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87100000024

第24章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

有的时候,我们面对不同性格、风格的上司,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建议和影响。如果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上司,我们直接提出意见建议比较容易被否定,需要采取迂回的策略,慢慢进行引导;有的上司不是很有主意,这个时候,我们不仅需要提出意见,还要准备2~3套建议的解决方案,并列出各自优缺点,请上司选择。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良药不苦,忠言顺耳岂不是更好吗?所以,作为下级在向上司提出想法或意见时,并不一定要针锋相对,掌握与上司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更重要。如果此时作为下属一定要针锋相对、得理不饶人的话,那么就侵犯了领导的权威,要知道,让领导下不了台也就等于给自己订做了小鞋。常言道:“弓硬弦常断。”在出现僵局的情况下,顶风硬上恐怕就要两败俱伤,所以,与上司沟通时,不妨适度的婉转迂回,以达到让上司的心迅速“解冻”,从而认可属下看法的效果。

2.满招损,谦受益:恃才傲物要不得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

译文:

踮起脚后跟站立的人反而站不稳,大跨步前进的人反而走不远,自我表现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彰显,自我夸耀的人反而没有功劳,自高自大的人反而不能长久。从“道”的方面说,这种人叫剩饭赘瘤,人们都讨厌这种人,所以有道的人不是这样做的。

国学链接:老子与道教

道教的创始人是被称为张天师的张陵,老子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并将其《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作为宗教的主要经典。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被尊称为“太上老君”,亦被尊称为“混元皇帝”。

诸子之言:

老子所说的这四不,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修养。“不自见故明”是说人要有自知之明,在事业有所成就时,不可得意忘形,要保持平常心境。“不自是故彰”是说做人不能够自以为是,不要认为自己绝对没有错,要保持谦虚的心态才能看清是非曲直。“不自伐故有功”是说有了功劳要做到谦逊,不夸耀自己。尧舜所谓“功在天下,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自己的功盖天下,自己却不以为功,这是不自伐的最高境界。“不自矜故长”是说一个人摒弃傲慢的态度才能长久立世,否则只会得到他人的厌恶。

总之,老子是要告诉世人,摆低姿态、保持谦恭的态度并不是消极厌世,而是一种智慧,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正如《尚书·大禹谟》所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谦恭也是儒家的处世准则。《周易》中有这样的语句:“谦谦,君子。”即人在各种场合都保持谦逊,才能算作真正的君子。《周易》中还说:“天道亏盈而益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满则招损,谦则受益。”赞誉了盛名不夸的“鸣谦”、居功不傲的“劳谦”和施人不张的“捐谦”。明代理学家王阳明也说:“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其意是说,谦逊是众多善行的基础,骄傲是诸多过失的罪魁。

《菜根谭》中也说:“天贤一人,以诲众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长,以形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济众人之困,而世反挟所有,以凌人之贫。真天之戮民哉!”意思是说,上天给予一个人聪明才智,是要让他来教诲解除大众的愚昧,没想到世间的聪明人却卖弄个人的才华来暴露别人的短处;上天给予一个人财富,是要让他来帮助救济大众的困难,没想到世间的有钱人却凭仗自己的财富来欺凌别人的贫穷。这两种人真是上天的罪人。

延伸思辨:要谦虚,也要懂得适度表现

一坛好酒,香飘四溢,从巷子的深处飘到大街上,从而路人皆知巷子深处有一坛好酒。这当然是在巷子并不太深的前提下,假如巷子九曲回肠望不到尽头,那么这坛好酒终究免不了沦为平庸之物。总有一些人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英雄,却羞于出口,怠于行动。他们习惯等待别人来发现自己。只可惜这个世界上千里马很多,而伯乐不常有,即使伯乐站在你面前,你不在他面前展示一下他也不会知道你是千里马。

谦虚固然是一种美德,但如今的社会已经不是“酒深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所以表现力对职场人至关重要。虽然人人都说决定成功的基本要素很多,如专业知识、经验、思考能力等,然而,在向成功作最后100米冲刺时,却不能没有表现力。职场人只有适当地表现自己,才能在职场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常常有人误会,在职场中表现自己会引人反感,以致于常常压抑自己,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是很多职场人群都存在的问题。殊不知,正是因为此种心理,才错失了很多被领导注视、同事了解的时机,自然升迁加薪的好事也远离自己。

当然,表现自己并不等于凡事争先,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自己,但要注重团队协作,因为任何成功的事业都是一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别忘了和别人共享你的经验、你的知识,你得到的将远远大于你付出的。

精彩典故:

荀攸收敛锋芒

三国时期曹操的著名谋士荀攸,智慧超人,谋略过人,他辅佐曹操征张绣、擒吕布、战袁绍、定乌桓,为曹氏集团统一北方、建立功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朝二十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败之地,就在于他为人处事谦虚谨慎。

曹操有一段话形象而又精辟地反映了荀攸的为臣之道:“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荀攸参与军机,他智慧过人,连出妙策;迎战敌军,他奋勇当先,不屈不挠。但对曹操、对同僚,却不争高下,表现得总是很谦卑、文弱、愚钝、怯懦。

他为曹操“前后凡划奇策十二”,史家称赞他是“张良、陈平第二”,但他从不以自己的卓著功勋自夸,始终保持谦恭的姿态。有一次,荀攸的姑表兄弟辛韬曾问及他当年为曹操谋取袁绍冀州的情况,他极力否认自己的谋略贡献,说自己什么也没有做。

荀攸与曹操相处20年,关系融洽,深受宠信,但却从来不见有人到曹操处进谗言加害于他,他也没有一处得罪过曹操,使曹操不悦。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在从征途中善终而死,曹操知道后痛哭流涕,说:“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并赞誉他为谦虚的君子和完美的贤人。这都是荀攸懂得收敛锋芒,谦恭处世的结果。

曹操斩歌妓

曹操喜爱音乐,筑铜雀台。铜雀台里有许多的歌妓,其中有一个歌妓,她的才能很突出,无人能比,深得曹操的喜爱。但是这个歌妓仗着自己有一副好嗓子,深得曹操的喜爱,就对其他人呼来喝去,甚至有时还在曹操面前放肆。曹操对她一方面是喜爱有加,另一方面是厌恶无比。杀了她觉得遗憾,留着吧又觉得可恨,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曹操又选了一百人,专门练习声乐,不久,就有人技艺超越了那位歌妓,曹操见有了可替代的人,便毫不犹豫地把那位歌妓杀了。

毕秋帆受教

清代有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毕秋帆是江苏镇江人,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相媲美的《续资治通鉴》就是他编纂的。乾隆三十八年,毕秋帆任陕西巡抚。赴任的时候,经过一座古庙,毕秋帆进庙内休息。一个和尚坐在佛堂上念经,人报巡抚毕大人来了,这个毛和尚既不起身,也不开口,只顾念经。毕秋帆当时只有40出头,英年得志,又中过状元,名满天下,见老和尚这样傲慢,心里很不高兴。老和尚念完一卷经之后,离座起身,合掌施礼,说道:“老衲适才佛事未毕,有疏接待,望大人恕罪。”毕秋帆说:“佛家有三宝,老法师为三宝之一,何言疏慢?”随即,毕秋帆上坐,老和尚侧坐相陪。

交谈中,毕秋帆问:“老法师所诵何经?”老和尚说:“《法华经》。”毕秋帆说:“老法师一心向佛,摒除俗务,诵经不辍,这部《法华经》想来应该烂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阿弥陀佛’?”老和尚听了,知道毕秋帆心中不满,有意出这道题难他,于是他不慌不忙,从容地答道:“老袖资质鲁钝,随诵随忘。大人文曲星下凡,屡考屡中,《四书》想来也应该烂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子曰’?”毕秋帆听了不觉大笑,对老和尚的回答极为赞赏。

献茶之后,老和尚陪毕秋帆观赏菩萨殿宇,来到一尊欢喜佛的佛像前,毕秋帆指着欢喜佛的大肚子对老和尚说:“你知道他这个大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吗?”老和尚马上回答:“满腹经纶,人间乐事。”毕秋帆不由连声称好,因而问他:“老法师如此捷才,取功名容易得很,为什么要抛却红尘,皈依三宝?”老和尚回答说:“富贵如眼烟云,怎么比得上西方一片净土!”

两人又一同来到罗汉殿,殿中18尊罗汉各种表情,各种姿态,栩栩如生。毕秋帆指着一尊笑罗汉问老和尚:“他笑什么呢?”老和尚回答说:“他笑天下可笑之人。”毕秋帆一顿,又问:“天下哪些人可笑呢?”老和尚说:“恃才傲物的人,可笑;贪恋富贵的人,可笑;倚势凌人的人,可笑;钻营求宠的人,可笑;阿谀逢迎的人,可笑;不学无术的人,可笑;自作聪明的人,可笑……”毕秋帆越听越不是滋味,连忙打断他的话,说道:“老法师妙语连珠,针砭俗子,下官领教了。”说完深深一揖,便带领仆从离寺而去。从此,毕秋帆再也不敢小看别人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为人处世虽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可自高自大,总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高看自己小看别人。做人要谦和、宽厚,千万不可恃才傲物。

当代镜鉴:职场上“谦虚”是智者的表现

在职场中适当地推销展示自己本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头。千万不能在同事或上司面前自恃甚高,显出一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样子,这样不仅不能博得上司的欣赏、同事的信任,而且还会使上司和同事觉得你不好相处,没有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对你冷落疏远。

一个人才华横溢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因为自己具有某方面的才华就觉得多么了不起,到处炫耀,甚至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就不明智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要锋芒毕露,适当表现一下,偶尔露一下锋芒,可以给上司、同事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度,为人处事不可做得太绝。不要急于提意见,千万别越位。让上司、同事消除戒心,要懂得先保护自己,收敛锐气等待时机,切忌以自我为中心。

恃才傲物是成功的流沙,它让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让我们不思进取,裹足不前。在职场中,谦虚永远是一名员工的美德,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一个毫不谦虚,恃才傲物的员工,会给自己的职场之路徒增许多坎坷。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在职场中,必须经常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不要自命清高,如此才能在职场上有所作为。

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说:“您老可谓是物理学界的空前绝后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对那位年轻人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如果把你所知的比喻成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那么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很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东西多,因此也就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人知道的东西越多就会越感到自己的无知,所以真正有才华的人永远是谦虚的。正所谓:“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事实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拥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他已经彻底精通。“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在职场上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的业务已经达到了最高水平,从而停步不前、趾高气扬。否则的话,必将为他人所超越。

3.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奋才能出业绩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译文:

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

国学链接:《进学解》

韩愈《进学解》,旧说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是年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进学,意谓勉励生徒刻苦学习,求取进步。解,解说,分析。全文以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为形式,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作者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诸子之言:

古人崇尚勤奋的品德,早在《尚书》中就有“天道酬勤”的说法。“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意思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能付出辛勤的汗水也就不能有所收获。

《老子》中也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垒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向人们说明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备勤奋踏实的精神,只有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我国古代哲学家朱熹能够成为一代大哲也是与他的勤奋分不开的,他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思是说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地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意在告诫人们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者美好的才华,是需要不断努力、勤奋修炼才能达到的。

延伸思辨:勤能补拙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人们只看到他们表面的优秀和风光,却没有看到他们背后默默付出的汗水。这些杰出的人物并没有超常的天才,甚至有些人天资欠佳,但是勤能补拙,正是靠着勤奋他们才走向成功。

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名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能读50个字,读一篇小文章也要五六遍才能读熟。为了克服缺点,他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便与日俱增。后来,他不但克服了自己反应迟钝的缺点,而且成了博学之士。

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因此拒不收留。天资的欠缺并没有使他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他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通过勤奋的练习,梅兰芳的眼睛变得灵活、生动,终于成了一代京剧大师。

同类推荐
  • 温古知今

    温古知今

    2010年,一个权威智囊机构评选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领导,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荣登第一。温家宝每次在重要谈话上都会引经据典,使人眼前一亮,那些诗句无不闪耀着总理的博学和智慧,让我们追随那些诗句,再次感受那些经典诗句所散发出的无尽的魅力。《温古知今》辑录了温家宝总理在历次谈话中所引用的古语和古诗句,并追根溯源,加以评析,更有对温家宝总理引用古语谈论当下问题的妙语点评,有利于我们了解一个血肉丰满、饱含着大爱而又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的总理。
  • 壮族的性别平等

    壮族的性别平等

    《壮族的性别平等》在壮族文化与性别平等总论的观照下,从壮族婚姻家庭与性别平等、壮族经济生活与性别平等、壮族政治参与与性别平等、壮族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壮族教育文化与性别平等、壮族哲学思想与性别平等六个层面,全面而系统、有根有据地向人们展示了壮族性别平等的种种文化表达,给人们提供了性别研究的一个新样本。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律己宽人(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律己宽人(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饮酒与行令

    饮酒与行令

    中国人喜饮酒,有事没事喝两盅,家里来了客,有朋自远方来,都不免要备上一壶好酒,推杯换盏一番,似乎不喝酒就不算吃饭,不喝酒就不能尽地主之谊,不喝酒就不能尽兴。于是,酒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酒行令好处多,可以调节气氛、增进交流,雕俗共赏、老少皆宜,陶冶性情、激发才智。从诗到小说,酒令无处不在,为文学色彩拓宽了体裁,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朱领略酒令文化的魅力。
  • 中国文化产业十年

    中国文化产业十年

    本书盘点了1999-2009十年间中国文化产业从萌芽到逐渐走向成熟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从政府、企业、学界三个不同角度作了记录,全方位诠释了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使读者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
热门推荐
  • 天下无霾

    天下无霾

    席卷全国的雾霾天气,不止是环保问题,已日渐成为社会问题,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比发展更严峻的是雾霾,比雾霾更复杂的是人性。这本《天下无霾》,以小人物的命运起伏,折射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探索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之道,体现人们对“天下无霾”的美好期盼。
  • 青天之远

    青天之远

    远,为虚。正如我们所认知的仙与神一样,神秘而无从触及。但这天……到底有多少远?且看馒头笔下的峥嵘大戏。破解那无尽的认知界限。
  • 职场演义

    职场演义

    写故事,揭真相,更有各类职业的实战经验。看菜鸟毕业生玩转职场。
  • 宠婚撩人:辰少的惹火小蛮妻

    宠婚撩人:辰少的惹火小蛮妻

    遭渣男陷害,顾念被送上一个陌生男人的床。完了竟然他还要她对他负责到底?OK,他帮她虐渣,她挂上地产大亨宫先生的正妻头衔,并不亏!可传闻宫先生冷酷禁欲;为神马每天晚上都将她各种扑倒,各种咚?顾念以为他对她日久生情了,这一辈子会和宫先生一直走下去。直到他的初恋解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事实,顾念捏紧了手中的验孕棒,突然天昏地暗的像失去了整个世界。后来,她被他抵在墙角,“带着我的种逃跑,这笔账,我该如何惩罚你?”
  • 青云懿

    青云懿

    乙亥年未,庚子六十年春。乌云在天际嘶鸣着划破雷电,一场磅礴大雨浇开了郡楚两国的战争。血红色的腥味弥散在死寂片刻又喧闹的战场之上,哀鸣和剑影在风中绽开,堆积的残体狰狞而可怖,浓重的气息让人几乎窒息。此刻双方的余兵都已陨半,两边陈前对峙的将领疲惫而决绝,将军看着袍泽们在雨中浴血奋战,虽然悲愤欲绝,但也无可奈何。这是战争血流成河的惨烈和劫难。
  • 爱无关性别

    爱无关性别

    本文耽美小说,极具内涵~嘻嘻,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攻是宠妻型的当然也是狂霸拽啦~受是外表m内心狂暴小腹黑但是一心一意的呐~
  • 葛仙翁肘后方备急方

    葛仙翁肘后方备急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美人策天下

    美人策天下

    女刑警为救暗恋的搭挡殉职,灵魂寄托在古代一名娇弱的年轻女子身上。以宫月隐的身分重生的她陷在皇宫,击晕打算对她不利的三皇子,却得到对方醒来后退化成幼儿,皇帝将她指为三皇子妃,终生守着一个白痴丈夫的命运。屡屡遭受暗杀与刁难,宫月隐疲于应付;为求自保,她不得绞尽脑汁,处处小心。
  • 壹世无成

    壹世无成

    小说主要描述了主人翁刘成江断断续续的艺术成长的心路历程,贯穿着他儿时的顽劣性和青年时期的放荡不羁与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再到后来,与余虹之间跌宕起伏的婚姻家庭生活。呈现出一个挣扎在理想与现实,物质与精神,性与爱的矛盾边缘中蜕变的鲜活个体。具有明显双重性格的刘成江,几次在沉沦中,进行着自我救赎,并在迷茫和矛盾中追寻着他心底的精神家园和无悔人生。
  • 枯夜星畔

    枯夜星畔

    “我想让你,眸含星辰。”“我只想永远眷恋于黑夜的温柔里。”……世俗纷乱,人间烟火。天地浩大,却无一片清净之地。“但愿,能与心爱之人看今日的黄昏晚霞,赏明日的山川大海。”“无论你要去何方,我都会提前为你点上灯。”夜星,是信仰。双暗恋,独宠,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