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56300000011

第11章 排皇忧师傅献计 求国盛载湉沉舟

却说那徐致靖,字子静,生于道光六年,江苏宜兴人。光绪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学士,至内阁学士、署理礼部侍郎。儿子徐仁铸听了康有为的变法讲演后,颇为感动,常给父亲讲述,又拿康有为办的报刊给徐致靖看,徐致靖颇受教益,与翁同龢等常议之,德国侵占胶州湾,徐致靖上书皇上:外患日迫,亟思变法图存。并让其子联络康有为等再次呼吁变法。正当徐致靖焦急难耐时,杨锐、刘光弟二人求见。徐致靖见此二人深夜造访,必有密事,即将其引入书房,双方礼毕坐定,杨锐道:“甲午一战,国破山河碎,康有为等力主变法,可被李鸿章、刚毅等阻拦,现今李鸿章等又割地卖国,皇上不允,可李鸿章等绕过皇上,直接求慈禧太后恩准,现在国家管事的机构是总理衙门和慈禧太后的**,这朝堂开着如同关闭,若是无外患,国家谁当权皆可,然此时已到了亡国之地步,徐大人能看着皇上有宏大的抱负而不能实现吗?”徐致靖道:“皇上无权,何以变法。”杨锐道:“康先生给皇上写的罪己诏等,名乃皇上罪已,实乃罪后,罪李鸿章、刚毅等臣。太后、李鸿章、刚毅等知其祸国之罪,必羞愧退权,皇上即刻大展鸿图。”徐致靖道:“尔等恐读圣贤书多了,他们这些人知道何为羞耻?他们只知有权力就是荣,升不上官,在人下之人就是耻,尔等之计,不仅帮不了皇上,恐怕还要害了皇上。不过,皇上现在提出维新变法,倒是有理有据,在国家即将灭亡之机,慈禧太后和其他权臣,不能不有所顾忌。”杨锐见徐致靖有意劝皇上变法,心中一喜,拿出了康有为的第五次上书递给徐致靖道:“这是康有为的第五次上书,请大人过目,若有不妥之处,我等再加修改。”徐致靖认真看罢道:“尔等上书,只考虑国家利益,皇上利益,此乃行不通也。”杨锐不解的看着徐致靖,徐致靖解释道:“现皇上虽然亲政,然权力仍在太后手里,尔等如让笼中鸟高飞,岂不空谈?”杨锐道:“君宪就是要摆脱太后控制。”徐致靖拿出长者风度,斥道:“找死耳!皇太后的权力,你想摆脱就能摆脱吗?要如此简单,乙未年,公车上书变法就可成,何等到今天?”杨锐谦恭道:“以大人之意如何?”徐致靖缓声道:“尔等的变法,应在翁老头子的掌控之内,超出此范围,翁老头子不会让变法。”杨锐醒悟道:“我明白大人的意思,此上书明是给皇上,实际上得对准翁老头子写。”徐致靖点头道:“能明白这些,此事就好办。”于是,徐致靖就让杨锐拿回去与康有为等修改。经杨锐和康有为等反复修改,又得一稿,杨锐、刘光弟二人再次拿给徐致靖,徐致靖看后喜道:“此上书比上几次稳重得多,说得过去,我先给翁大人看看,再做商议。”二人见之大喜,千恩万谢,告辞而去。却说那翁同龢,眼见大清国傾危,而皇权都在慈禧太后之手,事事皇帝不能做主,翁同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深恨自己无一计可解帝之忧。这天翁同龢正在家书房苦思,忽报翰林院侍读大学士徐致靖求见,翁同龢说了句“有请!”下人忙去传唤,徐致靖与翁同龢相见礼毕,向翁同龢道:“皇上忧愤成疾,大人为何置之不理?”翁同龢道:“当年太后选我做帝师,知我无远谋深计,我无计则安。”徐致靖急道:“若是国家太平,则视为无计之计,现国家倾危,帝有心匡扶国家,然无一丝权力,汝身为帝师,何得安之?”翁同龢道:“我亦常觉不安,然无良策。”徐致靖道:“我有一法,可解帝忧,但恐后党云集,行不通耳。”翁同龢道:“看到帝之忧愁,如割翁某之心,吾现已入暮年,死不足惜,然圣上聪颖宏志,年少有为,不得伸展,乃吾之天大罪也,徐大人有计快言!”徐致靖道:“能解帝之忧者,乃收回皇权,洗清丧权辱国之耻辱。现贪官污吏把持朝政,非变更国体不能改变国之衰败。故而学习日、俄,维新变法,是中国唯一富强之路,同时也可收回皇权,此乃一举两得之事。现列强纷纷要挟我大清,后党李鸿章等签下众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国人愤责,正是其抬不起头之时,正好康有为第五次提出变法,皇上此时顺其势,接受康有为变法,帝之忧尽可排矣。”翁同龢道:“上几次上书,皆被荣禄、刚毅等驳斥,不知此次上书如何?”徐致靖忙将此次上书拿出递给翁同龢看,翁同龢看后道:“此次上书大有进步。”徐致靖道:“康有为等变法思想未变,上几次上书陈条太细,反教荣禄等掩盖其主体思想,而抓着细枝末端批判。其维新变法,就是一种用人制度的改变,老的用人制度上级选下级,而新的用人制度是实行民选,这样根治了贪官污吏,把能者推上了官位。国家为何不富强乎?出使谈判,自然有比李鸿章精明千倍万倍的外交官,绝不会被他国捉弄,签下辱国之约。”翁同龢道:“徐大人所言极是。然我在皇上跟前,已说过一次康有为的变法,我再去说,恐皇上认为还是些老熟套子,不如我等一同去见皇上,免得皇上误解。”徐致靖同意,二人即约定时间去见皇上。却说那光绪帝眼见江河日下,然康有为的变法,明明是救国之道,可被朝臣们说的一文不值,更不解的是,老师翁同龢也不看好此变法,对此,光绪帝心有余悸,日夜思虑,不得其解,常抱病不上朝,这天,忽报大学士徐致靖和老师翁同龢来探视龙体,皇上忙召入道:“师傅和徐卿何故多日不见?”徐致靖道:“皇上之病,皆臣之病也,臣遍访天下之名医,以解圣上之疾,今寻得一方,请圣上御览。”徐致靖说罢将康有为上书呈上,皇上阅罢,噎气稍顺,问徐致靖道:“卿何处得之?”徐致靖道:“启奏皇上,甲午大败,《马关条约》签订,不光圣上您思虑,天下有志之士皆忧心如焚,寻得天下最强盛的两国,一为东邻日本,二为西方英国,皆为海岛弹丸之国,却能称霸世界,究其原因,皆乃君主立宪制国家,看来君主立宪乃强国之制也。若圣上现今开始维新变法,施行日、英君主立宪体制,何愁国不强,民不富,受制于人。”光绪帝道:“此书颇熟,莫非康有为之书乎?”徐致靖道:“然也,”光绪帝听此,又拿着书看了看,转而问翁同龢道:“师傅以为如何?”翁同龢道:“此乃皇上第三次见康有为之书,此书我已看过,比上两次成熟的多,没有了轻狂幼稚的言论,所述国之弊病句句真切,所用强国之道,亦皆良方,不知皇上是否敢用?”光绪帝道:“朕登大宝已二十余年,事事需得听命于太后。太后坐在园中,凭几个奸佞小人之言,凭一己好恶,即下决断,致使我大清国力衰退,危如累卵,朕如再听之任之,我先祖创下的二百余年基业就要毁于一旦,故朕决定变法。”翁同龢道:“太后不允该如何!”光绪帝道:“太后不允,我当以死相求!”翁同龢道:“此时正是列强瓜分中国之时,太后对列强是又怕又恨,皇上变法强国,太后或可支持。”光绪帝道:“此事想不了那么多,只可孤注一掷,师傅可安排我见见康有为。”翁同龢道:“康有为乃一介草民,皇上破例见之,不仅太后不允,众王公大臣也会以死相阻,此事还是老臣代皇上见之为上。”光绪帝道:“太祖**哈赤、太宗皇太极等乞求他人相助,不耻用汉将。创下大清基业。今国之将危,保护大清基业为重,我等怎还顾得了那无用的礼节。此召见康有为,不仅不避太后,我还要在颐和园里召见。省得那些日日嚼舌头为生之人,把康有为说成是厉鬼,要吞噬大清江山。我等向太后报时像作贼似的,得遮遮掩掩。此变法乃国之正事,我等应理直气壮。”翁同龢道:“天下理是如此,可太后何时讲过理乎?”光绪帝道:“小事小节上我可忍气吞声,关乎国之存亡,吾不能让之。师傅尽可去办。”翁同龢听之为之一奋道:“皇上成熟矣,臣这就去办。”说罢与徐致靖一同告退。却说康有为正等得焦急难耐之时,忽有弟子梁启超高兴地来报说:“皇上传话来,要召见老师。”康有为听说此言,一时激动的痛哭流涕,忙向皇宫方向跪道:“老天开眼了,我康有为宏愿将成,大清国将有救了!”说罢叩头不已。众弟子听了此信,皆大欢喜。康有为由徐致靖引着来到颐和园的寿仁殿见光绪帝,康有为见帝后,早已心如潮涌,山呼“万岁!万万岁!”光绪帝看到康有为乃面圆口方,声如洪钟,就向康有为道:“朕阅上书,议论精辟,特请汝来,朕想亲听变法之道,治国良方。汝可不拘礼节,以师向生传授之法授之。”康有为看到圣上谦恭如此,更是感动,忙答道:“圣上知遇之恩,有为将以身为报。”徐致靖道:“圣上在此召见,公开变法,请先生不拘礼节,将胸中所有治国之道尽吐之。”康有为略看龙颜,圣上点头。康有为拘束之心早无,大胆说道:“国之将危,皆因大清官吏腐败无能、贪图享乐所致,究其根源乃在于社会制度也。大清官吏虽经科考,然终逃不出现任官的喜好,投其所好者用之,反之,被遗弃。久而久之,从上到下皆观上色行事。把强国富民之重任抛之九霄云外,欺下瞒上,玩弄权术,搜刮民财,置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长期以往,民众思反,以官为敌,才造成今日之势。若以君主立宪之制,各党各派,提出新政,万民拥护者掌其政,把做官的标准由原来的某个官员掌握,移给广大民众,这样不为民办事之人,就不可能当官,贪污腐败之徒就不能得逞,无能之辈就不能行走于官场,国家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何愁国家不富,军队不强。”光绪帝连声称“好!”然又有疑惑地问道:“君主立宪,皇权何在?”康有为道:“国家犹如一个小家,皇上就好比一家之主,家中繁杂的事务,选一个好的管家去管,主子们只管去做主子,不再去管那些繁杂的事务。”光绪帝喜道:“此政甚合朕意,先祖康、乾如此聪慧,治理国家,尝不能万全,还有民怨,朕等就更不用说,今将天下交给能者治之,我等何不乐哉?就烦先生推荐能者,帮助朕维新变法。”康有为道:“小人愿倾其所能,为圣上笼络人才,做好变法之事。”光绪帝道:“大清变法,全仰仗先生开先河,望先生不负朕望。”康有为忙又跪下道:“承蒙皇上厚恩,有为肝脑涂地以报圣上!”说罢与徐致靖二人告退。却说那康有为自得到圣上口谕变法后,日夜和弟子们商议变法方案,此时,福建的林旭也来到了北京,林旭字暾谷,号晚翠,光绪元年生于福建侯官,自幼聪颖好学,文章奥雅奇伟,遍访名流老者,有同气者结为忘年交,十几岁时,办事、文章老辣深邃,太子太保沈葆桢之子沈瑜庆异其博赡,以爱女鹊妻之。康有为等《公车上书》时,林旭入京赴礼部试,拜结康有为,并成为其弟子,1898年,康、梁准备再次上书变法时,电告林旭成立学会,鼓吹变法,林旭即在福建会馆成立“闽学会”,后到北京与康、梁会合成立“保国会”,任董事,皇上下诏变法,无人知道如何推行,少年老成的林旭即担当其推行变法的重任。林旭道:“这第一步,皇上应先下诏书宣布变法,由各地官员推举变法贤能者,会聚北京,探讨变法之事,康先生所著述的日本维新和俄国变法,只是一些理论的知识,把理论知识变成具体的操作步骤,需要大量的贤能通变之人,还要把这些理论知识变成一道道皇上的圣旨,让下属的官员去推广使用,这样才能将变法推到实质。”康有为道:“暾谷所言极是,此事就有暾谷写书上奏皇上。”林旭也不推辞,即写书请皇上宣布变法,稿成之后,仍有徐致靖转达给翁同龢,经翁同龢反复推敲,最后敲定变法事项,正当下旨之时,光绪帝犹豫道:“太后那里如何应付?”翁同龢道:“现今正是春光明媚时节,园子里必然景色宜人,让户部再拨钱两,给园子里新增美景,等太后高兴之时,皇上不妨奏请此事。”光绪帝道:“不可!不可!七王爷在时,曾设此计,耗费大量钱财,给她修园子,让她放皇权。结果是:她园子也要,皇权更要,我等白费一场心机。”徐致靖道:“如今不比往常,现国家倾危,太后知道自己不可挽回,或许会同意变法,只要皇上陈明利害,太后定会应允。”光绪帝道:“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此事朕只好以理争取,若太后不允,朕当辞去皇位,也过个舒心日子。”徐致靖、翁同龢忙跪道:“是臣等无能,不能为皇上排忧。”光绪帝道:“要恨只能恨我不是太后亲生。”光绪帝说罢,君臣三人唏嘘不已,最后商定,先求懿旨,再下旨变法。却说那慈禧太后天天在颐和园里看戏取乐,可皇上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之中,皇上趁其在看戏之时接见康有为,慈喜太后是又气又恨。加之那些反对之人戏说。把康有为说成是青面獠牙,似小鬼判官,梁启超乃像白面厉鬼,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个个是凶神恶煞,要夺大清江山。慈禧太后早已气不打一处来。且说这天光绪帝朝罢又来给慈禧太后请安,慈禧太后正在园子里赏花,忽报光绪帝来,马上收起笑容,拿出一幅铁板脸来,光绪帝礼毕,太后冷冷地说道:“起来吧!听说你在朝中忙的很!”光绪帝听到此,又扑通跪下道:“儿臣有一事,还请亲爸爸应允!”太后不慌不忙地道:“有何事,请说吧!”光绪帝道:“甲午一战,《马关条约》乃我大清奇耻大辱,一个弹丸之国,强令我有万里江山的大清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皆因我大清体制之病,天下能者、智者不能尽其才。东洋日本国自明治维新以来,政治清明,国力越来越强,人民富足,国库充余,一些有野心之辈,就想扩充疆域,我大清若不变法,迎头赶上,最终必遭日本人所灭。望亲爸爸明鉴,允儿臣变法。”慈禧太后听皇上句句在理,切中要害,但想到朝臣们表述康有为等,不免又犯狐疑道:“康有为等在乙未年组织众举子闹着要变法,他那《上清帝三书》我看了,也经朝臣们议过,不就是强兵、强农、鼓商、筑路等,我大清官员不也在搞这些吗?袁世凯在小站用洋人之法练兵,李鸿章办冶铁厂、造船厂等,过去我大清不知洋人这些道道,现在我们知道了,也照洋人之法去办,不就行了,还变什么法?当心上了汉贼们的当,中了康有为等祸国之计。”光绪帝争辩道:“亲爸爸教训的是,儿臣紧防汉贼祸国,然国富民强决非造几个工厂、修几段路,练几个兵勇那么简单。关键是笼络天下人之心,尽天下人之才,建立一种人才辈出的社会体制。”一贯才高气傲的慈禧太后,早已听不进光绪帝的啰嗦,大声斥道:“历朝历代强国之法,用人之道我比汝懂,不用你来教我,我看你是受了奸人蛊惑,中了康有为的邪说,回去好好反省反省。”光绪帝一听太后之言,知道今天不豁出去,也难以凑效,鼓足勇气道:“亲爸爸今天若不允儿臣变法,就请废掉儿臣的皇帝,免得让儿臣背上亡国之责!”慈禧太后本想训斥光绪帝几句,让皇上打消这变法之念,没想到光绪帝是铁了心要变法,竟和自己较上了劲。在一旁的李莲英看光绪帝只顾说话,不知太后已怒,几次暗示光绪帝赶快收场,可光绪帝装作没看到,一再力争,急的李莲英抓耳挠腮,两眼珠子是不停的转动。看到皇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式,就凑近慈禧太后身边小声道:“太后老佛爷息怒,皇上变法也是为国,不妨让皇上试试,皇上再怎么变,能变出您老佛爷的手心吗?”慈禧太后听李莲英之言,方才“嗯!”了一声,算是给皇上的回话,光绪帝还呆呆地长跪伏首听旨,李莲英忙向光绪帝道:“起来吧皇上,太后老佛爷已答应让你去试试!”光绪帝这才领懿旨谢恩离去。皇上出颐和园急忙回宫,翁同龢等早已候着听信,见皇上回宫,忙问道:“事情若何?”皇上擦罢头上虚汗,长出了一口气道:“这次恶战,平生未有,太后虽未下懿旨,但点头默认,趁她未找出理由反对,速下旨变法。”翁同龢等听罢圣上之言,忙召集同党,决定变法。真是:图新半步需付出,强弱对抗要有谋,直取有险难通过,曲折绕道有新图。这变法必定有一场腥风血雨之斗,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杜甫日记

    杜甫日记

    安史之乱后,大唐光怪陆离的社会景象,杜甫的见闻。特别特别备注:非史实
  • 书包记事

    书包记事

    学校是我的梦魇,我不愿在现实中见到的却在梦中不断浮现,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文字驱赶它
  • 盛唐九歌

    盛唐九歌

    唐正,因排行第九,故小名九哥儿。时年其父蓝田县令唐文山,因牵连进天皇天后二圣之争被诛,唐正随母其后几年,求存于蓝田秦岭山下。史载唐正少时顽劣,年十二,家遭大难,其后,却能正其心,诚其意,修其身。在山中时,体悟自然,得知行合一之道。十八岁出山后,更是词绝天下。又因唐正丰神俊朗,浪漫多情,能处处体谅她人,时年,长安女子皆言:不愿穿绫罗,愿依九哥旁,不愿王侯召,愿得九哥叫。
  • 唐朝好岳父

    唐朝好岳父

    开皇元年,隋朝初立,舒安带着一个坑爹系统穿越而来。有一位好友叫做长孙晟,有一个义女取名叫做长孙无垢,贞观元年,这一年的舒安已经六十岁!备注:轻松流向,看一个六十岁的老妖如何在初唐年间越活越年轻!
  • 万里长征

    万里长征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热门推荐
  • 坐拥天下:废材嫡小姐

    坐拥天下:废材嫡小姐

    第一杀手穿越异世成废材,被人欺,无灵力,哼,那是你不知道姐的实力,不然吓死你!可是,这些个死皮赖脸的人是干什么的?“走开,我们不熟。”四人邪笑齐说“没事,‘热’一下就熟了。”
  • 仙上,请留步

    仙上,请留步

    “云山君,谢谢你救了我。”凝鸳因大婚之日心脉受损,被云山所救。“哪里,这是师傅应该做的。”师傅为了你,可以放弃一切。看见你的第一眼,我就决定要守护你此生,那么凝鸳,你一定要,好好的生活下去。这样才不辜负为师的期望。-----------------------------------求收藏,求订阅,求推荐票,求打赏,欢迎支持正版阅读
  • 天堑:和平解放西藏纪实(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天堑:和平解放西藏纪实(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人民解放军以十八军为主,分别从四川、青海、新疆、云南多路进军西藏。越过世界屋脊的千重高山,万条巨壑,克服了高原缺氧、冰川激流、风雪严寒、悬崖深谷以及疾病饥饿等人世间难以想象的困难,进行昌都战役,徒步6000余里,征服了世界屋脊,完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历史重任,并进行平叛和民主改革,使西藏社会进入了一个历史新阶段。
  • 二刻拍案惊奇·柒

    二刻拍案惊奇·柒

    《二刻拍案惊奇》题材大多取自《太平广记》、《齐东野语》、《夷坚志》、《剪灯新话》、《剪灯余话》及其他典籍,经过作者凌濛初的再加工和再创作,融入了凌氏本人的思想个性,体现了凌氏本人的艺术构思和艺术风格。本书里的故事反映明代后期市民阶层的社会生活更为广阔,凡是人伦道德的各个主题,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同时,明末内忧外患纷起,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尖锐,这一状况,《二刻拍案惊奇》表现得也比《初刻拍案惊奇》更为充分,诸如贫富悬殊造成的心理倾斜,官僚腐朽造成的社会动荡,封建婚姻制度激起的青年男女的反抗,新兴商人阶层对士农工商四民秩序的挑战,淫靡世风膨胀起的人欲对天理道学的反叛等等,勾勒出一幅晚明社会日薄西山的惨淡图画。
  • 系统为了错误

    系统为了错误

    系统错误…………………………………………
  • 余生浅笑初见你

    余生浅笑初见你

    她,一个平凡的女生;他,一个天赋异禀的富家子弟。谁也不会想到……
  • 都市之万能许愿系统

    都市之万能许愿系统

    佛系主角张于,是一名刚刚毕业两年,参加工作一年的建材推销员。他从小的愿望就是有一天得到阿拉丁神灯,然后许下一个贪心的愿望:“我想要能无限次许愿!”老张已有百万字完本小说保证,请放心收藏!
  • 天命凰徒

    天命凰徒

    衣不染尘?为她血都染。端方雅正?天天抱怀里的是谁!三尺不近人?身旁常黏着的某浅是鬼吗!众人:你护犊偏心!御尘风:冷脸不理。众人:不宠会死啊!御尘风:会疯!众人:某浅虐渣了!御尘风:我家浅浅怎么都好众人:某浅女扮男装!御尘风:闭眼!不许看!某浅:想喝酒!御尘风:不行!醉酒乱…某浅:那跟你?御尘风:唔…那一点点————女扮男装,双强双洁养成系甜宠爽文古风版:“浅浅,能入我心的,唯你。”玉簪飞落,墨发随风扬起,顾盼之姿,道不完万千风华。卷帘微垂,一袭雪衣曳地,拥卿入怀,诉不尽情意缱绻。
  • 雪山飞狼

    雪山飞狼

    此书为金庸、古龙这两位武侠大师而写,人虽已不在,但武侠永存不灭!在玉笔峰上,胡斐与苗人凤的那一场决战,最后他到底是选择劈,还是不劈呢?金庸曾经在书中爆出有七八个想法,但可惜最终都没有写出来,现在人已不在,但是这答案却不会因此而沉入大海。这本武侠小说将围绕这两位大师的风格来写,但由于本作者经验尚浅,所以在文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有两点我是可以保证的。这本书不是太监,也不会灌水,只有精彩,而最精彩的就是胡苗两家的渊源,还有就是八月十五紫禁之巅的那场惊天决战!至于最终结果怎么样,只有看过此书才知道!
  • 传世名著百部(32卷):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声律启蒙等

    传世名著百部(32卷):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声律启蒙等

    《幼学琼林》别名较多,程氏所编“幼学”本名《幼学须知》,后人还称其为《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代学者邹圣脉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有人称之为《幼学故事琼林》),遂成为今天我们所见的这一面貌。全文句式整齐,通篇对偶,错落有致,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细细读之,不仅能获得百科知识,更能从中训练掌握对偶技巧,可谓事半功倍。此书篇幅不长,却得以跻身《传世名著百部》,足见其雷鸣电闪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