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34800000034

第34章 领导不是统治(1)

——团队亲和力的度

如果你是领导,请多用建议少用命令。权力有个度,最好通过目标激励下属完成任务。直言利害,说服下级,不独断专行,以真情打动下级。自己要有一身浩然正气,循循善诱诱下级就范。对下属的指令要明确,对下级最好恩信并施。

多用建议少用命令

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既可以减少对下级的伤害,又可以保住下级的面子。

多用建议,少下命令,避免伤害下级自尊,能使其乐于改正错误。

几年以前,杰克·韦尔奇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的时候,通用电气公司正面临着一项需要慎重处理的工作:免除查尔斯·史坦恩梅兹担任的某一部门的主管职务。

史坦恩梅兹在电器方面有超过别人的天才,但担任计算部门主管却遭到彻底的失败。不过,公司却不敢冒犯他,因为公司当时还绝对少不了他这样的人才。

于是,杰克·韦尔奇亲自出马。一天,他把史坦恩梅兹叫到他的办公室,对他说:“史坦恩梅兹先生,现在有一个通用电气公司顾问工程师的职务,你看这项职务由你来担任如何?我暂时还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担任这项职务。”

史坦思梅兹一听,十分高兴:“没问题,只要是公司决定的,我就乐意接受。”

于是,杰克·韦尔奇就给了史坦恩梅兹一个新的头衔,让他担任“通用电气公司顾问工程师”这一职务。其实工作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是换了一个新头衔。而让其他人担任部门主管。

对这一调动,不知情的史坦恩梅兹十分高兴,他知道换职务的原因是公司觉得他担任部门主管不称职,那么他在今后的工作中肯定不会有太多的激情。

通用公司的高级人员也很高兴。他们巧妙地调动了这位最暴躁的大牌明星的工作,而且.他们的做法并没有引起一场大风暴——因为他们让他保住了面子。

让他有面子!这是多么的重要,而我们却很少有人想到这一点!我们曾残酷地抹杀他人的感觉,又自以为是;我们在其他人面前批评下属,发出威胁,甚至不去考虑是否伤害到他们的自尊。然而,一两分钟的思考,一句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的态度宽容一些,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

著名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曾和美国最著名的传记作家伊达·塔贝尔小姐一起吃饭,他告诉她正在写有关“对待下属”这本重要的书。她告诉卡耐基,在她为欧文·杨罗写传记的时候,访问了与杨罗先生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了三年的一个人。这个人宣称,他从来未听过杨罗先生向下属下过一次命令。例如,欧文·杨罗从来不说“做这个或做那个”,或者是“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他总是说:“你可以考虑这个。”或“你认为,这样做可以吗?”他在口授一封信之后,经常说:“你认为这封信如何?”在检查某位助手所写的信时,他总是说:“也许我们把这句话改成这样,可能会比较好一点。”他总是给人自己动手的机会,他从不告诉他的助手如何做事,他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成功的经验。

通过这种方法,使人们很容易改正他们的错误,而且维持了下属们的自尊,使他们认为自己很重要,并希望与你合作,而不是反抗你。

唐·散塔瑞里是宾州威明市一所职业学校的老师,他有一个学生因非法停车而堵住了学院的一条路。有一位导师冲进教室,以非常凶悍的口吻问道:“是谁的车堵住了车道?”

当车主回答时,那位导师吼道:“你马上给我开走,否则我就把它绑上铁链拖走。”

这位学生是错了,车子不应该停在那儿。但从那天起,不只这位学生对那位导师的举止感到愤怒;全班的学生都与他过不去。

他原本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处理这件事。假如他友善一点地问:“车道上的车是谁的?”并建议说:“如果你把车开走,那别的车就可以进出了。”这位学生一定很乐意把它开走,而且他和他的同学也不会那么生气了。

作为管理者,在对待下属的时候,不要以为他们是下属,就低你一等,你就可以随便批评他们。他们也有自尊,也要面子,所以,你不妨多用一点建议代替批评,他们会觉得你这个管理者平易近人,因此自然也会对你好起来。

权力有个度

管理者权力在手是一件好事,同时对下属发布命令也是一种满足,但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根据不同的对象,行使好自己手中的权力。

如果下属听到如“不用多问,这是命令,上级管理者也是这样指示的,照着做就可以了”之类的话,心里会怎样想呢?这样能让他心甘情愿地去做事吗?

像这种不顾实际情况,不管下属的感受,而只管对下属发布强制式命令的做法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因为这样布置工作,只会不断地增加下属的反抗心理,而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譬如某公司的总经理向其下属的一个科长发出命令,要增建一个办公室,让他必须设计出图纸来,于是这个科长就和他的下属拼命地干开了。他们牺牲了一整个星期天,终于赶制出了一张详细的设计图。科长星期一早上正准备交给总经理,没料到这个总经理却对科长说:“这件事你不必做了,因为星期六我自己做了一张,竟然一下子就做成了,我自己感觉也挺不错,所以你的设计图就不必交了,就按我这个图实施好了。”

科长回去以后,不知怎样向下属交待。自己的努力白费也就算了,只是实在不好意思对下属解释。这种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使科长在自己的下属面前大失威信,几乎谁也不想再听他的指挥了,科长也经常听到有下属在他身后说他无能。由此可知,此科长对于总经理的看法是什么样的了。

一个真正优秀的管理者,绝对不会依靠权力来行事,再说,下属本来也知道要敬重上级管理者,你又何必处处滥用你的权力呢?

作为一个管理者,当你的下属不按你的要求去做事的时候,应该主动找他谈谈,而不是滥用职权,以上压下,更不可有任何威逼的语言或举动。即使不是用强制的态度,也足以说明你是出于对下属的不信任。既然是这样,下属又为什么要效忠你呢?他们纷纷离职,其实并不是下属自身的责任。

要相信下属,这是最主要的。当我们期待下属有所表现时,要首先相信他的能力。无论多不可靠、多无能的下属,当你委派他去干一件事的时候,你切不可轻视他的能力,要给他以必要的支持。即使自己有好的构想,也要先放在心里,在下属未提出比自己更好的提案时,要耐心地帮助他们,鼓励他们。

总之,权力和责任要紧密相连,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头脑清醒,明确责任,用好权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去下属。

通过目标激励下属完成任务

管理者要善于设置正确、恰当的总目标和若干阶段性目标,以激发人的积极性。设置总目标,可使下级的工作感到有方向,但达到总目标是一个长期、复杂甚至曲折的过程,如果仅仅有总目标,只会使人感到目标遥远和渺茫,可望而不可及,从而影响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要设置若干恰当的阶段性目标,采取“大目标,小步子”的办法,把总目标分解为若干经过努力都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通过逐个实现这些阶段性目标而达到大目标的实现,这才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要善于把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持续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并把这种积极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司马迁是汉朝太史令司马琰之子,年仅10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学习用古文字写书籍。司马迁的父亲在去世前对他说:“现在汉朝兴起,海内统一。那些明主、贤君、忠臣以及死于道义的人士的事迹感人,而我身为太史却没有把他们记载下来,断绝了天下的历史,这太可怕了。你可要继承我未竟的事业啊!”司马迁流着泪说:“我虽然愚笨,但我一定将详述先人所编的史实掌故,不敢有所遗漏。”于是,司马迁便遵守父亲的遗嘱,按照顺序论述,编写他的书。

又过了7年之后,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冤而遭遇大祸,被囚于狱中。于是他自己叹息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被残毁了,没有用了啊!”然后又退一步而深思地说:“《诗》、《书》之所以意思隐晦、文字简短,是由于作者想要表达他心中的思虑呀!从前周文王被囚于芰里(今河南省汤阴县北),推演了《周易》;孔子被围困于陈国、蔡国之间,做有《春秋》;屈原被流放,才著《离骚》;左丘明两眼失明,乃撰有《国语》;孙膑被处以刖刑,而论述兵法;吕不韦被免相迁蜀郡,世传《吕览》;韩非被秦国囚禁,写有《说难》、《孤情》;《诗》三百篇,大多是圣人贤士发泄愤懑的创作。这些人都是因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主张而郁闷愁苦,因而追述往事,思考未来。”于是他想到了自己,便决心忍受苦痛,发愤编写唐尧以来,到汉武帝获得白麟那一年止的历史。

这就是司马迁发愤撰写《史记》的经过。

其实无论是司马迁还是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韩非等人,他们的作品与其说是悲愤之作,不如说是目标激励使然。试想,如果司马迁没有其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没有给他树立起远大的目标,他在受了腐刑(宫刑)之后,无论如何也是没有勇气写完《史记》这本宏篇巨著的。由此可见,目标在他的一生中所起的作用是何其巨大呀!

人的需要决定了行动的目标。当人们有意识地明确了自己的行动目标,并把自己的行动和目标不断加以对照,知道自己前进的速度和不断缩小达到目标的距离时,他行动的积极性就会持续高涨。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就是目标——《史记》激励的结果,只不过他自身并没有认识到罢了。一个万米赛跑运动员,当人们告诉他只有1000米,再加把劲就可夺得金牌时,即使他身体的某些部位再疼痛,他也会信心百倍,加快速度完成最后的冲刺。

那么,管理者如何通过目标激励下属完成任务呢?

目标是能激发和满足人的需要的外在物。目标管理是工作最主要的内容,目标激励是实施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设置适当的目标,能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既可以是外在的实体对象,也可以是内在的精神对象。

目标的价值越大,社会意义就越大,目标也就越能激动人心,激励作用也就越强。

在目标制定、分解时,目标的难度以中等为宜,目标的难度太大,容易失去信心;目标难度过小,又激发不出应有的干劲。只有“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积极性才是最高的。因为这样的目标满足个人需求的价值最大。

管理者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除了注意上述问题之外,还应注意:目标必须是明确的。要干什么,达到什么程度,都要清清楚楚。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用什么办法去达到,什么时候达到,要明明白白。

目标必须是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达到应该有检验的尺度。

在这方面,美国人约翰·戈达德的经历就很有说服力。戈达德很小就立志当一名探险家。当他15岁的时候,他把这一辈子想干的事列了一张表,名为《一生的志愿》,其中包括到世界各地探险,驾驭大象、野马、鸵鸟,当电影演员,驾驶飞机,作曲,写书,结婚生孩子,直到参观月球等,共127个目标。45年后,他已完成了其中的106项,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应获得的一切荣誉,其中包括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现在,他仍在向未竟的目标奋进,其中包括游览长城(49项)和参观月球(127项)。

戈达德是否能全部达到自己的目标还很难讲,但是他的经历、成就已经证明了:一个明确、具体、实在的追求目标,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试想,如果他15岁时仅仅有当探险家的理想,而没有列出那样一张表,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47年后的今天,他很可能还是一个碌碌为无的小人物。

管理者不但要为下级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且要学会把这个理想和实实在在的工作结合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直言利害,说服下级

作为管理者,在某件事上当你同下属们,尤其是大部分下属有分歧的时候,你就应当谨慎一点,要说服他们采纳你的意见,而不能强硬地执行,即使是你对,他们是错的。这时不妨采取直言利害的方法,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向他们讲明白,最终达到说服他们的目的。

在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不仅表现出他超人的目光,而且也是非常合乎当时中国实际的。但是当时一些目光短浅、思想保守的下属给孙中山先生造成了不少的压力。孙中山正是靠直言利害的方法说服这些下属的。

孙中山回到广东之后,取消了中华革命党,恢复了国民党,但加上“中国”二字,以示区别。在继续和滇桂军阀合作之后,他又开始寻找新的同盟者了。不过,这次和以前有所不同,他的目光不再死盯着拿枪杆子的人,而是转到了民间。于是,他找到了共产党。

在国民党内部,对接纳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孙中山本人联俄联共的态度非常鲜明,但一些敏感党员如邓泽如、汪精卫、林真勉、林森、邹鲁、居正等人,纷纷表示反对。

孙中山安慰他们说:“在这个大革命的非常时期,军阀混战,纯粹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只要有利益,就不会有信任存在。我们要找一个联手来解放劳苦大众,而共产党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为了众多的劳苦大众而奋斗,我党追求的目标不也是这样吗?况且,我们不与共产党联合,为了某些利益,势必会受到各系军阀征讨,到那时,就会孤掌难鸣。因此,我们两党只有联合起来,共同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才能壮大实力,免遭毁灭。”

接着他又说:“至于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凡是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本党的,如果真正信仰我党之主义,共同努力于国民革命的,才可以接收,否则绝不会接收。接收以后,如果发现他们有别的不良意图,对我党不利,或有别的行动,以致危害本党的,我们应该随时加以淘汰。”

当时,孙中山之所以允许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共产党当时的主张——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打倒帝国主义,这和国民党的主张不谋而合;其次是为了“合全国而为一,群策群力,努力而行,则将来成功,必定更快。”

孙中山先生顶住了来自党内的巨大压力,说服了那些反对派,坚决将联俄联共政策贯彻下去。

在联俄联共的政策中,孙中山为了说服国民党内部的一些下属,采用直接讲出利害关系的方法,分析出这样做的好处以及不这样做的坏处,让下属们自己去体会,从而使其改变立场。

不独断专行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说明集体的力量高于个人的力量。不独断专行,听取下属的意见,可以集思广益,并且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的办法。

若是只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不理会下属的建议,久而久之,肯定会被孤立起来。

同类推荐
  • 麦肯锡方法

    麦肯锡方法

    本书从五大方面揭示了麦肯锡工作的小窍门,作者从麦肯锡思考问题的方法开始,不仅介绍了麦肯锡解决商业问题的方法,同时也介绍了其于无声处听有声的推销方法。想知道麦肯锡的生存之道吗?想知道如何敲开麦肯锡这个顶级公司的大门吗?想知道关于麦肯锡最有价值的回忆吗?在麦肯锡方法的背后透视和规划了职场人的职业之路,本书是走向职场的必读之物。
  • 服务致胜

    服务致胜

    我们一定要记住,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因循守旧,而必须时时刻刻为客户着想,发自内心地为客户服务,真诚地为客户解决问题,注意细节,勇于创新。由覃曦编著的《服务制胜》分节介绍了各种服务法则,详细地告诉你应该怎样去为客户服务,帮你解决服务过程中的种种困扰,让你学会怎样达到客户的要求。
  • 7天让你读懂经商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经商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然而,从普通大众看来,严谨深奥的心理学的确是晦涩难懂的,一些专业的名词术语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难以被理解。所以,迫切需要一条合适的纽带将心理学的科学性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中。《7天让你读懂心理学》系列丛书无疑就是这样一条及时出现的纽带。本书为丛书之《7天让你读懂经商心理学》分册。
  • 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

    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几乎天天在强调要抓好服务质量,但是却找不到开启“服务”之门的钥匙。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找到激发每个人主动、热情服务的方法。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来说,这本书给你带来的收益都是巨大的。所有身在组织中的人都应该认真仔细地阅读这本书,通过学习和实践本书中的法则,你将改变对服务的看法。发现服务的乐趣,让客户得到更愉快的体验,企业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你的个人生活得到改善,更会增强你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 茅台为什么这么牛

    茅台为什么这么牛

    如果“中国式管理”成立,茅台故事就是“中国式管理”必不可少的案例;如果“中国没有本土奢侈品“成立,茅台酒就是对“中国没有本土奢侈“的挑战;如果“营销为王”成立,茅台品牌就是对“营销为王”的伪证;如果“中国股市泡沫”成立,茅台估值就是刺破泡沫的利剑。茅台为什么?茅台凭什么?
热门推荐
  • 我知道你是怎么剩下的

    我知道你是怎么剩下的

    解决任何问题,都好像看病就医一样。吴迪,正是最好的情医,尽管非常麻辣!在这本书中,吴迪从“剩女革命”一路开讲,直到“婚姻保卫战”,以数十个实际“病例”,来一一分析并对症开出良方,指出你的症结所在,继而为你的症结开出对症良方。情书,不可不看;情结,不能不解;情医,不得不就!
  • 穿越斗破逛武动

    穿越斗破逛武动

    只是试玩了一下虚拟游戏的萧宇,却莫名的被穿越到了,一个随时面临破灭危机的“斗破虚幻界”。为了生存,他只能带着神秘的系统,到处去装逼,疯狂的提升实力......
  • 世界的何处有你

    世界的何处有你

    假如心灵得不到滋养,必将一天天变得憔悴和衰竭。可以说比身体的老去更可怕的是心灵的干枯。清扫心灵,就是净化内心的环境;清楚烦恼,才会留下沉静;抹掉虚荣,才会留下真实;擦掉悲伤,才会留下坚强。只有经常呵护心灵,才能拥有一份宁静超然的心境,才愈能发挥自我潜能。每个人,都需要一次全身心的心灵自疗。本书以平凡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讲述潜伏在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故事,以超脱和开阔的视野,帮助身心疲惫、迷茫压抑的读者清除心灵中的杂草,看见生命的阳光,感受生命的力量。
  • 朝阳未晚

    朝阳未晚

    她,从小被母抛弃,内心怨结,仍不折不挠,孤独成长。他,生母早逝,仍有继母疼爱,留学归国,职场精英。一段邂逅,倾心相爱。原以为是人海茫茫,却是注定命中纠葛。当事实摊开,迷雾中的人,究竟哪里才是方向……
  • 凤鼓朝凰

    凤鼓朝凰

    贤妃开国,嬖宠倾邦,倾邦而后开国,一个传奇女子,相恋一世,相误一生。天降青鸾鸣紫徽,寒潭凄恻九重悲。奈何心愿与身违。素手遮天终有泪,丹凤朝凰始于飞。山河高处不胜寒。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都市诡话3

    都市诡话3

    无论伊氏兄妹搬到哪个城市,死亡诅咒总是如影随行,他们能预知哪些人将会在诡异事件中死去,却也将自己拖入了死咒包围的深渊。画中恶鬼索命、随意扭曲的变形人、吃人的五角怪屋、海中爬出的灵瞳恶女、能把活人拉进去杀死的恐怖片、让人一梦不醒的恶灵、迷失的异次元公寓,惊悚恐怖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他们用脆弱的身体拼命抵抗,这些无助的人们惊声尖叫,他们想要活下去! 然而,眼睛会欺骗他们,环境会迷惑他们,头脑会误导他们。人怕鬼,鬼玩人,他们一次次眼睁睁地看着被诅咒的人坠入死亡深渊。到底怎样才能活下去!
  • 极品修仙:你弱爆了

    极品修仙:你弱爆了

    有莘瑶光自穿越以来,便遇各路奇葩,修仙路上爆笑不断,求不坑爹啊。
  • 我贰

    我贰

    “知道吗?”“什么?”“我有点儿喜欢你”
  • 梦中少年王俊凯

    梦中少年王俊凯

    女主乐语汐、女主童姗姗与梦中王子王俊凯的邂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