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2700000024

第24章

林风眠笔下人像倾向于符号化的意象之美;苏天赐则是将特定的写真对象与移步换形的复式印象做了完美的糅合。从而在其艺术旅程的第一关口,就与老师的画风拉开了距离,并得到了林风眠的认同和鼓励。因为“不合时宜”的政治高压,苏天赐不得不放弃初步探索的成果,与吴冠中不约而同地转向风景题材。

苏天赐与林风眠童年时代面对自然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感受,他们在风景画中也有着同样的敏感和热情。但两人的画风差异却比人物画进一步拉大,林画寓灵动于朴拙,驭奔肆于方圆;而苏画则寓朴拙于灵动,任信步于悠然。林风眠譬喻二人风格差异有“我是埃及,你是希腊”之说,貌似笑谈却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至于绘画情调上的差别则更为鲜明,林画深涉德国表现主义悲情,如“啼血的杜鹃”;而苏画则沾染法国野兽主义欢快,如“高翔的云雀”。然而无论悲欢哀乐,如宗教信徒般虔诚地讴歌人生之美与人性永恒却是师生艺术共同的心声;而无论媒介怎样不同(林风眠以彩墨,苏天赐以油画),风格如何相异,融合西方形式与东方神韵于一体是他们毕其终身为一役的艺术追求。这就凸显出林风眠体系心心相印的精神传承,与司空见惯的鹦鹉学舌南辕北辙。

当年为拆散林风眠“形式主义大本营”而被极左势力遣山东、调无锡,最后落定南京艺术学院的苏天赐,在经历了多年磨难和文革“应时势之命”创作之后,终于在改革开放的春天获得自主创作和自由传播艺术思想的权利。沈行工、丁方、盛梅冰、吴维佳、谢宏军等人就是在新时期由苏老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南京原为徐悲鸿主持的中大艺术系所在地,南京艺术学院前身又是由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而由苏天赐一脉相传的林派艺术,不仅为江苏画坛增添异彩,更为中国油画界培育了一支突起的异军。

苏天赐的教学秉承林风眠体系,完全采用因材施教的启发式教学。他能很快把握每位学生的艺术特点,并当作风格萌芽加以呵护与栽培——他为每人找到风格相近的大师为榜样,不仅为他们拓宽眼界提供了制高点,更为他们在艺术上的持续性发展制定了可行性方案。从达·芬奇到塞尚,从波提切利到马蒂斯,在禁锢了30年而刚刚开禁的年代,同学们通过苏老口述了解到许多前所未闻的西方艺术大师。从登堂入室,到日后卓然成家,学生辈的成功渗透着苏老的修养、智慧和人文理想。

沈行工油画是以细腻色彩行吟江南的视觉诗篇。他借鉴苏老纯化江南的色彩造境,而倾心于营造色块构成中整体和谐与局部对比的个性化语言。在汲取印象派微妙色彩变化的同时扬弃了浮光掠影,也与在冷暖调性间自由驰骋的苏老油画别有异趣。

同时,与苏老油画的空灵简约、举重若轻相比,沈行工油画更倾向于塞尚式的藏巧显拙,凝聚充实。犹如才情内敛的文人画家摇身一变而为色彩画家,他追求中国文脉融合色彩的新境界,犹如水墨般单纯的色调,含蓄优雅地描绘了江南四季交替的秀丽篇章。蕴涵着儒雅气息的色彩品格,重新阐释了中国诗学文化的审美意境。沈行工画风踏实而于稳中求变,正如苏老欣然所见:“进入新世纪,沈行工又以新作举步向前,在《蓝色的江南风景》中,笔迹若从形体中游离,色层次相互渗透,线条游动,率意而为,一种意态从容的东方意蕴,似欲化解西方的严谨,表达的境界已从视觉转向内心。”沈行工油画语言的本土性探索,正走在推进由苏老为前贤的中国意象油画的审美进程中。

丁方是与苏老画风差距最大的门生,却受到苏老的充分肯定,直到临终前苏老还为丁方个展写下了肺腑感言。丁方多年来以其凝重的画笔坚守高原,西部厚土亘古的生命伟力庇护着升华的灵魂,黄土高坡沉睡的躯体涌动着“剑形意志”。他的油画执着于神圣苍穹的精神向度,并以降临此岸的救世之光传达对物欲横流遮蔽下人类精神苦难的深挚关怀。他以岩雕般的粗粝肌理和坚如磐石的几何形态构造深度绘画,力图奠定当下中国人严重匮乏的历史观念与人文精神。他的艺术肩负着普罗米修斯式沉重的文化使命,不惜盗来中国文化原本匮乏的救赎之火。这不禁令人想到丁方所推崇的德国当代画家基弗绘画所蕴含的悲剧精神和反思意识。而林风眠早期油画《人道》、《痛苦》中呈现的悲情理想主义,则与其游德时期际遇表现主义和叔本华哲学有关。丁方与同样心仪德国哲学的林风眠的隔代遗传并非偶然,这是精神之旅心灵感应与生命伟力的顽韧体现。

盛梅冰在世风浮躁的今日益显其可贵的内敛气质。其作品引人入胜之处同样是在淡而愈醇,以书卷气耐人寻味。喻梅冰画境以“幽僻”、“神思”、“淡定”最为贴切,谅其心境亦贴近文人画家,故梅冰以油画语言戏仿古画山水人物,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特殊韵味。然而梅冰并非心如止水的前朝高士,其内心涌动的时代情怀,通过流泻的色彩脉搏不时划破静谧的画境,令观者心神为之一振。在其笔下,无论菩萨、飞天、假山、盆景,还是园林民居或自然风光,皆于抒写自如的主体意象四周,即兴涂抹空灵流畅的灰调背景,形成有趣的图—底游戏,恰似中国写意画留白,令人浮想联翩。其图式之清明历落与苏老的氤氲混沌互异其趣,其画品与情调却与苏老异曲同工。

吴维佳早期作品以简约的大色块和洒落的宽笔触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他“追求东方艺术的神韵”(苏天赐语)大有后来无惧、直超师门之气概,勇于将油画推向“泼墨大写意”的淋漓境界。至今犹能记住他多年前《战士》一画,以大面积黑色块构成了铿锵抑扬,掷地有声的视觉张力。他敢于否定已经为他带来声誉的原有风格,近年创作则拮取后现代挪用、戏仿等手法,以轻描淡写的抒情意笔表达碎片纷呈的观念而引人注目。他善于在似不经意的描绘中保持精心的手艺痕迹,并游弋于亦俗亦雅的微妙气息之间,尽管其画风不断与同门和故我求异,但却万变不离意象油画之初衷而与苏老息息相通。

谢宏军以《乡村诊所》显示出可与凡高和王式廓的素描相比拟的朴实品质。诊所中病蔫蔫的农民肖像并不具有象征含义,更不怀揣板起面孔说教的文革情结,而是直面底层生活的真实苦难。在今日画家陶醉于及时行乐的都市生活之际,还有人愿意诉说卑微者的个性和尊严,这是多么难得的人文情怀?谢宏军近来以当代艺术眼光发掘文革视觉资源——南京长江大桥,创作了油画《桥头堡》系列。他借图式的阳刚形态,抛出刚猛的笔触和强劲的色彩,宣泄其内心对边缘生存状态的骚动不安。与时尚艺术司空见惯的冷嘲热讽的调侃不同,谢宏军的《桥头堡》颇具激情年代意气风发的视觉张力,看得出他是一位理想未泯的热血汉子。

徐悲鸿当年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么多人才都是杭州培养出来的?”这首先应当归功于林风眠全力推行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同时要归功于林风眠将艺术教育推进到探索艺术本体自律的现代主义阶段。由此看来,林风眠体系出现多位世界级大师并非偶然。而苏天赐师生的成就,再次佐证了林风眠体系走在中国艺术变革前列的顽强生命力。苏天赐深刻地领会了林风眠的艺术主张和教育理念,成为他矢志不渝贯彻林派艺术教育的内在动力。苏老对学生的关爱一如其师林风眠,循循善诱而从不灌输和强求,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自由思考和创造的空间,帮助他们发掘审美悟性和磨砺人性之光,包容并鼓励他们探索独立的人生和艺术旅程。苏老这几位弟子多不同届,且有硕士与本科学历之别,但他们皆躬逢改革盛世,拥有了宽松的文化语境;又欣逢仁者指点迷津,迅速提升了甄别艺术境界的审美眼光。于是在中外文本文化与视觉文化的贪婪阅读和鉴赏中,在造就灵魂并赋予其形式的自由而艰难的探索中,先后展开了风雨历练的思想羽翼,拥有了忘我创造的巅峰体验,成为搏击艺术和人生精神旅程而渐入佳境的勇者。林风眠晚年回眸一生发出了如此自信的感慨:“我像斯芬克斯,坐在沙漠里,伟大的时代一个个过去了,我依然不动。”这句话也应成为激励林风眠精神传承者继往开来的历史性箴言。

霜叶如丹——忆父亲

苏凌

院中的金桂开了,静静地散发着幽香,满池粉色的睡莲萎了,只剩两三朵尚在与秋意周旋,荷花脱尽红衣,露出并不饱满的莲房。年年此时花团锦簇的小院有些荒芜。画室里罗列着未完成的画,卧室里放着读了一半的书,抽屉里收藏着待播的虞美人和飞燕草,房间里似乎还回响着他中气十足的笑声。他的音容笑貌是那样鲜活,让人无法相信他不再回来;他是那么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欢愉,又怎能舍弃他挚爱的艺术和眷恋的家人?父亲去了,他生命的乐章演奏到最华彩的部分戛然而止,留给我们的是无以穷尽的悲伤和怀念。

父亲的艺术道路是不平坦的。他出生于广东阳江,一个优美而偏僻的小城。少年时代即相继失去了父母。对大自然的热爱教他选择了绘画作为终生事业。抗战烽火中,20岁的父亲得二位哥哥资助,只身从东南海隅穿越半个中国投考大西南腹地的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幸运地得遇他终身敬仰的恩师林风眠先生,使他对艺术的追求超越了技术的层面,直追本源。

毕业后他曾回乡任广州艺术专科学校教职,不足一年,不满当局的思想压制而辞职,回到此时已迁回杭州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回到他的老师身边。

初到杭州生活是艰苦的,他租住西湖当年极为荒僻的郭庄,一麻袋山芋吃一个月,一条棉被半铺半盖,度过杭州的严冬。但精神是富足而愉悦的,可以终日与昔日同窗一道作画,可以随时求教于恩师,可以追蹑中外古今先贤的脚步,上下求索。次年父亲受聘于林风眠先生画室任助教,成为林先生的得力助手。也是在这段时间,他认识了我们的母亲。这应是一段快乐的日子,才华横溢的父亲心智清明,别无旁骛,作了大量的探索和试验,这是他攀登的第一个山峰。惜乎留存下来的仅有四幅:

1940年代的《林风眠像》、《蒂娜》、《蓝衣女像》和《黑衣女像》。前两幅因一直挂在林先生家“文革”时期被封存而得以保留下来;《黑衣女像》自新中国成立初即被作为形式主义的典型遭到反复批判,劫后于垃圾中找回;其余大量的人体及其他作品则迫于形势陆续被覆盖,被弃毁。

其中有两幅父亲极为心爱又深得林先生赞赏的女人体,因新中国成立后从未示人而一直秘藏到“文革”初期,终于在被抄家的前夕为父亲亲手毁去,这是他后来每一提及便深感惋惜的。

为父亲所企盼并为之欢欣鼓舞的解放带来新的生活。革命的伟力冲击旧的社会根基,金石与泥沙挟裹俱下,或出于至诚或出于投机,当时美术界有些言论在今天看来是极其可笑的,如印象派的色谱是资产阶级的色彩,普罗大众的色彩是土黄和普蓝。

新时代的艺术应有新的标杆,父亲惶惑而真诚地寻找自己的路。《拟古风的肖像》、《黑媛》、《节日试新衣》、《穿着维吾尔族服装的少女》就是这时期他的不同尝试。《黑媛》

是为他自己所钟爱的,帮助他编选画册时,我曾数次建议去掉这幅,为其与画册整体风格太不相同,父亲坚持要选。无独有偶,为父亲画册作序的旅法艺术评论家、雕塑家熊秉明先生也特别注重这幅画,认为他们一群海外游子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巴黎所向往的社会主义新艺术“就是这一类型:写实的,深沉的,有深根,又充满未来”。《节日新衣》和《穿维吾尔族服装的少女》两幅采用了当时流行的风格,年轻气盛的父亲,多少有点“我也能这样画”的意思。虽得好评,他并没有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他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他的目光转向了大自然。

他开始不断地写生,渔港,海湾,山乡,平原,最多的还是他钟爱的太湖。自1950年代初始,父亲每年都要找机会去苏州东山西山一带,这里似乎是他精神的故园。他细细体味着,观察揣摩着,试图用视觉语言表达那文字难以言传的信息。《桃乡行》、《春风又绿江南岸》、《茗岭的春天》、《江南秋熟》等一批作品就是他这时期的尝试。这段时间,他与林风眠先生过从甚密,常去上海看望老师,林先生也数度来到父亲无锡和南京的家里,给父母以艺术上生活上的帮助和支持。恩师关注他艺术的进展,也乐于分享他的成果。他常笑着对人说:“阿苏的水画得最好了,我就是向他学的,鸡冠花也是。”恩师这样评论他们艺术风格的异同:“我是埃及,你是希腊。”生命之泉在集聚着,就要满溢出来,他在寻求新的突破。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再次中断了他的探究,而且是完全的切断。之前的运动固然频繁,总还留有某些空隙:即便在苏北农村参加“四清”、“社教”工作队,他还可以随身携带一小盒油画棒。随着每周必到的家信飞来的总附着一两幅乡村小景,画在巴掌大的灰纸上,神完气足:盛开的向日葵簇拥着低矮的炊烟缭绕的茅屋,如童话般美丽;三三两两背着草筐的小女孩;扛镐拄锹的铁姑娘。最记得他送妈妈的生日礼物:仅用几笔赭石勾勒的竹篮里满满一篮油菜花。

南京的家被拆散了,父母带着不满十岁的弟弟随学校去农场,我和妹妹去农村插队。一次我去农场探亲,正遇上父亲在清扫猪圈,他是那样的认真,居然听不到我的高声呼唤。心灵手巧的父亲把猪养得肥肥壮壮,颇有兴致地给我看照书上方法制作的发酵饲料,让他的猪学生给我表演。与别的猪倌不同的,是他的卧室里还有一群泥猪,是他用地里偶然发现的黏土捏的,他得意地一一展示,生动极了:大猪、小猪、怀孕的母猪,围着妈妈吮奶的乳猪……其中有几头后来跟随父亲回到南京,占据了书架上一个显赫的位置,直到十数年后完全开裂。

改革开放给父亲带来真正的新生,这时他已50多岁了。他再次拿起了已经生涩的画笔。对父亲来说,技术的恢复是容易的,关键是画什么,怎么画?大自然又一次张开了她的怀抱,如同希腊神话中的力士安泰,那是他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生命所托,呼吸相依。他追随着大自然的节奏,春的生机,夏的浓郁,秋之丰饶,冬之静穆,在他笔下自然地流淌;他不倦地讴歌春天,早春,初春,盛春,暮春,在他笔下层次分明,梅、杏、梨、桃、丁香、樱花、杜鹃、海棠……在画布上次第开放。我曾问他何以不会厌倦,他教我倾听云雀百啭,给我揭示大自然的神秘:“每年的清明,或之前,或之后,三天之中大约总会有半天,空气特别透明清朗,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半明半暗,似在传达某种特殊的信息,万物如在低语,如在等待……”他曾借石涛的题画诗表达他对景挥洒的快乐和自由:

同类推荐
  • 爱你,爱人间烟火

    爱你,爱人间烟火

    本书属于亲情类随笔,内容从父亲的坚忍担当、母亲的容忍宽怀,到孩子的成长故事……温婉细腻的笔触娓娓道出跨越三代人的家族记忆,也浸润着作者对于亲情的无比眷恋和热爱。这些记忆又常常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和所有那个年代过来人的记忆,所以时时会引发阅读者的共鸣。文章感人至深,切人之痛。唯有读过,才有体味。
  •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9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9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生命中的每一段光阴都不可磨灭。记忆里的那些片段,如今变成了一篇又一篇的故事。那些拥抱我们的人,给了我们温暖。那些放弃我们的人,教会了我们成长。流浪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份安定。安定之后,我们却又选择了继续颠沛流离。或许,在某一天的清晨,你从床上醒来,想起了一个深藏于心的故事。故事里,有美好,有遗憾,有喜悦,有悲伤。看似纷杂凌乱,但是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当你辗转失眠时,当你需要安慰时,当你等待列车时,当你赖床慵懒时,当你饭后困顿时,应该都能找到一个适合阅读的故事。
  • 我认识一些深情的人

    我认识一些深情的人

    过往三十年,主持人曹可凡与各界众多大师,往来密切,交往过程中,他观察敏锐,记录详尽,集腋成裘,汇成文字,留下了众多大师不为人知又充满魅力的人生片段。阅读本书,你可以知道:傅聪为什么说“我离开《傅雷家书》已经很久了”?杨振宁和李政道究竟因何交恶?张国荣真的“很自恋”吗?李敖为何不爱理睬那些流鼻涕的孩子?黄永玉在意大利有怎样奇妙的独居生活?等等等等,数十位文化艺术界大师的精彩往事。了解大师,了解一个时代的精华!
  • 沙漠旋风

    沙漠旋风

    1941年2月北非,“沙漠之狐”隆美尔指挥他的装甲师冒着沙漠风暴迂回穿插,凶猛进攻,令英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
热门推荐
  • 嫡凰论

    嫡凰论

    候门嫡女,身尊显贵,将来必是龙凤合鸾的命数……她顶着侯门嫡女的命格过了天真烂漫的十几年,本以为觅得良人,可情牵一世,奈何只是良辰美景虚设,痴心错付,七年相伴换来一句他心中已有他人。亲姐争宠,情人夺权。她被锁废殿,亲姐替了她的命格,情人夺了她的尊贵,两人一同为她捧上毒酒时,她才幡然醒悟,毒断柔肠,她对诸天神佛起誓,若有来生,必将血刃仇人。一朝重生,重回六岁,走过的路怎能再走,天真烂漫的面庞下藏起谋略,斗得了姨母,撕得起庶姐,敢跟青梅竹马反目,也能负手乾坤,这一世无人再能与她比肩……直到那人出现,在她耳边低语:“江山再美,我只要你。”《嫡女为相请君入梦》《庶谋嫡尊》同时上线啦,小伙伴们快去看看吧~~~~
  • 毁冕弑神

    毁冕弑神

    世界本该没有我,但为了你,我愿意再活一次,这世我不会让你在受任何伤害,若你想要三洲,我定拿下三洲,送给你!
  • 七叶阑珊,花开彼岸

    七叶阑珊,花开彼岸

    昆仑七叶,花开即千年,花朵已千年,化身为花精的雪妍生来喜捣蛋,不经意间打碎琉璃盏,被贬落凡尘,灵力聚散在尘世间化作非物,开启了一段尘世绝恋,雪派中终得上天垂帘,不料、人世间凄惨来的那般猛烈,堕妖成魔,追寻往日的记忆,却早已深入其中不愿相信,来临的一切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消失在天地之间。
  • 领主庄园

    领主庄园

    这是一部异世界庄园养成类魔法小说,女主被父亲以名为试炼实为放逐的名义赶离了从小生长的家族,从此以后开启了自己的冒险之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混沌永生

    网游之混沌永生

    乡村小子因缘进入混沌游戏世界,迈入修真之门,几经磨难终入先天,先天之境却混迹在高校之中。混沌游戏之中却没想既然是一个大型学习之地,在这里学习到的心法竟然可以在实现之中得学以致用,但是这一切到底又是为何?请君慢慢观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神强者在末世

    超神强者在末世

    修真星域古源大陆剑修天才,为报仇雪恨进入秘境、欲强行突破修为,却误入一方小世界;面对丧尸和变异兽肆虐的末世;面对突如其来的使命;面对返回古源的愿景,且看叶家无尘将如何应对。
  • 开挂种田当炼金师

    开挂种田当炼金师

    易孜在地震中不幸丧生,在有着主神存在的码部星重生,作为重生的代价他需要为主神工作,不断的猎杀原能兽获取原能换取晶币以完成任务及支付每月在洛城的生存时间,而后获得了种子空间和原能炼金术,在异世界开始了打怪炼金兼种田的精彩人生。
  • 一声钟情之大神求抱养

    一声钟情之大神求抱养

    “大大,求说话。”“不行。”“大大,求摸头.....求....抱养”“乖~”……工作后“boss,今天的行程安排是……”“乖~别说话”夏默默热爱动漫,声控一枚,活脱脱的混迹于二次元以及三次元的萌妹子。自从在科科广播平台听见了某位大神的公子音就迷恋到一发不可收拾......可是大神却自那以后销声匿迹....简言业余配音演员,由于某些原因,他暂退了配音界,他一直不知道原来有一位小姑凉居然那么喜欢他........某女已对自家boss的声音毫无抵抗力……本文讲了一个声控迷妹和高冷大神之间的暖心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