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3000000013

第13章 明清的宫廷厕所——传说与事实(1)

有论者说,明清的皇宫里没有厕所!同样也有人说,明清的皇宫里肯定有厕所!说有说无的都是言之凿凿,气壮如牛。皇家厕所,有还是没有 1.什么是厕所 明清两朝的皇宫里有没有厕所,这似乎不是个问题,因为不管是皇帝也好,还是后宫的嫔妃也好,他们首先是人,是人就要吃喝拉撒,就要有方便的地方。所以,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厕所,而在于怎样来定义厕所,即什么是厕所?笔者认为,所谓厕所,主要功能是用来解决人们大小便问题的建筑、房问或处所就可以称为厕所。如果这个定义成立,那么我们就有了讨论问题的依据。

2.明宫的便溺之所与西茅

我们先来看一条历史记载。明朝太监刘若愚所著的《酌中志》上介绍,在紫禁城外朝与宫内廷之间的乾清门围墙之内,左右廊庑之间有朝南的半间房被叫做“东夹墙”和“西夹墙”的地方,“皆宫眷、内官便溺之所。”另在隆宗门外慈宁宫东小门内有北司房,即文书房;再南是司礼监掌管处,“即两班四拨写字所居也,亦有茅房木桶,为便溺之所”,也称之为“西茅”。这位太监已经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东西夹墙为宫眷、内官的便溺之所,司礼监也有茅房木桶作为便溺之所,并被称之为“西茅”。这里的文字表述没有任何冷僻晦涩之处,理解上也不应该有存在歧义的地方,称刘太监说的这些地方为厕所恐怕没什么问题。

再以前述定义来考量刘若愚的记载,至少关于明朝皇宫内有没有厕所的争论已经意义不大了。 3.清宫无厕论的由来 那么,清朝的皇宫里有没有厕所呢?一般认为,走遍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也找不到一个厕所意义上的宫廷时代的厕所,以至于让人们怀疑是不是做了皇帝以后连排泄功能也不需要了。但是,就算九五之尊的皇帝可以不做这样的“肮脏事”,皇宫里的其他人总不至于也鸡犬升天,一下子都不需要排泄了。那么,厕所在哪儿呢?

人们之所以认定明清的皇宫内没有厕所,大抵是源于这样一个传闻:明代的某位皇帝在如厕时遇上了刺客。后来,为了避免因此给皇帝带来的麻烦,皇宫内就取消了厕所。还有一种传言是:雍正皇帝是通过矫诏的不正当手段夺取皇位的,上台后疑忌心理很重,加上性格阴毒,脾气暴烈,动不动就杀人,因而仇家甚多。雍正当然清楚这一点,所以时时小心,处处设防。但是,百密一疏,还是:在一天夜里上厕所的时候,遭遇了仇家。从此,为防意外,皇宫内就没有厕所了。这个说法实际上大可商榷。首先,这是一个于史无据的传说,经不起历史的考证。其次,即使它是真实的历史,也并不能证明清宫里就没有厕所。因为皇宫里像雍正那样值得刺客去冒险的人并不多,是雍正们怕被杀头,因而不敢上厕所。宫女太监们怕谁,他们凭什么不敢上厕所,而且,他们在宫里是绝对的大多数,成百上千的男男女女,没有厕所,他们在哪儿大小便。问题的症结恐怕在于我们是带着一副“习惯”的眼镜去找皇宫里的厕所。皇家厕所,等级,还是等级 1.光绪皇帝的便所 光绪皇帝住过的养心殿是一个平面呈“工”字形的建筑,依前朝后寝的制度建成,中间用穿廊连接。殿前在明间和西间建有抱厦。明间天花中央为盘龙藻井,表示它是皇帝理政的大殿。养心殿后面是皇帝的五间寝宫。正问正面是坐炕,东次间设宝座、条案;西次问有紫檀大龙柜、坐炕,东西两梢间靠北墙设炕床。东梢间是皇帝和皇后的寝室,炕床更精致些,通体镶小银镜子,床上铺着明黄毯、大红毡等皇帝的特殊用品。西梢间是皇帝与妃子的寝室。养心殿的净房就设在寝宫内西头的一问小房内。净房又被分隔成里外两间,外间设一卧床,床前是碧纱隔窗,床帐上设有香囊。净房内有便盆,常用的为锡质,上面有软垫。这和清宫太监的回忆相吻合:光绪皇帝住在养心殿时,“便所在寝宫套殿(一般宫殿寝室净房,都设在卧室床的右侧,明面装一扇或两扇小门儿,里面是一个不足一米宽的死夹道儿,专为解溲之用),小便用锡夜壶,大便用腰圆盆,或瓷或锡或木盆。有蹲足架盆,用时内垫以纸,大便用纸,即用揉过去硝之裱心纸。”这段话在厕所问题上至少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和普通家庭一样,一般宫殿的便器都放在床头,只不过在明面装了小门儿,以遮挡人们的视线。这一点实际上一般大户人家也能做到。二是光绪皇帝的这个住所有一个专门的小房间放便器,这个小房间用今天的标准叫法应该是卫生间,这个卧室应该叫带卫生间的卧室。如果说净房与卫生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净房里的便器具是可以移动的,而卫生间里的便器具却不能移动或者准确地说是不需要移动。其实,光绪皇帝何尝不想用固定的便器具,那起码要稳当一些,干净一些,但自来水从哪儿来呢。

卫生间能不能称为厕所呢?天安门两侧的公共厕所如今就叫公共卫生间,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那么净房能不能称为厕所呢,答案也应当是肯定的。至于太监所称的“便所”,今天北方很多地区的人仍然把厕所称为“便所”,那么,皇宫里的便所能不能称为厕所呢? 2.宫中下人的便盆 另据一些太监的回忆,宫中下人使用的便器称为“便盆”,他们没有每人的专用器具,大都是每个院落合用一两个而已,“便盆”均放在宫殿附近的“净房”内。这就比较符合逻辑了。因为他们是供人差遣的,一旦当差时内急起来,当然不可能在主子的“净房”内解手,也不可能总是跑到自己的房间去解决问题,必然有一个公用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又不可能是一览无余的露天场所。现在我们知道,这个场所就是“净房”。“净房”通常设在各个宫殿院落配房旮旯的小屋内。 3.宫廷里的净房 “净房”内备有恭桶、茅凳(便凳)、便盆、灰槽等,是供下等役人使用的。每次解手后,都要用炭灰吸干,倒入恭桶,盖好盖子,以防臭味弥漫,然后将便盆擦抹干净,放于茅凳之下,以供后来者使用。

在紧靠“净房”不远的地方还有另一问房子,内有板床、柜橱等简单日用品,是专为伺候主子们传唤“官房”的值班室,似乎也应称之为“净房”。据清代《三海各殿座添做、改做、装修、床张等项做法清册》载:

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初四日传:迎祥馆后添改木板棚净房一座。见方八尺,起脊,两山挂博缝,前檐夹门窗,木坎墙代风门一槽。新样城砖底盘,宽八寸。屋内尺二方砖地面。前檐新样城砖接脚。上顶挽灰泥背一层,青灰背二层。板棚外皮并外檐装修油饰红油。屋内茅凳二个,大灰槽二个。

东群房内添做挂面床一份,面宽一丈零二寸,进深四尺九寸五分,高一尺五寸五分。柜厨一张,高二尺七寸,宽三尺,深一尺七寸,油饰黄油。大灰槽二个,见方一尺四寸,小灰槽十二个,见方九寸,俱油朱红油。叉子、拐子、御前巴掌各三份,油红朱油。六腿盆架二个,小板凳六个,茅凳二个。(毛宪民:《皇宫祈福》,载2004年4月27日《作家文摘》,第15版)

显然,床是留着当值太监休息用的,柜橱是摆放零用杂物的,灰槽是装炭灰用的,叉子、拐子、御前巴掌是净房内的清洁用具。虽然这里说的是三海(紫禁城外西苑里的北、中、南海)的事,料来与大内的建制相去不远。

4.净房与厕所

“净房”与厕所能有什么区别呢?无非就是厕所里一般是大便池、小便槽,而皇宫里用的是“官房”和“便盆”,即厕所里使用的是固定不可移动的便器具,而净房里是可以移动的便器具的区别。但是,今天的家庭卫生间有几家用的是便池呢?今天的公共厕所已经有许多用的是坐便器和立式小便器,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便池和小便槽了,能说那不叫厕所吗?当然不能。

按照大清的礼仪标准,皇帝、后妃等主子们专用的便器具称之为“官房”,由专门太监保管。皇帝的“官房”使用后,每天由小太监清理,并将便器具涮洗干净。后妃们的“官房”则另有专人清洗。据章乃炜、王蔼人编著的《清宫述闻》介绍,“娘娘行便溺之盆,木匣盛着,外袱布套,便溺不出寝宫,完毕后木盆在下屋洗涮,凡太监不能近事,均由下屋女子承当。”平日为清洁起见,这类便器具不放在寝宫内,而放在专门的净房里。若需要时就传唤太监或宫女送“官房”。从清洗“官房”的严格分工和中国传统的男女之大防的标准看来,男女两性的“官房”也是不可能放在同一间“净房”里的。顺理成章,太监、宫女们的“便盆’’当然也不应该在同一间“净房”里处理和存放。也就是说,和今天分开的男女厕所一样,清宫里也应该有男“净房”和女“净房”。遗憾的是,关于这一点,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有一条史料也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圆明园堂谕司谕档》存有一份同治十三年4月18日的谕旨,是关于承恩堂改建工程的,上有“东、西净房二间撤去,着照转角房加高”一语,它告诉我们每个院落内殿堂左右都设有两座“净房”。这两座“净房”是不是男“净房”和女“净房”呢?我们只能说,应该是!不然,一个院子里要两处“净房”做什么。但谁能肯定呢?

至此,可以说,明皇宫里的“东、西夹墙”、“西茅”、清宫里的“便所”、“净房”就是皇宫里的厕所,只不过厕所里的便器具和民间有些区别罢了。也许,与民间相比,严格说来皇宫里缺少的是一个粪坑或蓄粪池之类的东西而已。

5.颐和园里有厕所

清末文人李伯元在《南亭笔记》中写了这样一件逸事,或许可以作为清官厕所的佐证(虽然事情发生在颐和园)。

张之万在军机处时,有一回太后过生日,赏赐诸位王爷及大臣看戏。张之万也被邀参加了。宴会之后,张之万突然匆匆忙忙奔出门外,在一棵槐树下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般团团转。正好被一个艺人看到了,艺人看到他那种样子吓了一跳,惊问:“大人怎么啦?”张之万说:“我找毛厕。”于是艺人赶忙带着他来到“在圆镜中”(“在圆镜中”乃是万寿山庙额也)的背后。方便之后,张之万对艺人说:“要不是你,今天我就要拉在裤子里了!”张之万是军机处大员(道光状元,在入军机处之前曾任内阁学士兵部尚书等职),长期在京为官,对宫里的情况应该比较熟悉,至少有没有厕所这样的事应该知道。如果没有,他在树下瞎转悠什么,直接找个隐蔽处解一下燃眉之急不就结了,难道还怕日后有人认出哪是他留下的“罪证”不成。

照此事的逻辑再推论下去,紫禁城里也应该有这样的“公共厕所”才对,不然,大臣们有事进宫,比如议事,比如宴会等等,万一要内急起来怎么办?用皇家的或者用太监的都不符合规则,总不可能让他们出宫去解决吧!但是,这毕竟只能是按照常识进行的推测,需要文字的或考古发现的证据。

6.沈阳故宫的御厕遗址

从以往的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来看,沈阳故宫里也没有蹲坑便池这样民间习惯意义上的厕所,而只有马桶。2003年7月,考占工作者在沈阳的昭陵有一重大发现——至少对卫生洁具史而言是如此。7月10日,昭陵内的净房遗址被清理出来。考古人员认为这是清朝皇帝谒陵时的“御厕”,其完整性在全国尚属罕见。

考古工作者推断,这座净房是封闭的亭式建筑,三面为墙,而面向照壁的一面则是木制的大门。四角的圆石是柱础,因此当时亭子的四面各有圆柱。在这座亭式建筑的中间地面上,有一条长2米、宽1米左右的大石面,石面上有一个长约1米、宽不足50厘米呈花生状的石坑,即厕坑。从石坑向底下看,是一条石槽,看起来很深也很齐整。考古工作者认为,清代皇帝如厕时不会是蹲着,当时可能还有中间挖空的龙椅摆在坑上,皇帝可以坐在上面轻松地解决问题。

此外,在净房的地面上还残存着两三片古石砖。其中一块砖的铺砌方式很特别,不是陵寝内常见的方正铺法,而是呈菱形铺砌。考古人员说,这很可能是为讨好皇帝而做的“花活”。

正如我们在前面介绍的,在明清两朝的皇宫里都没有发现带厕坑的厕所,因此,沈阳昭陵所发现的这座净房文物价值极高,这一考古发现也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官房:是木制,还是银制 1.官房的形制 官房主要有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有木头、锡和瓷的材质之分。木制“官房”大都镶嵌锡皮衬里,形如抽屉,外围木框,木框上开椭圆形口,口上覆有盖,便屉可以拉出或合拢。这类便器的等级较高,多为帝王后妃们所享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个木质锡衬便器,长61.5厘米、宽31厘米、高31厘米;下有3.5厘米高的腿足,上平面开一长35厘米、宽18.5厘米的椭圆形洞口;靠前端堵头开方口,装一只宽21.5厘米、高15厘米、长58.5厘米的抽屉。抽屉内层镶嵌着锡皮衬里。其木质不重,有戗茬和顺茬相间的木纹,可能是香楠木,外刷柿红油。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大家小书: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本书着重作者在挖掘、整理、鉴别、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方面的内容的同时,着重提出了研究这一学科的科学方法论,即认为中国古代心理思想必须是符合科学特点或具有科学倾向的的心理思想,并倾向于其中唯物论倾向的思想内容。具体在中国古代心理学方面,作者提出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七大范畴。本书编排旨在能体现作者所提出的这七大范畴,并以此为依据将其作品分门别类地加以划分,有益于读者深入认识作者的思想观点。
  •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8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老教授谈厦大“四种精神”

    老教授谈厦大“四种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和人文底蕴的文明成果,是大学的灵魂。本书由厦大退休老教授编写,论述厦门大学以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爱国精神、以罗扬才烈士为代表的革命精神、以萨本栋校长为代表的抗战时期内迁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以王亚南校长和陈景润院士为代表的科学精神。这四种精神是厦大优良的办学传统,是厦大人文历史积淀,是厦大的宝贵精神财富。
  • 生肖文化:鼠咬天开

    生肖文化:鼠咬天开

    本书研讨了生肖鼠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吸血鬼的前世今生

    吸血鬼的前世今生

    千百年来,各种神魔鬼怪一直在人们的幻想中肆虐。“吸血鬼”这种不死的猎食者,这个源自于西方的神秘形象是其中最神秘,也最吸引人的一种。无论在宗教,科学还是文化等领域,“吸血鬼”现象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热门推荐
  • 痴情王妃

    痴情王妃

    她是景国第一才女,知书达理,容貌倾城,朝中老臣温丞相之女温清欢:他是玩世不恭,花心无比的景国王爷摄政王墨涵轩。他们的大婚到底是旷世绝恋,还是阴谋围绕?
  • 冥门大少

    冥门大少

    人有三魂七魄,但我唯有命魂,本该浑浑噩噩,却与常人无异,只因我还身具奇异命格。我叫鬼夜行,是爷爷捡回来的孤儿。在我十五岁那年,发生了一件怪事,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手握阎王敕令,阴司归我统属,鬼差供我调遣,百鬼随我号令,我为冥门大少。
  • 妖皇降临录

    妖皇降临录

    异界来客,智障系统,东皇残魂,先天至宝,共同降临斗罗大陆,继承了太一力量的他,能否在这片大陆续写妖族神话。
  • 化简成神

    化简成神

    “子得圣之传承,奉承天运,圣脉自开,圣运自显,筋骨重铸,血肉重修,万法可修,万功可学,子自当努力,集齐圣之传承,成就无上圣法,问道圣君!”少年路简得到圣君传承之一,成为圣婴,可是必须把其他圣婴才能问道圣君,玄幻版大逃杀,修仙版吃鸡,欢迎来读
  • 界乱苍穹

    界乱苍穹

    太古年间,有神秘陨石自星空飞来,分散落入十方大陆。万族观陨石,开灵智,悟大道,飞天遁地,摘星拿月……上古年间,陨石腾空而起,聚拢而撞,发出灭世之光。无数的强者陨落了,大陆破碎了……万年后,少年墨尘背负家族使命,手持圣剑,脚踏神龙,闯入了这个人与神与魔与邪,万族共舞的世界,开启了一段逆天强者的传说。
  • 神皇战纪

    神皇战纪

    一个穿越而来的灵魂,一段注定不平凡的旅途。一人一剑,起于微末之界,过千百界,破千万法,君临星域。
  • 带着部队到宋朝

    带着部队到宋朝

    现代中国军人,出现在宋朝,不一样的故事,一样的中国军魂。
  • 景之梦瑶

    景之梦瑶

    魔族公主,有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世事哪料,母亲被陷害,被父亲杀害。她发誓要灭了魔族,否则,死无葬生之地。
  • 我的异能是提取与融合

    我的异能是提取与融合

    红、蓝、紫三色气体与外星人突然降临地球,使人类陷入了末日的恐惧中。三色气体使大量人类成为,红尸、蓝尸、异尸。使人类从一百亿人口税减到十亿人口,活下来的人有少部分幸运儿觉醒了异能或成为了异人。而外星人又降临,将人类当成血食圈养。使人类成为信仰的提款机。三是气体虽然可恶,但他们也将强大的外星人阻隔在地球外面,使人类有了喘息变强的机会。古武复苏以保护人类的名义聚集人类,将聚集到的人类当成奴隶和与外星人一样凝聚信仰提升修为。古武奴隶秋参觉异能提取融合。提取计算机得到计算一,提取空气得到空间一,提取武道石像得到转换一,提取造物异能拥有者得到造物一,提取人类得到智慧一。计算+空间+转换+造物+智慧=系统。提起空气得到风元素一,提取泥土得到土元素一,提取火焰的到火元素一,提取水得到水元素一。风元素+土元素+火元素+水元素+腹中丹田=丹田世界。作者新手,写的不好请见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