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痹”的临床经验
“热痹”是以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为主症,可伴有发热、汗出、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全身症状。笔者在临床工作30余年的实践中,以白虎桂枝汤合三妙散加味治疗“热痹”均获良效,其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一、处方
生石膏30g 知母12g 粳米15g(或苡米代用)
桂枝10g 甘草6g 苍术15g 黄柏10g
川牛膝10g 防己10g 云苓15g 桑枝30g
萆薢15g 忍冬藤30g 秦艽10g 乌蛇15g
丹参15g 鸡血藤15g 制乳香6g制没药6g
水煎服,1日1剂。
二、方解
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桂枝能清热通络,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苍术、黄柏、川牛膝燥湿、健脾、祛风除湿;茯苓、防己利水除湿;桑枝、萆薢、忍冬藤、秦艽、乌蛇共有清热通络、消肿止痛;丹参、鸡血藤、乳香、没药活血舒筋、消肿止痛。本方具有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消肿止痛之功效。
三、病案举例
例1:王××,男,19岁,学生,病历号14833。1995年10月7日入院,双膝、踝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一月余。触之痛甚,体温38.6℃,血压100/70(13.9/9.3kpa)毫米汞柱、血沉40毫米/小时、抗“0”为500单位以上,西医确诊为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伴有头晕、乏力、纳食减少、口干喜冷饮、汗多、心烦、溲黄、便于、舌红苔薄黄、脉浮滑数,中医辨证为“热痹”。治法:清热通络、除湿消肿止痛,方用白虎桂枝汤合三妙散加味。
处方:
生石膏30g 知母12g 苡米15g 桂枝10g
苍术15g 萆薢15g 黄柏10g 川牛膝10g
桑枝30g 鸡血藤15g 忍冬藤30g 秦艽10g
防己10g 云苓15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6剂后,体温37.8℃,关节红肿热痛大减,关节活动已能屈伸,口干烦热、便干均已好转,舌淡红、苔稍黄腻,脉濡数,治疗效不更方,加乌蛇15g、丹参15g,继服5剂后诸症消失。守上方连服15剂后查血沉13毫米/小时,抗“0”500单位以下,痊愈出院。
例2:魏××,女,45岁,工人。1996年10月16日入院,患者全身关节红肿热痛两年余。近一周加重。患者于两年前因工作繁忙劳累,久居潮地,加之感受风邪逐渐全身关节困痛,四肢关节红肿热痛,经过多方中西医诊治均无效,故此入院治疗,体温38.8℃、血沉45毫米/小时、抗“0”大于500单位、类风湿因子(+),症见四肢关节红肿疼痛,膝关节痛甚、活动不便、行走困难、身体消瘦、倦怠乏力、口干喜冷饮、溲黄、便于、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中医辨证为“热痹”。治以清热消肿、活血化瘀。药用:
生石膏30g 知母12g 粳米15g 桂枝10g
苍术12g 黄柏10g 川牛膝10g桑枝30g
鸡血藤30g 忍冬藤30g乌蛇15g 萆薢15g
防己10g 云苓15g 秦艽10g 甘草6g
制乳香6g 制没药6g 丹参15g
水煎服,1日1剂。
二诊:服8剂后,四肢关节红肿消失,能行走,双下肢关节仍疼痛,活动后加重,并有麻木感,腰酸腿困等症,守上方加赤芍15g、木瓜15g、干地龙10g,嘱服10剂。水煎服,1日1剂。
三诊:服药后关节疼痛减轻,下肢麻木好转,上方减去萆薢、忍冬藤、云苓、防己,加黄芪30、当归15g、全蝎(冲)6g,嘱服10剂。水煎服,1日1剂。
四诊:服药后患者诸症好转,情况良好,复查血沉正常,抗“0”小于500单位以下,类风湿因子(-)。遵上方配为末药,每次10g温开水冲服,1日3次以固疗效。
三月后随访,诸症悉愈,继续上班,正常工作。
四、体会
热痹系湿热痹阻经络,患者关节或肢体热痛,甚至剧痛难忍,局部灼热或全身发热,痛时喜凉,口干喜饮,此乃风湿之邪侵袭肌肤筋骨,郁而化热所致。一般发病较急,除关节灼热肿痛外多见热病的症候群。治以清热消肿、通络止痛,久则活血宣痹通络养血止痛。临床治疗标准:症状全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参考指标:血沉抗“0”、类风湿因子等理化检查结果正常,并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
注:本文1997年荣获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科技研讨会及展览会论著二等奖,并收入大会文集。1999年6月载入《实用综合医学》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