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26800000003

第3章 B(1)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原谓八个神仙各自有各自的法术而过海。

据《登州府志》载:“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索内外军不律者,配沙门岛”。就是说,从宋朝建隆三年开始,驻守内地和边关的军人犯了法,都发配沙门岛(即现在的庙岛)。后来岛上犯人越来越多,而朝廷每年只拨给300人的口粮。为使粮食够吃,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的办法:当岛上犯人超过300人时,便将其中一些人捆住手脚,扔进海里淹死。如此被杀的,两年内竟达700多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越海逃跑。有天晚上,众囚犯避开看守,抱着葫芦、木头之类跳入海中,往约30里外的蓬莱丹崖山方向游去……途中多数犯人体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8名游到岸边,在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后来叫仙人洞)里躲了起来。翌日,这8个犯人被渔民发现。听说他们是从沙门岛越海而来,无不惊奇万分。从此,人们把这种反抗强暴,追求自由的行动传为美谈。后来又把它同传说中的八仙附会起来,明代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里,确定为汉钟离(即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八位神仙。因他们过海时,各有一套法术,在民间逐渐演变成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神话故事。

现多用来比喻在共同从事的某项工作中,各人有各人的本领。

八字没一撇

原意是写一个简单的“八”字,连第一撇还没有。源自北宋末惟白禅师所辑之《续传灯录》卷二十九,书中讲道:“若问是何宗?八字不著丿”。“丿”即撇;“著”,写上去的意思;“不”,这里当“未”字讲。

关于这一俗语还有这样一个历史典故。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1200年)在《与刘子澄书》中云:“见得此意甚分明。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意思是说,《大学》里已经表明,通向圣贤的大门早已敞开,可是人们并不理会,不但不进去,反而朝外走。朱熹说这句话的主旨是劝说人们学习圣贤之道,但也流露出了他对这些不认门不入门的人惋惜、遗憾和无奈的心情。“八”字的结构形似两扇门,朱熹在此以“八”喻门是十分形象的。之后的“八字打开”一语,即指将门敞开。

“八字没一撇”,即是没有门。我们口头常说的“没门儿”、“没门路可走”,若追根溯源,则皆出于此。这一俗语原指没门,随着历史的变迁,其意逐渐变为“条件不具备”、“不可能”。现多用来指一件事最初的开端还来不及做,最起码的条件还不具备。

白驹过隙

白驹:白色的骏马。隙:非常狭小的空间。白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跑过,比喻时间过得极快,光阴易逝。源自《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之过隙,忽然而已。”唐·陆德明释文:“郤,本亦作隙。隙:孔也。”《史记·留侯世家》:“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

关于这条成语,有的辞书将“白驹”直解为“太阳”,根据即陆德明释文:“白驹,或云日也。”然据《礼·三年问》:“若驷马过隙”原注:“驷谓驷马,隙谓空隙。驷马骏疾,以骏疾过狭小,言急速之甚。”这里的“驷马过隙”,意思正和“白驹过隙”相同,可知在秦汉以前,以“马”过隙喻光阴易逝是普遍的说法。陆德明释曰“或云日也”,只能说明唐时已有以“白驹”代指太阳的情况,至于称光阴为“驹光”,称“日影”为“驹影”,更是从“白驹过隙”的比喻启发而生的借代。而且,“日”即有时间、光阴之意,若说时光穿越缝隙,又何必称“如”称“若”?何况以情理论,“日”性为光,光速之疾不必以“隙”测量。如说“日”为日影,日晷测影,何必从“隙”中见之?虽然,《庄子》有“野马也,尘埃也”,以“野马”状风云,由此推测,或可以以“白驹”状“日”,然史籍无征,诚不可强解。更以生动、形象言,将“白驹”直解为“日”终为不妥。

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

“百足”又叫“马陆”,是一种节肢动物,躯干有20节,第2—4节各有一对步肢,自第5节开始各有两对步足。生活在阴湿的地方。“之”在这里是指示代词“这”“此”的意思。“百足之虫”就是“百足这种虫子”。“死而不僵”的“僵”是“倒下”的意思。

有人将该词解释为:有许多腿的虫子,死了也不僵硬。这种解释是不准确的。正确的解释应该是:百足这种虫子,即使死了也不倒下。比喻某人或集团虽然失势了,但仍存在一定的气势和能量。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源出三国魏曹元首(冏)的《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这里的“僵”是“倒伏”“倒下”的意思,而不是“僵硬”的意思。因为“扶之者众也”与“不僵硬”没有因果关系,而与“不倒下”才具因果关系。《史记·苏秦列传》:“详(佯)僵而弃酒。”《汉书·眭弘传》:“僵柳复起。”这些句中的“僵”都是“倒伏”“倒下”的意思。

《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从这一例句来看,“僵”也不应解释为“僵硬”。

摆龙门阵

“摆龙门阵”是四川土语,含有讲故事、聊天、侃大山、谈山海经之类的意思。且有谣谚云:“龙门阵,龙门阵,龙王老爷害了病,打发乌龟去捡药,乌龟儿子要听龙门阵。”这里把故事称作“龙门阵”,是有根据的。宋末元初话本《薛仁贵征辽事略》讲到薛仁贵摆阵的故事,后来《说唐后传》第十二回便是“仁贵巧摆龙门阵,太宗爱慕英雄士”。说的是,唐太宗征高丽,欲在海滩摆一龙门阵以求梦中贤臣。使元帅尉迟恭为之,尉迟恭愧不能。因责其先锋张士贵,张士贵亦不能。其婿献计,以长蛇阵装四脚充之,后被太宗识破,责令重摆。时薛仁贵方为张部下火头军,有罪待赎,张知其能,令其摆阵赎罪。仁贵乃翻出玄女娘所赐无字天书,果见有龙门阵图,乃请出七万人马,依图摆出阵势。太宗于海滩观之,军马随彩旗招展,变为黄、青、白、红等龙形,仁贵立于阵中,与太宗所梦贤臣“一般面貌”。

不过,四川人不用讲、侃、聊、谈等字眼而用“摆”,还与旧时四川民居院落的大门称“龙门”有关。门前空地是院内居民茶余饭后聚会交谈的好场所,到时,人们搬出长凳,围坐在“龙门”之下,或一人主讲,或自由交谈,煞是热闹。那场面,从远处望去,也很像是摆的个什么阵势。这样久而久之,就干脆把讲故事直接称作“摆龙门阵”了,而且涵义也越来越广泛。

败北

最初的语义范围较小,仅指战败、败走。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败北”的“北”是“背”的初文,并不是方位词。《说文解字》中说:“北,乖也,二人相背。”由此,“北”引申为人体的部位——与胸相对的背部。古人说的“败北”,意思是打不赢便转背而逃;说“逐北”,是指在敌人背后追击的意思。

“北”作方位词,是在后来引申出来的意义,古代人们以面南向阳为正坐,这样背后就是北面,因此,“北”又指北方。而作为“相背”、“胸背”的“北”字,则在下面加一“月(肉的变体)”字成为“背”字了。

唐·柳宗元《上大理崔大聊启》:“秉翰执简,败北而归,不可以言乎文!”这里的“败北”,已经泛指失败、失利了。

现“败北”一词常用来指体育比赛中的失利。

拜倒在石榴裙下

是比喻男子对女性崇拜倾倒的俗语,这句俗语的产生与唐明皇和杨贵妃有关。

据说杨贵妃很喜欢石榴,为此,唐明皇在华清官西绣岭、王母祠等地种了不少石榴供贵妃观赏。而唐明皇又爱看杨贵妃酒后的醉态,因此,常把贵妃灌醉以观赏她那妩媚之态。又因石榴是可以醒酒的,故在观赏之后,唐明皇常剥石榴喂在杨贵妃口中。对此,朝中大臣很是看不下去,所以对杨贵妃侧目而视,怨□(du)日生,杨贵妃为此很不高兴。

一天,唐明皇邀群臣赴宴,请杨贵妃弹曲助兴。杨贵妃在曲子奏到最精彩动听之时,故意把一根弦弄断,使曲子不能弹奏下去。唐明皇问是什么原因,杨贵妃乘机说,因为听曲的臣子对她不恭敬,司曲之神为她鸣不平,因此把弦弄断了。唐明皇很相信她的话,于是降下旨意:以后无论将相大臣,凡见了贵妃均需行跪拜礼,否则格杀不赦。从此,大臣们见到杨贵妃都诚惶诚恐地拜倒在地。

因为杨贵妃平日总喜欢穿绣有石榴花的裙子,所以那些大臣私下都用“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话来互相解嘲。后来这句话便渐渐地从宫廷传向民间,并流传下来。

半部论语治天下

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高强,就能治理国家。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这一典故始见于南宋人林駧《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八《儒史》:“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在这段话下面,有小注云:“赵普日《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更详:“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宋朝开国元勋赵普,因协助赵匡胤策划了陈桥夺权兵变,深得赵匡胤的赏识,被破格提拔为宰相。他极力主张削弱地方藩镇,并解除了大将兵权,又被晋封魏国公。他读书不多,却谋略?舀滔,曾使宋太宗赵光义为之惊叹,问他的谋略出自何家?赵普便直言不讳地说出了上述一段话,于是太宗幽默地称赞他是“半部论语治下天”。

这个传说出于两宋之间,又定论于南宋,这正是理学家朱熹他们把《论语》奉为“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定为儒家必读的经典的时代,《论语》被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赵普恰又曾三度出任宰相,颇有政绩,把“半部《论语》”的故事附会到赵普身上,那自然是最合适的了。显然,这是理学家们为了抬高儒学而杜撰出来的故事,亦可见儒家文化的影响之深。

这一典故的真实与否,将有待于史学家们去考证,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却从此流传,千百年来几成定论,后世的人常以它作为一个读书少而精的例子加以推崇,激励大家认真读书,潜心治学,切忌走马观花,一目千行。所以,我们应当将它看作一个比喻而不能当作教条去理解。

半截身子入土

年届老年,感叹在世上的时光不多了时,自己常以俗语“半截身子人土”来形容。

此语源自宋代文人苏轼《东坡志林》:“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艾人俯而应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桃符怒,往复纷然不已。门神解之曰:‘吾辈不肖,才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

宋时风俗,人们以为桃木能避邪,故于正月初一,将两块桃木板埋在门之两侧,上写喜庆吉利的联语称为桃符,并将门神画像贴在门上用以避邪。五月初五则用艾蒿扎成人形悬于门上,亦为避邪。上述寓言故事是说,桃符看到艾人悬于门上,大怒道:“你不过野草而已,怎敢在我之上?”艾人答道:“你已半截埋在土中,还敢与我争高低吗?”二者争吵不休,门神开口解劝道:“我等都是没用之物,才傍人门户,还有什么必要争闲气呀!”由于这段故事寓意颇能警人,后流传开来,遂生俗语“半截身子人土”。与成语“行将就木”同义。

半老徐娘

亦称“徐娘半老”。典出唐·李延寿所修《南史》:“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这里所说的徐娘,名叫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妃子。貌美,且有文采。梁元帝是眇一目的,徐妃知道元帝要来,就梳妆打扮,却只打扮半边,名曰“半面妆”。元帝一见就知道她是在嘲笑自己是独眼龙,气得要死。想把他杀掉,又爱慕她的姿色,所以只好忍气吞声。徐娘先结识了荆州瑶光寺的一位风流道士,叫智远。后来又和朝中的美男子暨季江私通。她还邀请当时的诗人贺徽,到一个尼姑庵约会,作诗赠答。她和季江结识时已是40多岁了,所以季江对人说她“虽老犹多情”。

后来,梁元帝借口另一个宠妃的死是徐娘因妒暗下毒手,就逼她自杀投井。

后人便以“徐娘”借指丰韵犹存的中年妇女。语含轻薄。宋代诗人陈与义在《书怀》诗中写道:“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

现在,有的妇女说:“我已是徐娘半老了。用不着打扮了。”含有自谦自重的意思,这是自称的用法,当然就不含有贬义了。

半面之交

又作“半面之旧”,意思是说只匆匆见过一面。典出《后汉书·应奉传》。

东汉时代有个文人,名叫应奉,他年轻时就很聪明,记忆力很强,从小到成年,凡是他所经历过的事情,没有不记在心里的。他20岁那年,到彭城去看望袁贺,不巧袁贺闭门外出,只有一个造车的匠人曾于屋内开一扇门露出半个脸来看他一眼(原文是“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数十年后,应奉有一次在路上遇到那个工匠,应奉还认得出他,并同他打招呼。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里说,他初到首都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时,朝廷中连个最疏远的亲族都没有,达官中连见过一次面交情的人都没有(原文是“达官无半面之旧”)。

后来,人们根据应奉的故事引申出“半面之交”这个成语,用来说明只见过一面的意思。

饱汉不知饿汉饥

典出《晏子春秋》。齐景公时,天连续下雪。景公披着狐白的皮裘。晏子跑进宫去,景公对晏子道:“真是奇怪,下这么大的雪,我却一点也不觉得冷。”晏子回答道:“古代的贤君,在饱时应该知道有人挨饿,温暖时应该知道有人挨冻。”景公觉得晏子的话很有道理,就立即下令取出一些粮食和衣服赈济饥寒的人。后来,人们引用“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理解别人的困境和艰苦。

鼻祖

原是始祖的形象说法。出自《汉书·扬雄传上》:“有周氏之蝉嫣兮,或鼻祖于汾隅。”其意为:有一姓周的女子如蝉般姣好美丽,她的祖先可能在汾这个地方。唐·元好问《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中有:“濑乡留耳孙,阙里留鼻祖。”

创始人称“鼻祖”,首先与人们对鼻子的认识有关。

在古代,由于科技水平低下,人们的实践活动受到诸多方面限制,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很多自然现象和生理现象不能正确理解。古人认为,每个人在娘胎里还没有形成人形之时,就已经有了鼻子的形象,它由先天而来,是人身上最早形成的器官。在这一点上,鼻与创始人类同。

然而,要解释“鼻祖”,首先得从“鼻”字说起。“鼻”的本字原为“自”。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自”字都像人的鼻子的模样。在古时,“自”和“鼻”的读音是一样的,许慎《说文解字》云:“自,读若鼻。”“自”在古文中一般作第一人称代词,即解为自己,既然“自”字做了人称代词了,那么要写“鼻子”的“鼻”时,又该用哪个字呢?于是又另造了一个形声字代替,在“自”字下加了一个声符“畀”,就出现了一个新字“鼻”。从此,“自”和“鼻”就有了不同的分工。“自”的本义是“鼻子”,人们常常说到自己的时候指着鼻子。还可以引申为介词“从”、“自”,再引申为动词“始”。《说文》里有“今俗以始生子为鼻子”的说法,就是把生的第一个儿子称“鼻子”,这里的“鼻”字的意思即“第一”、“最初”或“开始”的意思,这个意思正是从“自”而来。所以,人们就把始祖和创始人都称之为鼻祖。

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意思是比上不行,比下还强。源自东汉经济学家赵岐《三辅决录》。

同类推荐
  • 全脑超能记忆力

    全脑超能记忆力

    成功的学习,决不单纯是积累知识,而是在学习上突破,因为,知识积累只是量变,而方法突破可以带来质的飞跃。
  •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本书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重点探讨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方法与策略,从机会均等、提供选择、和谐互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黄浦区各中小学围绕“教育公平”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教改经验和典型案例。本书理论扎实,例证丰富,对于现今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角色理论、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的基本理论、校本教师培训。
  • 隔墙有耳

    隔墙有耳

    本稿件并非要釜底抽薪,去探讨人权和隐私等跟告密相关的问题,只是希望通过讲述告密史上一些人和事来让人们欣赏一下,这些古代肮脏的幽灵到底给他们自己和历史带来了什么,他们那种为告密而不要脸,甚至是不要命的“勇敢行为”是怎么修炼成的。
  • 宋代家庭研究

    宋代家庭研究

    由三个专题组成:上篇讨论家庭类型与家庭人际关系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宋型家庭”的概念,分析了理学兴起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特别是妇女的家庭地位。中篇从户等制度入手考察了各个阶层的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是有田产的主户、靠租地租牛而耕的佃家客户,以及城镇中的坊郭工商户。其中重点研究了佃家客户的经济生活,并指出租牛而耕是宋代租佃关系扩大的重要标志,宋代耕牛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介入租佃关系,成了束缚佃农客户的又一条绳索。下篇具体研究了家产继承的几种方式,包括有亲生儿子的家庭、需要女儿传宗接代的家庭继承方式,以及立嗣和遗嘱继承方式,指出这些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保证家庭门户的付承而设计的。
热门推荐
  • 快穿攻略:渣女本色

    快穿攻略:渣女本色

    苏妲己作为男人们永远得不到的爸爸,她持色行凶,在三千世界浪的飞起…直到某天遇到了那个逐渐觉醒的狼性大佬——“听说,你喜欢长的好看的男人?”苏妲己妖娆一笑:“美男是娇花,需要呵护他。”“那你这是爱我?”大佬步步逼近。向来淡定的苏妲己慌了,“是的,我爱你,为你疯为你狂,为你咣咣撞大墙,为你痴为你醉,想替你受尽所有累,只是……咱先把手里的刀扔了好吗?”系统:娘娘别怂,上去,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同桌最可爱

    同桌最可爱

    很庆幸在最美好的年级遇见了你在一次次分班,换位始终没有把我们分开。我们好像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一样。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她,对她的感觉虽不是很惊艳但很赏心悦目。第一次见到他,很阳光但又透露些不简单他们就想黑夜中的月亮互相陪伴这彼此
  • 月华

    月华

    她,应月,悲惨的人生。辛苦了一辈子,在最后应该俯望众生的时刻,却因同伴的背叛而陨落。这一生,没有情,没有义,没有生气,若有来生,她发誓定要活得精彩。
  • 王常宗集

    王常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十九重牢

    九十九重牢

    代表人类自强不息的游龙道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迹,一只无形的恶魔之手正在将人类拉入无尽黑暗之中,人心、思维、甚至于信仰都已经变得病态。这种病态已经编织成了一张天网,形成重重牢笼,使得全世界深陷其中,不能自醒,不能摆脱。王牧挣扎在这样一个世界,凭借强大的自由意识,或有意、或无意的掀开了黑暗世界的一层又一层枷锁。
  • 血云倾天

    血云倾天

    当天与地完全分开的时候,这就象征着一位伟人的消失,但是同时这也代表了新世界的诞生与另一位伟人的诞生。血无涯,盘古的心脏化成的世界最强神——创世神!他能为这个世界带来多少和平?又为这些世界带来多少荣耀?远古十二项伟大任务,他又能否完成?一切都是未知数。
  • 网游之巨星风暴

    网游之巨星风暴

    ==============背负着富公子身世的都市草根青年,一段华丽逆袭的崛起史,生如夏花之绚烂,每一个夜晚都闪耀整个舞台,美女如云,傲视星空,这就是林晨的传奇历程。他走出来的路,注定要让无数人崇拜!(本书主打网游中的“巨星”成长历程,不会局限于后期逐渐乏味的虚拟游戏套路)
  • 霸道小明星,你够了

    霸道小明星,你够了

    “老公,求放过”某人可怜兮兮的说,某男扯了扯领带说:“老婆,我已经两天没碰你了,我可以放过你但是它不行啊”
  • 校草别贴我:损女火辣辣

    校草别贴我:损女火辣辣

    “滚!别出现在我面前……”安然在椅子上瑟瑟发抖地咬牙切齿地说。“安然!你怎么能这样做?!你不信我?!”白雨逸握紧了手中的拳头,看着墨安然那苍白的小脸,心里划过一思异样的情绪……“我叫你离开!”墨安然再次看了一下白雨逸,目光冷冰冰的……“你……”白雨逸甩了一下衣服,转身大步流星的离开教室。没有回过头来看一眼墨安然。
  • 齐天混世

    齐天混世

    六耳猕猴本是如来之弟子,生性玩掠!孙悟空天生石猴,归于菩提门下!大闹天宫,闯地府,掀龙宫等一切叛逆之事,本是六耳猕猴所为,如来护短,让孙悟空做了替罪羔羊!这一日,六耳猕猴闯下弥天大祸,自知无法善了,真假孙悟空由此产生,三界之内无一人能辩真假,隧找如来辩真伪,如来在叹息中又包庇了一回六耳猕猴,孙悟空冤死在六耳猕猴棒下……菩提一梦知三界,明白事情来龙去脉,把六耳转入轮回当中……孙悟空与六耳猕猴同生在五千年前,封神之初,昆仑脚下……交流八群:108587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