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94100000002

第2章 器之君子——剑(2)

僚的父亲吴王死后,他继承了吴国的王位。但按照祖训,僚的堂兄光应当继位,固此光对吴王僚十分嫉恨,一心想夺回上位,光表面上对吴王僚十分恭敬,是为了消除僚对门己的疑心。过了十余手,光才找到谋害吴王僚的机会。当时吴王僚想做霸主,于是攻打楚国,僚身边的亲信都到战场上打仗去了,只有光陪他在家。一天,光清吴王僚到自己家做客,僚欣然应诺。吴王僚还是有防备的,他穿上了铠甲,一路上都有兵士保护,到了光的家里,满屋都是僚的兵。光处心积虑,将自己的兵藏在密室里,等待时机、酒过三巡之后,光的一个厨师端上了燎最喜欢的一道菜——鱼。这位厨师实际上是光请来的刺客专渚,等专诸靠近僚时,突然从肚里抽出一把短剑,剌向僚,僚虽然有三重铠甲护身,但碰上专诸的宝剑,起不了一点作用。剑剌入僚的胸部,僚当即死亡,专诸也被僚的卫士砍死。光趁机带领自己的人马收拾残局,并做了吴王,改名阖闾。吴王阖闾是一位有作为的国君,他亲自带乒打败强大的楚国,为吴国后来称霸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诸所持的凶器就是鱼肠剑,鱼肠剑由此名声鹊起,一时传为美谈。不过这些吴越名剑只能出现在历史故事的字里行间,为人所道,算是耳闻,却不能亲见。令人欣喜的是,现代发达的田野考古为我们提供了亲见2500年前吴越宝剑的机会。据统计,至今考古发现和传世的吴王剑有17件,越王剑有25件。这些剑上都刻有吴王或越王的名字,大都有史可查,其中刻写“吴王夫差”铭文的剑就有9把。保存如此之多的王剑,足以说明当时用剑之奢靡。既然是一国之君佩带的剑,一定能代表当时的最高铸剑水平,所以对其他诸侯国的贵族来说是求之不得的。战国人庄子曾经说:“有机会得到吴越宝剑的人都把它们当作宝贝一样藏起来,舍不得用。”(《庄子·刻意》)这并不是庄子的夸大之辞。《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国的公子季札到诸侯小国——徐国访问时,徐玉的国君竟然十分失态地瞧着季札佩在身上的剑而不挪下眼光(见后文第三章季札挂剑的故事),足见时人对吴越之剑的爱慕之情。他国收藏吴越名剑的吏实从发现吴王、越王剑的地点也能瞧出些蛛丝马迹来。

除了传世剑外,发掘出来的吴王、越王剑很少是在吴越本土出土的,却多发现于河南、湖北、安徽、山西和山东等地。湖北、安徽原是楚国的地盘,楚和吴越之间经常打仗,楚人缴获吴越宝剑而据办已有的情况是存在的。山西是晋国的地盘,晋与吴国一直交好,双方均有使节来往,并且晋国还曾把本国女子嫁到吴国,在山西发现的吴王剑应是馈赠品。吴王还曾疏通运河,率水师北上攻打齐国,在山东发现的吴王剑恐怕是当地人缴获的战利品。不论是馈赠品还是战利晶,得到剑的当事人大概是欣喜若狂,一般的吴越宝剑也不易得,何况是吴、越王的剑呢,必然珍而贵之。他们有的死后把剑当作贴身的宝物陪葬在自己的身边,也有的当作镇家之宝传给了下一代。当然了,现在保存下来的吴、越王剑也不个个都是精品,由于铸造工艺和埋葬环境等原因,许多剑已生锈或者残断了,不复见昔日王者风采。令人庆幸的是,有少部分剑保存得非常好,出土时,剑身熠熠生光。下面选取两件保存较好的越王剑,浅浅地领略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剑光侠影。

越王勾践剑

第一眼看这把剑,由不得你不叹服,2500年呐,竟然没有一点锈色!锋刃看起来还是那么的光洁、锐利!有好事者拿出白纸来,摞了20多层,用勾践剑一刺,不经意间,竟然穿透了,令在场的人惊叹不已。20世纪70年代末,复旦大学曾对勾践剑作过一次科学的检测,发现剑身各处铜、锡等金属成分含量不一致,其中剑刃部含锡量达18.8%,剑的中脊部分含锡量则只有15.2%。一般而言,含锡量高,剑的硬度加强,但坏处是,剑的韧性不足,易折断;含锡量低,剑的韧性虽好,但硬度不够,杀伤力相对减弱。这把勾践剑在处理含锡量的问题上做得比较好,剑的刃部含锡量偏高,则剑锋更加锋利,剑的中脊含锡量稍低,使剑更有韧性,在杀斗中不会轻易折断。这次检测还为人们解开了此剑历经2500年不锈的谜团,原来剑的表面涂了一层硫化物,起到了防锈的作用。

越王勾践剑是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中发现的,出土时,插在一个黑漆木鞘里。剑通长55.6厘米,整个剑身布满黑色的菱形花纹。剑身上部刻两行八个篆体字,字体纤细悠长,人们美之曰“鸟篆文”。鸟篆文看着好看,但释读起来却不容易,经过全国各地专家的识别,才完全地释出这八个字来,即“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也由此知道了这把剑的主人就是那位“卧薪尝胆”十年最终一举消灭吴国成为中原诸侯霸主的越王勾践。勾践剑是越国的东西,怎么跑到楚人墓里来了。有人推测,越国是被楚国灭亡的,楚王将这把越王勾践剑当作奖赏送给了灭越国的有功之臣,有功之臣死后把剑埋在了自己的墓里。但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春秋晚期的时候,楚、越两国的关系不错,楚昭王还娶了勾践的女儿作妃妾,很可能勾践在嫁女儿时将自己的宝剑当嫁妆送到楚国去了。望山一号墓的主人是战国中期楚国的下大夫,官不算大,但他是楚国王室的子孙,经常伺候在楚王的左右,楚王将勾践剑转赐给他也在情理之中,因此勾践剑埋在了楚国下大夫的墓里。上面两种说法都是现代人的猜测,剑到底是怎样流落到楚国的,其中隐秘恐怕只有这把沉默不语的越王勾践剑才知道。就当是个谜,任人猜测吧,也许这样更能激起人们对这把勾践剑的兴趣。

勾践剑鸟篆铭文越王者旨於睗剑

越王者旨於睗是勾践的儿子,在位时间仅有6年,至今发现他的剑有8把之多。其中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把越王者旨於睗剑,其保存的完好程度甚至超过了湖北望山那把勾践剑。这把剑是从香港文物市场上花大钱买回来的,因为不是发掘品,当初见到如此崭新的铜剑,许多人部以为是假的,不敢买,但经过专家多次鉴定和论证,才确定它是2500年前的真品。

越王者旨於睗剑也有漆剑鞘,是用两块木片做成的,保存得非常奸,剑身插进去后依然密合得很好。此剑通长52.4厘米,剑柄上缠着丝带,剑格两面刻鸟篆文,为“越王越王、者旨於赐睗”,字口间镶嵌绿忪石,剑身光泽照人,像新的一样,难怪叫人怀疑。铸造青铜器时,依照铸造器物品类的不同,要求的材料和工艺也是不同的。文献上说:铸造一般的农用工具,用差一点的铜就行了,但铸造剑、戟之类的武器就必须用上好的铜。由于剑薄而长,既需要锐利又要有韧性,还得好看,因此铸造起来很麻烦,更何况是一代国君的剑呢,其精益求精是可以想象的。虽然没有经过仪器的检测,专家们从剑的表面还是看出了铸造此剑的一些门道。他们认为,像这么精致的铜剑,一般不会是一次铸成的,剑首、茎、格等先分铸出来,而后组合再进行第二次浇铸。不但如此,剑上纤细的阳文线条、匀弥的剑脊线、优美的剑面凹弧,无不显示着铸造工艺的复杂和铸剑水平的高超。

四、战国秦汉时期的钢铁剑

不知是受北方少数民族佩剑习气的影响,还是受南方吴越名剑的感召,大约在战国早期的时候,中国大地已刮起了一股使剑之风,这从当时铜器上铸刻的图案花纹上可以感受到这一点。河南山彪镇出土了两件十分著名的“水陆攻战”纹铜鉴,纹饰分上中下三层,刻画的部是持武器战斗的士兵形象。有意思的是,中层图案还为我们再现了古时登云梯攻城和划船对攻的混战场面,看来这场战斗打得很残酷,许多士兵的头颅已经不见了。通观整幅画面,不管是激烈的械斗士兵还是较为斯文的列队士兵,几乎每个人的腰间都有佩剑,这是一个令人十分奇怪的现象,因为除了佩剑外,他们手里还拿着戟、弓箭、盾等,加上剑,每人至少有两件兵器,有的甚至有三件。兵器过多,对于士兵来说是一种累赘,因此推测,佩剑在当时社会已成为时尚。一方面人们把剑作为武器防身护体,在铜鉴图案上我们看到有的士兵已抽出宝剑,正与敌人酣战;另一方面人们又把剑当作装饰品,佩剑能显示自己的风度,难怪交战中的士兵那么的整齐划一,人人佩剑。

四川成都百花潭中学出土的铜壶图案上刻画了更多的生活场景,除了打仗,还有狩猎、采桑、宴乐等画面,虽然不像上文铜鉴的“水陆攻战”图上人人都佩剑,但大部分人还是佩剑的。由此可以看到,由北至南,在战国早中期的时候全国各地男子佩剑已成风气。

佩剑成风,是人们审美和自尊的需要,属于精神生活的范畴。但剑并不是人们身上的摆设品;佩剑的风气和击剑的风气在当时是同时并行的。战国诸侯赵惠文王喜欢击剑,一时间在他的门下聚集了剑客3000余人,赵惠文王天天看他们比剑,结果好几百人在比剑中受伤甚至死亡。很显然当时社会流行的击剑运动不是表演着玩的,而是实战(《庄子·说剑篇》)。山东地区有个小的诸侯国莒国,莒国的国君嗜剑成癖,每每得到一把剑,就找一个人试试,看够不够锋利(《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剑虽然作了人身体上的装饰品,但它的实用价值仍时时存在:一方面作为个人的防卫武器,另一方面又被国家军队装备成兵器,战国中期以后,战争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文献记载,在战国后期秦国的军队几乎达到100万人(《史记·张仪列传》);其他各国的军队人数都不少,如秦国和赵国打仗,一次就俘虏了赵军40万余人,这么大的战役,在春秋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因此,会前的车战渐渐不适应战争的需要了,步兵和骑兵的力量相对加强,成了军队的主力兵种。上文提到秦国军队达到百万,其中步兵就有八九十万,是绝对的主力兵种。战国以后,剑身普遍加长,算是一种中长兵器了。剑本来是个直剌的兵器,剑身加长后,增加了剑搏击的能力,除了能直刺外,还可以斜撩、挥砍;由于有这些特点,剑不但可以从身体的各个方向朝敌人出击,还可以从四方护住自己的身体;另外,剑携带起来很方便,挂在腰侧,可以作为士兵的辅助兵器;因此对于与敌方有身体接触的步兵而言,剑是一种很合适的兵器。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战国时期的铜剑,这与战争用剑是息息相关的。在湖南长沙战国楚墓里,共出土铜兵器1486件,其中铜剑508把,除了弓箭用的镞头外,就数剑的数量最多,以前常用的戈、矛等兵器却相对地少了起来。长沙楚墓里一般的铜剑长50~60厘米,有的长达75.6厘米,在稍后的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了三把铜剑,长度都超过80厘米。由于青铜的韧性不够,铸成长而薄的器物很容易折断,所以铜剑能达到70~80厘米,已经很不错了。但汉代人似乎热衷于更长的剑,汉代剑一般长1米左右,更长的剑达到1.4米。当然这时的长剑已不再是用青铜能制作得了的,它们是用延展性较好的钢铁制作的。

提起钢铁,中国人有足够的理由傲视旁人。在距今3300年左右的时候,商代人已经开始使用自然的陨铁了,至少在春秋末期的时候(距今2500年左右),中国人已经掌握了人工冶铁技术。而欧洲在14世纪的时候仅仅知道怎么样使用生铁,这个时候中国的钢铁制造已是如火如茶。11世纪后期的北宋王朝钢铁年产量达到2万吨,能生产出10万斤重的铁塔;15世纪前期的明王朝钢铁年产量则有4.5万吨;在明、清两代,许多地方的炼铁炉都在6米以上,由于当时已使用焦炭煤炼铁和机车装料入炉,正如《广东新语》所说将铁矿等“以机车从山上飞掷入炉”,以至于炼铁炉的高度还可以加高,大大提高了钢铁的产量。可以说清代早期之前,中国的钢铁制造是独步天下的。

铁的硬度比青铜高,做出的兵器也锋利得多,这个特点早被我国商代人发现了,但他们还没有能力人工铸铁,而是利用了从天上掉下来的陨铁,把它们制作成青铜兵器的刃部,以此提高兵器的杀伤力。中国钢铁铸造业的转机出现在春秋晚期,现代的考古工作者为我们找到了许多这一时期的人工冶铁铸件,最早的一件钢铁铸剑就在这个时候的楚国墓中发现的。这把剑长38.4厘米,除了青铜质的剑格保存得稍好点外,其他地方已锈得不成剑样了。在今天的人看来,这把破铁剑既没有铜剑美观,也不实用。可别小看这把锈铁剑啊,它的出现简直就是军事史上的一场革命。在战国的时候,南方的楚国继承了吴、越两国优良的铸剑传统,大力发展铸剑业,并且率先以钢铁铸剑,这是一种新型的兵器,比铜兵器要锐利得多。那些没有铁剑的诸侯国都很害怕楚国,战国中期的秦昭王就曾胆战心惊地对大臣们说:“楚国的铁剑太厉害了,楚国的士兵有了铁剑后一定会变得更加勇猛,我担心楚国以后也会用这种铁剑兵攻打我们秦国呀!”(《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这并不是秦王灭自己威风的胆怯之言,而是事实。《越绝书》记载了楚国的一场战事,说晋、郑两国兴师围攻楚国,楚王手持铁剑,亲自登城指挥作战,结果打得晋、郑两国联军找不着北,“血流千里”。战后,楚王十分得意地感叹道:“夫剑,铁耳,固能有精神若此否!”看来铁剑不但锐利,还能鼓舞士气。不过,战国时期的铁兵器制作还很稀罕的,即使是楚国,铁兵器的分量也不是很重的。长沙楚墓里,出土了铜兵器1486件,铁兵器仅有39件,更不用说地处西北部还比较保守落后的秦国了。不过在战国中后期铁制的农具在全国各地已经非常普及了,有的甚至已代替了青铜农具。铁农具的兴起大大促进了中国冶铁业的发展。

同类推荐
  • 鲁虹自选集

    鲁虹自选集

    《鲁虹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鲁虹自选集》收集了作者历年精选作品,从历史的角度让人们重新解读或认识中国当代艺术。书中梳理介绍了大量的中国当代艺术现象,这些艺术创作既具有中国文化的特点,也为世界当代艺术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 课外雅致生活-罗丹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罗丹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茶具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茶具

    本书内容包括:唐代茶具鉴赏、宋代茶具鉴赏、清代茶具鉴赏、古代茶具的传播、紫砂茶具紫壶与收藏。
  •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主要内容分为佛教绘画的起源、汉魏六朝时期等章节。《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有关内容。
  • 中国音乐故事

    中国音乐故事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中国音乐故事》主要内容包括:伶伦制律、最早的情歌、夔是人还是兽、姜子牙歌动西伯侯、孔子闻《韶》、孔子学琴、宁戚敲牛角歌动齐桓公、伯牙学琴、囚车里的歌声、师旷奏乐、师旷以琴撞晋平公、师文学琴、百里奚听歌认妻等。
热门推荐
  • 守诺

    守诺

    一场场华丽的盛宴,一幕幕美丽的邂逅,十件神器的欢舞,十对主角的凯歌。为了爱由神入魔,为了情由妖成仙,为了你,甘愿为人......六道轮回,瞬影千丛,奈何一过,了却前尘。六界这么大,偏偏遇见你。【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请勿模仿。】
  • 向老庄学管理:最有中国味的管理之道

    向老庄学管理:最有中国味的管理之道

    很多领导在做管理时都觉得左右为难。管得太多会让下属失去活力,丧失主观能动性;不管又担心组织失控,难以驾驭。所以在“管”与“不管”中陷入纠结境地。其实在管理中我们可以借鉴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他们的哲学思想在管理中非常适用,参透和活用老庄的管理思想,会让你在管理实践中游刃有余。
  • 暖婚独宠:秦少的神秘娇妻

    暖婚独宠:秦少的神秘娇妻

    她和他高中时相恋过,校园时期低调的恋爱,却因他们高调的颜值惹来无数人关注。他曾是被女生疯狂迷恋的男神,她是男生心中沉默寡言的女神。原本被人羡慕嫉妒恨地一对,最后却莫明分手。多年前她莫明失联,警方毫无头绪,一夜间渺无音讯消……多年后一次同学会相见,她性格变得淡漠疏离,不愿与人接触……她,神秘独立,清冷寡淡,被母女算计。他,军政世家独生子,豪门集团继承人。她成为他的妻子,高冷男神变霸道暖男,时不时就犯点傲娇病。女强男强。他希望她像其它女孩一样柔弱需要保护,自己的老婆却整天像个男孩子似得到处招是生非。……小剧场:“xu—nian,你怎么像个男孩子一样?从跟你结婚起你惹出多少麻烦了?”她无奈:“我也不想啊……可能我就是传说中的招黑体质。没有黑我生存不了,它不找我……我找它。”(双强宠文,身心干净,宠文、宠文、宠文、甜宠暖文)
  • 重生后我的身边全是大佬

    重生后我的身边全是大佬

    孤儿童姩姩死后成了一个叫童念笙小婴儿,家人一个个颜值逆天、智商爆表,一家子全是大佬,还都拼命宠她。童念笙丢下哥哥们准备的千亿资产只身进入娱乐圈,原以为童念笙就要被评为:“你看看这个人,除了美貌什么都没有。”结果技能一亮,马甲一脱。黑粉:???现在抱大腿还来得及吗?某男:“宝贝,你距离走上人生巅峰还差个我。”
  • 女汉子的心路历程

    女汉子的心路历程

    是女汉子还是泼妇,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一个人,或许有些人觉得这个人是泼妇,而在她本人看来自己不过是个女汉子。
  • 像科比一样

    像科比一样

    我是一个新手、刚开始写、也算不上书、写书不为了赚钱、我一定会写下去。不会TJ的!
  • 员工忠诚教育

    员工忠诚教育

    职工素质教育是指对企业职工从事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因此也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现代企业所必需的学习型、知识型和技能型的员工,因此非常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 唧唧复唧唧!

    唧唧复唧唧!

    鸡……鸡鸡复鸡鸡木兰数小鸡~当代女大学渣手抓脐带穿肠而来,手拿鸡毛掸子,玩儿转古代。 木兰:“吃屎解决不了问题!” 马崇飞“啥?” 木兰:“你,你竟然偷偷躲在密室里搓粪球!” 南柯:“......” 本文轻松搞笑,并未遵循历史上的花木兰!!!
  • 墨记集

    墨记集

    本作品由作者本人根据一些真实事件改编(内容有魔化和玄幻化请勿当真),谢谢各位。
  • 幻骑王

    幻骑王

    一名少年带着一头神异的小狼在大路上历练无论如何都要变得强大起来只因其所背负斩断一切的斗气高亢吟唱的魔法化身为铠的幻兽幻骑士,幻魔导人族魔族矮人族精灵族在这片绚丽多彩的大陆上,少年带着他的幻兽伙伴,谱写属于他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