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53900000010

第10章 文治武功,开创盛世(2)

按照汉朝旧制,武帝自己也无从发挥作用。因为天下文书资料从汉初以来都保存在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寺,宰相才干差,固然不能充分利用这些文书资料,而武帝在宫中离两府较远,参考他们的意见很不方便,必然要影响到汉武帝的决策。正因如此,汉武帝为实现自己的抱负,逐步想办法弥补旧制度的不足。他即位的第一年就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并且亲自询问古今治国得失,应对者达百余人。由于实行这一措施,几年当中全国各地上书言得失的读书人多达千余人。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又发诏令“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这次对策者又有百余人。汉武帝因为朝廷多事,所以要广泛听取全国士人的谋略。当时士人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早上上书,晚上就得到了召见,与徐乐、严安一起被召见。汉武帝说:“你们以前都在哪里?为什么相见这么晚呢!”爱才若渴之状溢于言表。当时东方朔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达到3000牍,两个侍从才能把这些竹简搬动。东方朔上书是否有高明见解,史书并未记载,然而武帝竟花了两个月时间把奏牍耐心读完,可见他是如何注意听取四方士人的意见。这样,汉武帝把主父偃、严助等人补充进中朝,就大大弥补了几个宰相所提供的谋略之不足。

大臣主父偃,一年当中就得到了四次升迁,成为出入禁门腹心之臣。汉武帝提拔到中朝的官吏往往出身一般地主,有才干,多智谋,可以给武帝制定内外政策、提供宝贵意见。同时为了共同研究和决策需要,丞相、御史两府保管的一部分资料也逐渐转归近臣尚书令。同时这些“腹心之臣”因为常在左右,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及时召见,共商对策。加上他们官位低,礼节简便,甚至可以“俳优畜之”。特别重要的是,在重大决策上还可以让他们与宰相大臣辩论。通过辩论,既可对双方建议的利弊再作衡量,然后决定取舍;同时如果这些近臣正确,以此方式否定宰相大臣意见也比较委婉。汉武帝将有才干而身份低的人置于左右,弥补了宰相权力被削弱后的不足。后来昭帝、宣帝的中朝官以及重用尚书的制度,便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汉武帝对待大臣近于苛刻,即便是充任宰相的官吏也时常因为惊恐而自杀。在武帝一朝,更换罢免处死的宰相及其他高级官吏非常多。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和以窦太后为首的外戚集团进行斗争,最终妥协,只好将正在重用的大臣赵绾、王臧下狱,逼迫二人自杀。武帝怪罪大臣王恢,王恢居然惊恐自杀。魏其侯窦婴和丞相田蚡争斗,汉武帝使大臣灌夫被满门抄斩,窦婴被斩首示众且灭族。汉武帝在位54年,名列三公九卿者多遭杀戮,仅三公之首的丞相就被处死8位,且都是满门抄斩或灭族的严厉惩罚,其他被杀者更多。对此汉武帝和大臣汲黯曾有一段精彩的对白。汉武帝招贤,常感人才不足,但是他一旦稍有不满,便诛杀文人士子,从不宽恕。汲黯进谏说:“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汉武帝笑着对汲黯说:“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

汉武帝在中央打击了宰相的权力后,在地方设置“刺史”,加强监察制度。秦朝时,每郡设置监察御史一人,以监察地方,西汉初年废除。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官僚、豪强、大族,他们肆意侵吞土地,盘剥贫民,互相勾结,横行乡里,使汉王朝的许多政令得不到推行。为了限制地方官吏的权力,监督他们的行为,整顿地方秩序,汉武帝开始加强监察制度。

李世民:文治武功均有大作为

唐太宗李世民,少年英雄,起兵反隋,建立唐朝之后,为了夺取皇位,他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和亲弟弟。之后,为了治理好国家,他在用人上,外不避仇,内不避亲。统军驭将,恩威并用。对降将和少数民族将领,能竭诚相待,委以重任。在位期间,选贤任能,兼听纳谏,文治武功均有建树。

为帝位,射杀自己的亲哥哥

在唐高祖李渊建立唐王朝的过程中,秦王李世民在统一全国的疆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朝野上下的威信也与日俱增。在征战中,他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条件,收罗了大批谋臣猛将,如尉迟敬德、李靖、房玄龄等,逐渐组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政治集团。这个文武兼备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和他在唐王朝中的特殊地位,引起了他的哥哥皇太子李建成的嫉妒,同时也使他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维护自己的皇位继承权,太子李建成也大力收罗人马,扩充自己的势力,同时还把弟弟齐王李元吉拉入自己的太子集团,两人合谋对付李世民。而统一战争结束之后,李世民逐渐产生了觊觎帝位的野心,于是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的争权活动便逐渐由暗斗转向明争。

公元624年六月,庆州总管杨文干叛乱,牵涉到了太子李建成,李渊命李世民讨伐,还许诺在平定叛乱后立他为太子。但事后,李渊却听信李元吉和后妃的话,改了主意,这无异于加剧了兄弟之间的争夺。公元626年双方已成剑拔弩张之势。有一天夜里,李建成请李世民去饮酒。他在酒里偷偷放了毒药,李世民喝下去以后,心痛剧烈,吐了好多血,幸亏淮安王李神通将李世民送回秦王府才得救。李建成和李元吉并没有就此罢休,反而更加紧了行动。他们在唐高祖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想借父亲的手杀了他,并且想办法将房玄龄和杜如晦调出秦王府,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

李唐宗室兄弟们激烈争夺继承权的时候,恰逢突厥南侵。李建成和李元吉觉得时机到来,便由李建成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北伐突厥,李渊同意了。然后,他们就进一步提出,调秦王的部下大将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等人随同出征,还要求将秦王的精兵划归李元吉统领。这很明显是想孤立李世民,然后再下手除掉他,而李渊也同意了。于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商议在出兵饯行的时候,派人将李世民刺死。这件事被太子李建成的一个属官得知后,他马上向李世民报告了这个机密消息。李世民手下的几个亲信知道后,都劝李世民抢先动手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免除后患,李世民至此已被逼上绝路。

公元626年六月三日,李世民向李渊报告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的阴谋,还趁机告发他们淫乱后宫,李渊答应第二天早朝时对质,处理此事。李世民并没有将希望寄托在父亲的处理上,因为先前父亲总是偏袒太子集团,于是他果断部署了行动计划。李世民去见李渊的事被倾向李建成的后宫张婕妤得知,她马上派人密告李建成,但李建成认为京城守卫都是自己的人,不会出什么意外。

公元626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亲自带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临湖殿,发觉不对头,急忙拨马往回跑。李世民带领伏兵从后面追杀而来。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李世民只一箭就将李建成射死,尉迟敬德也射死了李元吉。东宫部将得到消息前来报仇,和秦王的部队在玄武门外发生激烈战斗,尉迟敬德将二人的头割下示众,李建成的兵马见大势已去,当即溃散。李世民大将尉迟敬德手抄矛进见高祖,称太子作乱,已被剿平,李渊非常惶恐。李世民跪见父亲,将事情经过上奏。3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2个月后,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

用人外不避仇,内不避亲

李世民即皇位之后第二年,改元“贞观”。当时,全国大规模的战争刚刚结束,政府对各地区的统治还不稳固。李世民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一系列治国用人之策,使贞观之年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突出的太平盛世,史称“贞观之治”,成为继汉朝“文景之治”之后又一段辉煌的岁月。

李世民执政之后,首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制定一条什么样的“安人理国”之策。他“以古为镜”,认真总结了以往各个朝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摈弃了“严刑治国”的观点,接受了魏征的建议。

李世民十分推崇汉朝的文、景二帝,他把文、景二帝看成治国安民的明君,并且尤为倾心于文帝“夫农,天下之本也”的重农思想。他认为要“先存百姓”,必须以重农为本。贞观二年(公元628),他对大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营衣食”就是搞农业。他还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天。”不注重农业是根本不行的。为此,他制定了一系列的重农政策。

李世民亲眼目睹了隋朝灭亡的全过程。鉴于此,李世民十分注意去奢省费,躬行节俭。为了限制役使民工,他还运用《唐律》,从刑法上加以约束。即对那些滥用人力者,要给予刑律处分。

李世民从重农为本的思想出发,努力克制自己的私欲,爱惜民力,并以此来教育众臣,以保证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晚年,他立李治(唐高宗)为皇太子,经常用这种思想来教育太子。如见太子吃饭,便说:“你要知道耕种的艰难,你才能常有饭吃。”如见骑马,便说:“你要知道马的劳苦,不用尽它的力气,你才能常常骑它。”如见乘船,便说:“水可以载船,也可覆船,民众好比水,君王好比船,船重载亦可翻覆。”

由于李世民以重农为本,禁止滥征民力、大力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贞观初年的农业生产蒸蒸日上,不断获得好收成。以昔日荒凉贫穷的山东为例,到贞观六七年时,已变得十分富庶。外出旅行,不用携带干粮、银钱,所到之处,均可得到吃喝,外出数月门户不必关闭,每斗米由原来的数十钱跌至二钱。这与李世民重农安民的治国之策是分不开的。

李世民统治时期人才济济,绝非偶然。他善于用人和纳谏,是他在政治上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他的用人之道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是非常突出的。他能够广泛吸收人才,包括敌对集团的人才。李世民征战时,吸收了原李密、王世充、窦建德集团的人才,吸收了瓦岗军的徐懋功、秦叔宝、程咬金等;在攻破刘武周时又吸收了大将尉迟敬德;在攻破窦建德集团时,吸收了张玄素等;在消灭李建成集团时,吸收了魏征等。

李世民为了政局的稳定,任用了隋朝的旧臣,对李渊集团的人才也恰当地做了安排,如李渊的心腹裴寂。此前,裴寂曾多次在李渊面前诋毁过李世民,但是他在李渊起兵时期也起了很大作用。魏征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有名的谋士,多次建议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可谓李世民的大仇人。但魏征为人耿直,有才干,是个忠臣,李世民不记前仇,任用他为谏议大夫。魏征不断向李世民提出好的建议,使李世民对他十分佩服,经常将魏征请入居室,询问得失,魏征愈来愈被重用。

李世民用人外不避仇,内不避亲。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妻舅,在玄武门事变中立下大功,理当封高官,但历来外戚掌权会被众人攻击,因此,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本人为了避嫌,再三请求只担任一个空职衔。但长孙无忌确有宰相之才,李世民用人不避亲,任命他为宰相。

公元626年八月,李世民当了皇帝,他当朝评定功爵官职,授房玄龄、杜如晦以重职。他的堂叔父李神通当庭抗议,他说:“太原起兵时,我第一个在关西响应。如今房玄龄、杜如晦光靠笔杆子就位列我之上,我不服!”李世民回答说:“叔父在关西首先响应起义,也是形势所逼。后来窦建德吞并山东,叔父全军覆没为何不提?叔父是皇家至亲,我对叔父不吝惜一切,只是不能因私恩就同功臣一样滥行赏赐!”

公元631年,李世民令文武百官上书发表自己的见解。中郎常何上书,写了二十多条,条条有理有据,很有水平。常何是个武夫,素无学问,李世民便询问常何的上书奏章是谁写的,常何老实地供出不是自己写的,是他的一个门客、窘苦潦倒的书生马周写的。李世民立即召见马周,对马周的学问十分赏识。后来,将他一步步地提升到中书令的高级职位。

用人不疑是李世民获得属下拥戴的一个重要原因。尉迟敬德,原是刘武周手下的一员大将,他和另一大将寻相投降了李世民。不久寻相叛变,有人怀疑尉迟敬德也要叛变,就将他囚禁起来,并劝李世民将他杀掉。李世民命人释放了敬德。敬德十分感动,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在历次战斗中,出生入死,屡建奇功。李世民曾说,一旦国君对大臣怀疑,臣下就不敢畅所欲言,下情便难以上传。这样,要求臣僚们尽忠报国就不可能了!

一个人的才华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在于选用者的识拔能力。而选用者能不能选拔出真正的有才之士,主要在于选用者是否具有知人善任的才能。李世民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全面了解,并不听信一面之词。他在选择一些重要官吏时,总是派人下去调查了解,并不凭自己的印象办事,也不轻信人言。了解之后,要加以使用,在使用中再加深了解。人有才能,就要使用,使用之后,发现恶迹,就须立即罢黜,不能姑息。用一个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个坏人,别的坏人就会竞相涌来,这样,吏治之风就会很快败坏下去。李世民认为,战争年代,用人可侧重看才能,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如魏征,“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质问他:“你为什么要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魏征面无惧色,从容相告:“人臣各为其主,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你肯定活不到今天!”太宗十分敬佩魏征这一忠直之举,立即委予官职。魏征不断受到重用,直至宰相职位。而参与江都兵变、杀死隋炀帝投降唐廷的军官裴虔通、牛方裕、薛世良等人,虽然也担任了唐朝的刺史,但太宗都将他们发配边疆,一个也没有受到重用,其因在于“无德”。

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他留下了辉耀千古的丰功伟业。李世民知人善任,取长舍短,推心待士,才行俱兼的选人用人方法,为贞观一代选拔了一大批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杰出人才。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不独断专行,并且初步确立了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的旨意都要经过门下省审查,然后方可发布生效,这样可以杜绝错误政策对国家和百姓带来不良的影响和后果。在他统治时期,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当时出现了国子学、太学学生云集的景象,在地方也有不少学校,当时的科举也更加规范化。

同类推荐
  • 官家定律

    官家定律

    本书从趋利避害、灰色生存、差序格局、合法伤害权等多个关键词出发,向读者展示了适者生存的官场进化论。作者宗承灏像一个技术娴熟的庖丁,将他的解剖刀伸进千年历史的肌体里,深度剖析了中国古代官场种种怪胎。全书文字犀利,鞭辟入里,读来令人畅快淋漓而又茅塞顿开。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黄利鸣、宋俭、王智、杨建国著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导,从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历史演进、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参政党实践,以及加强参政党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五个方面,探讨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渊源以及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语境下政党协商的理论与实践,旨在探求当代中国政党协商发展的合理化路径。
  • 中国选举制度改革

    中国选举制度改革

    中国选举制度的改革已经在农村、城市社区、乡镇和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过程中展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在人大选举政府官员的改革方面也出现了许多变化。这些都表明,进一步推动中国选举制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现在是抓紧时机从法律、制度层面推动中国选举制度改革的时候了。从这样的考虑出发,世界与中国研究所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深一步的研究,就选举制度的改革提出比较详细的意见和进一步改革的想法。
  • 欧盟东扩视野下中东欧少数民族保护问题研究

    欧盟东扩视野下中东欧少数民族保护问题研究

    本书以欧盟东扩为背景,对欧盟东扩前后中东欧国国家在少数民族保护方面的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其进步与存在的问题看欧盟东扩对中东欧少数民族保护发挥的作用和局限性,以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 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热门推荐
  • 爱不离exo

    爱不离exo

    其实黑暗将我笼罩,你是我唯一的执着,任时光掩埋一切,也想与你相伴永生。
  • 优秀小学数学教师必知的7件事

    优秀小学数学教师必知的7件事

    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谁的人才素质高、人才储备多,谁就能处于战略领先地位,因此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具有战略意义。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是主要渠道;基础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搞好基础教育,除了靠政府投入建设一流的校园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可见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呢?
  • 浮生语梦

    浮生语梦

    普普通通的高中生言霖月在父母离异后与奶奶相依为命。霖月意外遇到界灵墨殇,在其指引下前往异世界寻找一个强大的灵的碎片,集齐后即可回到现世。谁曾想,事实的真相逐步浮出水面,墨殇的谎言也被揭穿。她并不是命定之人,也不仅仅是故事的旁观者。神族、人族、冥族王位的争夺,惊心动魄;记忆碎片的连接,揭露往昔;成长之路的艰辛,使她看清来时路,了悟尘世事。未完的故事还会继续,失去的人还会回来,那些留下的伤痛却无法掩埋……
  • 我在血色当BOSS

    我在血色当BOSS

    血色是我家,岂能让人天天刷?穿越到艾星的艾莉雅,在艾酱的威胁下,被丢进副本,成为了血色要塞的大BOSS。全新的血色要塞,面对来势汹汹的冒险者们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此处为标签:【艾泽拉斯】【魔兽世界】【魔兽争霸】PS:轻松,爆笑类的同人小说,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顺便给点推荐票。顺便推一下另一本自己的书《洛丹伦最后的正义》
  • 药郎稀

    药郎稀

    拳拳赤子之心并非一定能换来心中所爱。他心中只有他的少主,当命不是在是最重要的东西,那么留下的还有什么……
  • 笔炼天地

    笔炼天地

    书法大师楚清秋遭人陷害,中枪身亡,却阴差阳错来到一个以笔入道的大陆,且看主角如何在异界大展拳脚,走上巅峰!
  • 砍柴少年的修仙之路

    砍柴少年的修仙之路

    砍柴少年误入迷雾,吞食毒草昏迷,醒来后发现自己竟身处修仙门派,而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他怀疑起自己的身世.....
  • 时限之救世圣女

    时限之救世圣女

    为了达成最终目的,无泩的灵魂再次被送往远古的15世纪。在这里,他只是一个西方村子中的普通男童,而他的使命,则是见证圣女贞德的一切。“天地生来平等,我们有能力的人,为何不扶持弱小,为何要欺压弱小。”
  • 乱红杀

    乱红杀

    爱,不过是奋力厮杀前的一桩憾事琴奏看着眼前的这个男人毫不犹豫地把剑刺进他的胸口用他送她的剑用他教她的招数……
  • 天堂有天使

    天堂有天使

    以写实为主的悲情小说,是一部关于年青医生的从业现状与理想的冲突,从奉献的角度折射出人性的善良,对医患关系的重建及人与人间基本信任的一种思考,是一部情感大戏。本小说专业性强,真实性高,有一定的阅读困难。百度帖吧:天堂有天使。欢迎加入《天堂有天使》讨论群,群号码:43676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