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71100000027

第27章 人,诗意地栖居(5)

荷尔德林是贫困时代的诗人的先行者。所以,这个世界时代的任何诗人都超不过荷尔德林。但先行者并没有消失于未来;不如说,他出于未来而到达,而且,惟有在他的词语之到达中,未来才现身在场。到达越是纯粹地发生,持存便越是本质性地现身。到来者越是在先行道说中隐藏自己,到达就越是纯粹。因此,认为惟当有朝一日“全世界”都听到他的诗歌时,荷尔德林的时代才会到来的观点恐怕站不住脚。在这种比较合理的看法中,荷尔德林的时代永远不会到来;因为,正是世界时代自身的贫困给世界时代提供了力量,凭这种力量,它阻碍着荷尔德林的诗成为合乎时代的诗。

先行者是不可超越的,也不会消逝;因为他的诗作始终保持为一个曾在的东西。到达的本质因素将自身聚集起来,返回到命运之中。以此方式永不陷入消逝过程中的东西,自始就克服了任何消逝性。那一味地消逝的东西甚至在它消逝之前就是无命运的东西。相反的,曾在的东西则是有命运的。在被认为是永恒的东西中,无非是隐匿着一个被悬置起来的消逝者,它被悬置在一种停滞的现在的虚空之中。

人,诗意地栖居

“……人诗意地栖居……”这个诗句,引自荷尔德林后期一首以独特方式流传下来的诗歌。今天,我们要思量此诗句,就必须审慎地将它回复到这首诗歌中。我们要澄清此诗句即刻就会唤起的种种疑虑。否则,我们就不会有开放的姿态,去追踪此诗句从而应答此诗句。

生存与思

做诗是本真的让栖居。但是,我们怎样达到一种栖居呢?海德格尔说,通过筑造。做诗,作为让栖居,乃是一种筑造。如此一来,我们面临着双重要求: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栖居之本质来思考人们所谓的人之生存;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将做诗的本质理解为让栖居,一种筑造。倘若我们按这里所指出的角度来寻求诗的本质,我们便能达到栖居之本质。

“……人诗意地栖居……”。说诗人偶尔诗意地栖居,似乎勉强能说得通,但这里指的是“人”,意思就是每个人都总是诗意地栖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切栖居不是与诗意格格不入的吗?比如我们会为住房短缺所困扰。即便人人都有住所,我们今天的栖居也由于劳作而备受折磨,由于趋功逐利而不得安宁,由于娱乐和消遣活动而迷惑。如果一定要说在今天的栖居中,人们也还为诗意留下了空间,余下了一些时间的话,那么,最多也就是从事某种文艺性的活动,或是书面文艺,或是音视文艺。诗歌被当作玩物丧志的矫情和不着边际的空想而遭遗弃;被当作遁世的梦幻而遭否定;又或者,人们将诗看作文学的一部分。文学的功效是按当下的现实性之尺度而被估价的。现实本身由形成公共文明意见的组织所制作和掌控。这个组织的成员之一,既是推动者又是被推动者,乃是文学行业。如此一来,诗就只能表现为文学。甚至当人们从教育和科学的角度来考察诗的时候,它也还只是文学史的对象。西方的诗被冠以“欧洲文学”这样一个总名称。

但是,倘若诗的惟一存在方式一开始就在文学中,那么,又怎么能说人之栖居是以诗意为基础的呢?“……人诗意地栖居……”这句话也仅仅出于某个诗人之口,而且据我们所知,说这话的人还是一个无法独立生活的诗人。诗人的特性就是对现实熟视无睹。诗人们并无作为,而只是梦想而已。他们所做的就是疯狂的想象。也仅有想象被制作出来。

然而,在我们决定如此粗略地宣布栖居与做诗不相容之前,我们最好还是先冷静地关注一下诗人的诗句。此诗句说的是人之栖居。它并不是描绘今天的栖居状况。它一开始就没有明确地说栖居就意味着占用住宅。它也没有说,诗意完全表现在诗人想像力的非现实的游戏中。这样,谁还敢无所顾虑地从某个不可置疑的高度宣称栖居与诗意毫不相干?两者也许是相容的。进一步说,也许两者是相互包容的,也就是说,栖居是以诗意为根基的。倘若我们真的作此猜想,那么,我们就必须得从本质上去思考栖居和做诗。倘若我们并不回避此种要求,我们就要从栖居方面来思考人们通常所说的人之生存。而如此一来,我们就要放弃通常关于栖居的观念。依通常之见,栖居不过是人的许多行为方式中的一种。比如我们在城里工作,在城外栖居。比如我们在旅行时一会儿住在此地,一会儿住在彼地。这样来看栖居始终只是住所的占用而已。

在荷尔德林谈栖居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人类此在的基本特征。但他从与这种在本质上得到理解的栖居的关系中看到了“诗意”。

当然,这并不是说:诗意只是栖居的装饰品和附加物。栖居的诗意意味着:诗意以某种方式出现在所有的栖居中。“……人诗意地栖居……”这句诗是说,做诗才首先让一种栖居成为栖居。做诗是本真的让栖居。但是,我们怎样达到一种栖居呢?通过筑造。做诗,作为让栖居,乃是一种筑造。如此一来,我们面临着双重要求: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栖居之本质来思考人们所谓的人之生存;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将做诗的本质理解为让栖居,一种筑造。倘若我们按这里所指出的角度来寻求诗的本质,我们便能达到栖居之本质。

但是,我们从哪里获得关于栖居和做诗之本质的消息呢?通常来说,人从哪里取得要求,得以进入某个事情的本质中?人只能在他由以接受此要求之处取得此要求。人从语言之劝说中接受此要求。毋庸置疑,只要人已然关注着语言的特有本质,此事才会发生。但围绕着整个地球,却喧嚣着一种放纵无羁而又油腔滑调的关于言语成果的说、写、播。人的所作所为俨然是语言的构成者和主宰,而实际上,语言才是人的主人。一旦这种支配关系颠倒过来,人便会想出一些阴谋诡计。语言成为表达的工具。作为表达,语言变身为单纯的印刷工具。

甚至在这样一种对语言的利用中人们也还坚持说的谨慎。这虽然是件好事,但如果仅仅这样,绝不能帮助我们摆脱那种对语言与人之间的真实的支配关系的颠倒。因为真正地讲来,是语言说。人只是在他倾听语言之劝说从而应合于语言之际才说。在我们可以从自身而来一道付诸言说的所有劝说中,语言是最高的、第一位的劝说。语言首先且最终将我们引向某个事情的本质。但这并不是说,在任何一种任意地被把握的词义上的语言,已经直接而确定地向我们提供了事情的透明本质。而人得以本真地倾听语言之劝说的那种应合,是在做诗之要素中说话的道说。一位诗人说的愈是诗意,他的道说便愈是自由,也即对于未被猜测的东西愈是开放、愈是有所期备,他便愈纯粹地任其所说听凭于不断进取的倾听,其所说便愈是疏远于单纯的陈述——对这种陈述,人们只是着眼于其正确性或不正确性来加以讨论的。

“……人诗意地栖居……”

诗人这样说。倘若我们将荷尔德林的这个诗句放回到它所属的那首诗中,我们便能更清晰地倾听此诗句。首先,我们来倾听:

“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

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这两行诗的基调回响于“诗意地”一词上。此诗在两个方面得到了强调,即:它前面的词句和它后面的词句。

它前面的词句是:“充满劳绩,然而……”。听来就仿佛是,接着的“诗意地”一词给人的充满劳绩的栖居带来一种限制。但事情刚好相反。限制是由“充满劳绩”这个短语道出的;对此,我们必须要加上一个“虽然”来加以思考。人虽然在其栖居时做出多样劳绩。因为人培育大地上的动植物,保护在他周围成长的东西。培育和保护是一种筑造。人不仅培养自发生长的事物,而且也建造意义上筑造,因为他们建立那种不能通过生长而形成和持存的东西。

这种意义上的筑造之物不单指建筑物,还包括手工的和由人的劳作而得的一切作品。然而,这种多样筑造的劳绩绝没有栖居之本质。相反,一旦劳绩只为自身而被追逐和赢获,那么,它们甚至会禁阻栖居的本质。也就是说,劳绩正是由其丰富性而处处将栖居逼入所谓的筑造的限制中。筑造遵循着栖居需要的实现。农民培育生长物,建筑物和作品的建造,以及工具的制造——这种意义上的筑造,是栖居的一个本质结果,但不是栖居的原因或基础。栖居之基础必定出现在另一种筑造中。诚然,人们通常且往往惟一从事的、因而只是熟悉的筑造,将丰富的劳绩带入栖居之中。但是,只有当人已经以另一种方式筑造了,且正在筑造和有意去筑造时,人才能够栖居。

它后面的词句说:“在这片大地上。”人们也许会说这个补充是多余的,是画蛇添足。因为栖居说到底就是:人在大地上逗留,在“这片大地上”逗留。任何人都知道自己终将委身于大地。

但是,当荷尔德林说人的栖居是诗意地栖居时,立即就制造了一种假象,似乎“诗意地”栖居将人从大地那里拉了出来。因为“诗意”倘若被看成是诗歌方面的东西,那它是属于幻想领域的。诗意地栖居幻想般地飞翔于现实上空。诗人特别的强调说,诗意地栖居乃是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以此来应对上面这种担忧。于是,荷尔德林不仅使“诗意”免受一种浅显的误解,而且,通过加上“在这片大地上”,进而特别地指示出做诗的本质。做诗并不飞越和超出大地,以便离弃大地、悬浮于大地之上。倒是可以这样说,做诗首先将人带向大地,使人归属于大地,从而使人进入栖居之中。

现在我们知道人如何诗意地栖居了吗?还是不知道。因为,荷尔德林虽然道出了人的栖居和人的劳绩,但他并没有像我们前面所做的那样,将栖居与筑造联系起来。他并没有说筑造,既没有在保护、培育和建造意义上说到筑造,也没有完全将做诗看作一种特有的筑造方式。因此,荷尔德林并没有像我们的思想那样来言说诗意的栖居。

毫无疑问,这里要紧的是关注本质性的东西。这里需要附带说明一个问题。只有当诗与思明确地保持在它们的本质的区分之中,诗与思才相遇而同一。同一并不等于相同,也不等于纯粹同一性的空洞一体。相同意味着没有区别,致使一切都在其中达到一致。相反,同一则是从区分的聚集而来,是有区别的东西的共属一体。只有当我们思考区分的时候,我们才能说同一。在区分的实现中,同一的聚集着的本质才显露出来。同一驱除每一种仅想将有区别的东西调和为相同的热情。同一将区分聚集为一种原始统一性。相反,相同则使之消散于千篇一律的单调统一体中。荷尔德林在其所作的《万恶之源》的箴言诗中说:“一体地存在乃是神性和善良;在人中间究竟何来这种渴望:但求惟一存在。”

当我们沉思于荷尔德林关于人的诗意栖居所做的诗意创作之际,我们猜测到一条道路;在此道路上,我们通过不同的思想成果而得以接近诗人所诗的同一者。

但荷尔德林就人的诗意栖居到底道说了什么呢?荷尔德林说:

“如果生活纯属劳累,

人还能举目仰望说:

我也甘于存在?

是的!

只要善良,这种纯真,尚与人心同在,

人就不无欣喜。

以神性度量自身。

神莫测而不可知?

神如苍天昭然显明?

我宁愿信奉后者。

神本是人之尺度。

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

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我要说

星光璀璨的夜之阴影

也难与人的纯洁相匹。

人乃神性之形象。

大地上可有尺度?

绝无。”

尔德林的诗,目的是要更清晰地倾听荷尔德林在把人之栖居称为“诗意的”栖居时所表达的意思。荷尔德林开篇便说:“生活纯属劳累,人还能举目仰望说:我也甘于存在?是的!”它们采用了完全确信地予以肯定回答的提问形式。这一提问也表达出了我们已经解说过的诗句的直接意蕴:“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同类推荐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积聚了周国平先生近30年来的智慧,以最浓缩最凝练的语录形式撷取而成,涉及到人生的50个方面:人、自然、人性、生命、死亡、智慧、觉悟、安静、超脱、尊严、孤独、创造、成功、幸福、苦难、灵魂、信仰、男人、女人、婚姻、爱情、友谊、生活、艺术、哲学……令人回味,给人启迪。《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能够让人在薄中读厚,在短小的语段中获得最多的人生体验和启迪。
  •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本书立足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制高点的唯物史观所主张的研究人类史和自然史辩证关系的“历史科学”的论域,按照唯物史观的实践视野、过程视野、结构视野、文明多样性视野和阶级分析视野等科学方法,提出作为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积极进步成果的总和的生态文明,是一种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是贯穿于渔猎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智能文明等文明形态始终的基本要求,已成为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方向。
  • 哈佛逻辑课

    哈佛逻辑课

    逻辑与人类理性思维的关系犹如空气与生命,我们绝不会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而否定它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类与生俱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具有超常逻辑思维能力的人,走到哪里者是卓尔不群的。请让我们跟随大学的教授和学子们,一同走进哈佛的逻辑思维世界。在领略哈佛风采的同时,带你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 个性:极简庄子

    个性:极简庄子

    王蒙写给年轻人的中国智慧读本,凝聚数十年读书心得与人生经验,直达《庄子》精华内核。在本书中,王蒙打破《庄子》千年不变的全文阅读模式,重新进行梳理,将庄子智慧中的精髓以简练的文字展现给读者。本书共分七大章,以“人生需要学点哲学”开篇,从世界的哲学、人生的哲学、真我、自乐、自我保护五大方面切入,以“齐生死,任逍遥”结尾,以全新的脉络串联起235条《庄子》精华文字,每一页每一条都是硬核干货。
热门推荐
  • 名将是怎样炼成的

    名将是怎样炼成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名将如云,他们有西楚霸王项羽,人屠白起,还有刘裕,宇文泰,徐达,狄青,尔朱荣,恒温,慕容格,霍去病……一代代名将,引领风骚十几年,让我们去了解他们的彪悍战绩。
  • 柯南之组织里的心理咨询师

    柯南之组织里的心理咨询师

    名侦探柯南世界无女主,非穿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柯南对古林渊的第一印象特别好。高大,帅气,温和,多金。命案现场遇几回……腹黑,洁癖,淡漠,古板。大家纷纷去追犯人,救被害人小兰:古林哥,你这是?古林渊:菜要凉了,会落灰,我用东西盖一下。火祭事件之后柯南:渊哥哥你为什么不阻止那些人烧毁尸体?古林渊:早晚都要火化。柯南:先不说别的,我觉得你的思想有问题。古林渊:先不说别的,如果不是因为你,我也不至于三天两头遇见案子。柯南:那是因为案子在召唤我!古林渊:不,是因为你衰。————————————————————因为作者本人能力不足,更新比较慢。万分抱歉,给大家表演个360度螺旋鞠躬吧。
  • 别久年

    别久年

    时间过得飞快,是白驹过隙般的,也如发丝从指缝间溜走,你看不见不代表我不存在。过往的种种,种种的过往,我所在乎的,从来都是你,而且只有你。午夜梦回时,你笑靥如花、步履轻轻的向我走来,空气弥漫着百合花的香气......本书主要描写了沈墨天与陆小柒谱写的一曲悲伤的爱情故事,他们两个人辗转被命运捉弄却又不忘彼此,那份内心的执着是否能换得与相爱之人执子之手?
  • 那段穿成书中反派的坑爹岁月

    那段穿成书中反派的坑爹岁月

    一个三观端正根正苗红的大好女青年,莫名其妙穿进书中世界成为反派大boss,然后跟书里一个打酱油的路(si)人(bian)甲(tai)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 野比大雄的生化逆袭

    野比大雄的生化逆袭

    因学校放假一天,大街出现暴徒袭击学校,发生人吃人现象,野比大雄因哆啦A梦保护逃到了学校,与其他小伙伴们一起进击安布雷拉大型制药公司!
  • 时空航船

    时空航船

    弑皇天偶获得一件名为时空航船的飞船,驾驶飞船,我便可穿越其他世界了!“飞船,先给我飞到洪荒世界!哥要成为那里最靓的仔!”“滴,获得指令,目标点:宇宙混沌之初!”“……”弑皇天。
  • 梦洁四叶草

    梦洁四叶草

    有点甜的校园文叶子灵x顾辰16岁的顾辰遇到了他一生保护的女孩子15岁的叶子灵遇到了她一生依靠的男孩子 而他们以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工作关键在于落实

    工作关键在于落实

    时下,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今天会明天会会会重要”,下联是“这思路那思路路路都好”,横批是“谁来落实”。在很多组织里,我看到他们常常是策略、愿景一大箩筐,却光说不练,仅流于“口号管理”,他们并没有把那些策略、愿景落实到具体的目标、计划上。但面对失败时,他们却通常把责任归咎于战略决策的失误。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战略本身并不是原因,策略也没错,相反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些组织缺乏落实力!因为工作部署有千招万招,不抓落实也是没招;规章制度有千条万条,不抓落实也是白条。
  • 跨界兵团

    跨界兵团

    轮回的剑魔,注定的命运。低调的生存,换不来众神俯瞰众生如蝼蚁的信念。没办法,既然神们摆下了天地为局,众生为棋的大局,那么你眼中的蝼蚁只有烂命一条,陪你练练。吓唬我,没门。挑衅我,咱玩玩。敢动我兄弟,就是他妈的神,老子也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