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94100000004

第4章 器之君子——剑(4)

我国文献上记载的最早开始论剑的人是西周初年的虎贲之士(《礼记·乐记》),但因为记载的文字简约,我们现在并不知道当时虎贲之士所论的是何剑,估计是用剑的一些心得吧。战国时期的游侠荆轲在刺杀秦王之前曾和当时剑技高手盖聂论剑,遭到盖聂的怒斥(《史记·刺客列传》),他们之间的论剑内容,文献上也没有记载,大慨是盖聂嫌弃荆轲剑技理论不高,胡说一通,所以赶走了他。春秋晚期的越国是铸剑之乡,这里出了一位著名的剑技家“越女”,她虽然年纪轻轻,却击败了当时名气很大的老剑客袁公,越国的军队曾聘她做武师。越女经常和越王勾践论剑,《吴越春秋》为我们记录了越女论剑的一些内容。越女认为,用剑之道,要“内实精神,外示安仪”;出剑汉画像石“击剑”图山东沂南北寨村出土。图中一人已拔出宝剑拉开了搏击的架式,另一人却神态泰然,按剑不动。此所谓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说的山是剑理。之前,像一位仪态端庄的美妇人,出剑之后却犹若猛虎下山;搏斗中剑技动作要和自己意念步调一致,即神形相应,这才是剑技的最高境界。越女这些理论多为后世所效法,特别是形与神的关系,精辟透彻,道出了搏击之技的法门。此后的诸子百家对剑技多有议论,但大多以剑作比喻,讨论做人和治国的一些道理,较为著名的有孔子与子路论剑及庄子向赵惠文王说剑(庄子说剑见下文第三章)。子路好剑,穿着戎装提着剑去见自己的老师孔子,并对孔子说:“古之君子,以剑自卫。”孔子说:“子路你错了,‘古之君子’是以仁义来自卫的,对于那些凶暴之徒,用仁义来抵抗就行了,还用什么剑呀!”从诸子百家的这些言论来看,他们大都是把剑和剑侠当作反面教材来立论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对这种现象颇为不满,他认为应分两面看,剑侠有不好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值得称道的东西。在写《史记》时,他专门列了“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来描写春秋以来的侠客。司马迁自称司马家的祖辈曾经“以传剑论”而显赫一时,他对剑技也有蚀到的见解,认为:不是“信廉仁勇”之人是不能传兵论剑的,剑技和“道”一阵,“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显然,司马迁把剑技的理论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与后来练武之人讲武德是一致的。

以后的文献对用剑的理论多有记述。《汉书·艺文志》中有“兵技巧十三家”,其中提到了”剑道”。三国时的魏文帝曹丕的剑技曾名扬一时,他认为自己的剑法很快,善于用较短的剑制服较长的兵器,即“以短乘长”之术。明代的俞大猷写了一本《剑经》,基本上完善了剑技的理论。现代的武侠小说大师金庸虽不是剑技家,却在他的小说里有许多精辟的用剑理论。如金庸著的《笑傲江湖》第一册第十回中有一大段精彩的剑论描写:那时华山派派弟子令狐冲正和田伯光在华山的绝崖玉女峰上比剑,令狐冲斗不过,忽然出现了一位白须老者,田伯光一眼认出了他,原来老者正是华山派太师叔风清扬。风清扬其时已是隐世高人,练就了一套绝世的“独孤九剑”剑法,为了帮令狐冲打败田伯光,同时也是为了不让自己的“独孤九剑”绝技失传,于是传授令狐冲剑法,并讲了许多的剑理。风清扬独孤九剑采自金庸《笑傲江湖》。令狐冲与田伯光比剑,风清扬借仉传授令弧冲独孤九剑剑法。的剑理与史学家不同,它主要针对武器和学武之人本身而言,不太涉及政治和武德,应算是真正的剑技理论。风清扬一亮相,就大骂令狐冲蠢材,因为他觉得令狐冲使剑时过于拘泥于死板的剑招剑式,他认为“剑术之道,讲究如行云流水,任意所至”。风清扬在讲到剑招和破招的时候说,剑招只是初习时的基础,练到一定的程度就得把剑招忘了,随意而舞,要达到让人看不出招的地步,此所谓“无招”。既然无招,就没有什么可破了,敌人势必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在这里,风清扬举到了不会武功之人出招的例子:“一个从未学过武功的常人,拿了剑乱挥乱舞,你见闻再博,也猜不到他下一剑要刺向哪里,砍向何处,就算是剑术至精之人,也破不了他的招式,只因并无招式,‘破招’二字,便谈不上了。”看来,事理与天地一样,都是圆的,你到达终点的时候,也就回到了起点。当然风清扬在这里谈的不是哲理,他说的“无招”无非是告诫令孤冲练剑时要顺其自然,切不可为剑的招式所束缚,因为“独孤九剑”也有剑招,练完了须将其忘掉才好。很显然,风清扬的剑理还是受了道家哲理的影响的,如有招与无招之说,所谓的“任意所至”,其实也与上文提到的越女、司马迁的剑论是一致的,讲的都是形神合一,以意使剑。另外,风清扬还提到了练剑人的素质。在教令狐冲练剑的时候,他屡次称赞令狐冲是个练剑的好材料,他认为不是每个人都能练“独孤九剑”的,即使把剑法剑招都记下了,实战时仍然使不出“独孤九剑”应有的威力,因此练剑还得靠“悟”,要通晓剑意。风清扬的一个“悟”字,几乎道破了学习神功绝技的天机。

名将配宝马,宝马配好鞍。如果剑术一流,再使上利剑,与人对阵起来,必然更胜一筹。近现代武侠小说创造了许多颇为神奇的宝剑,如碧血剑、湘妃剑、倚天剑等等,大都通灵性,能无形之中取人性命。历史上也不例外,上文提到的有出土的越王勾践剑,有文献记载的鱼肠剑。在剑技、名剑的鼓噪之下,春秋战国之际,社会上出现了另一批人,即相剑家,专门鉴定剑的好坏与真假,他们和当时以识千里马而著名的伯乐差不多,都靠自己的眼睛和心智来吃饭。最早相剑家还是出现在铸剑业较为发达的吴越地区。越国的铸剑家欧冶子曾为越王铸了五把宝剑,越王找来相剑家薛烛看了看。薛烛先拿了那把叫做“纯钧”的剑掂量了一下,顿时赞叹不已:“看它发出的光,‘浑浑如水之溢于塘’;看它的锋刃,坚硬得像岩石;再看它的纹理色泽,却又柔和得像刚出水的芙蓉。”(《越绝书》)待薛烛看到另一把鱼肠剑后,觉着它冷气森森,“逆理不顺”,杀气很重,连忙叫越王不要佩带它。后来鱼肠剑流落到吴国,为吴王僚的堂兄光所藏,最后果真应验了薛烛的预感,光找到刺客专诸,用鱼肠剑杀死了吴王僚。

战国、西汉之时,相剑之风大盛,因为相剑家不但要识别新剑的好坏,还要鉴别旧剑的真假、优劣。所谓旧剑,就是自己所处时代之前的剑。如战国的时候,人们就把吴、越两地流传下来的剑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有些人喜欢楚倾襄王的剑,哪怕很旧很破,也是争而带之;很多贵族认为新铸的十把好剑还抵不上越国欧冶子铸的一把旧剑。由于这股崇古之风的兴起,出现于许多名剑的仿制品,有些模仿的功夫相当的高,很让相剑家头痛。《吕氏着春秋·疑似》中说:“相剑者之患,患剑之似吴干(越)者。”可见,当时仿制吴越剑的风气很盛。除了识别旧剑外,相剑家还得鉴定新制的剑,以供好剑者参考。因此许多相剑家有自己的相剑标准和经验,有的甚至著书立说,可惜均已失传。1974年,在我国的甘肃省出土了六枚与相剑有关的竹简,发掘者名之为居延“相剑刀”册,竹简年代为汉代,正可弥补文献阙失的遗憾。

“相剑刀”册简文甘肃居延出土。居延“相剑刀”册大约是西汉时期的作品,那时候钢铁刀剑已经很流行了,因此简文的主要内容说的是钢铁刀剑。简文总共只有209个字,但记录的内容却十分丰富,不但教人如何识别旧器的真伪,还着重告诉人们如何从刀剑的颜色、纹理来判断刀剑质量好坏。在怎样识别剑的新旧时,简文说:“从剑鞘中拔出剑来,看有无剑格及剑格的形式如何,剑格不明显或没有的,肯定是旧器;是旧器的话,再看看剑身上有无青黑的颜色,如果青黑的颜色均匀地分布于剑脊的两侧,必定是把好剑。”在谈及新器的颜色时,简文举出两例简明地判别钢铁剑的方法。钢铁剑的刃部经过淬火后,颜色发白,如果这种白颜色不到锋尖的话,一定是把好剑,到了锋尖上则不好;再者,可以到太阳底下观察剑身的颜色,如果剑的颜色发黄,或有黄斑,则肯定不是好剑,如果剑格之处黑白分明,也不是好剑。简文上这种以颜色判别剑好坏的方法在今天看来是十分正确的,因为白色指淬火后的颜色,钢铁剑淬火后,十分硬,但也易脆,因此剑锋最好不要淬火过度,形成白色;在格斗中剑格部位承受的力量较大,要求韧性好,因此钢火也不要太硬,形成黑白相间的颜色;剑身的黄色则指钢铁内部组织的杂质物颜色,黄色斑驳而重,说明剑锻打得不够,里面的杂质物人多,则剑的质量肯定不好。另外,简文还特别提到了剑的纹理,剑的纹理一是指剑身上的纹饰,另是指剑身所表现出来的纹路。简文称有“悬薄文”的剑很不错,但“悬薄文”是什么纹饰我们现代的人已无法得知;简文提到的“圭纹”则很可能与湖北江陵望山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上的暗黑色菱形纹相类,有“圭纹”的剑也是好剑。而剑的纹路得靠感觉和经验来判断,文献提到的剑纹“缠绵径冗”的现象恐怕不是一般人用眼一望便知的。越国的相剑家薛烛说鱼肠剑“逆理不顺”,可能也是从剑的纹路上来判断的。

即使从现代的眼光看,居延“相剑刀”册里内容也不落伍,有科学方面的东西,也有经验方面的东西。汉代的一位相剑家曾说:“想要知道剑的好坏,必须先仔细观摩一千把剑才成。”看来,相剑家著书立说并非是纸上谈兵,过了两干多年,人们把它们挖掘出来,除了当作文物历史资料外,甚至还能成为今人判断古剑好坏的参考依据呢。

七、剑之历史佳话剑与勇——荆轲的剑术

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这是发生在战国晚期的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事件的中心人物是一位名叫荆轲的大刺客。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王呢?

原来荆轲受人之托,答应了燕国太子的请求?去杀秦王。燕国太子丹和秦王赢政自幼就是好朋友,长大了后,燕国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王赢政不念旧情,百般刁难、侮辱太子丹。太子丹忿恨不已,偷偷跑回燕国,伺机报复。当然太子丹刺杀秦工也不光是泄私愤,他还是有公心的。当时的诸侯秦国渐渐强大起来,到处攻打其他的诸侯国,连两个老牌的大国齐和楚都被秦国打得没脾气了,各诸侯国的国君都很怕秦王。燕太子丹心里清楚,燕国弱小,迟早要被秦国灭掉,因此下定了刺杀秦王的决心。

荆轲在燕国受到了太子丹的厚遇。那个时候的刺客是有些讲究的,不是叫杀谁就杀准的,他们刺杀的对象非王即侯,要不就是达官,这样似乎更能达到他们的人生价值,为了立名于世,毫不在乎地放弃生命。当然,刺客杀人还得看雇主,他们杀人并不是为了钱,甚至一点好处都没有,他们奉行的信条是“士为知己者死”,这与后代刺客大不相同。荆轲之所以把燕太子丹视作知己,是因为他在一国的太子面前得到足够的优待和尊重,他甚至可以“怒斥”太子丹,而太子丹仍然唯唯诺诺。荆轲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后,开始了刺杀行动。荆轲是以使臣的身份去秦国的,为了取得秦王信任,荆轲拿了燕国城市督、亢的地图,督、亢是秦王垂涎已久而想得到的地方;荆轲还提了樊於期的人头,樊於期原是秦卫的旧部下,后来背叛了秦国,秦王一在悬赏捉拿他。不光如此,燕太子丹还花钱买通了秦王身边的大臣,在秦王面前说燕国的好活,使秦五放下戒心,接见燕国的使臣荆轲。接下来就是荆轲在秦国宫殿上刺杀秦王的一幕。荆轲呈上卷成圆筒的地图,刺杀的短剑(即匕首)就藏在地图里,秦王在翻看地图时,“图穷匕现”,荆轲操起短剑,拽住秦王的衣袖,直奔秦王胸口刺去……大家都知道,这次刺杀失败了。尽管如此,后代许多的历史学家、文学家都提笔撰文回味这一惊险的历史时刻,对荆轲的冲天浩气之举赞不绝口。

暂不管历史文人是怎佯的文华笔采,先来看一幅汉代人雕刻的“荆轲刺秦王”画像吧,瞧瞧民间艺人又是如何再现这一惊险时刻的。

汉代的画像石是地上祠堂或地下墓葬的建筑材料,在上面刻画像是当时的一种风俗。此幅画面中部有一根建筑立柱,别以为这根立柱是多余的,它可是秦王的救命稻草呀,当荆轲拿着短剑在宫殿上追杀秦王时,秦工绕着立柱来回奔窜,最后荆轲以剑抛射秦工时,竟奇迹般地被这根立柱挡住。从构图上看,立柱又可作为中轴线,将画面分成了左右两半。左半有一人,他的身旁题刻“秦王”二字,看来这位扭头拔腿欲奔、样子十分惊惶的家伙就是后来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右半有三个人物、一个漆盒,还有三个人名题刻,分别是“秦武阳”、“荆轲”、“樊於其(期)头”;那位全身发抖正匍匐于地长跪不但的人是秦武阳,传说秦武阳的胆子很大,13岁就杀了人,所以带他来做荆轲的副手,没想到秦武阳做不了刺客,在这种场合,他只有发抖的份儿;漆盒里装的是樊於期的人头,秦王很恨樊於期,见了他的人头,自然相信荆轲,让荆轲靠近他;画面中的主角荆轲被一人从身后拦腰抱住,尽管如此,他还是蹬腿扬臂将短剑掷向了秦王。

通观整幅画像,会感觉到一股凛然的正气充斥在画面的每个角落:秦王的惊慌和狼狈,秦武阳的胆怯和无能,左右官员的惶措和突袭;无不在烘托着荆轲的勇猛和胆识;就连漆盒里沾血的人头,营造的不是阴森的氛围,而是有一股奔放的力量,让人藐视强秦,让人视死如归。从古至今,中国人的戏剧心理是相通的。对于喜剧,总喜欢大团圆式的结局,寄托着一种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对于悲剧,其结局往往是悲而不惨,表达着积极向上的哲理内容。从历史文献上看,荆轲的结局很悲惨,在他已失去抗争的能力后,被一拥而上的武士乱剑砍死。汉代的画匠们精心地设计子这部悲剧的瞬间,但很显然,画匠的设计是带着情绪的。从事实上看,秦王是强者,荆轲是弱者;但从设计的画像上看,强弱双方却调转过来,荆轲所表现的强勇气势压倒了身边的所有人。因为我们事先了解事件的真相和荆轲悲惨的结局,所以从中更能体会到荆轲的人格魅力——大勇大义,情绪自然也被这幅画像所感染。难怪历代的仁人志士部把他奉为楷模,荆轲大勇大义的美名也由此在民间流传了两千年。

我们再来看看荆轲的剑术。人们在传播荆轲美名的时候,少有埋怨荆轲剑艺不精的。而从历史文献上看,荆轲的剑技水平并不入流。荆轲“好击剑”,曾经和当时的击剑高手论剑,遭到他们的鄙视。在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一位击剑名家感慨地说:可惜呀荆轲,刺杀不成功的原因就在于荆轲“不讲刺剑之术”啊!

同类推荐
  • 非常罪、非常美

    非常罪、非常美

    本书以优美的文笔,重现了一部部经典电影的画面之美,发现了那些潜在的隐情与流动的心声,构筑了一部入情入色入世的电影浪漫史。书中的文章像一部纸上进行的电影,细腻地展现了电影界的风情万种和人世的奇诡变幻。作者让自己内心和演员、导演的内心交叉重叠,叙述着电影世界带罪的美;那个时代、艺术、事业和爱情付出的沉重代价,都化作了无声的泪痕。
  • 甲骨、牙角器、偶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甲骨、牙角器、偶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分别介绍了甲骨的来源、知识特征、辨伪及收藏;牙雕艺术的历史、工艺流派;古代偶像、毛泽东像章的分类与专题收藏等。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音乐经典(下)

    音乐经典(下)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41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相声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相声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热门推荐
  • 夜烬之明神临世

    夜烬之明神临世

    轮回再回首也是梦,是悲是喜仿佛天定。看不到黎明,触不到阳光,黑暗将自己吞噬,我欲无风终究不能风平浪静,笑看云烟。水中的月在没了笑颜,等我站在苍云间,问道天下,客行万里船,剑指乱世莫雨风平晚,是仙是魔一瞬间,多少风花雪月终成魇。遮住眼,这世界只是孤独在作怪,一路灯红,一路徘徊,一路无期风雨走,我欲成魔终无风……
  • 家有贤夫:老婆大人您在上

    家有贤夫:老婆大人您在上

    这年头怎么还会发生这种“以身相许”的鸟事啊?幸好!她那比她大4岁的老公只跟她在一起呆了3年之后就远走高飞去了国外,而且一点音信也没有,这可让她开心的快飞上天了!可是,现在又是怎样?都已经过了10年了,他还回来干嘛?难不成是为了要履行13年前未完成的事?什么?!他竟然大言不惭地让她帮他的女友治病?他以为他是谁啊?占着是她老公的名义就想让她做白工?想都别想!一切照给她规矩来!再说了,她不告那个狐狸精来勾引她老公,他就该念“阿弥陀佛”了!还想让她帮她治病?哼!没门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此情恨晚

    此情恨晚

    一个为了还救命之恩,一个为了江山大业,当曾经深爱的女子出现时,她又该何去何从?
  • 真武世纪

    真武世纪

    一个废柴在无意中得到了上古传承下来的九龙脉,就凭这一点他的这一生并不平凡,还有可能登上武道的巅峰,定能成为真武大陆上的王者。
  • 极品修真狂龙

    极品修真狂龙

    唐奕退伍之后偶遇车祸,从而解开祖传苍龙珠,从此毒龙在身,寻遍百毒,笑傲花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首席律师太腹黑:娇妻赶快跑

    首席律师太腹黑:娇妻赶快跑

    一次相救,原来只是一次欺骗,他害她家破人亡,狼狈出国。再次回国,她力挽狂澜,只想报仇,而她身边早已有了另一个人守护。而他只能在她的重重误会下,做着苍白无力的解释,只希望她的原谅。他的执着和爱念是否能换回她的原谅?王子和公主是否能过上幸福生活?请看正文(此书属于慢热型,前部份废话居多)
  • tfboys之重生童话

    tfboys之重生童话

    一转身发现原来已从原点向前走去,从前真的不会再回来了吗?你说我是否也不会再变成从前的那个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