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79100000042

第42章 涤荡尘埃(7)

④君王后是战国时代田齐的亡国君主田建的太后、齐襄王的王后。根据《战国策》记载,君王后本姓后,是当时太史敫的女儿。当时齐国被乐毅攻陷,齐湣王被杀,全国只余下莒和即墨二城。太子田法章逃亡到莒,化名在太史家担当园丁。君王后当时感觉到太子的非凡身份,表示要下嫁,但父亲极力反对。不过二人却私订终身,并生下儿子田建。后来田单利用火牛阵破燕军,迎立太子回朝,是为齐襄王,君王后亦成为王后,并立田建为太子。由于她的特殊姓氏,当了王后之后,不能被称为后后,所以历史上把她称之为君王后。

⑤《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齐亦东边海上。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于秦,以故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

⑥《史记·秦始皇本纪》。

⑦《战国策·齐策六》。

⑧《战国策·齐策六》:“齐王不听即墨大夫,而听陈驰,遂入秦。”

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第六十三节开疆拓土——始皇帝初奠中华帝国之基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

大略驾群才。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三》

和那些哀哀凄凄的亡国之君相比,扫灭六国的秦王政,这时真可谓是志得意满,如日中天。然而,这位秦之骄子此时并没有陶醉于胜利的喜悦之中,在与公卿百官及博士们商议帝号、奠基封建政治制度的同时,他那鹰隼般的目光,扫视着初创的大秦帝国的版图,谋划着平定四海,开疆拓域的宏大蓝图;而那些久经战阵、驰骋疆场的秦军将士,在痛饮凯旋之酒的同时,也秣马厉兵,紧张地等待着新的进军命令……

事实上,秦始皇没有让他的铁血军团等待多长时间,当他和他的智囊团制定的“西抚诸夷,东占辽东,南平百越,北却匈奴”的战略方针确定下来之后,如狼似虎的秦军雄师又踏上了征战四方的征途。这一次,秦军兵锋直指岭南,史称“南平百越”。

“百越”又称“百粤(yuè)”,得名于南方诸越,是对名称各异的越人的总称、泛指。他们有与中原地区不同的文化特征和标志,其中断发纹身、铸铜为鼓等是最显著的特征。“百越”的分布区域很广,许多部族的流动性也很强,其活动范围涉及江淮以南的广大地区。百越很早就与中原有着密切交往和联系。据说早在五帝三王时期,这一带就臣服于中原王权。岭南各族曾向商王、周王进贡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翡翠等地方特产。①春秋之时,生活在今天浙江一带的于越曾经建立越国,越王勾践十年教训,十年生聚,一举灭吴之后,位列春秋五霸。公元前306年,楚国攻灭越国,江淮流域绝大部分并入楚国的疆域。楚国灭亡之后,瓯(ōu)越(今浙江省温州一带)、闽越(今福建省福州一带)、南越(广东省一带)、西瓯(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的越人并不驯服,为了实现天下统一,秦始皇命令屠雎率领50万大军分五路向岭南进兵。一军从越城岭突进,直下今桂林;一军从萌诸岭南下广西贺县;一军越骑田岭直下番禺广州;一军从大庾(yǔ)岭进入粤北;一军集结今江西余干。②然而,断发纹身的南越健儿远远强过秦军已往的对手,当地越人尤其是西瓯人的反抗异常顽强。秦军“深入越地,越人遁逃。旷日持久,粮食乏绝,越人击之,秦兵大败”③,据说秦军三年不解甲,不弛弩④。在山高林密潮湿多雨的南方,秦军打得非常艰苦。

在相持状态下,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要解决这50万秦军后勤供应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秦始皇委派监御史禄率领士卒民众在湘水、漓水间(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境内)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的交通。灵渠全长33千米,其中有4.5千米为人工开凿,由铧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陡门、南北渠、秦堤等主要工程组成,其工程量之巨大,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灵渠渠道穿行于丘陵地带,坡度大,水流急,行船困难,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灵渠的设计者有意将河道开凿得迂回曲折,以便延伸流程,缓解流速,利于平稳行船。同时,每隔一段路程,设置一个“陡门”,又称“斗门”,就是简单的船闸,可以启闭,以便分段拦蓄渠流,使水位逐段抬升或降下,船只节节前进,安然过山,这实际上就是现代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我国用这个方法开凿灵渠,比美国所修的巴拿马梯级运河早了2000多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灵渠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才能。

灵渠修建完工之后,秦军对南越的战争才得以顺利进行。在秦军和西瓯人的战斗中,西瓯君译吁宗和秦军统帅屠雎相继战死。西瓯君译吁宗战死之后,西瓯人“相置桀骏为将”,继续与秦军战斗,使秦军付出了死亡十余万人的代价。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又谪发内郡曾经逃亡的人、赘婿、商人等增援⑤,在南越、西瓯故地及其相邻地区设置了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把这三个郡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任命任嚣和赵佗等统兵戍守岭南。第二年,秦始皇又把50万罪徒谪发到五岭以南戍边和开垦,并全部留在那里与越人杂居,促进了中原和岭南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民族的大融合,并在一种新生的社会秩序与文化磨合下共同开发富饶的珠江流域。

和南平百越同时进行的,还有“西抚诸夷”。秦王朝初建之时,在西南方面,即今四川、云南、贵州一带,除“百越”而外,还生活着几十个少数民族,即被中原人称之为“西南夷”的少数民族部落。“西南夷”在殷商时代就与中原王权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据说这一带的某些部族曾经参加过推翻殷商王朝的活动,并且得到过西周王朝的封赏。战国时期,滇池一带为楚所属。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嬴驷灭蜀后,就以蜀地为基地,开始经营“巴蜀徼外”的西南夷。

公元前246年,嬴政为秦王,继续以蜀为根据地开拓西南夷。首先从修筑道路开始,李冰在任蜀郡太守期间曾在川滇交界的僰(bó)道(今四川省宜宾市)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西南夷的道路,这是兴修五尺道的开始。统一六国后,秦王嬴政再次派遣常额拓修五尺道。常额把李冰所修筑的僰(bó)道往前延伸,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直修到今云南省曲靖市附近。这条历史上有名的“五尺道”,是西南夷地区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中最古老的交通线之一。西汉时期,这条对外交通线首先被张骞发现,并称之为“蜀、身毒国道”(今人称为“南方陆上丝绸之路”或“西南丝绸之路”)。

秦王朝不仅在西南夷地区修筑道路,还将其郡县制引入西南夷部分地区。“秦时常额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邛(qiónɡ)、笮(zé)、冉駹(máng)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常通为郡县”。诸此国的邛、笮、冉駹皆为西南夷族部,秦时分布在川滇交界地,秦统一六国后便在其地“置吏”,立郡县,派官吏进行直接统治。现在,历史学家都将此看做中央王朝在西南夷地区正式统治的开端。

和西抚诸夷相比,秦王朝对北部边疆的经营要困难得多。就在大秦帝国崛起的同时,匈奴帝国也在中国北方大地上铿锵崛起。事实上,匈奴对中原的侵扰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原各诸侯国,其中,以秦、燕、赵所受侵扰最大。秦国的北边,有义渠戎,再往北,就是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有东胡。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除义渠戎从事农业生产外,其他均以游牧、狩猎为生。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更是军事素质高,作战能力强。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以游牧、狩猎为生,牲畜以马、牛、羊为最多,其次则为骆驼、驴、骡等。他们“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男子从小就学习骑射。“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因此,一到成年,“尽为甲骑”。战国之际,匈奴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并且有了国家政权机构。国王称为单于,其下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贤王外,其余大臣都是世袭。东胡、林胡、襜褴、娄烦与匈奴基本相同。

如前所述,自战国中期以来,匈奴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简要说来,秦国在惠文王时期夺取魏西河郡和上郡之地后,就开始在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且派军驻守。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起,就从阴山向西,直抵大河修筑长城,设置代郡、雁门、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燕国也从造阳至襄平段修筑长城,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抗拒匈奴。⑥秦始皇即帝位后,匈奴以头曼单于为首领,形成了一个军政合一、游牧骑射的匈奴帝国雏形。匈奴帝国在其崛起过程中,趁着中原各国忙于兼并与反兼并战争,无睱他顾之机,不断向四方扩张,先后攻占了河套地区,控制着南至河套,北到贝尔加湖的广大地区。匈奴具有破坏性、野蛮性的掠夺和杀戮,对于中原各国,特别是刚刚兴起的大秦帝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秦始皇意识到,对于这个坚韧剽悍的游牧民族,只有强力驱逐以至彻底征服,否则,统一的中国将永无宁日。因此,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巡视北部边疆后,决定对匈奴用兵,任用了名震天下的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去抵御匈奴。

蒙恬祖孙三代为秦将,战功卓著。蒙恬不负秦始皇重托,率30万大军一路北上抗击匈奴,当年就收复了内蒙古河套以南地区,即当时所谓的“河南地”;第二年,蒙恬又率领秦军越过黄河,勇猛前进,逼使匈奴放弃头曼城,向北退却300余千米。蒙恬大军的一连串胜利,使得秦王朝取得自甘肃榆中向北,黄河以东、阴山以南广大地区的土地,秦王朝在这些地方设置了34个县,将其纳入了秦王朝的版图。

行文至此,我认为很有必要就秦王朝北击匈奴的动因探讨一番。关于秦始皇用兵塞上,《史记·秦始皇本纪》上记载的是,燕人卢生所献的“图书”中有一条“亡秦者胡也”的谶语。秦始皇看了这条谶语后,心里非常恐惧,因而发兵北上,扫灭匈奴。我认为,不管秦始皇后来多么迷信和昏聩,但当年雄才大略的他及其一班谋臣战将,决不会幼稚和脆弱到一听“亡于胡”,就恐慌到调动30万大军去“击之”的地步。事实上,按照秦王朝安定四方和长治久安的政治需求,以及匈奴危及秦王朝国土安全的实际,秦始皇用兵北部边疆,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如果说确有“亡秦者胡也”这条谶语,那也只能说这条谶语只不过是促使秦始皇下定决心的一个引子而已。历史上也有人认为,用兵北疆,驱逐匈奴,修筑万里长城,是秦始皇好大喜功,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残暴之举。其实,只要正视历史上匈奴与历代中原王朝或战或和的史实,就会理解秦始皇为什么会下那么大的决心,花那么大的力气解决匈奴问题。

秦始皇在经营北部边疆时,做的另外一件为后人诟病千秋的事就是修筑万里长城。秦始皇为什么要修长城呢?修长城对于秦王朝来讲是好事呢还是坏事?这些都是历史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即所谓“同情地理解”的态度。不可否认的是,在冷兵器时代,长城的军事作用是极为突出的。如果没有长城的屏蔽和阻隔,秦王朝是无法仅凭30万人马来防范与其实力相当,而且机动性和战斗力极强的匈奴骑兵部队的。如果没有长城,秦王朝要经受得住匈奴骑兵不定期的冲击和侵扰,难度是相当大的。试想,如果秦王朝和日益强盛的匈奴帝国形成拉锯式的长期战争,那么,秦王朝投入的兵力和财力物力,就会远远大于30万人,全国民众都势必为这种拉锯战付出沉重的代价。

秦始皇修长城,蒙恬是具体实施者。其实,蒙恬新修的长城并不多,他当时主要是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加以修缮和连接,建成了一条西起陇西郡临洮,东至辽东郡的长城,总长5000多千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万里长城。应该指出的是,秦始皇一边修长城,修直道,一边筑城池,设郡县,移民充边,正所谓“两手抓”。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王朝不但在河套以北、阴山一带地区重新设置了九原郡,让蒙恬率领数十万大军屯驻北部要塞,而且还“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秦始皇又迁内地三万户,屯垦北河(今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以北)、榆中(今陕西省榆林)。正是这些强有力的举措,终秦之世,秦王朝的北部边疆都一直比较安定。

至此,秦王朝东、南、北三面的土地都归入了秦朝的版图,秦王朝初步完成了帝国疆域的开拓。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这时的秦王朝版图空前广大,其“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秦始皇的开疆拓边,奠定了中华帝国最坚实的物质根基。

①《逸周书·王会·成周之会》。

②《淮南子·人间训》。

③《汉书·严安传》。

④《淮南子·人间训》:“三年不解甲弛弩。”

⑤“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掠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史记·秦始皇本纪》。

⑥《史记·匈奴列传》。

§§§第六十四节一统天下——秦制度开封建政治新篇章

2000多年来,对于秦始皇功过是非的评价,众说纷纭,其著述文章真可谓汗牛充栋,但是总归起来,无非毁誉两种。誉之者说,秦始皇乃“千古一帝”①;“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②;“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③;“中国版图之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④毁之者说,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⑤;“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⑥。诸如此类,嚣嚣不已。公平而论,无论是毁者誉者,大家对秦始皇完成统一及巩固统一的诸多举措,却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历史已经证明,秦始皇对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

关于秦始皇的历史贡献,学者们一致认为,秦始皇最为杰出的历史功绩,首推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和制度建设层面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和封建社会的政治框架。中国秦汉史学会会长王子今在发表于《光明日报》的长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论秦始皇嬴政的统一功业》中说,战国之时,以“天下”作为管理的对象,管理统一的“天下”,已经是许多政治家的最高追求。儒、法、道、墨诸子都对“一统天下”有过诸多议论,谋求统一,谋求对“天下”的统治,已经成为十分明确的政治目的,成为战国社会十分急切的政治要求。而秦的统一,就是在这样的政治文化背景下实现的,并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同。

同类推荐
  • 笑抽三国

    笑抽三国

    我是刘诚,是阉宦之后,别人说我毒死了司空,两个,其实并没有,你们要相信我,我只是怕死,贪财一些,好色一点,帅很多……上面掐了别播,重来!我是刘诚,汉室宗亲,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刘虞、刘表、刘宏都得喊我小叔,别人说我结党营私,其实我并没有,你们要相信我,我身边都是些正直的人,比如刘瑾、和珅、李莲英……我是刘诚……我真不想当皇帝,都是他们逼的,你们要相信我!
  • 猛卒

    猛卒

    这是一个迷失在乱世中的大唐,中原藩镇割据,边疆危机四伏,内忧外患,长安却夜夜笙歌,罗裙慢舞。他是一个独孤的猛卒,鹰镝千里,强悍的游牧勇士闻之丧胆,但大唐却没有他的荣耀。他拔剑茫然,英雄无觅归处。。。。。。
  • 北刀黄金甲

    北刀黄金甲

    弗手一笔,写遍天下万事,腹中一吐,吐尽凡尘苦楚,唉,酒又喝完了,打酒去喽......接下来就让我这个年迈体弱的老头子带你看遍人间冷暖,尝遍人情世故吧......“出入凡尘皆定数命该如此何处渡远望深山两棵树一株无奈一株心酸呦!”
  • 红楼梦成书传世之谜

    红楼梦成书传世之谜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它写了一个富贵家族的兴盛与衰亡,《红楼梦》被认为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作者应该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或者是他亲身经历的,或者是他自己见闻过的,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有不少学者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写的就是他家自己的事情。那么,这本书真地写的是曹雪芹的家事吗?《红楼梦》从完成到传世也很不容易,几经波折,险些就被毁掉和失传了,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这书,是因为有很多爱书的人冒着种种风险保护它,而作者曹雪芹也为这书付出了很大代价。因为《红楼梦》是在清代文字狱最盛的时代经过千难万险幸存下来的,那么在这本书的完成过程中,又有哪些未解的谜团呢?
  • 千年卢城

    千年卢城

    小说《千年卢城》讲述一千二百年前渤海人的聪明智慧和勤劳勇敢,繁育了发达的民族经济和灿烂的渤海文化,促进了东北边陲的进一步开发,丰富了中国大统一的历史涵量。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据《新唐书?渤海传》记载:“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栅城之豉,扶余之鹿,……,率宾之马,显州之布,……,卢城之稻,……。”其中:最著名的历史性大米品牌、贡品“卢城之稻”,证明渤海人是把水稻种植在北纬42度水稻黄金种植地带第一人。据学者考证,日本的越光米、韩国的釜山稻其母本竭来自于“卢城之稻”。“卢城”乃安图石门一带。
热门推荐
  • 来一碗快穿多放糖

    来一碗快穿多放糖

    夏秋进入了一个全息游戏世界。在这个世界,她的任务是当上游戏主播的No.1。夏秋一直以为任务要靠脑子完成,直到她遇见自己的大佬同伴——此后,每天都不得不扶着小腰上网求助:#大佬有个恋爱脑怎么办##我辛辛苦苦做任务大佬却只顾勾搭我怎么办##大佬长得太好看了我顶不住怎么办!#
  •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可思议的短篇:每天一个好故事

    不可思议的短篇:每天一个好故事

    这是一罐奇趣太妃糖,爱情、悬疑、脑洞、复古哥特风……各种口味都有的短篇故事集,每天给你一个味道美滋滋的好故事~~
  • 我的高冷丧尸女友

    我的高冷丧尸女友

    在最困难的时候,只剩下一个有着虫眼的苹果,她咬掉了带着虫眼的一半,将另一半递给了他。大灾难爆发后,两人分离,许久之后他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地方,看到了一个女丧尸正在翻寻着,听到有人的脚步声,女丧尸转过了身,手里握着一枚已经腐烂一半的心脏,看到了眼前的人之后,女丧尸愣了愣,无意识的将手中腐烂的一边咬掉,然后将另一半递给了他……
  • 寻源之光

    寻源之光

    灵魂空间内见证了宇宙的奇迹,起死回生灵魂交换。带着相互的寄托,重生于未知的世界。在未知的世界中开始了生与死的闯荡,在闯荡过程之中也同样不断寻找着友情的真实、爱情的纯真、亲情的无暇。最终寻找那万物的起点—源,寻找到不一样的世界之情。
  • 择尊记

    择尊记

    剑无双,一剑在手,天下无双!他是独一无二的逆天君王,杀伐果断,杀尽世间一切该杀之人!他,更是掌控万道,亘古以来史上第一剑尊!书友群:609211275,欢迎各位大大们加入!
  • 魔道至巅

    魔道至巅

    来自幻城小家族的梁寒为青梅竹马风凝雪封道入魔同三界争斗自此走上一段艰苦历程
  • 我是玛丽苏女主

    我是玛丽苏女主

    她芳龄三十,工作丢了,男票没了,如此悲催又狗血。不过看本书打了个瞌睡,醒来居然变成高中生!这不应该妥妥的是玛丽苏女主吗?!为何这设定一点都不?这大概是个假女主。
  • 狂怒战神系统

    狂怒战神系统

    这是一款靠着发怒就能超神的系统!套路爽文,试水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