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68400000042

第42章 东郡,第一块根据地(1)

说完了公孙瓒和袁绍,再回过头来说说曹操的奋斗史吧。关东联军解散后,曹操还想讨伐董卓,于是他北上投靠老朋友袁绍。然而,现实无情地告诉他,袁绍已经开始积极谋划立刘虞为帝,要他多多理解支持。

作为盟主,人怎么能无耻到如此地步呢?曹操当然对此表示了强烈不满和极大的愤慨。但除了不满和愤慨,曹操没有更好的办法阻止袁绍。他既不能和袁绍吵架,也不能和他打架,因为他除了一个奋武将军的空头衔,一块地盘也没有,还没有资本和袁绍叫板,所以他只能虚与委蛇,与袁绍周旋。可见,要翻脸,不光看心情,也要看实力。没实力,连翻脸的资格都没有。

袁绍和曹操的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小时候是朋友,最后是敌人,这是没有争议的。有争议的是,两人中间的关系比较奇特,有人说曹操是袁绍的部下,也有人说曹操是袁绍的盟友。我的观点是,两者都是,又都不是。从袁绍的角度说,他一直以来都希望曹操做他的部下,做一个听话的马仔,但曹操不干;从曹操的角度说,他一直希望做袁绍的盟友,但袁绍不乐意——你曹操讨伐董卓失败后,要地盘没有,要人手也没几个(相对袁绍大军而言),凭什么和我平起平坐?

曹操发现,江湖早已经物是人非,袁绍、袁术拉帮结派,结成两大对立阵营,企图瓜分天下,许多风流人物,诸如陶谦、孙坚、公孙瓒、刘表一类的猛人为了从中分一杯羹,都未能免俗,纷纷排队找组织、傍大款,他曹操也不能例外。自己若要单飞,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不是被袁术阵营干掉,就是被袁绍阵营扫荡,最后可能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还是委曲求全,暂时挂靠在袁绍门下,等自己发财了再说。

今天当部下,就是为了明天当领导;今天当孙子,就是为了明天当大爷。所谓的奸雄之路,不过如此。就在曹操苦思发展大计之时,曹操的铁哥们鲍信向他提了一个建议:“曹操啊,找准机会,打到南方(黄河以南)去,那里是个广阔的舞台,你在那里一定会大有作为的。”曹操深以为然,但苦于没有借口。这时,东郡发生的一件事成全了他。

初平二年秋,张燕的黑山军趁袁绍与公孙瓒在冀东、青州激战之际,抓住空挡,在袁绍后院放火,抢了他的地盘。接着,他们又南渡黄河,进攻与魏郡毗邻的东郡。东郡太守王肱没什么本事,一看这么多人气势汹汹来砸场子,吓得腿发软,抵挡不住,丢了东郡。

被人在背后捅刀子的滋味是不好受的,但此时的袁绍刚刚发家,精力有限,分身乏术,便把镇压黑山军的光荣任务交给了没事儿干的曹操,而曹操也有打到东郡去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以前,朝廷曾经任命他为东郡太守,但他装病,没去;现在,东郡是别人的地盘,他却打算积极争取。是啊,以前是为朝廷打工,现在是为自己打工,能不积极吗?

曹操的队伍人数虽然少,打诸侯不一定够用(一般的诸侯都有几万人),但打有组织、无纪律的农民军还是很有心得的。在东郡的治所(首府)濮阳,曹操一举打败了黑山军的白绕部,取得开门红。

曹操取胜后,袁绍很高兴,他立即任命曹操为东郡太守。当然,袁绍任命的意思很明确:你就做我的小弟弟吧,跟着我混,听我的话,前程一定是远大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最高兴还是曹操,辛辛苦苦打拼这么多年,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块地盘了。曹操遂将东郡的治所从濮阳迁到东武阳。对于铁哥们鲍信,曹操也没亏待,趁机推荐他做了济北相,相互有个照应。

曹操虽然当上了东郡太守,但境内的黑山军仍然活动猖獗。初平三年春,黑山军于毒部趁曹军主力驻扎在顿丘之际,偷袭了东武阳。

哎呀,再不回击,连老巢都快被人端掉了。所以,得到这个消息后,曹操手下大多数将领都劝曹操火速增援。曹操想了想,没有去东武阳,而是去攻打于毒的大本营——你端我的老巢,我就去端你的老巢,看谁最后无家可归!

事实证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曹操隐居那些年的课外书也不是白读的,他用的是围魏救赵之计:如果于毒不回援,他的老巢将被端,于毒将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如果他回援,曹操准备半路截击他。这是曹操在战场上第一次使用计谋,而且活学活用,曹操将扮演孙膑,而那个于毒,就让他扮演可怜的庞涓吧。

好在于毒比庞涓要聪明一点,得知这一情况后,他撤掉对东武阳的包围,就开溜了。曹操虽然没能干掉于毒,却趁机把东郡境内的黑山军全部肃清了。这一战是曹操人生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他的最大收获是得到了一个奇才——荀彧。

荀彧(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这么说吧,他服务曹魏20年,地位相当于蜀汉的诸葛亮、东吴的鲁肃。曹操起家之初,人才库里武将是不缺的,而参谋队伍就单薄多了。原因很简单,实力有限。

由于曹操还处于创业的初级阶段,名气不够大,实力也不够强,地盘就一个东郡,许多人都处于观望期,真正敢舍本往他那里下注的并不多,而荀彧差不多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荀彧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投机,而是真心实意想做点儿事情,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荀彧不光是一匹千里马,还是一个伯乐。荀彧是颍川人,三国时期的颍川郡是个很奇特的地方,人才辈出,所以,荀彧为曹操举荐了大量重量级的颍川籍人才,如戏志才、钟繇,荀攸、郭嘉、陈群、杜袭,等等。

在这些人当中,戏志才这个人史书上介绍的并不多,但不等于这个人不重要。荀彧投靠曹操后,就把戏志才推荐给了曹操,让他当了曹操帐下的主力谋士,曹操对他也是十分器重。但不幸的是,不久,戏志才生病早逝,于是,曹操写信叫荀彧重新推荐一个。荀彧随后推荐了更厉害的郭嘉。

荀彧出生于世家大族,他的祖父荀淑是东汉名士,还是当世闻名天下的贤士李固、李膺的老师。荀淑有八个儿子,个个满腹经纶,被世人称为“八龙”。荀彧还是高干子弟,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

东汉的士人很有特点,他们和擅权的宦官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十分有气节。但也有个别人除外,如袁绍的叔叔袁隗、父亲袁逢就和宦官勾勾搭搭、纠结不清。如此下作,只因为宦官太厉害。

荀彧的父亲和叔叔虽是高官,也怕宦官,为了保全自己,荀绲特意让荀彧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干女儿为妻,终于和宦官拉上了关系。那时,谁要和宦官勾勾搭搭是会被人瞧不起的,但奇怪的是,这次那些好事之徒没有出来唧唧歪歪、说三道四,原因有两点:一是荀彧的家族势力太强,去惹他们,简直是欠揍;二是荀彧从小的名声就不错,是棵好苗子,连南阳那个曾经给曹操相面的名士何甬见到荀彧后,也大为惊异,情不自禁地称赞荀彧为“王佐才也”。

王佐之才,就是辅佐君王的人才。在汉末,被称为“王佐之才”的人有两个,一个是王允,一个就是荀彧。但从后来的实际表现来看,王允获此殊荣是言过其实了,而荀彧则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中平六年,荀彧步入仕途。一开始,他被举为孝廉,相当于是官场的预备队员了。荀彧的运气是不错的(和家庭背景有关),他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被外放到基层去锻炼,而是直接分配在宫里当了一名守宫令(掌管国家文件耗材如笔、墨、纸张等东西)。不久,汉灵帝去世,董卓进京。眼见董卓的胡作非为,在宫里当守宫令的荀彧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他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很不乐观,于是弃官回家。

他回家,不是为了过田园生活,而是为了让老乡们逃难避祸。他告诫老乡:“天下就要大乱了,咱们颍川是兵祸之地,唯一的办法就是背井离乡。”但老乡们并不相信荀彧的预言。常言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天下不是还没有乱吗?慌什么。

不久,冀州牧韩馥派人来接荀彧,由于老乡们依然不肯与他前往,荀彧只得带着自己的族人前往冀州。不久,果然不出荀彧所料,董卓派李傕等人出关东,虏略各地,一直打到颍川郡、陈留郡,而荀彧的多数老乡都没能逃过那场劫难。

荀彧到达冀州后,韩馥已经把冀州拱手让给了袁绍,荀彧也就成了袁绍的谋士。恰好那时荀彧的兄弟荀谌和老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帐下当谋士,三人为袁绍夺取冀州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对于荀彧的到来,袁绍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态度相当友好。

其实,袁绍这个人和曹操一样很爱才,也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他却没像曹操一样取得成功,最后反而被老朋友打得一败涂地。原因就一点:曹操爱才,也会用才;袁绍虽然爱才,却不会用才。

荀彧在袁绍那里虽然好吃好喝,但待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袁绍这个人虽然有野心,却没什么本事,是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这样的人终究是不能成大事的。事实证明,荀彧的感觉相当准。

既然这个老板不行,那就索性找一个能干的老板,于是,在初平二年,他选择了曹操。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英明的选择。

曹操见到荀彧后,也十分高兴,当即断定这个小他八岁的年轻人就是自己迫切需要引进的人才,并任命荀彧为自己的参谋长(奋武司马),而曹操此时的头衔也才是奋武将军,对荀彧如此高规格的任命,曹操对荀彧的信任之情自不待言。而那时的荀彧只有二十九岁。

曹操夺得东郡后,又把目光瞄准了兖州。他之所以要去兖州,是受人邀请的。邀请他的人是兖州本地的名人,名叫陈宫。而陈宫之所以要邀请一个外人入驻,是因为此时的兖州已经很乱了。混乱的根源是黄巾军,确切地说是青州黄巾军。

黄巾军自从张角三兄弟失败后,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一直在战斗。到了后期,青州、徐州的黄巾军成为战斗的主角,不久,徐州黄巾军因为受到陶谦的打击而并入青州黄巾军。他们虽然名为青州黄巾军,可活动范围却很广阔,青州、兖州、冀州,没事就四处转悠,官府很是害怕。

青州刺史人很善良,心肠也软,看到自己地盘上猛地冒出来那么多“强盗”,估计自己的接待能力有限,干脆一跑了之。而北海(今山东寿光,东汉属于青州)相孔融,虽为名门之后,可他最主要的特长只有一个:空谈。他谈起大道理来是口若悬河,可一实际操作,两眼一抹黑。就执政、军事才能而言,他就是赵括二代,废物一个。

所以,孔融的实际表现实在对不起他的名人祖宗。当黄巾军张绕率二十万人赶到北海,怀揣着一肚子治国理想的孔融便被打得满地找牙,好不容易逃至都昌(今山东昌邑),又被不讲道理的黄巾军管亥部队包围,要不是刘备替他解围,后果真不堪设想。由此可见,空谈实在误国。

在青州,黄巾军尝到了不少的甜头。但甜头之后,就是苦头。初平二年十一月,青州黄巾军三十万人进攻泰山郡,和泰山太守应劭的军队多次交战,损失惨重。随后,他们欲通过渤海地区和从太行山东进的黑山黄巾军会合。由于他们在急行军中缺乏戒备,在东光(今河北东光)附近遇到公孙瓒的突袭,又损失三万余人。当他们再次打算北渡黄河时,哪知公孙瓒早有防备,再次被打败,又损失数万人。

如此消耗,老本都得拼光,这样的仗自然没法打了。公孙瓒是个猛人,自然是不敢碰了,那就找个没猛人的地方。于是,初平三年四月,青州军改道向兖州推进。

如他们所料,兖州没有猛人。所以,他们一鼓作气攻下任城,接着向东平挺进。这时,青州黄巾军已经发展到百万之众(连随军家属在内)。兖州牧刘岱慌神了。的确,面对这么多客人,自己的准备又不足,怎么招待人家?

这个刘岱不是别人,就是在酸枣和桥瑁大打出手的那个人。事实证明,此人内部打架斗殴的功夫是一流的,他干掉了桥瑁;至于外战,他就很外行了。

据说人在紧急状态下的反应有两种:表现最好的是急中生智,最差的是六神无主、头脑发热。刘岱属于后者。黄巾军蜂拥而至、来势汹汹,他还想打。鲍信劝他莫冲动,人家有上百万人呢,你才几斤几两啊。他不听。他原打算出城彻底解决黄巾军的,结果一冲动就受到了惩罚——被黄巾军彻底解决。

兖州牧完蛋了,马上选举已经来不及了,自己又没这个能力,手下人便寻思着另外找领导,来保一方平安,而陈宫很看好曹操。

陈宫,字公台,东郡名士,虽然没什么官衔,但却是实力派人物。他看到曹操赶走了黑山军,赶走了南匈奴单于,知道这个人很有些本事。再加上曹操的奸雄面目还没有暴露出来,作为本地人的陈宫当然对他另眼相看,寄予厚望了。

陈宫对曹操说:“打到兖州去吧,得到那个地方,你就是兖州牧,还可以成就自己的霸业。至于兖州人可能有点儿想法很正常,他们的思想工作我去帮你做。”曹操半推半就地同意了,其实他内心正巴不得呢。

陈宫这个人史书上介绍得不多,但他应该是一个在兖州上层社会很有关系、很能混,也很能说的人,而且很有点儿本事。他唯一的不足就是眼力差点儿,先看错曹操,接着看错吕布,导致自己一生的悲剧。

陈宫去兖州没多久,事情就办成了——鲍信和兖州治中万潜等人立即赶到东郡,把曹操迎到兖州,让他做了兖州牧。

同类推荐
  • 地狱使者

    地狱使者

    科学的谋杀、瑰丽的奇想——“CafeArgon”的天花板上,究竟隐藏着何种秘密?厄运追逐着“三松马戏团”,一次又一次的爆炸背后难道有什么惊天阴谋?谁是杀害旗田鹤弥的凶手,用了何种巧妙的手法?已经死去的朋友竟然复活了!火葬国到底是天堂还是地狱?鼓舞人心的“音乐浴”为何会将一个国家带向毁灭?
  • 点裙臣

    点裙臣

    本是侯门嫡女的萧问筠,在前世与三皇子李景誉情投意合,哪知这一切只是李景誉设下的局,最终,妄自痴情的她被李景誉摆上祭坛,遭逢灭门之祸。重生之后,萧问筠决意复仇!她扮痴作傻,扮猪吃老虎,实则冷眼旁观,暗下棋子,步步为营。而与此同时,不明真相的大皇子、二皇子和四皇子又对她格外垂怜。真心假意之间,让萧问筠的复仇之路险象环生……
  • 不灭的灯

    不灭的灯

    《不灭的灯》作者侯发山的小小说创作,情感真、发掘深、不造作。他的创作立意离生活很近,紧贴老百姓。手法多采用线形叙事,在叙事的逻辑上,亦多采用反正常逻辑的写法,不仅使人耳目一新,而且拓展了现实生活的广度,给人更多的回味空间。他的作品以朴实风趣幽默的风格见长,乡土味十足,他能以原生态的日常生活语言让人物更接近生活、贴近读者,读来富有亲切感。在小小说文体形式上,侯发山也有创新的探索,它所反映生活的深度与广度绝不是其他形式的小小说所能比拟的,还因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相关联,从而呈现出宽阔背景下的真实感。
  • 传奇经典:海公大小红袍全传(套装共7册)

    传奇经典:海公大小红袍全传(套装共7册)

    本套书包括《海公大红袍全传4册》和《海公小红袍全传3册》共7册。《海公大红袍全传》是以海瑞为原型敷演而成的一部公案小说。小说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悬案迭起,引人入胜,生动地塑了一个刚正清廉、不畏权贵、断案如神、体恤百姓的清官形象,但同历史上的海瑞相去甚远。本书叙明朝嘉靖年间,海南举子海瑞在大侠赵华太等人的暗中保护下,进京赶考,途中救下民女张春媛。后来,张春媛入宫为皇后。在她的支持下,海瑞智斗奸相严嵩。严嵩买通杀手,谋杀海瑞。在绿林英雄的保护下,海瑞多次化险为夷,最后斗倒严嵩父子。海瑞一生清廉,临终之时,家产仅有一件“大红袍”。《海公大红袍全传》是明清公案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这位无私无畏的清官海瑞审案的故事。内容大多是民间流传的故事。本书是一本流传很广、深受好评的经典佳作。书中的故事生动有趣,语言文字简洁通俗。结构的安排、人物性格的塑造、思想情节的表达都别具特色、独树一帜。阅读本书,既能了解名家名著的主要特色,也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文学修养,何乐而不为呢!
  • 林则徐大漠履险(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林则徐大漠履险(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以林则徐专门记述这段经历的《已巳日记》为线索,以历史演义的手法表现了林则徐在浩瀚的大漠与神秘的绿洲中的种种奇遇。情节曲折跌宕,人物特异,风情民俗另类,是一部集文学性、知识性与可读性为一体的长篇历史小说。
热门推荐
  • 岂言寸心

    岂言寸心

    没有轰轰烈烈,只有相知相守。她遇到他,突然意识到生命里多了些喜怒哀乐和满满的幸福。他守护她,让自己一点点沦陷,不负寸心。最好的不过是“愿得一人心,白头不分离。”说白了就是一篇男主女主都很强大,全篇都很平淡温馨的网游文。
  •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贪婪之魂

    贪婪之魂

    窥探内心深处,便能得知你最真实的想法。一个变态贪婪的灵魂,不断的游走在每个世界。
  • 中华国学经典(小窗幽记)

    中华国学经典(小窗幽记)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青春流年似咖啡

    青春流年似咖啡

    青春如同咖啡,苦中带涩。白轩的青春亦是这样,看他如何应对世间的生死离愁。
  • 狂炫酷拽:总裁我们不约

    狂炫酷拽:总裁我们不约

    夏希晨贵为夏家小公主,从小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 满分作文一点通

    满分作文一点通

    积累作文材料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大难题。因为他们的生活是两点一线,阅历也有限,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埋头于题海的演练,作文常常无话可说。就是搜肠刮肚,也是思穷力竟,文章干瘪。这固然与考生们平时不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排除考生们不会使用材料这个因素,不能使有限的材料尽可能大地发挥作用。那么,如何使我们已经占有的材料在高考作文中发挥最大的效用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一种原料做出上百种菜肴,比如一条鱼,可以做成清蒸鱼,油炸鱼,酸菜鱼,糖醋鱼,烤鱼,干鱼等。那么,我们平时积累的写作原料,可否根据不同的话题加以变通,做出立意不同的佳作呢?答案是肯定的。
  • 字门拳谱

    字门拳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竹马哥哥要爬墙

    竹马哥哥要爬墙

    “英杰,你确定?”沈连赢看着眼前这个软萌可爱,只有两岁多的小女孩,有些疑问的抬头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