吾辈创造之”的感想。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创办溆浦女校;反对女子缠足、穿耳等封建恶习,向学生灌输新思想,师生亲如家人。这个学校的教员和学生,后来有许多人参加了革命。五四运动时,她来到长沙,1919年下半年加入新民学会,即同蔡畅等发起女子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法国时,她一面做工,一面努力学习,不久便能直接阅读法文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她与蔡和森等一起,在法国进行革命活动。回国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在党的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担任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成为中国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她共撰写了40多篇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文章。这个期间,她大力开展上海的女工运动,曾领导1924年上海丝厂、烟厂的女工同盟罢工。1925年冬,被派到莫斯科学习。1927年4月回国参加了党的第五次大会,遵照共产国际的决定,同陈独秀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会后即留在武汉总工会、汉口市委工作。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在严重的白色恐怖环境中,她坚决留在武汉,负责湖北省委、武汉市委的领导工作。一个著名的群众领袖转入地下,是极为困难的。但是她完全不顾个人安危,千方百计保持党同工人、学生群众的联系。由于叛徒出卖,1928年春,她在汉口法租界被捕。在法庭上,向警予先是用中文而后用流利的法语严词责问法官:这里是中国的土地,你们有什么权力来审问中国的革命者?你们把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都忘记了吗?你们法国人民不是鼓吹自由、平等、博爱吗?不是说信仰自由吗?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来干涉我们的信仰自由呢?法官被问得哑口无言,没有立即把向警予引渡给国民党当局。国民党反动派就发动宣传攻势,在报上大造谣言,说法国领事受了共产党的贿赂,包庇共产党员,并且组织流氓大吵大闹。后来法国政府撤换了汉口的法国领事,于4月12日把向警予引渡给武汉警备司令部。她经受了各种严刑拷打,威武不屈,在狱中组织难友,坚持斗争。敌人选择5月1日杀害向警予。在去刑场的路上,敌人的殴打也不能中断她向群众演说,高呼口号。她的英勇就义,震动了武汉三镇,震动了全中国。

新民学会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的前夕,酝酿了几年的新民学会正式成立,时间是1918年4月14日(一个星期日),在长沙河西刘家台蔡和森家。这个地方后来成为一片废墟,现已按原貌恢复,建成纪念馆。在新民学会成立70周年时,笔者去参加了纪念馆的落成典礼和学术讨论会。

关于学会的缘起,我们还是看毛本人的说明(据《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一号):远在1915年和1916年,以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为首的一批好友,在一起研究学术,交流心得,尤好谈论古今中外和个人前途等问题。毛作了这样一种概括:“这时候这些人大概有一种共同的感想:就是‘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乃成为一个迫待讨论的问题。这时候尤其感到的是‘个人生活向上’的问题。尤其感到的是‘自己生活向上’的问题。相与讨论这类问题的人,大概有15人内外。有遇必讨论,有讨论必及这类问题。讨论的情形至款密,讨论的次数大概在百次以上。”学会最初拟定的学会名称为“新学会”,萧主张用“新民会”,商定结果,将毛、萧意见合一,正式定名为“新民学会”。“新民”两字,是取《大学》上“在新民”及“汤诰”上“作新民”的意思;谭嗣同、梁启超也倡导过“新民之道”,主张“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以建设中国一种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尤其梁启超《新民说》的深远影响这时并未消失。“新民”两字即意味着一种进步与革新的意义。

新民学会之所以成立有其时代背景,这就是五四运动前夜的中国与世界。中国当时正处在外国侵略、军阀混战、国事日非、民不聊生的时期;同时,《新青年》倡导的新文化启蒙运动,在广大知识界反响强烈,从而掀起追求真理和个性解放的热潮。而国际上欧战临近结束,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东欧也出现了革命形势。这使得人们重新考虑许多问题,包括天下国家之大计和个人立身处世之道。学会成立的具体原因就是毛泽东说的:一是求友互助的热切之心;二是结成团体以便共同行动;三是大家都是杨昌济的学生。平时同老师接触深浅不同,但在治学为人两个方面,受老师的身教育教启蒙诱导,则是相同的,因此大家都是一致力求进取,有所作为。学会成立之初共有29个基本会员,除罗章龙外,都是杨昌济在第一师范任教时的先后学生。成立会的这一天,讨论了由毛泽东、邹彝鼎二人预先起草的章程。学会的宗旨是“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应当说,以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为首的第一批会员,都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他们都是品学兼优、很有抱负的青年。正如毛所言:“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他们绝不愿庸庸碌碌虚度一生,都希望能为社会为国家有所作为。像毛泽东、蔡和森等少数人,还自认为对国家和社会负有“根本改造大任”,以及造福全人类的宏大志愿。但他们还没有找到一条道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当时将中国贫弱落后的原因,主要归于国民“思想太旧,道德太坏”,认为革新学术,改造全国旧思想为首要之务。因此,他们提倡“学问要进步,品性要改造”,寄希望于会员之间切磋学术,砥砺品行,互相帮助,共一同向上,以清除个人的孤寂盲目。这个宗旨是很符合他们当时身份和思想状况的。除开宗旨以外,章程中还有会员“须守之各规律”: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五、不狎妓。这五项戒律,正是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陋规恶习;也是杨昌济平时最为厌恶而极力反对的。毛泽东多年来就与朋友相约:不谈钱,不谈女人,不谈身边琐事,早就过着一种锻炼身心的苦行生活。在岳麓山蔡和森家开的成立会上,萧子升当选为总干事,毛泽东、陈书农当选为干事。大家一起聚餐。“餐毕,讨论会友出省出国诸进行问题,至下午散会。天气晴朗,微风掀拂江间的绿波和江岸的碧草,送给到会诸人的脑里一种经久不磨的印象。”

学校毕业之后,首先是出路问题,大家都认为应向外发展。此时正值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发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已经到北京大学任教的杨昌济,即将此事写信告诉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蔡是最主张向外发展的。经过一次全体会议的讨论,决定由蔡、萧二人“专负进行之责”。蔡于6月下旬到北京之后,与李石曾、蔡元培接洽,“知留法俭学及留法勤工俭学颇有可为”。为此事筹集款项的湖南负责人为熊希龄、章士钊,蔡随即同他们取得联系。写信回长沙告知这一好消息,所筹款项,还可以帮助那些无借债能力的人。

学会刚成立时,不到30个会员,几个月以后,增加了一倍多。会员多是刚离开学校的学生和一些小学教员,他们还没有多少社会活动的经验。可是主其事的毛泽东和他的挚友蔡和森,对学会都有着很大的雄心和计划。1918年7月26日,毛写了一封谈学会组织及会务如何开展的长信予蔡,蔡于7月底的复信中说:兄对于会务,本有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的意趣,弟实极其同情,且尤不讳忌嫌疑于政党社会党及诸清流所不敢为者之间。以为清流既无望,心地不纯洁者又不可,吾辈不努力为之,尚让何人去做?尚待何时去做?此区区之意,相与共照者也。”

辛亥革命后,新的党派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争夺议席,分抢官职,社会上对党派之争,印象极坏。如当时曾被选为湖南省议会副议长的徐特立,即视一切党派为狐群狗党,愤而辞去此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官僚政客更是结党营私,朝秦暮楚,乌烟瘴气。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经历了一连串的失败,俯仰随人,也毫无出路。针对着当时中国的情况,毛泽东执意将学会造成一个坚强的战斗团体,以改造国家、社会为职志,具有一种崭新的党派观念。因此,蔡的复信提出了这种为当时“政党社会党及诸清流所不敢为”的说法。这就是说,他们为了挽救中国民族的危亡,并不忌讳当时社会上一般对所谓“政党”所抱的鄙视态度,而是同这些结党营私的“政党”迥然不同,准备开辟一条新的、别人“不敢为”的道路——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建立一个崭新的政党;将学会的前途与中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将改造中国的责任放在学会的肩上。蔡在复萧子升的信中说道:“吾等皆有心人,然只恐心量不大,有‘苟能是是亦足矣’之心,则群治之昌明愈亦无望,此弟最近之翟然猛觉者也。”并且根据他的润之兄的壮志,大胆发出这样的雄心:“三年之内,必使我辈团体,成为中国之重心点。”从这些信中看到,像19世纪40年代订交的马克思与恩格斯一样,这两个朋友是何等心心相印、志同道合啊!

毛泽东这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有三:一是人才的分配与培养,这关系到学会组织的巩固与发展;二是学会的基础置于何处;三是如何求学——寻求救国之道。他认为学会有限的同志必须做合宜的分配,很不赞成过多的人去法国。譬如根据罗学瓒宜于从事教育工作的特点,就曾劝他不必一定坚持去法国。1918年8月11日,毛泽东给罗写了一封信,上面说道:“不如从事教育之有大益,性质长此,一也;可使研究与性相近之学,如文科等,二也;育才做会务之后盾,三也。”罗学瓒后来参加勤工俭学留法预备班是学的教育,到法国后曾从事华工教育工作。

关于培养人才,蔡和森复信中,谈到他们两人的一些共同看法:“润兄7月26日之信,已经收到。所论才、财、学三事,极合鄙意。学会之会员,须加以充足的特色与罗致,不当任其自然发展也……至于求才,其方亦自多端:1.遇;2.访;3.造。遇中得人,一见倾心,此属特别少数。访中得人,其数不定,自身之吸力大同化力大者,所得必多,反是不得不少……造之一层,尤为必要,尤较可靠。”这种“造”的想法,大概是毛泽东信中着重谈到的。当时何叔衡、陈章甫等一批学会会员,都在长沙的楚怡、修业、周南女校等校教书,那时有些“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大,程度比较高;中学和专科学校,则更有发展余地。毛是一直注意长沙这个基本阵地的,因此他想把罗学瓒也留下来。蔡的信中接着说:“造分两号:一是造相遇相处之同辈,二是造幼龄之小学生。前者如兄来京时,便当施行;后者则弟甚望同辈中多出几个小学教员,万勿以个人暂时之不经济,忘却远大之举。来书‘失此不为,后虽为之,我等之地位不同,势不顺而机不畅,效难比于此日矣’。弟深以为然。”1921年,在长沙创办自修大学(以及附设补习学校和初中班)之后,毛泽东的这种理想,才终于实现。

为了向外发展,当时学会中许多人都已离开或正准备离开长沙。根据各种情况和条件,特别是湖南青年不满现状、思想激进的很多,毛泽东认为长沙是学会最重要的基地,尤其在培养人才方面,没有其他地方可以代替。他很不同意学会中的骨干何叔衡、陈章甫等再到外面去,这样,学会就可能浮游各处,而没有后方了。后来他们都终于留下来,同毛一起在湖南活动。蔡和森是很赞成毛这种深谋远虑的。他在复信中引用毛信中的话说:“若其大意,则在‘吾辈总要如何秉了现在之志向,于现在立一可大可久的基础,以为后来活动地步’。吾兄颇以去长沙为遗恨,弟则久思所以补救之方。”他也不同意陈章甫再去日本,以为留在长沙的学会同志,应当“毅然决然就省中教席,以与鼎丞提挈会中大事,三四年后,必有可观,为会中立其基础”。他觉得他们如能“出以挥霍旁通之才,广联高小、中学、专门(学校)之学生,而且介绍京湘之常常通信,实无异亲炙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长期打算的以长沙为基地的组织准备,五四运动时期,在毛泽东和新民学会会员领导之下,长沙和湖南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并且最后获得驱张运动的胜利。

关于求学的方法,毛泽东历来不赞成从外国资产阶级模仿来的那一套学校教育,而主张自由研究、自学为主。关于到外国留学,是否要进学校,他也有很多疑问。为“求得世界的学问”,他当时主张采取大规模自由研究的方法。一方面有计划派人去世界各重要地方,尽快吸取新的思想学说;另一方面,在国内组织一个类似后来实现了的自修大学这样的团体,大家在一起作共同的研究。蔡对此极表赞同。7月24日的复信说:“大规模之自由研究,最足动吾之心,慰吾之情,虽不详说,差能了解。兄之‘梦呓’,尤是弟之兴经,通我智,祛我情瞀,其为狂喜,自不待言。前者对于大学之兴味,全在制造友生;对于往法兴味,全在团结工人……自由研究社略分内容与外延,今兄于外延已略揭其端,远矣大矣,只有巴黎一处,当加矣!”蔡也早就怀疑进资产阶级学校读书是否必要。信中表达了这样不同凡俗的观点(这种观点自然同他的润之兄是一致的):“私窃以为不但本国学校无进之必要,即外国学校亦无进之必要;吾人只当走遍各洲,通其语文,读其书报,察其情实而已足,无庸随俗拘苦为也。”之后在8月27日的信中他又谈到这个问题,并以杨昌济的情况为例:“杨师东奔西走,走了十年,仍不过是能读其书而已,其他究何所得?”

同类推荐
  • 世界十大文豪——泰戈尔

    世界十大文豪——泰戈尔

    泰戈尔的一生在诗歌、戏剧.小说、音乐、绘画及哲学,政治、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对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文艺复兴、民族独立运动.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土》《国王和王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其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管理学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管理学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管理学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教师公文包——名人轶事

    教师公文包——名人轶事

    本书讲述了名人勤奋佳话、名人教子佳话、名人尊师敬老佳话、名人幽默趣事等近200篇名人故事。
  • 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猛将陶勇

    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猛将陶勇

    陶勇(1913—1967),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早年参加革命,从普通战士,迅速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战将。曾任红军团长、新四军团长、苏皖支队司令、解放军华野四纵队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海军副司令、东海舰队司令,是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67年,莫名而死,成为至今尚未知晓谜底的“文革奇案”。
  •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竟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
热门推荐
  • 大神祇

    大神祇

    “要下地狱的人,若要祈求,也绝不祈求苍天!”这是一个恶魔的故事。
  • 请赋予时间一个内涵

    请赋予时间一个内涵

    一支笔能够记下你所有的回忆但它记不住时间想记住时间就要赋予时间一个深刻的涵义我们都明白成长的路一点儿都不好走情窦初开的年纪叛逆压力一次一次撞击我们的心扉我们或喜或怒或哀或乐但从来没想过放弃
  • 与神相恋9次

    与神相恋9次

    他是一代天神,那年下凡她与他初遇。她暗生情愫,回应她的只有他淡漠的眼神。后来他陨落,她始终不肯相信他就此消失。她穿越9次小世界只为能让他回来。最终,在第9个世界,他薄唇轻启,问她:“值得吗?”她毫无犹豫道:“如果是你,就值得。”
  • 幸好你也爱着我

    幸好你也爱着我

    暗恋了6年的人一下子出现在自己面前,安宁觉得世界都明亮了,可是面对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只有继续默默喜欢,好在,我还爱你的时候,幸运的你也爱上了我!本文甜文,无虐,希望大家支持~~~
  • 日神重生

    日神重生

    星系之中,六颗星球围绕太阳旋转,以太阳为主,七颗行星各有一神,七神和谐,七星人民生活安乐。太阳历1300年日神失踪太阳无主,整颗星球与其余六星联系中断。剩下六神之间失去阳神制衡,发动战争,生灵涂炭。300多年来,战争时起时停,太阳历1630年,经历了最长的一次休战期,六星之间又开始蠢蠢欲动。少年突然获得消失几百年的日之力,一步步走向巅峰,揭开日神失踪的秘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狩魔战场

    狩魔战场

    虚空之中,一双神秘的血眸静静的注视着这颗蔚蓝的星球。千百万年前从天而降的神秘陨石在千百万年后的今天陡然爆发!为了拯救这一切,神从异界带来了一位位冒险家。尽管他们如今还很弱小,但各大帝国的君主们都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强大起来!因为他们是神带来的!而我们,将这些冒险家们称之为——猎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守护甜心之祈梦花愿

    守护甜心之祈梦花愿

    【建议跳过第一章】*“如果当这花凋谢的时候你还在这里的话,我就喜欢你。”-“想那年树下回眸无邪恰逢花雨未歇一梦千千让光阴重叠”〔“其实最可笑的人一直都是我啊,什么都知道了,却又不想改变什么。”“明明她是那么温柔的人,明明她是注定身处光明的人,可为何……却又要让自己深陷黑暗呢?”“不是不能,只是命运弄人,生活所迫,不能自己。”〕“心是我的,可里面却装满了你。”-少女好像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漫长到就连她自己都分不清真假。可若真的是梦,心又怎会痛呢?就像一场不知名的风,匆匆而过,不留痕迹。却不知扰了谁的心扉。少女好像做了一个梦,从一无所知到步步为营,最后一切成空。昨夜的凉风也不知扰了谁的清梦。-“其实我们谁都已经不记得谁了,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而已。”
  • 娱乐圈演技派

    娱乐圈演技派

    新书《界门打开之后》已经开始连载,不妨看看是不是你喜欢的那种呀(?????) ———— 林艺死了。以极不名誉的方式,死在了烟花三月的江南。然后,她又活了。以成为另一个人的方式,重回二十年前。这一年,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发生;这一次,她不再倾国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