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74600000008

第8章 经济篇(1)

自给经济向产品经济过渡的过程和条件

适应经济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正确选择适合国情的社会生产方式,确定相应的社会经济形态。为此,我们应在充分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客观规律中,深刻认识自给经济向产品经济过渡的过程和条件。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任何社会经济形态都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commerce)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人们借以进行生产、消费和交换的经济形式是暂时的和历史性的形式。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便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经济关系。”简言之,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是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生产、交换、消费、分配诸要素在量变、质变过程中不断改变结构方式的外在表现形式。

有史以来,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特别是生产方式的演进,从量变看,大体经历了原始的、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并且将演进到共产主义历史阶段。从质变看,则是自给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个历史阶段。后一种经济的构成要素是在前一种经济的母体内孕育和形成的。

自给经济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分工、交换和其他要素很不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氏族公社或农村公社时期(一切文明氏族都是从这种公社或带着它的非常明显的残余进入历史的),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的劳动所能生产的东西还没有达到维持自身寿命的最低生活需要,人们必须相当均等地分配产品,否则,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前提。同时,由于生产者不可能拿出剩余产品与他人相交换,产品分配只能是直接的产品分配,不可能通过交换的迂迥渠道来实现。没有交换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需要,生产的目的只能是满足自身的直接消费需要。

随着生产力的缓慢发展,人们生产的产品除维持自身最低的直接消费需要外,有了微少剩余时,古代奴隶制社会出现了。微少的剩余产品为生产的自发分工奠定了基础。随着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交换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但还被限定在极其狭小的范围内,产品分配除向奴隶主缴纳贡赋外,仍是相对均等地分配给生产者。因而,生产、分配和消费仍是满足自身直接消费需要,通过交换来实现的分配和消费,在全社会的分配和消费整体中只占极其微小的量。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产品除了满足劳动者自身直接消费外,有了大量剩余,千人为耦的大生产逐渐被家庭小生产所取代,奴隶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制私田所取代,社会生产被分割为以家庭为单位的许许多多小生产。于是,交换进一步发展起来。但由于生产的分工是小而全,交换仍是剩余产品交换,生产者对产品,在向地主和国家缴纳地租贡赋之后,便在生产单位—·家庭内部进行分配。所以,这一历史时期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就其总体说,还延续着生产满足自身直接消费的自给自足。

随着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进一步增加,交换日益发达,市场日益扩大,社会生产中出现了一种为满足市场需要的特殊产品——商品。那些具备某一产品生产专长和资源优势、掌握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的个别生产单位,生产为满足市场需要的某种产品,他们用这一产品换回的各种生活消费品比自己亲自生产自身直接消费的各种消费品实惠得多,便逐渐改变往日的小而全生产,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某一两项专门产品生产。因而产生了个别生产单位的生产专业化。

个别生产单位的专业化生产所获得的比较利益,使日益众多的生产单位从社会的小而全生产中分化出来,成了专门的生产部门。专业化分工生产愈发展,被分化出来的生产部门愈多,交换愈加速发展。专业化分工与交换的交互协同又加速了市场的扩大。随着市场特别是世界市场的开拓,专业化的商品生产日益取代小而全的产品生产,商品交换,即全部产品交换日益取代剩余产品交换。因之,一切社会产品都要在市场交换中表现为一定价值。产品分配要首先通过市场交换,使劳动价值转换为一定数量的货币,才能进入分配和再分配。这样以来,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都在围绕商品这一轴心协同运转,并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便从自给经济的母体中脱胎而出,日益发展和发达起来。

在商品生产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有计划的组织要比自发的分工有力;实行社会化劳动的工厂里所制造的产品,要比分散的小生产者所制造的便宜”。适应市场竞争要求,专业化分工逐渐由行业分工发展到企业内部的技术分工。同时,生产资料日益兼并,资本日益集中。进而,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日益排挤掉生产社会化程度较低的企业,占有大量生产资料的大企业日益吞并掉一群群小私有者。于是出现了诸如股份公司、辛迪加、托拉斯之类的生产资料集中的垄断资本。

与之相伴随,交换、分配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商品经济初期,往往一个血缘家庭就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社会生产被分割为难以数计的小生产,交换极其频繁。每个人的劳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的实现才能确定,每个生产者如果卖不出自己的产品,就难以维持自身的生活消费。但在资本垄断时期,往往一个股份公司或一个托拉斯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尽管从全社会看,交换、分配和消费还带有商品经济的共性,但从一个企业看,差不多每个企业都集中了成千上万个生产者个人。在企业内,每个生产者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用途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成为企业内部直接的社会劳动。每个人的劳动价值,可以不必首先通过迂迥的途径加以确定,而是通过劳动时间、技术程度、劳动程度的计算,直接从企业内拿到工资。

当着生产资料或者通过自发的兼并,或者通过暴力革命对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矛盾的解决,集中到社会占有时,旧时的成千上万个社会生产经营部门——企业,将联合成一个极其庞大的企业。于是,产品经济又从商品经济的母体中降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产品经济构想,正是将社会生产看作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一个庞大工厂,而将个别产品的生产单位设想为这一庞大工厂下属的车间。个别产品生产单位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而是同一工厂内车间与车间之间的关系。随之,由商品经济本质属性所决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及生产相对过剩和周期性危机将消除,代之而起的是社会生产严格的有计划的组织。商品交换也将消除,代之而起的是更高形态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或者说劳动与劳动相交换。每个生产者的劳动都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再不需要价值插手于生产和消费之间。

自给经济演进为商品经济经历了几个甚至十几个世纪的量变积累过程,商品经济演进为产品经济同样需要无数量变积累,到达一定的度量关节线。其中最主要的,一是专业化分工不断由行业分工发展到企业内部的技术分工,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协作使个别劳动能够真正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与劳动的社会化相适应,生产者的智能、技术和所掌握的生产工具机械化水平都必须相对均等。二是在市场竞争中,个别商品生产经营者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经过所谓“托拉斯”阶段,联合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企业。三是个别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差别因生产水平的相对均衡而缩小或消除,劳动价值可直接通过劳动时间、技术程度和劳动强度来计算。

产品经济从商品经济中脱胎出来后,从生产和交换的方式看,似乎与自给经济类同。因为二者都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需要价值插手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这绝不是回复到自给经济,而是达到更高形态。例如,生产规模在自给经济中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社会生产被分割为无数闭塞、互不往来的小生产。在产品经济中,生产规模是高度社会化的大生产,血缘家庭失去经济实体的功能;生产分工在自给经济中是小而全,在产品经济中是专业化分工协作充分发展的技术分工;生产技能在自给经济中主要靠体力操作简单工具,在产品经济中主要靠脑力指挥自动化机械等等。

从自给经济到产品经济必须经过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时期。因为生产力由低水平到高度社会化,生产资料由小生产的分散到集中为全社会占有和经营,必须经过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充分发展。要在自给经济的小而全分工基础上充分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一方面,产品生产必须采取满足市场需要的商品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必须大力发展商品交换,用以刺激专业化分工向愈来愈深的层次发展。否则,生产必然囿于封闭式小生产,难以实现社会化。

如果生产一旦是封闭式小生产,产品一旦是劳动者直接占有的产品,每个劳动者的生产就不可能完全满足自身的消费需要,因而调剂余缺的剩余产品交换必然发生。随之,那些具有一定生产专长和各种优势的生产者,为了追求愈来愈大的经济利益,必然致力于适应市场需要的某一两项专门产品生产。于是,昔日自给经济演进为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又重新起作用,使商品生产方式渗透于一切生产部门,使自给经济或迟或早地瓦解,商品经济或迟或早地发展起来。

显然,产品经济只能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母体中孕育,只能在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到达一定的度量关节线时,通过社会自觉变革才能真正降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产品经济构想,正是在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对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后的新经济形态所做的设计。然而,尔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并未在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在经济比较落后的东欧、亚洲国家。这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前,商品经济还未充分发展,如我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克思说:“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以往的活动的产物,所以生产力是人们的实践能力的结果,但是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因此,在商品经济未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即在商品生产、专业化分工和商品交换很不发达,生产发展的水平没有达到高度社会化的条件下,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试图超越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而搞产品经济,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惩罚,延缓经济现代化进程。

我国经济落后的本质和根源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对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既是前提又是保证,因而,经济发展问题历来是经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然而,在以近代大机器生产为代表的新的生产方式产生之前,人们受历史条件的限制,难以对这一问题给以科学的解决。近代西方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为人们深入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打开了思维的框子。但是,在经济落后国家,人们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往往看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表象,忽略对其进行理性的深层思考;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往往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我国亦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所以,深刻认识我国近代以来经济发展迟滞的根源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清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路,仍然是当前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它首先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而且只有在完成这种研究以后,它才能确立为数不多的、适合于一切生产和交换的、最普遍的规律。”为此,我们应首先对我国经济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进行较深入的分析。

从历史看,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明清以前,经济发展一直居世界前列,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农业生产方面,水利灌溉,精耕轮作,远为西方所不及;工业技艺方面,有许多重大发明创造,如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对外贸易方面,郑和七次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瓦斯科·达·加马回航好望角早六十多年。英国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在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时曾写到,西方于1500年仍然站在文明世界的边沿。比起这个时期最强盛、最先进的中国和勃然兴起的中东奥斯曼帝国和萨非帝国,西欧黯然失色。可是,明清之后中国却逐渐落后于西欧,且差距越拉越大。相反,直至15世纪仍然相当落后的西欧,16—17世纪以来,通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逐渐赶上和超过东方。特别是18一19世纪以后,很快实现了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创造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

同类推荐
  • 源于实践的思考

    源于实践的思考

    本书收集的是作者近年来承担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宁夏大学等单位的研究课题和一些自选课题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有的还获得了不同层次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书中具体收录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浅谈行政决策科学化的实现途径》等文章。
  • 中国大数据(2013-2014)

    中国大数据(2013-2014)

    本书运用大量的数字图表和专题地图,来分析展示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政府运行与投资环境、人口与城市化、资源与环境、社会事业与消除贫困等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与尚待解决的问题。在国际和历史视角下,对中国发展数据进行多方位解读。
  • 中国基层政权建设概论

    中国基层政权建设概论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已成为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完善居民自治,推进基层社会民主;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拓展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搞好社区治安,促进社会稳定;切实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会进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八荣八耻三字经

    八荣八耻三字经

    本书秉承古老而瑰丽的“三字经”艺术形式和风格,全面阐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该书内容丰富,思想健康,观点鲜明,其中776句经文列举了131个中国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给读者以健康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和熏陶;经文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使读者易诵易记,便于掌握。在创作上力争做到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美德、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古老的中华诗词艺术的有机融合。这部《八荣八耻三字经》的问世,为姹紫嫣红的我国精神文明宝库增添了一份光彩。
  •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

    当前对于全球化时代治理转型的研究还显得太少,在已有的研究中,也是宏观、原则性研究居多,具体、深入研究较少。更重要的是,全球化时代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发生了重大转型,但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不能进行线性理解,即不能将全球化作为影响治理转型的一个常量。它们之间是一种表征关系,即不只是全球化影响了治理转型,而且治理转型本身也属于全球化进程。由此,我们不但要研究全球化,而且要全球化地思考。本丛书期待能够在这一方面有所贡献,实现全球化研究与治理研究的双重推进。
热门推荐
  • 牡丹花棺

    牡丹花棺

    一次参观博物馆,一樽牡丹石棺,改变了两个年轻人的命运,相距一千五百多年缘分,两人相识、相爱、相离…
  • 皇上,休了我

    皇上,休了我

    善若水此生别无他好,唯一的追求就是游遍天下不回家、看遍美景不给钱。穿越后,她死性不改,仍然以此为再生目标,却遇到了当朝皇帝墨夷非。在不知他真实身份的情况下,与之成亲。在她准备跟着他畅游天下的时候,却被他带回皇宫。若水懵了,他是皇上,那她不是要住深宫大院、天天和一堆女人斗得死去活来、再也不能游山玩水?不行!她要离婚!而,她还没来得及和他交涉,后宫的争斗已风起云涌。此时,她却突然得知,自己是前朝公主;而当朝皇帝,正一步步要置她于死地……伤心之余、斩断情丝,毅然出逃,却被他抓回……
  • 这个反派有点吓人

    这个反派有点吓人

    【滴~随机选择出生地-哥谭市】【旁白:民风淳朴的哥谭市,迎来了一件大事,小丑死了。杀他的竟然是个不知名的龙套】陈清眼前躺着一个人,头发是暗哑的绿色,微微颤抖,正俯身趴在满是玻璃渣与茶几碎屑的地上,背上插着一把做工精致的刀具,尾部正微微抖动。血从锋刃下的伤口流出,将紫色的呢绒西装染得漆黑。“这是丑爷?官方标题党?还有气,哪死了。”陈清从场景变化中缓过来,腹诽了两句。“看来自己就是那个龙套了”且看荒诞的游戏世界中,主角如何将装神弄鬼的反派们一一干翻。
  • 补天神局

    补天神局

    一场与宿命的对决,一段毁天灭地的情仇,一个浩瀚的世界中,谁能摆脱命运的束缚超然在上?因一场逆天阴谋,少年重生于荧惑大陆,因宿命而奋力逆天改运,琴棋书画刀剑枪百花齐放,万道争鸣,谁能为尊......
  • 我在火星当奴隶主

    我在火星当奴隶主

    22世纪,人类已经可以移民火星,并在火星上建设了大量定居点。华子轩因为受到陷害,被放逐到火星。火星的社会制度,是落后的奴仆制。在这里流行着一种娱乐项目,叫战仆赛。华子轩沦为战仆,他会通过自己的努力,翻身做奴仆主。
  • 区域行政引论

    区域行政引论

    区域是一个意蕴广泛而又相对的概念。它没有严格的范围、边界以及确切方位。各个学科因研究的视觉和内容不同,对区域的界定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对区域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以自然标准划分、政治标准划分、经济标准划分、社会标准划分的四个过程;同时也反映了各个学科对区域概念的界定。
  • 道士传奇

    道士传奇

    传世老鸟林峰玩游戏时,莫名被传送进落霞岛后,发现里面除了他之外居然都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新手......
  • 闲人莫问

    闲人莫问

    山上下来几个人、教会地上的凡人修炼便走了,从此地上便陷入了长久的斗争中,直到死亡。
  • 漓离浅殇语欲绝

    漓离浅殇语欲绝

    一朝穿越,她本无情无泪,他倔强如石,她对他,他对她,护若珍宝,捧若明珠,却仍就男女有别,梦碎那一刻,心殇那一秒,她发现,他发现,他爱她,她爱他。
  • 有间文库:小坡的生日

    有间文库:小坡的生日

    《小坡的生日》以生活在南洋(即新加坡)的男孩小坡和他的妹妹仙坡为主人公,讲述了小坡生活中的种种趣事。故事后半段则完全是小坡的梦境,同时隐含了作者对南洋社会种种现实弊端的嘲讽。故事前半部分是实景,后半部分是梦境,“是幻想与写实夹杂在一处”。作家借用小孩的口吻、小孩的眼光“对南洋的事情作小小的讽刺”,暗示了一个“所谓不属于儿童世界的思想”,就是“联合世界上弱小民族共同奋斗”。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童真的故事,读来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