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74900000004

第4章 肺病证(1)

鼻渊(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例1:刘××,男,32岁,干部。

初诊:1989年8月16日。患者因鼻塞流出黄浊鼻涕10余日而前来就诊。半月前曾患感冒而一直未愈,且鼻塞,黄浊鼻涕日渐增多,经服用西药,打针治疗均无效。症见头痛,鼻塞,双侧鼻粘膜水肿,双侧鼻腔积脓多量,舌红苔黄,脉洪有力。

辨证:阳明热毒壅盛。

治法:清解阳明热毒。

处方:升麻解毒汤加味。

升麻6g 葛根15g 赤芍10g 黄芩15g

公英20g 银花15g 生石膏30g 白芷10g

细辛3g 桔梗10g 辛夷1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89年8月19日。服上药后诸症好转,双侧鼻腔有少许脓性分泌物,于前方中去银花,加生黄芪、皂刺,嘱服五剂,诸症皆消而病获愈。嘱其冬、春季每早核桃仁10g、白糖15g、酥油15g、鸡蛋1个(打入)先放入杯内,再以砖茶15g煎浓浸入茶杯,空腹服用(一次服完,1日1剂),连服半月为1个疗程。间隔一周,按疗程重服(注:本方属润燥清肺之品,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均可服之,效果良好)。

随访两年,情况良好,再未复发。

鼻渊(慢性鼻窦炎)

例1:李××,男,51岁,教师。

初诊:1990年8月21日。患者经常头痛,上连巅顶,鼻塞不闻香臭,涕出如脓,色黄气腥,年久不愈,郁闷烦躁,经某医院五官科检查,确诊为慢性鼻窦炎。舌边尖红,舌苔微黄,脉象弦滑数。

辨证:内火上炎,肺热壅盛。

治法:滋阴降火,清肺排脓。

处方:经验方。

生地18g 丹皮12g 黄芩10g 赤芍10g

白茅根20g 银花20g 连翘15g 桔梗10g

桑皮12g 苍耳子10g 辛夷10g 白芷10g

藁本6g 菊花10g 鱼腥草15g 薄荷6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90年8月24日。服上药后,脓涕大减,鼻已通气,气味略好,头痛减轻,方药对症,效不更方,原方减去苍耳子、藁本,加苡米、蝉衣、栀子连服5剂,诸症大减。再以原方进服10余剂,药后病愈。

按:《灵枢经·脉度》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素问·气厥论》云:“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不止也。”“頞”为鼻梁,“辛頞”即鼻中有辛辣感之意,肺热内蕴,或肝胆火升,循经上薰于脑,均能酿成鼻渊。本例内火旺盛,肺热上薰,鼻窍壅塞,嗅觉失灵,故不闻香臭,予以清肺降火,滋阴排脓之剂,药进20余剂,陈年旧疾才除。

例2:张××,女,34岁,营业员。

初诊:1992年4月5日。患者头常晕痛,鼻塞,涕多脓稠有异味,嗅觉不敏,已有两年余,每逢感冒症状加重,不思饮食,睡眠欠佳,舌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肺胃积热,鼻窍不通。

治法:辛通清热。

处方:辛夷散加减。

菊花10g 黄芩10g 连翘10g 生地12g

生石膏30g 辛夷6g 白芷6g 藁本5g

川芎6g 细辛3g 防风6g 菖蒲5g

薄荷5g 苍耳子6g 焦楂15g 珍珠母15g

桑叶6g

水煎服,每日1剂,连进6剂而愈。

按:鼻渊之症,类似现代医学之鼻窦炎。初起多由内有蕴热,外受风寒、风热,若治疗不当或治不及时,则日久不愈,浊涕长流,源渊不断,嗅觉失灵。故用辛夷散加减,取芎、防、辛夷、耳、细、藁、芷、菖蒲以辛通。芩、菊、翘、地、膏、桑以清热,肺胃清和,鼻窍通利,则浊涕自止,而香臭能辨矣。

鼻渊(过敏性鼻窦炎)

例1:田××,男,16岁,学生。

初诊:1993年10月18日。患者间歇性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近数天来又发作,伴头痛、畏寒、微热,全身不适,身疼骨楚,舌质红,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风寒侵扰。

治法:辛温散寒通窍。

处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10g 防风6g 苍耳子10g 菊花10g

羌活10g 川芎10g 白芷10g 细辛5g

生姜2片 薄荷5g 甘草4g

水煎服,每日1剂,服3剂而愈。

例2:金××,男,38岁,工人。

初诊:1995年7月7 13。患者鼻腔作痒,经常流涕,两鼻孔阻塞不畅,病已两年。经医院耳鼻喉科诊断为“过敏性鼻窦炎”,服西药症状有所减轻,终未根治。现症头晕便干,小便色黄等。舌苔微黄,脉浮滑数。

辨证:风邪束肺,郁而化热。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处方:苍耳散加味。

苍耳子10g 薄荷5g 辛夷10g 白芷10g

桑叶10g 蔓荆子10g 菊花10g 黄芩10g

蝉衣6g 赤芍6g 连翘10g 鱼腥草15g

大黄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95年7月10日。服上药后,诸症明显减轻,以原方再进3剂。

三诊:1995年7月13日。上药服完,头晕流涕减轻,二便正常,但鼻腔微痒,两鼻孔通气仍不通畅,汗出较多,舌苔薄白,脉微浮滑。余考虑病久表虚,皮毛不固,则风邪易侵袭留恋,故改用玉屏风散加减,以益气固表治本,苍耳子散加减以治标,邪正兼顾,收到明显效果。

处方:

生黄芪12g 防风6g 僵蚕10g 苍耳子10g

辛夷10g 菊花10g 桑叶10 乌梅5g

蝉衣3g 薄荷3g 甘草3g

水煎服,每日1剂,服上药10余剂,诸症悉除。

按:鼻渊指以浊涕如渊的病症,也称脑漏。如《素问·气厥论》云“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症见鼻窍不通,不辨香臭,不断流涕,犹如水泉之漏泄。本症多由风邪侵肺,郁而化热所成。个别患者还因花粉刺激过敏而发。治疗多用疏风清热宣肺通窍之法。在临证时,应结合具体病证辨证施治,灵活运用,方可有效。

喉痹(急性咽炎)

例1:秦××,女,16岁,学生。

初诊:1995年4月12日。患者4天前偶感风热,发热头痛,咽痛,微咳咯黄痰,舌苔薄黄腻,舌尖有小裂纹,脉浮数。

辨证:风热瘀结,邪热阻咽。

治法:清疏肺卫,利咽化痰。

处方:千金苇茎汤加减。

芦根15g 薏苡仁12g 瓜蒌皮10g 桔梗10g

青果10g 贝母10g 前胡10g 黄芩8g

蝉衣6g 竹叶6g 杏仁10g 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服3剂而愈。

按:风热上受,影响肺卫而致咽痛,咳咯黄痰,治宜清疏肺卫,透表利咽化痰调治而愈。

例2:鲁××,男,24岁,待业青年。

初诊:1996年5月6日。患者在3天前感受风邪,咽喉疼痛,吞咽时疼痛更甚,喉内灼热不适,似有梗塞,有时刺痒欲咳,声音低哑难出,眠食欠佳,大便略干,小便黄赤,舌苔微黄,脉浮数。

辨证:肺胃蕴热,外感风邪,邪热上炎。

治法:疏风清热利咽。

处方:鼠粘子散合甘橘汤加减。

牛子10g 桔梗10g 连翘10g 银花15g

元参15g 生地15g 黄芩10g 芦根15g

青果10g 荆芥6g 兰根15g 公英15g

蝉衣6g 胖大海6g 薄荷5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96年5月9日。服上药后,诸症均明显减轻,但仍有咽痛,稍有音哑,以原方再进3剂而愈。

按:《灵枢经》云:“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又名吸门,为声音之户,风热邪毒,蕴袭肺胃,上冲咽喉,攻于会厌,以致咽肿喉痛,语声难出,是为喉痹。其症多与现代医学中咽炎、喉炎相似。虽属轻证,临床若不细察邪正,分清缓急,每易由急性转变为慢性,甚至缠绵终年不愈。

附:治疗急慢性咽炎经验方。

元参15g 麦冬10g 桔梗10g 银花15g

连翘10g 山豆根12g 马勃6g 青果10g

射干10g 蝉衣6g 甘草5g

水煎服,加蜂蜜15g分两次日服。

上方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清肺,祛痰利咽之功效。曾治疗急慢性咽炎、喉炎,以及急慢性扁桃腺炎、喉部脓肿等病多例,收效良好。

喉痹(慢性咽炎)

例1:刘××,男,45岁,工人。

初诊:2000年9月10日。患者来诊愁眉苦脸,自述在3个月前食肉后即生暴气,随后自觉咽中不舒,从此喉咙有物堵塞,上下移动,咽之不下,吐之不出。逐渐胸闷胃胀、打嗝、嗳气、口咽干燥、大便秘结,偶不如意,食后即吐。经某医诊治,据说:确属噎食重症(方用丁香、木香、沉香、白蔻等辛燥利气之品)。病人惧怕,精神压力很大。余细诊,咳痰黏稠,形似豆粒,舌苔黄腻,脉弦滑。告之并非噎食重症,属于慢性咽炎(梅核气)。

辨证:肺燥痰凝。

治法:清热豁痰,开郁利气。

处方:清咽利膈汤加减。

元参15g 麦冬12g 银花15g 连翘10g

黄芩10g 栀子6g 桔梗10g 大黄6g

瓜蒌皮15g 代赭石15g 贝母10g 海浮石12g

青果10g 焦楂15g 内金10g 郁金10g

陈皮10g 合欢花1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2000年9月13日。晨起患者喜笑颜开而来,诉其药后吐痰较多,喉中渐觉舒适,堵塞之感时有时无,舌苔略化,脉象同前。嘱其原方再进10剂。

半月后复来就诊,诉其喉中堵塞之感、胸闷胃胀、打嗝等症完全消失,大便通畅。再以原方(减去大黄、代赭石)倍量配制末药一料,每次6g,日服2次,以固疗效。

例2:毛××,女,51岁,农民。

初诊:1995年3月4日。患者在半年前杀羊食之,恰遇婆媳争吵,不久始觉咽喉有堵塞感,在当地诊所治疗无效,经医院五官科检查诊断为慢性咽炎。现咽中似有异物堵塞,大如枣核,上下移动,吐不出,咽不下,如勉强进食,即觉胸闷胁胀,每遇情志不畅,症状加重,夜睡不安,心急心跳,咽喉更如物堵,甚则下咽面条亦困难,全身疲乏无力。咯痰稀薄,口干不渴,舌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气滞痰郁。

治法:开胸利膈,祛痰理气。

处方:半夏厚朴汤合逍遥散加减。

苏梗10g 厚朴10g 半夏10g 陈皮10g

茯苓10g 柴胡:10g 丹参15g 赤芍10g

郁金10g 香附子10g 海浮石12g 焦楂15g

合欢花10g 远志6g 柿蒂10g 生姜3片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95年3月7日。3剂服完,自述已不心急、心跳、失眠,咽中较前稍舒,食物不觉阻滞,继以原方再进10剂。

三诊:1995年3月18日。患者来诊,精神饱满,心情舒畅,诸症均已好转,以原方倍量研为细末,嘱其每次服10g,日服2次。

一年后,遇之询其病情,早已痊愈。

按:从上述两例慢性咽炎(梅核气)的临床治验,可见在临证时,必需辨证施治,对症用药,亦需辅以精神疗法,解除患者思想疑虑。大凡患病之人非受病痛苦,且精神负担和思想压力亦随之而来,故医者在治病时,首先应解释病情,开导患者思想,卸其包袱和心理压力,再行治疗,疗效方佳。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

例1:胡××,男,28岁,工人。

初诊:1997年11月10日。昨日天气酷寒,晨起外出,午后发冷发热,继而咽痒欲咳,晚间则咳重,但无痰,头痛如裂,全身关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风寒咳嗽。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麻黄汤加味。

炙麻黄10g 桂枝10g 杏仁12g 前胡10g

桔梗10g 陈皮10g 蔓荆子8g 白芷10g

冬花10g 蝉衣6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药服3剂诸症全解。

例2:梅××,男,52岁,农民。

初诊:1998年12月2日。患者素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前日穿衣不慎感受风寒,干咳不止,畏寒喉干,舌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风寒咳嗽。

治法:疏散风寒,宣肺止咳。

处方:华盖散合小青龙汤加味。

炙麻黄10g 杏仁12g 苏子10g 茯苓10g

陈皮10g 桑皮10g 桂枝6g 于姜6g

白芍10g 细辛6g 半夏10g 五味子6g

桔梗10g 贝母10g 炙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药服5剂诸症均愈。

按:冬季容易感受风寒外邪,肺气不宣,清肃失常,引起急性咳嗽病证。例一患者以麻黄汤辛温解表,宣肺止咳治之,风寒外感而致急性支气管炎效速。例二患者素有慢性气管炎,因复感风寒而引起的急性发作,以华盖散合小青龙汤加味治之最宜。

例3:张××,女,30岁,农民。

初诊:1995年6月2日。患者咳嗽20余天,喉痒即咳,已服多种止咳西药,未见减轻。近日来下田劳作,又受外邪,鼻塞流黄涕、发热、口渴,剧咳时引起呕吐,痰黄黏稠咯而不爽,胃纳甚差,舌苔薄黄,脉浮滑数。

辨证:风热咳嗽。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宣肺。

处方:桑菊饮加味。

桑叶10g 菊花10g 杏仁10g 桔梗10g

连翘15g 芦根15g 黄芩10g 瓜蒌12g

贝母10g 半夏10g 陈皮10g 枇杷叶10g

苏子10g 蝉衣6g 薄荷5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95年6月5日。咳嗽明显减轻,鼻塞已除,有时喉痒,食欲精神好转,舌苔已化,脉小滑数。方药对症,以原方再进6剂,症消咳平。

按:患者咳嗽初由外感风邪袭肺所致。因带病坚持下田劳动,冒风淋雨,故咳嗽缠绵未愈。咳虽日久,复感可见外邪未解,尚有鼻塞流黄涕等发热之症。故处方用桑菊饮加味,加强清肃肺气的作用,起到疏风清肺,化痰止咳的功效。药服3剂,诸症大减,6剂病除而安。

例4:韩××,男,45岁,个体户。

初诊:1997年7月14日。患者感冒3天,鼻塞声重,流涕,咽痛咳嗽,痰吐不爽,发热不高,身痛不适,舌苔正常,脉浮数。

辨证:风热咳嗽。

治法:辛凉解表,清肺止咳。

处方:止嗽散加减。

桔梗10g 荆芥6g 紫菀10g 百部10g

白前10g 陈皮10g 银花12g 连翘10g

牛子10g 杏仁10g 桑枝15g 芦根15g

黄芩6g 苏子6g 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药服3剂而愈。

按:急性支气管炎属于祖国医学的“外感咳嗽”范畴。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之一,咳者有声无痰,嗽者有痰无声,咳嗽者有声有痰也。《内经》曰:“肺主咳,肺在变动为咳”,“肺主气喜清肃”,“肺主皮毛,又为娇脏”。风寒或风热外侵,邪袭肌表,肺气不宣,清肃失职,痰液滋生……均可导致咳嗽的发生。

附: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经验方。

荆芥6g 前胡10g 白前6g 杏仁10g

贝母10g 橘红10g 连翘10g 炙百部10g

紫菀10g 桔梗6g 芦根24g 远志4g

蝉衣5g 甘草3g

上方为治咳嗽四季通用方。如痰多者加海浮石、苏子。

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例1:魏××,女,59岁,农民。

初诊:1998年10月21日。患者咳喘10年余,时发时愈,咳出白黏痰,多咳即喘,夜难平卧,容易出汗。近因受寒引起复发已10余天,纳少疲乏。舌质淡青,苔薄,脉细滑。

辨证:痰邪恋肺,肺失肃降。

治法:温化痰饮,宣肺止咳。

处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3片

大枣6枚 厚朴10g 杏仁12g 苏子10g

陈皮6g 前胡6g 葶苈子10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98年10月24日。服上药后,咳喘减轻,痰黏不爽,汗已渐止,渐能平卧,纳食略增。仍用前方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处方: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3片

大枣6枚 厚朴10g 杏仁10g 陈皮10g

葶苈子10g 莱菔子10g 苏子10g 白芥子6g

地龙6g 茯苓10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服药后咳喘缓解。

按:《伤寒论》第19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此条原意为:气喘病人,受凉引发,见到太阳病肌表症候的,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杏子即杏仁)。本例患者表有咳喘,因受寒引发,咳喘汗多,痰白,苔薄舌淡,所以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和卫降气,温化痰饮,药服三剂,诸症减轻,但痰黏不爽,故合三子养亲汤服之,病遂得愈。

同类推荐
  • 中医必背蓝宝书

    中医必背蓝宝书

    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
  • 专家诊治胰腺疾病

    专家诊治胰腺疾病

    关于胰腺疾病,必须知道的一些事;本书尽选常见病、多发病,聘请相关专家编写该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此书10余万字,包括数百条目,或以问诊方式,一问一答,十分明确;或分章节段落,一事一叙一目了然。
  • 肥胖病知识读本

    肥胖病知识读本

    市场上有关减肥的书琳琅满目,鱼龙混珠,肥胖是什么,如何减肥,减肥的疗法有哪些,有哪些副作用,怎样正确看待肥胖与美丽,关于这些问题,一般的书往往侧重一点,不及其余。《肥胖病知识读本》的优点,恰恰在于,以肥胖病研究者的角度入手,对肥胖病的知识、减肥的方法、减肥的副作用,以及肥胖与美丽的看法等,进行了通俗与专业相结合的介绍。既有介绍减肥误区,以及令人啼笑皆非的减肥故事,也有针对减肥效果和减肥方法,科学和专业地去做出解释。不争取噱头,也不剑走偏锋,踏实严谨,以专业与通俗想结合的笔法,描述关于肥胖病和减肥问题,是一本有益、有趣的关于肥胖病和减肥的科普读物。
  •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技术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技术

    动物实验室诊断,是采用化学、生物化学、病毒学、细菌学、动物寄生虫学、病理学等方法检查患病动物病理组织、血液、尿液、粪便等病料,确诊动物传染病、侵袭性疾病和普通病,为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提供科学依据的根本方法和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实验室诊断技术在兽医工作中的地位显得日趋重要。
  • 颅内高压成因的新发现

    颅内高压成因的新发现

    现代科学的进步十分惊人,即使对所谓的“人类的最后之谜”——脑,科学家对它的认识程度,已比大家想象的更为透彻。现代科学将“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作为脑科学研究的三个领域,日本东京大学脑科学研究博士池谷裕二也提出“首要任务是要透彻地理解脑的结构,其次便是不违反脑的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地利用脑来学习”。由此可见,全面研究认识脑是防治脑病、合理开发脑功能的重要基础。
热门推荐
  • 逼上枝头

    逼上枝头

    忍辱负重,步步为营,为的不过是存活二字。生母怯懦,胞弟多病,姐妹虎视眈眈,嫡母百般试探,她又该如何自处。书香门第,却也是藏污纳垢。很多很多年以后,萧琳琅依然会记得那段风起云涌。************此书暂停更新,一心一意写新书╭(╯3╰)╮
  • 千断

    千断

    “一念间,沧海桑田;一念间,生死别离;一念间,诸天各地颤动;一念间,尸山血海,一念间成神,一念间成魔······”那是谁的清唱细语,竟让我混沌中醒来,忽然间睁开眼,沉默间细闻,却不知不见,也迷茫困惑,这眼中的天地,这心中的孤寂······
  • 文治武宗

    文治武宗

    风雷悸动中天摇,霸雨龙吟舍义桥。血洒三升维正道,弓开万石胜天骄。安邦定国明经史,扩土开疆著六韬。破浪登峰成伟业,庸人羡我乐逍遥。文治国和武治国,修行者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不管如何,只要能修为提高,登临巅峰就是好!
  • 云中寄锦

    云中寄锦

    明廷控制下的女真各部落之间权利与生存之争,天真无邪的叶赫格格,孟古,与心系族人的男主——努尔哈赤之间的爱恨纠缠,映射出平等大爱与小情小爱之间的交织,两人之间的相惜、相知,终是换得苍生的平等生存,确是: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家老大是只妖

    我家老大是只妖

    这里有妖有魔,有仙有鬼,混居于世俗,隐藏于喧嚣。随着现代都市沦落末法时代,飞升路断,唯靠有灵一族才得苟延残喘。上古相传得捉妖令者即可号令众妖,又有暗中传闻捉妖令背后藏着通天秘闻。直至失踪百年的捉妖令重现人间后,卷起风雨无数。前因今果、人心算计、错综复杂、冷暖自知。
  • 绝世少主的上古之谜

    绝世少主的上古之谜

    一朝穿越,发现惊天大秘,三千世界,本是神魂不全的她被那股力量牵引,凝结全魂,揭开身世的神秘面纱……21世纪“嗜血‘本是两年前不起眼的小组织,却在她的带领下用两个月的时间,夺取了世界第一组织的称号——无上。更是开辟了世界第一大集团——帝爵。可这两大组织的真正掌权人,拥有”至尊“——世界第一杀手称号的她却在一个晚上因为与生俱来的怪异体质消失了。等再睁眼,便是古色古香的异界。”女扮男装?这具”正太“身子还挺受人尊敬的嘛。“稚嫩的脸上露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冷笑,”至于原因嘛,嗯?天才?可我却没感受到一丝魔法啊。可真是耐人寻味呢……“
  • 那些被允许任性的年代叫做青春

    那些被允许任性的年代叫做青春

    “凡凡,我们分手吧,”孙浩鹏打通叶凡的电话,和她说道。
  • 王妃从天降

    王妃从天降

    “丫头,本王今生与你永结,来世随你身后可愿?”“王爷,我何德何能?怎配得上你?”“丫头,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王爷啊,有酒喝自然是好,就是你那酒确定能喝吗?”“。。。”
  • 行走人间的魔头

    行走人间的魔头

    法术,神通,法宝漫天飞的世界,却有这样一人,他不修法术,不练神通,只手碎法宝。被世人称为魔头的他,真的是魔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