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70200000023

第23章 一位启蒙思想家的座右铭

如果有人问: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开明的时代吗?

回答是:否,我们生活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1784年12月18日,约翰·格奥尔格·哈曼给克里斯蒂安·雅科布·克劳斯(1753—1807)写了一封长达4页的信。克劳斯自1780年起在柯尼斯堡大学任实践哲学和政治学教授,他不仅是他昔日的老师康德的同事,而且还是康德亲密的朋友,尽管他们的年龄相差将近30岁。这是一封有具体原因的私人信件。但这封信与哈曼25年前写给康德的那些“情书”相比,也不完全是即兴之作。康德在1784年《柏林月刊》12月号上发表的题为《对“何为启蒙运动”这个问题的回答》一文触动了哈曼的心灵。他想起了他们初次相识时的热烈感情,于是信手拿起鹅毛笔,再一次就他们之间的共性和分歧进行反思,“而此时他那僵硬的四肢几乎不再适宜于逍遥学派的哲学”。他不愿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在哲学体系内运动,而是再次写下那些击中开明的自我意识的要害的思想。

那时,即1759年7月27日,当他的朋友贝伦斯和康德鼓励他接受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时,他拒绝了理性主义者康德。他宁可做一个打断其对话者的仅凭幻想的理性的苏格拉底,因为这些对话者虽然能干预宇宙的秩序,却不能认识自己。因此他更赞赏心灵的抒情语言,而不赞赏任何被主观的自我认识清洗过的理智的概念性论证。而那时,他们同时还有一个共同的《儿童物理学》的计划,他有时问康德,他这个如此聪明而且开明的哲学家是否也“特别喜欢孩子”,甚至参与孩子们那些简单的、貌似愚蠢的活动。给有学问的人们讲一点东西,这对哈曼来说容易得就像去欺骗老实人。但是,要为儿童写一部物理学,这就要求放弃任何优越感、虚荣心或掌握的知识形式,只需要一颗敏感的心灵和独立思考的勇气,杜绝对他人思想的模仿。“鼓起勇气!”这是哈曼写在书信末尾的祝福语。他同时还附加了一句:“如果您感觉到在自己的爱心中对儿童有一份特别的爱,那么您的胆识就会陡然倍增,而才气也会汹涌澎湃。”

毫不奇怪,哈曼已经进入“灵魂深处”,康德1784年如是说。他说这话的时候仿佛想起了自己这位最尖刻的批评者,在这位批评者的眼中,大多数开明的哲学家都是谎言预言家、作秀预言家和口头预言家,唯独没有勇气进行自我思考。“鼓起勇气!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智!”25年前,哈曼将这句话送给康德,以便使他放弃对没有心灵和自我认识的开明理性的模仿;那么,康德究竟为什么恰恰选择这句话作为他进行研究的座右铭呢?为了澄清这个问题,他给共同的朋友克劳斯写了这封信。克劳斯不仅对哈曼佩服得五体投地,热爱他的“心灵”;而且对老教授康德也钦佩有加,赞赏他的“头脑”。

哈曼给克劳斯教授的私人信件是一份哲学史文献,可以同康德为开明读者公开发表的纲领性文章相提并论。在对启蒙运动的批评中,哈曼的机敏和实力至今仍无人超越。这封信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哈曼动笔撰写的具体原因。所争论的不仅仅是一个200多年以来支配着哲学史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涉及我们同时代人的自我理解的问题。“正如文字记载的那样,几乎从未有过与之可比的争论,因为它具有如此高度的示范性,人们不得不问,而且从各个方面问,什么是真正的、彻底的启蒙运动。”可是,这个问题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从哈曼和康德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们迥异的性格,而他们两人进行如此激烈的争论,还能继续保持友谊吗?

同类推荐
  • 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

    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

    《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作为中国最具精神魅力的学府,百余年来,北大培养了中国几代最为优秀的学者、智者。他们以博大的、达观的、聪慧的精神风貌,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传播文明与智慧的种子。当我们处在茫然不知所措、希望之光黯然失色的时候,不妨坐下来,翻开这本心灵书,与北大的智者们聊聊天。相信他们的人生哲思会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把,为我们照亮前路。
  • 思维的模式

    思维的模式

    “知道如何知道”,探索思维的奥妙,这是人类千百年来面对的难题和谜题之一,也是这本由包霄林著的《思维的模式》试图寻求的答案。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始终依靠大脑中思维的模式,这个模式类似于“软件系统”,是一种包括有机结构在内的知识系统与情感、意志等因素组成的统一体。《思维的模式》从哲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语言学、社会学等角度,深入阐述了“思维的模式”是怎么构成的,有什么样的本质和特性,它在模式识别、语言理解、意义赋值、问题解决等方面有哪些功能。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 论语新读

    论语新读

    本书是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翻译和解读,依《论语》二十篇结集而成。该书力求在现代历史语境下,解读并还原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统治的古代权力-道德型社会,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反思,又有对当下现实的智性关照。
  •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胡适成名作,在北大讲义内容基础上,胡适经过一年的删补修定,写成《每天学点中国哲学》(原书名《中国哲学史大纲》)。它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称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辉煌成果。作为一部划时代的巨著,绝对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大娱乐

    重生之大娱乐

    圈里圈外,总是若有若无的存在着他得影子,经他捧红的明星不计其数,他才华出众!开始他被人戏称为才子,因为他崛起与网络白银时代,绽放于黄金时代!后来,他被人称为马甲哥,因为他马甲无数,被人扒下来,还有无数.最后,人们称他为大师,因为星光闪耀,他就是传说.
  • 源战道

    源战道

    在一个叫源战界的地方,奇怪的主人公张源,励志要成为源战界里最强的人,他的冒险之路从十岁那年就开始了,而且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成长,他有一群同样努力的同伴们,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他和他的同伴们的成长,是否真的能一起站在源战界的顶峰。新人写作,请大家多多包涵。
  • 神格空缺

    神格空缺

    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规则。异人,鬼族,普通人,天神,恶魔,天使,异界文明,这是一个极为混乱的世界。条条规则下,是各种中不堪入目。神奇的系统能否改变两个小小的人儿的命运,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神格已定,谁补空缺?欢迎加入群聊:1081797547(群满时:群主女装直播。)
  • 柳如是

    柳如是

    柳如是(1618-1664),本姓杨,名爱;后改姓柳,改名是,字如是。柳如是幼年不幸。14岁时,被故相周道登买于勾栏,强索为妾,未及一年,卖于娼家。后流落松江,自号“影怜”,与东林等党人交往。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人钱谦益(字牧斋,明朝官至礼部右侍郎)与柳如是结婚,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明亡,柳如是劝钱谦益殉节,钱推托不允,如是勇身投入荷花池身殉未遂。钱降清后,遭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钱氏家族乘机逼索柳如是,如是四十六岁时自尽。《柳如是》以半实录的手法再现了柳如是作为“秦淮八艳之首”的一生。作品中的柳如是孺子而兼侠女。
  • 狼非龙

    狼非龙

    她有女儿心,却是男儿身,三世情缘误终生。他有绝世才,却是周郎命,卧薪尝胆腹黑男。她有大哥二哥三哥四哥五哥六哥七哥八哥,哥哥不同。腹黑?傲娇?冷面?呆萌?毒舌?阳光?冰山?萝莉?大叔?她身边全有!双魄重生,男身女心她照样勾搭帅哥!且看大元宫闱,她如何步步为营,驾驭狼王,遇龙杀龙。
  • 霸少的蚀骨追爱

    霸少的蚀骨追爱

    张霂昔从见到薛漫的那一刻起,便认定了她,怎奈何这个忧郁冷漠的女生从未正眼看过他,所有人都已知道薛漫是张霂昔的,而唯独薛漫自己不知道,高考将至,一些看似幸运巧合的事情一一找着根源,可是还是狠心离开了。一别五年,在我爱你时,你选择沉默,在我转身时,你又说爱我,五年多少个日日夜夜,唯有霂昔和薛漫自己知道。仅仅一步之遥,元乔就这样抢走了霂昔珍爱五年却从未碰触到的人,怎么会甘心,倾家荡产又怎么样,只要能还回他的薛漫,什么都无所谓。薛漫从未想过,两个人都会爱自己爱的如此之深。
  • 异世佛尊

    异世佛尊

    一代佛教大师功德圆满,坐化而去,却佛缘不到,唯有转世在红尘中再历练一生……
  • 侧福晋的随身空间

    侧福晋的随身空间

    童心雅的传家玉佩真是一个好东西,在遭遇意外之后居然带着自己穿越了。不过,现实为什么和自己所知道的不一样,自己居然成了太子的侧福晋,难道自己穿越就为了以后和废太子住冷宫等圈禁吗?不行,一定要自救,只是这个太子和自己所知道的太子明显不同啊!
  • 蓦然回首身后执灯常亮

    蓦然回首身后执灯常亮

    传闻墨家家主心狠手辣,性情寡淡但为什么自从那位传说中的少女死了之后性情大变呢?难不成那个传中的少女……但却不知此时墨家大宅里“洛儿,我饿~”墨慬言一脸委屈巴巴的看着自己面前的小人儿。“嗯?”白酥洛冲男人挑了挑眉。“洛洛,我饿了~”男人更委屈了。“哼!忍着!”洛儿又生气了。两人互相看着僵持了几分钟后。“宝宝,在错了别不理我了,嗯?”“哼,今天晚上别想碰我!”女孩儿转身就进了厨房……
  • 斗破之万羽墨

    斗破之万羽墨

    万羽墨穿越到了斗破苍穹的世界,发现他所在的那个家族叫万氏家族,一家三十二个斗帝,哪怕是远古八族也要尊敬,斗破苍穹上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