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67400000004

第4章 文化生态学概述(4)

近年来,与国际文化生态学发展的动态相一致,国内关于媒体生态的问题,形成了趋势,表现为不仅有多篇论文发表,而且中国传媒大学等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诸如“传媒生态学”之类的硕士学位的专业。从媒体生态的文章来说,几乎各种媒体的生态问题都被提出来研究,如范卫平在《中国出版》1997年第10期发表的《出版生态平衡与出版业治散治滥》,王坤在《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1期发表的《出版资源的开发与出版生态平衡》,蔡贻象在《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发表的《电视生态美学初论》和他在《温州师院学报》1999年第1期发表的《从<实话实说>看电视生态美》。这些论者眼中的传媒生态,指的是传媒系统内部结构之间、同质异质传媒之间、传媒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要素、结构、功能的相互影响与调控机制。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关于网络生态问题的研究,也伴随着IT业的发展而方兴未艾。唐一之、李伦在《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发表的《“网络生态危机”与网络生态伦理初探》(该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张庆锋在《情报资料工作》2000年第4期发表的《网络生态论》,刘新云等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年第5期发表的《论网络生态危机与网络道德建设》,黄翠艮在《中国包装工业》2002年第7期发表的《计算机网络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李丽蓉在《山西警官高专学报》发表的《谈网络生态危机》等,这些论文将本属自然科学的生态学方法应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特别是网络生态环境的研究,类比人与自然环境构成的生物生态系统,阐释网络与网络生态环境构成的网络生态系统。他们认为,网络生态系统符合系统的一般特点,由一些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部件组成,不仅仅是技术设施所构成的网络系统,而且是与网络发展有关的社会环境、信息环境与信息主体组成的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各个组成因子之间的联系和整体的有机性,以及所有的影响网络发展的其他社会系统构成了网络发展的生态环境。新型的网络生态研究,是目前国内外文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

4.珠江三角洲文化生态研究

针对国内文化生态学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欠缺的情况,本书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总结与创新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侧重于文化生态学体系的构建。由于在一个大的范围如全球、全国甚至某个省等的文化状况及统计数据不充分,本书只能对此做些初步的理论探究;对于珠江三角洲文化发展的状况及数据,有初步的了解,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个案分析,所以,只能以珠三角文化为具体对象,并以珠三角的现代化的背景,来建构文化生态学的体系。这就是本书以“文化生态学”为主标题,以“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文化生态研究”为副标题的主要原因。

鉴于目前已有“珠江三角洲”、“大珠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三种不同范围的珠三角概念,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指的珠三角主要是指1994年10月由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建立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市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市、惠东县、博罗县以及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全区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1997年年末户籍人口2451.7万人。有的论者把这个范围的珠三角称为“小珠江三角洲”,这一区域有广州、深圳等世界知名的城市,有广东的“四小虎”。“四小虎”的来历,是新华社记者于1991年撰写了题为《珠江三角洲启示录》的长篇通讯,文章套用亚洲“四小龙”的概念,将南海、顺德、东莞、中山四县市命名为广东“四小虎”。到2003年,“四小虎”分别实现GDP总值为468.17亿元、509亿元、947.53亿元、497.1亿元,“四小虎”GDP总额占全省的17.7%。而整个珠江三角洲1980年至1992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8.5%,此后至今仍以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史的奇迹。2003年珠三角GDP总值达11450.9亿元(合1383.5亿美元),占全省GDP总值的84.3%,财政收入达全省的90%。2004年GDP为13394亿元,年增长率为15.5%,2000—2004年年均增长率为13.6%。据中国社科院《2006年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的统计数据,2004年珠三角人均生产总值的平均值为42499元,其中广州、深圳、东莞超过50000元;如果按常住人口计算,深圳的人均生产总值最高,达到了59271元,珠海、中山、佛山等3个城市则均超过40000元。从人均生产总值角度看,珠三角在与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的比较中,当属最强。所谓“大珠三角”,一般是指“小珠三角”加上香港和澳门。而“泛珠三角”则是费孝通先生提议的区域合作新概念,2003年7月24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首次正式提出,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亦简称为“9+2”。对于“大珠三角”、“泛珠三角”文化生态问题的研究,无疑非常重要,但由于资料的掌握等原因,这一任务的完成有待时日。即便是本书所选定的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生态问题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均是空白。经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国报刊索引》、《中国图书总目录》等,没有发现任何该专题的中文及汉译文献。本书的研究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探索,是否成功,只能有待于读者的评判。

珠三角现代化的文化生态与珠三角的现代文化生态是不同的概念,也就是说,对珠三角文化生态的研究,是用“现代化”的纬度来审视现代珠三角文化生态,即用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来评判现存的文化,从而提出应有的对策。现代文化生态与现代化的文化生态不可以简单地划等号。由于珠三角正处于向初步实现现代化的水平迈进的历史时期,也就是说,现代化的程度不高,社会还在激剧地变化发展,在这个转变时期,各种不同性质、形态和类型的文化交汇在一起,与复杂多变的社会、自然环境相结合,形成一个更为复杂的现存文化生态系统。对这样一个现存的文化生态系统,应当辩证地认识,既给予充分的肯定,又要指出其不足。而评价、衡量的标准,则是以现代化为背景,以现代化应有的文化生态这种“应然性”来引导现存文化的“已然性”。实然性是指已经存在且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应然性是指具有客观根据,符合人类价值,代表未来趋势。使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趋势的先进文化,成为对珠三角现代化过程中以及未来现代化的珠三角社会文化生态中起决定作用的主流文化,也使文化生态符合珠三角现代化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就是本书研究的目的。

在本书进行架构之时,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做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为包括珠三角在内的广东现代化的文化生态建设进行了宏观规划,成为广东先进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此后,珠三角城市纷纷提出了自己城市的文化目标,广州作为广东省会,是政治文化中心,提出了“建设具有强大集聚力和辐射力的现代化文化中心”的战略目标,全面提升广州作为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文化品位,使广州的文化发展水平进入国内大城市前列,与京、沪相呼应;深圳以移民城市的多元文化为特色,确定“文化立市”的战略,提出建设“两都一城”(钢琴之都、设计之都和图书馆之城);珠海提出以“文化盛市”铸造城市竞争力,构筑以传媒业、印刷出版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娱乐演艺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版权贸易业等文化产业体系;佛山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龙狮文化、武术文化、粤剧文化等品牌,提出“建设文化名城”;中山以“文化强市”的扎实业绩跻身国家文明城市的行列;东莞以“文化新城”的崭新面貌,打造“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文化广场之城”三大文化品牌;惠州则提出了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山水生态丽城、石化数码新城、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肇庆市利用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大打旅游文化牌,提出“创建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和“建设中国南方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使包公文化、端砚文化、龙母文化等交映成辉;江门市以侨乡为特色,提出建设“文化大市”的口号。这些珠三角城市文化战略目标的提出,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必须首先搞好现代化的文化生态的建设。可以说,珠三角已经掀起了文化大省建设的热潮,它不仅会推动广东现代化的文化生态建设,也对本书的写作提供了现实的需要和翔实的素材。2005年10月,又传来深圳、中山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喜讯,在首批9个全国文明城市中广东占两席,数量居第一位。广州市和东莞市、惠州市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区)工作先进城市(区)称号,还有16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32个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43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80个单位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5人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由于珠三角的社会发展在全国“领先一步”,珠三角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对珠三角现代化文化生态的研究包括经验教训的总结,应当对全国有可值学习和借鉴的作用。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珠三角现代化文化生态建设的实际,在此基础上建构文化生态学理论体系,就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三)文化生态学的特点

在界定了文化生态学的定义以后,有必要探讨文化生态学的特点。由于文化生态学极易与文化学和生态学相混同,特别是目前还有一些人不能区分“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这就有必要阐明文化生态学的特点,厘清文化生态学与这些相关学科的区别。

1.文化生态学是以生态学为主要方法的文化学

这是文化生态学相对于一般文化学的特点。

文化学的各个学科因其涉及文化的领域、范围不同和切入点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学科广度和视角。各门具体的文化学科门类是从各自的特定视角来审视文化现象、研究文化问题的,特定的视角构成了其中存在的“种差”。文化生态学与文化学是子学科与母学科的关系,而文化生态学与其他文化学科相比较的“种差”最显要的在于“以生态学为主要方法”,构成文化生态学最鲜明的特点。文化生态学是用生态世界观和生态学方法对各类文化形态进行生态学审视的一种文化理论。当然,文化生态学的方法也应当由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也应当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也应当采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定性与定量、宏观统计与个案调查以及从抽象到具体、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但生态学方法的运用是文化生态学与文化学的其他门类相区别的方法论特色。

一旦生态学的理论引入文化学,便激起文化学的根本性的变革。生态学家认为,一定环境的有机体是一个生物种群,它们的数量、种类及其结构分布受内部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且,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命体各有各的位置,彼此相生相克,维护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倘若这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物种的生存就会发生危机或灭绝。用这种生态观来研究文化,就会把整个人类文化看作一个生态大系统。文化系统本身如其中的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医疗体育等就是一个系统,甚至如文学艺术中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小品艺术与相声艺术之间,都有生态的关系。文化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也有生态的关系,如与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价值观念等,构成相互影响、协同共存的关系。显然,文化生态学是从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精神环境中的各类因素交互作用来研究人类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变异的。文化生态学的创始人、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就把文化生态学的任务确定为研究由于适当环境所导致的文化变迁。正如有些论者指出的,文化“作为人类的一种生发着、运动着、兴衰着、变化着的生命活动,具有内在的能量吞吐转换机制,具有独立的与其环境交流感应体系,它本身也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开放系统,一个‘生态系统”[27]。美国生态学家、生物学家威尔逊(wilsm.E.O,)明确地把文化视为一种独特的生物体系,认为文化是由人来保持的,文化如同一个复杂庞大的生物一样,也有自己的生命。这种生命的过程犹如人一样,有它的童年、青年、老年等时期。高建明在《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中认为:“所谓文化生态是借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的一个概念,是关于文化性质、存在状态的一个概念,表征的是文化如同生命体一样也具有生态特征,文化体系作为类似于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体系而存在。在生态学中,生态是生命体通过同化和异化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的互动关系,生态系统是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结合所构成的体系。运用生态学透视文化的运动和发展,可以看到,就像任何一个生命体、任何一种生物离不开其特定的生存环境,总是与其他生命体、生物及各种生存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样,人类所创造的每一种文化也是在与其他文化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交流互动中演化发展着,因而,完全可以把文化体系类比为生态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从生态的角度研究文化,是文化研究的新领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的演化发展规律。”[28]

同类推荐
  •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09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09

    《海外新闻2009出版实录》内容包括:走近美国康泰纳仕国际集团、从《衬衫换甜点》看美国出版新变化、国际出版界热炒“雷曼兄弟”、美国财经图书行情依然看好、《美国地区英语辞典》即将全部完成、从两本中美版权合作杂志看去、浅谈《悦己SELF》的广告与发展、美国杂志编辑出版的奥妙、中外合作杂志是中国期刊界的“狼图腾”?中国《读者》可否收购美国《读者文摘》、“卡斯特罗语录”在古巴出版、欧洲报纸出版商想到美国收购、金融危机影响英国出版的编印发等。
  •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从对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的剖析,且着重从负面的剖析着手,引向对这一问题的正面思考。在转型期这一有限时段内,探求电视新闻媒介生态发展与变化的规律、趋势,以期优化、提高电视新闻媒介的生态质量和信息传播效果,继而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范围内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上海太昂贵

    上海太昂贵

    如果你爱TA,就送TA来上海,因为这里是天堂;如果你恨TA,就让TA来上海,因为这里是地狱。天堂和地狱之间,只隔着一件东西:钱。日本人说,上海是魔都。英国人说,金钱就是上海的未来。郭敬明说,上海可以满足你的一切物质需求。大上海说,请买单。我们说,请翻书。
  •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工作论坛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工作论坛

    理想、理念是人生的信念和希望。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对这个工作有一种清楚的认识。图书馆人是知识供应的后勤。图书馆人是探索科学的尖兵。本套丛书可做为图书馆人工作手册,包括:馆藏文献建设、图书分类工作、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选书指南、知识信息检索等。
  • 细品趣味语文

    细品趣味语文

    博大精深的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光辉。而流传于民间最为精彩经典的语言,就像埋没于泥土中的金子,在拂去尘埃后方显出其光芒和价值。本书这些活生生的语言文字故事,都是直接从古往今来的语文实践中采撷、提炼、概括、总结而来,它关照社会语文现象,注重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劳动、社会交往和娱乐活动,是鲜活的原生态语文。这些故事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幽默谐趣,富有人文气息,是引人入胜的文字魔方,凭借巧妙智慧的形式,叙事、讲理、传神,彰显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凸现出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智慧。
热门推荐
  • 年年都有夏以晨

    年年都有夏以晨

    青春时代的春心萌动,暗恋是否都会开花结果呢,但我能想到最好的结果就是:“夏以晨,我喜欢你,很早很早之前,你喜欢我吗?”“嗯?傻瓜,难道我表现的还不明显吗?你看见我除了对你还对谁好过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神请帮忙

    大神请帮忙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当某女被某贱男无敌的洗白之后,她决定洗心革面,走上贱贱康康之路······恩,抱大腿是个好选择,特别是···某大神的大腿!***********************有网游,有现实,女主具有屌丝品质,经常神经性抽搐。喜欢就给俺收个藏,推个荐,打个赏,留个言吧~~
  • 流云尼玛

    流云尼玛

    神秘的手链“贡觉玛之歌”把都市女孩连早喻和无夏引入了西藏神秘部落之中,而藏人边巴的突然出现却为她们的寻觅之路带来了转机。宗贡桑寺的画像、回归喇尔扎措部落,以及美丽人鱼贡觉玛的出现都使她们更加迷惑。前世的梦境不断纠缠,无人区的大雪山之中神在等待凡尘爱人的回归。作为流云尼玛转世的连早喻究竟命运如何?在爱与色相之间,山神西亚尔会如何选择?而这场仙凡之恋的结局又将怎样呢?奇幻之后,情幻降临,敬请关注来自西藏秘境的爱情神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是冤家不成对

    不是冤家不成对

    事情大条啦,她是跑龙套的啦,她要找的人不是她呀!她就是衰嘛,剧组因为女主角耍大牌,不肯出演,才让她当临时替身。但这个巫婆一样的女人二话不说就把她掳走,这一走可不得了啦,她……她……她回到古代啦!救她的这个男人真是帅呆啦,看得她二眼不由发直,但人家说不做亏本生意,要她为奴为婢,她可不可以不要,戏里面出演的奴婢都没好下场的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幕之曦

    幕之曦

    女1:她天生奇病,时不时昏个几小时,18岁生日,那天晚上的她,蓝眸变红,可爱的两颗小虎牙延长。那一夜,也是故事的真真开端。男1:他身为血族,高贵优雅,谁知迷死人的笑容背后,是一场怎样的阴谋?他爱她,念她,即使梦话、醉话,口中还是只喃喃念叨一个女人的名字。千忘万忘,忘不了她那张阳光的脸。他很憧憬,也很恐惧......
  • 异域幻影

    异域幻影

    江山如画血染成,一生飘渺,也挡不住我征服人生之绝境的豪迈之气!冷风露宿夜,哭泣的重生不只为前世的孤独的流浪,而是思考。滑下的泪,伤了谁的情,清了谁的伤,还了谁的债?岁月蹉跎,默守着谁的世界?山河易变,今日又是何年?风儿瑟瑟而过,原来落叶早已为尘,孤独的身影,渐行渐远,只为那未曾拥有的温暖。夜黑欲坠,即使没落在一个谎言的世界,也不改我攀登强者的巅峰!辛酸苦辣,人生百态,我只为生而生,为心而活!骄歌异界!
  • 前传异能者

    前传异能者

    我们散播福音,我们散播真理,我们来拯救你们,放下心中的刀,去吧,去寻找那隐藏在黑暗中的光芒...记住我们,我们是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