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86600000005

第5章 主要代表作品(1)

《毁灭》

《毁灭》的写作和发表的时间是在一九二五--一九二六年,单行本出版于一九二七年,而作者构思这部作品却早在一九二一年就开始了。

《毁灭》虽然是一部描写游击队题材的作品,但作者的注意力并不是集中在游击斗争的外部事件上,而是集中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七月的一天,传令兵莫罗兹卡正在院子里晒燕麦,队长莱奋生走来,把一份公文交给他,叫他送到沙尔狄巴的游击队去。莫罗兹卡不愿意去送,因为他想晒完燕麦后,到森林中的医院去会妻子瓦丽亚。于是,莱奇生把公文往自己衣袋里一揣,态度坚决地说:

“去把枪交还给军需主任。交了枪,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我这里不需要捣蛋鬼?”

“叫我离队,绝对办不到,把枪支出去--那更不行。我们来干革命,可不是为了你那双漂亮的眼睛,我的朋友莱奋生!”莫罗兹卡把公文要过来往怀里一塞,骑上马就走了。

莫罗兹卡来到沙尔狄巴游击队驻地的附近时,听到了炮弹的炸裂声和机枪的嗒嗒声?他攀到山顶一看:日本人在进攻,沙尔狄巴的人在逃跑,在后边那一小堆人里,有一个瘦弱的小伙子倒下去了。莫罗兹卡见此情形,奋不顾身地冒着枪林弹雨,急驰到受伤人的跟前,把他救起来,返回了游击队。

伤员昏迷不醒地躺在床上。从他的证件上知道他叫密契克。给他简单地包扎了伤口后,连夜送往医院。

密契克苏醒时,已经是白天了。他躺在树荫下的一张床上,右边站着女护士瓦丽亚,左边站着医生、院长斯塔欣斯基。他们给他处置了伤口,又给他洗了脸。

密契克是三个星期以前,满怀着幻想,吹着城里流行的快乐小调,来参加革命的。在他的想象中,游击队员都穿着仿佛用硝烟和英勇事迹制成的服装。但是,他看到的活生生的真正的游击队员,却一点也不像他想象中的英雄人物。他们身上很脏,虱子很多,态度粗鲁生硬,瓦偷对方的子弹,为了一点小事就破口大骂,甚至为了一块脂油也会打得头破血流。特别是,他们动不动就取笑他--笑他城里式样的大衣,笑他说话文绉绉的,笑他不会擦枪,甚至笑他一顿吃不下一磅面包。当密契克重温这一切时,他开始惋惜当初他参加游击队时所怀的那种天真美好又真诚的感情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莫罗兹卡从在医院的妻子那里回来,快到驻地时,在村主席李亚别兹的瓜田旁边勒马停了下来。他环顾四周,一看没人,就跳下马来,解开布袋,一边在田垄里爬着,一边往布袋里塞瓜,有的就掰开当场吃掉。突然,瓜田主人来了,莫罗兹卡丢下袋子,慌忙上马而去。

偷瓜的事发生后,为了教育莫罗兹卡,也为了教育全体游击队员,以挽回在群众中造成的不良影响,莱奋生决定召开群众大会,发动群众讨论如何处理莫罗兹卡。经过大家的批评,特别是矿工排长杜鲍夫的批评,莫罗兹卡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做了诚恳的检讨,保证今后再不惹是生非。他说:“我宁愿为每个兄弟献出自己的鲜血,也决不再给矿工丢脸。”

莱奋生的游击队在这个森林中的村落里已经休整四个多星期了。这期间,他根据侦察兵的报告和从农民那里听到的情况,判断出“事情不妙”,必须赶快转移,否则就有被消灭的危险。他虽然打定了这个主意,但是还没有转移,--他害怕轻举妄动。正在他犹豫不决时,传令兵飞马送来一封紧急专函。专函说,游击队主力遭到日军突然袭击,伤亡很重。关于打败仗的传说以令人惊慌的速度在人们中间传播开来。但是莱奋生仍照常平静沉着地跟人们交谈,带着嘲弄的神情眯着蓝眼睛和副手巴克拉诺夫开玩笑。有一次一个叫“黄雀”的战士由于恐俱,大着胆子来问他为什么不采取措施,莱奋生很客气地在他额头上弹了一下,回答说:“鸟儿的头脑管不了这种事。”

收到专函后的第五天,莱奋生的交通员卡农尼柯夫从城里回来了,向他汇报说,城里完全垮台了,并从衣袖里掏出了两封信,交给他;一封是妻子的,一封是上级的。他把妻子的信放进口袋里,急忙把上级的信拆开,信中指示说:“目前对游击队指挥部的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务必不惜任何代价来保存一些哪怕是人数不多、然而是坚强的、纪律性强的战斗单位,为了将来以它们为核心?”尽一切力量“保存战斗单位”--莱奋生的决心下定后,马上把副队长巴克拉诺夫和军需主任找来,说:队伍很快就离开这里,命令他们作好一切准备。傍晚时,莱奋生召开了有各排排长参加的队委会。在会上,他宣布了早就考虑好的部队转移的决定,请大家讨论。各排排长意见不一,第一排排长杜鲍夫完全意莱奋生的决定。杜鲍夫是苏昌矿工,他所领导的矿工排是整个游击队的主力,体现了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的主导作用。坚决反对撤退的是第二排排长库勃拉克。他是本地克雷洛夫卡人,农民出身。他所领导的排也是由农民组成的。他不愿撤退是他关心自己的出地,而不是革命事业的利益。他的意见首先遭到了第三排排长麦杰里察的反驳。麦杰里察是牧人,他胸怀宽广,有崇高的理想,肯于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和勇于自我牺牲。他不但同意撤退,并且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撤退计划。

这计划受到了莱奋生和巴克拉诺夫的钦佩和赞赏。最后,一致通过的撤离决议,就是参照了他的方案。散会后,莱奋生给上级和医院各写一封信,说部队将在日内转移。他工作完毕,已是深夜,这时才拆开妻子的来信。读后,知道家中生活非常困苦,妻子仍找不到工作,孩子们患了坏血症和贫血症,靠“工人红十字会”的救济过活。信里充满了对他的无限关怀。莱奋生沉思着摸摸胡子,动手写回信。一开始他并不愿意谈起同他生活有关的感情,但是渐渐地他写得出了神,他的脸色变得温和起来,两张信纸都被他密密麻麻地写满了难以辨认的小字,而且谁也想不到其中有许多话是出自莱奋生之口。

写完之后,他走到院子里去活动一下麻木了的四肢,看见值夜人正抱着步枪睡觉。这使他联想到:“要是哨兵们也在这么睡觉可怎么办?”他强克制住自己也想去睡觉的愿望,牵出了马。这时,值夜人也没有醒。“唉,这狗养的!”莱奋生把他的帽子藏起来后,上马查岗去了。哨兵没有睡。在路上他碰见了奥索庚游击队来给他送信的通讯兵,说他们因顶不住敌人的进攻要撤退到朝鲜人的村子去。为了弄清情况,莱奋生跟通讯兵一起到了奥索庚的游击队。通过和奥索庚本人谈话,证实他作出趁早离开、隐蔽起来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天色差不多大亮了,他才回到队里。他的脸消瘦了,两眼通红,脑袋昏昏沉沉。坐下后,他立即派人把写好的信送出去。

给医院院长斯塔欣斯基的信是莫罗兹卡送去的。莫罗兹卡把信交到后,来看妻子瓦丽亚。他见妻子对他冷淡,就猜到她爱上了密契克。他感到这是莫大的耻辱,于是便和她吵了起来,又把密契克痛骂了一顿。

在归途中,莫罗兹卡的怒气逐渐平息。他走到渡口时,看到这里的秩序非常混乱:车乌行人都争先恐后地要上船,摆渡的人嗓子都喊哑了,可是没人听。原来是有人散布谣言,说日本人马上就要到啦。要是以前,他碰上这种场面,依他那好开玩笑的老脾气一定会把大伙好好吓唬一番,可是现在不知什么原因,他竟跳下马来,一面辟谣,安定人心,一面亲自指挥摆渡,维持渡口秩序。老乡们都来围住他,--他突然觉得自己成了个很重要的大人物,同时为自己这个不平常的脚色,甚至为自己压制了要“吓唬人”的愿望而感到高兴。他开始自觉地同自己身上的旧思想影响进行斗争了。

莫罗兹卡回到司令部后要求莱奋生解除他传令兵的职务,让他回到排里和弟兄们在一起。莱奋生同意了。杜鲍夫和战士们见他回来都很高兴,临睡前,派他去值夜,以“庆祝他回到季摩非(杜鲍夫)的怀抱”。夜里,他听到了远处的一声枪响,赶紧跑到杜鲍夫床前喊道:“快起来,对岸在打枪!”杜鲍夫全副武装跑到院子里时,一看排里大多数人还没有回来:

他们傍晚就出去喝酒玩乐去了。传令兵已来过两次,命令立即集合,但人还是不齐。杜鲍夫急得在院子里乱跑,他觉得自己失职,感到自己的排把全世界矿工,至少到第七代矿工的脸都给丢尽了。当他率领全排来到司令部前面的广场时,才弄清楚,根本没有什么敌人,是莱奋生要检查一下部队的战备情况。尽管如此,杜鲍夫仍为自己没能成为全队的榜样而感到痛心。

等各排整好队,点完了名,莱奋生发现库勃拉克排的情况更糟,开小差的多,库勃拉克本人白天到亲戚家里去辞行,喝多了酒,紧急集合时仍醉醺醺的。全队的人都看到他醉了,唯有莱奋生装做没发觉,否则的话,就得把他撤职,但眼下又没有人来代替他。

莱奋生骑马检查了队伍后,回到队伍正当中,严厉地说:“同志们,我们就要离开这里。到什么地方去,目前不必说。”他批评说,紧急集合的情况很糟,纪律性很差,“要真是日本人来了,会把我们统统掐死的,像掐死小鸡那样!真丢脸!”他讲完,在马蹬上挺身直立,将马鞭一挥,下令道:

“立正!齐步走!”

队伍翻山越岭,晓行夜宿。有一天,在一个山麓下的小村驻下了。密契克伤愈出院,和皮卡一起来到这里和部队相遇。莱奋生问密契克一些话后,决定把“老废物”这匹马给他骑。他和皮卡都被编到库勃拉克排。密契克一看见“老废物”,心里就顿时充满了一股无处发泄的憎恨。他认为,他们一开始就贬低他,故意给他这匹马,连一匹好马都不能托付给他。“不,我要去找莱奋生,对他说我不愿意骑这样的马?不,我要把话都跟他讲个明白,叫他别以为?”

在司令部的院子里生着一堆篝火,约有二十来个人躺在篝火周围,莱奋生盘着腿坐着。密契克走过去,站在后面--没有人回头看他。为活跃一下紧张、沉郁的气氛和调节一下疲劳,游击队员正在轮流讲淫亵的小故事。莱奋生始终聚精会神地听着,大声笑着,别人叫他讲,他也讲了几个,而且讲得最淫猥,最引人入胜,毫不忸怩。密契克也很感兴趣,跃跃欲试,但想到这种故事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就装出一副不屑一听的姿态。其实,他骨子里是爱听这一类东西的。他没有加入,也没跟莱奋生谈话,就怀着对自己的不满和对大伙、特别是莱奋生的怨恨,走开了。

在这个偏僻的小村里,莱奋生跟其他游击队几乎失去了联系。得到的一鳞半爪的消息都是今人沮丧的。他通过原始森林中多年不见人迹的、依稀可辨的小径,和铁路挂上了钩,获悉要有一列敌人的载运军火和被服的火车通过。莱奋生明白,部队迟早会被发现,没有弹药和寒衣是没法过冬的。因此,他决定作第一次出击,结果成功了,无一人伤亡。当天他就把物资分散了,除了备用马匹能够驮得动的,剩下的东西--军大衣、军刀、弹药、面包干都发给大伙。

整个乌拉辛斯克盆地一直到乌苏里都被敌人占领了。敌人稳扎稳打,缓慢地向前移动,派出的侦察兵不止一次地跟莱奋生的巡逻们遭遇过。莱奋生的侦察兵回来时,报告的消息往往是自相矛盾。原来这些侦察兵在离敌人十俄里的地方就不再前进的,呆在灌木林里挨到适当的时候返回来,把听到的谣传,胡诌一通报告给莱奋生。

“只好请你亲自去一趟”,莱奋生对巴克拉诺夫说。“要不然,我们呆在这儿会像苍蝇一样被人拍死。你带一个人去,天不亮就动身”。

为了考验一下密契克,巴克拉诺夫把他带去了。他们二人边走边谈。巴克拉诺夫关心他的政治思想,关心他的生活,关心他的马,并下了马,亲自动手给他重新备马、弄鞍、系肚带。密契克从谈话中确信巴克拉诺夫确实比他强得多,聪明得多,是个非常坚强勇敢的人,而且对他毫无成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他对巴克拉诺夫心悦诚服了,甘愿永远听他指挥。他们沿途碰到的一些侦察兵照样扯谎,巴克拉诺夫听了直摇头。

在离索洛缅纳雅村还有三俄里的一个田庄里,他们把马留下,步行前往。

他们在村中和四名荷枪的日本步兵相撞。巴克拉诺夫大叫一声,非常迅速地拔出手枪,两枪打死两个,第三颗子弹打偏了。剩下的日本兵,有一个拔腿就逃,另一个举起了步枪要射击,就在这时密契克为一股新的、比恐惧更能控制他的力量所支配,连开几枪,将日本人打倒。村中立即吹起了至少五把警号。巴克拉诺夫带着得意的神情喊道:“他们?全部?都在这儿!是主力?过了一会,他笑了:“真是妙极了!是吗?他们进村子,我们也冲了进去。老弟,你真行!”他们边跑边说,跑到田庄骑上自己的马,返回了部队。

一向有远见的莱奋生不等他们回来就派库勃拉克排到村旁去加强岗哨。

密契克走到这里时,留了下来。

他虽然十分劳累,却没有睡意。密契克仰卧着,望着隐隐透射出星光的夜空,感到心里非常空虚,他想到重伤员弗罗洛夫;当突然想到自己的命运也许会和他一样时,不禁有些毛骨悚然。可是当想到瓦丽亚时,又立刻觉得舒服起来。

日本兵进攻了。大炮轰的一响,整个山谷里都充满了回声。有几个人吓得趴在地上,密契克也像碰伤了似的,缩做一团。接着机枪响起来,紧密的枪声也随着四起,可是游击队没有还击。日本兵差不多到了跟前。密契克觉得,现在要逃也来不及了,这时,游击队开火了。密契克跟着大伙打一阵枪后,一齐跑走了。即使在这十分惊慌危机的瞬间,他也能感到这一切行动都不是偶然的和没有意义的,而是有人指挥的。究竟是谁在支配他的命运呢?

不由得用眼睛搜寻着,他看见走在前面的是莱奋生。走进森林以后,他的心神才完全安定下来。

战斗结束后,部队在一个幽谷里隐蔽下来。尽管莱奋生疲倦得厉害,还是照例检查马匹。他一看见密契克的“老废物”,就知道它的脊梁磨破了。

他生气地批评了密契克,叫他暂骑驮马。

接连几天工夫,部队一直顺着乌拉辛斯克河支流东奔西跑。由于缺粮,在战斗和行军时,整个部队人困马乏。这一带没有被敌人占领的村子越来越少了。不论面包或燕麦,不经过战斗的手段,是一点都弄不到了。伤员的伤口由于缺医少药正在化脓。人们变得沉默寡言、冷酷、严峻,凶狠起来。

在这极端艰苦的日子里,莱奋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游击队员的革命本能,正是凭着这个本能,他们才会为了最终的目的去忍受一切,甚至去死。

同类推荐
  • 名家经典散文选: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是一部全面细致介绍中国古文化的书籍,它综合了中国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种类繁多的各类型文化,就其历史起源、发展走向、文化特色、重大影响,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人文风俗、语言特点、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描写。《元曲精品鉴赏》是此丛书中的一本。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本文搜集大量元曲,并且针对每一首元曲进行赏析。包括《元好问——卜居外家东园》、《王和卿——咏大蝴蝶》、《〔南吕〕金字经——卢挚》等。
  • 梁晓声文集·散文3

    梁晓声文集·散文3

    《梁晓声文集·散文》尽可能全地收录了梁晓声迄今为止创作的全部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史诗似的描绘了时代的全景,讨论了诸多社会热点问题。
  • 远去的人

    远去的人

    本稿为纪实作品,通过记录父亲老年痴呆症之后的两年时光,从一个老人最初的失忆,一日日走向完全失智,从一个健全的老人,直至成为一个不认识任何亲人,不记得任何往事的“痴呆者”,讲述了老龄化社会中的生存与生活的关系,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以及一代人的命运与价值观走向。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三)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三)

    本丛书精选各类散文、随笔等,内容细腻,感人肺腑。如果你把你在各学科领域中所知晓的东西,完全告诉一个在这些方面一无所知的人,他因为得到了全新的知识,故绝不会说:“这有什么新鲜!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吗?我老早就知道了!”之类的话。
热门推荐
  • 誓做追星女孩

    誓做追星女孩

    艺人怎么了?都是职业,凭什么艺人就该承受恶意攻击?明星怎么了?都是人,凭什么明星就不能有隐私?有些光鲜亮丽只存在表面,背后付出的辛酸又有谁会在意?存在即合理,可以不喜欢,但请不要伤害!
  • 青梅竹马总裁宠宠宠

    青梅竹马总裁宠宠宠

    帝少对自己的小萌妻除了宠就是宠宠。帝少天在八岁时见到了让自己想宠的小人儿。二十岁时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二十二岁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二十八岁时如愿的娶到自己的小人儿,从此对自己的小妻子宠宠宠。
  • 叱咤战国

    叱咤战国

    战国时期,列国纷争,一个奴隶出身的少年,如何摆脱命运,平步青云?一个热血少年,如何辅助君王内处国事,外抗诸侯?一个爱国少年,如何为民做主,扬名天下?尽在《叱咤战国》。
  • 山贼难当

    山贼难当

    有人说,最美的季节遇上你,你便是最美的人。若两两相遇在幼时,对方还是个穿开裆裤的小不点,美从何来?
  • 落幕之初

    落幕之初

    颠倒世界里落幕即初遇她在等那个手捧一盏灯,和影子说话的少年
  • 异界影魔

    异界影魔

    浩斯上一世是个修行者,宗门覆灭后他闯到恶魔的界,并成为一头最低等的恶魔蛆,他第一步便是如何在这个世上生存下去
  • 酒香醉人

    酒香醉人

    好吧好吧!和亲怎么了?蛇蝎心肠又怎么了?反正你们现在谁也离不开本王妃的东西!即便你们那天神一般的王爷,有的时候不也得靠着本王妃吗?——求支持!求点击!求收藏!——
  • 我的可爱孩子们

    我的可爱孩子们

    王伟活了二十几年从来没怀疑过自己,结果上天和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他爱上徐凯时,徐凯已经爱上了他,就像你盯了好久的五花肉眼看就要被别人拿走,结果五花肉不愿意去,它只愿意在你身边。这多么幸福啊。
  • 豪门逃婚记嫁人要嫁灰太狼

    豪门逃婚记嫁人要嫁灰太狼

    当御姐俏新娘甩了正太小公子,她逃离订婚现场,将何去何从?当腹黑冷总裁撞上双面灰姑娘,他研究恋爱兵法,这管不管用?亲兄弟看上一个女人不奇怪,基因使然,可给一个宝宝当爸爸,怪异凛然!最搞笑的追爱史,最秀逗的逃婚路,最热闹的穷折腾——
  • 论大佬的宠夫方式

    论大佬的宠夫方式

    简苏觉得宠夫第一条:满足他的要求。第二条给他至高无上的权力。第三条给他自己的心。第四……等等快把他抓回来。人都跑了宠个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