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12200000040

第40章 旁人眼中的段祺瑞(15)

段公馆里面,除了太太、少爷、小姐们和下边的当差、老妈子之外,还养了好些介乎上下之间的人。偶尔来闲住的不说,经常住在公馆里吃闲饭的就有不少。其中有几位是以客礼相待的,也许可以说是客卿吧。

一位是西席老夫子,姓张,名汉元,听说是前清的一位翰林。除了教少爷、小姐们读书之外,在段祺瑞邀人作诗的时候,这位老夫子也被邀参加,一同吟风弄月。

还有一位是个大夫,名叫罗朗斋,丰润县人,我们称他为罗师爷。罗当时虽然双目失明,可是医道很好,曾经给袁世凯治过疑难大症。罗师爷很得段祺瑞的信任,邀他住在公馆里,上上下下有了什么头痛脑热,就找他开副方子,抓剂药吃。这个人脾气古怪,外边有人请他看病,他架子挺大,轻易不肯出马,要事先约定时间,而家里下人有病,跟他一说,不管什么时间,他让人搀扶着颤颤巍巍地就过来给你看病了。他还有一个特殊脾气,最烦病人向他叙述病情,要由他先诊断,看说得对不对。如果你先说病情,他就不开方子了,说:“你自己都知道了,还用我看病做什么?”他双目失明,医理中的望、闻、问、切四项里望字首先不能做到,不过他只要一把脉,就能把病情判断得八九不离十,所以公馆里上上下下对这位罗大夫倒都十分信任。

罗师爷的儿子罗凤阁,号慰生,是自小在段公馆里长大的。段看他聪明伶俐,相貌也长得不差,便认他作干儿子。罗管张夫人就叫妈。当时陆军部有四个副官,罗凤阁也是副官之一,但他不到陆军部去办公,而是在公馆里替段祺瑞办事。有些来客,段本人不愿意接见时便由罗代见。公馆里面收到的信件,照例先送到罗的办公桌上,由他摘抄以后,再送给段祺瑞过目,等于是段的一个随从秘书。这个人性情很温和,在公馆里人缘很好。在袁世凯当权后,段祺瑞乘坐军舰到武汉去迎接黎元洪,罗凤阁也跟着去了。途中罗凤阁所坐的轮船发生事故,罗看情势危急,便用军刀将救生艇砍倒,放到水里去,想坐救生艇逃命。不料轮船倒没有酿成什么大灾,罗凤阁却掉在水里淹死了。罗凤阁死后,曾经改派陆军部副官韩宾礼到公馆里来替段办理公事,但只来了一个很短的时期,以后就不再来了,也没有另外派人接办这些事了。

公馆里上上下下,都知道段祺瑞之所以能够起来得这样快,全靠袁世凯一手提拔。可是我们也认为,袁世凯能够当上总统,也靠段祺瑞大力拥护。自从张佩蘅嫁给段祺瑞,两家成了亲戚,关系当然更近了一步。张夫人不断进总统府见于夫人,而段祺瑞也经常在袁世凯的左右。谁都认为,段总长是袁总统面前数一数二的红人。

可是他们两人中间也免不了产生矛盾,听说有一次段祺瑞还气歪了鼻子。那就是袁世凯计划成立陆军模范团的时候,袁世凯本意叫袁克定当模范团的团长。段说:“我看他不行吧。”段坚持不同意,谈了半天,没有结果。最后,袁说:“你看我行不行呢!”这一来,段祺瑞没话可说了,于是模范团的团长就由袁世凯自兼。段祺瑞口头上虽然不说什么,心里可在生暗气。别人生气可能不形于色,而段祺瑞一生气,鼻子就歪到一边去了。

到了1915年,袁世凯当总统还嫌不过瘾,又想当皇上了。段祺瑞反对袁世凯称帝。听说他曾向袁世凯说过:“现在不可能,外面空气太坏。”可是段祺瑞本人就在那里造空气。他和江苏督军冯国璋,都是袁世凯的左膀右臂,他俩就常有电报来往。大概段祺瑞以为,只要我在这儿采取反对的态度,外边谁也不敢承认。

蔡锷离开北京的时候,是见过段才走的。陈宦到四川,临行时也来见过段。后来他俩宣布独立,反对帝制,都可能和段有关系。

段祺瑞因为反对袁世凯当皇帝,两个人感情越来越坏,于是段便推说有病,躲在家里,不出门,不办公,也不见客了。

有人说,袁世凯为了叫段拥护他当皇上,还曾经亲自到段公馆来过一趟,这不是事实。因为我就在号房里,公馆里有这么大的事,我不会不知道。又有人说,袁世凯因为痛恨段祺瑞不跟他合作,就派人送了一碗鸡汤给段,表面上说是慰问他的病,其实鸡汤里下有毒药,想把段祺瑞毒死,不料这碗鸡汤却被段的一个姨太太喝下去,立刻毒发身死了。这也是捕风捉影的话。因为段祺瑞的姨太太里面,只有大姨太太死在1914年,正是袁世凯当总统的时代。可是当时还没有搞帝制,段和袁的关系也没有发生裂痕,所以大姨太太的死,与袁世凯毫无关系。还有一位二姨太太后来死在天津日本租界,那已经是袁世凯死后的事了。其余三位姨太太,都死在段本人之后。可见这种说法毫无根据了。

不过,在段祺瑞最初称病请假的时期,袁世凯倒是不断派人往公馆里送东西。什么鸡汁呀、参汤呀,差不多每天就有人送过来。段的病假是请一回,续一回,袁世凯的吃食是送一次,又一次。可是大家都知道老袁的手段毒辣,国务总理赵秉钧就死得不清不楚,不晓得他这些鸡汁、参汤是不是下了毒,所以段祺瑞当然不敢吃,公馆里也没有人敢吃,只有倒掉完事。当时又没有经过化验,其中是否下了毒药,那就无从知道了。

段祺瑞和袁世凯的关系越来越僵,起先张夫人和于夫人还不断通电话,后来连电话也不通了,两方面的关系几乎断绝了。最后段祺瑞还搬到团河养病去了。

袁世凯在病危的时候,又把段祺瑞找去了。那一天,张夫人也去了。我跟着张夫人坐马车进福华门到福兴居去见于夫人,段祺瑞则坐汽车到怀仁堂去见袁世凯(段的汽车是冯国璋送的,连汽车夫一块儿送到了段公馆)。随后我又跟张夫人到了怀仁堂。段的汽车搁在怀仁堂东边,一排还放着几辆汽车,记得是徐世昌、王士珍、段芝贵等人,其余的人就记不起来了。我们跟汽车的人,也很不少,聚在一块儿,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老袁的病情:

“总统怎么样了?”

“听说还是发烧,心里起急。”

“打紧板了,一时不如一时,恐怕好不了了!”

待了好半天,段祺瑞才从里边出来,脸色阴暗,显得非常沉痛。本来嘛,自打北洋练兵,他跟老袁就是一个劲,时常来往,一见面就是一天。就为搞帝制,两个人才闹翻了。段祺瑞请病假,日子久了,就跟革了职一样,到末了老袁又把他找回来,听说老袁表示很难过,段祺瑞也表示很难受。现在两个人一见面,把从前的事一笔勾销。老袁向大伙表示:“以后一切国事,都听芝泉处理。”暗含着就算托了孤,北洋的大权交给段祺瑞了。当然段祺瑞自己也以为老袁一死,以后天下大事也非他莫属了。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当上了国务总理,总揽国家大权。老袁闹了半天帝制,不但没问罪,还给来了个“国葬”。到1918年6月5日黎元洪还颁了一道大总统申令,说:“前大总统赞成共和,奠定大局,苦心擘画,昕夕勤劳。天不假年,遘疾长逝,追怀首绩,薄海同悲……”袁世凯死后,在怀仁堂开吊。虽然是中华民国了,应该行三鞠躬礼,但有些人感到“受恩深重”,不行跪拜大礼似乎心里头有点过不去,靠近点的人,都在灵前按照前清的仪式,匍匐磕头。

开吊以后,灵柩送回河南彰德安葬。不但段祺瑞亲去,连张夫人也以义女的身份一同前去送灵。我也跟着张夫人去了一趟彰德,看了一次热闹。

移灵那一天,64抬大杠,由怀仁堂直奔前门。孝子袁克定是个瘸子,腿脚不利索,难为他打着个幡,一步一步走到西车站。从北京挂了一列专车,政府要人中关系较近的都随车到了彰德。彰德当地,就像办庙会看大戏似的,从四乡赶来看热闹的人,真是人山人海。袁世凯的茔地在彰德西北角,离他的宅子有二三里地。坟园的布局:两旁立着好些个石人石马,石人有文有武,松柏成行,有正殿,有东西配殿,上面都铺着琉璃瓦,完全是皇帝陵寝的派头。灵柩放在坟地里一个大井口上,外头是洋灰铁筋做的,十分坚固。上祭时候,一律磕头。葬后,就把坟茔的门砌死了。当晚大伙就乘专车回到北京。事后由北京前往祭奠的人,陆陆续续,三十、二十个,很不少,一直热闹了不少天。

袁世凯办帝制,听说都是袁克定的主意。袁克定以前还常到段公馆里来,因为张夫人的关系,管段祺瑞叫大哥。自打一闹帝制,两人就成了水火,完全敌对。这一回由于段祺瑞一手操持,给袁世凯办了国葬,袁克定似乎很感激。我曾听他再三向段祺瑞致谢,说:“得亏总理!”

段祺瑞是当时北京政府里面数一数二的重要人物,不但北京军政界的要人经常要来段公馆里问候起居,就是由外省进京的大人先生们也免不得要到段公馆里禀见、禀辞、禀谢。当时北京拜客正适兴用洋式名片,可是还有些老人仍沿用前清时代遗留下来的大红拜帖。这些名帖,大大小小,形形色色,上面印着一行行的官衔、勋章、勋位。还有人为了表示恭敬,在名片上面亲笔恭楷写上什么“沐恩”、“受业”、“门生”等等字样。号房里面每天都要收进一大叠各种各样的名帖。按照段公馆的规矩,每天晚上都应当把当天来访的宾客,按照名帖,一项一项誊录在号簿上面。有时还要把来宾的地址、电话登记上去。段公馆里,内号房、外号房,办事的人虽然不少,可是大家白天忙了一天,到了晚上都乏了,也懒了,抓这个功夫凑在一起总得来上八圈麻将。于是这种例行而又烦琐的誊录工作,便落在我的头上。自从我调到号房,十数年如一日,每天晚上必须把这项工作做完,才算告一段落。

段公馆号簿上面的头面人物,也就是当时北京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角色。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头面人物里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徐树铮了。

徐树铮是江苏萧县人,秀才出身。我们背后都称他小徐。他与段祺瑞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在北洋练兵的时候,他在段祺瑞手下当一名小小的司书,不知怎么被段祺瑞赏识上了,送他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徐树铮回国以后,就扶摇直上,成为老段跟前头一名红人。我们都说,段祺瑞起来得快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而段祺瑞提拔徐树铮也和袁世凯提拔他自己一样,甚至有过之无不及。段祺瑞当陆军总长,徐树铮当次长,另外还有一个次长蒋作滨,可是部里的大小事都是徐树铮说了算。不但蒋作宾当不了家,连段祺瑞本人说的都不一定算数。因为小徐在老段面前是说一不二,从不被驳回,而老段吩咐下来的事,小徐却不一定照办。我记得有这么一件小事:有个姓李的在军队里被撤职了,穷得没有饭吃,写信到段公馆里来投效,在信上申述了他被撤职的缘由,请求段给他个差使。段看他说得可怜,已经答应给他个事了,批交徐树铮办理。徐树铮签呈上去,说:“查该员无大用处,批驳,验过。”于是这件事就拉倒了。

徐树铮到段公馆来,是随来随见,而且用不着号房代他通禀,他就扬长直入了。段祺瑞会见外客是在外客厅,而徐树铮可以一直走进内客厅,和段见面。不过徐树铮到公馆来,也多是谈公事,三言两语,交代完了就走,向来耽搁的功夫不大,他很少参加公馆的宴会,也不大陪着老段打牌,照例是公事公办,态度很严肃。

徐树铮到段公馆来固然用不着我们通禀,我们大伙看他来到,也都躲得远远的。因为我们大伙都知道他脾气大,又好挑毛病,恶狼恶虎似的,当面就能给你来个下不来。小者挨一顿申斥,搞得不好,他跟老段一说,就可能把饭碗砸了。旁人还有个灵活,而他是言不二价,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惹他。

不但我们公馆里的人对徐树铮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就是段祺瑞左右亲信的军政界要人们对徐树铮也很烦恶,有些事,大伙都避讳他,不愿意让他参加。因为无论是什么事,只要一沾上徐树铮,就得实行独裁,听他一个人的了。

起先我也奇怪,为什么老头子对小徐这么信任呢?慢慢才知道,他不但对段忠心耿耿,一心护着老段,而且他这个人还真有学问,才气过人。他能在会客的时候,一手批公事,一手拿着耳机子和人家通电话,真是五官并用。再则他的记性也非常人可比,可以说是过目不忘,什么公文、条例,他看得既快,记得又熟,只要老头子一问他,他总是对答如流。谁要不信,找出公事来一对,真是一字不差。所以我们同事中常说:“这是人家有才,你想,老头子能不喜欢么?”

当时政治舞台上的要人,如王揖唐、曾毓隽、李思浩、梁鸿志、龚心湛、屈映光、曹汝霖、陆宗舆、吴炳湘等当然都是经常在段公馆出现的人物。王揖唐是段的同乡,也是能文能武,自命不凡的人物,除了小徐,就数他的脾气大了。

段祺瑞是军人出身,北洋派的军人当然都要常到段公馆走动。每逢督军团在北京开会,段公馆里自然是武将如云了。平时常来的是:吴光新、陆锦、蔡成勋、段芝贵、傅良佐、曲同丰、陈文运等人。吴光新是段祺瑞的内弟,我们称他“吴小舅子”。吴性格非常蛮横,脾气大,嘴里不干净,张口就是“好××”。我们常说段宏业脾气不好,就说:“跟他舅舅似的。”陈文运虽是军人,却没有武人习气,见了我们总是嘻嘻哈哈的,有说有笑。我们也不称呼他陈师长,总管他叫“陈二爷”。还有个值得提一笔的就是段芝贵,当时人称段祺瑞为老段、段芝贵是小段。其实二人年龄相仿,虽是本家,而论起辈分来,小段比老段还长一辈。小段在前清末年官场中,比老段得意得还要早一些,可是因为杨翠喜的事情而声名狼藉,以后他的地位就比老段还差一头了。段芝贵的弟弟段承斌,曾经做过长芦盐运使之类的阔差使,也是段公馆中号簿上常见面的人物之一。

上面提到的这些人,都是段的亲信,来到公馆可以在内客厅接见。至于一般来客,都在外客厅会面。段祺瑞的架子很大,一般来说,文官都是道尹以上,武官都是旅长以上。片子递进去,还不见得能见上一面。有时就由罗凤阁接见,问问来意。段祺瑞不大见客,所以团长、县长之类的文武官员就都很少来,因为谁也不愿意来找钉子碰。

这些来客,即使见着段祺瑞,临走时候,段也就是坐在椅子上欠欠屁股,就代表送客了。靳云鹏后来也做到国务总理了,可是在段祺瑞面前,总是守着学生的规矩,毕恭毕敬,而段也始终把他当小学生看待,不讲什么礼貌。只有很少数来客,段祺瑞比较表示敬意,临行时送到二门看他上车,那就是以朋友相待的了。能蒙段祺瑞另眼相看的来客,记得有汪大燮、熊希龄、周学熙、陆征祥、颜惠庆、李经羲、朱启钤、周自齐等,都是一些所谓政客名流。王士珍和段是小站练兵时代的老同事,地位彼此也不相上下,但很难到段公馆里来一次,不过偶尔来走动走动罢了。

段祺瑞一向非常严肃,无论对谁,都是板着面孔,从来很少露出笑颜,更不会说什么玩笑话。他对待来客,也是一概如此。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北洋老将姜桂题,我们称他作姜罗锅的。段祺瑞见着姜桂题,照例还要含笑问声:“老嫂子好?”在他说来,那已经是特殊亲昵的表现,不比寻常了。

同类推荐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1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1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是国内首部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左宗棠传记!终生不败的谋略全解,大器晚成的悲喜人生!智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中央帝国最后的不败大将!
  • 吃透曾国藩

    吃透曾国藩

    本书是对曾国藩格言的解读,以传统文化精神激励现代青年心灵,是一本有特色的中国式励志读物。作者选取格言引自有据可考的曾国藩文集,与现代青年分享其多年以来阅读和研究曾国藩的心得与人身感悟。全文共分四篇,前三篇分别谈理念、谈修身、谈实践;并将出处不尽详细,但流布极广、裨益于青年的一些格言,收录于拾遗篇。
  • 遇见,海明威:“迷惘一代”的永恒绝唱

    遇见,海明威:“迷惘一代”的永恒绝唱

    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纪最富盛名的作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第54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写作之前,海明威已是战场上归来的英雄。战争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237块弹片,更多的是战后的思考。1961年,海明威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大诗人弗罗斯特这样说道:“他坚韧,不吝惜人生;他坚韧,不吝惜自己。”他一生奉行的至理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也许,是他担心自己被打败,而毁灭了自己.
  • 隐士大风流

    隐士大风流

    本书介绍了许由、伯夷和叔齐、介子推、钟子期、鬼谷子、陶渊明等十七位在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隐士的生平事迹、归隐的理由,演绎了中国所特有的隐士文化和隐士情结。
热门推荐
  • 凤傲山河溺宠特工妃

    凤傲山河溺宠特工妃

    丞相府懦弱的废材小姐,当逝去的灵魂意外回归时,她已是21世纪最优秀的特工!一身红裙嗜血妖娆,风华绝代,绝代风华!他是暗夜的王,一身黑衣邪魅,无数少女为之倾倒,他却独独钟情于她一人。天堂一起大闹,地狱一起猖獗!
  • 如果重来我还是会选择你

    如果重来我还是会选择你

    花花姑娘张仙仙因一次巧合爱上渣男莫小北,莫小北让张仙仙变得深情又专一,可后来发现莫小北并不喜欢她,张仙仙决定重新追求莫小北,想要感化他,能否成功在一起??… 由真实故事改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EXO之命运变换

    EXO之命运变换

    一次意外……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遇见了命中注定的人……
  • 飞跃苍穹

    飞跃苍穹

    天生我才必有用,一飞冲天跃苍穹!这是一个腹黑男的热血一生!
  • 误入凡尘之空间仙子

    误入凡尘之空间仙子

    意外中的必然,她的灵魂穿越到了异世!面对异世家中的家徒四壁,感受着异世亲人的关怀,从茫然到担负起家庭重担,拥有着超级作弊器,练就一身绝世神功!凭借着自身的聪慧,快速摆脱贫困。善良的本性赢得周围一片称赞!本温馨平静的生活,却意外得知弟弟不同寻常的身世,命运从此改变了轨道,也因此找到了另一半,自此无论风雨,相携走过!她的神奇、她的善良悄无声息地改变着身边的一切……
  • 这个男人晒不黑

    这个男人晒不黑

    一个历经了世间酸甜苦辣的年轻人,他已经看不到任何希望。在一次几乎是自杀式的英雄救美中,他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把他带去了另一个世界。在他不熟悉的世界里,他拥有了该有的一切和他最爱的女人。但是慢慢的,他却发现,这个世界还是没有被他接受,还是那样的陌生……
  • 凡人异世生存指南

    凡人异世生存指南

    在一个以稀有血统,天赋,武技,魔法,仙术,装备为强,又以极品宝石,咒术,道符,法宝,神兵,秘籍为尊的异世界。如何才能在这个强者多如狗,神魔遍地走的异世生存呢?张宇:劳资穿越了还是一介凡人,没有奇遇,没有牛鼻的家世背景,没有稀奇古怪的血统,看不懂绝世秘籍,又不会绝世神功,悟性又差,没有强者辅助带飞,我太难了!!!
  • 闲读诗书慢著文

    闲读诗书慢著文

    本书为作者的书评文章集,分书评和读书随笔两部分,并附录若干篇他人评论作者著作的书评文章。作者阅读面较广,古今中外,文学、经济、社会等题材均有涉及,评论文字也独具见识。书评部分以对具体的书的评论为主,读书随笔部分题材较广,对阅读、创作、文化等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观察。
  • 倾国红妆

    倾国红妆

    本是小山村平凡女子,为保护家人自愿进宫为妃,却不料家人最终难逃一死!失去了唯一的羁绊,她剩下的只有仇恨!主导后宫争斗,引起纷纷战争,只为报仇:“既然不让我爱的人活,那么就用整个周国来陪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