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71100000021

第21章 林中路(3)

尼采的话“上帝死了”

下面的解释试图指明,或许有朝一日我们能提出虚无主义的本质的问题。此解释起源于一种思想,这种思想要在西方形而上学历史的范围内对尼采的所持的立场作一番梳理。这一番工作将揭示西方形而上学的一个阶段,它或许是形而上学的最终阶段。因为就形而上学通过尼采而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它本己的本质可能性来说,我们不再能够看到形而上学的其他什么可能性了。

形而上学由于尼采所完成的颠倒还只不过是倒转为它的对立面的本质了。超感性领域成了感性领域的一种不可靠的产品。而伴随着这样一种对它的对立面的贬低,感性领域却背弃了它自己的本质。对超感性领域的废黜同样也消除了纯粹感性领域,进而也消除了感性与超感性之区分。这种废黜超感性领域的行为终止于一种感性与非感性之区分相联系的“既非——又非”。这种废黜终止于无意义状态。不过,它自始是那些通过单纯地赋予意义来逃避无意义状态的令人迷惑的尝试的前提,而这个前提是未经思考和不可克服的。

质朴的沉思

这里所要探讨的沉思,海德格尔认为,关键是要期待一个质朴无华的思想步骤。这种期待性的思想的要旨在于揭示那个运作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存在本身能够在人的本质方面将人重新纳入一种原初的关联之中。去期待,这乃是这样一种思想的本质。

对形而上学,我们一律将它理解为存在者之为存在者整体的真理,而并非将它看作某位思想家的学说。在形而上学中,每个思想家总有其自身最基本的哲学立场。因此,我们可以同他的名字来称呼某种形而上学。但是,根据我们这里所思的形而上学的本质来看,这绝不意味着,各种形而上学都是那个作为文化创造活动的公共范围内的突出人物的思想家的成果和财富。

在形而上学的每一个阶段,总是会显示出一条道路的某一段,而这条道路乃是存在之命运在关于存在者的真理的险峻时期为自己开辟出来的。尼采以形而上学的方式解说了西方历史的进程,且将这种进程解说为虚无主义的兴起和展开。对尼采的形而上学的深入思考成了一种对现代人的处境和位置的沉思,现代人的命运很少就其真理方面被经验到的。但任何这种方式的沉思,假如不是空洞的人云亦云的话,那都超出了所要沉思的东西。说我们要沉思尼采的形而上学,这并不是说,我们现在除了考虑他的伦理学、知识论和美学之外,要首先考虑他的形而上学;而是说,我们试图将尼采当作一个思想家来对待。而思想对尼采来说也就是:将存在者作为存在者表象出来。一切形而上学的思想都是存在论。或者,它压根儿什么都不是。

就这里所要探讨的沉思而言,关键的是期待一个质朴无华的思想步骤。这种期待性的思想的要旨在于揭示那个运作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存在本身能够在人的本质方面将人重新纳入一种原初的关联之中。去期待,这乃是这样一种思想的本质。

这种本质性的、期待性的思想毫不显眼地运行着。在这里,任何一种共思,不管它表现得多么笨拙和具有试探性,都是一种根本性的帮助。共思成了一种不显眼的、不能通过作用和效果来加以证实的播种,由它播下的种子也许从来看不到禾苗和果实,从来不知道收获。这些种子被用于播种,确切地说,是被用于对播种的期待。

播种之前要开垦土地,就是要开垦出那片田野,那片由于形而上学的土地的无可回避的统治地位而必然保持在未知之中的田野。现在,当务之急是要猜测这片田野在何处,进而要找到这片田野,最后进行开垦。其中最要紧的是向这片田野作一种初步的行进。尚属未知的田间小路有许多条。但对每个思想家来说,他的道路向来只有一条:思想家必然总是一再在他选定的这条道路中来回行走,目的是最终将这条道路当作他的道路来遵循,且将他在这一条道路上获得的经验说出来。

期待性的思想及其实行包含着一种在诸科学中间的思想方面的教育。对此,为难的是很难找到一种适当的形式,以便这种在思想方面的教育不陷入一种与研究和学究的混淆。这一意图还是岌岌可危的,尤其是当思想同时且始终还不得不首先去寻找它自己的栖息之地时。在诸科学中间运思,这意味着:与诸科学擦肩而过,而没有鄙视诸科学。

期待性的思想必然保持在历史性的沉思的领域中,对这种思想来说,历史并非是时代的序列,而是那个同一者的独一无二的切近,这个同一者以命运的无法估量的方式且基于变化多端的直接性而关涉着思想。

现在,我们要探讨的是尼采的形而上学。尼采的思想自以为是以虚无主义为标志的。“虚无主义”这个称谓表示的是一个尼采所认识的、已经贯穿此前几个世纪并规定着现在这个世纪的历史性运动。尼采对虚无主义的解释用一句话进行了概括,那便是:“上帝死了!”

在我们尝试来思考“上帝死了”这句话的本意时,我们最好排除在面对这样一句话时很快就会冒出来的一切仓促意见。

接下来我们将试图就某些本质性的方面来阐释尼采的这句话。我们要从沉思中接受教导,且借助于这种教导来学会沉思我们自己。

“上帝死了”

海德格尔认为,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中的“上帝”指的是“基督教的上帝”。所以,他告诉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在尼采的思想中,“上帝”和“基督教的上帝”这两个名称根本上是被用来表示超感性世界的。

尼采关于“上帝死了”话语中的“上帝”指的是“基督教的上帝”。因此,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在尼采的思想中,“上帝”和“基督教的上帝”这两个名称根本上是被用来表示超感性世界的。上帝是表示理念和理想领域的名称。自从晚期希腊和基督教对柏拉图哲学的解释以来,这一超感性领域被当作真实的和真正现实的世界了。与之不同的是,感性世界只不过是尘世的、易变的、因而是完全表面的、现实的世界。尘世的世界是苦海,不同于彼岸世界的永恒极乐的天国。倘若我们将感性世界称为广泛意义上的物理世界,那么,超感性世界便是形而上学的世界了。

“上帝死了”这句话意味着:超感性世界没有任何生命力,没有作用了。形而上学终结了,对尼采而言,就是被理解为柏拉图主义的西方哲学终结了。尼采将自己的哲学看作是对形而上学的反动,对他来说,也就是对柏拉图主义的反动。

然而,作为单纯的反动,尼采的哲学必然与所有“反……”一样,还拘束于它所反对的东西的本质之中。作为对形而上学的单纯颠倒,尼采对于形而上学的反动绝望地陷入形而上学中了,而且情况是这样,这种形而上学实际上并没有自绝于它的本质,且作为形而上学,它从来就不能思考自己的本质。因此,对形而上学来说并通过形而上学,在形而上学中且作为形而上学本身而真正发生的事情,始终是被遮蔽着的。

倘若作为超感性的根据和一切现实的目标的上帝死了,倘若超感性的观念世界失去了它的约束力,尤其是它的激发力和建构力,那么,就再没有什么东西是人能够遵循和可以当作指南的了。尼采曾提出过这样的置疑:“当我们通过无际的虚无时不会迷失吗?”“上帝死了”这句话便包含着这样的断言:这种虚无展开自身。“虚无”在此意味着:一个超感性的、约束性的世界的不在场。

我们试图阐释尼采的话:“上帝死了”,其实也就是试图阐释尼采所理解的虚无主义,从而表明尼采自己是怎样对待虚无主义的。但是,由于“虚无主义”这个名称往往只被人们当作流行术语来使用,常常也被当作谴责性的骂人话来使用,因此,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意思。一个人皈依于基督教信仰和别的什么形而上学信仰,并不表明他因此就在虚无主义之外了。而反过来说,也并不是每一个思考虚无及其本质的人都是虚无主义者。

虚无主义

尼采对“虚无主义”的解释是:“最高价值的自行废黜”。他将虚无主义理解为一个历史的过程,将这一过程解释为对以往的最高价值的废黜。而在海德格尔看来,“虚无主义”这个称谓有着多种含义,极端地看来,这个称谓首先始终是两义的。因为,它一方面是指以往的最高价值的单纯废黜,另一方面又是指对这种废黜过程的绝对反动。海德格尔通过对尼采所说的“虚无主义”的探讨,为我们揭示了现代虚无主义的概念。

尼采对“虚无主义”的解释是:“最高价值的自行废黜”。此外,尼采这个解释还有一个说明性的附注:“没有目的;没有‘为何之故’的答案。”

由此看来,尼采是将虚无主义理解为一个历史的过程。他将这一过程解释为对以往的最高价值的废黜。

上帝、超感性世界、理想和理念、决定并包含着一切存在者的目标和根据,所有这一切在这里都是在最高价值的意义上被表象的。根据那种流传至今的意见,人们所理解的最高价值就是真、善、美。真,指的是现实存在者;善,是指普遍地决定一切的东西;美,就是存在者整体的秩序和统一性。但是,现在由于出现了这样的洞识,即理想世界是绝不能在实在世界内实现的,于是,那些最高价值就已然自行废黜了。由此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最高价值不能同时为那些在它们之中被设定起来的目标之实现提供保证、途径和手段,那么,这些最高价值又有什么用?

但是,如果我们仅想通过字面意义来理解尼采对虚无主义之本质的规定——即虚无主义就是最高价值的失落,那么,就会得出那样一种关于虚无主义之本质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最高价值的废黜意味着一种堕落。可是,对尼采而言,虚无主义绝不只是一种堕落现象。可以这样说,虚无主义作为西方历史的基本过程同时是西方历史的法则。因此,即便是在他对虚无主义的考察中,尼采也很少重视对最高价值的废黜过程做历史学上的描述,且最后从中得出西方的没落的结论;尼采倒是把虚无主义当作西方历史的“内在逻辑”来思考的。

同时,尼采也认识到,随着以往的最高价值的废黜,对世界而言也就只剩下世界本身了,而且首先,这个变得毫无价值的世界不可避免地力求一种新的价值设定。在以往的最高价值失效之后,这重新的价值设定在以往的价值方面来看就转变为一种“对一切价值的重估”。对以往价值的否定来自对于新的价值设定的肯定。因为以尼采的看法,在这种肯定中不存在任何与以往价值的调解和平衡,因此,这种对新的价值设定的肯定包含着绝对的否定。为确立作为一种反动的新的价值设定,尼采也将新的价值设定称为虚无主义,通过它,最高价值的废黜才得以完成而成为一种新的和惟一地起决定作用的价值设定。尼采将虚无主义的这一决定性阶段称为“完成了的”虚无主义。尼采所理解的虚无主义就是以往的最高价值的废黜。但是,尼采同时也对“对以往一切价值的重估”意义上的虚无主义采取了肯定的态度。

所以说,“虚无主义”这个称谓有着多种含义,极端地看来,这个称谓首先始终是两义的。因为,它一方面是指以往的最高价值的单纯废黜,另一方面又是指对这种废黜过程的绝对反动。这种意义上的两义也就是被尼采引为虚无主义和先行形式的悲观主义。在尼采看来,这种悲观主义是“弱者的悲观主义”。它往往只看到了阴暗的东西,为一切找到一个失败的根据,且要求知道普遍苦难意义上的一切是怎样发生的。与此不同的是,强者的和作为强者的悲观主义却并不自欺欺人,它察觉到了危险,但并不想作任何掩盖,它洞穿了那种对于以往失去的东西的回归的一味期望的不妙之处。它深入分析现象,要求人们去领悟那些保证着对历史性状况的控制的条件和力量。

一种更为本质性的沉思表明,在尼采所谓的“强者的悲观主义”中,现代人怎样完成一种暴动,从而进入到在存在者之主题性范围内的主观性的绝对的统治之中。通过这种具有双重形式的悲观主义,各种极端便显露了出来。由于极端拥有优势,因此,也就出现了那种导致“或此或彼”的选择的绝对尖锐化状态。

鉴于以往价值的动摇,人们还可以作另一种尝试。就是说,倘若基督教上帝意义上的神已经从它在超感性世界的位置那里消失了。那么,这个位置本身总还是保留着的,尽管已经是一个空位了。人们依然可以紧紧抓住超感性世界和理想世界的这个已经空出来的位置领域。这个空出的位置甚至要求人们重新去占领它,用别的东西去替代从那里消失了的上帝。新的理想被建立起来。在尼采看来,这是通过世界幸福说和社会主义而发生的事情,同时也是在瓦格纳的音乐中发生的事情。于是便出现了“不完全的虚无主义”。对此,尼采说:“不完全的虚无主义,它的种种形式:我们生活于其中。不去重估以往的价值,而试图逃避虚无主义:这种努力会适得其反,使问题加剧。”

对不完全的虚无主义,我们可以这样来说:不完全的虚无主义虽然用其他价值代替了以往的价值,但它始终还是将他们置于那个古老位置上,后者似乎是作为超感性的理想领域而被保留的。但是,不完全的虚无主义甚至还必须清除价值位置本身,从而以不同的方式来设定和重估价值。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共分为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矿业无产阶级、农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态度四部分内容。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生命的终极实体是永恒的实体吗?心灵光子源于超越时空永恒隐序的“王国”,人类智能的起源与宇宙的文明是什么?生命的终极实体与基因伦理学的关系又是什么?科学的终极真理与真空的理论:蛋白质生命-非蛋白质生命“生态物理学生命”,宇宙学的生命观-宇宙的智能生命;;寂光智能生命,人类与宇宙最新的对话。
  • 神话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及其哲学意义

    神话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及其哲学意义

    女娲、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祗,但也被史官们誉为三皇之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历史长河中的文化英雄,所以追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自然要追溯中华文化的源头,因为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相一致。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追溯女娲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生殖崇拜,也是母性崇拜的时期;中编追溯伏羲、女娲成婚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图腾崇拜,也是双性崇拜的时期;下编追溯伏羲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太阳崇拜,也是祖先崇拜时期。本书观点新颖,论述严谨,考证严密,行文流畅,图文并茂,是一部有特色、有分量且有补白意义的关于女娲伏羲神话源头及中国神话源头的学术专著及人文读本。
热门推荐
  • 海贼之蹭饭饿鬼

    海贼之蹭饭饿鬼

    “我是一个好魔人,最大爱好就是在饭桌上交朋友了。”“我想你们也想跟我交朋友的吧。”罗特斯看着眼前的众人,腼腆笑道。“不,我们不想。”众人(克洛克达尔,多弗朗明哥,马尔科……)回道。注:本人第一次写同人文,所以本书战斗场景近零,且啰嗦,喜欢战斗的书友们请绕过本书。(新书海贼之猎奇美食家在Q阅已上架,喜欢作者咸鱼君书风格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 我的女儿不一般

    我的女儿不一般

    阻断仙路的万古黑暗大帝吴天复活妻子失败,重生回到地球,在他还没有理清思路,门口小女孩喊了一句:爸爸,我回来了。吴天愕然发现自己喜当爹,并且深入了解发现了这便宜女儿好像不一般
  • 后顾之忧

    后顾之忧

    班车从城里出发,走了两个小时才到这座郊县县城。沿着新中路向左,转入新西路,尽头便是一座军营;继续向左拐,穿过一片小树林,再沿着一条干涸了多年的满是白沙和大块鹅卵石……
  • 女儿的嫁妆

    女儿的嫁妆

    本书为“晋军崛起·文学档案”系列图书的一种,分为五辑:第一辑“自思自叹”,第二辑“家乡纪事”,第三辑“教书生涯”,第四辑“太原印象”,第五辑“文人写真”,第六辑“文坛漫笔”,第七辑“小说三篇”。收录了山西著名作家韩石山1980年代公开发表、出版的散文随笔作品近八十篇,另有《画虎的人》《棉田明月夜》《连阴雨》三部短篇小说。作为“晋军崛起”的代表性作家,韩石山的随笔散文亲切、睿智,尤其是叙事抒情类散文,篇幅精致,自然清新,透着一股浓浓的人间真情和悲悯情怀。与其杂文嬉笑怒骂、耿介快刃的风格迥然不同。
  • tfboys之青春校园爱恋

    tfboys之青春校园爱恋

    三只和三位女生的爱恋,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就收藏本书看看吧!
  • 杀生丸:恋上魔王之女

    杀生丸:恋上魔王之女

    百血玉女的她爱上了杀生丸,可是因为使命重大离开了杀生丸,杀生丸等待着她的归来~~他们彼此心连着心,却不能在一起。百血玉女会和杀生丸在一起吗?亲们,我没有看完《犬夜叉》这个电视,所以有些内容对不上,多多包含!
  • 迷糊老婆别想跑

    迷糊老婆别想跑

    [花雨授权]身为首席特务的他正在密切注意飞机上的可疑分子,她却在他眼前晃来晃去,因而妨碍了他的监视行动,真是让他火极了!幸好下了飞机,他就能摆脱这个笨女人了──又是这个女人!怎么每次遇见她就没好事?……
  • 流光浅忆

    流光浅忆

    终究,我爱的是你。————by莫雯雯,冷熙寒
  • 特工少女

    特工少女

    现代清纯女孩,穿越时空,摇身一变,成为长州藩的美丽女特工,做事狠辣,从不手软,却在遭遇身为日本幕末剑客的他后,一再心软。他,温柔阳光,却为了幕府和队友而双手沾满鲜血。当新选组的天才剑客,一道暗杀令,让他违心地将剑刃砍进她的身躯,他的心在滴血。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