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73800000031

第31章 揭示宫廷剧中之真伪(1)

在韩国,即使早已经没有了王妃,也要虚构出一个现代版的《野蛮王妃》,并且热播国内外。也许,在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皇帝、皇子或妃子的愿望,因此近年来宫廷影视剧一直长盛不衰。这类宫廷剧复活了历史,传播了我国的历史文化,但其中的虚构情节也很容易让观众误解了真实的历史。

中国古代皇帝下诏书并非都用“奉天承运”

近年来,好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在表示中国古代皇帝下诏书时,往往于诏书之首加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字样,让很多人都误以为古代皇帝下诏书都用“奉天承运”。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诏书,又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所下的文书指令。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就不曾用过“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字样,他的封遗诏非常简短:“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诏书中并没有提及文章的格式。

到了汉代,也没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只有“诏曰”二字开始走入皇帝文书指令之中。例如,《后汉书·光武帝纪》中有:“诏曰:‘更始破败,弃城逃走。’”

《资治通鉴》卷十三:“(汉文帝二年)五月,诏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

《南史·宋文帝孝武帝前庆帝纪》:“(宋文帝元嘉)九年春二月辛卯,诏曰……”

《北史·北魏太武帝景穆帝文成帝献文帝纪》:“(文成帝)和平二年春,正月,乙酉,诏曰……”

《隋书·高祖纪》:“(开皇)十八年春,正月,辛丑,诏曰……”

《旧唐书·高宗纪》:“(永徽)二年春,正月,戊戌,诏曰……”

《宋史》、《元史》中,提到皇帝下发的文书指令时一般都用“诏……”,而不是“诏曰……”,如《宋史·仁宗记》:“(皇祐)四年春,正月,己巳,诏诸路贷民种。”《元史·世祖纪》:“(中统)三十四年春,正月,壬戌,诏遣使招……”

实际上,在明朝以前,“奉天承运”都还没有加在“皇帝诏曰”或“诏曰”的前面。并不是古代所有的诏书都用“奉天承运”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明代才出现的。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初年,把大朝会殿正式定名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承运”四字,与臣下诰敕中必首称“奉天承运皇帝”。但是颁布诏书的场面也与时下的影视作品中反映的场面也不一样。

据《明史·礼志》记载:“凡颁令四方,有诏书,有赫书,有敕符、丹符,有制诰手诏。洪武二十六年,定颁诏仪:设御座于奉天殿,设宝案于殿东,陈中和韶乐于殿内,设大乐于午门及承天门外,设宣读案于承天门上,西南向。清晨,校尉擎云盖,由殿东门出,大乐作,自东陛降,由奉天门至金水桥南,午门外。乐作,公侯前导,迎至承天门上,鸣赞排班,文武官就位。乐作,四拜;乐止,宣读展读官升案称有制,众官跪,礼部官捧诏书授宣读官,宣讫,礼部官捧置云盖中赞礼,唱俯任、兴乐、作四拜,乐止,舞蹈山呼,又四拜,仪礼司奏,礼毕,驾兴。礼部官捧诏书分授使者,百官退。”

现在的影视作品中表现这一场面时往往都以讹传讹,把“山呼万岁”理解成“三呼万岁”,把十二拜篡改成了只拜三次。并且在三拜的时候还没有音乐,实际上在明朝后,皇帝颁布诏书时是有音乐相伴的。

康熙没有“微服私访”

近年来,戏说型历史题材电视剧成为热点,顺治、康熙、乾隆都成了戏说的对象,其中,《康熙微服私访记》更是掀起收视狂潮。看过这部电视剧的观众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康熙皇帝当真微服私访过吗?

答案是否定的,康熙作为专制君主,是不可能如此深入民间,接近百姓的。而且史料记载中也没有留下私访的痕迹。

《圣祖仁皇帝圣训》中有一个叫“省方”的类目,记载康熙皇帝有关巡幸的一些谕旨,表明康熙皇帝了解民情的一些方式。“省方”,就是视察四方。翻开《清圣祖实录》,有关康熙皇帝巡幸的记载连篇累牍。他东巡山东,西巡陕西,北巡塞外,南巡江浙,京畿之地更是频繁巡视之地。巍峨泰山、名胜孔府、壮丽五台、苍莽草原、清秀水乡都留下了康熙皇帝的足迹,不过他的巡视主要不是为了游玩,而是出于政务的考虑,从这个角度看,康熙是一位比较关心民生、勤政爱民的君主。

康熙帝

康熙皇帝在巡幸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扰民”。他要求路上所需的物品都要能省则省,而且巡幸时常带负责监察的科道官,稽查强行买卖扰害百姓者。要求地方文武大小官员不许与扈从官员以戚友送礼,对于馈送收受人员,“以军法从事”,其扈从大小官员及随往仆役,如有横行生事扰民者,一并从重治罪。还到处张贴安民告示,声明发现地方官私征,定行从重治罪。要求凡经过地方,百姓须各安生业,照常生活,不得迁移远避,反滋扰累。

康熙皇帝巡视也注意减少随从人员,轻装南下,巡视堤堰,沿途皆设营幄,不御屋庐。康熙皇帝说自己“便道至浙江观风问俗,简约仪从,卤簿不设,扈从者仅三百余人”。据此可知简约情形下他的巡视队伍规模,在简约的情况下仍达三百余人,并非如影视剧中的一行几人而已。

康熙贵为天子,作为一国之君,保证他的安全是群臣的头等大事,康熙的出行,身边都簇拥着至少三百余人的文武官员,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做不到微服私访。

“老佛爷”并非慈禧专用

在一些历史小说、电影、戏曲中,常有把慈禧称为“老佛爷”的情节,尤其是大太监李莲英每次向慈禧奏话时,总是一口一个“老佛爷”,这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们没有听说过除慈禧外,还有谁被呼为“老佛爷”,于是认定这个称号是她独有的、专用的,其实这是误解。

事实上,“老佛爷”事件是存在的,并非杜撰。

首先提议此称呼的是当时为慈禧庆祝寿诞的礼部某侍郎,理由是她为“大清中兴”作出了巨大贡献,有“皇朝巨擘之力”,又“威声远播泰西”,因此“堪为当世人主之效”,然后全体六部四品以上官员联署上奏,经由光绪皇帝朱批,皇太后慈禧从此就被人称为“慈禧老佛爷”或“太后老佛爷”。

而在慈禧太后之前,“老佛爷”一直以来被作为满清皇帝的特称,所以并非西太后独有。

这是因为我国历史上历代帝王除了有“庙号”、“谥号”和“尊号”以外,有些帝王还有“特称”。如宋代皇帝的“特称”叫“官家”,明代皇帝的“特称”叫“老爷”,而清代皇帝的“特称”则叫“老佛爷”。

慈禧

那清朝帝王为什么要用“老佛爷”这个称呼呢?是因为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的,而女真族首领最早称为“满柱”。“满柱”是佛号“曼殊”的转音,意为“佛爷”、“吉祥”。后来,有的显赫家族、世袭首领,起名就叫“满柱”。满清建国后,将“满柱”汉译为“佛爷”,并把它作为皇帝的特称。

值得一提的是,慈禧是整个清朝年间被称为“老佛爷”的第一个女人。慈禧喜欢听别人叫她“老佛爷”,大概是因为她企图把自己与皇帝相提并论。

顺治和董小宛无关

传说顺治皇帝和董小宛有一段浪漫而悲壮的故事:

秦淮名妓董小宛,色艺双全,名满金陵。她与“复社”中的书生冒襄(即冒辟疆)一见钟情,双双遁迹杭州,结成夫妻。顺治二年,清兵攻陷杭州,董小宛被掳掠,献给清世祖顺治皇帝。顺治帝对董小宛恩宠有加,未过多久,董小宛被封为淑妃,为六宫粉黛第一美人。然而,董小宛红颜薄命,顺治帝悲痛欲绝,他感到人生虚无,万物皆空,也无心再做皇帝,就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

世人认为,董小宛就是顺治的爱妃——董鄂妃,我们不难看出顺治帝对董鄂妃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都说顺治皇帝就是为了她而出家的。

那么,董小宛是不是董鄂妃呢?

在历史上,董小宛和董鄂妃都确有其人。

董小宛(1624—1651)名董白,除了“小宛”,她还有一个号“青莲”。她和陈圆圆、柳如是、李香君、顾眉、朱无瑕、赵令燕、马湘兰等,都是明末举世艳称的名妓。她出生在明天启四年(1624),到崇祯十七年(1644)明思宗朱由检自尽时,作为早已艳名远播的美女,她已经二十岁了;而此时的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他的年纪最多也超不过七岁(因为直到七八年之后,十四岁的小皇帝才够年龄册立他的第一位皇后)。在那个早婚的年代,十六年即为一代人,尚不谙世事的7岁小皇帝怎么可能爱上一个“阿姨辈”的女人呢?

顺治帝

真正的董小宛在崇祯末年便从良了,当时她十九岁。她的丈夫冒辟疆,江苏如皋人氏,名襄,号巢民。与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一起,被共称为明末的“江南四公子”。明朝灭亡之后,他便隐居乡里,终生不仕。才色双绝的名妓,嫁给颇具民族气节的名流公子,这段姻缘还是十分般配的。在1655年,一代名妓死在水绘园影梅庵家中。

从中可以看出,董小宛嫁给冒辟疆后,两人生死与共,没有分开过,董小宛死后,冒辟疆还写了一篇《亡妾董小宛哀辞》悼念她,文章中有“今幽房告成,素疢将引,谨卜闰二月之望日,安香魂于南阡”的记载,据时人记载,冒辟疆把她葬在影梅庵。所以董小宛不可能到宫里去当顺治帝的妃子。

董鄂妃(?—1660),据《清史稿·后妃传》的记载:“孝献皇后栋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就是说董鄂氏(后来的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十八岁入宫,受到顺治的宠爱。当董小宛去世的时候,董鄂妃刚刚年满十三岁。

显而易见,董小宛和董鄂妃根本不是一个人。

那么,为什么民间传说会将董小宛与董鄂妃拉到一起了呢?可能是因为她们俩的姓中都有一个“董”字,二人又都是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一些文人在编写野史时,为了使情节离奇、有吸引力,于是便采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法,将董小宛说成是董鄂妃了。董小宛是江南名妓,有着一段不凡的经历,顺治又是个懦弱的、重感情的情种皇帝,有段缠绵的婚姻史,这种情况到了文人的笔下,添枝加叶,杜撰出许多无根由的故事来。

康熙来不及爱上“祖母级”的苏麻喇姑

在《康熙大帝》里,贯穿整本书的就是康熙和大他几岁的美貌少女苏麻喇姑之间缠绵忧伤的爱情故事。在很多电视剧里,都把苏麻喇姑塑造成康熙帝的初恋情人,特别是《少年康熙》,里面那个皎皎如白玉兰一般的苏麻喇姑,那个立在一树白花下微笑和铰发时断然坚定的苏麻喇姑,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但是,苏麻喇姑和康熙真的有过一段如此唯美的爱情吗?

其实,对比一下他们的年龄差距,就知道他们之间不可能发生姐弟恋。

苏麻喇姑,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之家,出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前后。原名索玛勒,自幼在蒙古科尔沁贝勒宰桑家当使女。1625年2月,年仅13岁的孝庄文皇后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她作为贴身侍女,一同被带到宫中,此后在皇宫中一住就是80年。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姑。康熙四十四年(1705)以九旬高龄在清宫作古。

康熙,清圣祖玄烨,清入关后第二代皇帝,顺治十一年(1654)三月十八生于景仁宫。十八年,福临去世,以八岁孩稚继承皇位。改次年为康熙元年(1662)。二年二月,生母去世,由祖母博尔济特氏(孝庄文皇后)抚育。他自幼苦读,好学不倦,身体强健,骑射娴熟。14岁亲政,在位61年,一生勤奋治国,开创了一代盛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英明帝王。

根据历史事实可以看出,苏麻喇姑1612年左右出生,康熙祖母孝庄皇后1613年出生,苏麻喇姑和孝庄是同辈人,即是康熙的祖母级人物。康熙1654年出生,比苏麻喇姑小约42岁。康熙即位时虚龄只有八岁,此时苏麻喇姑已经50岁了,怎么可能还是如花少女?试想,一个八岁的孩童怎么可能与一个跟她祖母一样年龄的人发生暧昧关系?

苏麻喇姑

再者,苏麻喇姑在生活上有一个与人不同的特点:终年不浴。只有到年终最后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然后再把这些用过的脏水喝掉。试想,一个普通人都难以接受这样的习惯,更何况是九五之尊的皇帝?古代妃子侍寝都要经过很严格的沐浴熏香,即使康熙有恋奶奶的情节,也不可能对苏麻喇姑产生邪念。事实上,康熙对苏麻喇姑是非常尊敬的。在爱新觉罗·玄烨还不是康熙皇帝的时候,他得了天花绝症,他的奶奶、当时的孝庄皇太后和他的父亲顺治皇帝把他扔到福佑寺里面,听天由命、任其发展。苏麻喇姑一直守在康熙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直到爱新觉罗·玄烨彻底康复,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皇帝——康熙皇帝。可以说,苏麻喇姑是康熙的生命守护神,是康熙一辈子都在感激的人,他们之间有的是类似亲情的东西,但绝对不是爱情。

皇帝的女儿不全叫“格格”

琼瑶的《还珠格格》搬上荧幕后,一时间“格格”二字名满天下,还珠格格、紫薇格格的扮演者的表演使人物形象鲜活,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人们刚接触到“格格”二字,第一感觉是满人很特别,皇帝的女儿不叫公主叫“格格”,别有一番趣味。

其实,《还珠格格》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我们,按照清朝的典章礼仪的规定,称皇帝的女儿为“格格”,是不合礼法的。

清朝的前身——后金初年,大汗(当时的皇帝还叫大汗)的女儿,贝勒的女儿,有时也这样称呼一些未嫁的女子,叫“格格”,当时并没有特殊的规定。“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就如同现代人称呼自己的女儿为“丫头”一样。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1636),开始仿效明朝制度,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

《清史稿》中明明白白地写道:“公主之等二:曰固伦公主,曰和硕公主。”满语“固伦”为天下的意思,皇帝为九五之尊,所生的女儿自然得配“固伦”二字,也并非所有的公主都能有“固伦”的名号,只有皇后所生的女儿才能受封为固伦公主,其余的嫔妃们所生的女儿自然应该列入第二等,受封为和硕公主。

电视剧里提到的小燕子和紫薇,前者是没有血亲关系,皇帝收养的养女;后者是皇帝在民间的私生女,更何况紫薇的母亲夏雨荷连正式嫔妃的封号都没有,可视为庶出,尽管受到乾隆皇帝的宠爱,也只能得到“和硕公主”的封号,乾隆的亲生女儿不可能降格而封为格格。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所谓固伦公主到格格,表示的是等级,不是具体的名称,如小燕子还珠有功,可以封为还珠公主,但她的等级是和硕公主,享受和硕公主的待遇。

“格格”则专门用来称呼王公贵胄的女儿。顺治十七年(1660)始把“格格”分为五等:

1.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2.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3.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4.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5.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6.镇国公、辅国公以下的女儿,都称之为宗女。

“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为“格格”是不准确的。

“狸猫换太子”根本不存在

清末小说《三侠五义》中描写了一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其中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同类推荐
  • 铁血强宋

    铁血强宋

    本书从五代乱世之初延伸至大宋王朝的灭亡,从建国之初的宋辽战争到与西夏帝国的惨烈激战,从耻辱的靖康之难到亡国的崖山之劫,用独特的视角审视宋辽、宋夏、宋金、宋蒙(元)之间的大小战役,翔实的战争实录展现了宋朝战史的全貌;用个性的语言再现了杨业、曹彬、李继隆、范仲淹、岳飞、孟珙、文天祥等铁血战将的英雄威仪。还原了这个钢筋铁骨、热血镕金的伟大王朝。
  • 公子公子

    公子公子

    "少爷少爷!“”嗯?“”公,公子……“穿越成为富家少爷,家中有个对自己恨铁不成钢的老爹,还有极度溺爱自己的慈母。外加一个从不正眼看自己的小妹……PS:新书需要大家支持,一个点击,一个收藏,一个推荐,评价,打赏,宣传……都是对本书最大的支持!
  • 天书十二鉴

    天书十二鉴

    天书现世,九州动荡,天下为局,世人如子,你为棋手,还是棋子?
  • 日本大败局1: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日本大败局1: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日本大败局”系列,还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与苏军、美军作战的全程。记录了那些深刻影响了“二战”命运的生死相搏!关东军,一个臭名昭著的名字。在“九一八”冒险军事行动中,这支部队吃尽了甜头,也由此被视作日本陆军的精锐,所谓“皇军之花”。但是在“二战”前夕,关东军在与苏联红军的战役对决中,却暴露了自身的严重缺陷,乃至到“二战”后期被苏联红军犁庭扫穴完全击溃。而苏联红军和关东军的对决,也深刻影响了“二战”的走向。本书首次将关东军与苏联红军的历次战役进行了全景式描写,对双方战役指挥、指挥官及士兵素质、情报运用、武器配置及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对比,并配以近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将人们真实带入那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
  • 重返五四现场

    重返五四现场

    “五四”前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群贤咸集,大师辈出的年代,各种思想像山崩川涌,汇聚成滔滔巨流,相激相荡,引领风骚。那是一段激情迸发、永不复返、令今人无限神往的光辉岁月。本书再现了这个新旧政治、新旧文化交锋的大时代,细述民国政界与学界的风云往事……
热门推荐
  • 别枝惊鹊

    别枝惊鹊

    梅枝喃喃道:“爷爷,你说我们是降妖除魔的么?可是我被妖降住了呢。”爷爷竭力微笑道:“傻孩子,我们不是降妖除魔的,我们是混饭吃的。找到了饭碗,管他是不是妖呢!”
  • 金毛犼血

    金毛犼血

    漫漫仙途,几人无憾?纵然已称仙做祖,威临诸天,横压万界,亦难免偶尔畅想,若时光逆转,携今日记忆,重回最初,我亦当如何?
  • 我怎么突然无敌了

    我怎么突然无敌了

    孟浩天赶上了一个穿越的潮流,而且尽然穿越到自己的小说里去了,这太tm爽了当发现穿越成了一只狗,孟浩天真的是痛苦流泪啊,但是我有系统,还能发育一波。孟浩天也开启了坑主角之路
  • 强宠王爷,我不是你的妃

    强宠王爷,我不是你的妃

    她坠下了忘情崖,看到了第一道完整的七彩环,然后遇见了他。他有他的爱人和情人,她有她的愿望和追求。他想心爱的一世相伴,却终是成空;她想的是回到自己的世界,一直努力不懈。五颗水晶,一对环锁,能不能让她回到自己的世界?三色的印迹,谁才是他梦寐难忘的那个爱人?倾世的宝藏,谁掌握着开启的密钥?至高的皇座,终究要埋葬那一句温柔的承诺。木槿花开,朝花夕落,轮回不断,又是否能让彼些之间冰释前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雷破销云

    雷破销云

    飘飘雨落,神婴自乱世出,自乱世没-一觉醒来,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父母,前面发生的仅仅是梦,然而他没想到接下来是一个传奇的诞生
  • 全球明星供应商

    全球明星供应商

    意外穿越到平行世界,许天赐发现这个世界有点不一样~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看小人物许天赐,如何一步步成为天王巨星,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娱乐帝国!!!
  • 奈何世子太腹黑

    奈何世子太腹黑

    混吃等死当米虫or干番事业奔小康?还没等她想明白,就发现了一个天大秘密——她家夫君,想杀她!腹黑夫君与白莲原主有仇怎么破?在线等,挺急的!ps:这是一个男主一心辣手摧花手摘伪白莲,女主立志扮猪吃虎脚踹腹黑男的故事。
  • 孤道行天下

    孤道行天下

    鼎光境,位于不可测宇宙混沌之内。天圆地方,其日为神,其月为仙,天地仿若无穷无尽,不可触其边缘。境内灵光充盈,只要心性坚忍,天资不凡,再辅以机缘,人兽草木皆可成仙。梁非凡,都市小白领,闲时颇喜研读道藏,心性淡雅。然为救邻家小娘子,肉身亡,其魂被异力摄入鼎光境,附于境内一懦弱儿郎体中。至此,梁氏为境内唯一道人。
  • 英雄联盟之灭世

    英雄联盟之灭世

    一部英雄联盟的史诗,从艾欧尼亚战争讲起...
  • 豪门错爱:秦少,别太坏

    豪门错爱:秦少,别太坏

    她不过是个顶替的新娘,她却对他动了心。而他刚开始冷酷待她,却很快倾心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