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14000000007

第7章 火器营往事-八旗子弟们(8):侃爷传奇

镶红旗、正白旗、正蓝旗……我们穿过一条条黑洞洞的八旗小巷,跌跌撞撞的走着。

前面不远就是“大头”和“打鼓儿常”合居的“梵音楼”公寓了。

破烂的院子远看就相像一具歪七扭八的破旧箱子矗在那里,阗无人声。

仔细看处,“梵音楼”破烂的高丽纸窗上闪着幽暗的、飘忽不定的光,那可能是煤油灯或是蜡烛发出的。

……

昏暗的蜡烛光焰下,“打鼓儿常”正歪在铺板上喝着小酒儿,满脸被酒精烧的微微有些发紫。

可能是由于欠电费,所以他只能点一根折了半截的蜡烛头。

见我们前来造访,他颇有些笑意,冲我们抬了下手中的杯子接着喝。

看来他的小日子不错,一边喝酒一边在不远的炉子上煎鸡蛋,黑洞洞的破屋里香味儿四溢。

“小朋友们,来点儿啊。”他头也不抬的继续喝。

“您请您请。”“猴皮三儿”老道恭敬的伸伸手说。

“有事儿呵?”“打鼓儿常”好像有点儿感觉似的。

“是这么回事儿,今天我们学校挖地,挖出来这么一个东西,我们俩偷偷儿给“眯”起来了,可我们俩不懂,想请您给瞧瞧是什么。”“猴皮三儿”显得傻呆呆的,演得很逼真。

“好哇!嘿!你们俩真懂事儿,好孩子,来,我瞧瞧。”“打鼓儿常”从铺上下来,一把抢过那块“汉玉”,戴上断腿儿的老花镜仔细看起来。

“嗯嗯,嗯……”他喃喃自语着。

他时而嗅,时而磨挲,末了,他紧紧握在手里,轻描淡写的说。

此刻我很庆幸由于我的强烈反对,“猴皮三儿”没能用尿泡这块石头

“……倒是不值什么钱,拿到聚宝阁人家没准儿照都不照一眼……不过嘛,让恁俩大老远的跑了这趟……我还可以勉强收,那就让给我吧,小哥儿俩,多少?”“打鼓儿常”颇专注的说,但声音好象有点哑。

“您……给个价吧。”“猴皮三儿”怎么说话也有点儿哑了。

“嗨!这么得了,大叔儿多给你们俩子儿,一毛,能买四个炸三角儿,五碗丸子汤,怎么样?够意思吧?”他俩眼放光,晃着头说。此时他很像一个奸商。

我看见“猴皮三儿”好像差点儿晕过去。

“您也忒小气了吧。”不料“猴皮三儿”又缓过来了,语气坚定的说:“一块!”

“打鼓儿常”晃了一下,也差点儿晕过去。

“甚吗?!一块?!”“打鼓儿常”把“汉玉”望“猴皮三儿”手里一塞。

“你们这些松孩子就是不能可怜!一块……哼!一块……哼……“打鼓儿常”手哆嗦着拿起酒杯,喃喃自语,看来“猴皮三儿”要价儿是高了。

我和“猴皮三儿”交换了个眼色。

“那您最高能给多少?”“猴皮三儿”说。

“就这种破玉?那当儿满大街筒子都是,还都比恁这成色好了去了,谁稀罕呢!我跟你们俩说;要说这还够不上好玉,充其量也就够得上“海底石”,八毛钱,卖不卖由你们吧。”“打鼓儿常”拿起酒一下子都倒在口里。

我急忙看“猴皮三儿”一眼。

“那我们就走了?走。”“猴皮三儿”居然不买他的账!

我急了,在底下狠搡了他一下。

要知道,在那个一毛五分钱能吃一顿饭的年代,八毛钱意味着什么!

我们那块破滑石才是二分钱买的。

“猴皮三儿”偷偷拉了我一下,大概是让我沉住气。

我们已经走到大们口了。

正当我已是完全绝望之时,“打鼓儿常”在我们后面说话了:“嗨嗨嗨,过来过来。”

“你们这俩小子呵,哼……”他解开破旧的磨得黑亮黑亮的腰包,很不情愿的拿出了一块钱。

“猴皮三儿”接过票子,两眼陡然发出胜利的光采:“得得,谢谢您喽!回见您!”

我俩飞快的溜出来,到了大街上“猴皮三儿”兴奋的大叫不止:“怎么样?哥们儿,这事就他妈得沉的住气!怎么样,都瞅见了吧?不是吹的吧?咱哥们儿!”

“行!您是我大哥!”我伸出大拇哥。

当晚我们拿出四毛钱,狠搓了一顿“三路居”的肉丝焦炒饼,真他妈香!

但我们的恶作剧尚未收场。

“猴皮三儿”说,明天一早儿“打鼓儿常”肯定进城卖那块“汉玉海底石”去。

我俩藏在他家旁边的胡同口哨着*。

哨着*:满汉交融的一个语汇,在隐蔽处偷偷观察。此词疑出自满族围猎鹿时的词语,他们把围猎鹿称为“哨鹿”,真正的满语为“木兰”。

果然,第二天一早,“打鼓儿常”叼着一颗烟,头上扣着他那百年不洗的鸭舌帽儿,眯眯小笑的走出了那杂草丛生的破门。

不少人和他打招呼“上哪儿您这是?”

“咳,进趟城您哪。”

“买卖大了啊。”

“嗨!对付碗杂合面儿粥吧。”

“不能够吧?要是连您喝上了杂合面儿粥,捧怕呣连刷锅水都喝不上喽。”

(火器营有些人说“恐怕”时发“捧怕”音说“我们”时发“呣”音)

“您客气,得,忙着您呵!”“打鼓儿常”微微一掀帽子。

“得,您慢走。”

没看见“打鼓儿常”和别人聊那块“海底石”,我俩有些失望。

可就在这当儿,“巴四爷”走过来了。

这位巴四爷也爱玩儿古玩,经常上“打鼓儿常”这儿买便宜货。

两人曲膝打千儿,行满洲礼。

“忙着哪您。”

“这程子您气色不错。”

“哪儿呵,您抬举我,怎么,您又收着好货了?

“嘿!您可真神了!刨去您,谁能有这福气呀!来,您瞧瞧这个,这东西,好劲,要是一般人,那是瞧都瞧不着。”

“打鼓儿常”做出一付逼真的钦佩表情,拍拍巴四爷肩膀,“这边儿来。”他神秘的掏出一个很脏的旧布包,拿出来一个小东西。

“嗨,拿的是咱那个!”“猴皮三儿”激动的小声说。

“嘘——”我让他别出声儿。

“真是汉玉的?”我听见巴四爷小声问。

“叽——甚么话呀?!我告诉你,这是打圆明园旧址里刨出来的东西,绝对没跑儿!”“打鼓儿常”轻车熟路的发挥着。

我俩都快忍不住笑声了。

“我跟你说,我查了,这方印是树村白旗佟五爷跟圆明园“水木清华”那块墩儿刨地种鬼子姜刨出来的,这是哪儿啊?啊?知道吗?这是当年康熙老佛爷的御书房!您想想,这方印八成儿还就是咱们康熙爷的物件儿呢。……跟您说罢,眼下哥哥我等钱用,贱卖了,十块钱,少一分咱哥们甭谈,便宜不便宜让您己个儿说。”

“打鼓儿常”拿出一副极诚恳的表情,有如今天推销“八心八箭”劳斯丹顿烂表的侯总。

“三哥,您瞧呵,咱……能不能……再让点儿?今年我那大小子翻盖房子年底办事,这,手头儿……”很显然,巴四爷想再压点儿价儿。

“四爷,我跟您这么说,您知道我这当儿干嘛去么?我进城!有人就跟那儿等着要这个货呢!就我这货,这成色,这品相,从和平门还没进琉璃厂儿就得有人打着骂着争着抢,跟您说,凡是我老常的东西,那买主儿争的那叫一个乱——狗打架都打出猴儿脑子来了!到了琉璃厂——我要是卖不了这个价儿”他伸出三个手指头“我琗了它您信不信?跟您说,今儿您算是赶上这拨儿了,要是刚才您跟我擦肩膀儿这么一过格儿嗨,就这样的俏货,您是一辈子也见不着喽!”

“唉!没办法呀,不识货呀……”巴四爷小心的摸了摸那块“圆明园古玉”

“那,四爷,咱就甭往下——说了”打鼓儿常现出遗憾的冷面,一抖搂布包,低头做出要包起那块印的样子,但动作有些迟缓。

“得得得,您甭多心,甭多心……有您这句话就行了,这玩意儿我要了,晚不晌儿把钱把钱给您送府上去,麻烦您给我留着”巴四爷握住打鼓儿常的手,摇了几下。

“咳咳!急什么呀?东西,你先请走都行!——可我跟你说呵,”打鼓儿常瞧瞧四外,压低声音:

“这可不是一般的东西,藏好喽!钱嘛,缓几天都行!咱谁跟谁呀?!你哥哥我又不是等米下锅的主儿。”打鼓儿常”大度的说,拍拍巴四爷肥硕的后背。

“那是那是。”巴四爷连连点头。

……

经过“打鼓儿常”一番精彩的忽悠,巴四爷乖乖就范,极为小心的拿回了那块破滑石,当作康熙老佛爷的御用品,恭恭敬敬的藏在家里的卡丹匣子*里。

*卡丹匣子:满人装置祖先遗物的一只狭长的木匣,高放在西面的墙上。

在一袋白面才三块钱的年代里,不到半个小时,“打鼓儿常”净赚了九块钱!

我们都看傻了。

在对“打鼓儿常”所有技能的了解中,我发现他有一招儿是真的:他会满语和满文。

估计是小时候在火器营学的。

从他的年龄推算,他应该是光绪末年生人,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

他的青年时期可能正赶上冯玉祥“逼宫”——满人的势力一落千丈的糟糕局面。

被赶下台的溥仪当然不会甘心,他日夜都想“复辟”。

满族人第一次有了失落感后,才明白了努尔哈赤的伟大。

他们捡起了已被忘记多年的家乡话和文字,练武射箭,(马是没法骑了不是卖了就是宰了吃肉了)幻想有一天“俸禄”会重新发到手上。

“打鼓儿常”大概就是这个时候学了满文的。

遗憾的是他会的多是骂人话,由此推断,他小时候也很“淘”。

另外,他好象在新军里干过,在南方(好象是云、贵、黔一带)打过仗,有趣的是,他说他在打仗时也没忘搜罗古董和搜罗日后能卖出好价钱的玩意儿,带回火器营来。

“打鼓儿常”的可悲还有一点,即为“无所不能”,此类人虽则在社会上比比皆是,但“打鼓儿常”“无所不能”的事还是值得一听。

我小时候不爱上学,但对于那些课堂上没有的东西却磨拳擦掌,趋之若骛。在向那森学习“打鼓”和“算命”告吹之后,我又想和“打鼓儿常”学写毛笔字。

这个念头是因于“打鼓儿常”经常说的——他会一手好书法而产生的。

尽管我从未见过他亲手演示过这项技能,我仍然深信不疑。

如果在今天看,这可能又会是一场空,因为我所见到的“打鼓儿常”每天都是在吃喝和侃山中过日子,从未见他写过一笔毛笔书法。

“好,好,你这孩子有志气!有志气……”“打鼓儿常”呡着二锅头,开始回复我的请求。

“想学写‘大字’,好事啊!知道这‘王羲之,颜鲁公’吗?这都是书圣啊,你猜怎么着,一辈子不会干别的,连油瓶儿倒了都不扶,就是写字儿,怎么样?几千年了,出名儿了吧?哎——就得这样儿……”。他往嘴里丢了两颗花生仁儿。

“那我应该怎么练啊?”我问。

“叽!怎么练?写啊,玩命的写!不见天儿写能练出来吗?”他口齿有些不利落的说。

他等于什么也没说。

我虽有些失望,但还是想让他传给我一种捷径或秘法之类的绝招儿,在我的恳求之下,他终于告诉我说,由于我是如此坚定和对师父的虔诚,他破例传我一招儿秘不外传的绝技。

“去买根儿蜡,把热蜡汁烫在纸上,在上头练字,多偺你在上边儿能写的跟平常纸上一个样了,就成了,记住喽,这招可别跟人说呵,去练吧。”他颇为神秘的小声说。

我登时傻眼了,没想到磨了他半天,就得了这么个“秘招儿”,这和那森让我用线香当鼓槌练打鼓有什么区别呵?!

虽然对这个“秘招儿”抱有很大的怀疑,但我还是较为认真的制做了蜡纸并练了一番。

由于蜡层的不浸润性,蘸上墨的毛笔笔迹会很快的收缩,最后现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图案。

多次试验的结果帮我确定了一个结论:这是一个永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这次“学书法”的梦想又快速告吹了。

我开始对“打鼓儿常”有些讨厌了,好长时间没去他那儿。

一天我在大街上远远看见了他,他头上正扣着那顶破鸭舌帽颠儿颠儿的走着。

我装做没看见,想溜过去,不想他却主动叫我。

“小子,你那字儿练的怎么样啦?怎不去我那儿了?”他显很慈祥。

“您朦我。”我大胆的冒出一句。

“我?我可从不做这种事儿,说说,怎么回子事儿。”他有些激愤的样子。

听了我的“血泪控诉”后,他一言不发,沉吟了一会儿,让我晚上去他那儿一趟。

吃完晚饭,我和“猴皮三儿”两人出发了。

……。“打鼓儿常”屋里黑洞洞的,他正枯坐在那肮脏的床铺上发楞,没喝酒。

“坐下。”他的声音和平时似乎有些异样。

他从褥子下面摸出一叠纸,纸很旧,已经发黄了,他递给我。

“这是我八九岁时候写的。”他幽幽的的说。

我一看,几张纸全都是粗劣的镀了一层黄腊的草纸,上面清爽的写着不太工整的毛笔字。

令人不解的是,笔画在蜡层上几乎没有回缩的痕迹!

这可太奇怪了!在物理上不能解释啊。

我红着脸,狼狈的和“猴皮三儿”走了。

“怎么样,你二爷朦你没朦啊?”

回头一看,“打鼓儿常”倚在门框边上得意的讪笑着。

从此,我又开始对“打鼓儿常”倍加敬重。

但后来,我却似乎很见不到他其他的绝技了,对他的失望又一次笼罩在我心头。

那是有一天我忽然想向他学“做古诗”的时候。

……“我的诗在“营子里头”是有名的,不信你打听打听去!”在微醺中他挥着筷子说。

“那您能不能现在就给我做一首啊?”我提出一个要求。

“那——有什么呀,等我喝完这口儿。”他虽然口气很硬,但还是听得出来有些为难。

在漫长的等待中,我看着他不停的夹菜、喝酒、若有所思,但就是不言语。

“行!来吧。做甚么?说。”他挽挽袖子,剔着牙,终于完成了进餐。

“那您随便吧。”我说。

“行,那,现在是八月节了,我就给你做一个中秋节吧。”他说。

“头一句呵,——(说)赋得(是)中秋(是)月光明,下一句呢,下一句……下一句,等我点颗烟,点颗烟。”他摇头晃脑。

“哎!有了!(是)光辉(是)月——下——明!好诗!好诗啊……瞧见没有?顺口就来!”他拍一下大腿。

……

我失望之极。

我描述的“打鼓儿常”基本是真实的。

如果我不写他们,不会再有人写这些早就被人遗忘了的小人物,而这些小人物在中国大地上真是数也数不清。

尽管我写他们的时候,语句调侃滑稽,但没有任何恶意。

希望他们的在天之灵能谅解。

说实话,“打鼓儿常”在世的那些年月里,我们是快乐的。

“打鼓儿常”天南海北的山侃凝聚了火器营百无聊赖的一批人,在其中,我是最小的一个。

我们如醉如痴的听着“打鼓儿常”一件件现场发挥的、极为离奇的“经历”,好象听评书一样,非常过瘾。

我们容忍了他那些明显胡编乱造的情节,权当那是一个真实有趣的故事。

从另一个角度看,“打鼓儿常”又是一位有功德的老人,在那个贫乏的年代,他给了无聊的人群以乐趣。

他很象那位讲了一辈子故事的孙敬修,不过他是专给老头儿讲故事的孙敬修。

从没人揭穿他那些动听离奇的故事,人们直到他去世都维护着他的尊严。

因为他的破屋子是一间不花钱的听书馆。

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离开人世间的。

我估计,他死于一种隐秘的病(请别胡猜),因为我在他那儿见过一种极怪的用具——一根弹力极大的钢片,它被弯成几个圈,像个锈迹斑斑的大发条,紧里面的一端缠成一陀布球,他告诉我,这是他用来顶小腹的,他有“小肠疝气”的毛病。

他也有家,但不知为什么他不在家里住,硬是一个老人在外面混。

我也见过他的一个儿子——沉默不语,看样子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汉子,低着头,大口贪婪的吞咽着他爹“打鼓儿常”犒赏他的一碗稀薄的玉米粥。

永远忘不了他那张铺了无数层肮脏棉絮、线毯、以及不知为何物的地皮色的破床板,还有那布满灰尘、蜘蛛网的破纸窗。

那张从不擦抹、满蜡台、赃碗筷、“战斗牌”烟盒的方桌。

那只熏得人挣不开眼的煤球炉子……

这些印象很深,以至于多年不忘。

同类推荐
  • 诡秘谍海(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诡秘谍海(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这本书揭露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出现的间谍、特务等现象。主要介绍了几大特务以及他们罪恶的一生。这些间谍窃取情报,有的是敌方派遣过来的,有的是国人自己卖国求荣。尽管他们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惩罚但是,他们的恶行将遭到世人永久的唾弃。
  • 历史与个人

    历史与个人

    本书介绍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历史个人作用的前提,历史个人作用的机制,历史个人作用的方式,个人历史活动的动机与效果等内容。这本书的篇幅不大,但涉及的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 秦锋

    秦锋

    征战万里,马踏天下。秦锋所向,谁人可挡?战国末年,天下纷争不休,一个弱小的生命在咸阳宫降生。在激流澎湃的战乱中,他要如何成长?--------------------------作为一个历史的爱好者,秦羽锋自小熟读历史,可是随着知识的增进,大堆的疑问凝聚在他的心头。三皇五帝时代是否存在?轩辕帝是否乘龙而去?姜尚是否在岐山封神?伏羲女娲是否真的存在于历史之中...这些问题困扰秦羽锋的一生,在一次车祸后,濒临死亡的秦羽锋手握着《史记》,在诸多疑问中离世,只是......
  • 乱世情缘0

    乱世情缘0

    汪精卫刚刚建立伪南京政府,留法青年谢云峰、夏听雨为报家仇回到上海滩,上演了一场场爱情、谋杀、商战、谍战等当时社会所发生的热血江湖大戏。。。
  • 赏金杀手:妈妈传奇

    赏金杀手:妈妈传奇

    在遥远的北国有一个罹患癌症的妈妈武静水被丈夫抛弃被亲人唾弃,但唯一对她好的小姨也弹尽粮绝,她告诉自己,自己不能这样堕落,于是她被迫成为一名赏金杀手来获取钱财,期间她经历了杀手组织内部人员的背叛,还因过度认真调查北国邪派而被谋杀,自己的小儿子也被北国邪派绑架,好在都化险为夷,在一次次的任务中,一姐发现了警察之中不可告人的秘密,随即引发了北国邪派和赏金猎人组织之间的龙争虎斗,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境外间谍组织在密谋着什么?真正想陷害武静水于死地的人究竟是谁?一切迷离的烟雾都被武静水一一吹散,最终她即将面对曾经抛弃她的丈夫,她会杀了他吗?
热门推荐
  • 在名侦探世界的花式死法

    在名侦探世界的花式死法

    别人家的系统都是帮助主角升级,怎么我家的系统天天研究怎么让我体验各种各样的死法?果然是去的世界不对吗?喂,隔壁的,你们世界是不是没这么频繁的死亡啊,我跟你换换行不?这是一个,被系统坑了一脸的家伙,在名侦探柯南世界里面的故事。
  • 重生的帝师

    重生的帝师

    最强帝师被杀重生的来,看他如何重回巅峰如何重回神界,掌握生杀大权!
  • 最强异能者在都市

    最强异能者在都市

    待填写!!!!!!!!!!!!!!!!!
  • 有点平淡有点甜

    有点平淡有点甜

    这个总裁不霸道,我也不是傻白甜。当一个平凡又倔强的女生被一个背负重大压力的总裁爱上时,两人又会发展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exo我的女皇

    exo我的女皇

    她是血皇,背负着千年来的痛苦,寻求着救赎,他们是血猎后裔,却意外成了她的光,与她交织在一起。一千年后,命运多舛,她的选择是回馈上一份愧疚,还是放弃、不成就下一段遗憾?我的血皇,请你让我献上我的心。何为命?不该存在的存在,造成了不该存在的悲剧
  • 初一四班那些事儿

    初一四班那些事儿

    山子结束小学生涯,升上了初中一年级,住进学校宿舍,开始了集体生活。山子刚进学校便因歌声美、作文好一炮而红,受从人瞩目。可是,初一上学期的生活并不平静:丢了书、赔了钱,因为一把飞刀引发同学的误会、刁难,在上学路上遇到大黄狼……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在父母、老师、朋友、乡亲的关怀下,山子渐渐变得坚强,渐渐成长为一个有理想的小男子汉。
  • 举头三尺处

    举头三尺处

    此界为“方寸界”,千万年之后,一少年在乱世之中横空出世,携带着身世之谜,而踏上修仙之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墨客剑殇

    墨客剑殇

    战国末期,采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开始日益强大,在经历肃清内党嫪毐、吕不韦等内患之后,始皇帝嬴政任命李斯为相,王翦、桓齮为大将军,集结秦国兵力,大举东进,一时间夺掠抢杀遍布中原,顷刻间便哀鸿遍野,但凡妇孺老妪,无一幸免。此举大规模激怒了天下百姓,有志之士纷纷举戈相抗,其中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便是墨家所遗后族。因墨家一直奉行“兼爱非攻”之策,故得天下义士纷纷响应,且响应者皆抛诸生死于外,江湖中人纷纷尊之以“墨客”。面对暴秦压境,墨客们能否力挽狂澜,一番生死对决便就此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