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96500000017

第17章 社会篇——成为更好的社会人(4)

也有部分涉足减肥产品的企业,以推广产品为目的,营造了一个虚假的男性偏好,让大多数女性相信男性更喜欢苗条的身材,喜欢夸张的骨感,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意象产生知觉偏差。

实际上男性对女性身材偏好的注意力集中在腰臀比上,7∶10左右,这在生殖进化中有重要意义。试想一个看上去缺乏营养、骨盆偏小的身材,能担当有质量地繁殖后代的重任吗?所以芭比娃娃是女性自选的身材,而男性喜欢的是玛丽莲·梦露那样的身材。

冯俊杰:女士们为了美丽幸福而减肥,对自己狠一点,再狠一点。狠到极点的要数那些女明星,她们接受访谈时爱说自己纯粹靠运动,平时还大吃麻辣锅。

大家信吗?我可不信。其实大部分还是靠挨饿,你要是注意看电视美食节目里有的女明星,有时候镜头没来得及切换,你会发现女明星吃两口东西咀嚼几下,马上偷偷拿张纸巾吐掉。

朱文波:如果她们在人前表现得快乐幸福,一定是装的。大概可以预期各种内分泌激素的紊乱,例假不正常,甚至早年闭经。还有,没有营养的大脑,情绪失控极为常见,且难以平复,罹患老年痴呆症的比例比正常人高达十几倍。

当一位年轻女孩在实际体重和幻想体重间不一致感越强烈时,自尊心伤越重,由此渴望达到的手段唯有经过强制性节食,向标准化体重靠拢,不顾自身生理心理的个体差异,这必然会造成伤害性后果。女性朋友千万别仿效,代价沉重,伤不起。

如果想要有个健康的后代,年轻女性不要为保持苗条身材随意节食。肥胖研究中,雌鼠妊娠期前6个月营养不良会导致后代小鼠脂肪细胞异常。人类也一样,刻意减肥使后代肥胖的几率远高于一般人群。子宫内条件变化和遗传倾向在起作用。

冯俊杰:不过,社会对胖子如此“歧视”,以瘦为美,瘦和健康几乎被划等号。为什么减肥如此艰难呢?甚至还有彻底断食减肥的呢!

朱文波:吃是关乎生命的首要动机,大脑会对体重高度敏感,每颗大脑都会以系统所需能量自然设定稳定的体重平衡区域。所以体重会抗拒改变,会重点防卫。减肥刺激起大量的生理补偿作用,目的是使体重回到设定点。一减肥,饥饿感反而大大增强,这是暴食症的显著原因,而高热量食物对减肥反而有更大诱惑。

断食理论玩的就是变个花样节食减肥,人体的平衡系统饮食靠下丘脑在掌握血糖稳定,随意乱变是会造成丘脑损伤的。短期节食大脑会迫使身体适应,再恢复正常进食,长期平衡没法建立。

冯俊杰:想要减肥的朋友们,还是求教营养学家,科学搭配饮食,加大运动吧。

地震后,我们如何面对心理创伤——援助他人也需专业训练

核心认识:“没有各种影响因素的评估统计分析,所有的干预都是浮皮潦草的表面功夫。这些都需要严谨的专业训练,绝非光有助人热情就能完成的。”

典型事件: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中国人民心连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与雅安人民永远站在一起。这一次,社会对灾后的处理,对比汶川地震,对心理救助的认识度有所提高,但还是存在大量的偏见和误导。在此,我们重点探讨重大灾难事故后如何面对心理创伤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帮助受灾的同胞。

冯俊杰:在汶川地震事过几年之后,我忽然看见一条新闻,一位写恐怖小说的作家李西闽自杀,还好他得救了。他就是在汶川地震被埋的人之一。还有一位叫冯翔的地方宣传官员,失去亲人自己还得投身救灾,但他后来自杀了。

朱文波:平时讨论死亡命题,包括对此有所预期,和灾难现场亲历死亡威胁那种真切的、令人震撼的恐惧感完全不可相提并论。所谓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就是超出个体感知的心理崩溃。

由此一系列症状都在显示,大脑对各种情感满足和生活适应都变得极其脆弱了。PTSD的系统研究都揭示自杀行为在此后慢性发展上的高风险性。受困于这个心理创伤,常见的有各种危险行为、自伤行为、重度抑郁症。

我们以李西闽和冯翔为例,他们都是长久暴露于无情的死亡环境中,在事后造成记忆上的麻烦——随时随地会有闯入性的回忆,生活里的任何线索都可能触及极端痛苦可怕的情景回放。

为防止痛苦重现,自我保护策略会导致心理上的退化,因为和过去有联系的线索不能触碰,压抑和逃避会给适应带来严重障碍,会彻底推翻过去的所有经验,因为曾经的经历告诉他,无法对死亡的威胁改变什么,于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会变成彻底的沮丧者和虚无者。

假如事件中涉及人际关系的,比如这位失去儿子的地方官员,更有无能为力的自我责怪和强烈不公平感带来的愤怒,“为什么这一切发生在我身上?”他会沉迷于“如果当时怎样,那么现在怎样”的痛苦循环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周遭的人一直会有依赖与信任的思考,但对于他们而言,基本上呈现单一的被抛弃、背叛和失望这类人性的黑暗中,把一切归结于无意义。

这些高自杀的促成因素,几乎每条理由都可以导致他对现实世界的放弃。在中国尤其是特殊的独生子女政策,从生物角度说,唯一的基因载体发生意外,对失独的父母而言,未来的绝望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冯俊杰:我忍不住想,为什么他们没有得到有效的心理援助?比如冯翔本身就是直接受害者,儿子遇难,却还要去帮助别人,然后他自身被痛苦压倒了。

朱文波:你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他没有得到有效的心理援助?经历5·12大地震,我们国家在认知层面上意识到心理援助的重要性,但心理工作者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远不能真正应对。

5年过去了,今天又经历雅安大地震的时刻,我们依然看到有心理学教授声称大爱的情怀比什么都重要。这等煽情和没有专业精神的表达付诸实践,带来的后果恐怕最多不过是人道主义的创可贴,场面热闹但效果不佳。

心理救援是高度专业的临床操作过程,对于不同人群,创伤类型乃至应激反应、延后反应等等,都需要有准确的评估和有效干预的技术。

空泛的爱或主观的情感输出,对于当事人来说,且不论二次伤害的隐患,无效干预的后果还将给当事人带来错误判断——自己的糟糕再无希望,专业人员都已束手无策,我还能怎么办?

这等绝望感可想而知。

冯俊杰:对此我只能深深地叹息。还有就是,我观察到,有很多人看着同胞受难,没法做出更多援手的“旁观者”,觉得无法多分担那种不幸,内心也会焦虑自责和不安。这种“间接创伤”如何应对?

朱文波:人是有利他的本能的。一个两岁的孩子,看到身边的人遇到麻烦,就开始了援手行为。只是对于成年人来说,利他在怎样的情景中表达,有了更复杂的判断和理解。

你所说的“旁观者”这种焦虑自责和不安要分多种情景。对于突然来临的灾难,一份纯良的天然的同情被某个隐含的道德标准来绑架的时候,这对同情心来说实在是灾难。

比如我们对募捐善款的多少来个指指点点,以他人的道德标杆来衡量所谓善意的多寡,所有人或企业都可能无奈和无所适从。

比如我们对亲临灾区的行为做英雄主义的渲染,同时是否对普通人所做的点滴的善举给予同等的关注和感谢?所谓“旁观者”也许在同情和善举的社会比较中,有了被道德绑架的情境压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自责,被别人如何看待的委屈,这些心理冲突不能妥善协调,真的因为纠结而无语了。

本质上是过度加诸自身的责任反而影响了同情与救助的行为。“旁观者效应”的确屡被重复证实,但从来不意味着人性的漠然与冷酷。

很多人愿意去分担,但无法确定可以分担什么,这里就涉及“功能性救助”的原理了。假如需要有明确的技能支持或确定的资源,总是有许多的“旁观者”站出来,明确了技能和具体化救援资源,就会改变状态。

我想“旁观者”善意受创,大抵是太缺乏自我肯定,太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要明白,为他人多做点,可以增加自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能增加自我价值感;同时,善意不论多寡,都是同等珍贵的动机,每个人都有能力和现实的局限,也有短期与长效的思考,有轻重缓急的不同认识,有表达形式的不同。差异化才是最自然和贴切的现实,只是那份担当的勇气就弥足珍贵。

冯俊杰:汶川地震后,孩子们被迫接受采访,一再上电视挖掘痛苦,煽情催泪二度三度伤害,这是何等不专业和狂躁。还有些家庭基于善意同情,志愿收养地震灾难导致的孤儿,但他们不了解应对相处的知识,反而使双方都陷入痛苦难堪。所以,我尤其想请您说一说,在帮助孩子们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哪些不专业的做法。

朱文波:当宣传把大脑格式化后,这个后果很可怕。最常见的词汇就是“坚强”、“勇敢”,这对孩子来说,属于超过他们能力的社会期望。大人们在对他们提出这等冰冷苛刻的要求时,无异于说你的软弱会令人失望,所有的惶恐害怕是一种耻辱,那么他们将如何表达自己?这就是心理的绝境,不被同情和理解,只有要求。

我们心理救援人员用这种事不关己的“鼓励”语言,以为可以帮助孩子心理强大起来,实在是异想天开的一厢情愿,这是逼迫孩子关上心门而免于被社会嘲笑。

不够专业的做法主要有:罔顾真相与现实,苍白的鼓励和安慰,盲目、自顾自地表达“不要怕,一切都会好起来”;不让孩子理解和表达身处险境。你说会好起来,结果余震不断,这些余震意味着什么?可以有哪些有用的预测和防范措施?

没有各种影响因素的评估统计分析,所有的干预都是浮皮潦草的表面功夫。比如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父母安危或失散,同学、老师、朋友等人际关系,对现在的你有什么影响?你的情绪、他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非常时期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如何看待助人、自私?如何看待现有的应对措施和未来的重建,乃至幻灭?你有哪些自助的资源?

这些都需要严谨的专业训练,绝非光有助人热情就能完成的。否则你怎么分辨个体压力因素?安全感需要有哪些?是短期功能性失调还是未来创伤性障碍?哪些需要儿童和青少年分组,哪些需要男性女性分组?

我在新浪微博上发过一个处理悲伤的帖子,就是因为看见曾经的一篇报道,灾后复课的第一堂课就是全班同学集体释放悲伤。这个心理干预后果显然是专业知识不足导致的错误行为。

“情绪释放就好”是一个大的原则,与具体实现的步骤之间有巨大的操作空间,甚至不同情绪的功能都是盲点,这种干预一定会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悲伤是一种破坏性关系的变化,比如亲人死亡、流离失所。这不可能通过宣泄就能平复。要抚平悲伤,首先要取得信任,个体才可能思考你对新关系的建议。

冯俊杰:那么,对儿童心理干预需要注意哪些?有没有好的典型例子可供大家参考学习?

朱文波:在“5·12”期间,俄罗斯的心理救援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年轻的心理老师在帐篷里堆放了一堆玩具。坦白说这就是专业的表达,很遗憾,仅此一家。关注儿童心理是不能强行侵入的,应该更多在与孩子陪伴和玩耍中,通过观察来给予有效干预。

孩子在玩耍中会提出困惑的情感问题,会通过玩具来重构他们所经历的恐惧场景。他们对于哀悼可能会拒绝合作,他们在观察你在打电话发短信的表情。

所以应该不断给予安全的保证,让他们确信可以得到良好的照顾;主动分享感受,让他们学习和模仿,原来恐惧、悲伤、愤怒是人性最自然的部分,需要彼此表达;尽力回答他们的所有问题,不一定周全,但要真实,给予可以理解的那部分。注意孩子情绪的退步和睡眠的质量;不可让孩子无选择地观看灾情报道。

为什么会有“生气狂”——愤怒也是会上瘾的

核心认识:愤怒成瘾者的特点是平时并无异常,愤怒爆发后不计后果。这会让她周围的人很受伤,也会心存恐惧,情感的级别不当,人们也无法预料。像她这样的发作,包含着心理层面的诉求,这是成长经历带来的影响。最初难以获得愿望的满足,通过提高情绪的强度后得以实现,那么她在亲人间情感诉求达成的模式就会被迫养成。

典型事件:“我女朋友小时候因父母工作原因,经常跟着外婆生活,后来母亲因病走得早,可能是这些情况的原因,造成她现在脾气非常急。她是很关心家人,很爱护家人的,但是当急脾气上来时,对她父亲也会发大火,发脾气时身体也会产生很多不适症状;同时还可能有一定的自卑情绪;她不发脾气时,和她接触的人都会认为她的性情非常好,但是一发脾气就会伤害到周围的人,她的家人亲戚都知道她的这种脾气,而且这种脾气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请问老师,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是否已经是一种病态,是否有方法能彻底地改变她的这种异常?”(朱文波心理咨询卷宗)

冯俊杰:文学里常常说有人经常生气,最后把身体都气病了。最厉害的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周瑜被气到病死,王朗被嘲讽结果当场气得坠马死掉了。还有一个曹真,被诸葛亮写了一封信鄙视,说都督败军之将,有何面目再见魏主及中原父老,曹真看后气极身亡。我看,生气真的是一种病态。心理学里如何解释生气呢?

朱文波:人们并不清楚,愤怒在大脑内置的区域,其实被归置在与积极情感相同的地方。原始的愤怒被设定为非常正面的情感,比如自我保护需要,愤怒使得尊严不受侵犯;两军对垒的战争或者各种对抗性的体育比赛,愤怒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

同类推荐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处事能力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处事能力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处事能力》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快乐心理学

    快乐心理学

    快乐是个什么玩意儿?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人生的根本意义在于追求快乐,但是我们的现实情况却是深陷于烦恼之中不可自拔。什么样的生活才算真正的生活?什么是快乐的智慧?如何保持健全的心灵?怎样增添生活的乐?
  • 经典趣味心理测试全集

    经典趣味心理测试全集

    本书运用最精炼的语言、最实用的自测形式,涵盖了性格、魅力、爱情、婚姻、社交、事业等众多数心理问题,以诙谐的测试情景进入测试,融合了独具见解的测试结构。
  •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女人是一幅百看不厌的画,女人是一本百读不倦的书。学做男人先要读懂女人,学做女人先要读几本女人的书。
  • 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校园心理教育案例集锦

    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校园心理教育案例集锦

    世界卫生组织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还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
热门推荐
  • 穿越次元异能世界去爱你

    穿越次元异能世界去爱你

    出版社小编程默在一次地铁意外事件之后,发现自己竟然可以在漫画和现实两个世界之间来回穿越,程默在漫画中越来越不能自拔,漫画里的人物也对现实世界蠢蠢欲动,而异能世界也在程默进入次元世界后开始启动……无限流,喜欢的来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就是个快穿

    这就是个快穿

    诶瑞巴蒂,今夜不让你入睡,哈哈哈哈,跟着这本书的节奏,一起来嗨!!这就是快穿!!!哈哈哈!我想困住你,让你永远生活在有我的世界里。【加群:611536660,一起嗨皮吧,哈哈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曾许诺·殇

    曾许诺·殇

    《曾许诺》系列完美终结篇。诺言为谁而许,爱,又因谁而殇!延续上部热销狂潮,“山经海纪”书系第一部《曾许诺》系列终结篇——《曾许诺·殇》倾情面世。信任与误解,热爱与仇恨,数千年的恩怨缘起,将一一揭晓,英雄儿女,爱恨纠缠,战场征伐,荡气回肠,极致上演。两百年,许多人、事已被遗忘,曾经的爱恨情仇也成了传说,却也有人坚守着回忆不肯忘记。阿珩死后两百年,日出之地汤谷出现了一颗魔珠,这颗魔珠,竟是阿珩的化身。蚩尤不顾性命,闯入灭魔阵救出了阿珩,然而复生的阿珩,却不再记得过往。在试图唤醒阿珩记忆的过程中,阿珩却对他再没有信任……
  • 团结友爱(中华美德)

    团结友爱(中华美德)

    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断难。这就是团结的魔力。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际关系的伦理准则,是华夏社会和炎黄子孙繁衍不息、繁荣昌盛、稳定统一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柱,是形成民族自强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美好风尚,是以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为内涵实质的崇高的境界情操。培养团结友爱的良好的品德,有利于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 龙少的俘猎妻

    龙少的俘猎妻

    她长相一般,身材矮胖,一次意外,陌生的男人竟然要她嫁给他,他当婚姻是儿戏么?但是走投无路的她只有答应。却没想到她竟然是他报复另外一个女人的工具,无所谓了,反正每天有工资可以拿,就当上班。可是,他看自己的眼神怎么越来越不对劲了呢?
  • 八神尚武游

    八神尚武游

    这是八神在异武侠世界的小说。小说的特点是连招。在打斗的场景一般以连招为主,追求一击必杀带你领略古武和拳皇招式的对打精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