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000000006

第6章

萧翼经过一番乔装打扮后,带着“二王”杂帖到洛潭,然后转乘商船抵会稽。夕阳西下,萧翼步入嘉祥寺,假装观赏寺宇壁画。辨才见寺中来人,就上前询问。萧翼彬彬有礼地向辨才打拱作揖道:“弟子是山东人,到会稽来卖蚕种,途经贵寺,见所作壁画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伫立良久,乐而忘返。”辨才见萧翼也喜爱绘画,就把他引进客房。萧翼道过寒暄,居然一见如故。于是两人一壶酒、一卷书,就慢慢地开始了倾腹闲谈,直到夜深人静。

第二天早晨,萧翼又买来一坛美酒,送到嘉祥寺与辨才和尚赋诗畅饮。这样过了半个多月。有一次,萧翼拿着一幅曾祖父梁元帝(萧绎)书写的《职贡图诗》,让辨才和尚过目,辨才见了赞叹不已,认为这卷墨迹用笔痛快利落,宽舒一体,是萧绎的得意之作,于是与他谈论古今书法。萧翼谎说祖辈曾得王羲之用笔要诀,现在自己身边就带有传世的“二王”杂帖数通。法师若有兴趣弟子明天即可拿来。翌日,萧翼拿着书帖前往,辨才不知是计,他端详一番后不以为然地说:“这些法帖好倒是好,真倒是真,但都还不是王羲之最得意的代表名作!”

萧翼连忙追问:“那什么是王羲之最得意的帖子呢?”辨才不禁失防,脱口说了声:“《兰亭集序》真迹,是王羲之生前最满意的书作!”萧翼轻描淡写地说道:“《兰亭集序》虽好,可几经离乱,难道还会存有真迹?”辨才为了说服对方,忍不住从栋梁密槛中把珍藏已久的真迹出示给箫翼看。萧翼阅罢,故意说这本《兰亭集序》是假的,不是王羲之真迹。这样两人又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辨才自从出示《兰亭集序》后,也就不再把它放回原处,而是与萧翼的“二王”诸帖一起放在桌面上,以便随时探讨。有一天,辨才出门去邑汜桥严迁家做道场,萧翼便乘机借故独个儿闯进辨才和尚的房里,窃走了《兰亭集序》以及御府的“二王”杂帖,飞奔永安驿,并命驿长告诉地方官,要辨才速来见监察御史。等到辨才去后,萧翼才展示出唐太宗的圣旨,说明真相。一个和尚对于皇帝的命令又有什么办法呢?不仅丢了真迹,而且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真迹后,对房玄龄和萧翼大加赏赐,对辨才和尚也并没有问罪,数月后仍下谕会稽官吏如数拨给他绢帛三千段和稻谷三千石,辨才用全部所得建造了三层宝塔。

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自知病将不起,就把儿子高宗李治叫到身边,对他说:“吾千秋万岁后,与吾《兰亭集序》将去也。”因而唐太宗死后,《兰亭集序》就被装上玉匣,陪葬于昭陵“人土为安”了。

后来流传于世的《兰亭集序》乃是唐代书法家的摹本,其中最逼真的要数冯承素的摹本。因是勾摹,忠于原作,故能保持本来的笔墨情趣和神态风韵。其余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临本,虽各具千秋,但不免掺杂了自家的笔墨,故与原作总难免还有一些差距。

褚遂良出新树新范

唐大臣、书法家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8年),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生于博学能文的书香人家。他小时候读古书,有了理解就讲出一些道理来。因此,有学问的老先生听了,也惊叹不止。褚遂良又喜好练字,年轻时伏膺于老一辈书法家虞世南,常常从友人处借来虞氏名迹临摹,久而久之,达到了与虞书丝毫不差,足以蒙哄人的地步。

有一次,褚遂良拿着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五幅近作,登门拜谒虞世南。虞世南一张一张地精细看过,甚为褚的苍劲笔力而钦佩,于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褚遂良见虞世南对自己的书法很赞赏,以为功夫已到家,就迫不及待地说道:“世南老师,我的书法比得上智永禅师了吗?”

虞世南一听,立即意识到过分的夸奖对褚遂良的发展前途不利,因此就改口说:“我追随先师智永学书数十年,常见他每写一本真草《千字文》,就往往汗流浃背,湿透了两层衣服。你难道能够做到这样了吗?”

褚遂良心想既然比不上智永,但与本朝的欧阳询总还是可以相提并论了吧,于是接着又问:“那么与欧阳询比怎么样?”虞世南想了想,回答说:“欧阳询写字不择纸笔,都能写得得心应手。你呢,若遇着好笔好纸还能勉强写得好。”

褚遂良听了虞世南的逆耳忠言,脸刷地红了起来。马上领悟到自己的书法在运笔用墨上,尚不能摆脱虞氏的窠臼,达到奔放洒脱的境界。从此,他伏在案上照着王羲之的书法帖刻苦练习,不分白天黑夜地写,一直写了数十年,才“推陈出新,树立唐代新规范”,成为首屈一指的书法名家。

褚遂良慧眼鉴王书

“初唐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褚遂良,不仅书法写得“古雅绝俗,瘦硬有余”,而且还有一双精妙神奇的书法鉴赏慧眼。

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着名书法家虞世南不幸病逝,唐太宗心里郁郁不乐,惋惜地对魏征说:“虞世南去世后,就没有人能和我讨论书法了!”魏征想了想,便向唐太宗推荐道:“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书体的要领,可谓后起之秀!”于是唐太宗当天就召见了褚遂良,并任命他为侍书。

有一次,唐太宗征得一卷古人墨宝,钉挂在墙上终日玩味,用尽苦思,断定是王羲之的手笔。就把它拿给褚遂良过目。褚遂良认真地浏览了一会,却摇摇头说:“我看这是王书的赝品。”唐太宗听了觉得十分惊奇,忙问褚遂良是怎样看出来的。褚遂良微笑着用手指着帖中的“小”字和“波”字,胸有成竹地说:“这两个字中的点和捺是写了两次才写成的,王羲之的书法笔走龙蛇,超妙入神,不应有这样的败笔,所以这应该是王羲之稍后的一个书家的临本。”

唐太宗捧起书法,凑近瞧了瞧,一时还不知其中的奥妙。褚遂良见此,就恭恭敬敬地说:“皇上把这卷书法拿起来,透过太阳光看看就一清二楚了!”唐太宗把书法拿了起来,走出门外对着太阳一照。嗬!在“小”字和“波”字的点和捺中,真的还有一层比外层更黑的墨痕呢!唐太宗为之惊叹,于是从心眼里佩服褚遂良的眼力。

此后,唐太宗征集到王羲之的墨迹,每逢真假难辨之时,总要请褚遂良帮他鉴定。后来,褚遂良还奉命将这些珍贵的书法编定目录,珍藏于宫廷内府。

怀素芭蕉练字

我国唐朝时候,有很多和尚是知识广博的学者,怀素(俗姓钱,字藏真,人称“醉素”、“狂素”)就是其中着名的一个。他以书法见称,对草书造诣精深,运笔连绵旋转,结构奇逸多姿,字体大小极变,然而梅度具备,浑然天成。他流传至今的《自叙帖》、《苦笋帖》一直被认为是书法的瑰宝。

怀素小时候家里很穷,年少时就出家到永州镇“绿天庵”做了和尚。诵经坐禅等佛事之余,他对练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买不起大量纸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写满一遍后,抹去墨迹再行重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猾,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开辟了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芭蕉树。芭蕉树长大后,他每天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他写好一张后,就钉挂在墙上,仔细加以比较,分析哪些地方像,哪些地方不像,从中找出不像的原因。直到墨干后,才取下堆放在空屋里。日久天长,他练过字的芭蕉叶竟堆了满满的一间。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地练字,老的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他又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盛夏,火红的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焦,汗流浃背;严冬,刺骨的北风伴着鹅毛大雪,冻得他手肤进裂,十指麻木。但怀素还是毫不在意,继续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心里有说不出的舒坦和自豪。

通过日积月累的勤奋锻炼,怀素最后终于练就了一手好字。

怀素拜师得妙法

唐朝书法家怀素,从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他以芭叶代纸,练就了悬肘挥毫的功力名闻州县后,仍是勤学好问,取人之长,补己之不足。怀素为了纵观前代书家的墨宝,曾不辞辛劳,靠着一根锡杖,千里迢迢化缘来到国都长安,拜见当代知名书家,综合剖析他们的书艺特点,并向他们借阅了前人遗留下来的法帖和名着。

后来,怀素为了继续弄懂张旭用笔的妙法,又来到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向邬彤登门求教。邬彤,官金吾兵曹,是唐代名书家颜真卿的人室弟子,所作草书如“寒林栖鸟,平冈走兔”(宋·朱长文语)。这次,他听说怀素有志继承前人的草书事业,心里十分激动,除了每天教给怀素草书的规律外,还拿出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和张旭的《古诗四首帖》和怀素一起观摩。

邬彤告诉他,“草书是继章草之后为加快书写速度而形成的一种字体,自东晋以来,渐趋繁荣,流派纷呈,璀璨夺目。如有‘小圣’之称的王献之,采用外拓运笔,故所作草书能得温润而幽雅之趣;又如隋僧智永禅师,草法字字分离,故产生了均称整齐之感;再如本朝张旭的草法,除向传统学习外,主要得力于对天地万物的观察。总之,对一个书法家来说,生活实践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怀素听罢,连声说:“先生说得有理,先生说得有理!”怀素临别时,邬彤还把自己学习所得的“古钗脚”(比喻书法笔力遒劲。)笔法秘授给了他。

怀素经过和名师高手的切磋琢磨,十分注意字内和字外的领悟。有一次,他正在练字,突然风起云涌,山雨欲来。怀素推开窗门,凝望着瞬息万变的乌云,顿时思绪滚滚,终于在笔端涌出一种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的新风貌,成为一代草书宗师。

怀素的伯祖惠融禅师,亦学欧阳询书法,世间有名,故乡中称惠融为大钱师,呼怀素为小钱师。

郑虔柿叶练字

郑虔,字弱齐,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人,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官广文馆博士,世称“郑广文”,是当时的一位着名书法家。他的书法雄强浑穆,自成一格,所作山水树枝老硬,笔墨酣畅。他常常自作题画诗,诗、书、画三者都妙,被人誉为“郑虔三绝”。

郑虔所在的朝代,纸张虽早已发明并广泛使用,但由于价格昂贵,一般人仍买不起。郑虔年轻时酷爱练字,因为家境贫寒,没有纸可写,就找来一块砖用笔蘸着水书写。

有一次,郑虔应友人之邀去长安城南慈恩寺游览,别人都在寺中赏联观佛,他却独自一人注意到有几间小屋中堆放着的柿叶。郑虔心想柿叶虽不及纸张的柔韧,但没准可作书写之用呢?于是他征得寺僧方丈的同意,收拾行李跑到慈恩寺里。白天替寺僧打些杂差,赖以糊口;到了晚上,就坐在石凳上以柿叶代纸,借着长明灯的微弱灯光苦练书法艺术。

为了增加每片柿叶的使用价值,郑虔常常是先用淡墨写,待墨水干后,又用较浓之墨写,最后才用浓墨写。一张树叶,竟翻来覆去地写了三、五遍。日久天长,郑虔终于在艰难的条件下刻苦地练成了一笔好字。

心正则笔正

柳公权(公元778年—公元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

柳公权的性格十分刚毅,并且忠直敢言,是唐代着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遍阅近代笔法,而得力于颜真卿、欧阳询,骨力遒健,结体劲紧,自成一派,对后来影响很大,与颜真卿并称“颜柳”。

有一次,唐穆宗(李恒)问柳公权说:“我也喜爱书法,常在一些佛庙中见到你的笔迹。伫立良久,精心揣摩,但总还是写不好字,这是什么缘故呀?”

柳公权是个聪明人,他想了一下,然后回答道:“心正笔就正,这就是写好字的要诀!”唐穆宗听了,以为柳公权故意取笑他,便变色道:“哪有做臣子的跟皇上开玩笑的!”

柳公权赶忙说:“臣原为布衣之民,今受皇上器重,拜为右拾遗侍书学士,怎么敢跟皇上开玩笑呢!常言道:‘字如其人,。书法与绘画、文学等一样,都是反映一个人的精神。从书法艺术角度来讲!”就是每一幅作品由‘形质,和‘神采,两部分组成。所谓‘形质”是指字的笔法、问架、运笔等;所谓‘神质”则是作者的性格、修养、思想感情的体现。人品不高,则落墨就无法。”

唐穆宗听了,转怒为喜,点头称赞道:“好呀,好呀,你用笔直谏了我的过失。”

柳公权发奋练字

有一天,幼时的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

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一大早就起了床,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见此情景,不由得对老头心悦诚服,他“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吧。”

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着名书法家。

柳公权重图籍清金帛

过去,请人写字画画,为了尊重他们的操劳,都要送些礼物作酬谢,这就是“润笔”“润笔”一词,始见于隋朝,到了唐代就已蔚为风行。

有了“润笔”,自然会产生许多与之有关的风趣感人的轶闻,成为艺坛佳话。有一次,唐宣宗李忱升殿命令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砚,枢密使崔巨源过笔,让柳公权作书。柳公权应命挥毫。他先写了“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十个真书大字,接着又用一纸行书“永禅师真草千字文得家法”十一字,最后用一纸草书八字,说道:“谓语助者焉哉乎也。”这三幅书法都体势劲媚,龙飞凤舞,唐宣宗见了叹为奇观,当场就赏赐他数十件锦彩瓶银器。

柳公权一生为人写字所得的金银财物达数万之多。对于这些“润笔”,他除了作必要的生活开支外,大多用来购买古今图籍和“文房四宝”。

一次,柳公权外出探亲,有人乘虚撬开他的房门,偷走了许多金银。柳公权回家后,见此情景连忙检查书箱。他见自己珍藏的图籍均完好无损!”于是欣慰地说:“只要我的图书还在,其余又有什么好计较的呢!”

钟王论书治病

王方庆(—公元702年),名琳,字方庆、雍州咸阳(今属陕西)人。官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率赠兖州都督,谥日贞。他平时爱好书法,喜欢收藏历代书家名迹。

同类推荐
  •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

    开国大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女排夺冠、香港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会、神舟飞船载人航天以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仪式,本书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全民记忆深刻的七个历史事件作为切入点,通过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七位著名导演的艺术创作,以普通人的视角讲述了个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表达了炎黄子孙深切的爱国之情。
  • 规范的限度:哈贝马斯“美学”的缺场与重构

    规范的限度:哈贝马斯“美学”的缺场与重构

    《规范的限度》旨在探讨哈贝马斯思想体系中“美学”缺场的原因。哈贝马斯倡导“范式转型”,认为社会规范的基础不再依赖于主体对内在意识活动的设定,而取决于社会层面上以交往为取向的符号互动,从而决定了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从意识哲学转向语言分析哲学。哈贝马斯旨在从符号互动的主体间性视野重新阐明认知及道德领域的知识根据,审美领域由此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作为现代性分化不可或缺的维度之一,其规范问题仍亟待解决。“美学”问题涉及“范式转型”的合理性,尤其涉及批判理论当代发展与观念论传统的亲缘性与当代论争。除此之外,本书还综合上述思想史视野,试图将哈贝马斯关于“美学”的思想重构为一门旨在处理艺术现象诸维度之规范的“艺术理论”,部分地回应了批判理论当代发展中美学/艺术理论的日渐式微。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相声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相声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艺术村庄

    艺术村庄

    自古以来,艺术都被认为是贵族生活的装饰品,而几年前,在一个前卫艺术家的大胆实践下,在甘肃省的大山深处一个美丽的艺术村庄诞生了。这个前卫的艺术家叫靳勒,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老师。他的家乡在秦安县叶堡乡石节子村,在大学里当老师的靳勒在乡亲们的眼里本事很大,但他自己并不知道该怎样帮助自己的村子。后来,靳勒接触和认识了现代艺术,他便开始了这样一个思考:“艺术和社会底层的人究竟能发生多大的联系?”现在他做到了,他期望通过他和村民们共同参与的艺术活动,让村民们获得自尊、自信,走出去能独立面对外面的世界,让村庄能够润物细无声地变化。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秦时明月之问剑长歌

    秦时明月之问剑长歌

    一轮秦时明月,一段问剑长歌,一场抹不去的历史记忆。
  • 夜帝宠妃:娘子乖乖,不准闹

    夜帝宠妃:娘子乖乖,不准闹

    他是权倾朝野的摄政王,也是暗地为王的夜帝,最大的乐趣就是欺负她,看到她被气得脸色红润,生机活现的样子,他就特乐。欺负她的结果就是恶魔的种子发芽了。恶魔萌宝一出,谁与争锋!“谁敢欺负我娘亲,就得有跟太阳说再见的觉悟!”“哪个狐狸精敢抢我娘亲的男人,我会让你死得很有节奏!”
  • 异世之介

    异世之介

    作者天咒穿越到……完后向自己的师傅学习……
  • 绝世天下

    绝世天下

    先天筋骨齐鸣;皇级内腑如铁;帝级伐毛洗髓;神境修炼世界;三花打开窍穴;人仙血肉衍生;粉碎真空千变万化;天地灭而我不灭,天地朽而我不朽,是为天地真神!且看一个穿越者如何打开自身桎梏,成就万劫不灭的天地真神!
  • 创世传说之传承者

    创世传说之传承者

    阳光青年沈凡好心帮助了一个奇怪的老头儿,从此原本平凡的人生开始变得精彩,火星、异界、超文明遗址,足迹越播越远,直至畅游整个宇宙空间,一步步向着他原本不敢想象的高度成长起来。这里没有猪脚光环,沈凡不是智算如神,也没武力无双,他只是个以品德获得机遇的普通青年,他也会犯错误,也会在威胁面前选择忍辱负重,他的抉择与你我的一般无二。这里没有美女如云前来暖床,没有富二代官二代成堆的恩怨情仇,沈凡只是活在我们这个正常的社会之中,他所经历的我们也有可能面对。这是一部真正的小说,不是统一模式的流水账爽文,看流水线网文快吐了的兄弟姐妹们,散人虚席以盼,期待你们的支持~
  • 最强千金之医代商娇

    最强千金之医代商娇

    重生醒来,楚墨玉无意中激活“女神彩瞳”修炼系统。纳尼?打倒渣女渣男,获得经验!扑倒帅哥美男、也有经验!OK!秒懂!从此,见到渣女渣男就打倒,遇到帅哥美男就扑倒,升级彩瞳爽歪歪。(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假如深海不快乐

    假如深海不快乐

    你万人瞩目,可曾注意我小心翼翼的目光;你冷漠轻佻,可曾为我改变丁点的心意;我站在角落,深情地注视你,依然不曾换回你决然离开的脚步;薛锦寒,我不顾一切抛下自尊来爱你,把自己从公主的宝座下降为灰姑娘,你又怎能无动于衷?既然你转身,我便只好放手,你会看得见,我没有眼泪,亦没有不舍。不是爱的不深,只是你不知道,因为你,我把自己藏身深海,我的眼泪,任何人都无法看见。深海没有氧气,没有阳光,有的,只是自始至终的孤寂和刺骨的寒冷。然而我,始终守候在这里,我的眼眸,早已成为这深海的一眼泉,涓涓流着的眼泪,成为这深海的海水来源。我为你沉溺在这一片深蓝的海域,久久不愿醒来,只为有一天你会懂得,我爱你。
  • 利维坦之主

    利维坦之主

    一个深渊末日后的世界,一个诡异重建的文明。战火纷飞,权力的秃鹫盘旋在残颓大陆的顶空。天灾重现,灭亡的钟声即将敲响。马恩,古代文明的幸存者,于危机开始前苏醒。......“但是你告诉我为什么我的外挂就是这一对活宝?”马恩扶额,头大地看着俩姬精。“不好了大人!新来的领民又把利维坦当矿挖了!”
  • 神医重生之豪门冷千金

    神医重生之豪门冷千金

    她是游走世间的神医,一双素手可翻覆云雨,一朝惨死成为千年孤魂,游荡在人间千年之久,她无情无爱,无痛无感,世间没有任何天道规则可以束缚她。她,本是苏家千金,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谁也没想到她不是苏家亲生女儿,没有了苏家的庇佑,高高在上的千金变成了任人欺辱的孤儿,她在这世间无依无靠。她变成了她,绝世神医重生归来,黑白两道都流传着她的名字,人人敬仰。等待千年,终于遇到了那个他,千年冰封的心,有了松动。
  • 昨是今非

    昨是今非

    跌宕的戏剧人生,因着一个骗局而开始,坠入悲愁中笑抹开艳若锦丽的刀锋生活。君虽无情,奈何柔肠牵挂,妾本佳人,难敌仇怨盖天。到头来,无情仍被佳人误,丝萝乔木两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