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18700000012

第12章 张载教育语录分类解读(5)

[解析张载提出关于教育方法的主张,大部分是根据《礼记》中《学记篇》所述各项教学原则而来的。他首先认为教者如洪钟,“洪钟未尝有声,由扣乃有声”,即《学记》所谓“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刚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这是说,善于对待学生发问的教师,必定要随学生所发问题的大小而给与相当的回答,而且还要做到“从容不迫”,象钟声一样,待它余声完尽后再去进行。他又认为“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这是说圣人在未经人叩问之前,心中“空空如也”,毫无成见,必待问者发问后然后能知其原委,竭尽其事物的两方面(两端)而为之分析解释,使之理解,这是说明教师对待学生发问的态度与方法。他又认为教人者必须“知至学之难易”,了解学生年龄的大小,程度的高下,教材的难易,施以适当的教育,所谓“始学之人,未必能继,妄以大道教之,是诬也”;必须“知人之美恶”,然后能因各人天资的不同,学业爱好的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仲尼所以问同而答异”,都是这个道理。他竭力反对教者“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的教法,以为人未能安于所习而又进之,未能了解其所学而又告之,徒然使人食而不化,所以“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都是施教者之妄为。他又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善于指导学生,首先必须鼓励学生立定自己的志愿,有了坚定的方向,教与学才容易成功,所谓“士先志”,“谕人者,先其意而孙其志可也。”最后,他还提出为学必须重视“力行”,力行必须自动,出于自然,不待勉强而为之,所谓“行之笃者,敦笃云乎能!如天道不已而然,笃之至也”。张氏这种教学方法的主张,其根源虽然出于《学记》,但他把一生教人的经验和心得结合起来,作为指导教师的规范,是极宝贵的。

(六)关于学习方法

[原文(1)读书少则无由考校得义精。盖书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懈。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但通贯得大原后,书亦易记。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理窟》《义理篇》

[原文(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出,自若安坐,则何尝有疑!(同上《学大原》下[原文(3)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心中苟有所开即便记。不思,则还塞之矣。更须得朋友之助。(同上[原文(4)未知立心,恶(鸟)思多之致疑。既知所立,恶讲治之不精。讲治之思,莫非术,内虽勤而何厌。所以急于可欲者,求立吾心于不疑之地,然后若决江河以利吾往,逊此志,务时敏,厥修乃来。故虽仲尼之才之美,然且敏以求之。今持不逮之资,而欲徐徐以听其自适,非所闻也。

(《论语说》

[注释《孟子》:“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书经》:“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逊”即恭敬谦逊。

“敏”即敏捷“时敏”,谓时时敏捷求学。“厥修乃来”,谓将来所学得有成就。

《论语》《述而篇》:“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原文(5)乐正子、颜渊,知欲仁矣。乐正子不致其学,足以为善人信人,志于仁;无恶而已。颜子好学不倦,合仁与知;具体圣人,独未至圣人之止尔。(《正蒙》《中正篇》

[注释“乐正子,孟子的弟子。《孟子》《尽心》下:“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论语》《里仁篇》;“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原文(6)知德以大中为极,可谓知至矣。技中庸而固执之乃至之之渐也。惟知学然后能勉,能勉,然后日进而不息可期矣。(同上[原文(7)勉,盖未能安也;思,盖未能有也。(同上[原文(8)志学,然后可与适道;强礼,然后可与立;不惑,然后可与权;博文以集义,集义以正经,正经,然后一以贯天下之道。(同上[注释《论语》《子罕篇》:“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可与”即可与共为此事的意思。“适道”谓共同向所往的道路上去。“与立”谓共同遵守得住。“与权”谓共同权衡事宜的轻重,这都是说明为学有一定的程序。“博文”即“君子博学于文”。“集义”犹言积善,使事事皆合于宜。“正经”,《孟子》《尽心下》“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原文(9)“知、仁、勇天下之达德”,虽本之有差,及所以知之成之则一也。盖谓仁者以生知、以安行此五者;知者以学知、以利行此五者;勇者以困知、以勉行此五者。(同上[注释《中庸》:“知、仁、勇三老,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又云:“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原文(10)“笃信好学”;笃信不好学,不越为善人信士而已。

(同上[注释《论语》《泰伯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原文(11)“博文约礼”,由至着入至简,故可使不得叛而去。“温故知新”,“多识前言住行以畜德”绎旧业而知新,盖思昔未至而今至,缘旧所见闻而察来,皆其义也。

(同上[注释《论语》《雍也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为政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易经》:“君子多识(音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绎”有寻求追思的意思。

[原文(12)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故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同上[注释《论语》《宪问篇》:“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尤人”即怪怨于人。

[原文(13)闻而不疑,则传言之,见而不殆,则学行之,中人之德也。“闻斯行”,好学之徒也;见而识其善而未果于行愈于不知者尔。世有“不知而作者”,盖凿也,妄也;夫子所不敢也,故曰:“我无是也。”(《正蒙》《中正篇》

[注释《论语》《先进篇》:“子路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就是说听到了道理之后,要立刻去实行否“不知而作”,谓不知其理而妄自作为。《论语》《述而篇》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凿”是穿凿,“妄”是狂妄。

[原文(14)“以能问不能,以多问寡”,私淑艾以教人,隐而未见之仁也。(同上[注释《论语》《泰伯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孟子》《尽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私淑艾者”,谓不能亲为门徒,当面授受,只能私自拾取于相传于他人的学说而学之。

[原文(15)学者四失:为人则失多;好高则失寡;不察则易;苦难则止。(同上[注释《学记》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原文(16)至诚,天性也;不息,天命也。人能至诚,则性尽而神可穷矣;不息,则命行而化可知矣。学未至知化,非真得也。(《正蒙》《乾称篇》下[原文(17)学者有息时,一如木隅人,摔搐则动,舍之则息。

一日而万生万死,学者有息时,亦与死无异,是心死也,身虽生,身亦物也。天下之物多矣。学者本以道为生,道息则死也,终是伪物。当以木隅人为譬以自戒,知息为大不善,因设恶譬如此,只欲不息。(《理窟》《气质篇》

[原文(18)学者既知此心,且择所安而行之,已不愧。疑则阙之,更“多识前言往行以养其德”。“多闻阙疑,多见阙殆”,而今方要从头整理,将前言往行,常合为一,有不合自是非也。(《理窟》《气质篇》

[注释见前。

《论语》《为政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多闻阙疑”谓为学须从多闻而得,但闻到有疑惑的地方,宁阙勿说。“多见阙殆”谓为学须从多见而来,但见而觉得有不妥的地方,宁阙而不行。

[原文(19)吾徒饱食终日,不图义理,则大非也。工商之辈犹能晏寐夙兴以有为焉,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

学者须得中道乃可守。(《理窟》《义理篇》

[原文(20)人不知学,其任智自以为人莫及,以理观之,其用智乃耳。(同上[原文(21)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同上[原文(22)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人惰于进道,无自得达,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至从心所欲不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终学不成也。(同上[原文(2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曰能者;是今日不能而能之。若以圣人之能而为不能,则狂者矣,终身而莫能得也(同上[注释《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原文(24)学不能推究事理,只是心粗。至如颜子未至于圣人处,犹是心粗。(同上[原文(25)书多阅而好忘者,只为理未精耳。理精,则须记了无去处也。(同上《学大原》上[原文(26)人之好强者,以其所知少也。所知多,则不自强满。“学然后知不足”,“有若无,实若虚”,此颜子之所以进也。(同上《学大原》下[注释《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见前。

[原文(27)今人为学,如登山麓,方其迤読之时,莫不阔步大走,及到峭峻之处便止,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同上[注释“迤”音以。“読”音里。《尔雅》《释训》:“迤読,劳行也。”

[原文(28)学者不论天资美恶,亦不专在勤苦,但观其趣响着心处如何。(同上[注释《论语》《述而篇》:“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原文(29)学者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气轻则“虚而为盈,约而为泰,亡而为有”,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人之有耻于就问,便谓我好胜于人,只是病在不知求是为心,故学者当无我(同上[原文(30)万物皆有理,若不知穷理,如梦过一生。(《张子全书》《语录抄》

[原文(31)有志于学者,都更不论气之美恶,只看志如何“匹夫不可夺志也”,惟患学者不能坚勇。(同上[注释《论语》《子罕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原文(32)学须以三年为期。孔子曰:“期月可也,三年有成。”大凡事如此,亦是一时节,期月是一岁之事,举偏也。

至三年,事大纲惯熟,学者又须以自朝及昼至夜,为三节积累功夫,更有勤学,则于时又以为限。(同上[注释《论语》《子路篇》:“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释文》:“期”本又作齐,音姬。注:“期月”,谓周一岁三月,“有成”,治功成也。

[原文(33)性美而不好学者,无之;好学而性不美者,有之。

盖向善急,便是性美也。(同上[原文(34)就自明诚者,须是要穷理,穷即是学也,所观所求皆学也。长而学,固可谓之学,其幼时岂可不谓之学,直自在胞胎保母之教。己虽不知谓之学,然人作之而已,变以化于其教,则岂不谓之学。学与教,皆学也,惟其受教,即是学也。只是长而学,庸有不待教习,便谓之学。只习有善恶某所以使学者先学礼者,只为学礼,则便除去了世俗一副当习熟缠绕。(《张子全书》《语录抄》

[原文(35)大率玩心未发,可求之平易,勿迂也。若始求太深,恐自兹愈远。(同上[原文(36)譬之穿箭之盗,将窃取室中之物,而未知物之所藏处。或探知于外人,或隔墙听人之言,终不能自到,说得皆未是实。观古人之书,如探知于外人;闻朋友之论,如闻隔墙之言。皆未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家室之好。比岁方似入至其中,知其中是美是善,不肯复出、天下之议论莫能易、此譬如既凿一穴,已有见,又若既至其中,却无烛,未能尽室中之有,须索移动,方有所见。言移动者,谓逐事要思。譬之昏者观一物,必目于一;不如明者,举目皆见。

(《理窟》《自道》

[解析张载所主张的学习方法,都是从他自己苦心力学和恳切教人所得到的经验中提出来的,所以句句踏实,不尚空谈,都是切实易行的。

这类语录涉及的范围既很广泛,内容又极丰富,其中最重要的,同教学方法一样,是要立志和实行。不过前面所讲的,重在教他们必须立志与实行,这里所讲的是如何去立志与实行。他认为,求学要先立定志愿,有了坚定的志愿,才有勇往直前的决心,才能达到最后的成功。

所以他说:“有志于学者,都更不论气之美恶,只看志如何?匹夫不可夺志也,惟患学者不能坚勇。”只要有“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勇气;不怕不能成功,只怕没有决心。譬如登山,到了峭峻之处,不能停止,必须刚决果敢以进,才能达到最高峰。而且立志不可太小,“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立志不可不远,“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这都是说明立志的重要。至于实行方面,他认为凡人求得知识,必须见诸实行,所谓“闻斯行”,才是“好学之徒”,如果见而识其善,自己不去实践,仅仅较不知的人稍胜一筹罢了。“工商之辈,尚知早夜有为”,“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人虽有“生知”、“学知”、“困知”的差异,如能分别从“安行”、“利行”、“勉行”去努力,同样可以达到成功的地步。

同类推荐
  • 数字眩晕

    数字眩晕

    本书作者对互联网弊端进行了反思,并以发生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网络群体事件为线索,思索大暴露、大展览时代,现代人应该如何美好地生活。在本书中,作者并不反对科技进步,而是指出误用科技将会对人类的价值观、经济与创造力造成严重伤害,互联网如何异化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企业如何贩卖我们的隐私用以赚钱,而我们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也丧失了自我保持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独立学院的缘起、独立学院的定位问题、独立学院的产权问题、独立学院的收入与分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独立学院董事会制度研究等。
  • 经典音乐故事

    经典音乐故事

    西方古典音乐博大、灿烂,源出于古希腊和希伯莱文化,肇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繁盛在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生长在西方文化的土壤里,具有浑厚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的宗教精神、科学思想、民主意识滋养下,更透射出人类文明之光。然而,在一切艺术形式中,音乐里蕴含的捉摸不定的因素最多,这本小册子从西方音乐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入手,指明风格,析清流派,点评艺术价值,试图帮助音乐爱好者深入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音乐欣赏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提高修养。谈音乐、欣赏音乐,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音乐知识、专业名词一般性判断原则,这本小书里尽量避开复杂的专业术语,而那些浅显的知识一点就通,无须作更多的解释。
  •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文学常识书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文学常识书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文学常识书》编录了古今中外广为传颂且富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及各种文体、流派、社团、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等多方面的850个文学知识点,让我们在品味文字的同时,拓宽视野、开阔胸怀、品读万象、感受智慧。如果说文学是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那么愿本书能如这颗明珠所发出的一缕光芒,照亮读者的内心世界与精神家园,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从中领悟到文字的魅力,感受到文学的力量。
  • 崛起的宁夏新闻出版业

    崛起的宁夏新闻出版业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借助文化体制改革的强势推力,宁夏新闻出版业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传统新闻出版业迅速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传统新闻出版产业规模、生产能力持续扩大,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动漫网游和数字印刷等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增长速度加快。大发展成就大事业。宁夏新闻出版产业的崛起,新闻出版企业的壮大,促进了宁夏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不断走向大发展大繁荣。
热门推荐
  • 学校收藏活动的组织策划(下)

    学校收藏活动的组织策划(下)

    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本义则是“以文教化”,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属于精神领域的范畴。所以,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就是为了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修养。
  • 但听风吟

    但听风吟

    什么是喜欢?谢清茗不知道...她只知道,当姜言目光转向她的时候,她不置可否的沦陷了.....喜欢一个人大概就是这样了,只有遇见他了你才会知道这一生,除了自己,还会有另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闯入你的生命。要么拼尽全力去爱,要么藏在心里一人便是一生。遇见他你才会明白,自己无法再像喜欢他一样喜欢别人了。这便是谢清茗的喜欢。爱上了,便是一辈子。无处可逃,即使逃脱了,这辈子注定还是放不下了
  • 伤寒悬解

    伤寒悬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毒决

    五毒决

    这个以毒为尊的世界,杨枫发誓要以武称霸天下。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都为之颤抖……
  • 一品相女:君宠莫念

    一品相女:君宠莫念

    边陲官女,一夕之间失去所有。进京之路风雨坎坷,世道艰辛,心中却怀着兼济天下的梦想。穿越不只是宫斗宅斗,迷倒几个王爷,她要的更多!
  • 北方有佳人之蒙尘

    北方有佳人之蒙尘

    ……作为一个只因颜值高而赚取回头率的普通人,北时安在某日被告知,其实你的生母是皇后哦!嗯……一点好处没捞到,反而陷入无穷无尽的追杀闭环。北时安一边逃跑一边敲打一直钓儿郎当,不嫌事大的御史大人,“其实我一点也不想知道。”御史大人忍了又忍,没忍住,在北美人的唇角轻轻吻落,“唔……但是你已经知道了。”北时安一脚踹出,哦,那你可以滚了!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你,信吗?【作者说,不信】
  • 吾家有男初长成:叶落凡尘

    吾家有男初长成:叶落凡尘

    某女:“顾一尘我想环游世界!”某男:“那你围着我绕一圈。”某女一脸懵逼:“你在逗我?”某男严肃脸:“难道我不是你的全世界吗?”一叶入秋,一尘渺茫。他说:“我是你心中的太阳。”她说:“你是我永远的光芒。”
  • 近身武神在都市

    近身武神在都市

    先天之下,后天如狗,十二玄门,人中之巅。神秘少年,出师下山,武戏花都,医路通天。拳打狗少恶霸,脚踢枭雄权臣,谈笑间,美女尽折腰。江山在手我不看,万紫千红娶回家!
  • 夫人求原谅——魔君跪求

    夫人求原谅——魔君跪求

    正派,魔教,互相残杀,儿女情长—这是江湖。皇家,官民勾心斗角,—这是朝堂。互不相交,却又相互纠缠。他因保护而让她离开,她因误会而离开;他因保护而另娶她人,她因爱他而成全
  • 鱼王

    鱼王

    阳城中学普通学生,在偶然的机会下获得神秘功法,不料却陷入史上最骇人听闻的事件之中!美女红颜纷至沓来,功法宝物拿到手软,平地狱踏青天,当他无敌于天地的时候,他总是在问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又名修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