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25300000030

第30章 隔江对峙,师溃千里(2)

在做完兵力部署之后,汤恩伯严令各部队立即在各自的防区修筑江防工事。汤恩伯还按战略、战术的考虑,要求各部队在修筑工事时要按不同作战要求,分为甲级、乙级、丙级3类。甲级据点工事,由国防部统一计划,决定位置,构筑永久性工事,要求在江防作战中,能在被包围的情况下,孤立坚守,作为战略反攻部队支撑点。乙级据点由防守部队军、师级选择决定,构筑半永久性工事,各据点间要修筑简易公路,相互联系,在战斗中能独立支撑一定的时间。丙级工事由江防部队师、团选定,构筑强度较大的野战工事。修筑这些工事所需的材料、人工、经费都由当地老百姓负担。许多军官借此机会,以修筑工事为名,大肆搜刮民财,把长江南岸沿江地区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老百姓怨声载道。

汤恩伯还不断到各部队视察,督促沿江部队加紧备战。他在常州召集京沪线守备部队团长以上军官开会,为他们打气说:“我们一定要守住长江,才能扭转局势。长江虽然是天险,要没有善于指挥的将领和精干的部队,还是不行的。比如说,口马善走,蒙古马性急,要是没有善于骑术的人,就不能发挥这些马的长处;长江的江面再宽,水流再急,如无精兵固守,也是枉然。今天长江对我们来说,是生与死的关键,守江各部队,决不能麻痹大意。共军一贯不打阵地战,他们长于奇袭,我们天上有飞机,江上有兵舰,岸上有要塞,炮火优于共军,对民船偷渡不足为虑,所以守住长江,阻止共军渡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汤恩伯还恐吓那些高级将领们说:“毛泽东关于时局的声明,把我们都列为战犯,我们大家除了坚决死战之外,已没有别的出路。”

汤恩伯表面上强硬,口口声声一定要守住长江,私下里却对自己的亲信唉声叹气地说:“从湖口到上海共790多公里,只有18个军,光靠军队防守是不够的。如果不打徐蚌会战,今天我们守长江的兵力要雄厚得多。可见战略决策的错误,影响太大了。”

五、解放军渡江战役简要经过

1949年2~3月,中共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人民解放军第2、第3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00万人,统归由第2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第3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挥,准备在5月汛期到来之前,由安庆、芜湖、南京、江阴之线发起渡江作战,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江苏、安徽、浙江省广大地区,并随时准备对付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同时决定,第4野战军以第12兵团部率第40、第43军约12万人组成先遣兵团,由平(今北京)津地区南下,归第2野战军指挥,攻取信阳,威胁武汉,会同中原军区部队牵制白崇禧集团,策应第2、第3野战军渡江作战。

中共总前委依据中央军委的意图和国民党军的部署以及长江中下游地理特点,于1949年3月31日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决定组成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的战法,于4月15日在江苏省靖江至安徽省望江段实施渡江作战,首先歼灭沿江防御之敌,尔后向南发展,夺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占领江苏、安徽省南部及浙江全省。

其兵力部署是:以第3野战军第8兵团指挥第20、第26、第34、第35军,第10兵团指挥第23、第28、第29、第31军和苏北军区3个独立旅,共35万人组成东突击集团,由粟裕、第3野战军参谋长张震指挥。其中第34、第35军位于江北全椒、仪征、扬州等地并攻占瓜洲、浦口、浦镇,吸引和牵制南京、镇江地区国民党军;主力6个军由三江营(扬中以北)至张黄港(靖江以东)段实施渡江,成功后向宁沪铁路(南京-上海)挺进,控制该路一段,阻击南京、镇江的国民党军东逃和上海方向的国民党军西援,并向长兴、吴兴方向发展,会同中突击集团切断宁杭公路,封闭南京、镇江地区守军南逃的通路,完成战役合围,尔后协力歼灭被围之敌。以第3野战军第7兵团指挥第21、第22、第24军,第9兵团指挥第25、第27、第30、第33军,共30万人组成中突击集团,由谭震林指挥,在裕溪口(芜湖以北)至枞阳段渡江,成功后以一部兵力歼灭沿江守军,并监视芜湖守军;主力迅速东进,会同东突击集团完成对南京、上海、杭州地区国民党军的包围,尔后各个歼灭被围之敌。第7兵团并准备夺取杭州。

为求得中、东两集团行动上的协调,迅速合围南京、镇江地区守军,中突击集团过江后统归粟裕、张震指挥。以第2野战军第3兵团指挥第10、第11、第12军,第4兵团指挥第13、第14、第15军,第5兵团指挥第16、第17、第18军及中原军区部队一部,共35万人组成西突击集团,由刘伯承和第2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参谋长李达指挥,由枞阳至望江段实施渡江,成功后以1个兵团挺进浙赣铁路衢州及其以西、以北地区,控制该路一段,切断汤恩伯集团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主力沿江东进,接替第9兵团歼灭芜湖守军的任务,并准备参加夺取南京的作战。4月3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了上述计划。为了便于部队就粮和避免过分拥挤,4月17日总前委又决定西突击集团过江后,第3、第5兵团直出浙赣铁路沿线,第4兵团执行东进任务。邓小平、陈毅位于合肥以南的瑶岗,代表总前委统一指挥渡江作战。

参加渡江作战的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于3月初~4月初先后进抵长江北岸,开展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形势任务和新区城市政策纪律教育;侦察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工事和长江水情、两岸地形;在地方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筹集、修理船只,到渡江前夕,共筹集各型木船9400余只,培训了数千名部队选调的水手;开展以强渡江河和水网稻田地作战为主要内容的战术、技术训练等。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原局的统一部署下,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竭尽全力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支前工作,仅随军参战的船工即达1万余名,临时民工达300万人,山东、苏北解放区还组建了16个民工团随军服务。与此同时,各兵团还以一部兵力拔除了枞阳、土桥、仪征、三江营等长江北岸国民党军据点10余处,从北岸控制了长江航道,为主力渡江开辟了道路。

1949年4月1日,国共双方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为争取达成有利于人民的协定,人民解放军数度推迟渡江时间。4月15日,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商定4月20日签字。但南京国民党政府却拒绝签字,人民解放军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于20日夜发起渡江作战。

中突击集团第1梯队第24、第25、第27、第21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冒着国民党军军舰和江防炮火的拦截,在100余公里的正面上,首先登船起渡,迅速攻占了鲫鱼洲等江心洲。接着,突破鲁港(芜湖西南)至铜陵段国民党军江防阵地,连续打退守军的多次反击,巩固了滩头阵地,尔后向纵深发展攻势,至21日,占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

国民党军芜湖以西地段的长江防御被人民解放军突破后,汤恩伯于21日到芜湖亲自布置堵击,但已无济于事。当晚,人民解放军东、西两突击集团发起强大的渡江作战。东突击集团第一梯队第23、第28、第29军展开于龙稍港(泰兴西南)至张黄港段,在天生港(泰兴以南)等地突破守军防御后,击退其第45、第21、第123军的多次反击,于22日进抵南闸(江阴以南)、百丈镇(申港以西)之线,建立了东西50余公里、南北10余公里的滩头阵地。同时,争取了国民党军江阴要塞守军7000余人起义,控制了江阴炮台,封锁了江面。第20军由泰兴西北龙窝口至永安洲段起渡,22日攻占扬中。西突击集团也于21日晚在预定地段突破守军江防阵地,控制了宽100余公里、纵深5至10公里的滩头阵地,于22日占领彭泽、东流等地,并解放安庆。中突击集团则继续发展攻势,占领南陵,歼国民党军第88军大部。

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时,停泊在镇江附近江面的英国军舰4艘公然炮击长江北岸的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人民解放军当即以炮火猛烈还击,击伤其旗舰“紫石英”号,后4艘军舰相继逃往上海。为此,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声明,严正申斥了帝国主义的这一侵略行径,并要求英、美、法等国在中国的一切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海、领土、领空,表达了中国人民保卫主权的决心。

国民党集团鉴于江防已全线被突破,部队有在沿江一线被人民解放军分割、围歼的危险,于22日下午仓促部署总退却,芜湖以西的部队向浙赣铁路沿线撤退,芜湖以东、常州以西的部队向杭州方向撤退,常州以东的部队向上海方向撤退,企图在浙赣铁路沿线和上海地区组织新的防御。人民解放军除组织第2梯队继续渡江外,主力向国民党军防御纵深发展攻势。23日,东突击集团主力相继解放丹阳、常州、无锡等城,切断了宁沪铁路,争取了国民党海军海防第2舰队司令林遵率舰艇25艘在南京以东江面和另一部舰艇23艘在镇江江面起义。第34军进占镇江,第35军于23日晚进占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22年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中突击集团一部占领芜湖,主力渡过青弋江,并在湾沧地区歼国民党军第20军大部和第99军一部。西突击集团占领贵池、青阳等地,歼国民党军第8兵团一部。

在第2、第3野战军渡江作战的同时,第4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占领武汉以东以西的黄梅、浠水、汉川等地,有力地牵制了白崇禧集团,保障了第2野战军渡江作战的翼侧安全。

人民解放军渡江成功后,4月22~23日,中共总前委依据沿江国民党军全线南撤的情况,迅速调整进攻部署,令第3野战军除以第8兵团部率第34、第35军担任镇江、南京地区的警备任务,以第10兵团第29军东进占领苏州并向上海方向警戒外,主力在粟裕统一指挥下分别沿丹阳、金坛、溧阳及太湖西侧和南陵、宣城、广德之线向长兴、吴兴(今湖州)地区疾进,完成战役合围,歼灭由南京、镇江、芜湖地区南逃的国民党军,第7兵团并准备夺取杭州。同时解除第2野战军第4兵团沿江东进的任务,改为与第3、第5兵团并肩向浙赣铁路沿线挺进,追歼逃敌,控制浙赣铁路,切断汤恩伯集团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保障第3野战军作战的翼侧安全,另以第10军担任安庆、芜湖地区的警备任务。

各部队接到命令后,不顾疲劳,不待重火器和辎重到达,克服阴雨连绵、道路泥泞等困难,向指定地区疾进。4月26日,第9兵团主力通过广德;第10兵团进抵天王寺、宜兴一线,并在溧阳以西、以南地区歼国民党军第4、第28、第51军各一部。国民党军在人民解放军的多路追击下,不敢再沿宁杭公路南逃,改由宜兴以西山区直下郎溪、广德,企图由此突出重围,直趋杭州。27日,第10兵团第29军进占苏州。第3野战军主力会师吴兴,将国民党军第4、第28、第45、第51、第66军等5个军包围于郎溪、广德之间地区,经两天激战,将其8万余人全部歼灭。5月3日,第7兵团占领杭州。第2野战军在皖南游击队的策应下,经屯溪、婺源、乐平等地,于5月4~7日相继占领浙赣铁路沿线的贵溪、上饶、衢县、金华等地,并在追击作战中歼国民党军第68、第88、第106、第73军各一部。

在此期间,第4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占领孝感、黄陂,逼近武汉。

郎广围歼战后,汤恩伯集团一部逃往福建,主力8个军25个师共20余万人退守上海,在蒋介石亲自部署下继续顽抗。位于武汉地区的白崇禧集团,除以一部兵力迟滞第4野战军先遣兵团渡江外,主力准备南撤湘鄂边、湘中、湘鄂西地区组织新的防线,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和西进四川。

中共中央军委和总前委依据战局的发展,决定以第3野战军第7兵团主力向浙江东部和南部进军,解放浙江省;第8兵团一部兵力继续担任南京、镇江地区警备,并肃清溃散于苏浙皖边界地区国民党军的任务;第9、第10兵团并指挥第8兵团一部攻取上海。以第2野战军位于浙赣铁路金华至东乡段休整,策应第3野战军夺取上海,准备对付美、英等国可能的武装干涉,并以一部兵力向福建北部、江西中部进击,视机进占南昌。以第4野战军先遣兵团在武汉、九江间待机渡江,占领武汉三镇。

为求完整地接收中国最大城市上海,避免市区遭受战火破坏,第3野战军决定以第9兵团指挥第20、第27、第30、第31军,第10兵团指挥第26、第28、第29、第33军,分别经由浦东、浦西实施钳形突击,直插吴淞,截断敌军海上退路,迫敌投降。如敌继续顽抗,则对市区发起攻击,分割、歼灭全部守敌。5月12日,上海战役开始。至22日,将汤恩伯集团主力压缩到苏州河以北地区。经第3野战军增调第7兵团第23军和第8兵团第25军分别加强第9、第10兵团,该两兵团于23日夜向上海守军发起总攻。各攻击部队采取快速勇猛的动作,多路直插市区和宝山、吴淞。为减轻对市区建筑物的破坏,尽量不使用重武器。至27日,完全攻占上海。汤恩伯集团除约5万人经吴淞口登舰逃跑外,15万余人被歼灭。

在此期间,第3野战军第7兵团在浙东、浙南游击队的配合下,解放了宁波、奉化、镇海(今宁波市北部)、温州、临海、黄岩等城市和广大地区。第2野战军一部解放江西省南城和福建省建阳、建瓯、南平等地;另一部为策应第4野战军先遣兵团的渡江作战,进至江西省丰城、樟树(今清江)一线,并于22日占领南昌。第4野战军先遣兵团于5月14日开始举行汉浔间渡江作战,从武汉至九江间横渡长江。15日,争取了国民党华中军政副长官兼第19兵团司令官张轸率2万余人在贺胜桥起义,17日解放华中经济中心武汉。6月2日,第3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同类推荐
  • 帕斯捷尔纳克—历尽沧桑的诗人

    帕斯捷尔纳克—历尽沧桑的诗人

    读《诺贝尔奖百年英杰学生读本》这样的精品书是智慧上的愉悦。青少年朋友从这些巨人的足迹中,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顺利与磨难,懂得应该如何对待人生,如何正确地设计自己,塑造自我,把握未来。
  •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的部分民间传说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包括民间历史传说、民间风物传说、民间幻想故事、民间鬼怪故事、民间动物故事、民间生活故事、民间机智故事、民间幽默故事、民间寓言故事、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内容。
  • 汪精卫第四卷

    汪精卫第四卷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青楼有才女

    青楼有才女

    本书记述了历史上一些青楼女子的故事,包括李小小、李季兰、李娃、柳摇金、关盼盼、杜秋娘等。
  • 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图说世界名人: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客观叙述了托尔斯泰的一生,他童年时的家庭经历,他致力于农民教育事业的过程,他笔耕不辍的创作,都一一展现出来,使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文学巨匠,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及创作思想。
热门推荐
  • 绝世幽魂:睡神三小姐

    绝世幽魂:睡神三小姐

    一缕异世游魂,来到一个不知名的身体之上,意识一直不是很清醒,当她清醒之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个满眼温柔的男子,她好像突然知道什么是一见钟情了。什么?这么狗血的剧情怎么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他竟然是自己的哥哥?不过还好,据她所知,这具身体是没有兄弟姐妹的,身世什么的她是不在意啦,可是她可不想来一场轰轰烈烈的乱伦啊,看起来只能去随便找一下父母摆脱一下这该死的血缘关系了。什么?竟然不是人?乖乖,这可怎么办?哥哥。要不要和小妹来一场人兽恋啊?
  • 好像在梦里

    好像在梦里

    一生得一人足已。很幸运,青葱岁月里有你相伴。
  • 就这样过了许多年

    就这样过了许多年

    沉默寡言,普普通通的禾河,一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成绩普通,长相普通,甚至普通话都说的很普通,他胆小、敏感、不敢说话。他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在他看来,他的人生几乎是父母选好的,他只是父母的提线木偶,而且无论他怎样努力,父母都觉得他不够优秀,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他怕死,却意外地选择了每天都要面对死亡的专业,在一次意外中,他与死神擦肩而过,伤痛过后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决定为自己而活,改变从此开始......
  • 倾城绝恋之梦回千年

    倾城绝恋之梦回千年

    如果命中注定只能天人两隔,那么我只能愿你一世安好。————寄语
  • 帅气总裁的甜心

    帅气总裁的甜心

    13岁的易茨喜欢隔壁营的教官,于是疯狂追求,可惜惨被拒绝;24岁的易茨钟意隔壁公司的总裁,可惜还未表白就得知一个惊天秘密:原来总裁喜欢了我这么多年啊!
  • 重生之文化宗师

    重生之文化宗师

    美国的和平演变,日本的文化侵略,邹凯看来都是小菜。哈利波特不是卖了70多亿美元么,我随便写本魔幻都卖100亿美元还不算,改编电影,票房更是全方位碾压你。好莱坞不是说中国人没有电影人么,我写的剧本,斯皮尔伯格为什么死皮赖脸的求我卖给他拍电影?岛国小鬼子不是看不起天朝的漫画产业么?我画的漫画为什么销量上冠绝全球?在国内,邹凯写的小说,更是开辟出一系列的流派,被所有的文学爱好者,尊称为网文小说的开创者,文化宗师。连续多次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五十大影响力人物,就连战斗名族的总统普京也在私下称:未来的世界将是文化的世界,而他恰恰就是文化的化身。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重生之亘古神尊

    重生之亘古神尊

    再世为人,过去的一切仿佛昨日黄花,但是既然我活了下来,那我所失去的,我终有一天要全部拿回来。
  • 美女的护花邪少

    美女的护花邪少

    叶飞云,华夏最隐秘的腾龙组织队长,杀戮世界的绝对王者,是无人超越的传奇,被人尊称为龙王。为了寻找初恋的下落,他重回淮扬市,却没有想到将这座古城搅的天翻地覆。龙游都市,叶飞云照样能谱写一曲传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校园无赖

    校园无赖

    他是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自幼便受到了各种的欺凌与蔑视,但他却是相当健康地成长了起来。然后十六岁前后的那些天,一切都开始变了,各种各样的异能开始慢慢地在他身上显示了出来,而更要命的是他自己居然还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天降异能?是幻灭重生?还是隔世遗传?他身边的有个女鬼对他说:你是个天才,天才型的无赖……其实我不是无赖,我叫武莱,我是校花的同桌,校花的护身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