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47200000021

第21章 紫砂茶具紫壶与收藏(5)

储南强先生是经人介绍才认识施镇昌的,当时是1955年,正值国际劳动节。80高龄的储南强先生由其好友、上海著名的古玩商洪玉林的学生倪根泉介绍和陪同,专程从宜兴赶到上海拜访施镇昌,以亲睹他所藏那件供春壶。据说储南强见到施氏所藏壶后赞赏备至,尤其欣赏那两个篆书铭款“供春”二字。自此两人经常有书信往来,并互赠珍贵礼物,结成忘年之交(储长施30岁,故云)。储先生还邀请施氏夫妇到宜兴储家作客,并由其女儿储烟水陪同参观善卷洞(善卷洞是宜兴著名古迹,多年失修破败不堪,储南强先生曾于三十年代前后不惜一切财力加以整修保护)。从此后储、施两家友谊颇深,储在与施的书信和谈话中,一再称赞施所藏之壶,并肯定它是真品,他还应施的要求,写了一封信特地介绍施去苏州苏南文物管理委员会,他所捐献的那把供春树瘿壶,当时就保存在那里。并托人传话让施镇昌一定把观后感告诉他。施参观后果然赋诗一首,诗曰:“供春传器世无疑,学使(指供春主人吴颐山,“供春”二字篆文即其所书)风流草篆奇。难得高人重检点,瘿松老去又生枝。”诗中对该壶之赝,不无讥讽。储老接到诗后复信,认为施诗“讽咏佩佩”,并无任何不高兴,还对他藏有“名壶”一再表示仰慕,并随信寄去了《清仪阁杂咏》抄件几页。这《清仪阁杂咏》是清人张叔未的诗。其中有写紫砂壶的“供春无字留人间,鼻祖今传时少山”句,储老特在两句旁边画了重点符号,并写了眉批:“岂知我公竟得供春壶,叔未有知,必羡煞羡煞。”这实在是借张叔未之口,表达自己对施藏有此壶的羡慕之情。这样一来,使施误认为他所藏的那把供春壶过去曾为储先生所藏,可能是在抗战期间失去,辗转到自己手里,因此曾再三考虑将此壶奉还储老,以全同好之谊。然而不久储老谢世,此事便被搁置一旁,且一搁便长达30年之久。1978年,施镇昌先生亦谢世。其家人按施氏的遗愿,在弄清供春壶之真伪之后,将其捐献给国家,使这件珍贵文物得以永远保存,供后人参观欣赏。并于1980年将壶送至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壶经与该馆所藏储南强捐献的壶相比较,储壶较小,施壶较大,此其一。储藏壶的工艺水平与造型均不及施藏壶,此其二。储藏壶的年份亦不及施藏壶,此其三。储藏壶下篆书“供春”二字铭文字迹模糊,而施藏壶铭文清楚、鲜明,此其四。储藏壶的壶盖是椭圆形,子口上刻有重为制盖者石民及题记者稚君等铭文。施藏壶的壶盖作瓜蒂形,盖内钤有篆书“玉麟”方印。施藏壶的壶盖造型与工艺水平均优于储藏壶,此其五。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专家曾邀请北京、上海两地的文物工作者进二步研究鉴别,所得结论,仍不免聚讼纷纭。但是普遍认为储藏壶不可靠,施藏壶则比较好;也有认为两把壶都不是明代之物,至多是乾隆时的,甚至有可能是民国的。据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调查组的范世民、石志廉先生说,如今懂得紫砂壶的人极少,又无法找到更可靠的供春壶的仿制品以资比较,所以对施藏壶的真伪亦无法考证。至于储藏壶,过去是国家一级文物,现在看来,连二三级也不是了。1979年10月间,故宫博物院曾举办一个规模宏大的“宜兴陶瓷展览”,其间宜兴紫砂工艺厂和陶瓷公司的行家们,包括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先生,曾见过储南强捐献的供春壶,顾认为无论从工艺和技术角度说,该壶都不可能是明代的作品,不是现代作品也是近代作品。

储南强的女儿储烟水女士1981年9月曾对施家表示:储老当年于苏州购得的供春壶是没盖的,故后来请裴石民做了一个。”而你们施家的壶本来就有黄玉麟盖,那肯定就是吴大澂所藏的那把供春壶了。

关于施镇昌所藏供春壶,解放前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是真供春壶。比如大画家黄宾虹、大金石家邓铁(散木)、大书家叶恭绰、大古玩商洪玉林等,都对此壶评价很高,认为是真供春无疑。其时上海流传着好几把吴大澂仿制的供春壶,分别为龚心钊、吴湖帆、宣古愚、袁体明所藏,其中最好的是龚心钊所藏那把。施本人也曾拿自己藏的壶与龚藏的壶做过对比,无论从做工还是从年份上说,施藏壶都超过龚藏壶甚远,叶恭绰、邓散木还分别为施藏壶的紫檀木匣书写和镌刻了题辞,叶恭绰还应邀为施氏写了一首诗。

施藏壶的实际情况是:壶身幽暗呈栗色,胎薄细腻,质地坚实,系以淡墨色细土精制而成。壶身较一般紫砂壶为大,优美典雅、古朴端庄,且饶有一股野趣。壶身内外“指螺纹”(即壶胎上所留指纹)密集,隐约可见。壶腹两边靠近下部之处各有一块地方凹陷下去,显然是用手指屡按坯胎的痕迹。这些特点,都与文献上的记载相合,清吴骞《阳羡名陶录》说:“壶之土色自供春而下及时大彬初年,皆细土淡墨色。”文震亨《长物志》也说:供春壶“无差小者,时大彬所制又太小”。有的文章甚至以“指螺纹”作为鉴别供春壶的标志:“砂壶始于金沙僧,团紫泥作壶,具以指螺纹为标识。供春见之,遂习其技,成名工,以指螺纹为标识。”(见邓之诚《骨董琐记》)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清吴骞《阳羡名陶录》亦有类似记载。这样说来,施藏壶倒是完全具备供春壶的特征了。但即便如此,也仍然无法最终断定此壶的真实性。其一,“供春”二字篆书款字,认为是吴颐山的手笔,缺乏有力的证据。其二,供春壶本来是不落款的,它有独特之处,使人一望即知,不需落款。正如张岱《琅文集》中所说:“古来字画,多不落款,此壶望而知之为龚春也。使大彬冒认,敢也不敢。”其三,“供春壶已经万历间时大彬仿制,辨别殊难……然以龚壶之价,重仿造者必众矣”。这说明即便是在古代,供春壶亦多有赝鼎。

另外,李景康、张虹合著的《阳羡砂壶图考》,曾援引项子京《历代名瓷图谱》辑有的两件供春壶:一是“供春圆式变色壶”,一是“供春六角宫灯变色壶”,这两件壶都有一奇妙特点——变色。作者还为两壶分别加了注,其一云:“项氏《历代名瓷图谱》记龚春褐色壶云:宜兴一窑出自本朝武庙(正德庙号)之世,有名工龚春者宜兴人,以砂制器,专供茗事。往往有窑变者如此壶,本褐色贮茗之后则通身变成碧色,酌一分还成褐色;若斟完则通身复回褐色矣。岂非造物之奇秘泄露人间,以为至宝耶,与下朱壶咸出龚制,予曾一见于京口靳公子家,其后俱为南部(疑为郡或邮)张中贵以五百金购去。”其二云:“又纪(记)龚春窑变朱色壶云:怪诞之物,天地之大,何所不有。余之未信者,未曾余自见也,今见此二壶之异,信有之矣。”不少人认为项氏所记,神乎其神,不足为信。但是项氏何以记得如此真切,“有鼻子有眼”呢?一把紫砂壶,空的时候是一种颜色,放入热水之后变成另一种颜色,将水倒出去又恢复原来的颜色,这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完全不是件稀罕事:将紫砂壶中加入些遇热能变色的材料,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现在,有些紫砂壶产品倒上水后,不仅会变色,还会出现各种图画、文字。更有一种“出汗壶”,倒上热水,浑身立刻大汗淋漓,十分有趣。关键是供春时代,紫砂壶天然原料中是否可能含有遇热能变色材料的成分,这是需要今天的专家研究的问题。如果有,供春壶可以变色,就不是无稽之谈,虽然这种变色壶没能流传下来。像王羲之作为书圣而没有真迹流传下来一样,供春作为紫砂壶的鼻祖,也没有原作流传下来。尽管如此,我们仍不必怀疑这两个人的存在,我们仍然可以研究他们的作品及其风格特点。只是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两位大师早巳“绝迹人间”,我们就不指望去搜罗他们的真迹了。

供春壶的甄别辨伪是颇费神费力的事,供春壶本身也离我们过于遥远。但是,价值越高的东西,其辨伪越难、越复杂,这是规律。除非你不想收藏价值较高的东西,那么你尽可以一切跟着感觉走——自己喜欢就行了,管他真货假货呢?否则你就要先学会辨伪。

学习辨伪,就要先知道作伪的手段,作伪者如果缺乏起码的手段,就无法去蒙人。拿一个完美崭新、光彩夺目、甚至略带窑炉余温的紫砂壶,说是供春或时大彬的,恐怕谁都不会相信。作伪者首先是将紫砂壶“作旧”。作旧的方法很多,比较拙劣的办法是乱涂污物,甚至是刷些皮鞋油以充“旧货”。这种东西通常极易识别:看看壶的内部就可以知道,因为涂抹污物时内部一般不涂,或有些地方涂不到。这样的作旧用鼻子一嗅也可以嗅出来。高明些的作旧办法是将壶放到茶水里煮泡,或用醋、糖、中药汤着色的,有时还在壶上故意敲些小的残破,以便留下长期使用的痕迹。这种方法的漏洞,是壶的内外所挂的茶渍是一样的。实际上,正常使用的紫砂壶,必然是壶内茶渍较多,而外边较少。另外,长时间使用留下的茶渍,一般难以去掉,而人工茶渍,则较容易擦掉。还有人作旧的方法是不断地使用,不停地摩挲把玩,这种方法“作旧”的壶,比较难于鉴别。但“作旧”方法较费功夫,一般商人不采用。但偶尔也有,需要提高警惕。真正使用百年以上的壶,外面往往有一层自然的旧色,称为“包浆”,这层“包浆”是很难仿造的。还有一种“作旧”方法是做成“假出土”,或是“假沉船”。“假出土”比较简单,是用泥巴遍涂紫砂壶内外,这种方法也较容易识别:壶上的泥很容易擦掉。擦掉之后,崭新的胎体便露出真相。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有些制假者先将各种胶水涂在壶身上,然后再粘上泥巴,这样泥土就不容易擦掉了。实际上,出土器物由于长期埋在土里,土已浸入器物中,这种土浸的痕迹,已使土和器物成为一体,是很自然的。而用胶黏接的办法,不会将两者结合成自然的一体,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是不难看出个中门道的。“假沉船”,就是制假者摹仿古代沉船上的器物的效果而制造的一种假象。古代货船沉于河、海水底,经过多年,打捞上来之后,器物上已结满石灰岩和贝壳、海螺壳一类坚硬的东西。制假者利用各种胶水,再粘上石灰岩粉末及贝壳、海螺壳一类东西,让人感觉这是古代沉船之物。

紫砂壶辨伪和紫砂壶的鉴赏是不可分割的,有时内容也近似。比如我们说辨泥,以前的紫砂壶泥料用手工加工而成,泥团颗粒粗细悬殊,烧成后外表颗粒略有凸出,形成梨皮状,同时具有滋润光泽的质感。而现在仿造的明清名家紫砂壶,用的多是经过机械加工后十分细腻的泥料,即使调了“砂”,也感觉死板,不若古代梨皮泥那样自然天成。

紫砂壶无论如何“作旧”,仔细观察,都会有“作”的痕迹,这与真正用久和出土之“旧”并不一样。真正用久的效果,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说得十分中肯准确:“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暗然之光,入手可鉴”,具有“久且色泽生光明”的显著特点。这种特点,不是作伪者随便上点什么颜色就可以冒充的。至于出土壶,壶身所附的墓土多为五花土,大部分可以洗去,而一部分浸入壶体的,则难于洗刷掉。不像涂上去的新土,多为黏土,有明显的涂抹痕,一刷就掉,即便是用了胶,也容易看出。因为用胶后,土易起皮剥落,形成一层硬壳而脱离壶身,绝没有土浸的痕迹。紫砂壶造假,有用旧壶加刻款识冒充名人壶的,因为紫砂壶款都是在壶坯未烧时刻成的,烧完后紫砂壶硬度相当高,要想刻款,殊为不易。必须用较硬的钢刀慢慢凿刻。一般来说,所刻必浅,亦不能表达书法上的转折提顿之类的笔画,更不会有竹刀刻划时笔画两旁之泥挤出的现象。总之,紫砂壶烧成后再去加刻款识,不管用何种方法,都不能表达出真正刻款的艺术效果。因为真正的刻款,不是用单刀刻就是用双刀刻;而后加的假款,则是用无数碎刀慢慢剔刻成的,一望即知。如果款字过小,可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至于用凿刻的方法去添加印款,那就更费力不讨好了。印款是在壶制成后泥坯未干时,靠敲打的办法将印章钤盖在泥坯上的,这样钤盖出来的印款通常是十分光洁的,而以刀或其他工具在烧成的壶上摹仿刻款却十分困难,摹仿印款则更是“东施效颦”了。以上所说,叫做真壶假款。壶可能是个真的,比如明代的,不管是传世的,还是出土的,没有款,价值不高,于是就加刻了“大彬”二字,身价立刻提高。真壶假款还有一种情况,这就是有些艺人急于成名,为了某种目的(比如参加竞赛或展览、出画册等),购买或讨要未经落款的名家壶坯,然后题上自家款识,欺世盗名。假壶真款的情况有两种,当某人所制的壶在市场供不应求时,或者应酬过多无法承受时,他就会用别人的作品(未经烧制的)刻上自己的名款,或钤盖自己的印款,加以冒充。另外紫砂壶艺人的印章,由于各种原因,有可能落到别人手里,特别是在这个艺人去世之后,有的落到他人手里,有的则留给后代,这都给后人继续使用这些真印章提供了可能。如壶艺大师程寿珍,即1919年前后作品在国际上得奖的那位大师,他所用的印章“寿珍”、“冰心道人”、“八十二老人”,在其死后,皆为其子程盘根制壶时继续使用。如果见到真印章就认为作品是真的。那就恰好中了造假者的“阴谋诡计”。

同类推荐
  • 艺术史话(上)

    艺术史话(上)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70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清代精神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清代精神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是一门讲授艺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创作规律的基础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艺术的一般理论观点介绍(艺术起源、本质、特征、功能等);艺术创作活动系统描述(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作品)。本教材运用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方法,大量介绍了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实例,介绍了各个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系统阐述了艺术的基本性质、特征及规律,同时又对艺术的本体论、方法论、欣赏观、价值观、艺术观都进行了深入细致、广泛的研究。本教材从艺术学、美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全方位介绍了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审美特征。
  •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介绍了董其昌的生平事迹、书法艺术特色、书法作品赏析等内容。
  • 课外雅致生活-陶艺设计漫谈

    课外雅致生活-陶艺设计漫谈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取酒

    取酒

    不见天地,不见仙凡。取一壶酒,万千罪空。欢迎加入《取酒》书友群(1061574940)
  • 妖说之懒人修真系统

    妖说之懒人修真系统

    懒少爷,人真懒,双脚不出大门槛。一天从早睡到晚,吃饭还要姐姐喊。改个名字叫林懒,就是大懒虫的懒。林懒听着自己编给小朋友唱的歌谣,系统的懒人值正在+0.01!+0.02!多年以后,人们开始唱到:铜椰岛南海之边,懒教主绝地通天。一个系统在手,杀尽天下飞仙。这是一个童谣转变为民谣的故事!
  • 其实依然年轻

    其实依然年轻

    《其实,依然年轻》内容简介小说以初二学生林枫的成长经历为背景,描写了他对爱情的由无知到向往,再到挣扎,以及挣扎之后的大彻大悟。同时,小说中夹杂主人公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独特理解,将一个少年纠结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他的一言一行完整的向读者展开。文章前半部分的描写为后文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做了充足的铺垫。而后半部分以他和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为明线,以林枫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为暗线,相互交错的体现了“其实,依然年轻”的主题。日本茶道里有这样一个词,叫“和敬清寂”,这其实是一种高贵的孤独心。小说的最后,主人公林枫经过一番自我的反省或者说是洗礼,终于达到了一个真正的孤独者所应有的饱满、平静、安宁的圆融状态。同时,作品也就伴着这样的一个熠熠生辉的主题结束了。
  • 你是我的全世界之我最喜欢你

    你是我的全世界之我最喜欢你

    【1v1超级甜的甜宠文】她是云城一中的小太妹,他是转学而来的孤冷凉薄的校草学霸,他和她本因没有交集,但仅仅因为那惊鸿一瞥,她便认定了他,她对那个始终白衣飘飘的少年说:江晏之,我乔七七非你不嫁!*人人都说,校草怎么可能被乔七七追到,可是最后的最后,穿着礼服走进教堂是怎么回事?
  • 陆离时光

    陆离时光

    这个故事三分小言,三分推理,三分YY,一分悬疑。剧情和爱情并进。这个世界上哪来的那么多“不是所有有情人都会终成眷属”,他和她是幸运的。不仅让他们遇见了,还让他们相爱,到了最后的最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主角:江净溪陆骁城/配角:张亦浅程越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时空度娘

    超时空度娘

    “度娘啊,给我搜07年的奥数试卷,我要满分。”“叶天同学…荣获全国…第一名,满分。”“欢迎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叶天先生讲话”“哎,你有看梦梦的小说吗?超好看的。”“那个人就是新的亚洲首富,叶天先生吗?好年轻,好帅哦。”名利权色,四者不缺,四有青年叶天也。希望大家支持这本越来越精彩的书,欢迎大家加入梦梦的书友交流群:575995161。
  • 天书帝君

    天书帝君

    曾经的帝君因变故而降落凡尘,带着失去的记忆,他该如何寻找到曾经的一切,而在追忆之旅的同时,一场更大的入侵正在暗处进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