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06600000028

第28章 佛教寺院和四大名山(13)

中唐以后,禅宗渐盛,诗人王维无心世事,耽于禅悦,其诗画的内容和风格深受禅宗思想影响,着力予意境的表现。

自宋代起,寺观的壁画开始衰退,“文人画”和“院体画”逐渐兴起。当时画家大多以创作卷轴、扇面等为赏心乐事,壁画绘制转入民间画匠之手。受儒、释、道三教合流思想的影响,宋以后佛教的水陆画比较发达。水陆画是悬挂在水陆法会殿堂上的宗教画,一般分上堂和下堂两部分,上堂画有佛像、菩萨像等,下堂画有诸天神像、儒士、神仙像,以及城隍、土地像等。

藏传佛教的绘画艺术可分壁画、唐卡两类。壁画题材包括佛、菩萨画,佛本生经变画,历代高僧、大师、教派祖师传记画,历史故事画以及民俗画等。佛像画多为单线平涂,成像庄严肃穆,体态匀称。历史故事画、风俗画多用俯瞰式透视法,笔法古朴而细腻。壁画色彩鲜艳,富于装饰效果,所用颜料都是传统的不透明的矿物质,使用时还须调入动物胶和牛胆汁,以使色泽经久不褪。唐卡,原意是写在布上的文告,后来指一种卷轴画,也可称做布画,是藏传佛教特有的绘画艺术。唐卡题材大多为佛像画和高僧、大师的传记画,也有部分反映民间生活和风俗的画。

●五佛教建筑

印度的佛寺和石窟寺,平面布局以佛即簌堵波①为中心,四周布置僧房、佛殿。这种建筑格局,在中国被演变为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

见于史籍记载的中国最早佛寺,当推洛阳臼马寺。它是利用原来鸿胪寺官署改建而成的。2世纪宋,笮( ze)融在徐州建寺塔,“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后汉书·陶谦传》)。先是利用官署改建佛寺,后义建起楼阁式佛塔和堂阁,这样,印度式的寺塔从传人中国之始,便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魏晋以后,中国都城和宫殿建筑的形制渐趋完善。都城通常取方正的轮廓,设置贯通南北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建造主殿。受其影响,佛寺和石窟的建造,开始改变早期对印度平面布局的仿照,转而采取中国宫殿官署的院落式格局。以历史上著名的北魏洛阳永宁寺为例,该寺呈平面方形,有明显中轴线,主体建筑佛塔和佛殿位于寺的中央,显示佛殿与佛塔并重的意义。这表明,当时的寺院建筑已经注意到了对中国传统礼制的接受和应用。

隋唐时期的寺院,继承和发展了魏晋南北朝的传统,平面布局依中轴线作纵深的展开,以殿堂廊庑等组成的庭院为单元,殿宇重叠,庭院错落;供奉佛像的佛殿已成为寺院的主体,塔往往建于寺旁,另成塔院。宋代以后,殿堂建筑益趋繁杂,追求装饰效果,通常彩画朱漆,金碧辉煌:较大的寺院多将塔建于佛殿之后。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殿内无柱,梁架结构简练,显得庄重、古朴、坚实。稍晚于南禅寺的现存唐代佛寺建筑是五台山佛光寺。该寺重建于大中十一年(857)。该寺三面环山,因山势而成层层叠高的3层院落。东大殿位于最后一层院落,地势最高,雄视全寺,建筑古朴,显得宏伟壮观,是唐代建筑的典型。

现存宋、辽时期的佛教建筑,著名的有河北正定隆兴寺、天津蓟县独乐寺、浙江宁波保国寺、山西大同华严寺。山西洪洞县境内的广胜寺属于元代建筑。北京西山碧云寺则是明代建筑,寺中殿堂、廊庑的布局与地形相结合,并把泉、石、树木组织在内,带有江南风味。

西藏地区最早佛寺原貌已不复存在。现存较早的藏传佛教建筑,是元代兴建的萨迦寺和夏鲁寺。萨迦寺在西藏萨迦县的本波山下,其建筑以大殿为中心,附有各种僧房。大殿高11米,总面积达5 700平方米,有柱子40根。夏鲁寺在西藏日喀则郊外,主要建筑有门廊、经堂、佛殿,佛殿前有围廊环绕的庭院。

哲蚌寺坐落于拉萨西郊,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的寺院,它还是历代达赖喇嘛的母寺。全寺有四个“扎仓”(经院),可容纳僧侣近万人。该寺的主要建筑是大经堂,其规模十分雄伟壮观,可同时容纳8 000名僧侣。

拉萨的布达拉富代表着藏传佛教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它始建于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现存建筑是清初顺治二年(1645)五世达赖喇嘛时重建的。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气势宏伟,高达200米,东西长400多米。前后13重,房舍近万间,可容僧众20 000余人。布达拉官是宫堡和寺院合一的建筑,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地处河北承德的藏传佛教寺院,是18世纪起修造的山地建筑。现存8座,即溥仁寺、普宁寺、普佑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殊象寺、须弥福寿寺,统称“外八庙”,意为承德离官(即避暑山庄)外的8座佛寺。承德离官和外八庙是清朝政府为抵御沙俄侵略,便于团结蒙、藏等少数民族而兴建的,因而建筑风格上吸取了藏、蒙、汉等民族的优点,与西藏地区佛寺不尽相同。

佛塔源于古印度覆钵式率堵波。但在中国汉地,它很快演变成为重层楼阁式建筑。因为按汉人的理解,塔既然是埋藏佛舍利的地方,应该以高峻的形式来显示它的神圣性。当人们引颈仰视高塔时,会出现心理变化,对佛塔产生一种庄严、崇高之感。

中国佛塔分布之广,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可以说举世无双。它们犹如一朵朵绚丽的奇葩,一颗颗璀璨的宝石,点缀于白云蓝天之中,镶嵌于青山绿水之间,为祖国的山河大地增辉添彩。

中国佛塔的分类方法有多种,现在我们一般从造型上,将它分为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4种。

楼阁式塔。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形式。这类塔在中国古塔中历史最悠久,形体最高大。早期楼阁式塔都属木结构,如《洛阳伽蓝记》所载永宁寺塔,共9层,高数十丈,百里之外就能遥见。现存最大木塔是山西应县木塔(即佛宫寺释迦塔),该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距今已有900余年。它平面呈八角形,外观5层,实则9层。总高达67米多,直径30米。塔内设有楼梯,可拾级而上,人们可以在每一楼层上凭栏远眺,周围景色尽收眼底。

现存隋唐以后的楼阁式塔,多为砖石仿木结构。著名的如西安大雁塔、苏州虎丘塔、杭州六和塔、广州六榕寺塔、北京房山区良乡昊天塔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层之间有较大距离,因此,塔身就像一座高层楼阁;每层塔身都砌出柱、额、门、窗,塔檐以砖块或石料建成斗拱;塔内建有木制或砖砌的楼梯,可供人自由上下。

密檐式塔。以这类塔的外檐层数多而得名。早期著名的密檐式塔,有河南登封嵩岳寺塔、西安小雁塔、云南大理千寻塔等。辽代以后,密檐式塔在华北、东北地区有较大发展,一直到明清仍续有修建。而在同时期的南方,则仍以楼阁式塔为主。密檐式塔的特点是:下部第一层塔身特别高,以上各层则塔檐层层重叠,距离很近。几乎看不出楼层。如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元年(520),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塔身总高40米,共分15层,其中第一层最高,有各种装饰。第二层起,各层高度递减,面阔渐缩。塔的外形古朴而流畅,显示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或藏式塔,因为这种形式的塔为藏传佛教所常用。塔身是一个半圆形的覆钵,覆钵下建一高大的须弥座,覆钵上是巨大的塔刹。这种塔在元代开始流行,明、清时期继续发展。著名的有北京妙应寺白塔、北海琼岛白塔、五台山塔院寺白塔等。

金刚宝座塔。是仿照印度菩提伽耶的金刚宝座塔而建造的。其形式为:塔的下部为一方形巨大高台(即金刚宝座),宝塔上建有5个正方形密檐小塔。这类塔在明代以后陆续修建,但为数不多。具代表性的有北京真觉寺(俗称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等。

●六佛教雕塑

佛教雕塑是佛教艺术的典型体现,它主要保存于历代开凿的洞窟和兴建的寺院中。东汉末年,笮融造佛寺,寺中“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三国志·吴书-剂繇传》)。一般认为这是中国雕造佛像的最早记载。中国早期佛教造像中有不少是金铜像(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镏金),其造型基本仿照印度。

从东晋起,佛教造像开始进入它的昌盛期。后赵石虎建武四年(338)的金铜坐佛像,是国内有明确纪年的最早佛像(现收藏于美国旧金山市博物馆),标志着定型化的单身佛像的雕造已普遍出现。这时的佛像,己不是对印度佛像的单纯模仿,而开始具有了中国色彩。以东晋戴逵父子为代表的雕塑家,曾致力于中国式佛像的创作。相传戴逵在会稽山阴灵宝寺作阿弥陀佛像和两旁菩萨像,初步完成后,他隐坐幕后,细心听取各种议论,然后以3年时间反复修改,一座完美的雕像终于面世。

除了单身造像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大兴凿窟造像之风。国内现有石窟遗存约100多处,它们分布于历史上佛教传播的重要地区,其中享誉中外的有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巩县石窟,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四川大足石窟,云南大理剑川石窟等。

石窟艺术是建筑、雕塑、壁域三者的有机结合体,而雕塑是石窟的主体。石窟雕塑的题材,主要是佛像(包括各种佛、菩萨、罗汉、护法像)、佛经故事(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供养人(出资造像者)像等。中国佛教雕塑的艺术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的、民族的和地区的特点。

公元3世纪,印度佛教艺术沿着“丝绸之路”传人新疆地区,形成龟兹石窟体系和子阗佛寺艺术,我们称之为“西域佛教艺术”。西域造像通常技法简明古朴,比例适度,面相丰圆,肢体雄健,神情娴静恬适,衣纹质感较强。这表明它较多地受了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西域佛教艺术东渐玉门关内,便形成凉州佛教艺术。

5世纪中叶,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在平城(今山西大同)雕凿云冈石窟。云冈石窟的造像艺术集中体现在县曜(yao)主持开凿的5个洞窟中。由于当时佛教艺术传人中原地区时闻不长,开凿昙曜5窟的基本力量又是来自西部凉州的工匠,所以其中仍保留着较多的印度艺术风格。佛像外穿袒露右肩的袈裟;衣纹或为平行、隆起的粗线条,或为细密贴身的平行弧线;面相浑圆,细眉长目,深眼高鼻,嘴角露出淡然微笑;两肩齐亭,胸部厚实。菩萨像则上身袒露,胸前佩戴项圈、璎珞(贯穿珠玉而成的装饰品)。

昙曜5窟之后的云冈其他石窟,开始出现中国化的倾向。洞窟平面由马蹄形变为方形,有前、后室;造像中大型佛像减少,而题材有所增加;佛像的面相由圆形趋于长圆,躯体健壮适中;服装衣纹简化。这与孝文帝太和(477- 499)初年着手的汉化改革相适应。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后,云冈石窟的造像更趋汉化。佛像面相清瘦,颈长,削肩,躯体修长,服装以褒衣博带式为主。

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其造像受南朝戴逵为代表的秀骨清相风格影响,褒衣博带,性格爽朗,神采飘逸。北齐时期的龙门石窟造像与曹仲达的“曹衣出水”风格类似,服装轻薄,以波浪式线条显示。隋代龙门造像趋于华丽,佛像戴宝冠,菩萨饰璎珞;飞天迎风翱翔,衣带飘舞,富有动态之美。

唐代是我国雕塑艺术灿烂辉煌的时代。雕塑作品奇艺骈罗,精美绝伦,雕塑技术圆熟、洗练,充分体现出雄健奔放的时代气息。

龙门石窟的开凿,在唐高宗、武刚天时期达到极盛。奉先寺大像卢舍那佛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造像。大像始凿于唐高宗时期,至武则天时期完成。卢舍那佛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意思是光明普照。武则天自称她做皇帝符合佛的旨意,所以有意通过佛像的雕造来体现自己的权威。卢舍那佛坐像,通商17米多,位于石窟中央。佛像仪表堂堂,比例匀称;丰颐秀目,表情慈祥而恬静;嘴角微翘,显出微微笑容;头部稍下倾,目光好像在关注着芸芸众生。佛的温雅、敦厚的人间形象,使人感到亲近;而崇高神秘的宗教效果,则令人心生敬畏。

唐玄宗时期,是中国佛教造像的黄金时代。这时期的造像,圆润丰腴,体形健美,宽妆高髻,充满生命的活力,达到前所未有的成熟和完善,充分体现盛唐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我们从龙门石窟、佛光寺彩塑、敦煌彩塑等现存作品中,可以想见当时佛教艺术舞台上雕塑家们各领风骚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甘肃敦煌和天水麦积山,因石质疏松,不宜凿刻,艺术家们便匠心独运,改为彩塑(在泥塑上涂以颜色)。莫高窟的北魏时期敦煌彩塑,同样经历了逐渐接受中原文化、不断汉化的过程。隋代彩塑技术日臻成熟,手法细腻精巧,佛像已明显汉化。唐代,彩塑艺术进入全盛时期。它把西来的佛教艺术与汉文化加以圆满结合,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的作品。初唐的塑像丰满而生动,身体曲线流畅,富于节奏的变化,使隋代开创的彩塑形象趋于成熟。盛唐的塑像更是精美无比。如奠高窟第45窟的菩萨塑像,袒露胸臂,体态优美,轻薄的长裙紧贴身体,脸上露出细微的笑容。无论是柔美的表情,还是端庄的姿态,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善良、温柔的东方女性特点。而同窟的天王却显得刚健、勇猛。两者的鲜明对照,给人以特别深刻的艺术感受。

由于泥塑、木雕的艺术手段与金石雕刻相比,更能有效地施展雕塑家的艺术天才,而且取材方便,易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因此,唐宋以后,各地寺庙都盛行泥塑或术雕佛像,洞窟石刻造像逐渐被取代。

西藏佛教的雕塑多以青铜为材料,以失蜡法铸造。最珍贵的金属神像往往以8种合金制成。雕塑题材多具藏传佛教自身特点,表现密教的有关教义。如观音像作男身(汉地常作女相).罗汉为16罗汉(汉地多为18罗汉),吉祥天母面目狰狞,怖畏金刚凶险恐怖。又如有所谓“欢喜佛”双身像的制作。

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内现在保存着世界最大的一尊铜佛像。这尊佛像名强巴佛(未来佛),它完成于19世纪班禅曲古尼玛(1883-1937)时。佛像通高近27米,据说当年为铸这一佛像,耗费紫铜23万斤,黄金8 000多两,珍珠300多颗,还用去钻石、珊瑚、琥珀等无数。

佛教寺院和四大名山

●一佛教寺院

殿堂是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筑。殿,用于供奉佛像、菩萨像;堂,是僧众修行和起居的地方。汉地佛教自明代起,殿堂的建筑开始定型化,即通常在南北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在它们的左右两侧建有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配殿。寺院的两侧为僧众的生活区域。

佛寺大门称为“山门”,因为寺院通常建于山林深处。山门一般有3座,盖成殿堂式,称“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两侧塑造两大金刚力士像,面目狰狞,头戴宝冠,赤裸上身,手执金刚杵。金刚杵是古印度最坚固的兵器;由两金刚力士共同把守山门,守护佛法,显示出佛门的威武、森严。

同类推荐
  • 证严法师讲孝道

    证严法师讲孝道

    父母爱子女真如源远流长的河水啊!他们爱子女的心,就像水由高处往下流,非常的自然;而要求子女以同样的心孝顺父母,就像水由低处往上流般的困难!我常说父母疼爱子女是一辈子的事,直到自己的生命终了才停止;而子女爱父母的时间又有多长呢?父母辛辛苦苦地把子女抚养长大,大多数的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会说:“我自己有家庭要照顾,哪有办法再照顾到父母呢?”如果对自己的父母——给你很多亲情的人,你都不知道要去爱他们,你真的能去爱那些与你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吗?所以说百善孝为先,真正的好人是从尽孝开始。
  • 西北宗教论丛1

    西北宗教论丛1

    西北民族大学是一所拥有30多个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性大学。从它开办之日起,学校开设有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课程,为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1995年我们申请宗教学硕士点,1996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立宗教研究中心,于1997年开始招收宗教学硕士研究生,以西北地区的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研究为主,设立了藏传佛教研究与管理、伊斯兰教研究与管理和宗教学理论研究三个方向,进行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的宗教史、宗教思想理论、民族史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
  • 安然自在(星云日记一)

    安然自在(星云日记一)

    为学做人之道最大的障碍是固执、排斥,故学习初步就是要一入门,一切都要放在门外,如此才能过得安然自在!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热门推荐
  • 血染江山:误惹一等妖夫

    血染江山:误惹一等妖夫

    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抹朱砂负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没有你坐拥这天下又如何只要你不离我便不弃就算与全世界为敌亦甘之如饴
  • 筱空

    筱空

    除了这个世界还有另外两个世界天堂与地狱。女主角筱晓琪遭遇中二少年正宫?还是。。。反派?
  • 半部道藏书

    半部道藏书

    九十年代初,科技远不如现在发达,民风与各地风俗息息相关。恰逢打倒牛鬼蛇神二十余年,山鬼野狐孤魂野鬼渐渐显露于世间。风水先生,算命大师,阴阳术士,死的死,藏的藏。妖鬼肆虐时,竟是无人敢出手为天下先。身怀孽债的我回老家吊丧,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我眼前,故事便从这里开始了。半部道藏书,菩萨对我笑......
  • 相思尽头是你

    相思尽头是你

    【傲娇冷艳墨医生&系统重生轮椅白千金】婚前。白千金可怜巴巴:“我有病,只有墨医生能治。”墨医生将白可怜带回家,乖乖养着。婚后。墨医生:“有病吗,我治你。”白千金:“滚。”
  • 宠得就是你啦

    宠得就是你啦

    被自己的未婚夫和闺蜜同时背叛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受?可心绝对的痛彻心扉!在她以为自己要走不下去,不知该如何面对未来的时候,男神却正悄悄的向她走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留住故事系列(第二辑)

    留住故事系列(第二辑)

    意大利非常受欢迎的作家、《海上钢琴师》作者巴里科创想,伟大故事激发伟大心灵。意大利家庭必备的少儿读物,被译为各国语言畅销海外。作品涵盖神话、史诗、诗歌、戏剧、长篇小说、科幻经典,从古希腊到俄罗斯,从英国到法国,从美国到意大利,受众多艺术家青睐。全球顶尖作家重述与孩子心灵和情感紧密联系的经典故事,与孩子一起探寻真正的价值:诚实、勇敢、正义与幸福。知名插画家配以风格各异的精美插图,带来极佳阅读体验。套装包括:《尼摩船长的故事》《格列佛的故事》《吉尔伽美什的故事》《安提戈涅的故事》《约婚夫妇的故事》。
  •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归乡路(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归乡路(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讲的是一个理想主义青年小陶的死,他曾漂泊北京十年,终为故乡河水所覆。小陶身上有无数从乡村走出的青年的影子:他们的精神属于城市,却无法在城市立身;他们已经没有了故乡,却误以为还可以回去;他们满怀改变人生和世界的光明梦想,最终却被命运的黑暗吞噬。当时光之门在向他徐徐关闭的一刻,再想晤面而谈,把酒言欢,今生已绝无可能。所谓黄泉路断,是何等的让人绝望。正如熊培云所说:“多少美好心灵,在这不仁义的时代里由挣扎到淹没,直至尸骨无存。”写下这些文字,只为留一点寻找尸骨的线索。我们总以为自己在路上,可谁又知道路的终点在哪里,我们总是看着提示生命长度的指示牌从身边闪过,感觉自己正奔向美好灿烂的明天,实际上呢,路的终点或许就在眼前,我们没有跨越它,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戛然而止已标定了生命的长度。梁毅,就一写字的。
  • 大宋第一圣

    大宋第一圣

    文圣孔子,武圣关公,二圣之后,世间再无圣人,带着阿房宫和万千书籍,加上一个不靠谱系统的主角,来到平行世界的大宋朝,他会成圣吗?当文采大宋,有了修炼者,还会是弱宋吗?且看陈起凤,如何成为大宋第一圣。
  • 折桑

    折桑

    她性格恬淡不喜纷争,平生唯一所愿便是寻一户普通人家嫁了,平安了此一生!奈何天不遂人愿,皇帝为了私利一纸诏书将她册为瑞亲王妃!从没有人问过她的意愿,便将她从一个不受宠的家里挪到了更不受宠的王府里!家里人算计她,王爷宠妃陷害她,所有人都不让她顺心如意。人生路道阻且长,且看她如何夹缝求生,谱写人生娟丽篇章!人生不开挂,一步一个坑!不喜勿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