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79600000012

第12章 甘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强省的思路与对策研究(6)

三是重复建设,过度竞争。食品工业和建材工业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工业。但这两个产业的散乱、无序的状况比较突出。食品工业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这些行业的企业数量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15.85%,而其工业总产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33%。除了烟草加工业以外,其余3个行业企业平均的产值规模为641.78万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4116.42万元)的15.59%。建筑材料工业(包括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共有企业611个,平均每个企业的产值规模为985万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6.84%。企业数量多而规模水平低,是这两大支柱产业的突出特征。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则是重复建设造成的过度竞争。甘肃食品业中,重复建设的典型案例,就是酿酒业,“县县有酒厂”,河西走廊成为“河西酒廊”就是重复建设、酿酒业过度竞争的结果。在建筑材料工业中,由于甘肃非金矿资源分布广,且这一产业领域进入门槛低,因而以水泥、砖瓦为主的建筑材料企业也几乎是遍地开花,特别是“小水泥”屡禁不止。此外,机械工业虽被选择为甘肃的支柱产业,但这一行业长期处于衰落状态。作为全省机械工业的两大集团公司,即甘肃机械工业总公司和电子工业总公司(现已改称为集团公司),原先是政府部门即机械工业厅、电子工业局“换牌”而成立的,至今仍未消除其行业色彩,因而还未形成对要素资源重组和整合的能力,至今还未能形成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基础上,开发生产工艺技术集成度高,组合程度高,能够组织群落型生产经营体系的主导产品。

还需要指出的是,甘肃近年来重视产业组织的调整,先后成立了10多家企业集团,但这些企业集团的形成机制,大多数具有明显的行政性特征,因而其进一步的发展,还需要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产业组织的再创新。在这方面,前述机械工业的两个公司可引以为鉴。

总之,由于产业组织的散乱和无序,导致甘肃工业产业的链体系缺损,在资源型产业,主要是产业链短,主要以生产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在资源型产业和加工工业之间,主要是二者中间环节的断裂。这种情况,都阻碍着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产业组织的发展,也大大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2001年原材料工业的加工度,全国为1.85,甘肃仅为0.52;农产品的加工度,全国为0.90,甘肃也仅为0.52。高度后向型的工业部门结构,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曾导致甘肃的“双重利润流失”,使之未能形成自积累、自发展能力;而在市场化的新阶段,“双重利润流失”依然存在,当然这种流失主要是受市场机制的作用,但产业组织的功能缺陷,则无助于遏制“双重利润流失”,也必然削弱着甘肃工业化赖以发展的自积累能力。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甘肃工业强省战略的途径选择

甘肃的工业化演进路径,有着深刻的传统工业化烙印。在产业竞争、区域竞争、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近年来,甘肃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工业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效益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说明传统工业化道路已走到了尽头。新型工业化道路着眼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着重于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正在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为落后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机遇和可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这是顺应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地区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一方面受到由人均GDP决定的需求结构的约束,另一方面又受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强烈影响。面对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选择什么样的工业化战略对于甘肃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

在对甘肃区位、产业优势、工业经济结构的内在缺陷等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寻求和培育后发优势的角度出发,按照新型工业化的五点要求,我们把产业层面的战略途径选择问题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

这里分析的资源型产业,主要指甘肃的冶金、有色、石化、建材等行业。

1.资源型产业的适应性调整途径选择。资源型产业的适应性调整是指面对市场需求变化和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企业进行自我战略调整的一种方式。主要内容包括规模的扩大、产品结构升级和技术结构升级等内容。

(1)规模和效益相统一。资源型产业在适应性调整中面临的最大约束是生产能力的过剩。目前,除石化行业的乙烯生产能力同国内需求有较大缺口,只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1/2,五大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原料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产能缺口外,其他资源型产业面临的都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市场需求局面。在有色金属行业,冶炼能力大于矿产资源的供给能力,低水平的生产加工能力大于市场需求能力的问题已十分明显。最突出的是建材行业,以平板玻璃为例,在全国平板玻璃市场总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近三年来,全国又新增了31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另有12条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产量的增长赶不上销量的增长,使甘肃的资源型产业在适应性调整中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由于生产规模的不经济导致的效益流失和环保压力在增加,另一方面,国家又在加大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的管制力度,单纯的规模扩张已受到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强有力约束。因此,如何在效益的基础上寻找生产规模扩大的具体途径,就成了资源型产业进行适应性调整的必然选择。

(2)产品结构优化的途径。资源型产业在结构优化中面临的规模与效益的两难困境,是长期以来企业以外延扩张战略为主,忽视结构升级的结果。这其中,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是其主要表现,并导致了目前资源型产业在产品结构上的窘境。一方面,低档次的初级产品大量过剩,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仍需大量进口。我国是钢铁产量的第一大国,但每年进口的钢材按价值量计算占到了全国钢材产值的一半。有色金属产品中的高精度产品的进口,按价值量计算占有色金属进口总数的45%。甘肃作为原材料工业大省,长期以来,没有形成资源型产业的接续产业体系。以有色金属为例,甘肃有国内惟一的集铝冶炼加工为一体的兰州铝业公司,有国内最大的镍冶炼企业,国内最大的稀土生产企业,但在“九五”期间,全省有色加工材量仅为10.23万吨,占有色金属产量236.8万吨的4.3%。目前,全国每年有色加工材产量为480万吨,甘肃每年只有3万吨左右,仅占全国加工材的0.60%。原材料深加工体系的不发达,使甘肃资源型产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面临着双重的挤压,在高附加值的精细原材料产品市场上,受到国外公司高附加值产品的挤压,在加工业产品上受到东部企业的挤压。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冲出突围,就必须对现有的以初级产品为主体的产品结构进行大力调整,使资源型产业内部形成以初级产品为依托,精细产品和深加工产品为主导的新型产品结构。

(3)技术创新的努力方向。甘肃资源型产业的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业的现有技术结构决定的。首先,要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改变由于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使我省资源型产业的成本领先战略难以实施的被动局面。目前,我省资源型产业由于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过程能耗、物耗指标不但同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在国内同行之间也缺乏成本领先的竞争优势。我省的镍产品同国际镍价仍有每吨1000美元的成本差距。一些在国际上属于淘汰的生产工艺,在我省仍处在主导地位。截至2001年,我省的自焙阳极电解槽生产能力仍有26.9万吨,占铝电解生产能力的64%,高出全国自焙阳极槽平均生产能力的19%。自焙阳极电解铝生产工艺不仅严重污染环境,并且电耗高寿命短,阳极及氟化盐等材料消耗高,使每吨成本比预焙阳极电解槽生产成本高出1000元,仅此一项,按现有铝冶炼产值计就增加成本2亿元。我省的乙烯生产规模虽经多次技术改造,目前仍低于全国企业平均规模25万吨,世界乙烯生产企业平均规模早在1996年就已经达到了45万吨。资源型产业的一个共同特征是企业达不到规模经济就不可能同时在品种、质量、效益、环保上达到最优。近两年新型干法水泥的技术改造在全国兴起了新潮,目前已投产的日产7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有223条,这预示着水泥行业已经进入一个以技术改造为主要特征的升级型结构调整阶段,但由于受投融资体制的制约,除一两户大型水泥企业外,我省水泥行业的技术改造仍远落后于全国的水平。

资源型产业的工艺技术改造要以确立产业的成本领先战略为目标,重点解决生产流程过程中的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等技术难点;要在对现有技术进行升级改造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生产规模;要注重大型成套进口设备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快进口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提高进口设备的国产化程度。

其次,要加快企业技术创新速度,提高我省资源型产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从整体上提高我省资源型产业的竞争力。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资源型产业的技术进步主要以引进先进设备的方式来推进企业技术结构升级的路径来进行,企业普遍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对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投入不足。如果说这种技术创新方式在供给短缺的市场需求环境中尚能形成一定的产业竞争优势的话,那么,在产能过剩的产业环境下,仍然依赖于这种技术创新方式,将难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源型产业原有的自然资源垄断性特征将会被大大弱化,产品市场的开放必然要将企业竞争的焦点转移到产品差异化方面。这就要求企业以技术开发为中心,建设自身的创新体系。我省的资源型产业有较为雄厚的研发能力,尤其在有色和石化领域,集中了一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比较完善。相对的产业技术优势和研发优势给甘肃资源型产业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障。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和速度,要求企业把技术创新的重点放在新产品的研发及替代进口产品的开发领域,进一步加大企业R&D投入的力度,要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中,把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持续创新和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生成的新管理体制,要正确处理好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关系,认识学习宝钢的技术创新经验,把引进技术和消化、创新紧密结合起来。资源型产业中的大中型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建立企业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技术开发机构、共同创办科技型企业等形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政府要对资源型产业技术结构升级中的共性技术及关键技术组织联合攻关,以增强我省资源型产业的技术支撑力和技术竞争力。

最后,要加强资源型产业在产业链延伸上的技术创新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的技术瓶颈,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的接续产业。甘肃资源型产业在全国地位的不断下降,虽然有着诸多原因,但以初级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的不发达,是其最直接的原因。近年来,企业通过加强技术改造,正在努力调整资源型产业的产品结构,大量在建和拟建的项目都是围绕着改变过去“粗”、“大”的产品形象而进行,这些生产线的建设和投产,对延伸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将起到促进作用。但是,仅靠项目支撑的技术结构升级,总会陷入边改造边落后的被动局面,只有把企业的技术结构优化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这就需要形成有完整产业分工的资源型产业的接续产业。而资源型产业接续产业的形成,需要企业不仅在技术结构上的调整,更要在产权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上进行调整,这属于战略性调整的内容。

2.资源型产业战略性调整的途径选择。战略性调整同适应性调整的区别在于:一是战略性调整着眼于整体的产业竞争力问题,适应性调整主要从单个企业的结构调整来讨论企业对市场环境的第二章甘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强省的思路与对策研究适应性问题;二是战略性调整从开放的角度、从全球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来探讨地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并从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探讨外部资源同区域比较优势相结合的具体途径。

(1)甘肃资源型产业实施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甘肃现有的资源型产业是甘肃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也是甘肃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代表着甘肃工业化的水平。但在甘肃的资源型产业中,国有经济的比重过高。根据改革开放以来区域产业竞争的态势看,产业的所有制结构同区域产业优势的形成有明显的关系。我国最有竞争力的三大产业带,目前已基本上形成了混合经济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在30%)或国有、非公有经济并重(国有经济比重3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比重30%)的局面,在中部地区基本上是国有经济仍处于优势地位(国有经济比重在30~60%),西部地区仍然是国有经济处在主导的地位(国有经济比重在60%以上)。这说明甘肃的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余地很大,任务很重。

资源型产业的战略性调整同时也是对企业的适应性调整的一种支持。面对区域产业竞争的加剧,甘肃的资源型产业都把技术改造作为调整结构的突破口,但正视目前的产业技术差距,要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在现有的产权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框架内,不可能解决企业需要实现技术跨越的融资问题。

同类推荐
  • 产业组织经济学

    产业组织经济学

    产业组织经济学是基础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向产业经济领域的延伸。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科中,产业组织经济学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对于我国的产业经济学及其各分支学科来说,产业组织经济学是最重要的主干学科和专业基础课。而且,产业组织经济学本身也成为一门发展前景广阔的经济学专业学科。
  • 大繁荣

    大繁荣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业与增长理论全球权威学者;数十年磨一剑,中英文同步出版;经济如何增长?经济繁荣又来自何处?繁荣的源泉在今天为什么受到威胁?在本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根据毕生的思考对此提出了革命性的观点。为什么经济繁荣能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在某些国家爆发?它不但生产了规模空前的物质财富,还带来了人们的兴盛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有意义的职业、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
  • 疯狂的温州商人

    疯狂的温州商人

    本书主要从温州人“疯狂”的天性入手,分别在其创业、头脑、炒作、冒险、抱团、财技、营销、抓钱、攻伐、资本、速度、人脉这十二个环节上,对温州人的“疯狂”做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其中不仅包含了对温州人经商技巧和经商智慧的总结,而且针对每一环节的特点,还加入了真实、生动的温商的成功案例,以对其所代表的方法特征加以运用和证明。
  •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十二五”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率下行,中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判断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关键词。深度解读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让读者对中国了解更为清晰,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 从沸腾到癫狂

    从沸腾到癫狂

    有人唱涨,有人唱空,围绕房地产,舆论乱象横生。房价不断上涨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保障房能否重划房地产版图?多年调控为何遏制不住房价?谢国忠预言的地产泡沫破灭是否会实现?未来房价趋势将如何演绎?在喧嚣和纷杂中,本书发出理性之声,揭示影响房价的四大根源,剖析房价未来十年走势,直指复杂问题的本质,给广大普通置业者以最可靠的地产分析,最理性的趋势预测,最实用的购房指导。
热门推荐
  • 大庄世界

    大庄世界

    亿年的布局,佛下金刚作卒,东海真龙作兵,从一座凡间的寺庙开始掀开了序幕·········
  • 李鸿章发迹史下册

    李鸿章发迹史下册

    从政40年,遭遇创纪录的800多次弹劾,有小人告密,有上司打压,有亲信背叛,有政敌陷害,有捕风捉影,有证据确凿,面对无数或明或暗的对手,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李鸿章总能从容地走到最安全的地方,一直被弹劾,谁也扳不倒;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宝座上一坐25年,呼风唤雨,权倾天下。
  • 商贾王妃

    商贾王妃

    婉兮和婉如是一胎双生的姐妹,祖母不慈,祖父无视。幸亏外家的外祖父母疼着,舅舅舅妈爱着,哥哥们宠着,仍受尽了宠爱。出生在商贾之家的她们,不被名门望族所喜,但仍然积极向上,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妹妹婉如更是女代父职,挑战着世俗对女性的偏见,以一己之力将家中的生意管理的仅仅有条,成为商场上有名的铁娘子。热情开朗的她吸引了当今圣上的亲弟弟,太后的小儿子,并与之相恋,两人经历了种种磨难,历经千辛心万苦成为了震惊中外的商贾王妃。
  • 洛旎传

    洛旎传

    她也曾经只属于他,但是却背着他嫁给了他的兄长!那时候的他在塞外对抗着前朝的蛮夷,流着血的时候想着的都是她,可惜她却成为了他的嫂子。你也曾经只属于我。几个字,如尖利的针刺进她的身体,疼得连心!深深禁宫,到底是谁负了谁?谁爱了谁?谁伤了谁?
  • 雨城

    雨城

    南方的小岛上有一栋无人居住的白色大宅,那里一直流传着一个吸血鬼的故事。他是传说中的吸血鬼,孩子们都避他如蛇蝎。他是长辈眼中的不良少年,妈妈让她不要跟他有关联。但她心中的他是个有着光环的天使,又是个欺负人的恶魔。当年离开的时候他让她等,之后却音讯全无。她等了他六年,再见面竟然是通过电视屏幕——他换了名字,换了身份,而且他要结婚了!新娘竟然是六年前已经死掉的女孩子!
  • 夺命魔瓶

    夺命魔瓶

    “只要拧开一个瓶子并默念你讨厌的人的名字,他便会死去。你有一整箱瓶子,是不是很爽?但代价是,你将堕落为我的代言人。戴维告诉我,你愿意吗?”——恶魔之王
  • 超神怪传

    超神怪传

    蛮族少年盖云本是一个武学奇才,但因家族纷争遭人毒害,一身修为跌落被逐出家族,后幸得神剑相助得知自己是万古难得一见的体质拥有了超越神灵的力量,从此一飞冲天。热血澎湃的战斗,激情与欲望的交织,盖云追寻着超神之力的由来,慢慢揭开了一个被尘封了无尽岁月的神话传奇。
  • 萌学园之迷雾

    萌学园之迷雾

    “迷雾现,故人归迷雾散,故人离自古归离难两全。”沧桑的女声轻轻响起,古朴的歌声弥漫四周。“真亦是假假亦是真真真假假难以辩。”底底浅浅的歌声再次响起。迷迷茫茫的雾尘中,依稀可望见白衣女子的背影。“你是何人?”突兀的疑问打破了这迷一般的歌声。那白衣女子顿了顿,言:“无心人。”
  • 昙花一现等君千年

    昙花一现等君千年

    一朝背叛,被逼上绝路的她,跳下悬崖。凤凰涅槃,在悬崖下她学会了救人和杀人。她,是江湖上人人闻风丧胆的冥风。而他,是姜国的六王爷。皇帝赐婚,让风轻狂和独孤尘这两个冤家被绑在同一条绳索上。明明没有任何感情的两个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日久见真情。独孤尘一怒之下一掌把毫无准备的风轻狂拍飞了出去,风轻狂被拍飞撞到柱子上,突然喉咙一股腥甜,风轻狂捂着胸口吼道:“独孤尘,有种你打死我!”“狂儿!别跑!为夫要和你造孩子!”独孤尘妖孽的对风轻狂说道。只见风轻狂朝独孤尘拍了拍屁股撒腿就跑。边跑边喊:“有本事你来抓我啊!”
  • 远逝的文明

    远逝的文明

    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鬼神?存不存在那些传说中的种族?失落的文明失落的原因何在?遗失的古城到底去了哪里?在本书中,通过戴南辉亲身经历的两次灵异事件,从而对这个世界秘密开始探险,那些远古的传说、种族和文明都将慢慢的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