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98100000036

第36章 镇江的吃

每次去镇江,当地的朋友总要送我几瓶醋。包装越来越精美,有的还属于特级品,商标上注明是“国宴用醋”。在此之前,我只知道贵州的茅台是国宴用酒。想不到镇江的米醋,也在人民大会堂或钓鱼台站住了脚。

我还去过山西。东道主也喜欢以醋相赠。但额外还送酒。山西老陈醋固然有名,可汾酒(譬如杏花村)并不逊色呀。返回的途中,酒瓶子醋瓶子,在旅行包里撞个不停,仿佛辩论赛。

酿酒与酿醋,哪种更容易些?或发明得更早些?我觉得,酒是诗歌,醋是散文。大雅与大俗。酒更接近灵魂,醋呢,更生活化一些。唉,离现实近了,离精神也就远了。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琴棋书画诗酒花,下联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似乎在对酒与醋进行阶级划分。酒是上流社会的贵州,醋是平民百姓。

酒是梦中情人,醋是糟糠之妻。这就是它们与生活的关系。

每个人都在跟油盐酱醋朝夕相处。总有些人(譬如李白),与一日三餐同床异梦,悄悄惦记着酒——这伟大的“第三者”。

镇江不产酒,只产醋。说明它是一座务实的城市。但它能够像酿酒一样用心地酿醋,就是境界了,醋在这里甚至能成为礼物。我离开镇江,总是很高兴地拎着几瓶醋。仿佛刚从日用杂货店出来。

送花与送水果,正如送酒与送醋,本没有高下之分。是我们在观念中将许多事物剖析为形而上或形而下什么的。哲学家,挺装孙子的。

山西与镇江,都是出好醋的地方。出好醋跟出好酒一样,挺光荣的。是酒是醋,是诗歌是散文,是梦想是现实,其实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好是坏。

做得一手好菜的人,成就感不亚于写一手好文章。

自栩为哲学家,难道就可以不吃饭了吗?

山西的老陈醋属于豪放派,苏东坡那样的,长歌一曲“大江东去”。黄土高坡的土腥味,都沉淀在瓶底了。镇江米醋,则属于婉约派,如同柳永,慢条斯理地吟哦着“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年,我身居燕赵之地,常有亲友从家乡捎来镇江米醋,即使是用来蘸北方水饺吃,也一样能品尝出长江水和江南大米的清香。它们构成我异乡生涯中的漂流瓶。瓶子装的不仅仅是醋,还有无限的思念。想起老家,以及在那里快乐活着的人们,我心里酸溜溜的。

醋意,被用来比喻嫉妒。一个身若飘篷的游子,对那些有根的人类的羡慕,相当于善意的嫉妒吧。

记得故乡的一位高中同学,不擅饮酒,在婚宴上,有人要跟他比拼酒量。他只得说:“你喝一小杯酒,我喝两小杯醋。”结果,还是他先醉了。他是被醋灌醉的。当时有人跟新娘开玩笑:“刚结婚,新郎就开始吃醋了。”

江苏人做菜,一般都用镇江醋。淮扬菜里的糖醋里脊、糖醋带鱼什么的,自成系列,之所以令人一吃难忘,恐怕也有镇江米醋的功劳。如果镇江不产好醋,淮扬菜名声估计也要打点小折扣。

尤其秋风飒爽时吃大闸蟹,一定要用镇江好醋的。切点姜丝,再拌一小勺白砂糖,蘸蟹肉吃,回味无穷。

我在镇江的金山脚下吃过一次螃蟹。边欣赏着曾被大水漫过的金山寺,边剥开蟹壳,想起传说中法海和尚为逃避白娘子追杀,而躲在蟹壳里。把这厮剔出来吧,浸进醋碟。法海老是想拆散许仙与白娘子,我估计这和尚是“吃醋”了。他嫉妒穷书生娶了个美若天仙的妻子。既如此,索性让他“吃”个够吧。

江苏还有一种杨花萝卜,也适宜用镇江米醋凉拌了吃,既爽口,又开胃。叶灵凤先生对此情有独钟:“在我们家乡,会有一种新上市的萝卜,小而且圆,外红里白,只比樱桃略大,园丁将它们连萝卜缨扎在一起,十几颗扎成一把,洗干净了上市出售,又红又绿,色彩极为鲜艳。因为小,并不需用刀切,只要用刀将它整个拍破,加糖醋酱麻油凉拌,像吃西菜的沙律那样。”一般在杨花季节上市,故名杨花萝卜。我在别处,还真没见过这种“袖珍”萝卜。只见过葡萄大的小西红柿。

杨花萝卜还可腌制成酱菜出售,被称作“镇江出产的酱菜中最有特色的一种”。镇江酱菜,一向有名,为江苏人的早餐作出巨大贡献,适宜送粥,或送茶淘饭。品种有酱莴苣、酱萝卜、酱黄瓜,酱生姜等。“酱莴苣,可以长至尺余,他处所无。切片佐粥,最为相宜。酱生姜之中,最珍贵的是酱嫩姜芽,称为‘漂芦姜’。这是春末初夏才有的,由酱园现制现卖,过了嫩姜的季节就没有,而且每天仅清晨有得卖,因为‘漂芦姜’取其鲜嫩清淡,浸酱过久,就成了普通的酱生姜,不是‘漂芦姜’了。”(叶灵凤语)

除了米醋、酱菜之外,镇江的肴肉,也大名鼎鼎。这是将猪腿肉用硝腌制,再用老汁煮熟后冷食。肴肉又叫捆蹄或蹄肴。

镇江特产的一种黑色滴醋,专门用来蘸食肴肉的。叶灵凤先生说过:“镇江的滴珠黑醋也是有名的。吃镇江肴肉,吃大闸蟹,若是没有镇江醋,吃起来就要大为减色了。”可见醋的意义还真不小呢。

镇江,一座爱吃醋的城市。

长江流经镇江的这一段水面,水产极其丰富,据说味道比别处格外鲜美。想来是因江心有焦山,成中流砥柱之势,吸引鱼虾汇集的缘故。尤其焦山鲥鱼,在清代,每逢新上市,必先进献给皇帝:“列为贡品,由地方官将渔船最初网得的鲥鱼呈封疆大吏,再由大吏以快马驰驿入贡京师,由皇帝荐诸太庙,然后臣下和老百姓才敢随便购食。鲥鱼贵新鲜。在初夏天气要用藏在地窖里的天然冰块来覆盖……”(叶灵凤语)因而有“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的诗句,来形容镇江鲥鱼入贡帝都的运输过程及保鲜措施。唐朝的杨贵妃,身居长安,喜食岭南荔枝,她的这一嗜好累死过许多驿马。到了清朝,鲥鱼取代了荔枝的位置,不仅长途快递以博皇亲国戚一笑,还成为太庙祭祖的供品。

王渔洋有诗:“鲥鱼出水浪花圆,北固楼头四月天。”吸引了江南文人雅士每年初夏必作鲥鱼之会,番禺屈氏的《粤东诗话》,记载了其中的一次:“何不雅集焦山枕山阁乎!众称妙。时渔者放舟象焦两山间,得数尾,即烹而食之,鲜冠平生所尝。群贤称快”但他们的节奏,肯定比远在北方的皇帝要慢一些。江南鲥鱼,必须等到皇帝先动筷子,当地人才敢尾随。

唉,镇江鲥鱼,虽然处江湖之远,却是能沾到些逼人的皇气。

大约在2001年,我作为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陪作者姜丰去镇江签售她的两部新书。姜丰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当地新华书店招待得很隆重,特意邀请去焦山品尝鲥鱼及江蟹。姜丰不知鲥鱼的典故,将注意力全集中在螃蟹身上了。我则敏感于刚从渔船上抢购来的鲥鱼,用火腿清蒸,似乎并不逊色于河豚的滋味。尤其眼前有美景与美人,耳畔有江涛与笑语,主人又在热情地劝酒(江苏产的洋河大曲),投杯举箸,我觉得自己快乐得像个微服私访的皇帝。

回到北京之后,镇江的月色远了,鲥鱼远了,金山寺的钟声远了,可我周身的血液,似乎依然是长江的支流。

那次签售活动是我策划的,姜丰作为我们出版社的形象大使,在全国巡回宣传。自北京出发,经过天津、青岛、深圳、云南等地,又由南京往苏州、上海、镇江只是中途小站。各地新华书店俱以美食相招,可我询问姜丰在哪座城市吃得最满意,她说是镇江。

什么时候我若想当隐士了,就该到镇江去。既不写书也不耕田。而是每天划一条小舢舨,锚泊在焦山脚下,拎一根钓竿,从周而复始、滔滔不绝的长江水中,钓几条鲥鱼来吃或卖。

这可比前半生的耍笔杆子,有意思多了。

同类推荐
  •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意大利是欧洲国家中纺织业率先发展且占有优势的国家,中世纪意大利曾以其毛织业的率先发展而致富,并享誉全欧,在欧洲毛织业的激烈竞争中,由于其原料和产品过于依赖海外市场的经济外向型特征,使得最初由毛织业构建起来的经济链条因缺乏国内供、产、销的联系而十分脆弱。
  • 恕我直言

    恕我直言

    《恕我直言》汇集了李镇西老师近两年来关于教育、社会热点的思考评论,比如《我们正在毁灭我们本来追求的美好》《我为郎平叫好,也为傅园慧喝彩》《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最好的学校要招最好的学生?》等,其中不少文章还引起过不小的反响乃至争议。思考必然会伴随着争议,甚至可以说,没有观点的碰撞就没有思想的诞生。他希望观点的碰撞能成为君子之交的常态。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天下为公(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天下为公(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附CD)

    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附CD)

    在理论论述和探讨的基础上,作为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的应用案例,对具有史料价值的北京的声音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包括老北京的叫卖声、老北京的响器声、天安门广场的声景、北京的交通声景,以及北京的音乐厅与音乐生态等。
  • 带三只眼看国人

    带三只眼看国人

    《带三只眼看国人》作者以省为划分标准,对各个省的文化,人文,性格,习俗等多方面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述与批判,既有对该地的介绍褒扬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其在历史,性格,文化,习俗上的不足,全面地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各个省市的热爱和期望,本书针对多年前作者引起轩然大波的《丑陋地理志》进行反省,是作者的一部"忏悔"之作,内容上更丰富,更客观,弘扬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也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夏小衍的奇幻高中

    夏小衍的奇幻高中

    日全食过后,异能者开始在世界各地出现!裂变、驱雷、神隐、湮灭、读心术、修仙者、麒麟子、盖亚之力、万兽无缰、霸者横栏……不遵物理法则、罔顾自然规律,各式各样的的异能相继出现。唯独夏小衍不一样,他靠异能把学习成绩提上去了……
  • 《桃仙缘》

    《桃仙缘》

    一场召回,以为自己要走上修仙路的慕羽又被打下了凡。桃子:“我会一直和你在一起。”沈三少:“为什么我不行,他是妖,人妖殊途。”人妖仙三角恋,究竟会如何呢。
  • 交给你了: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的文化管理启示录

    交给你了: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的文化管理启示录

    什么是文化?宏观层面它是指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变迁之间和谐关系的衡动系统,微观层面则是指平衡人类生命个体生存与发展之间价值关系的衡动元素。什么是文化管理?宏观意义上它是指以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为依托,使人类社会不同的组织形态能够匹配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事物,保持供求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实践方式;在微观意义上则是指以人类生命自我存在的价值成长为依托,使人类个体潜能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系统有效地激发和运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突破并创造出和谐可持续价值的管理实践方法。
  • 那年匆匆说再见

    那年匆匆说再见

    “还会再见吗”向抒亦在毕业考试后问到。“也许会吧,未来的事谁知道呢?”陈期邈望着天空出神。……“卧槽,你怎么又和我在同一班?!”“你当我愿意啊!”陈期邈翻了个白眼。高冷毒舌学霸×天真可爱小沙雕(???????)?
  • 一切从巫师开始

    一切从巫师开始

    罗曼意外穿越,却发现挂居然延迟了...到底是自力更生?还是强取豪夺?罗曼站在道德的十字路口,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没挂的穿越还叫穿越吗?在这个看似平静却处处暗藏诡谲的世界,罗曼不得不猥琐起来低调发育。在一个骑士之道与神权碰撞的世界,身为巫师又该何去何从?骑士认为他为灾祸和苦难的象征,教会则将他视作不敬神明的异端。躲在世界的阴暗面,随着历史的迷雾逐渐散开,世界的真相浮出水面。原来,这里不过是一个牧场,巫师的牧场! 简介可以忽略,大家只需要知道本书的基调:巫师流,非芯片流,伪克苏鲁,黑暗流,无女主,利益至上等等。 鸦巢密令:950608586
  • 宿主又是惨死的一天

    宿主又是惨死的一天

    莘禾觉得每个世界都对她充满了浓浓的恶意。每次完成任务之后,没等她享受享受,就因为各种各样奇葩的理由惨死了。被车撞,被水淹,被花盆砸是常有的事情。更有离谱的一次是任务完成后坐飞机回家,结果飞机舱门莫名其妙的打开又关上,全飞机的人只有她是站着的,短短几秒钟的事故,她就被风口卷走了。直到某一天,战战兢兢的莘禾发现,她完成任务之后没有惨死。莘禾想了和之前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她恋爱了。所以,恋爱就不用惨死了?系统怂恿:“你可以先分个手试试。”莘禾看了看旁边笑容温和的少年:“那个、我不分手……你能先把放我脖子上的刀收回去吗?”
  • 谲妖

    谲妖

    一只魔化的天狼,闯进了一个封闭的原始种族,咬伤了一个少年的手臂,少年被这暗黑的力量侵蚀着,很可能不久于人世,少年没有选择屈服,坚定的踏出自己的家乡,寻找求生之法。
  • 雪沫爱恋之轩风之情

    雪沫爱恋之轩风之情

    她是黑帮最高统治者,而他也是黑帮最高统治者,两个人遇见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爱恨的纠缠,该让他们何去何从。
  • 九蝉

    九蝉

    就算你神装在身,神器在手,秒天秒地秒空气……然而,又能拿我怎么样?打怪升级刷副本?不存在的。主角强无敌,越级挑?并没有。生逢乱世,天选之子?绝无此事。拯救女主/妹妹/姐姐/父母?一概没有。反派?呃,本书应该没有啥实质性的反派。直到最后,凌云才发现他多了四个“特殊”的后台,只是……玄幻,轻松,搞笑。
  • 愿与将军共白首

    愿与将军共白首

    在西凉京都头号人物便是这谢丞相的嫡女谢琳琅,此女是所有闺阁女子最为羡慕之人却声名狼藉。她的人生可谓无比精彩,她曾是全京都最让人羡慕的贵女,曾游历江湖习得一身武艺,曾与一国将军征战沙场,也许经年后,令她怀念的是在某个寺庙里和一个呆和尚抢素面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