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1400000035

第35章 语言艺术:怎么说话比说什么话更重要(2)

苏联着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着名生物学家弗·奥·格瓦列夫有一次讲课,有个学生故意捣乱,学起公鸡的啼叫声,顿时引起课堂里的哄堂大笑。这位教授却不动声色地看了一下表,说:“我的这只表误事了,没想到现在已是凌晨。不过,同学们请相信我的话,公鸡报晓是低等动物的一种本能。”顿时引起了学生的笑声和喝彩,犯纪律的同学也在这笑声中,认识了错误。教师的幽默,不但可以化解矛盾,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和振奋学生的精神,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开启学生心智。

一般来说,如果用没有加蜜的方式来批评他人,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而在批评时,恰当地使用各种手法,则能化深奥为浅显,使对方在接受批评的同时,也能使其心灵受到震撼。这样不仅能让对方深刻认识到错误,还能促使积极改正。

约瑟芬·卡耐基在19岁时来到纽约,给她的伯父戴尔·卡耐基当秘书。那时候,她中学毕业刚3年,由于经验欠缺,在工作中常出差错。

为了让约瑟芬·卡耐基的自尊心不受到打击,卡耐基常常这样说:“你出了个错误,约瑟芬,不过老天知道,比我曾经犯过的错误来说,你要轻得多。我对自己所做的傻事、蠢事很感内疚,因而并不想批评你或别人。不过,如果你这样做,你觉得是否更明智些?”

据说,柯立芝任美国总统期间,有一天,他对女秘书说:“你今天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位迷人的小姐。”女秘书受宠若惊,这应该是沉默寡言的柯立芝对她的最大夸奖了。但总统话锋一转,“另外,我想告诉你,以后抄写文件时标点符号要注意一下。”

面对别人所犯的错误,而不得不批评时,卡耐基和柯立芝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在批评之前先表扬对方,以表扬来营造批评的氛围,不仅能让对方在赞扬的愉悦中接受批评,而且还让听者“有面子”。因为一般人在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某些长处的表扬之后,再听到他的批评,心理往往容易接受得多,并且理解批评者的良苦用心,从而积极地配合。可以肯定地说卡耐基和柯立芝都是批评人的高手。

需要注意的是,批评的前奏要自然、贴切,不要给人感觉牵强、做作、雷同。许多老师习惯批评学生前先表扬他聪明,脑子好使,时间长了有学生就公然对此嗤之以鼻。因此,这个“糖衣”还不能随便给,技术要过硬,令人信服,不要一捅就破。

不做“好好先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人在诱使他人改变观点或批评他人时,通常都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而能与之抗衡、争辩的必然也是那些有能力的人,他们比单纯的同意者更能让自己开拓思维,增长能力,而能将这些有能力的人说服,就说明自己是更有能力的。也就是说,那些曾经的“反对者”让人们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价值得到体现。所以,他们会更加喜爱那些曾经的“反对者”。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西格尔有一个出色的研究,题目是“改宗心理效应”。研究表明,在一个问题对某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时候,如果他在这个问题上能使一个“反对者”改变意见而和自己的观点一致,他宁愿要那个“反对者”,而不要一个同意者。

“改宗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比起一向忠实于自己观点的人,人们更喜爱那些原来持有的观点与自己不同,最后被自己说服的人。

这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为什么人们不是选择那些一直同意我们观点的人,而是选择了那些曾经的“反对者”?人们真的会不计前嫌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人在诱使他人改变观点或批评他人时,通常都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而能与之抗衡、争辩的必然也是那些有能力的人,他们比单纯的同意者更能让自己开拓思维,增长能力,而能将这些有能力的人说服,就说明自己是更有能力的。也就是说,那些曾经的“反对者”让人们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价值得到体现。所以,他们会更加喜爱那些曾经的“反对者”。

人本来就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不可能永远和别人拥有同样的想法,存在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勇于站出来表达你对朋友的意见或是发表不同的看法,这符合“改宗效应”的心理原理。

这也是为什么,愈是高高在上的人,愈是听惯了奉承话的人,愈可能对那敢讲话、不按牌理出牌的人觉得“新鲜”,甚至有些“佩服”。

唐代武则天对骆宾王的态度也同出一撤。

骆宾王曾作文把武则天骂成惑主乱伦的蛇蝎毒妇。

当武则天看到文章的时候,气得七窍生烟,不过她气归气,居然问文章是谁写的,然后骂宰相:“世上有这样的人才,怎么居然没发现,让他流落在外?”

人心可真是奇怪啊,不过,想想,如果是你,一天到晚只听到四周人的赞美,突然有一天来个胆大的,公然指出你的些许不是,你是不是会大吃一惊,对这个人刮目相看?你是不是想从他那儿听到更多你原先听不到的话?听了那些话,你是不是会认为这个人“胆大、心细、值得信任”?即便他的话令你有些不快,你也极有可能自思,然后找机会重用这个人。

许多胆大心细的人,就是这样莫名其妙地由“主子”旁边突然冒了出来。

记住:在那些听惯了奉承话、高高在上的人物面前,要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就不能扮演一味奉承、唯唯诺诺的“好好先生”角色。在必要时提出中肯而委婉的批评,更可能让他们认识你、赞赏你、信任你。

这些人物,可能是对你没有多少了解的领导,可能是某个小瞧你的同事,也可能是某个自以为是的办事员。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改宗效应来获得他人的赏识、信任,还必须把握住以下三个心理基础:

1.必须尊重事实。

任何批评、反对都要尊重事实,以理服人,这是进行批评、反对最基本的条件。不尊重事实的批评、反对,纵使你有再充分的理由,作出再精辟的分析,都只能是“无源之水”。不仅无法赢得人心,还会给人留下一个哗众取宠的糟糕印象。

2.必须尊重对方。

我们的批评、反对应该是只对事不对人,如果在话语间有轻视对方、故意嘲弄的言辞和行为,不仅达不到以批评、反对促进感情的目的,可能还会因此伤害到已经建立的友谊。

3.必须尊重自己。

如果你想用贬低自己来抬高别人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不但不会让对方增加对你的好感,反而会让人认为你是一个虚伪、没有人格和尊严的人。

温和的方式才是有效的

青蛙效应是指把一只青蛙扔进开水里,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会用力一蹬,跃出水面,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当把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温水里并逐渐加热时,由于青蛙已慢慢适应了那惬意的水温,所以当温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青蛙便再也没有力量跃出水面了。于是,青蛙便在舒适之中被烫死了。

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着名的“青蛙试验”:他们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一接触到沸腾的水,立即窜了出去,它逃脱了死亡的厄运。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它因为感觉水温舒适就在里面快乐地游动。这时实验者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但觉得可以忍受,因此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后来热度难忍时,它再想跳已经失去逃生的能力了。青蛙不是被最终煮沸的沸水,而是被慢慢加热的温水煮死的。这就是青蛙效应。

“青蛙效应”让我们从中学点什么呢?这个实验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温和的方式才是有效的。

在处世中,如果我们总是习惯直言直语,对方不一定能够接受,这时,我们不妨运用青蛙效应,用温和的方式,不知不觉地去说服他人。在和别人说话时,尽量使用温和的方式,用委婉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目的,这样别人既容易接受你的话,也赢得了许多人的友情。

宋朝益州的张咏,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对其部下说:“寇准奇才,惜学术不足尔。”这句话一语中的。张咏与寇准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个机会劝劝老朋友多读些书。因为身为宰相,关系到天下的兴衰,理应学问更多些。

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寇准设宴款待。在郊外送别临分手时,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张咏对此早有所考虑,正想趁机劝寇公多读书。可是又一琢磨,寇准已是堂堂的宰相,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张咏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

当时寇准弄不明白张咏这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老友不愿就此多说一句,言讫而别。回到相府,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他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无术,谋于大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

是啊,当年霍光任过大司马、大将军要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这与寇准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寇准读了《霍光传》,很快明白了张咏的用意,感到从中受益匪浅。

寇准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为人刚毅正直,思维敏捷,张咏赞许他为当世“奇才”。所谓“学术不足”,是指寇准不大注重学习,知识面不宽,这就会极大地限制寇准才能的发挥,因此,张咏要劝寇准多读书加深学问的意思,既客观又中肯。然而,说得太直,对于刚刚当上宰相的寇准来说,面子上不好看,而且传出去还影响其形象。张咏知道寇准是个聪明人,给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的赠言让其自悟,何等婉转曲折,而“不学无术”这个连常人都难以接受的批评,通过教读《霍光传》的委婉方式,使当朝宰相也愉快地接受了。

同类推荐
  • 心理密码:泄露内心秘密的体态语言

    心理密码:泄露内心秘密的体态语言

    本书运用人类行为模式理论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体态语言揭示人的心理状态。本书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与图像,揭示如何洞察人的心理,并与之交往,营造和谐。
  •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此卷包含七部分内容,是弗洛伊德关于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以精神分析观点解释了戏剧活动。《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揭示了压抑、幻觉、梦的形成。《作家与白日梦》(1908)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介绍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分析了其性心理的发展,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阐释了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这一艺术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艺创作。《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1926)指出了精神分析技术不是神秘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
  • 实用心理学2

    实用心理学2

    本书是一本突出科普性与实用性特点的通识教材。本教材旨在向读者介绍心理学的基础性知识,特别是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应用到的心理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帮助读者有效地了解并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工作与提高学习成效。第一版教材自2000年出版到2006年间已经印刷了11次,可以看出大众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求。为了使教材内容更加丰满,更贴近我国现实生活,更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特征,我们对教材进行了重新修订。
  • 潜伏在你身边的心理学

    潜伏在你身边的心理学

    人们常常会人云亦云,从众的魔力是如何产生的?权威为何如此可怕,让人不得不服从?为何会出现“黑色星期一恐惧症”,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催眠术到底有何奥秘,让人做出不可思议的举动?看似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实则暗藏神秘的心理玄机!《潜伏在你身边的心理学》选取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事例,通过众多著名心理学家的实验“现身说法”,深入浅出地揭开生活中各种有趣现象的成因,让你领略心理学的神奇力量!破译性格密码,揭开行为动机,遇见真正的自己!习得心灵窥探术,洞察百态人性!
  • 为什么疯子比常人更容易成功

    为什么疯子比常人更容易成功

    本书作者凯文·达顿是一名精神病领域的世界级权威专家。他有一个精神病老爸,还有一个精神病至交,为了获得最一手的精神病人资料,他潜心研究精神病30余年,甚至不惜把自己改装成精神病人,最终解码精神病人独特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热门推荐
  • 邪王霸爱:惊世爱妃

    邪王霸爱:惊世爱妃

    她,不是倾国倾城,也不是皇家的千金,第一次出门却惹上一个超级混蛋,谁知这个混蛋竟然是王爷。不由分说被他带到府里虐待;哼,到最后还不知是谁虐待谁呢,她要打起反男人的主义,让女人有地位吧!可是,为什么皇上也要来参一脚,王爷爱他,皇上宠她,她只想拍拍屁股走人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内心的自述

    内心的自述

    虽然这是个不可能的故事但是我还是幻想着他能再另一个时光变好
  • 青春的兄弟

    青春的兄弟

    当一个人陷入低谷的时候,就没有糟糕的事情了
  • EXO:岁月蓦然酿得酒

    EXO:岁月蓦然酿得酒

    时光迁境,墨纸渲然。最初的最初,岁月荏苒如初;最后的最后,又是谁孤独离场。当你开始撕碎这世界时,它便已回不到最初。
  • 谍海寻踪

    谍海寻踪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可见被称为“东方兵学鼻祖”的孙武很早就已经非常明确地认识到了“知”与“战”的内在联系和实施次序。即“知”与“战”二者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有先“知彼知己”,然后方能“百战不殆”。
  • 我的神器是鼠标

    我的神器是鼠标

    “叮,恭喜您,成功复制技能《鬼王遁身术》,请及时激活。”“叮,成功卸载对方技能,消耗精神力1000点。”“叮,格式化后,对方修为全部清零,是否继续?”“叮,恭喜您,成功将九翼妖王送进回收站,是否炼化?”“叮,恭喜您,成功激活鼠标滚轮,是否改变时间轴?”“叮,恭喜您,成功绑定新世界,是否编写底层数据……”
  • 真爱来临

    真爱来临

    故事讲的是一个35岁的女人霏在一个交通意外中认识了比她小10岁的男人方骏浩,她帮助了这个男的实现了他的梦想,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爱情,他们要怎样让他们的爱情开花结果呢?那就请看完他吧!
  • 祈夜

    祈夜

    两个人,一个是自己,这个是自己最爱的人,但两个人只能活一个,不是他是,便是我亡,可还是下不去手“如果两个人之间必须选出一个死的话,那么,我希望那个人是我,我下不去手杀你”扣动手枪的夹扳子弹,飞出,一个女孩的青春,陨落了,可,却没死,反而穿越,又或者说,更像是重生……
  • 斗天大道

    斗天大道

    天道,亦修仙大道,众仙道,追求天道,则追求真道,创修仙大道,道之所在,长生大道。
  • 重生我为哈士奇

    重生我为哈士奇

    风林上辈子不知道做了什么孽,居然转世为又爱又恨的二哈。二哈举头望明月:“难道这以后的日子就是以拆家为乐?”系统回答:“是否领取初级装备?”狗子林说:“我要一套超人套装。”系统:“超人的没有,超狗套装有一套。”一条哈士奇的传奇狗生,有着超人的能力,带领着人类抵抗异族的入侵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