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18700000020

第20章 《张子正蒙》选读(2)

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惟大人为能尽其道,是故立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不独成。彼自蔽塞而不知顺吾理者,则变末如之何矣。

天能(为)〔谓〕性,人谋(为)〔谓〕能。大人尽性,不以天能为能而以为谋为能,故“天地设位,圣人成能”。

尽性然后知生无所得则死无所丧。

未尝无之谓体,体之谓性。

天所性者通极于道,气之昏明不足以蔽之;天所命者通极于性,遇上吉凶不足以戕之;不免乎蔽之戕之者,未之学也。性通乎气之外,命行乎气之内,气无内外,假有形而言尔,故思知人不可不知天,尽其性然后能至于命。

知性知天,则阴阳、鬼神皆吾分内尔。

天性在人,正犹水性之在冰,凝释虽异,为物一也;受光有小大、昏明,其照纳不二也。

天良能本吾良能,顾为有我所丧尔。明天人之本无二。

上达反天理,下达徇人欲者与!性其总,合两也;命其受,有则也;不极总之要,则不至受之分,尽性穷理而不可变,乃吾则也。天所自不能已者谓命,〔物所〕不能无感者谓性。虽然,圣人犹不以所可忧而同其无忧者,有相之道存乎我也。

湛一,气之本;攻取。气之欲。口腹于饮食,鼻舌于臭味,皆攻取之性也。知德者属厌而已,不以嗜欲累其心,不以小害大、末丧本焉尔。

心能尽性;“人能弘道”也;性不知检其心,“非道弘人”也。

尽其性能尽人物之性,至于命者亦能至人物之命,莫不性诸道,命诸天。我体物未尝遗,物体我知其不遗也。至于命,然后能成己成物,不失其道。

以生为性,既不通书昼之道,且人与物等,故告子之妄不可不诋。

性于人无不善,系其善反不善反而已,过天地之化,不善反者也;命于人无不正,系其顺与不顺而已,行险以侥幸不顺命者也。

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持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

人之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气之偏也。天本参和不偏,养其气,反之本而不偏,则尽性而无矣。性未成则善恶混,故宣而继善者斯为善矣。善尽去则善团以(亡〔成〕,故舍日善而日“成之者性〔也〕”。

德不胜气,性命于气;德胜其气,性命于德。穷理尽性则性天德,命天理,气之不可变者,独死生修夭而已。故论死生则曰“有命”,以言其气也;语富贵则曰“在天”,以言其理也。此大德所以受命,易简理得而成位乎天地之中也。

所谓天理也者,能悦诸心,能通天下之志之理也。能使天下悦且通,则天下必归焉;不归焉者,所乘所遇之不同,如仲尼与继世之君也。“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者,正谓天理驯致非气禀当然,非志意所与也;必曰“舜禹”云者,馀非乘势则求焉者也。

利者为神,滞者为物。是故风雷有象,不速于心,心御见闻,不弘于性。

上智下愚,习与性相远既甚而不可变者也。

纤恶必除,善斯成性矣;察恶未尽,虽善必粗矣。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有思虑知识,则丧其天矣。君子所性,与天地同流异行而已焉。

“在帝左右”,察天理而左右也,天理者时义而已。君子教人,举天理以示之而已;其行己也,述天理而时措之也。

和乐,道之端乎!和则可大,乐则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莫非天也,阳明胜则德性用,阴浊胜则物欲行。领恶而全好者,其必由学乎不诚不庄,可谓之尽性穷理乎?性之德也未尝伪且慢故知不免乎伪慢者,未尝知其性也。

勉而后诚庄,非性也;不勉而诚庄,所谓“不言而信,不怒而威”者与生直理顺,则吉凶莫非正也;不直其生者,非幸福于回则免难于苟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感以诚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亲发伪也。至诚则顺理而利,伪则不循理而害。顺性命之理,则所谓吉凶,莫非正也;逆理则凶为自取,吉其险幸也。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顺性命之理,则得性命之正,灭理穷欲,人为之招也。

大心篇第七

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世人之心,止于闻见之狭。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梏其心,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孟子谓尽心则知性知天以此。天大无外,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由象识心,徇象丧心。知象者心,存象之心,亦象而已谓之心可乎人谓己有知,由耳目有受也;人之有受,由内外之合也。

知合内外于耳目之外,则其知也过人远矣。

天之明莫大于日,故有目接之,不知其几万里之高也天之声莫大于雷霆,故有耳属之,莫知其几万里之远也,天之不御莫大于太虚;故必知廓之,莫究其极也。人病其以耳目见闻累其心而不务尽其心,故思尽其心者,必知心所从来而后能。

耳目虽为性累,然合内外之德,知其为启之之要也。

成吾身者,天之神也。不知以性成身而自谓因身发智贪天功为己力,吾不知其知也。民何知哉?因物同异相形万变相感,耳目内外之合,贪天功而自谓己知尔。

体物体身,道之本也,身而体道,其为人也大矣。道能物身故大,不能和身而累于身,则藐乎其卑矣。

能以天体身,则能体物也不疑。

成心忘然后可与进于道。

成心者,私意也。化则无成心矣。成心者,意之谓与无成心者,时中而已矣。

心存无尽性之理,故圣不可知谓神。此章言心者亦指私心为言也。

以我视物则我大,以道体物我则道大。故君子之大也大于道,大于我者容不免狂而已。

烛天理如向明,万象无所隐;穷人欲如专顾影间,区区于一物之中尔。

释氏不知天命而以心法起灭天地,以小缘大,以末缘本,其不能穷而谓之幻妄,真所谓疑冰者与!夏虫疑冰,以其不识。

释氏妄意天性而不知范围天用,反以六根之微因缘天地。明不能尽,则诬天地日月为幻妄,蔽其用于一身之小溺其志于虚空之大,所以语大语小,流遁失中。其过于大也、尘芥六合;其蔽于小也,梦幻人世。谓之穷理可乎?不知穷理而谓尽性可乎?谓之无不知可乎?尘芥六合,谓天地为有穷也;梦幻人世,明不能穷所从也。

中正篇第八

中正然后贯天下之道,此君子之所以大居正也,盖得正则得所止,得所止则可以弘而至于大。乐正子、颜渊,知欲仁矣。乐正子不致其学,足以为善人信人,志于仁无恶而已;颜子好学不倦,合仁与智,具体圣人,独未至圣人之止尔。

学者中道而立,则有(位)〔仁〕以弘之。无中道而弘则大而失其居,失其居则无地以崇其德,与不及者同,此颜子所以克己研几,必欲用其极也。未至圣而不已,故仲尼贤其进;未得中而不居,故惜夫未见其止也。

大中至正之极,文必能致其用,约必能感而通。未至于此,其视圣人恍忽前后,不可为之像,非颜子之叹乎可欲之谓善,志仁则无恶也。诚善于心之谓信,充内形外之谓美,塞乎天地之谓大,大能成性之谓圣,天地同流、阴阳不测之谓神。

高明不可穷,博厚不可极,则中道不可识,盖颜子之叹也。

君子之道,成身成性以为功者也;未至于圣,皆行而未成之地尔。

大而未化,未能有其大,化而后能有其大。

知德以大中为极,可谓知至矣;择中庸而固执之,乃至之之渐也。惟知学然后能勉,能勉然后日进而不息可期矣。

体正则不待矫而弘,未正必矫,矫而得中,然后可大。

故致曲于诚者,必变而后化。

极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

大亦圣之任,虽非清和一体之偏,犹未忘于勉而大尔若圣人,则性与天道无所勉焉。

无所亲者清之极,无所异者和之极。勉而清,非圣人之清;勉而和,非圣人之和。所谓圣者,不勉不思而至焉者也。

勉盖未能安也,思盖未能有也。

不尊德性,则学问从而不道;不致广大,则精微无所立其诚,不极高明,则择乎中庸失时措之宜矣。

绝四之外,心可存处,盖必有事焉,而圣不可知也。

不得已,当为而为之,虽杀人皆义也;不心为之,虽善皆意也。正己而物正,大人也;正己而正物,犹不免有意之累也。有意为善,利之也,假之也;无意为善,性之也,由之也。

有意在善,且为未尽,况有意于未善耶!仲尼绝四,自始学至成德,竭两端之教也。

不得已而后为,至于不得为而止,斯智矣夫意,有思也;必,有待也;固,不化也;我,有方也。四者有一焉,则与天地为不相似。

天理一贯,则无意、必、固、我之凿。意、必、固、我,一物存焉,非诚也;四者尽去,则直养而无害矣。

妄去然后得所止,得所止然后得所养而进于大矣。无所感而起,妄也;感而通,诚也;计度而知,昏也;不思而得素也。

事豫则立,必有教以先之;尽教之善,必精义以研之。

精义入神,然后立斯立,动斯和矣。

志道则进据者不止矣,依仁则小者可游而不失和矣。

志学然后可与适道,强礼然后可与立,不惑然后可与权。博文以集义,集义以正经,正经然后一以贯天下之道。

将穷理而不顺理,将精义而不徙义,欲资深且习察,吾不知其智也。

知、仁勇,天下之达德,虽本之有差,及所以知之成之则一也。盖谓仁者以生知、以安行此五者智者以学知、以利行此五者,勇者以困知、以勉行此五者。

中心安仁,无欲而好仁,无畏而恶不仁,天下一人而已惟责己一身当然尔。

行之笃者,敦笃云乎哉!如天道不已而然,笃之至也。

君子于天下,达善达不善,无物我之私。循理者共悦之,不循理者共改之。改之者,过虽在人不在已,不忘自讼共悦者,善虽在己,盖取诸人而为,必以与人焉,善以天下不善以天下,是谓达善达不善。

善人云者,志于仁而未致其学,能无恶而已,“君子名之必可言也”如是。

善人,欲仁,而未致其学者也。欲仁故虽不践成法,亦不陷于恶,有诸己也。不入于室由不学,故无自而入圣人之室也。

恶不仁,故不善未尝不知;徒好仁而不恶不仁,则习不察,行不着。是故徒善未必尽义,徒是未必尽仁;好仁而恶不仁,然后尽仁义之道。

“笃信好学”,笃信不好学,不越为善人信士而已。“好德如好色”,好仁为甚矣;见过而内自讼,恶不仁而不使加乎其身,恶不仁为甚矣。学者不如是不足以成身,故孔子未见其人,必叹曰“已矣乎”,思之甚也。

孙其志于仁则得仁,孙其志于义则得义,惟其敏而已。

博文约礼,由至着入至简,故可使不得叛而去。温故知新,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德,释旧业而知新(盖)〔益〕,思昔未至而今至,缘旧所见闻而察,皆其义也。

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故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

闻而不疑则传言之,见而不殆则学行之,中人之德也。

闻斯行,好学之徒也;见而识其善而未果于行,愈于不知者尔。“世有不知而作者”盖凿也,妄也,夫子所不敢也,故曰“我无是也”。

以能问不能,以多问寡,私淑艾以教人,隐而未见之仁。

为山平地,此仲尼所以惜颜回未至,盖与互乡之进也。

学者四失:为人则失多,好高则夫寡,不察则易,苦难则止。

学者舍礼义,则饱食终日,无所猷为,与下民一致,所事不逾衣食之间、燕游之乐尔。

以心求道,正犹以己知人,终不若彼自立彼为不思而得也。

考求迹合以免罪戾者,畏罪之人也,故曰“考道以为无失。”

儒者穷理,故率性可以谓之道。浮图不知穷理而自谓之性,故其说不可推而行。

致曲不贰,则德有定体、体象诚定,则文节着见;一曲致文,则馀善兼照;明能兼照,则必将徙义;诚能徙义,则德自通变;能通其变,则圆神无滞。

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是以鄙夫有问,仲尼竭两端而空空。易无思无为,受命乃如响。人一言尽天下之道,虽鄙夫有问,必竭两端而告之;然问者随才分各足,未必能两端之尽也。

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谁可先传此,准将后倦此。若洒扫应对,乃幼而孙弟之事,长后教之人必倦弊。惟圣人于大德有始有卒,故事无大小,莫不处极。今始学之人,未必能继,妄以大道教之,是诬也。

知至学之难易,知德也;知其美恶,知人也。知其人且知德,故能教人使人德,仲尼所以问同而答异以此。

“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尽其道,其惟圣人乎洪钟未尝有声,由扣乃有声;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有如时雨之化者”,当其可,乘其间而施之,不待彼有求有为而后教之也。

志常继则罕譬而喻,言易人则微而臧。

“凡学,官先事,士先志”,谓有官者必教之事,未官者使正其志焉。志者,教之大伦而言也。

道以德者,运于物外,使自化也。故谕人者,先其意而孙其志可也。盖志意两言,则志公而意私尔。

能使不仁者仁,仁之施厚矣,故圣人并答仁智以“举直错诸枉”。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所谓“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者也;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所谓“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者也;以众人望人则易从,所谓“以人治人改而止”者也;此君子所以责己责人爱人之三术也。

有受教之心,虽蛮貊可教;为道即异,虽党类难相为谋。

大人所存,盖必以天下为度,故孟子教人,虽货色之欲亲长之私,达诸天下而后已。

子而孚化之,众好者翼飞之,则吾道行矣。

至当篇第九

至当之谓德,百顺之谓福。行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无入而非百顺,故君子乐得其道。

循天下之理之谓道,得天下之理之谓德,故曰“易简之善配至德”。

“大德敦化”,仁智合一,厚且化也;“小德川流”,渊泉时出之也。

“大德不窬闲,小德出入可也”,大者器则小者不器矣。

德者得也,凡有性质而可有者也。

“日新之谓盛德”。过而不有,(不)凝滞于心,知之细也〔非盛德日新。惟日新,是谓盛德。〕浩然无害,则天地合德;照无偏系,则日月合明;天地同流,则四时合序;酬不倚,则鬼神合吉凶。天地合德,日月合明,然后能无方体;能无方体,然后能无我。

礼器则藏诸身,用无不利。礼运云者,语其达也;礼器云者,语其成也。达与成,体与用之道,合体与用,大人之事备矣。礼器不泥于小者,则无非礼之礼,非义之义,盖大者器则出入小者莫非时中也。子夏谓“大德不窬闲,小德出入可也”,斯之谓尔。

礼,器则大矣,修性而非小成者与!运则化矣,达顺而乐亦至焉尔。

“万物皆备于我”,言万物皆有素于我也;“反身而诚”

谓行无不慊于心,则乐莫大焉。

未能如玉,不足以成德;未能成德,不足以天下;修己以安人,修己而不安人,不行乎妻子,况可忾于天下。

“正己而不求于人”,不愿乎外之盛者与仁道有本,近譬诸身,推以及人,乃其方也,必欲博施济众,扩之天下,施之无穷,必有圣人之才,能弘其道。

制行以己,非所以同乎人。

必物之同者,己则异矣;必物之是者,己则非矣。

能通天下之志者为能感人心,圣人同乎人而无我,故和平天下,莫盛于感人心。

道远人则不仁。

易简理得则知几,知几然后经可正。天下达道五,其生民之大经乎!经正则道前定,事豫立,不疑其所行,利用安身之要莫先焉。

性天经然后仁义行,故曰“有父子、君臣、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仁通极其性,故能致养而静以安;义致行其知,故能尽文而动以变。

义,仁之动也,流于义者于仁或伤;仁,体之常也,过于仁者于义或害。

立不易方,安于仁而已乎安所遇而敦仁,故其爱有常心,有常心则物被常爱也。

大海无润,因者有润;至仁无恩,因不足者有恩。乐天安土,所居而安,不累于物也。

爱人然后能保其身,寡助则亲戚畔之。能保其身则不择地而安。不能有其身,则资安处以置之。不择地而安,盖所达者大矣;大达于天,则成性成身矣。

上达则乐天,乐天则不怨,下学则治己,治己则无尤。

不知来物,不足以利用;不通昼夜,未足以乐天。圣人成其德,不私其身,故乾乾自强,所以成之于天尔。

君子于仁圣,为不厌,诲不倦,然且自谓不能,盖所以为能也。能不过人,故与人争能,以能病人;大则天地合德,自不见其能也。

同类推荐
  •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是一部探究媒介、传播与国家命运关系的学术专著。以“传播何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研究命题,通过概念界定、理论推演、模型建构、案例分析来揭示国家兴衰中的传播奥秘,启发中国和平崛起的传播战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的诸多传播问题,清晰呈现媒介传播在历史兴衰中的动力机制,丰富发展了媒介理论,展示了传播思想的学术魅力。引证材料翔实,理论思考严密,宏大叙述鞭辟入里,精微分析智趣横生。
  •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在文化事业繁荣、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主持人已不仅仅是受众与节目的纽带和桥梁,而是成为一种文化的标志。他们需要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其中,主持人对节目的驾驭能力是一切成功的关键。这种节目驾驭,是主持人节目主持艺术的集中体现。
  • 逃离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

    在本书中(书中所用人名大部分为化名),我们精心挑选了“坚守者”或是“逃离者”的种种事例,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解读,对于应该“坚守”或是“逃离”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坚守”或是“逃离”的原因,以及“坚守”或是“逃离”后的心态和生活状况,希望这本书能让那些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奋斗在各个城市的年轻人解开心中的疑惑,找到前进的方向,获得拼搏的力量,为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理想生活而不懈拼搏!
  •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以“人文情怀、学术精神”为宗旨,以通识教育为主板,以文、史、哲、艺、政、经、法、社等学科为重点,陆续开设“大学讲堂”“博士开谭”“专题专论”“评书评人评事”“海外文摘”“网上撷英”以及“反馈与批评”等栏目。文章以栏目为单元,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治、经济、法学、社会学为序次,举凡论文、散文、书评、随笔、讲演稿、谈话录等,文体不拘,文风不限。编者诚心虔志,企盼有创见、有发现、有风骨、有格调之文章,希望与同仁同道共同开拓一片中国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识天地与文化乐园。
  • 多维视角下的汉语修辞学

    多维视角下的汉语修辞学

    在现代社会,运用语言的第一要求应当是: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送最大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最佳的表达效果。简言之,就是提高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优美、妥帖永远是修辞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语言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刀天剑涯

    刀天剑涯

    两个女子,为了完成师父留下来的遗命,她们通过各种别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在险恶的武林中挣扎着前进。她们完成了使命,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故事以刀开始,一个不知何处的地方的人闯入武林,掀起一场风波,剑涯作为刀的守护者,她的命运如何?后来,这把嗜血刀的秘密被层层剥开,而中原武林也完成了大洗牌。这些都是由“幕后黑手”所计划和决策的,这位“幕后黑手”,也慢慢的揭开他神秘的面纱……
  • 珍惜工作拒绝抱怨

    珍惜工作拒绝抱怨

    生活中,人总是盲目地羡慕他人已有的或过于期望自己没能得到的,而不去珍惜现在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结果当一切都失去的时候,又在怨天尤人。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在手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感到幸福的存在;只有当幸福离我们远去时,我们才知道它是多么的珍贵!”工作也是如此。无论你现在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或是一份不令人满意的工作,你都要懂得珍惜,否则,当有一天你失去了它时,就会追悔莫及。
  • 七月我许你不伤

    七月我许你不伤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女孩儿叫赵七月,她就像契诃夫的小说中“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自己,害怕什么时候不小心露出一点点肌肤,就会在太阳的曝晒下被灼伤的体无完肤。她把自己的外表筑成坚硬的壳,像螃蟹一样躲在阴暗潮湿的空气里。当岁月在时光中荏苒,像车轮碾压在路面上留下痕迹,会不会有那么一个人,去让她相信,或许敞开心扉不一定是伤害,也有那么一丝丝的可能会变成一种幸福的开始。她会不会终于明白了该如何爱自己和爱别人?
  • 寻找前世的我

    寻找前世的我

    我从来不信鬼神,不信人有前世来世,直到有一次我真的遇到了鬼,才开始思考有无鬼神。我长期练习内家拳,安静柔和的运动,使我的身心沉静下来,无意中动物本能得到极大恢复,产生了超常的直觉,常能预感很多事情,一次次看似的巧合,仔细分析后,却发现是神秘的必然。我因此开始相信人有前世,并开始寻找我的前世,不料引出了一系列历史真相、惊天秘密。
  • 草包重生:绝世三小姐

    草包重生:绝世三小姐

    她,白浅欢,东榆国户部侍郎白哲之女,出了名的草包千金。他,夙亦宸,享东榆世袭侯爵之位,却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魔鬼’!一朝重生,懂医术会武功精通兵法的女战神成了人人唾弃的‘草包千金’。爹不疼娘不爱,姨娘欺诈,庶妹暗害......她妩媚一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渣男退婚?好,我求之不得!皇上赐婚?好,我逆来顺受!所嫁之人双腿不良于行?无妨,反正只是我生命中的过客。然而,事情却渐渐脱离了她的掌控。无论她走到哪里,他都会‘不期然’地出现,温柔而腹黑地对她说:“浅浅,这辈子,你都别想逃!”
  • 公子心悦于君兮

    公子心悦于君兮

    “公子觉得我怎么样?”某个男人依靠在墙上玩味地挑了挑眉。“这位公子,请自重。小生不曾有那种癖好。”……“相公相公,看看我嘛~”某“小生”撒娇道。“夫人且躺好,为夫这就来……”
  • 天醒涅槃

    天醒涅槃

    我来自遥远的泰玛利星球,我叫依玛。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空间风暴,我很不幸的被卷入其中,我吸附在一颗陨石上,漂浮在寒冷枯寂的外太空,漫长而又无尽的等待中,我终于盼到了回归星球的那一天,然而更加不幸的灾难又降临到我头上,罪魁祸首就是那颗美丽的蔚蓝色星球,这个拥有高科技发达的强大星球严重破坏了万物平衡之道而引发了巨大灾难,那些原本漂浮在外太空的卫星停止运作,化为一堆堆垃圾回归,数以万计的人造卫星如同一颗颗带火的流星一样坠落,改变了我原先的运行轨迹,就这样,我随着这群铁疙瘩一同坠落到这片废土之上。其实我最想说的是,我绝没有入侵地球的野心,我只是想……想回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法秘闻

    魔法秘闻

    这是一场英雄的史诗,还是一个美丽的谎言?这里是魔法的圣地,还是血腥的战场?只是一个旅人的见闻,还是真实存在的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