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47200000020

第20章 紫砂茶具紫壶与收藏(4)

前面说过早期紫砂壶多没有款,到了明代流行刻款。由于使用的雕刻工具不同、刀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一般来说,还是用钢刀、单刀或双刀刻成的楷书款最好。实际上,这已是紫砂壶艺与书法结合的开端。例如,传为明正德的六瓣圆囊壶的底款“大明正德八年供春”,明嘉靖的“时鹏”底款,还有时大彬的多种刻款,不管其是否原作,但其刻款的书法韵味都是很是的。由于当时的大部分制壶艺人缺少文化,所以包括时大彬(初期)在内的一些艺人,往往另请别人代写墨款,再用竹刀依毛笔的提按转折逐一刻划出来。正是因此,当时才有可能出现专门从事镌款的高手,如陈辰等人。明代采用刻字方法署款的壶艺大家除时大彬外,还有徐友泉、李仲芳、陈信卿、陈仲美等人。明末清初印款产生之后,仍然有一部分艺人继续用刀刻款,并同时使用印款,就像传统的书法绘画作品一样,既题款字,又钤印章。其中以惠盂臣和陈呜远为代表。由于用刀刻款必然要求作者有良好的书法基础,这对于不太识字的一般匠人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刻款的速度也远远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况且紫砂壶署款的作用,本来意在宣扬作者本人的艺术造诣和对作品真实性认定,而请人代写代刻名款反而从字体上难以认定作者和作品。像陈辰那样的镌款高手,今天代张三刻款,明日代李四刻款,所刻笔体,都是陈辰本人的,后人便无法通过笔迹特征去鉴别款文的真假。正是基于这种形势,印款才产生并发展起来。再者,印章自古以来就是用来表示诚信的,此其一。印章可以反复使用,有着前后的一致性,适合批量生产,此其二。印章因为都是手工刻成的,仿刻很难,此其三。印章只需轻轻一敲,款文即现,可以提高效率,此其四。好的篆刻作品、名家篆刻作品,无疑能大大提高紫砂壶的艺术品位,此其五。有此五点,正是紫砂壶印款琳琅满目、丰富多彩、风靡天下的原因。紫砂壶的款识内容十分宽广,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其主要内容当然是作者的姓名字号。我们称之为姓名字号款。此外还有干支纪年款、堂名款、监制定造款、商号款、地名款、记事款、诗词款、吉语款、寄托款、图案款、数字编号款、型号款等等。紫砂壶款识的分布几乎遍于紫砂壶全身。明代常常见于壶底和壶盖,个别在把梢与底足之间。明代的名家“三大”(即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多落款于壶底。清代则主要分布于壶底、盖上、盖里、把梢、流下等处,其中以壶底、盖里、把梢为最常见。这种分布成为当时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流行趋势,至今制壶人也多沿用这一布局。明末清初商号、工厂、作坊、工匠、监制定造者的印款,钤于壶盖上的居多。监制者与工匠款,通常分列在盖内两边位置上。印文的顺序都是竖排右行文,即一方印章的文字要先从右上读起,向下行,然后往左接第二行,依此类推。个别也有作横排的,一般也是右行女。还有的印章作回文排列、钱文排列,只是比较少见。至于那些完全不讲章法,胡乱排列印文,不使用篆书,没有作者名字,只表明壶型编号或商号的印款,则多半是清末以来的粗器。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豫丰”(满汉文对照,花边印)、“豫丰”(楷书,阳文,葫芦形)、“协丰”(同上)、“翰记”(同上)、“茂记陶器”、“福康”(楷书,花边印)、“营口福康”(楷书)、“福康陶器”、“双成号记”、“宜兴登山茶壶”(楷书,花边印)、“宜兴紫砂”(楷书,花边印)、“放寿星”(楷书,长条印)、“放大寿星”(同上)、“二号直形壶”(同上)、“二号直壶”,同上)、“顶海寿星”(同上)、“海寿星”(同上)、“中木瓜”(同上、、”小六方”(同上)、“梅扁”(同上),这些粗器,虽然有时也用私家印款,如“邵俊根”(楷书)“金林”(楷书,阳文)、“兆发无边”(楷书,阳文),仍不能掩盖其粗器的本质。

印款在紫砂壶款识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了关于印章的各方面知识和较高的欣赏水平,对于紫砂壶的品级区分是十分有利的。

紫砂壶款识,刻款加上印款,情况相当复杂。从产生到现在,大约经历了400年的历史。早在时大彬时代,鉴赏家们就非常重视款识,并把它做为区别作品极重要的标志。明同高起《阳羡茗壶系》在谈到时大彬时说:“镌壶款识,即时大彬初倩能书者落墨,用竹刀画之,或以印记,后竟运刀成字,书法闲雅,在黄庭、乐毅帖间,人不能仿,赏鉴家以为别。次则李仲芳亦合书法,若李茂林朱书号记而已。仲芳亦代时大彬刻款,手法自逊。”为了使读者对400年来紫砂壶的款识情况有较为直观的理解,并初步掌握其发展脉络,下面特举各时期紫砂壶款识的典型例子,加以说明:

(1)“大彬”楷书刻款,在把梢与底足间。

(2)“大彬”楷书刻款,在壶底。

(3)“康熙御制”篆书印款,在壶底。

(4)“荆溪华凤翔制”篆书阳文印款,在壶底。

(5)“鸣远”楷书刻款,“陈鸣远”篆书阳文印款,或“陈”、“鸣”远”篆书阳文印款,均在壶身。

(6)“大清乾隆年制”篆书阳文印款,在壶底。

(7)“曼生铭”、“彭年”篆书阴文盖印,钤于壶盖,“彭年”阴文小印亦时钤于把梢。“阿曼陀室”篆书阳文印款,在壶底。

(8)“岁在辛卯仲冬虔荣制时年七十六并书”楷书刻款。在壶底。

(9)“大亨”楷书阴文随形盖印,钤于盖内。

(10)“友廷”,楷书椭圆盖印,钤于盖内,“福”字把印,钤于把梢。

(11)“友兰”楷书椭圆盖印,钤于盖内,“符生邓奎监造”篆书阳文印款,在壶底。此作为邵友兰仿曼生壶式,由符生邓奎监造。此款可证。

(12)“陈鼎和陶器厂”篆书阳文印款,“陈鼎和”楷书刻款,“郭记”楷书阳文盖印,“宜兴紫砂”楷书扁方印,“郭记”篆书阴文扇形印。陈鼎和是二十世纪初期某个实业公司的名字,其经理人叫陈元明,字鼎和,堂号一叶轩。这家公司主要经营紫砂陶,其中包括茗壶、茶具、茶杯、暖酒杯、文房用具、花瓶之类。器皿铭文常有“陈鼎和”刻款,或“陈鼎和陶瓷厂”篆书印款,有时还印有英文C、T、H、CO(即为陈鼎和陶瓷厂的英文缩写)的字样,显然是为了出口之用。

(13)“光裕”篆书阴文盖印,钤于盖内,“己酉(1909)南洋劝业会纪念品”篆书阴文印款,在壶底。此印分为三行,“南洋”两字在中间一行,“南”在最上,“洋”在最下,中间有“己酉”二字为楷书,尚有小边栏。

(14)“铁画轩制”篆书阳文印款,有方、圆两种,在壶底。“耀庭”行书阳文盖印。铁画轩是二十世纪初设在上海专门经营宜兴陶器的一家公司,其主要业务是向欧洲、日本及东南亚地区销售陶器,产品以书法装饰著称。其创始人为戴国宝,1870年出生,南京人。曾是职业陶瓷艺人,长于刻瓷,以铁笔在陶瓷制品上刻画花纹,甚为精美,故其公司名曰铁画轩,以表明其产品特色。二十世纪初,戴国宝的创作兴趣由刻瓷转向紫砂陶,遂向宜兴定购陶坯,在自己的工厂里刻画加工。“铁画轩”印款是公司标记。“戴氏”印款是店主姓氏,有时还用一“宜陶名作”扁椭圆形篆书印款,印款有三角形花边图案,文字排列为钱文式,即“宜”、“陶”分别在左右,“名”、“作”分别居上下。戴国宝本人则署“玉屏”或“玉道人”。铁画轩的制品因为有陶工、刻工(如“耀庭”)、公司或店主人等多种印款及刻款,所以较易于识别。

(15)“桂林”篆书阴文盖印,钤于盖内。“金鼎商标”楷书圆形阳文印款,在壶底。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底印较为特别,一是“金鼎商标”四字不是直读,而是横读;二是此圆印中间有一鼎形图案,由“吴德盛”三字篆书组成:“吴”字在上,“德”字居左,盛字居右。“岐陶氏仿作”刻款,在壶身。有些器皿还有“吴德盛”阴文篆书方印和圆印印款。圆印印文排列作钱文式。吴德盛亦是二十世纪初一家经营宜兴陶器的公司名字,创始人吴汉文,号岐陶,名艺人胡耀庭、俞国良、冯桂林等均曾受雇于该公司。

(16)“威海卫同庆顺造”扁方形仿宋体中文、印刷体大写英文阳文印款,在壶底。英文后还有No1,可能是表示壶的型号大小。这种款识的壶为镶铜锡装饰软提梁壶。这项工艺大多为晚清时山东威海人所做,其内胎仍是宜兴紫砂壶,定制烧成后再运到威海加工。由其中英文对照款识可以看出,此类产品,多供出口。而当时威海卫又是重要对外港口,自然有此便利。

(17)“荣卿”楷书阴文盖印,钤于盖内。上泰文下老鼠肖形印,印周围有几何形花边,是阴文底印,钤于壶底。这种印款之壶,亦用于出口。

(18)“寿珍”篆书阴文盖印,钤于盖内。“真记”楷书阴文把印,钤于把梢。“八十二老人作此茗壶巴拿马和国货物品展览会曾得优奖”,篆书阴文随形底印,钤于壶底。

(19)“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楷书阳文横排圆形底印。与此同类的还有“宜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底印。

(20)“贡局”楷书阳文印款,龙肖形印。此款多用于外销紫砂壶,同时也用于为宫廷办理御用陶瓷。

以上所例举的20条紫砂壶款识,虽然只是紫砂壶款识的极小部分,但因其具有典型性,所以在鉴赏紫砂壶时,自然具有参照意义。当然,毋庸讳言,光掌握几条紫砂壶款识还远远不够。应该说,要尽可能多地搜集以前各种紫砂壶款识资料,不管是实物资料,还是文字资料。在搜集资料时,要来个“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台湾唐人工艺出版社出版了《紫砂款识汇编》一书,所搜罗的紫砂款识较为丰富,是紫砂壶收藏者重要的工具书,在紫砂壶收藏过程中颇有参考价值。

头脑武装起来了,紫砂壶各方面的知识积累不算少了,家里暂时还派不上用场的存款也装入“兜囊”之中,你的心情不错,但是且慢!小心正路未上而一不留心上了“贼船”。

我这说法绝非故作惊人之笔。这是因为,紫砂壶的收藏,与任何其他品种的收藏一样,既需要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得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你从未参加过紫砂壶的收藏实践,还是先多看少买为妙。否则,一看见“时大彬”、”陈曼生”、“顾景舟”几个字,难免头脑发热,心情激动,恕我直言:“你八成要上当了!”你也许说没关系,我不花大价钱,我不管它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一概当假的买,就不会上当。“真的当假的买”,确实是个好主意,也是许多既想搞收藏,眼力又不太好的爱好者的“信条”。不过别忘了那些“卖主”也有一个“信条”,叫“假的当真的卖。这样买主和卖主碰到一起,怎么能成交呢?你把真的当假的买,需要他也把真的当假的卖才有可能。“买的没有卖的精”,天下哪有那么傻的卖主呢?除非他真的不懂,或是这东西本身是偷的、抢的、捡的……总之不是好来的。可是这样的“运气”,你能碰得到吗?(作者按:进到了也不能买——犯法)

收藏紫砂壶,最忌讳的是按图索骥,因为你的“图”仅仅是一点书本知识,是未经检验的,不可靠的。我这里并不是否定书本知识,我刚才说过,收藏本身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仅靠一点书本知识就自以为是,是收藏中的大忌,其中最要紧的是随时问问自己“它是真的吗?”“会不会是仿制品?”“会不会是赝品?”

区别真品与赝田的过程,在收藏中叫做辨伪,不经过辨伪的收藏永远是一种盲目的、没有品位的收藏。紫砂壶的收藏亦不何外。紫砂壶的辨伪有些比较容易,有些则十分复杂和艰难。为了说明后者,我们还以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为储南强先生所献的那把蜚声中外的供春树瘿壶为例。

话说储南强先生于1928年某日于苏州冷摊上购得那把供春壶,曾如获至宝,兴奋不已。然而他并没有忘记考察它的真伪。为此,他曾花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首先他又重返苏州,找到那个摆摊的卖主,向他调查货源。那个卖主见他那么诚恳和认真,就如实告诉他,说是从绍兴一个叫傅叔和的人家里流传出来的。储先生又随即赶到绍兴,找到傅叔和家,从中了解到此壶在傅家收藏之前,曾经为西蠡费氏所藏。于是乎再写信询问费氏。费氏告知此前曾为吴大澂所藏。再向吴大澂打听,吴氏说乃得之于另一位叫沈钧和的收藏家。至于沈氏之前出于何人似已渺不可考。一把从地摊买来的“破”紫砂壶,其来历竟是如此曲折,而储先生的考证毅力也确实超乎常人。以至最后写了几万字的考证、研究文章,证实这把茶壶确系供春原作,并非“赝鼎”,于是才将这件国宝献给国家。

但是储先生的考证与研究毕竟只是一家之言。有关这把壶,仍不免各种争议和看法。李景康、张虹所撰《阳羡砂壶图考》关于树瘿壶曾有三条意见:

(1)“据宜兴储南强所藏失盖供春壶,供春二字作铁线小篆,镌内壶身,余不可考”。

(2)“宜兴储简翁(南强)藏供春树瘿壶失盖,全身作老松皮状,凸凹不平,类松根,旧存沈树镛韵次家,继归吴斋(大澂)后归费念慈屺怀转傅氏,民国十七年始归储氏,吴斋所仿者俱此式”。

(3)“供春壶已经万历间时大彬仿制,辨别殊难,惟同光(同治、光绪)间吴清卿(大澂)仿制者为时未久,审辨则易,然以龚壶之价,重仿造者必众矣”。

以上三条,说明作者对树瘿壶的怀疑态度,特别是指出“吴斋所仿者俱此式”一句,弦外有音,只是没有明说而已。吴大澂是清末有名的考古学家,同时义是紫砂壶爱好者。他曾请紫砂壶高手黄玉麟仿制过茗壶,前后共八个月,这把壶完全可能出自于黄玉麟手。特别是此壶的制作手法以及使用的工具痕迹、以及泥色等等,都已明显透露出近代紫砂壶的气息。特别是壶口,其艺术手法酷似黄玉麟的。总之,关于这把供春树瘿壶,似有进一步考证与研究的必要。

正在这种节骨眼,在这个世界上又冒出了一把“供春树瘿壶”。其收藏者为施镇昌。施镇昌生于1905年,1978年谢世。生前在上海图书馆善本部供职。这把壶是施氏1941年在上海一家名曰“红棉山房”的古玩店购得的,据店主胡志昂说是从苏州收到的。储南强先生看到施氏所藏供春树瘿壶时已有80高龄。他曾往返多次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比较,认为施氏所藏才真正是原来吴大澂藏的那把失盖的供春壶。这对储南强先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同类推荐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书法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书法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

    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

    本书是俄罗斯、苏联杰出的戏剧艺术家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为日记体形式,主要探讨体验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其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历史上被证明了的,通过了试验,被演员职业检验过的东西,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精华所在。不管是国内的北京人艺还是好莱坞的艺术家,都以学习本书为荣。此次翻译的版本是莫斯科艺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版本,完全忠实于原著,全面贴切地反映了作者的意图。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历史书法家的故事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历史书法家的故事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与颜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路小姐的爱情甜哭了

    路小姐的爱情甜哭了

    高考刚刚结束,路骄阳穿越到了七年后——老公英俊富有,疼她宠她,而她却嫌弃他意外瞎了眼,要死要活只想离婚,连孩子都不要了,成功把自己作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动不动就被泼水、砸臭鸡蛋,路骄阳也是服了!疼孩子,哄老公,顺带打脸那些盼着她离婚的人!本小姐今天偏偏不作死!只是,望着眼前这个眼含微笑的男人,她懵了——“你不瞎啊!!!”
  • 凤遮天:毒妃倾城祸君心

    凤遮天:毒妃倾城祸君心

    她本是官宦门中的二小姐,却沦为官奴。当初的一纸婚约,被他,在她眼前撕得粉碎。她发誓,一定要报复!头顶凤冠,她成了皇上的女人。而朝暮相处几十载她才发现,她不过是她的代替品。“朕许你一世,但绝不能给你爱情。”他说,没有一丝表情。隔窗悠盼,谁说女人只能独守空房?宫斗成瘾,看官奴女的传奇斗争。
  • 虚实双修

    虚实双修

    实力不够,时间来凑;熟练度不够,时间来凑;功法不行,只要有时间,我的功法再低,一样可以横扫天下。
  • 女枪神攻略计划

    女枪神攻略计划

    洛子穿越了,来到了这个关于枪神纪一大堆技术都没有开发的世界。这个世界刀锋是不会拿刀砍子弹的。这个世界机枪是不会用拳压秒人的。这个世界烈焰是不会冲锋斩的。那么作为一个开了挂的少......女,洛子表示自己要是这都不能当枪神那还有什么意义。PS:这本书跟变身女枪神的作者是同一个人,那本书的账号因为一些小意外不能用了。PS2:不喜欢看变身文的也不要紧,主角可是个冷(拔)酷(吊)无情的.......少女。PS3:不凑够第三条就浑身不舒服~
  • 起云间

    起云间

    "让一个人变强大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有一个想要保护的人"。你就是那个让我不得不变强的人。
  • 冬子大学记

    冬子大学记

    讲述了冬子这样一个乡巴佬在大城市第一学期读大学的所见所感
  • 芯片战士

    芯片战士

    胡风,九级战士胡毫的独生子,因脊髓问题不能植入芯片而被流放拓荒六区,后从拓荒者慢慢变强,成为一个负有责任、敢于人先的强大战士。
  • 夫有尤物

    夫有尤物

    她,是现代赏金猎人,当过8年特种兵教官,专以高额悬殊犯为目标,口蜜腹剑,心狠手辣;他,是古代商人,拉拢各地商业大腕,未达目的不择手段,腹黑阴险,冷酷无情;妃一池:“你回去告诉凤仪葵,让他那八万两黄金的脑袋在脖子上好好呆着,小爷我迟早会来取走的。”求推荐!
  • 异世之灵炎

    异世之灵炎

    在灵炎大陆,这里的空气中蕴含着一种特殊的气体,这种气体能已特殊的手段吸入人的体内,改造人的经脉,增强自己的体质,延长寿命。经过了成千上百万年的发展,这种吸收空气中特殊气体修炼的方法也发展到了巅峰,人们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修炼系统。而这种能够用来修炼的气体,被人称之为“灵气”。而经过了长时间的摸索探讨,修炼的体系也是趋于完善。人们把修炼过程分为了几个不同的阶段,由吸入灵气练体,改善经脉称之为练体阶段。而当一个人的经脉已经能承受灵气灌体后,能够自主的从空气中吸入灵气修炼时,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名真正的灵者。而当一名灵者能够自主修炼时,人们通常称之为灵士。灵士也是出于灵者的最初阶段,算是灵者修炼的入门,而之上的还有灵师,灵将,灵帅,灵王,灵皇,灵帝.
  • 异世天玄录

    异世天玄录

    有一天凌轩问他的师傅:“如果这一切都是我的一个梦,你说我该不该醒”,一个不修边幅的醉汉说道:“我天天做梦,你知不知道我现在醒了没有”“我一直都在想到底哪个凌轩是我,原来那个凌轩是不是已经在火海里死了”“师傅你到底是谁,无渊怎么听都像是你编出来骗凌重的”“不用知道我是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是谁”无渊又喝一口“他醒”迷迷糊糊的又睡着了,凌轩也不知他什么时候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