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98100000003

第3章 饥饿美食家

卡夫卡写过一篇带有自况意味的小说,叫《饥饿艺术家》。讲述一个从事饥饿表演的怪人,被关在马戏团的铁笼子里,连续四十天不进食,供游客参观。“饥饿艺术家风靡全城,饥饿表演一天接着一天,人们有热情与日俱增;每人每天至少要观看一次;表演期临近届满时,有些买了长期票的人,成天守望在小小的铁栅笼子前;就是夜间也有人来观看,在火把照耀下,别有情趣……”后来,随着人们对这种怪事习以为常,饥饿艺术家也快要失业了。他又进行一轮新的表演,却因缺乏观念而信感冷落,“记载饥饿表演日程的布告牌,起初是每天都要仔细地更换数字的,如今早已没有人更换了,每天总是那个数字,因为过了头几周之后,记的人自己对这项简单的工作也感到腻烦了。”全世界的人都遗忘了,遗忘了还有一位艺术家,在坚持着自己孤独而沉默的表演。他最终饿死在门可罗雀的“舞台”上。

最初听说这篇小说的标题,我就隐约地理解卡夫卡的喻意:饥饿(乃至贫穷),是大多数艺术家(或真正的艺术家)的宿命。仔细阅读,又发现:原来饥饿本身也可以成为一项表演、一门艺术。饥饿艺术家,同样有着自己的信念,甚至比其他门类的艺术家更为虔诚、更为坚定:他认为自身的忍饥能力是没有止境的。可惜,即使他可以忍耐漫长的饥饿,却没有哪个观众有耐心继续看他那索然无味的表演。这构成他痛苦的原因:寂寞其实比饥饿更难以忍受。他察觉自己所从事的只是“一个人的艺术”,自导自演却无人喝采的艺术。

卡夫卡本人不也正是如此嘛。他生前写了大量的小说,却无法受到社会认可,甚至没遇见几位真正的读者,只能搁置在抽屉里。他长期忍受着“精神饥饿”。郁闷地立下遗嘱,委托好友将手稿“毫无例外地予以焚毁”。

被遗弃的饥饿艺术家,奄奄一息时吐露真言:“我只能挨饿,没有别的办法,因为我找不到适合自己口胃的食物;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不会这样惊动视听,并像你和大家一样,吃得饱饱的。”但在他那瞳孔已经扩散的眼睛里;流露着虽然不再是骄傲、却仍然是坚定的信念:他要继续饿下去。这样的人,绝对是世界的孤儿。

我用解构主义的方法,加以设想:假如关在笼子里并且断绝食物来源的,不是一位艺术家,而是一位美食家,会怎么样呢?那一定构成加倍的折磨!别提四十天或更长的时间了,即使一天也受不了。这对于美食家,绝对属于酷刑。哪怕他能忍住饿,却忍不住馋。愈饿的时候则愈馋。馋比饿更可怕,更容易摧毁他的意志。

饥饿艺术家愈战愈勇,把食物视为头号敌人:“在饥饿表演期间,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点食不进的,你就是强迫他吃他都是不吃的。他的艺术和荣誉感禁止他吃东西。”饥饿美食家呢,肯定度日如年、如坐针毡,所有的政治信仰、道德观念都面临严峻的考验,随时可能发生动摇。假如他是一个被囚禁的俘虏的话。恐怕只需隔着铁窗冲他挥动一副刚出炉的大饼油条,他就会迫不及待地招供了。比用美人计还灵。有什么办法呢,他不爱江山、不爱美人,只对美食情有独钟。就剩这点嗜好了!如不给予满足,多么残忍。相反,只要美味在口,即使铁笼监禁、坐井观天,他精神上照样能获得最大的自由。这是无形的翅膀,帮助他在味觉里飞、在幻觉里飞、在身体里飞、在栅栏的空隙里飞……以食为天。

艺术家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克服了肉体的饥荒。但我不认同美食家就是形而下的。在我眼中,美食家同样也是艺术家,只不过是跟那饥饿艺术家相反的艺术家,他的精神追求和肉体感受是统一的,水乳交融。饱暖则喜,饥寒则忧。甚至可以说,美食家才是最“阳光”、最满足的行为艺术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而把饥饿当作行为艺术,做秀的痕迹太浓,也忒残酷了。没有谁会羡慕这样的职业,正如卡夫卡所描写的,这门艺术的票房收入越来越差了。

美食则是最贴近人间烟火的艺术。以油盐酱醋为颜料,以锅碗盘碟为画板,以刀叉筷子为画笔,画出一幅幅色、香、味、型俱全的作品。美食家的艺术荣誉感,是涉猎那些凡夫俗子难以品尝到的滋味。这样的艺术探索也是无国界的,无止境的。

饥饿美食家,比饥饿艺术家更让人同情。让美食家挨饿,是顶不幸的事:他的舌头、胃,顿时成为身体里的囚徒。这相当于让歌唱家失去歌喉,让舞蹈家戴上镣铐。

美食家恐惧饥饿。其实,饥饿恰恰是美食艺术的原动力。愤怒出诗人,饥饿出美食家。许多人,正是在饥荒岁月里培养起对美食的近乎宗教般的虔敬与渴求。饥饿是一座学校。美食家的创造力,包括他的敏感、狂热,受饥饿驱动的。扩大了说,整个人类,为抵御饥饿的洪水猛兽,而发明、创造出种种美味的食品,构筑起坚不可摧又妙不可言的堤坝。

让美食家挨饿,没准会促使他产生新的灵感,又臆想出几道菜式呢。叫化鸡之类,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

俗话说,饥饿是最好的调味品。饥饿的时候,吃什么,都是美食。

我的朋友阿坚提出如下的问题: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会吃的大民族,相反,世界上饿死的最多是中国人(人数),世界上的国内战争因饥饿而爆发最多的是中国(如农民起义)——为什么挨过饿的民族反而更重视吃的艺术?这还用问嘛。饿是最基本的馋,馋是高级阶段的饿。一个原本就馋嘴的民族,在挨饿中,自然变得加倍的馋了。它不得不想一些方法,在原材料匮乏、单调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变出一些花样来抵饿,来止馋,来满足口腹中的种种欲望与幻想。就像西方的帝国,为了侵略、扩张,或彼此争夺殖民地,而发明出式样繁多的枪炮一样。

战乱(无论热战或冷战)激发了西方人对武器的想像。饥饿,激发了中国人对美食的想像。在整天琢磨着怎么吃舒坦点的美食家眼中,研制原子弹、巡航导弹或导弹防御体系(据说美国人已在开发太空武器了),那才是吃饱了撑的!有那工夫,有那精神头儿,还不如下厨煮几枚茶叶蛋呢。这才是神仙过的生活。

什么是吃的艺术?就是艺术地吃,或者说巧妙地吃。美食家掌握了吃的艺术,当然称得上是艺术家了。他的艺术经验、艺术感受、艺术梦想,来自于人性与食性的关系。他如数家珍地盘点着远远近近的食物,排列组合,使之构成一支庞大的交响乐团。而他手中的筷子就是挟风带雨的指挥棒。只要演出开始,他就不愿意谢幕……对于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他挨饿呢?

谈论饥饿美食家,我居然想起孔子。孔子堪称中国最古老的美食家,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已成真理。可这位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的美食家,也是挨过饿的。他风尘仆仆地率领徒子徒孙周游列国,饥一顿饱一顿的,仿佛丐帮之始祖;向王侯将相们套近乎,说白了为混碗饭吃。作为儒家文化的创立者,他是在捧着金饭碗讨饭啊。可金饭碗也有断炊的时候。譬如公元前489年(左传哀公六年),吴楚争战,孔子困于陈蔡之间,绝粮七日,只好挖野菜清炖了充饥。估计当地太贫瘠了,除了杂草丛生,实在找不到其他食物,否则“叫化鸡”极有可能被孔子发明出来。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宰予的,在挖野菜的过程中饿晕了过去。子路、子贡,都满腹牢骚。惟有孔子,喝下一碗野菜汤后,不觉其苦,反而精神抖擞地弹起琴来唱起歌,并且安慰心灰意冷的弟子:“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致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不愧为圣人,把饥饿视为一种幸运,一种磨炼。

饥肠蹗蹗的孔子,咀嚼着异乡的野菜的孔子,用弦歌鼓舞来自我陶醉的孔子,不仅是一位饥饿艺术家、饥饿美食家,更是一位饥饿哲学家……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烽火岁月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烽火岁月

    该系列丛书为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本书详细记录了中国的烽火岁月。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 民族之旅

    民族之旅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和互动传播的灿烂光彩。他们绚丽多彩的服饰、风味各异的饮食、独具特色的礼仪、名目繁多的年节,还在林林总总的婚娶习俗、卷帙浩繁的历史宗教典籍,代表了跨国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华。不论你来自哪里,当你走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为五彩缤纷、悠久灿烂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所吸引、陶醉。请循着远方的呼唤,同我们携手一直踏上民族之旅吧!
  • 荀子学院

    荀子学院

    《荀子学院》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能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那么编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具有悠久的历史。该书以图为主,用近200幅精美的照片,分六篇,即雁门长城、雁门关城、雁门古道、雁门名将、雁门商贸、雁门文化,反映了雁门关的美丽风光和历史文化。
热门推荐
  • 全世界美女都在用的美颜圣经

    全世界美女都在用的美颜圣经

    本全世界美女都在用的美颜圣经包括,大长今告诉你的韩医美容养颜古方;日式温泉保养的秘密和美肌大师佐伯千津的独特养肤术;浪漫法国的香水氛围;意大利罗马贵妇的玫瑰养颜法等。
  • 年少是有你

    年少是有你

    在现实的世界里,年少我们在生活总会存在许多的惊喜,快乐,难忘,不开心,但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愿意一直无条件陪在你的身边,我也不例外!
  • 步步惊心之天命皇后

    步步惊心之天命皇后

    被男友推进海中,穿越到一个傻子太子妃的身上,踏入茫茫宫廷之路,与他再一次一续前缘。“女人记住不要以为我会把太子妃的位子给你。”他的眼光恨厉。“殿下不要担心,臣妾不会稀罕这个位子的。”她冷冷的目光带着一丝淡漠。明明心爱的人就在眼前,却互不相识。老天你想闹哪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经典名著海底两万里英文版全集(套装共6册)

    经典名著海底两万里英文版全集(套装共6册)

    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 is a classic science fiction novel by French writer Jules Verne, published in 1870. It is about the fictional Captain Nemo and his submarine, Nautilus. It was inspired by a model of the French submarine Plongeur (launched in 1863) was displayed at the 1867 University Expo, where it was studied by Jules Verne. The description of Nemo's ship, the Nautilus, was considered ahead of its time, as it accurately describes features on submarines, which at the time were very primitive vessels. The book was highly acclaimed when it was released and still is. It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premiere adventure novels and one of Verne's greatest works, along with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 and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 我真是修仙天才

    我真是修仙天才

    请林尘先生做一下简短的自我介绍吧!林尘:“我是无敌于世间的绝顶天才林尘。”记者:“林尘先生能不能谦虚一点”林尘:“这就是为了简单说明自身特点姓名的谦虚版本了”记者:“那完整版呢?”林尘:“无敌于世间的绝顶天才,拥有超乎常人智慧以及符合常人审美的美男子。”
  • 我是一名古灵师

    我是一名古灵师

    灵,它们和人一样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或悲凉,或感人,亦或者让人心生向往!
  • 海韵传

    海韵传

    非爱与欲,不降于世。凡人的世界太难,幸好主角不是人。十岁破壳,然后被拐,结果拐他的人良心发现,放了他。十三岁开启仙岛之旅——“监察哥哥早安!”“监察哥哥你真俊!”“跪在此处。磕头六百。”……“仙师!我要进晋仙班了!你给晋仙班做仙师吗?”“进了。”不是仙师,是同窗。——————“果大哥,你的厨艺真好!比知音手艺好多了!”果大哥内心:嗯,只给你做。“给我们茶会做大厨吧!”果大哥内心:……————除了小白龙,每个配角人物都在日记里是主角,都有自己的故事。所有cp都是1v1
  • 我和世界的打牌计划

    我和世界的打牌计划

    故事最开始的时候,他站在马戏团旁那条阴暗杂乱的小巷里。满天都是雨声,雨云下只有他手中的小刀在烛火中闪烁明灭不定的光。男孩的战斗永远都不是为了胜利。我来,我见,我征服!是为了征服。(如果出现西方式名字请不要在意,因为这个未知世界既有东方文化也有西方文化,是一个拼凑式的大世界)新人新书,希望支持
  • 区区一个你

    区区一个你

    有些人出现在生命之中只为教会你一些道理,然后匆匆离去;有些人的出现是精心布局,却从未离开。说好也好,说坏也坏,最终都敌不过一个情愿。我写这些东西,只是想以我拙劣的文笔,记下独属于我的青春。故事真假参半,仅供消遣。
  • 实不相瞒嗝

    实不相瞒嗝

    实不相瞒,搁这儿您可以随意吐槽,毕竟您想得到的您想不到的再怎么破再怎么烂的梗我都用了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