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4100000134

第134章 儿童胫腓骨骨折(10)

从跖筋膜分出的纤维间隔下降止于第1跖骨和第5跖骨,将足跖面分出3个骨筋膜室。因此,当足内在肌发生缺血性损害,做深筋膜切开减压时,所有的这些筋膜室都需要松解,避免发生挛缩性损害。跖腱膜起于跟骨内侧结节,形成致密的束带状结构,在足中部分成5个束,分别止于5个足趾。在足的远端部分,足趾之间的跖筋膜不能为趾总动脉和神经提供保护作用。但浅层的跖骨横韧带却在跖骨头水平保护这些神经、血管结构。跖筋膜大多沿着趾屈肌的腱鞘周围延伸,并使后者得到加强,最后止于跖侧韧带及近节趾骨的跖侧。足背的深筋膜在踝部增厚形成伸肌下支持带,其远端也止于第1趾骨和第5趾骨。

足部的血管几乎全部来自胫前胫后动脉的终末分支,偶有腓动脉穿通支为足背提供部分血运。腓动脉分出几个跟骨外侧支与腓动脉穿通支、胫前动脉发出的外踝支相吻合。足背动脉从踝部开始,是胫前动脉在足背的延续部分。沿着距骨、足舟骨和第2楔骨的背侧向远端走行,在第1跖骨间隙近端分为第1跖背动脉和足底深支。足背动脉在跖跗关节附近发出弓形动脉,弓形动脉再分出2—4跖背动脉,足底深支与足底外侧动脉相吻合,形成足底弓。跗骨内外侧动脉为中足背侧提供血运。

胫后动脉在屈肌支持带深面,分出跖内侧动脉和跖外侧动脉。跖内侧动脉较细小,在外展短肌深面与跖内侧神经伴行,后沿长屈肌的内侧向远端走行,终止于指,并接受跖深动脉的吻合支。较大的跖外侧动脉与跖外侧神经,在趾短屈肌和跖方肌之间,向远端和外侧走行,并受到跖筋膜的保护。在趾短屈肌与小趾展肌之间转向深面及内侧,在骨间肌的跖面形成足跖侧动脉弓。从跖侧动脉弓发出足跖侧跖动脉,再从动脉弓分出趾总动脉,并与足背侧跖动脉的分支相吻合,为足趾供血。胫后动脉在踝部发生损伤可严重的损害跟垫的血供,而在前足部位胫后动脉的损伤一般没有明显的影响,因为此区域有丰富的吻合支。

足跖侧面的重要神经分布来自胫后神经。跖外侧和跖内侧神经支配所有足跖侧的肌肉,与足跖外侧神经比较,跖内侧神经发出多数的感觉终末支,包括分布趾的趾神经和趾总神经,后者支配内侧的3个趾间隙。跖内侧神经分布内侧3个半足趾,也相似于正中神经在手部的分布。足外侧1个半足趾的神经分布来自跖外侧神经的浅支,其深支支配所有的骨间肌、收肌,相似于尺神经在手部的分布。

足部肌肉也与手部的肌肉有某些相似,但在神经分布上还是有明显的区别。足背部的外在肌肌腱包括内侧的胫前肌(止于内侧楔骨、第1跖骨基底)、长伸肌(止于趾远节趾骨)和趾长伸肌,后者分出4条肌腱止于足趾中节和远节趾骨。细小的第3腓骨肌位于趾长伸肌的外侧。年长儿童也可在跗骨窦处触及短伸肌、趾短伸肌。在踝关节平面,足背动脉、腓深神经位于长伸肌与趾长伸肌之间,并稍微深于肌腱的平面。趾短伸肌的肌腹跨越神经血管向足趾下降。

一般将足跖侧肌肉分为4层,浅层从内侧开始,依次为展肌、趾短屈肌和小趾展肌。浅层肌均起于跟骨结节,趾短屈肌止于相应的中节趾骨,展肌、小趾展肌分别止于趾、小趾的近节趾骨。小趾展肌还分出一腱束止于第5跖骨基底。第2层分别是起于跟骨止于趾长屈肌腱的跖方肌、起于趾长屈肌腱止于跖背腱膜4块蚓状肌,以及趾长、长屈肌腱。第3层包括短屈肌(起于第1楔骨跖面、跖长韧带和胫后肌腱,止于趾内侧籽骨)、内收肌横头和斜头(横头起于第3—5跖骨关节跖侧韧带,斜头起于第2—4跖骨基底、第3楔骨和跖长韧带,两者会合后止于趾近节趾骨基底的外侧),小趾短屈肌(起于第5跖骨基底和跖长韧带,止于小趾近节趾骨基底的外侧);第4层肌肉包括3块跖侧骨间肌和4块背侧骨间肌。

足部骨骼的构筑可很好的适应负重的需要,为调节平稳步态所需要的复杂转动提供稳定和充分的柔韧性。

为了便于叙述,一般将跟骨、距骨称为后足;把跖骨和趾骨称为前足;足舟骨、楔骨和骰骨组成中足。

距骨连接小腿和足部,其上方为踝关节,下方是距下关节。由于距骨的大部分由关节软骨覆盖,只有缩窄的距骨颈接受大部分营养血管,因此,距骨的血供相对较差。熟知距骨的血管分布特点不仅在描述距骨骨折时需要考虑血管问题,而且有助于判断距骨损伤的预后。距骨可分为头、颈、体3个部分。从上面观察,距骨体近似四边形,但前方稍宽于后方。Isman发现内关节面与外关节面形成6°夹角,在距骨内侧面的上部有半月形的关节面,与内踝关节面相关节。在其下方有粗糙的压迹,为三角韧带深层纤维的附着处。距骨体后方突向后下方,称为距骨后突,其后面有一斜沟,为长屈肌腱沟,将距骨后突分为内外侧两个结节,分别称为胫侧结节和腓侧结节。有时胫侧或外侧结节为一分离的小骨,称为跗三角骨(ostrigonum)。距骨外侧面有三角形的关节面,与外踝相关节。其尖端突向外侧,称为距骨外侧突,为距跟韧带的附丽点。距骨体上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和外踝关节面共同构成距骨滑车(trochleatali)。距骨体跖面有一凹陷的菱形关节面,称为距骨后关节面。前、中关节面通常连在一起,但与较大的后关节面相分离,形成距骨沟。距跟骨间韧带附着距骨沟,还有血管吻合环通过。

在出生时,距骨的颈部向内侧倾斜,与距骨体形成约35°的倾斜角,但到骨骼发育成熟后,此角可减少至10°。年幼儿童的倾斜角比较大,对产生内旋步态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此角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可能明显的减少距骨损伤。

跟骨上关节面与距骨下关节面相适应,其上面的内侧有明显的扁平状突起,称为载距突(sustentaculumtali)。载距突的上面为中关节面,与距骨中关节面相关节。长屈肌腱从其下方通过,也是坚强的跟舟韧带(springligament,又称弹簧韧带)的起点。跟骨后面的下方为跟骨结节,在儿童时期代表骨突型骨骺。跟骨结节内外侧各有一个突起,分别称为跟骨内侧突和跟骨外侧突。展肌、跖短屈肌在跖筋膜的外侧,起于跟骨内侧突。跟骨结节的下半部分是跟腱的止点,其上半部分与跟腱之间因有一个滑液囊而相隔离。跟骨偶有多个骨化中心,通常意味有多发性发育不良。

足舟骨介于距骨和3个楔骨之间,其外侧与骰骨相关节。足舟骨内侧结节为胫后肌腱提供附丽点,往往还有一个副舟骨,容易与骨折相混淆。

3个楔骨和骰骨组成远排跗骨。第1楔骨或内侧楔骨是3个楔骨中最大的一个,而第2楔骨最小。从横断面上观察,楔骨为楔状形态,其背侧圆钝,与足弓相适应。中间楔骨与最长的第2跖骨的解剖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第2跖骨基底的内外侧各有一个隐窝,分别与内侧、中间楔骨相关节。3个楔骨有坚强的韧带连接。因此,跖跗关节脱位必然先发生第2跖骨基底骨折才能使其他4个关节脱位。足跖侧韧带比背侧韧带更为坚强,中足的韧带结构最为丰富,但是,这些韧带没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跖骨为短管状骨,跖骨的后端呈楔形膨大,称为基底。从基底至颈部逐渐变细,其前端增大称为跖骨头。值得强调的是第1跖骨的次级骨化中心位于跖骨的近端,而其他4个跖骨的次级骨化中心则位于跖骨的远端。第1和第5跖骨的基底都有一个粗隆,分别为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提供止点。第5跖骨基底的粗隆往往形成一个独立的骨化中心,并始终不愈合,称为籽骨(osvesalianum)。足趾的近节趾骨最长,中节趾骨略短,远节趾骨最短,但趾的远节趾骨例外。

足部也是骨骼解剖变异和发育异常的常见部位,熟悉这些解剖变异有助于与骨折相鉴别。跟骨可能有2个以上的次级骨化中心或分叉,多见于Larsen综合征。第1跖骨的次级骨化中心位于近端,有时在跖骨头出现次级骨化中心,通常称为假性骨骺,也容易与骨折相混淆。第5跖骨基底的外侧出现独立的骨化中心,称为足种籽骨(osvesalianum),容易误认为撕脱性骨折。足副舟骨最为常见,约在10%的儿童X线片上可见到足副舟骨。在距骨的后方有时可见圆形或卵圆形的跗三角骨(ostrigonum),也有学者认为是距骨后外侧突,注意不要误认为骨折。

足部表面解剖学知识有助于临床对损伤的评价,但是儿童的表面标志很难界定,局部压痛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作为阅读X线片特别注意的线索。

生物力学研究证明,骨骼和韧带对足弓的形成、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肌肉即不参与足弓的形成,也不起着维持足弓的功能。足弓一直是研究者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而距下关节复合结构却很少受到关注。实质上,关于距下关节的生物力学知识才是理解足弓的基础。

熟悉一些有关步态的知识是理解距下关节功能的必备知识。儿童步态的发育很快就进入成熟节段,大约在18个月龄便建立了足跟触地和肢体交互摆动的步态。3岁儿童行走的技巧和能力与成人相似。但是,单肢站立期持续的时间,儿童比成人短,而且在摆动期足趾离地缓慢。儿童7岁时的行走姿态与成人基本相同。

当足跟触地时,整个下肢包括骨盆、股骨、胫骨发生向内侧旋转,此时支撑侧的足出现外翻,这是肢体负重和距下关节结构的联合作用。足外翻侧的胫骨也发生内旋,直到足外翻恢复至中立位。在步态周期中的20%—25%,即从足接触地面到足离开地面的过程中,其胫骨发生外旋。在步态周期的支撑期足平行触地时,距下关节的复合结构所提供的活动度才允许小腿相对于固定的足部发生旋转,但距下关节的活动只是踝关节活动的50%。Serrafian将足部结构比作扭曲的平板,两部分相互扭曲形成90°角,将平板进一步扭曲,相当足弓的部分升高,后足部分进入内翻的位置;向相反方向扭回则相当足弓的部分下降,后足部分进入外翻的位置。基于这一概念,维持足的长度和骨骼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扭曲的平板上,任何部位出现缺损或变形,将明显的改变整体的形状。

足跗横关节在足内旋、外旋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跟骰的鞍状关节面、距舟髁状关节面有半径不同的两个弓,其运动轴的相互作用,以致跟骨外翻时,跗横关节的运动轴相互平行,允许自由的活动。当跟骨内翻时,跗横关节的两个运动轴失去相互平行的关系,使活动受到限制和后足铰锁。这在功能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足触地时跟骨外翻、足内旋,跗横关节的自由活动允许跗横关节有很大的活动度,以适应地面的变化。在足离地时,因足外旋使跗横关节缺乏活动所产生的“钢”性起着单杠杆的力臂作用,足部所有关节在结构上的完整是发挥足正常功能的重要条件。在处理足部严重外伤时,目标是尽可能多的保留足部的复杂功能。

(第二节)距骨骨折

儿童距骨骨折非常少见,据1998年Thermann统计,儿童距骨骨折占儿童所有骨折的0.008%。在过去的某一时期,认为儿童不会发生距骨骨折。早在1940年Bonnin就曾指出,“在产生足以使儿童距骨脱位的外力之前,其小腿已发生了骨折”。Kenwright和Taylor于1970年收集英国牛津地区Radcliffe医院20年治疗的58例距骨骨折。年龄<10岁1例,年龄介于10—20岁之间5例。Canale和Kelly在一组71例距骨颈骨折中,只有12例16岁以下的儿童,4例年龄<10岁。但Letts和Gibeault58报道12例儿童距骨颈骨折,有4例年龄不足3岁。

一、应用解剖

一般将距骨分成距骨体、颈、头部3部分,距骨体与胫骨远端关节面、跟骨上关节面形成关节。距骨体上面为四边形,前宽后窄,由内侧关节面和外侧关节面所组成。前后方向呈凸状,左右方向轻微凹陷。距骨颈是距骨缩窄部分,也是距骨唯一没有关节软骨覆盖的部分。颈部的四周为距骨营养血管进入点。距骨外侧突是比较大的斜形突起,有关节软骨覆盖,除了上方与外侧腓骨远端关节面形成关节,其下方与距下关节最外侧部分相关节。距骨外侧突的远端是外侧距跟韧带的起点。距骨下面有3个关节面,距骨体下方的后关节面与跟骨后关节面相关节。距骨沟和骨间韧带位于距骨颈的下面。前关节面和中关节面却位于距骨头的下面。距骨头部略膨大,也由软骨骨覆盖,与足舟骨形成关节。

距骨的血供主要有4条来源,均为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的分支。第1条为起自胫后动脉的跗骨管动脉,在跖内外侧动脉起点的上方1cm发出,通过趾长屈肌腱鞘与长屈肌腱鞘之间向后外侧走行进入跗骨管。由距骨沟和跟骨沟组成跗骨管,为一个从后内侧斜向前外侧的漏斗状结构。跗骨管动脉从胫后动脉发出不久,发出三角韧带动脉是第2条主要血管,走行于三角韧带的胫距、距跟表面,为距骨体内侧面骨膜供血,并与来自足背动脉的分支,在距骨颈部上方相吻合。第3条血管来自足背动脉的吻合支,从距骨颈背侧进入距骨内。第4条血管为跗骨窦动脉,来自腓动脉穿通支与足背动脉外侧跗骨支的血管吻合支。跗骨窦动脉比跗骨管动脉稍粗些,并在跗骨管内与后者形成吻合,为距骨体的绝大部分提供血运。除了有来自颈部的血管,距骨体部还依赖骨间韧带的血管供血。

距骨颈骨折伴有明显的移位,容易损害距骨体的血运。骨折时瞬间的移位也可使血管断裂,但在初始的X线片上,骨折表现为轻微的移位,也可能因完整的血管受到挫伤导致血栓形成。如果在阅读X线片时,注意骨折部位与血管分布的关系有一定的意义,但其预后在理论上具有不确定的性质。

二、损伤机制

多数儿童距骨颈骨折是因从高处下跳,踝关节处于极度背伸位置,距骨体锁定在胫骨远端和跟骨之间,纵向负荷和足背伸,产生从足背向足底作用的剪力,从而导致距骨颈骨折。

骨折线位于距骨中下和后下关节面之间,通常为纵向和轻度倾斜,骨折远端向内上方移位。

距骨骨折有时伴有内踝骨折,表明某些骨折是外旋应力作用的结果。踝部骨折更可能产生踝关节活动受限或功能障碍,而不是距骨骨折的结果。

同类推荐
  • 黄帝内经(家庭健康生活)

    黄帝内经(家庭健康生活)

    《黄帝内经(家庭健康生活)》主要分为二十四章,分别讲述了养生之道。
  • 白话本草纲目

    白话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近30年的心血结晶。它不仅是一部药学巨典,也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书中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史学方面都有较高的价值。《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000多幅精美的插图。 本书吸取了巨典的精髓,以白话的形式加以展现,共遴选单药500余种,每种药材列出名称作为纲,纲之下以“释名”为目,纲举目张,以正其源。接下来,以“集解”“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的体例,阐释药物的产地、性状、功能等,非常便于读者学习、阅读。
  • 孙思邈与千金方

    孙思邈与千金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孙思邈与》介绍了孙思邈与《千金方》的有关内容。《孙思邈与》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中医学

    中医学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分五章共62节,着重阐述了重要外科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并同时注重介绍重要的外科诊疗新技术、新疗法。书中的每节内容在体例上分前沿学术综述、临床问题、建议阅读的书目和文献等几个部分。前沿学术综述重点介绍近年来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临床问题采用问答的形式阐述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以使读者浏览时更易快捷地找到所需的信息;推荐阅读的书目和文献每节仅介绍一到两篇,这些文献都是相关领域中极具影响的学术论著,阅读这些著作一定会对读者有所裨益。另外,每节末还列出重要参考文献若干,大多数为近年的资料,可供读者做深入查阅。
热门推荐
  • 重回蓝星

    重回蓝星

    未来的世界,谁能猜透?机甲的问世,掀起狂潮!星空的行者,留下足迹。“旧日”的出现,带来灾难。奇兽的崛起,征战沙场。异能的爆发,力挽狂澜。…………“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人类重回蓝星,即便我是……一条发臭了的鱼!”…………扣群:277574079
  • 正道纪

    正道纪

    世间万物本应按照天道轮回运转,怎奈有圣人以通天手段逆天改道,致使宇宙混乱、生灵涂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道有偏,将生灵做尘埃。天道不公,我即正道!嗷呜!
  • 逆世鬼女:暴力小医仙

    逆世鬼女:暴力小医仙

    前世,被自己亲娘害死,做了鬼女,阴差阳错再重生,这一世,她要活的与天同齐,谁拦她杀谁!斩妖兽,学法术,别人随便一捡都能捡到机缘。可她怎么一捡,捡了个男人?还是个傻子!好吧,这是她师父。费劲万苦,丢了百年修为,给他集齐魂魄。他却不认识她?想不认账,没门!
  • 浮萍里

    浮萍里

    机遇总是伴随着打击一起到来的,相实就是如此残酷、、、、、、感谢那段时光她让自己坚强,让她终是品尝到生活的全部滋味,更为她的成长,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
  • 修仙之邪皇降世

    修仙之邪皇降世

    每个人的道都大不同,有练剑,拿刀,舞抢者今有金林习砖之道,成就无上邪皇。
  • 雾隐姬微山

    雾隐姬微山

    瑶靖姬微,她是王室最美的公主,尊荣万千。没想到国家一夕之间覆灭,父王仓皇逃出王宫,而她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当她隐藏身份来到蒙皋国,却遇见了温润善良的二公子晏子疏。“在我眼中,你是举世无双的珍宝。”他道。“你看到的,仅仅是表象。”“就算是假象,我也甘之如饴。”晏子疏相信,没有人会拒绝他,包括面前这名美得不可方物的女子。
  • 鬼神之怒

    鬼神之怒

    时隔千万年,轮回之门现,灾厄降临,鬼神肆虐,纪元变革,万物生灵于水深火热之中苟延残喘。鬼炎渡世,毁灭起源,何为终点?少年吴穹与绝世凶物因缘际会,于杀戮中崛起,在地狱中重生,前路茫茫,逆天而翔,霸刀一出,我主沉浮!
  • 殊仙途

    殊仙途

    他一个平凡少年,却因偶然奇遇,从此踏上修仙之路。漫漫修仙路上,重重劫难在等着他。他只能去突破困境,突破自我!有道是:人生如棋,落子无悔,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他该如何谋而后动,羽化成仙?不一样的仙途,不一样的精彩。
  • 枫武乱世

    枫武乱世

    爱莫枫身为爱新觉罗后人,但在现代化的世界里确是空有一身本领却一无是处。自己开了间小武馆,有事的时候教教孩子们没事的时候就是上网玩游戏。就在这天也不知道发什么疯指天叫骂老天的不公平,骂完之后转身回到屋里继续上网打游戏谁成想他刚坐下进入游戏就听到一声闷雷晕了,醒来之后发现自己不知所在,周围的景色空气明显的不是地球。这是哪?欲知后事请看官们看正文,介绍写不下了。汗一个
  • 弑天成魔

    弑天成魔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胜者为王,谁管是非对错!宿命姻缘由天定?天凭何定!只因我背负了宿命,佛要我活着我便能活,佛要我取经我便取经,佛要我死我只能去死!我命由我不由天!谁稀罕那天赐的宿命,谁在乎那虚妄的荣誉!你想我死,我就偏要活给你看!你拈花一笑,毫不留情猎杀着却说众生平等立地成佛,那我便将你莲台宝座倒置,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破天成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