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97400000033

第33章 修炼篇:因果四训(1)

一、正心,将好运气吸引过来

1、训练转运心

人的命运,若要寻根,最后必寻到——心字上来!

万法唯心所造,因缘而起。这个命题是一般人所无法接受的,通常人认为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怎么说万法是唯心所造的呢?大家注意这个造字,它不是创造的造,这个造是变的意思。

唯识宗讲诸法唯识所变。变就是变现,变现并不是这个心念象变魔术一样变出一个茶杯来。从个人的主观意识来说,佛教还是主张反映论的,当六根与六尘相接触的时候,中间的六识就取这个外境,从而在自己内心就变现一个认识外界事物的能力,变现出茶杯这种认识。所以说万法唯心所造是因缘而起。一切事物都是有因有缘的,没有无因无缘的东西。

因缘是什么东西呢?因就是一切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根据,缘就是外在的条件。如果光有内在的根据,没有外在的条件,事物要存在要发展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诸法都是有条件的存在。事物存在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你一定要在事物存在的本来面目以外去找一个原因出来,佛教认为这个就是我执,就是法执。

我们人类的一切问题都是从这个地方开始——不认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非要在客观事物上面去另外加一个什么东西。

转运全由心念起!

因果既是有一定规律,可以认识的,但又不是刻板的。这和算命、看相的铁板数不同,那个是庸俗的宿命论,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不能改。

从因果观来看,我们现在所受的是过去种的因,又必感未来的果。种的因即可以改变,结的果怎么不能改变?因变了,果一定会变。

一个人的相和命,算也是这样,不算也是这样。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的因,才能转变未来的果。明代袁了凡,由一位叫孔先生的给他算命,算的很准,他哪一年考上秀才、举人,哪一年当上知县,哪一年该死,等等。后来遇上云谷禅师,给他讲了:改变命运,全由心念,必须多做善事。从此孔先生算他的完全不灵了。算他能当知县,结果调到中央机构工作;算他能活50多岁,结果活到70多岁;算他没有儿子。结果有两个儿子。他把这些事总结后,写成《了凡四训》。佛教界高度评价此书,说明了命运是可以转变的。

转变的关键是什么?就是自己的心念,因为一切唯心造。心能造业,也能转业,即转变由心之理。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心。能从自己的心田去寻找,是没有得不到感通的。所以,相随心转,境随心转,命自己立。孔子说: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也说明这个道理。

有一首《心地与命运之歌》,说明命运与心地密切相关,命运由心造,命运也由心转。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险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对于此诗,深为赞赏,尝书写赠人,并说:此诗于心命二义,发挥周到。果能依之行,则命自我作,福自我求,造化之权不归于天地鬼神矣。当代高僧星云大师,也高度评价此诗,劝人依此修心,忏悔罪障,不造恶业,广种善缘,培植福德。那么我们的命运必定是光明平坦的。

此诗前八句,把心地与命运的关系,概括为四种不同的情况。后八句,揭示命由心造、境随心转和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道理,最后指出对待这个问题的两种态度,两种结果。

下面分别就心地与命运的四种不同情况,加以说明,并引据事例为证。

一是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

这类人,过去生中,善根福德都比较深厚,今生善缘成熟,享受大富大贵。但是,他们深信因果,崇尚道德,廉洁奉公,摒拒骄奢淫逸的腐败生活,同时乐善好施,救济贫穷,广种善因。不仅一生富贵到老,而且子孙昌达,家族兴盛,甚至经历几百年都不衰败。这种事例历史所载很多,下面举两例为证:

例1,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江苏苏州人,少年家贫,寄居寺庙读书。一次种地,挖出一罐金银,仍把它埋下,到后来显贵时,才告知寺僧挖出来培修寺庙。他在苏州设置范氏义庄,举办各种社会福利事业,大量救助贫穷的族人。苏州有座南园,据堪与家说,如果用它作住宅,子孙必定显贵。那时他正任丞相,人们劝他买作住宅。

他说,一家出人才,不如一县出人才。他买来办苏州书院,果然培养了一批人才。而他的子孙同样人才辈出,儿子范纯仁又当宰相,经历千年并未衰败。前几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范氏家族约百余人(寓居世界各地的),在台北市集会,隆重纪念范文正公诞辰。

例2,清代著名政治家曾国藩,湖南湘乡人。官至两江总督,弟曾国荃继任两江总督,子曾纪泽为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官,曾任驻英、德、法等国使节。一门富贵,显赫一时。但是他律己甚严,居安思危,功成身退,治家有方。教子成才。其子孙后代均能秉承家教,直到今天曾氏子孙在科学界、教育界还出了不少知名人士。

二是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这类人,过去生中种植善根福德,今生享受富贵荣华。当其享富贵时,便贪恋五欲,纵情享受,穷奢极欲;同时仗势权势,损人利己,造种种恶业。所以富贵愈大,恶业愈重。一旦福报耗尽,恶业现前,不仅身败名裂,甚至秧及子孙。老子说;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说明祸与福本来是互为倚伏,也可以互相转化的。而转变的关键在于一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命运虽然很耗,如果心地太坏,那么美满的福报,终将变为悲惨的遭遇。古往今来,这类事例很多。下面引述一例为证:

唐代李林甫,官至宰相。其人有才辨,能书画。可惜心术奸险,嫉妒贤能,凡是才望功业在他之上的,就起忌恨之心,表面美言奉承,暗中设计陷害。他建一间密室,结构曲折幽深,命名堰月堂。常在里面苦心策划,构思许多使人家破身亡的毒计。所以,历史上评价他是“口蜜腹剑”的人物。但结果害人终害己,后来七窍流血而死,死后被人开棺戮尸,家产充公,子女发配为奴仆、官妓。

当李林甫未显达时,有相士说有三十年太平宰相的洪福。后来不久事败,去责怪相士所说不验。相士笑谓:相公确有三十年天平宰相的福报,应该责怪自己不知珍惜,坼太甚罢了!公任宰相时,广搜珍宝,纵情声色,一羹千命(常喜吃鸭舌汤),盘菜百金(烧鹅掌将铁皮烧红,放活鹅在上面,让他扑跳惨叫,血液均集中在脚掌上,再砍下来,鹅掌作菜肴)。穷极奢侈之能事。相府家人的享用,也胜过富贵人家。早已超过三十年宰相应享之福,后代还须为娼奴赏报。反而责怪我所说不验,又此道理吗?譬如有人将一个月的生活费在一天内挥霍光,剩下的二十九天要受饥寒此乃理所当然,怎么能怨天尤人!李林甫听后默然无话,汗流不止。

三是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这类人,过去生中造作恶业,今生恶业先成熟,遭受种种恶报。但是,有的人相信三世因果,能够不怨天,不尤人,安分守贫;有的更能忏悔宿业,随缘行善。一旦恶业消除,善缘成熟,否去泰来,必然使贫穷困苦的厄运,转化为美好幸福的佳境。这种故事社会上流传不少,这里举两例都是很真实的:

清代台湾嘉义州林登章,为人诚实,不幸被人诬告,关进监狱。林妻变卖财产营救,无结果。官府索银四十两,不绢已卖儿得四十两银,便携银两去衙门,不慎在途中遗失。这袋银却被一个用手代脚,沿街讨饭的乞丐徐良泗拾得。徐当时心想,这笔巨款,失落的人可能会自杀,便决定留在那里等待失主。果然林妻匆匆跑回来寻找,徐问明情况后即归还她。后来,县官知道林妻卖子救夫,乞丐拾金不昧的事情,大受感动,释放林登章,不受她的银两。林回家后,用此款经营五金店,维持生活。

徐良泗当天做了这件好事后,晚间仍回太伯公庙过夜。次日清明节,徐去郊外墓地讨乞,夜里宿地藏庙,半夜惨叫一声,惊醒香灯师:第二天醒来,瘫痪多年的双腿居然能站立了。香灯师问经过,徐说:昨夜梦见两个小鬼,一个抱身,一个包脚,对拉:痛得我大叫一声,便昏迷国去了,就睡着了。今晨起来,两腿竟然能伸直走路了!

徐良泗从此给人挑水维生。林夫妻开店三年,生意兴隆,时常想念徐的恩德,旦不知其姓名和住址。有一天徐挑水到林家店里,林妻见他面貌很像恩人,但这人是站立走路,又不敢认。次日徐又来,林妻上前询问,才知果是恩人,夫妻回广东继承其叔父的百万家产,便将在台湾的五金店及其他财产,全部赠送给徐。徐晚年又将财产布施给一家医院。

徐良泗讨乞维生,又系残废,竟能面对巨款,不昧良心,归还失主。只此一念,便能消除夙业,增长善根,转祸为福,施理所当然的事。

四是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这类人,过去生中多造恶业,未种善因。今生大多愚痴,不信因果;遭遇不好,环境困厄。但是又不知道反思忏悔,总是愿人穷,恨人富,总想采取损人利己,违法犯罪的活动,来谋取财富,来实现自己的美梦,其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往往遭受横祸,或者终身贫困,或者短命身亡。

这种事例随处可见。社会上的犯罪分子中,有部分人因为环境贫困,自己好吃懒做,不安分守法,不勤奋谋生,而是采取偷盗、赌博、抢劫等损害别人身命财产安全、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手段,妄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其结果难逃:以害人开始,以害己告终这一因果规律。

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命运问题?

目前,社会上一般人都相信命运,有的人时常都在算命、看相、求签、问卜,把自己的前程,未来的命运,都寄托在这上面,却不反躬自责,修省心地;有的人到处跑寺庙,挂红放炮,烧香拜佛,祈求佛菩萨保佑自己官升三级,腰缠百万,却不想一想自己究竟种的什么业因?是否能够获得这种果报?这种人都是舍本逐未,不遵循因果规律,不修省内心,不从自己心田上去下种、耕耘,却向外弛求,想获得福果,获得好的命运,是绝不可能的。

求大智慧的人,首先必须深信因果,执戒修行,以三归五戒、净化身心,以四摄六度,利益众生。最后达到心不随境的地步。如果命运不好,应该反求诸己,忏悔今生或过去的罪愆,虚心改过迁善,决不怨天尤人。这样恶业日消,善缘日增,冥冥中常蒙护持,自能转祸为福,获致吉祥。

如果命运美好,应当了知,富贵荣华,转眼成空;梦幻泡影,不堪留恋。这样泰然处之,不为物累,任运逍遥,安详自适。真要了生死,出轮回,生净土,成佛道,也必须从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做起。

2、训练起始心

佛教讲的八万四千烦恼,后来归结为人生八苦,再向前推演一切苦皆因有欲望,而欲望从哪里出来的呢?从“我”这个字上出来的。若没有我,苦从何来?老子也说,我若无身,何患之有?

万丈烦恼从“我”起!有自我就受因果律束缚,自我是因果报应的种子,是不能解脱轮回的唯一原因。

我们来看邪恶不善的心的运作方式,看到这个人对我有利用价值,就对他很和气、很祥和、很尊敬,然后在他面前一直夸奖他这个人的好,他真是我的恩人。可是在他的背后把他骂得半死,把他批判得半死,甚至内心里面还会笑他好笨,中了我的计都还不知道,我把他耍来耍去,还以为我真的很尊敬他,很喜欢他,好笨。

你看这就是邪恶的心、不善的心。我们买个东西,觉得这个东西不好用,有几种选择方式,把它丢在垃圾桶;或者把它送给别人,还特别跟那个人说,这个是我好喜欢的,还买得好贵,但是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所以我要把它送给你。

你看这就是邪恶的心,如果你真是一个很有心量的人,你不会做这个事情,你会把你最喜欢的东西跟人家分享,而不是把你不要的东西去做人情,你看看这些不菩、邪恶的心,都理所当然地变成我们凡夫俗子的概念,这就是因果轮回的种子呀!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有困难我会为你两肋插刀,我一定要这样讲,因为我有求于他,然后讲完以后你知道吗?在他朋友背后说:“才怪!”

你看这个世界是不是充满了尔虞我诈的情结,这够不够邪恶,这叫善良吗?一点都不善良。然而那个人也相信了你邪恶的话,对你推心置腹。可是当他真的有困难,真的求于你的时候,你说:对不起,我好想帮你,可是你怎么不昨天说呢?我昨天就有这笔钱,刚刚好我哥哥需要这笔钱,所以我先给他了,唉!怎么老天爷会把这个因缘安排成这样呢?

你看你这么会演戏,明明是无情无义的人,却把自己假扮成有情有义的人,那个戴假面具的人。

凡夫俗子呀!你这样怎么能脱离六道轮回,你内在有那么多邪恶虚伪的种子。

所以我跟朋友们分享,你要常常扪心自同,你有没有亏暗室、暗室不欺,全部彻底地把自己役有心量的地方全部揪出来看,因为心量不足是造成我们生命痛苦的根源,是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源。所以你要下定决心,绝不跟一丝丝心量不足的邪恶心认同。

凡人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什么?这是凡人的心,殊不知这样的心是吸引凶祸发生的种子,还自以为聪明。事实上,在我看起来那真的是很愚蠢的人。

“唉!我的小孩子,我看他都没有读书,常常被我骂。结果你知道吗?他老师说很少看他在读书,可是他很优秀耶!他绝对没有作弊,他的老师是这样讲,竟然每学期都第一名。”

这好像在讲一个事实,可是内心里面是在现、在秀他儿子的与众不同,这些自我,这些邪恶的心,就是吸引过去、今生冤亲债主或天灾人祸现形的种子。

如何让你在这个三界里面消失,让灾祸找不到你,有没有这样的方法?有!“心量”,将你的心量显露到跟宇宙的虚空一样大的时候,你就可以得到这样甜美的果实。

你看看那个虚空,也就是你看那个天空,你骂它,它有没有跟你回音?你用弓箭射它,它有没有受伤?你用大炮打它,你也打不到它。但是,它养育了天地万物,有这个虚空才有这个天地,万物都在虚空里面,产生了天地,在天地的孕育中得到滋养,得到成长,甚至毁灭,在虚空里面生、灭。但是你知道虚空的存在吗?你知道上天为我们做多少事情吗?我们感激过它吗?

默默地,大道无言,我们从来不知道它的存在,你看虚空多有心量呀!可是我们为善唯恐人家不知,我们的优秀唯恐人家不知,我们好爱现哦!“唉!我是没有什么钱啦!只有五六栋房子而已啦!算算看一栋大概能卖二三千万。”看起来好像在讲一个事实,可是看看我们内心的状态,我们就真的只有在讲事实吗?还是我们内在里面有自我爱现在运作。

你要知道,当你起自我的念头的时候,你就跟业力连结了,善业跟恶业,你过去所作所为的福与祸都会回到你身上。只要你的自我存在,不论你做多少菩事都不是真正可以离苦得乐的修行,这跟修行一点都无关。

同类推荐
  • 工作要有好心态

    工作要有好心态

    本书作者从大量的职场人员实际案例中,经过分析,总结出这套保持乐观心态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希望每个职场人都能够从中受益,永远让快乐的阳光照耀你工作、生活的每一天。
  • 别让观念和习惯误了你

    别让观念和习惯误了你

    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你清晰地发现身上种种以前视而不见的错误观念和不良习惯,教你跨越人生的障碍,重新定位你的生活,找到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 35岁前不要循规蹈矩

    35岁前不要循规蹈矩

    郭晓斐编著的《35岁前不要循规蹈矩——乔布斯给年轻人的62个人生忠告》通过对乔布斯的性格、商业意识、行动力的侧重着笔,告诉年轻人在积极奋进的人生路上,不要循规蹈矩,要有勇气将自己最独特的优点以某种产品为载体展示给世界。
  • 好男孩家训—培养真正的男子汉

    好男孩家训—培养真正的男子汉

    本书内容包括:培养智慧的男孩培养勤奋的男孩培养博学的男孩培养上进的男孩培养自立的男孩培养自强的男孩培养坚韧的男孩培养理性的男孩培养博爱的男孩等。
  • 山人自有妙计

    山人自有妙计

    《博弈论》是西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把赌博与棋类竞技运用到经济、政治、军事和其他领域中来,形成了一种如何争取自己利益最大值的行为科学。人来到这个世界后,为理想生活的拼博,为功成名就事业的拼博,为美好爱情与家庭生活的拼博,都是一种博弈。胜利与失败,全在于我们能否在关键几步棋中取得胜算。本书借助这个话题,运用这种技巧,说的是时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各样的两难问题与人际关系学问。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本“人生如大搏弈”之类的参考书。
热门推荐
  • 狄仁杰传奇——情人藤

    狄仁杰传奇——情人藤

    狄仁杰三字一出就不必多说了,侦探传奇,四字而已。灵感来自于老爷的狄仁杰传奇系列。此篇为中篇。
  • 快穿之戏多不压身

    快穿之戏多不压身

    拥有自我意识的智能仿生AI,月,成为帝国军的毁灭目标,危机之际,中立派五大元帅之首肖殷将月救下,也付出了巨大代价陷入昏迷。在X博士帮助下,月必须要穿梭各个平行世界,寻找其他“肖殷”身上的关键载体生命讯息,扭转紧张局势。但却发现一切都跟博士说的不太一样……月一脸茫然:博士,我这么作zuo....能找到他吗?看戏博士觉得还不够劲:没事!戏再多点!肖·魔王·殷嗤鼻冷笑:你咋不上天呢,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措金玉

    措金玉

    架空历史这是一个与相逢有关的故事。男主闷骚高冷,绝对的霸道强势;女主清新果敢,时而犯点小迷糊.第一次相逢,她是传说中的侏儒怪人,一次意外,她与他相遇在深山老林,她把他当成山鬼,却不知眼前之人正是自己五年来以骨血滋养的那个他!一朝相见少女情思已动,如皓月在天,皎皎清白,自此搁置心头,哪怕几次游走于生死边缘,仍然念念不忘;第二次相逢,她已容颜转换,而他正在广选后妃,想到他肩负的家国重任,她决定隐姓埋名将情丝暗藏,不料命运弄人,她被他当成细作差点失了性命,她痛彻心扉,欲与他一刀两断,却不能如愿;第三次相逢,他千里奔赴而来,三国交战在际,他却不管不顾地宣布要与她成亲,先是斗情敌,后又奔走多国,为救她而轮为阶下囚,彼时他已接掌国家社稷,北方异动有秘旨频频传来,父亲已陷入弥留之际,不忍他因她而身负骂名,她与他的情敌演了一场假凤戏凰的大戏,只为救他出去,从此,她孤身一人飘零海外;第四次相逢,多年以后,她面敷鲸纹,长发已失,但他仍然一眼就认出了魂牵梦绕的那个倩影,二人重逢,相对无言,他已华发早生,却俊彦修容不变,他问:陌上花已开了,与我归家可好?她答: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 重生的路人

    重生的路人

    一个只有开头的故事。重生这次不是为了当首富,也不是为了当首相,只想当一个路人。任事态百变,我自逍遥。
  • 鸡毛和蒜皮

    鸡毛和蒜皮

    是一部寓言集,呈现了作者韩雪试图进行风格、题材及文体的多种尝试,同时兼有面对成人和儿童的双重取向,力求表现寓言特有的魔瓶般的巨大张力,展示了作者强烈的探索精神以及寓言这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学样式强大的生命力。作者以其童心、真诚与悲天悯人的心态对目下的社会与人类所面临的现实和困境,以寓言式的思维进行了深深的思索,能给人以醒豁而敏锐的启迪。既可当儿童文学阅读,亦可当做另类杂文看待,相信读者能够在这多刺的玫瑰丛中寻觅到独特的风景。
  • 神游日记

    神游日记

    人无聊发闲的时候总会想些啥吧,我想分享出来。
  • 重生之盛世狂女

    重生之盛世狂女

    她是凤凰王朝第一美人,被亲妹妹毒死后穿越到现在大陆的十岁少女身上,从此代替这个无助的少女撑起了一个家.商界,黑道,政界,她很低调,可是很多事情却逼得她高调!当各式各样的完美‘老男人’出现在十六岁的她面前,被神秘的她所吸引,最终会选择谁?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
  • 混入狼群的哈士奇

    混入狼群的哈士奇

    我是主角,听作者说最近流行聊天群,所以作品要紧跟潮流蹭热度,然后也给我开了一个聊天群,但是!为什么群员都这么强?盘古,鸿钧,天道,群员强的不像话,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直到有一天,那两个家伙加了进来,一切都变了
  • 深蓝与鱼

    深蓝与鱼

    人群渐渐消散的海滩上,一位捧着搁浅的鱼儿的少女望向远方,那是一片黄昏中的波动的海洋。鱼儿的深蓝就在前方,她的深蓝又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