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72000000023

第23章 超越生死(2)

假如我们希望将来可以长寿,就要珍惜一切众生的生命,不仅慈悲不杀,还要放生、护生;假如我们希望得到庄严的相貌,就要培养忍辱之心,对方无论冤亲都和颜相向;假如我们希望得到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消除嫉妒心,以友好的态度与人相处,对别人的困难主动帮助,对别人的荣誉随喜赞叹;假如我们希望出生高贵,就要恭敬父母,恭敬师长,恭敬有德之人,同时,不轻视地位卑贱的人,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2)相信无常:(略)(3)相信缘起性空:

缘起是佛法的核心思想,它贯穿于佛教的整个教义中。佛教的因果观之所以不同于宿命论者的机械因果论,也是因为它建立在缘起的基础上,因需要在缘的推动下才会结果。无常也是同样,因为事物是缘起的,是众缘和合的,所以才会处于无常变化中。

缘起又是宇宙万物的发展规律。《中论》曰:“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世间万物既不是神造的,也不是偶然有的,离开因缘也就没有一切。

缘起的内容主要包括四缘,也就是佛经中所讲的四缘生诸法:

因缘:是事物生起最直接的条件,比如我们在土壤中播下一颗种子,这种子就是亲因缘。

增上缘:是助成事物成长的外在条件,比如种子的成长需要土地、水分、人工、阳光等条件,这些条件就是增上缘。

所缘缘:所缘是缘起的外境,外境是心法生起的缘。比如眼识生起要有色境,耳识生起要有声境,色声之境就是所缘缘,它是心识生起的重要条件。

等无间缘:心念的现前,如流水般相似相续。一念接一念,在心识活动的过程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两个不同的念头,必须待前念过去之后,后念始能随之生起。而前念就是后念生起的等无间缘。

世间一切事物无不是缘起的。比如眼前这张桌子,就是由铁钉、木头、油漆、木工等因缘和合而成。我们的身体也是五蕴和合的。五蕴中的色蕴为物质,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五蕴中的受想行识则是指各种心理活动,其中又以识蕴为精神主体。任何精神活动同样需要众多因缘的成就,如眼识的生起要具足九缘:即光线、空间、色境、注意、种子、俱有依(根身)、分别依(意识)、染净依(末那识)、根本依(阿赖耶识),只有这九缘都具备了,眼识才能生起。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到一种心识的生起,大到整个宇宙,都是众缘和合而成。佛陀让我们用缘起法观察世界,是要求我们透过缘起现象通达事物的空性。在三论宗的根本论典《中论》里,有这样一个偈颂:“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因缘所生法为什么是空呢?因为因缘所生法没有自性。自性即不由因缘、固定不变的自体。比如前面所说的桌子,是由木工、木头、铁钉等条件组成,离开这些条件,桌子是什么?而其中的木材,也是地水火风等元素的组合,离开了这些元素,木头又是什么?人是五蕴的假合,离开了五蕴,人又是什么?

由此可见,缘起法没有固定不变的实质,缘起的当下就是性空。但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性空并不否定现象,我们不仅要认识到事物的本性是空,也要认识到事物的假相宛然,这才是符合中道的正确认识。

在众多的般若经典中,处处要求我们以这种中观思想去观察世间的一切。《心经》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段经文主要是告诉我们:缘起与性空不二,这也是佛菩萨以智慧对宇宙人生所作的透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说缘起有与自性空为一体。很多人对佛教中所说的“空”认识不足,或以为空在色外,或以为色灭才空,因而对空产生种种误解。而佛法所认识的“空”,是建立在缘起有的当下,不可以离开缘起有去寻找另外的空性。“度一切苦厄”,是说有情只有认识到这个道理,才能度脱世间的种种苦恼。

不住于相众生因为住于虚妄不实之相而起烦恼困惑,并由此造业,导致种种痛苦。如果我们想要从中解脱,就必须断除对一切假象的执著。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要以智慧去透视世间一切事物,认识到因果和无常的规律,认识到空性了不可得。只有洞悉事物的真相,我们才不会被它的假象所迷惑,才不会执著其上。也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贪嗔痴烦恼的生起,避免生命中由执著而带来的痛苦。

在我们所熟悉的《金刚经》中,须菩提请教佛陀:“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整部《金刚经》,都是在回答这两个问题。“应云何住”,即修行者的心如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即通过什么方法来降伏我们的心。

佛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无住生心。”无住,就是不住于相。菩萨在修布施时要不住于相:“菩萨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如若不然,又会如何呢?“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不住相布施,就是在修布施时观三轮体空,不住于能施的我相、受施的他相及所施的物相。倘若在布施时心有所住,则布施有限,功德也有限;布施时心无所住,则布施无限,功德也像虚空一样不可思量。

菩萨在度众生时,也要不住于相。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广度一切众生,却不能住于度生相,不能有能度的我相,所度的众生相。菩萨如果在度生时尚有我相、众生相,就没有资格称为菩萨。

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也要不住于相。佛说:“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通常,人们没有学习佛法以前,住著于世间相;学了佛法之后,又住著于佛法。其实,只要是住相,一样能成为修道的障碍。就像落在眼中的金子与沙子,对眼睛会构成同样的影响。所以,修学佛法不但不能住于世间相,也不能住于佛法。

在修证佛法的过程中,同样要不住于相。须陀洹没有得须陀洹的果相,斯陀含没有得斯陀含的果相,阿那含没有得阿那含的果相,阿罗汉也没有证得阿罗汉的果相。因为,阿罗汉如果认为我得阿罗汉果,那就是有我、人、众生、寿者相。《金刚经》又说:“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须陀洹等四种果位是声闻乘行者证得的果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佛果。三乘行者在修证佛法过程中,以般若智慧证诸法实相,能所双亡,无智无得。如果取相妄生分别,早就和真理不相应了。

《金刚经》中处处都在提醒我们不住于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实相者即是非相”;“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要证得实相,必须以般若去观察一切:“如来身相者,即非身相”;“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所言众生者,即非众生,是名众生”……从而达到无住生心的效果。

禅宗发展到五祖之后,开始以《金刚经》的思想作为修证指南。其后,六祖也是因听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大彻大悟。而惠能大师的得法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正体现了般若空无相的道理。

六祖的《坛经》,也是以无住相修行来教授后世的学人。对于烦恼与菩提的区别,祖曰:“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烦恼与菩提仅在执境与离境的一念之差,执相就是烦恼,不执相则是菩提。

对于见性成佛,祖曰:“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又说:“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佛性每人都本自具足,只为烦恼尘劳不得显现,如能不住于相,佛性便能显现。

对于佛法的修证,六祖同样以无住生心概括了禅宗的几大要领。

同类推荐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 苹果上的肖像

    苹果上的肖像

    本书是“星云大师人生修炼”系列丛书之一。作者星云大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谈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应积极看待生命、正确对待金钱与财富、注重培养待人接物的人生修养、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对社会知恩图报等等。
  • 金阊区志

    金阊区志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9年,重点记述了1951年苏州市金阊区建区以来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 星云日记8:慈悲不是定点

    星云日记8:慈悲不是定点

    本书分为“欧游记事”、“慈悲不是定点”、“修行是什么”、“自性本清净”四部分,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11月1日至1990年12月31日的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等,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
  •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

    本书内容包括:吴忠地区宗教文化的形成、解放后吴忠宗教的状况、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吴忠宗教与管理、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效果、宗教文化生态下的政府责任。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寒缪无界

    寒缪无界

    罗存本是为宗门与家族决裂的宗门强者,与父亲对决时引出可以通往更高层次世界的通道,被父亲以消失的代价一掌打进通道重生。在新的世界,罗存带着前世记忆打出一片天地,这次不再是单枪匹马,有伙伴,有亲人,有师长。入绝世宗门,拥绝练功法,见惊天秘密!
  • 不靠谱的无敌系统

    不靠谱的无敌系统

    【无敌天下,需要通过火与血的洗礼来成就】【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自此之后,龙东强走上了这条无敌的不归路……“要脸?要什么脸?要脸能使我变强么?”“打打杀杀都是俗人才做的事,来来来,我们玩游戏!”
  • 遗失的密码

    遗失的密码

    一次偶然的任务,改变了我们这些人的一生,再往后的岁月里,终究没有忘却
  • 刁蛮小老婆

    刁蛮小老婆

    他夺走了她的初恋、初吻、初夜……他爱她、虐她、救她、宠她,却又抛弃她……直到她遍体鳞伤的归来,身边带着一个小男孩……“你确定这是我的孩子,而不是你威胁我的手段?”“即使是你的孩子,然而那又有什么卵用,老娘是不会让你好受的!”老娘回来就是报复你的!
  • 傲骄小丫鬟之不做小妾要做妻

    傲骄小丫鬟之不做小妾要做妻

    她无依无靠,她历经风雨,但她却在残垣断壁的微薄土壤中绽放了属于她的刹那芳华。当瘦弱的尔玉又一次两眼昏花饿晕在街头时,因为死死的拽住眼前偶然飘过的“馒头”让她成为了南家的小丫鬟。为了吃饱饭她曾经想成为烧火丫头、甚至厨子的小妾……曾经的孤独与饥饿差点就让尔玉彻底迷失了。好在总有“贵人”相助,这个傲骄的小丫鬟在举步维艰的人生道路上,跌跌撞撞总算找到了方向,她立志决不做小妾一定要做妻……
  • 魔法世界漂流记

    魔法世界漂流记

    在大魔法世界里,一个原本在村庄里幸福生活着的少年,在一次魔兽的侵袭之后变得一无所有,他的村庄除了他以外没有任何的幸存者,然而对于外界一无所知的他,向着太阳的方向踏出了脚步,他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呢?他又会如何化解呢?没有人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最终站在了这个世界的巅峰,想知道他的经历就和我一起进入大魔法世界吧。
  • 玄天魔皇

    玄天魔皇

    他只手擎天、霸道绝伦,他纵横八方、万界来朝。”英豪纵横今古、谁堪与我争锋,败尽万界霸主,高处不胜寒“他不求仙神不求天,笑看众生世事,历经风霜雪剑只为求那天之极处、地之渊深,笑傲风云,成那玄天界皇。皇朝并立,门阀世家群起,且看天雪枫如何逆流而上,灭皇朝,踏世家成就万界神皇。
  • 云游太子妃

    云游太子妃

    出生于书香世家,三岁学舞,五岁登台表演,十岁拿全国一等奖,十六岁保送全国最好的舞蹈学院,十八岁与搭档第一次开全国巡演……从小到大活在光环下的陆迢迢一朝从天而降至古代,被云游道人重华老道收留,走遍山水,看尽繁华,是否能在风云变幻的乱世觅得一良人,携手游天下?旧江皋,路迢迢。此际空回首,年年长依旧。“你那次为何抱我?”“看你长得好看,想收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