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87100000002

第2章 不学礼,无以立:以礼修身,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2)

孔子为什么称赞林放说他这个问题问得好呢?这与当时国家的政治时局、人民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时在鲁国,礼乐制度的保存程度与其他诸侯国比起来是较完备的。然而即使是这样,当时人们的礼乐行为也大多流于表面的形式,其根本精神已经愈发不被人们所重视,礼崩乐坏的情况时有出现。而孔子对于林放此问的回答,正是表达出了礼的本质,不是外在奢华浩大的排场,而是要求人们具有一颗真诚无欺的仁心。接下来,孔子又用“丧,与其易也,宁戚”一句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观点,即就面对死者的心态而言,与其大操大办葬礼,不如真情实意地感到悲伤,这对于逝者来说才是最好的安慰。

古代的礼乐制度分为吉、凶、军、宾、嘉五种,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这些礼,都要通过相应的仪式来施行,但礼的关键不在于仪式本身,而在于仪式所表达的真诚心意。因此,孔子主张,礼的施行不必过于讲究形式上的奢华周密,而应注重行礼者的内在真诚。也就是说,无论在任何时候,对待任何人,保持内心的真情实感是最为重要的,这不仅仅是一种诚信的表现,更是一种表达礼仪的合理方式,而这也才是礼乐的根本精神所在。

精彩典故:

曾子杀猪

《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便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问其何故,答说要捉猪来杀。妻子忙阻止说:“我说这话原本是哄孩子玩的,怎能当真?”谁料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如果你哄骗他,就等于在教孩子哄骗别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烽火戏诸侯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宫湦即位,是为周幽王。当时周室王畿所处之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而周幽王不但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这引起了大臣褒珦的不满。褒珦来劝周幽王,但被周幽王一怒之下关进了监狱。

褒国族人听说周幽王好美色,就找到了一个美人起名为褒姒,献于幽王,替褒珦赎罪。幽王见了褒姒,惊为天人,马上立她为妃,同时也把褒珦释放了。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可是褒姒终日不笑。这时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必须起兵助王,赶来救驾。昏庸的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到了骊山脚下,一看竟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诸侯们始知被戏弄,怀怨而回。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觉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

周幽王为进一步讨褒姒欢心,又罔顾老祖宗的规矩,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并下令废去王后的父亲申侯的爵位,还准备出兵攻伐他。申侯知道后先发制人,联合西北夷族犬戎之兵,于公元前771年进攻镐京。周幽王急忙命令烽火台点燃烽火。可是诸侯们因上次受了愚弄,这次都不再理会。

犬戎兵马蜂拥入城,周幽王及伯服被杀,只留下褒姒一人做了俘虏(一说被杀)。至此,西周宣告灭亡。

因为曾子对儿子恪守了诺言,所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地就种上了诚信的种子,孩子长大之后,也必然会成为诚信之人。曾子可谓诚信为人处世的楷模,为后人所敬仰。相比而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则可以被称为古代版“狼来了”的故事,实为不能恪守诚信的反面典型,最终落得了一个亡国的下场。

由此可见,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也是与人相处融洽的一种方法,更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最重要的法则。只有做到诚信待人,才最终会赢得别人的信任。

当代镜鉴: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自古以来,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被视作衡量人品和道德的标尺。

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根基,是人格修炼的基点。诚信即“诚实、守信”,由“诚”和“信”两部分组成。“诚”就是诚实、真诚,对别人不欺骗,为人处世光明磊落。“信”就是守信用,凡是自己承诺的事情,无论对人对己,都要兑现。一个人如果做不到诚实守信,对自己的言行缺乏责任感,在社会上就会处处碰壁,直至被淘汰。

诚信如此重要,然而,在当代社会中,却已经变成一种越来越稀缺的“资源”。更可悲的是,自欺然后欺人进而自毁的悲剧总是不断上演。一个不能恪守诚信的人,不可能交到真心相待的朋友,也不可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一个总是坑蒙拐骗的商人,或许短时间内能赚点小钱,但终不能长久,更不可能因此而发家致富,反而很可能因此触犯道德或法律的底线;一个不学无术的人,虽然也能做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当被人揭穿真面目之后,定会遭人唾弃;一个言而无信的领导,手下人也必定尔虞我诈,也不会有人对他真正的心悦诚服。

总之,诚信,是恒久不变的做人原则;诚信,是永不过时的一种美德;诚信,更是一种源源不断的财富,用之不竭的智慧。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诚信为人之本也!诚信比金钱更具有吸引力,比美貌更具有可靠性,比荣誉更具有时效性!”

3.受礼乐熏陶,方为完人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篇》

译文:

子路问如何才算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要像先贤诸公那样有智慧、不贪欲、有勇气、有才艺,再加上礼乐的熏陶,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

国学链接:子路生平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性格爽直率真,有勇有谋,敢于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诸子之言:

上文“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一句,提到了四个人,分别在韬略、品行、忠勇以及才华等方面出类拔萃,皆为孔子尊敬和欣赏的对象。

臧武仲,生卒年不详。姬姓,臧氏,名纥,谥武,因祭鲁孝公之祀,故尊称其“臧孙纥”(先秦男子用氏,故不作姬纥),史称臧武仲,臧宣叔之子。矮小多智,号称“圣人”。

公绰,即孟公绰,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为人清静寡欲,清正廉洁,因此深得孔子尊敬。

卞庄子,鲁国著名的勇士,《韩诗外传》卷十记载,卞庄子是个孝子,他的母亲在世时,他随军作战,三战三败,朋友看不起他,国君羞辱他。及其母死三年,鲁国兴师伐齐,他请求从战,三战三获敌人甲首,一雪昔日败北之耻,最后又冲杀七十人而告阵亡。

冉求(前522—前489),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后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孔子曾盛赞其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意思就是说冉求可以在诸侯国当邑宰,或在卿大夫家里当家臣。足见孔子对其才华的欣赏。

要想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仅具备以上四个人的才智品德以外还不够,在孔子看来,必须还要“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足见礼乐在评价一个人是否完美时是多重要的标准。当然,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文中所说的完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而是泛指德才兼备的君子而言。

延伸思辨:深谙“礼”道,万事可成

《论语·学而》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意思是说,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通过子禽与子贡二人的对话,我们对孔子为人处世的风格有了一些了解。孔子周游列国时,之所以能够受到各国君主的礼遇和器重,正是在于孔子具备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些道德品格。而孔子这种温良恭俭让的处世风格的形成,恰恰与他深谙“礼”之道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他面对得失成败时心态的平和。

《论语·子路》中有这样一句:“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点明了君子和小人在言行举止以及心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意思是,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泰”是指坦然,“骄”是指骄傲。一个骄傲的人总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跟别人比较,所以很难取得别人的认同和尊重。相反,一个人如果总是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对每一个人都以平和的心态坦然处之,那么自然就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诸葛亮说:“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就刘备自身的才华能力而言,不论治国安邦还是带兵打仗,都算不上是一流人才。但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刘备手下文韬武略的众人却都愿意推举他为君主,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刘备深谙“礼”之道,即他很得人心。曾有人评价刘备,说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礼仪专家:对待极具个性、性格硬朗的关羽、张飞时,他采取的是怀柔策略,关爱有加;对诸葛亮这样的旷世奇才,他采取是放下身段,三顾茅庐。后在众人的辅佐下,刘备终于在三分天下的局势中偏安一隅。

在古代社会中,礼是一种社会规范,违背了礼就会被人认为没有规矩,不够君子,自然就会让其形象大打折扣。相反,如果遵循了礼,自然会受人爱戴,终有所成。

精彩典故:

齐桓公礼贤下士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贤能为之用。他改革齐政,使国富兵强。这些就是他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

齐桓公礼贤下士的事颇多,在此仅举一二:《新序·杂事》载,齐桓公听说小臣稷是个贤士,渴望见他一面,与他交谈一番。一天,齐桓公连着三次去见他,小臣稷托故不见,跟随桓公的人就说:“主公,您贵为万乘之主,他是个布衣百姓,一天中您来了三次,既然未见他,也就算了吧。”齐桓公却颇有耐心地说:“不能这样,贤士傲视爵禄富贵,才能轻视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视霸主也就会轻视贤士。纵有贤士傲视爵禄,我哪里又敢傲视霸主呢?”这一天,齐桓公接连五次前去拜见,才得以见到小臣稷。又据《管子·小问》载,一天,桓公与管仲在宫内商讨要征伐莒国的事,还没行动,已在外面传开。桓公气愤地对管仲说:“我与仲父闭门谋划伐莒,没有行动就传闻于外,这是什么原因?”管仲曰:“宫中必有圣人。”桓公寻思了一下,说:“是的,白天雇来干事的人中,有一个拿拓杵舂米,眼睛向上看的,一定是他吧?”那人叫东郭邮,等他来到齐桓公跟前,桓公把他请到上位坐下,询问他说:“是你说要伐莒的吗?”东郭邮果敢地说:“是的,是我。”桓公说:“我密谋欲伐莒,而你却言伐莒,是何原因?”东郭邮回答:“我听说过,君子善于谋划,而小人善于推测。这是我推测出来的。”桓公又问:“你是如何推测出来的?”东郭邮说:“我听说君子有三种表情,悠悠欣喜是庆典的表情,忧郁清冷是服丧的表情,红光满面是打仗的表情。白天我看见君主在台上坐着红光满面,精神焕发,是打仗的表示,君王唏吁长出气却没有声,看口型应是言莒国,君主举起手远指,也是指向着莒国的方向,我私下认为小诸侯国中不服君主的只有莒国,因此,我断定你是在谋划伐莒。”桓公听言欣喜地说:“好!你能从细微的表情和动作上断定大事,了不起!我要同你共谋事。”不久,齐桓公就提拔了东郭邮,委以重任。综上所述,正是齐桓公礼贤下士,选贤任能,才为其霸业蓄备了大量的有用人才。

泰而不骄

晏子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齐国上大夫。

有一次,晏子外出,所乘坐的马车正好从他的车夫的家门口经过。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往外看,看见自己的丈夫坐在车上的大伞盖下,挥鞭赶着高头大马,神气活现,洋洋自得。车夫回到家里,妻子很不高兴。车夫忙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妻子说:“晏子身为齐国宰相,在诸侯各国中很有名望,可我看他坐在车上,仪容是那样端庄深沉,态度是那样谦逊。而你呢,只不过是个车夫罢了,却趾高气扬,表现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像你这样的人还会有什么出息呢?”车夫听了妻子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也感到很惭愧,忙向妻子认错。自此,车夫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车夫的这一变化,让晏子感到十分奇怪,于是便询问其中缘由。车夫便把妻子的话如实地告诉了晏子。晏子认为车夫的妻子很有见解,也对车夫勇于改过的态度感到满意,便推荐他做了大夫。

一个原本狐假虎威的车夫,在受到“礼”的教化之后,道德品质和思想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已然可任大夫之职。

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比起来,何止英勇百倍,但最后却只得了一个“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悲惨下场。项羽失败的原因很多,不懂“礼”而导致众叛亲离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项羽懂得礼贤下士,那么韩信、陈平也不会投奔刘邦,届时民心归附,得天下将不是难事。

当代镜鉴:修炼完美的德行

当然,完美无缺的君子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找不到,即使是在孔子所处的那个年代恐怕也很难找。所以孔子在回答子路的问题时,把许多贤人的优点都整合在一起,最后还要加上“礼乐”的熏陶。这意味着,所谓德行完美只是理想中的一种人格,没有人能够真正达到那种境界,但可以以此为目标,无限接近。

杨绛先生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中,讲过这样一个道理,大意为:一个人生来本是善恶杂糅,需要锻炼出纯正品性来才能体现出本身的价值,而万物中也只有人才懂得修炼自己。那么究竟该怎么去修炼呢?即按照道德要求去做。

同类推荐
  • 生肖你我她

    生肖你我她

    本书是风水馆张瀚文馆长和罗修德风水大师根据这些遗存,经过多年的研究编写而成的。阴历是世界上流传最久的历法。黄帝在位61年时,产生了一道十二宫历法的首轮称为甲子,每一甲子为期60年。由5个分期构成,每个分期12年,我们称为五子运。每一年都以一个“动物符”作标记,我们称之为生肖。关于十二生肖源于何时及其排列,有各种传说。至今难以细考。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将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2000多个常识编辑成册,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让你轻松闻阅古今中外万事万物,开拓视野。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中华家训(第七卷)

    中华家训(第七卷)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中华古文化,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它把全世界的华夏儿女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女人简单易学的赚钱经

    女人简单易学的赚钱经

    女人需要赚钱,只有经济上的独立才是真正的独立。女人的幸福可以不靠男人而自己去争取。而且,女人在赚钱上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本书就是从女人的特点出发,教女人学会最简单最有效的赚钱方法。
  • 深情不妨来日方长

    深情不妨来日方长

    结局总是不尽人意。在韩国红透半边天电子竞技女神最后退出了电竞圈。在国内叱咤职业赛场的联盟创始人不再上场,做起了教练。他说,从四年前第一次在网吧里见到她,就已经决定娶她了。可是,他还是误会了她。她没有解释,他最后明白。命运多舛,登机时手机开了飞行模式的她,没有看到他的那句挽留。再重逢时,我们都不要那么轻易放开了。我爱你,不论多久依然爱你,只因深情不妨来日方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我的幸福时光

    重生之我的幸福时光

    重生之前,柳栗连男人都没有见过。但是自从看见了祁衍就忍不住撩啊撩啊撩啊撩………“我那么美,你为什么不喜欢我!”祁大总裁满脸阴沉“……”丑。“你是不是背着我和其他女人好了!”柳栗一脸委屈。“闭嘴!”“怎么闭啊?”祁衍“……”柳栗费劲了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成功撩到了大佬。“祁哥,我美不美?”“美”“我是不是你的最爱啊?”“是”(原创原创原创!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我真的很认真在战斗

    我真的很认真在战斗

    简单的来说,云清穿越之后,获得了一个系统。只要自己的队友全部倒下,系统就会启动孤立无援状态,所有能力全部最巅峰,直接无敌!看着面前的这个孤儿系统,云清陷入了沉思。我不是浪,我也不想卖队友,我也真的没有玩弄对手。我真的很认真的在战斗了!!
  • 创世纪之生存游戏

    创世纪之生存游戏

    突如其来的一段魔蛊之音打翻了这片一区既往的世界!人们彷徨,迷茫,崩溃,冷血,爆发。。。。。力量,是生存下去的唯一依靠,唯有拼搏力量才会变强!新的世界,新的纪元,唯有生存下去才是正道!
  • 网上证券交易——战略规划与业务拓展

    网上证券交易——战略规划与业务拓展

    本书介绍了网上证券交易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证券电子商务中的战略联盟、网上证券交易的营销策略、证券业客户关系管理等内容。
  • 废材逆袭绝色炼丹师

    废材逆袭绝色炼丹师

    当杀手之王,一招被挂,穿越成为,紫玄大陆颜家的,废材三小姐。废材吗?经脉堵塞,无法修炼吗?既然能让她再活一次,她一定会报仇。看,戏耍渣男,玩绿茶婊,打虐继母。绝色美男,极品丹药,神兽萌宠,如何让她玩转。可她偏偏是个美男控,美男纷纷来袭,打得她措手不及。哼!看她堂堂21世纪顶尖杀手,如何扮猪吃老虎,把紫玄大陆搅成一锅乱粥。
  • 探索心理的奥秘

    探索心理的奥秘

    本书为浙江大学通识教材,重点介绍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及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