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29300000001

第1章 “好事多磨”(1)

★在麦克阿瑟心中,“我还要回去”更是一种崇高的信念和目标,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这个诺言。而两年后,实现这一诺言的时机也确实来到了。

★虽然,马歇尔没有按罗斯福的意图说服麦克阿瑟,但是他也没答应麦克阿瑟以他为主的意见。马歇尔只能让两条战线平分秋色。

★参谋长联席会议为了解决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的分歧,决定召回两人到华盛顿讨论下一步的战略决策,确定进攻日本的最佳路线。

★尼米兹于3月25日乘水上飞机到达布里斯班码头。他一推开舱门便看见麦克阿瑟及其他高级将领站在码头上迎接,不禁感到惊讶而又高兴。

1.从这里开始,麦克阿瑟的决心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到了1944年6—7月的时候,艰难爬上诺曼底海滩的100余万盟军已在欧洲大陆上牢牢站住了脚,太平洋战场的盟军也开始向日军发起全面反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盟军已经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可以大大加速太平洋战争的进程了。

在西南太平洋战区,麦克阿瑟的部队完全控制了新几内亚,尼米兹太平洋战区的部队也控制了马里亚纳群岛。

那么,接下来,美军要好好讨论的就是:“下一步的进攻目标该是哪里?”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美军内部存在着严重分歧。

那时,几乎人人都知道,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方面的主要角色是太平洋舰队兼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海军上将尼米兹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陆军上将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早在1943年初就将自己考虑的一个相当完整的打败日本的战略设想,写成书面报告,呈送给了参谋长联席会议。在这份书面报告中,体现了麦克阿瑟主张沿新几内亚-菲律宾、棉兰老岛轴线发起进军的战略意图。

而同时,美国海军方面则提出了以中太平洋马里亚纳为主要进兵路线的主张。他们认为,从中太平洋进兵,既可切断日本与东南亚各国的海上交通线,又可缩短美国本土通往南太平洋的海上交通线,还能把战线迅速推进到日本近海,迫使日本舰队进行决战。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各方面意见进行慎重研究后,提出一个有利于海军的妥协方案。

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开辟中太平洋进攻轴线,并以此作为向日本进兵的主要战略方向。考虑到西南太平洋的部队已在追击退却之敌,参谋长联席会议确定,为了配合中太平洋的进攻,盟军应沿新几内亚—棉兰老岛轴线继续向前推进。

至1943年底,盟军这一“两路进兵”的方针基本确定了下来,并得到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和罗斯福总统、丘吉尔首相的认可。

可是,这件事情并没有这么顺利地发展下去。1944年1月27—28日,在美国的珍珠港,太平洋战区代表团和西南太平洋战区代表团商讨了作战问题。商讨中,麦克阿瑟的代表团又提出了经新几内亚和菲律宾的“一路进兵”方案,而且方案提出后还得到了太平洋战区代表团的认可。

于是,美军海军总司令兼作战部长金海军上将不干了。这一方案立即遭到了他的激烈反对。

1942年3月11日傍晚。在马尼拉湾的一个军用码头,暮色好像悬浮在浊流中的泥沙,于静止的时候渐渐沉淀下来。海面升起蓝色的雾,一团团地缭绕在停泊在码头的军舰上和士兵的脚边。

一位身材高大、面色凝重的军人,在一群卫兵的簇拥下来到了码头,准备登上41号鱼雷快艇。刚要登艇,这位军人又停下脚步,回身向马尼拉市区望去。他戴着一副黑色墨镜,随行人员看不到他的眼睛,但那张凝重的脸,却透出悲壮与无奈。

这个人就是美利坚合众国远东陆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中将。此时,他也将被迫离开他与他的父亲老麦克阿瑟相继统治数十年之久的菲律宾,回到自己不愿去的后方。

★麦克阿瑟与菲律宾

麦克阿瑟太留恋这个东方岛国了。他永远不会忘记,1899年,正当他以优异成绩考入西点军校时,他的父亲率一旅美军击败西班牙军队,攻占马尼拉,出任美国驻菲总督兼武装部队司令,开创了他们父子两代人统治菲律宾的历史。

1903年,麦克阿瑟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就到驻菲美军工兵营服役。1922年,他离开西点军校校长的职位,回到阔别18年的菲律宾,就任马尼拉军区司令。1928年,他又担任了驻菲美军司令。麦克阿瑟曾这样回忆道:“没有什么任命比这更使我高兴的了。”

殖民统治使麦克阿瑟对美国在亚洲的这块殖民地产生一种畸形的爱,他不愿离开这个岛国,为此他甚至不惜辞去美国陆军参谋长一职,而到菲律宾当军事顾问。但是,日本在太平洋上燃起的战火,却把麦克阿瑟从菲律宾赶了出去。

1941年12月8日,日本军队空袭了驻菲律宾的美军空军机场——克拉克机场,仅仅过了10分钟,美军在菲律宾的空中力量就被摧毁大半。到了12月22日,日军开始登陆,日美两军随之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此时,麦克阿瑟向国内告急,请求增援。然而,罗斯福总统奉行“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将主要兵力用于在欧洲打败希特勒,没有多余兵力支援菲律宾。

当时,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将军回电麦克阿瑟,告诉他国内爱莫能助,让他好自为之。一下子,麦克阿瑟被气得暴跳如雷,大骂白宫那群混蛋把他给出卖了,可又无可奈何,只得决意死守菲律宾。

麦克阿瑟甚至还找出了父亲遗赠给他的科尔特45型小手枪,准备在最后关头自杀。正在他酣战之际,华盛顿突然来了一纸电文,让他带家眷撤出菲律宾,到澳大利亚担任新职。这更使他恼怒,他当时很快回电拒绝说:“我和我的家庭将与守岛部队共存亡。”

然而,在2月22日这天,罗斯福总统亲自致电麦克阿瑟,命令他立即起程。

起初,麦克阿瑟不想离开,他想辞去所有职务,而作为一名志愿人员加入守军抗敌。可是,他的部下竭力劝他服从命令,让他暂时离开菲律宾,待来日再与日本人争雌雄、论短长。

在这种情况下,冷静下来的麦克阿瑟才不得不含愤离开战火纷飞的菲律宾。

临行前,麦克阿瑟把最后一包香烟和两瓶刮胡膏送给了接替他职务的温赖特少将,并沉痛地说道:“如果我能到达澳大利亚,我会很快回来的,一定会多带些东西回来。在此期间,你要守住,愿上帝保佑美利坚!”

“将军阁下,上船吧!”参谋长理查德·萨瑟兰少将轻声提醒道,他望着麦克阿瑟苍白而憔悴的面容。他知道麦克阿瑟心中很难受,却不知怎样才能安慰自己的上司。

就这样,麦克阿瑟终于登上了快艇,在黑夜的掩护下,向南驶去。堂堂一名美军中将,只带了自己的妻子、儿子、参谋长、副官、保姆等数人离开了菲律宾。

3月13日7时,麦克阿瑟抵达棉兰老岛卡加延港。17日凌晨,从棉兰老岛德尔蒙特机场乘B—17型轰炸机飞往澳大利亚。抵达巴切勒机场后,一架美军C—47型运输机又把他送往澳大利亚的中部城市阿利斯斯普林斯,从那里再乘火车赴墨尔本。

途经澳大利亚南部的阿得雷德车站时,闻讯而来的记者要求麦克阿瑟发表点对时局的看法。他略一思忖,向记者们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一句“我还要回去”很快被记者传了出去,成为美国军事史上的一句名言。这句话集中体现了反法西斯力量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它后来还被写在海岸沙滩上、被涂抹在村镇的墙壁上、被打印在邮件上,还在教堂的走廊中被人低声辗转相告。

在麦克阿瑟心中,“我还要回去”更是一种崇高的信念和目标,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这个诺言。而两年后,实现这一诺言的时机也确实来到了。

在那恺撒式的讲话之后不久,麦克阿瑟在澳大利亚组建了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最高司令部,任职命令是1942年4月18日下达的。

上任后,他就把司令部设在墨尔本的盂席斯饭店。他的辖区包括澳大利亚、所罗门群岛、俾斯麦群岛、新几内亚、荷属东印度和菲律宾。

麦克阿瑟深知信念的力量。为了打回菲律宾,他起用的高级参谋都是从菲律宾撤出来的旧部。他要让这些人为他出谋划策,实现他的誓言。他相信他们,因为他们与他一样有着同样的信念。

就在麦克阿瑟走马上任之时,传来温赖特率驻菲万余美军被迫投降的消息。这次,麦克阿瑟流泪了。

麦克阿瑟这样赞颂了守军的英勇:“它把它自己的墓志铭刻在了敌人的墓碑上。但是,透过他那响彻云霄的最后炮声和血色迷雾,我仿佛总是看见那些意志坚强、面容憔悴、无所畏惧的人们的形象。”

而那些难忘的形象也使麦克阿瑟对敌人充满了深仇大恨。这些,驱使麦克阿瑟要为死去的官兵复仇,激励他加倍努力地指挥作战。麦克阿瑟要把太平洋变成日军的墓场,他要亲自统帅太平洋上的所有盟军,把日本强盗牢牢地钉死在富士山下的墓碑上。

于是,他特别注意掌握太平洋战场上的统一指挥权。当他得知统帅部已决定把太平洋战场分成两个独立的战区、他只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的消息时,十分气愤,他认为自己遭到华盛顿一伙有权势的人的反对,他们对世界战略和太平洋战略的考虑都受到偏见的影响。

麦克阿瑟责骂海军部是“一个阴谋集团”,正是这个小集团未能使他担任太平洋的最高统帅。他进而得出结论说:“我麦克阿瑟最凶恶的敌人,不是在前线,而是在我背后的华盛顿。”

中途岛海战后,太平洋战争刚刚进行了半年,美国的决策者们开始考虑战略反攻问题了。麦克阿瑟是主张进攻的急先锋,他在中途岛大捷后没几天就向华盛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即集结盟军的陆、海、空力量,直接对拉包尔实施大举进攻。

麦克阿瑟这个计划的重要基点之一就是不甘心海军走在他前面。他想把太平洋战争的统一指挥权抓到手。但是,他的计划理所当然地遭到海军作战部部长金海军上将的反对。

金海军上将认为拉包尔不是敌人防御薄弱的防区,因此美军必须在拿下所罗门群岛后才能攻取拉包尔。同时,金上将还认为,由于包括海军陆战队、航空母舰、运输舰及大部分支援舰只在内的参战部队只能来自太平洋舰队和太平洋战区,因此,所罗门群岛作战的指挥权应由尼米兹掌握,而麦克阿瑟的陆军将在攻占这些岛屿之后担任守备任务。

麦克阿瑟知道此事后大为恼火,他这样说:“所罗门群岛和拉包尔均在我的西南太平洋战区,干嘛让海军指挥!”而更让他不能容忍的是,海军把他的陆军降到了支援部队的位置。

所以,麦克阿瑟坚持要求在他战区内的作战部队,都应由他指挥。

6月28日,麦克阿瑟在给马歇尔的电报中说:“显而易见,海军想担任太平洋战争的总指挥,而把陆军降到了次要地位。我不能容忍海军任意摆布陆军,不能听任海军指挥我的陆军!”

不久,这封电报引起参谋长联席会议的重视。由于陆海并重还是陆主海从,历来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况且是在战争时期,解决不好会影响整个战局的进程。因此马歇尔立即召开参谋长联席会议,研究如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找出一条折中办法。

为了解决海军在麦克阿瑟辖区内行使最高指挥权的问题,参谋长联席会议确定了一条沿东经159度向北到赤道的南北分界线,把包括图拉吉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在内的东所罗门群岛划入南太平洋战区。

这一次,整个反攻作战构成了一个钳形攻势,并分成了3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为一号任务,确定了发起攻击的时间为8月1日,由海军上将尼米兹负责实施,任务是攻占图拉吉岛、圣克鲁斯群岛及其附近岛屿;第二步为二号任务,要攻占包括莱城、萨拉莫阿在内的新几内亚东北海岸及所罗门群岛中的其他岛屿;第三步为三号任务,是进攻新不列颠岛,夺取拉包尔。而二、三号任务均由麦克阿瑟负责实施。

有了这样一个计划,麦克阿瑟才平息了怒火。因为根据这项计划,重头戏和压轴戏都是由他来唱,而攻占图拉吉岛只不过是唾手可得的开场戏,不会影响他沿太平洋西南部向菲律宾进攻的目标。

8月25日,麦克阿瑟指挥澳大利亚第7师在莫尔兹比港右翼的米尔恩湾与日军展开激战,他们奋战10天,大败日军南海支队司令掘井富太郎少将的部队,取得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第一次陆上胜利。麦克阿瑟也因为这次胜利踌躇满志,他认为反攻时刻已经到来。

麦克阿瑟让司令部制定了一项进攻新几内亚的计划。这个计划由3条进攻轴线组成:一条轴线沿科科达小道与敌人正面交锋;一条轴线从莫尔兹比港的东面翻越欧文·斯坦利岭,来一个大迂回,从背后袭击日军,同时切断敌人的交通线;一条轴线从米尔恩湾沿巴布亚北岸向布纳实施侧击。

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日军连连溃败。11月6日,麦克阿瑟将司令部迁到莫尔兹比港,亲自督战,再次大败日军,敌人司令官堀井也在溃逃途中坠河毙命。

随后,在16日这天,他指挥美澳联军向布纳—戈纳—线日军发起总攻,经过殊死奋战,终于在1943年1月3日攻占了布纳。

结束了这次巴布亚战役,麦克阿瑟长吁了一口气。他欣慰地说道:“在菲律宾阵亡的将士今晚可以安息了。”

因为巴布亚战役的胜利,麦克阿瑟精神更加振奋,一扫他自菲律宾撤出以后的抑郁心情。麦克阿瑟很快便开始思考下一步进攻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的作战行动。1943年夏,他的战区已有14个澳大利亚师和3个美国师,海军统编为第7舰队,拥有各种舰船数百艘,各种作战飞机1400架。

1943年6月30日,根据参谋长联席会议“在新几内亚方向发起进攻,向西北推进,为收复菲律宾开辟通路”的指令,麦克阿瑟指挥的第7舰队支援美澳联军,发起代号为“车轮”的战役,分别在萨拉莫阿以南的那索湾和新几内亚东南的吴德拉克岛、基里怀纳岛登陆。

在那索湾登陆的盟军随即向萨拉莫阿的日军发动进攻,至8月中旬,将日军约6000人赶出市区。9月4日,澳大利亚第4师、美国第41师一部在莱城以东海岸登陆,在第503空降团的配合下,从东西两个方向向莱城进攻,日本守军1.9万人放弃该城,逃往北部山区。

盟军肃清残敌后乘胜推进,于9月22日又在芬奇哈芬以北登陆,经过激烈战斗,于10月2日攻占该地域。日军伤亡惨重,加之弹药、给养几乎断绝,被迫向西北马丹地区逃窜。

与此同时,美澳联军又在新不列颠岛登陆,将日军在俾斯麦群岛的防线撕开一个又一个口子,完全包围了拉包尔。

这样一来,麦克阿瑟进军菲律宾的道路就已经打开了。然而,就在这位昔日败走马尼拉的将军要重返菲律宾时,却传来反攻的主线将放在中太平洋的消息。

2.“面对”与“选择”,美军的争论

同类推荐
  • 我在异界当将军

    我在异界当将军

    退役特种兵因为杀人被枪决,灵魂却去了另一个世界,附体在一个阵亡的小兵身上,因为作战机智勇猛从一个小兵成为将军的故事。
  • 铁柱从军那几年

    铁柱从军那几年

    我叫铁柱,战友们都叫我柱子。在当兵前,我是一名体育大学的学生,这一切还要从那场事故说起......
  • 城市独狼之机密国安局

    城市独狼之机密国安局

    独狼,在敌人眼里他是一头毒狼,手法凶狠,手段毒辣,敌人称他为毒狼。在战友们眼里,他是一个孤独的人,从来不要搭档。在朋友的眼中,他是一个寂寞人。他是人,他也有属于自己的追求,但在国家与个人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每次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家,因为在他的眼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 风起云涌太平洋

    风起云涌太平洋

    美国在泛亚太地区主动布局,软硬实力双重出击,期望稳住自身阵脚,享有增长份额,保持领先优势,并且以此配合其在全球的未来布局;面对美国的来势汹汹,中国不能只满足做制造和出口大国,必须全方位提升自己,争取比西方做得更好更出色,即使目前在一些方面尚需借鉴西方,但根本目的必须志在超越。《风起云涌太平洋:中美争锋新浪潮》以时事为背景依托,着眼于整体和策略层面对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进行论述,采取新颖的切入角度和路径,目的在激发中国人的创想和前瞻思维。
  • 老兵口述抗战2

    老兵口述抗战2

    《老兵口述抗战②:石牌、常德、衡阳、桂林四大保卫战》讲述了正面战场上比较有影响的防御战,包括石牌保卫战、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桂林保卫战。这些防御战尽管都打得惨烈悲壮,然而除了石牌保卫战外,其余的都失败了。石牌保卫战(1943年5月—6月),中国军队坚守石牌村,硬生生地斩断了日军伸向重庆的一只魔爪,保证了重庆的安全。此后,日军彻底放弃了沿着水路深入大西南的梦想。被西方军事家赞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常德保卫战(1943年11月—12月),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8月),桂林保卫战(1944年10月—11月)。
热门推荐
  • 大唐CEO

    大唐CEO

    本来想今生做只太平犬,却不想造物弄人做了一个前世的乱世人。至于死地而后生,他在乱世之间,打下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假之间阴谋阳谋,终将真相大白,水落石出。
  • 伐魔传之心魔

    伐魔传之心魔

    夏凝受到魔界的追杀,他为了自卫,加入清扫者组织。与纯白女孩邂遇,并一起卫道除魔.....
  • 我的灵异旅程

    我的灵异旅程

    在五岁之前,我和那些普通的孩子一样,可是五岁的一场意外,使得我不仅能够看得见鬼魂,更能听得到他们说话。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它们似乎对我非常感兴趣,为什么?为什么一个个都围着我,你们想要干什么……而我的灵异旅程也就此展开。(PS:找作者,或者有什么好提议,请加书友群372261392)
  • 青春无懈击

    青春无懈击

    一群人从你的青春走过,带给你无限的快乐回忆。初见,以为他们高冷不好相处;之后,才发现他们都是一群二货。当往日的欢声笑语从耳边消失,你是否会想念;当离开了身边懵懵懂懂的少年,你是否会怀念;当面临分别的痛苦,你是否会流泪。校园的时光总是很美好,当一切都结束,你才会发现青春的记忆点点滴滴都留在你的脑海...【本文是真实的初中校园生活改编,不喜慎入。】
  • 在灵气复苏中当咸鱼

    在灵气复苏中当咸鱼

    末法时代,仙途泯灭。灵气复苏,妖魔入世,搅动的不只人心,还有天下格局。沈白这一条咸鱼在无意中发现了自家祖传山海经可以召唤里面的异兽和进入里面后,他沉思许久,终于在当咸鱼和搞事情中选择了当咸鱼。地球逐渐露出的遗落传承和山海经里被丢失的世界促成的,是一个踏入仙途,追寻长生的机会。而沈白,就是在幕后一步一步苟成大boss,咸鱼那么好,我为什么要翻身?
  • 穿越之爆笑无良女

    穿越之爆笑无良女

    身旁丫鬟看着面前的女子是汗颜不止,从这小姐来这以来可是一刻都没有消停过,都不知道这些奇思妙想的鬼主意是怎么来的。下痒痒粉也就算了,好吧,把人弄粪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牧师的女儿(奥威尔小说全集)

    牧师的女儿(奥威尔小说全集)

    小城女孩多萝西的父亲在英国东部小镇奈普山的圣阿瑟尔斯坦教堂担任牧师,他早年丧妻,性情乖戾,以折磨女儿和仆女为乐。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多萝西自幼便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奉行自我约束,却因生活孤单,与镇里声名狼藉的浪子沃波顿先生成为朋友。一晚她受邀至沃波顿先生家作客,后者尝试勾引桃乐丝未遂,但被镇里喜欢散播谣言的桑普利尔太太目睹到沃波顿先生在门口强抱多萝西的情形。多萝西回到家里,昏昏睡去。当她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镇,而对于自己是谁,从何而来,又为何在此全都失去了记忆。多萝西不知道的是,以她为主角的一场狗血私奔大戏正在全英国的报纸上成篇累牍地刊载,而她自己的人生和信仰也即将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真有主角光环

    我真有主角光环

    一觉醒来,回到了少年时代。新书《全职文艺教父》已经发布,没投资的赶紧投资一波,稳赚不亏的……
  • 伊丽莎白女王与埃塞克斯伯爵(译文随笔)

    伊丽莎白女王与埃塞克斯伯爵(译文随笔)

    本书作者给英国两个最出名的女王写传记。一部是《维多利亚女王传》(1921)。另一部就是本书,写伊丽莎白一世,写她对埃塞克斯伯爵从爱他到处死他的“一部悲剧性的历史”。这是一部交织着男女恋慕之情和君臣权力之争的真实的历史。本书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及其巨下埃塞克斯两人的思想、性格、才能、作风,以及他们在政治上和感情上那种不寻常关系的发展变化,作了生动的描述和精辟的分析,以此开创了现代传记文学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