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出能力
亚圣孟子认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许多著名人物在自己的早年就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和人生做事,但是他们没有被这些所吓倒,而是将其看做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考验,在做事这所大学里他们学到了在其他大学绝对学不到的东西。著名作家高尔基,少年时期经历了人生的各种磨难,青年时期经历了少有的做事,但他并没有让这些磨难和做事所打倒,而是从做事中振作起来,最后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当一个人正处于做事之中的时候,一个人应该想到,这实际上是命运对一个人的考验,因为领导打算委你以重任。
大凡成功的人士,其成功的经历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在成功之前肯定会经历许多的磨难,甚至要遭遇人生的许多超乎想像的做事。面对这些磨难和做事,一般人就会退缩,甚至无法从磨难和做事中走出。而成功者会将其看作是命运对自己的一种考验,只要度过了磨难,战胜了做事,人生的前面就会是艳阳天。
做事是人生最好的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你可以学到许多在其他地方绝对无法学到的东西,你可以磨炼自己承受磨难的能力,你可以学到战胜做事、从做事中走出的方法,你可以体会到人生残酷的一面,你可以体会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总之,在这所大学里,你会将自己磨炼成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经历了这些磨难和做事,对于人生将要迈过的其他一切坎坷,你都会将其视作一马平川,不再视其为畏途。
逆境包含变化了的环境。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在变化了的环境中占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就是一个善于在变化了的环境中学习的人。
1988年,柳传志和几个热血汉子来到香港,手里只攥了30万港币,因此,他们到香港也只能和在国内一样从做贸易开始,通过贸易积累资金,了解海外市场。接着联想选择了板卡业务,然后打回国内,为联想PC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柳传志认为,我当时一心要形成产业,做贸易只是权宜之计。今天我这样说,不是我成功了,事后才说这番话,你可翻翻1988年的报纸,我当时就是这样说的。失误对企业是个学习机会,关键是悟性,要善于向书本学,跟经验教训学。
不管是历史的教训,还是新世纪的要求,我们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从一切可以学习的地方学习,只有这样,我们个人和事业才能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步。
柳传志不怕困难,从做贸易开始学起,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开创了他与联想的天地。他告诉我们,要想在21世纪有所作为,就必须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有资格成为时代的强者。
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注重自己的学习能力,必须能够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逆境中学,在做事中学,并且终生学习。只有善于学习的现代高效能人才,才会成就神奇,创造辉煌。
在我们经历人生的磨难和做事之时,你想着你是在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在这里你可以提高人生最可宝贵的一种能力,一种绝不向困难低头的能力,一种使你成功的能力。
克制是一种能力
人必须克制自己,克制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克制自己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做事中检点自己的言行对做事成功是绝对必要的:因为一些话语比打人更伤人心。虽然人们不用匕首,但人们经常听说语言像匕首。一则法国谚语如是说,语言的伤害比刺刀的伤害更可怕。那些刺人的反驳,那些溜到嘴边的刺人的反驳,如果说出来,可能会使对方太难堪。布雷姆夫人在其《家》一书中认为,老天爷禁止我们说那些使人伤心痛肺的话,有些话语甚至比锋利的刀剑更伤人心;有些话语则使人一辈子都感到伤心痛肺。
孔子认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即君子做人,总是行动在人之前,语言在人之后。
做事中尽量不说话。不说话不仅确保安全,而且能给人留下个持重、非同凡俗的印象。当然,尽量不说话是指可以说可以不说,尤其是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否则,不说话也是不可取的。
做事中尽量少说。在不得不说的情况下,尽量少说,不夸夸其谈,不乱讲滥说,不信口雌黄,不妄发议论,这也是确保安全的一种方法。言多必失。多言多失,少言少失,不言不失。所以,在不得不说,非说不可的时候,还是要保持少说为佳的态度。
做事中不传流言。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随随便便说别人的短处,轻轻松松揭别人的隐私,不仅有碍别人的声望,且足以表示你为人的卑鄙。当你听到流言蜚语时,唯一的办法是听了就算,不做传声筒,不记挂于心,不向外传播。
做事中不说空话。说到做到,力戒空谈,是一个人进行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整天里空话连篇,不干实事,那他将一事无成。爱因斯坦给成功确立的公式是:成功=行动+正确的方法+少讲空话。
做事中不说假话。马克·吐温认为,我们千万不能说话,因为我们不知道何时需要说话。假话一旦被揭穿,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落得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理,成为令人厌恶的人。
做事中学会说话。所谓会说话,就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说了恰当的话,也就是把话说对时间、说对地点、说到点子上又能把直话说圆;说得头头是道,妙语连珠,使人人爱听,个个喜欢。
克制自己、懂言会行是做事最基本的功夫。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当我们让朋友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得到肯定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甚至对我们产生敌视情绪。因为谁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有人对他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是对他自尊的一种挑战与轻视,同时排斥心理乃至敌视情绪也就会应运而生。
日常做事中不难发现这样的同仁,他们虽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刚说几句就令人感到狂妄,所以别人很难与他苟同。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以为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其实结果只会在同仁中失掉威信。
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谦虚豁达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知己,那些妄自尊大、小看别人、高看自己的人总是令别人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到处碰壁。
何先生是一位很有人缘的骨干,在他刚到人事局时,在同仁中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他正春风得意,有多少人找他帮忙,哪个几乎记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给他送了礼等等,同仁们听了不仅不欣赏,而且还极不高兴。后来经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点拨,才意识到自己的毛病。从此以后便很少谈自己而多听同仁说话,因为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远比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后来,每当他与同仁闲聊,总是先请对方滔滔不绝地表现自己,只有在对方停下来问他的时候,才很谦虚地说一下自己的情况。
所以要克制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才会永远受到别人的欢迎,才能做好做事。
识进退者为俊杰
我们在谈到做事之道时,更多地强调要有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但是,有时候,一味地硬冲硬打未必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做事的策略,能进能退也是一种做事能力。
的确,疾风知劲草,人须有傲骨,面对险恶的局势,人应当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自应提倡,也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一种精神。但是,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就某个具体的事情来说,也有其时、势的问题,在某些特点的时间里、环境下,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做事策略,而并非是消极退让。
美国刚卸任不久的总统克林顿,跟菜温斯基的那场拉链门风波仍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我们可以想一想,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事情东窗事发,克林顿死不承认,采取死撑着的态度,这也是一种选择。当着全世界人的面,堂堂的美国总统承认自己的丑事,这是多让人难为情的事情啊!但克林顿聪明之处就在于,他采取了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么做,其实是将包袱扔给了所有的美国人:我已经承认了我自己的错误,一个人有权利让我下台,一个人也有权利让我继续留在总统的位子上;对一个已经承认错误的人,一个人就看着办吧!
说克林顿死属不怕开水烫也好,说他狡猾也好,但最终是他胜利了。
同样是美国总统,当年肯尼迪在竞选美国参议员的时候,他的竞选对手在最关键的时候轻易地抓到了他的一个把柄:肯尼迪在学生时代,因为欺骗而被哈佛大学退学。这类事件在政治上的威力是巨大的,竞选对手只要充分利用这个证据,就可以使肯尼迪诚实、正直与道德的形象蒙上一层阴影,使他的政治前途黯然无光。一般人面对这类事情的反应不外是极力否认,澄清自己,但肯尼迪很爽快地承认了自己的确曾犯了一项很严重的错误,他认为,我对于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是错的。我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余地。肯尼迪这么做,等于说我已经放弃了所有的抵抗,而对于一个已经放弃抵抗的人,你还要跟他没完没了吗?如果对手真的继续进攻了,显得对手没有一点风度。
所以,我们应记住一个基本原则:一个人既然已经承认错误了,那么你就不能再去攻击他,再去跟他计较。无论是克林顿还是肯尼迪,他们都没有因为有过劣迹而受到丝毫的伤害,相反的是,他们还都将它转变为了一个优点,这从肯尼迪后来当选总统和克林顿的事情完全在互联网上披露支持率反而上升就可以得到证实。他们承认自己有过错误,他们就已经将自己人性化了:我们和平常人一样,也会犯错;同时,承认自己有罪,赢得人们的同情。而别人这时也乐得做顺水人情。
这是在被动的情况下以退为进的策略。在主动的情况下,由于彻底解决某个问题的时机没有完全成熟,也可以采用这种策略。
清朝康熙皇帝继位时年龄很小,功臣鳌拜掌握了朝中大权,并进而想谋取皇位。康熙十分清楚鳌拜的野心,但他觉得自己跟基未稳,准备还不充分,于是索性不问政事,整天与一帮哥们儿游戏,以造成一种自己昏庸无知的假象。一次,康熙着便服同索额图一起去拜访鳌拜,鳌拜见皇帝突然来访,以为事情败露,伸手到炕上的被褥中摸出一把尖刀,被索额图一把抓住。直到这时,康熙仍装糊涂说,这没什么,想我满人自古以来就有刀不离身的习惯,有何奇怪!康熙此举让鳌拜对他彻底放松戒备,最后康熙等时机成熟时一举将其擒获,可以说放出长线钓上了大鱼。
商不厌进退。商界如此,政治斗争如此,在我们的平时的做事、做人的各方面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