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000000007

第7章

唐高宗李治时,皇后武则天酷爱王羲之书法。有一次,她听说王方庆藏有祖传王羲之法帖多件。就特地把他找来,说:“卿家可有王羲之等人的书法名迹?”王方庆回答道:“臣家原有王羲之书法四十余纸,先父于贞观十二年奉献给了朝廷。现在臣家尚存十一世祖王导、十世祖王洽、九世祖王询、八世祖王芸首、七世祖王僧绰等二十八位先祖的书法十卷,如蒙圣上不弃,臣即可奉上。”武则天得了王氏一门的法帖后,喜上眉梢,摹拓把玩,遍示群臣,又命当时的名书法家用填空心字的方法各复制一份,编为《万岁通天帖》等,珍藏于宫廷内府之中。然后派王方庆的好友、着名书法家钟绍京仍将王氏法帖真迹一一退还给王方庆。

钟绍京,字可大、虔州赣(今江西赣州)人,一作颍州(今河南禹县)人。博学善谈,娴于辞令,家藏前贤书法真迹数十百卷。当时的一些宫殿门榜以及九鼎铭文大多出自钟绍京的手笔。这回,他来到王家见王方庆正患疾卧床,就和他缓论书法。当时,王方庆对历代书法的师承传授还不是十分理解。于是钟绍京便以王门法帖作楷模,引经据典逐一讲解。

钟绍京说:“有一次,东汉书法家蔡邕途经嵩山,在一块摩崖上见到古人的篆书题刻,先默读审察了三天,然后才落笔临摹。蔡邕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学书心得写成‘九势论”传授给崔瑗、韦诞和女儿蔡琰;后来蔡琰又传授给钟繇,钟繇又传授给庾征、卫夫人和儿子钟会,卫夫人又传授给王羲之。书法艺术到了王羲之生长的时代,已各体兼备,完美成熟。预示着名家四起,流派纷呈……”

王方庆静静地听着,精神为之振奋。第二天,病情便减轻了一半。王方庆的妻子见此情形,十分惊奇,忙问钟绍京。钟绍京笑着回答说:“我与方庆研讨书法,目的在使方庆沉浸于书法艺术美的享受之中,从而达到转移精力,恢复健康的目的。”

张旭学书观万物

张旭,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工书,精通楷法,草书尤为知名。他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常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狂走一番,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有人说他粗鲁,给他取了一个“张癫”的雅号。其实张旭很细心,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都能启发写字。

有一次,张旭外出游览,在路上看到书生与担夫在争道,凝视片刻,便领悟出书法布局要主次分明、互相避让的道理。又有一次,张旭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在寒光剑影中,她那娇美的动态,刚柔交织的舞姿,使他想象飞腾,从此笔法变得流畅飞动,不拘一格。张旭还认为,自然界中的山水崖谷、飞鸟走兽、日月星河、雷霆霹雳等等,也能促使书法的变化。因此每有闲暇,他必仔细观察。偶有所获,即熔冶于自己的书法之中,从而形成了“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唐·韩愈语)的新风貌。当时人们把他的草书,与李白的诗词,裴曼的剑舞合称“三绝”。

张旭的书法笔势雄壮,结构奇伟,早在唐代就已名闻中外。当时人们只要得到他的片纸只字,都视若珍品,世袭珍藏。那时候,张家有个邻居,家境贫困,听说张旭性情慷慨,就屡次写信给张旭,希望得到他经济上的资助。张旭非常同情,他每每收到邻人的来信后,即连夜回复!”并在其中的一信中说道:“您只要说这信是我张旭写的,要价可上百金。”邻人将信将疑地照着他的话上街售卖,果然不到半日就被争购一空。邻人高高兴兴地“满载而归”,从此日子也就好过起来。

张旭常熟得墨宝

唐代杰出的书法大家张旭,从小苦练书法,年仅弱冠就在书坛上崭露头角,深得书法前辈的器重和同辈的仰慕。

张旭二十几岁初登仕途,到离家乡不远的常熟做县尉,掌管一县的治安。他上任后不久,有一位老人拿着一份状纸上衙门去求判,张旭浏览一遍后,很同情老人的境遇,就在状纸上用行草书体洋洋洒洒地批了数十字。老人取回家中,打开一看,见批示墨迹运笔劲健,结构严整,十分惊奇。一打听,才知道这个新任县尉就是书法新秀张旭。

老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墨宝,过了十余天,又将状纸重抄了一遍,推说未能解决,于是上陈张旭要求再判。张旭见了,有些不耐烦地责问他说:“你怎么敢以这些区区小事而屡次扰乱公门呢?”老人见势不妙,只好如实地说出了意图。

张旭听了将信将疑,忙问老人喜爱书法的缘由,老人恭恭敬敬地回答:“家父生前亦勤于泼墨挥毫,小人常在一旁替他理纸磨墨,由于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也爱上了书法。现在小人家里尚存有先父墨迹数幅,还有几部书论着作。张大人若有兴趣,请到小人家中一睹为快。”张旭一听说有墨宝,顿时欣喜若狂,连忙跟着老人来到了他的家中。张旭接过墨宝再三赏玩,不禁拍案叫绝:“妙哉,妙哉!这真是天下第一流的书品啊!”

事后,张旭又诚恳地向老人借了不少墨迹,朝夕临摹,从此倍得笔法之妙,因而称冠于一时。

李白醉枝《郭君碑》

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属甘肃省)人。人称“谪仙”,官至供奉翰林,书名为诗名所掩。他擅长行草书,师法张旭,“字画飘逸,豪气雄健”(赵佶语)。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亦谓其“行草殊不减古人,盖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欤”。现今传世真迹有《上阳台》、《送贺八归越》和《月下独酌》《残帖》等等。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李白遭权贵排斥,从幽州经魏郡(今河北大名县东),第二次流寓山西太原,慕名来到汾阳品味甘馨醇美的杏花村黄酒。当地有个老人告诉他:“距杏花村东堡约二里的郭栅镇(后改名永安镇)荒郊上有一块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所立的《郭君碑》,书法苍劲。但由于日久石质风化,再加被人残损,故而碑文已很难辨认,只知道上面记载的是郭君随唐太宗李世民驰骋疆场屡建战功的事迹。”

当时,李白正在搜集地方金石碑刻,他听了老人的话觉得很感兴趣,立即带了数瓶美酒和朋友们一起,在老人的带领下来到那里。他看到这块大石碑上长满了苔藓,碑文上端果然有“郭君碑”等篆体大字,顿时喜笑颜开,剔去苔藓,展纸研墨,席地而坐。李白一边酌酒,一边乘着酒兴逐字逐句地推敲起来,并不时与同去的好友探讨其中难辨的文字。又凭自己所学,从上下文的语气中猜度碑文的内容,然后提笔将释文录在纸上。

李白一校完毕,已是夕阳西沉,暮色苍茫。他是个治学态度极其严谨的人,犹恐碑文尚有疏漏,以讹传讹,贻误后人。因此仍放心不下,又点起篝火夜以继日地仔细复核起来,直到繁星已落、旭日东升,核对工作才告完毕。

通过这次细校,李白澄清了碑文的真谬,并为研究李渊太原起兵反隋、李世民夺取东都这一段历史提供和补充了参考资料,为唐代历史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阳冰寝卧观“碧落”

李阳冰(凝的古字,读作níng),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唐朝着名书法家。唐肃宗李亨乾(公元758年-公元760年)时为缙云县令,官至将作监。李阳冰善写篆书,平时除了埋头于蝌蚪书(汉末发现于孔子古宅的墙壁中,字体头粗尾细,形似蝌蚪。)和秦朝李斯所作的《峰山刻石》临摹外,更留意古迹名胜中的碑刻题额。

有一次,李阳冰到今山西新绛县,有位老翁告诉他,县内尤兴观里有一块写于本朝高宗李治总章三年(公元670年)的石碑,没有记载书写人的姓名,上面的篆字与古不同,颇为怪异,其中“碧落”两字尤其清晰,因此当地人都叫它《碧落碑》。

李阳冰听了后,立即跑到那里,在一座佛像背后的墙壁上找到了这块古碑。碑上的文字奇妙古奥,像磁铁一般吸引着李阳冰。他横看竖看,越看越有味。腿脚站得酸了,就坐在地上看,还是看不够。这时傍晚来临,门外下起了滂沱大雨,庙内烧香磕头者先后避散,紧接着一阵关门声,但李阳冰却仍两耳不闻寺中事,一心只读碑上字。

过了一会,天色渐暗,李阳冰知道时候已经不早,就起身要走,这才发现寺观门已紧闭,并上了锁,于是他急忙东呼西喊,求救于僧人,才把寺门打开。

李阳冰出了龙兴观,书兴仍浓,晚上连梦中也惊呼“碧落”。第二天一早,他索性带来铺盖行李寝卧在《碧落碑》下观赏,一连几天舍不得离开。这几天的细心揣摩,对他帮助很大。他的篆书水平也就大大提高,成为李斯以来篆书写得最好的书法家之一。

李阳冰的篆书变化开合、毫骏墨劲,被时人誉为“笔虎”。李白的《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中旬云:“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对李阳冰的篆书也很称扬。当时,颜真卿以书法名世,他书写的碑版,大多由李阳冰题额。李阳冰存世的石刻有《怡亭铭》、《般若台题名》、《城隍庙碑》等等。

一日之中连观“三绝”

唐代着名书法家吴道子是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他年轻时曾拜张旭、贺知章为师学习过书法。唐玄宗时任内教博士,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开元年间,他随玄宗皇帝到河南东都(今洛阳)巡游。由于多年未返家乡,因而这次随御驾重游故里,他心情十分畅快。

唐玄宗一行到了东都后,恰巧以舞剑驰名的将军裴曼也正奔母丧服孝在家。有一天,裴曼登门拜见吴道子,两人相谈甚欢,饮酒赋诗,彼此都相见恨晚,裴旻见吴道子性格开朗,待人诚恳,就想用重金请他到天宫寺为不久前亡故的母亲画一幅悼念的壁画。吴道子不便推却,就对裴曼说:“我曾听张旭老师说过,他见到公孙氏舞剑器,就悟得书法的神韵。今天裴君要是也能为我亲自舞剑一曲,那定能开拓我绘画写字的气度!”裴旻欣然答应说:“承蒙道子先生厚爱,鄙人愿一献薄技。”

作画的当天,吴道子又把自己的老师张旭请到舞厅。裴曼见观众云集而至,就脱去丧服,换上戎装,骑着枣红马出现于众人之中。他忽儿执剑左旋右转,忽儿又将利剑掷到数十丈的高空。利剑坠落时好像一道电光下射,这时裴旻迅速用剑鞘承之,利剑不偏不倚插入鞘内。吴道子和张旭凝神观看,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

剑舞结束后,吴道子抓住这个难得的艺术兴会,立即解衣执笔,如疾风一般地在壁上施色挥毫。不一会,一幅惟妙惟肖的《佛寿图》跃然壁问。接着张旭也应邀在画旁用狂草题了一首记事诗。当时在场的观众看了后没有一个不佩服他们的高超艺术才能的,都异口同声地说:“今天我们真幸运极了,一日之中连观‘三绝”剑、画、书都是绝妙的精品啊!”

吕向连绵书百“福”

吕向,字子回,径州(今甘肃径州)人。唐玄宗开元中(公元713年-公元756年)被召入翰林,官工部侍郎。吕向博通古今文史,又善写草隶书,常常一笔连环数十百字,世号“连绵书”,唐代书法家窦泉(jì)《述书赋》云:“吕公,欧、钟相杂,自是一调。虽则筋骨干枯,终是精神峻峭。其余小楷,尤更巧妙。”由于吕向的书法自成流派,名重一时,所以当时就有很多的人求他写字题匾。

有个喜欢附庸风雅的大财主,为人刁钻、吝啬,但他听说吕向的书法很出名,也想搞到一幅来装点门面。一日,大财主拿了一张宣纸来到吕家求写“福”字。吕向知道这个财主的品行,就说:“写字可以,十两银子一个字。”这人为了自耀富有,就当场许诺,润格从优,并说等着要用。吕向听了淡然一笑,请他如期来取,到了那天,打开宣纸一看,原来是百来个小不丁点儿的楷书,吓得这个吝啬鬼瞠目张舌、狼狈离去。

当时,有个书生喜临吕向的书法,他听说吕向有幅百字书,就破产请购。可吕向却爽快地说:“我并不是真的贪钱,而是为了教训这个为富不仁的人。你如诚心喜欢,我就无价赠给你吧!”说着便把这幅书法送给了书生。

裴休撕袋书素壁

裴休,字公美,孟州济源(今属河南省)人,唐代书法家。能文章,工楷书,源出欧阳通和柳公权,遒媚有法。

裴休年轻时家境清贫,发愤读书。后来考中进士,登上仕途,便徙居任所,把自己在故乡的几问老屋加以扩建,捐为僧舍,取名“成化寺”。

有一年,裴休外出巡察,途经故乡,就特地跑到成化寺去拜望寺僧方丈。方丈见书法名家荣归故里,连忙盛情款待。裴休在寺内住了两夜,心里十分喜欢。第三天正打算告辞,突然方丈拉住他的衣袖,硬要他临别题词。

裴休情而难却,便予允诺。他见寺内墙壁粉刷不久,洁白平净,就叫寺僧端来砚台和墨,轻轻研磨起来。他边磨边想:写字难道非用毛笔不可吗?东晋书法名家王献之小的时候,有一次出门玩赏,见泥水匠正在粉刷自家北屋外壁,就快步走上前去,借来刷帚,沾上泥浆,写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大字。当时围观的人多得像赶集一样,王羲之闻讯后,也跑去观看,他深为儿子的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所赞叹。我这次何不仿效王献之也来个独具一格呢?

想到这里,裴休眼里忽然一亮,于是解开衣襟,撕下一幅袋布搓成一团!”饱蘸浓墨,不假思索,便神态自若地抹写起来。一会儿写下了一首字势奇绝的即兴诗章。寺僧方丈见了墨宝,高兴得搓手致谢,送客出门。

裴休回到家里,妻子见他的大襟衣袋被撕破了,不觉吃了一惊,连忙上前询问。裴休乐呵呵地告诉她:“我刚才正用衣袋当笔给成化寺书题诗壁呢!”

李邕济贫无厚积

李邕(公元678年—公元747年),字泰和,扬州江都(今属江苏)人。唐代学者李善的儿子,初为谏官,继任郡守,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是唐代着名的书法家。

李邕能诗文,工书法,尤善行楷书,《宣和书谱》说他“初学王羲之法,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当时的中朝衣冠以及很多寺观常以金银财帛作酬谢,请他撰文书写碑颂。他前前后后共为人写了数百篇,得到的润笔费竟达数万之多。但他却好尚义气,爱惜人才,常常用这些家资来拯救孤苦,周济穷人,以至家里很少积蓄。

有一次,李邕重返故乡,见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远房族弟,由于屡屡落第而穷得不堪。李邕对这位族弟的境遇十分同情,除了每月供给他生活费用外,还随时邮去他所需要的典籍和文房四宝。后来这位族弟登上仕途,对李邕感激不尽,差人给他送银子去,但李邕却婉言谢绝。

李邕撰文书写的碑文,常请伏灵芝、黄仙鹤和元省己镌刻。据明代杨慎的《丹铅录》考证,这三人很可能也是李邕的化名。如果真是,那他还是一位刻碑的名手呢!

足趾夹笔书恭楷

你听说过失去双臂能写字,而且写得一笔苍劲有力好字的古人吗?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年—公元779年),东都(洛阳)西南天津桥的一个乞丐,就创造出了这样的使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这个乞丐还在孩提时,就被巨石压伤,截去了双肢,连穿衣吃饭都无法自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看到别人入塾读书,心里很羡慕。有一次,他听人讲了一个古代书法家在折断右臂后,知难而进,刻苦练字的故事,于是也下定决心要学书法,以自食其力。

同类推荐
  • 女娲的遗珍——琉璃

    女娲的遗珍——琉璃

    本书介绍了琉璃的起源、发展、制造、鉴赏、辨伪等知识及相关的琉璃文化。同时配以270幅精美的图片。
  • 南辛赏柴

    南辛赏柴

    本书作者研究柴窑多年,结合史料、实物,对自己和同好的一些瓷器藏品做了整理和研究,提出了对柴窑的新认识。
  • 古今邮品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古今邮品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课外雅致生活-塞尚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塞尚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中国瓷器

    中国瓷器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桀骜总裁囚禁爱:魔鬼束缚

    桀骜总裁囚禁爱:魔鬼束缚

    一个外在总是大大咧咧,天不怕地不怕的,内在却敏感脆弱,唯唯诺诺的女生,在经历了爱情的洗礼之后,慢慢丰满羽翼,走向自己生命绚烂旅程,收获了所有的她,都是用自己的付出得到的!一个在政界努力奋斗,除了母亲,从来不懂爱人的男人,在遇到了爱情之后,感悟了原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心里路程,他不知道到底是谁帮了谁?
  • 没有家的孩子

    没有家的孩子

    一群刚出生就被人偷走的孩子,被集中隐藏在一个孤儿院,从小忍受着非人的照顾,他们慢慢长大,努力挣扎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走向强大,最终战胜了邪恶势力,找到了回家的路!
  • 承你永世之诺

    承你永世之诺

    这是一本披着玄幻修真皮的现代言情团宠马甲文,1v1双洁,全本无虐。安子诺,安家的团宠小公主,突然有一天,被一头猪给拱了,安家上下表示,谁敢拐跑我们家小公主。穆承钰:爸妈,大哥,二哥,三哥好,我会好好对小诺儿的,绝不让她受一丝的委屈。安家小公主从小就因为身体原因而不得不与自己的竹马分开。从此饱受相思之苦。现在,安小公主重新找到了自己的竹马,从此过上了被宠上天的日子!
  • 妖狐之梦

    妖狐之梦

    她,原是有苏一族的公主。可是世事不饶人,青丘的灾难降临了,有苏一族破灭了。曾经,君神遗离预言过,青丘的灾难会降临,青丘会出妖姬,可是灾难降临,时间,记忆消散。当她再次归回又是何种境地。原本处于现世的她怎么又会出现在这里,万物皆有因果,有因就有果,而她的因果循环又会怎么样?遗离:这一次,我不会再为了所谓的光明,正义而放弃心中的情感了。妲己,等等我吧。
  • 影后宫略

    影后宫略

    深宫魅影,步步惊心!为救不顾一切保护自己的人,她被迫卖命给隔壁王府的无良王爷,从此走上一条不归路。万般无奈,她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后宫争宠大军,环顾,那些裙裾飞扬间地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她深呼吸,拍拍胸口,道一声怕什么,继续接着演。不过,王爷,您可别后悔,别忘了究竟是谁让我去勾搭皇帝哥哥?谄媚心机帝、智斗皇太后、巧对白莲花和绿茶婊,顺便用美食诱惑有着被忽悠体质的小王爷,宫闱争斗之下,小日子过得愈发滋润。从地位低微、处处受欺的小宫女,到史上最牛的第一女官,再到乱政倾国的狐媚妖妃。这一次,她一定要拿下百花奖的所有最佳女主最佳女配最佳路人甲最佳友情出演……奖!(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银河之约之星际争霸

    银河之约之星际争霸

    令所有人幻想的星际争霸,二十年一届。王圣次却对其没有任何的憧憬。古罗高校的转学生,一开始就被列入了劣等生行列。然而没想到的是王圣次竟然能暴打星际争霸公认的百位圣王.......
  • 终不负自己

    终不负自己

    这是一群少年的喜怒哀乐。小城,校园,学生。简简单单的记录,平平淡淡的日子。长大成人的路上,彼此照耀着向前走,有人离开了,有人迷失了,但是啊,我们仍然迈着大步向前走,步伐坚定而整齐。少年就是少年,看春风不喜,夏虫不叹,秋风不悲,冬雪不谈,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我们是少年。愿,在故事的最后,终究不负你自己。
  • 再见与不再见

    再见与不再见

    一个普通的故事,一个励志青年的故事,一个奋斗的故事。
  • 遗界回归

    遗界回归

    被遗忘的世界,一个热血少年怀着梦想:让遗界不在被世人所遗忘,要让世人都知道这片世界的存在。他一路崛起,誓要成仙,成仙路上,有她,不孤独。
  • 甜妻养成攻略

    甜妻养成攻略

    不过是随便指了个路人证明小白脸不可靠,结果却指到了未来老板的头上。悲催的相遇会有什么好结果吗?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小case,斗嘴吵翻天是偶尔加餐。当她被某人逼得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时,他却握住她的小粉拳走入婚姻殿堂。一场意外灾难降临,他们这场爱的角力,谁输谁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