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79100000031

第31章 倚天把剑(13)

华阳夫人听了姐姐的话,深以为然。于是,她就趁太子方便的时候,委婉地谈到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非常有才能,来往的人都称赞他。接着就哭着说:“我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子楚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安国君架不住宠妃的眼泪,就爽快地答应了,并且和华阳夫人刻下玉符,把子楚立为继承人。此后,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又送了好多礼物给子楚,延请吕不韦当子楚的老师,从此,子楚的名声在诸侯中越来越大。

吕不韦实现了他变废为宝的第一步,第二步呢,就是想方设法把子楚牢牢地握在手心,待机出售。事有凑巧,有一次吕不韦和子楚在家中一起喝酒,吕不韦让家里的歌女们跳舞唱歌助兴。没想到酒酣耳热的子楚,竟然看中了与吕不韦同居,而且已经怀了身孕的一名歌女,请求吕不韦把这位歌女送给他。这分明是横刀夺爱嘛,吕不韦当然很生气,但是,作为商人的吕不韦毕竟与众不同,他转念一想,自己已经为子楚破费了大量的家产,为的就是借以钓取奇货,于是就做出很痛快的样子,把这位歌女送给了子楚。这位歌女呢,也隐瞒了自己怀孕在身,到12个月之后就生下一个儿子,子楚为这个孩子起名叫做政。又因为政出生在赵国,而且赵秦同祖,所以就叫做赵政。子楚呢,也因此就把这位歌女立为夫人。①

但是,尽管有吕不韦的关照,子楚一家在赵国的日子仍然很不好过,特别是秦昭王五十年(前257)时最为艰难。因为,这时秦国派王龁率军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情况非常危急,赵国就想用杀死人质子楚的办法来阻挡秦军的进攻。吕不韦得到赵国要处死子楚的消息之后,就拿出600斤金子送给守城的官吏,恳求他们放过子楚,子楚这才得以脱身,逃到秦军大营,得以顺利回国。

子楚逃走之后,赵国又想杀掉他的妻子和儿子,以示惩诫。但是,因为子楚的妻子原本是赵国富豪人家的女儿,这才得以隐藏起来,赵政母子二人竟得活命。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了,他生前所立的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王。很自然的,安国君的夫人华阳夫人就成了王后,子楚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子。这时,赵国也派人护送子楚的夫人和儿子赵政回到秦国。

安国君在位的时间很短,只有一年多就去世了,他的谥号是孝文王。秦孝文王去世之后,太子子楚就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历史上的秦庄襄王。秦庄襄王尊华阳王后为华阳太后,尊生身母亲夏姬为夏太后。当然了,吕不韦也跟着登上了秦国的政治舞台,而且身价百倍,荣耀无比。秦庄襄王元年(前249),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赐给河南洛阳10万户作为他的食邑。“奇货可居”果然给吕不韦带来了巨大的收获,他花在子楚身上的本钱,不但给他换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给他带来了政治上的极大成功。从此,吕不韦成了秦国政坛上的显要人物,开始了他在秦国的政治建树。这是后话,下面再讲。

再说子楚即位以后,和他的父亲秦孝文王即位时所要做的一样,那就是大赦罪人,论功表彰先王的功臣,广施德惠,厚待宗亲族属,对民众施以恩泽。从《史记》的记述来看,这位才智平庸、贪财好色的子楚,还是做了一些称得上仁义的事,在对诸侯的作战中,还是取得了一些比较重大的胜利,为后来的秦统一天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具体说来,秦庄襄王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在对待东周君反秦这件事上,表现出了少有的大度与宽容。秦庄襄王即位后不久,此时已经成为一个贫弱小国的东周君不自量力,联合诸侯图谋反秦。秦庄襄王得到消息后,就派刚刚上任的相国吕不韦率兵前去讨伐。吕不韦不负众望,很快就击败了东周君和诸侯的联军,并且兼并了东周的全部土地。但是,秦庄襄王却没有赶尽杀绝,断绝周朝的祭祀,而是把阳人聚这块地盘赐给东周君,让他来祭祀周朝的祖先。其二呢,就是秦庄襄王派蒙骜进攻韩国,韩国献出成皋、巩县,这样一来,秦国国界就伸展到了大梁,开始设置三川郡。秦庄襄王即位的第二年(前248),秦庄襄王又派蒙骜攻打赵国,平定了太原。秦庄襄王三年(前247),蒙骜乘胜作战,攻下了魏国的高都、汲县。同年,蒙骜又进攻赵国的榆次、新城、狼孟,攻占了37座城。这年四月,秦国又派大将王龁率军攻打赵国的上党郡,攻占之后就把上党郡改设成秦国的太原郡。但是,这一段时期里,蒙骜率领的秦军,却受到了魏将无忌率领的五国军队的反击,秦军支持不住,一直败退到黄河以南,蒙骜看到没有打胜仗的把握,于是就把秦军撤回国来。

这年四月,天上出现了日食的天象,秦国的君臣都认为不是吉兆,果然,五月丙午日,秦庄襄王就去世了。秦庄襄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嬴政登上了秦君之位,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帝。

①《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

§§§第四十九节仲父摄政——吕不韦使秦国驶上统一的快车道

嬴政虽然继承了秦王之位,但是,他还没有执掌国柄,只不过是名义上的秦王。为什么呢?因为嬴政继秦王位的时候,只有13岁。鉴于当时国内外的政治军事实际,秦国的军政大事完全取决于相国吕不韦。

嬴政继立为王之后,尊奉吕不韦为相国,称他为“仲父”。

这时的吕不韦,借助拥立秦庄襄王之功,由一个富有的珠宝商人而跻身于秦国的政坛,而且位居群臣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天下,炙手可热。由于《史记·秦本纪》和《史记·吕不韦列传》的记载,及其后世儒生对吕不韦的偏见,所以,读史者往往最感兴趣的是吕不韦到底是不是秦始皇的生身父亲一类宫廷淫乐之事,对吕不韦的历史贡献,往往视而不见。

我认为,吕不韦的出现,对于秦国来说,是一大幸事。简要说来,在秦国的发展史上,秦庄襄王是一个过渡性的君主,他不但生性懦弱,贪淫好色,而且实在是缺少担当秦国君主的才干。如果没有吕不韦,他除了不能君临天下之外,很可能早已命丧黄泉,即便是当了秦国之君,也很有可能被其他兄弟推翻。即便不如此,他去世之后,秦王嬴政能否顺利登基,都很成问题。如果公正的看吕不韦的所作所为,我们就会发现,吕不韦以秦王嬴政“仲父”的身份摄行王事,的确是秦国的一大幸事。

我之所以说吕不韦摄行王事是秦国的一大幸事,是因为吕不韦在其执政期间,实实在在地做了两件值得称道的大事。

其一是调兵遣将,拓疆开土,继续向中原用兵,为秦国最后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做了最为充分的军事准备工作。

根据《资治通鉴》上的记载,吕不韦自从担任秦国相国那一刻起,就亲自率兵出战,为秦国的东进打开一条通道。前面讲过的,秦庄襄王刚一即位,东周君就联合诸侯攻打秦国,秦相邦吕不韦率兵出战,一举击溃东周联军,而且把东周君迁到阳人聚那个地方。此后便是蒙骜伐韩攻赵取得一系列胜利,这些都与吕不韦的运筹帷幄有着极大关系。①

秦王政继位之后,把国家大事全交给吕不韦来处理,吕不韦虽然名为相邦,实为秦王。的确,吕不韦把治理秦国当做自己的家事,呕心沥血,矻矻以求。从下边所列的战事表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吕不韦的确不负秦王所托,是个颇有将相之才的相邦。

元年,蒙骜(ào)击定之。

三年,蒙骜伐韩,取十二城。

四年,蒙骜伐魏。

五年,蒙骜伐魏,取二十城,初置东郡。

六年,秦拔魏朝歌,及卫濮阳。

七年,伐魏,取汲。

九年,伐魏,取垣、浦。

吕不韦在秦王政继位之初的九年中,几乎是连年征战,并且大都有所斩获,而且在新占领的土地上设置的三川郡、太原郡、东郡等,都是具有军事基地性质的战略要冲,特别是三川郡,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些基地的设立,为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战争打下了雄厚的军事基础。

除了军事上的胜利之外,在国内,秦国日益强盛,兵强马壮,成为各国人才趋之若鹜的地方。这些虽然不是吕不韦一个人的功劳,但与其决策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所以,秦始皇九年,嫪(lào)毐(ǎi)败亡后,虽然也牵连到吕不韦(因为嫪毐是吕不韦举荐的),但秦始皇还是念及吕不韦侍奉先王、辅佐自己的功劳很大,不忍心诛杀他。至于后来又发了一道诏书,贬斥吕不韦“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我认为那也是与吕不韦在政治观点和权力争夺上的矛盾所导致的,并不是吕不韦真的没有资格封侯拜相,食邑万户。即使没有嫪毐的叛乱,秦始皇仍然会找另外的借口除掉吕不韦的,因为这是秦始皇树立自己威权的必然结果。

其二,吕不韦在相秦期间的另一大功劳,就是组织编撰了流传至今的《吕氏春秋》。

那么,《吕氏春秋》到底是怎样的一部书呢?

要讲清楚《吕氏春秋》是怎样的一部书,就要从吕不韦为什么要编纂(zuǎn)这部书说起。关于《吕氏春秋》的成书原因及过程,《史记·吕不韦列传》的记载是: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吕不韦之所以要编撰《吕氏春秋》,纯粹是虚荣心作祟,要把当时名闻天下的四公子比下去,于是大肆招揽门客舍人,作文论道,编成《吕氏春秋》。如果真是这样,我以为,也未免太小看吕不韦了,把吕不韦降低到现如今那些附庸风雅的官员和当红明星的水平上去了。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吕不韦组织编写这部书的时候,有借此书炫耀自己的个人功利思想在内,但是要看到,《吕氏春秋》表现更多的是吕不韦治国、治家、治天下的政治理念和大政方针政策,包括吕不韦对一些前朝政治思想的评价,等等,是春秋战国以来,各流派思想由各自为主到实现思想统一趋势的体现。吕不韦是非常希望该书能够成为秦朝统治者秦王政治国的指导思想的,可惜的是,秦王政与吕不韦之间存在诸多政见的不和,消除吕不韦主政期间以及遗留下来的影响,是秦王政主政后要做的事情之一。自然,对于以吕不韦姓氏命名的《吕氏春秋》他当然是非常反感的。出于政见上的分歧,秦王政很自然地会对该书进行排斥和否定。但是在秦王政,我认为他至少在私下里还是阅读过《吕氏春秋》的,要不然,他不会对吕不韦有那么重的敌意。可以这么说,除了两人政见的不和,秦王政排斥和否定《吕氏春秋》更深层的原因,是秦王政的思想与《吕氏春秋》提出的观点格格不入。

另外,《史记》上所说的四公子当红与吕不韦当红时期也相差颇远,当时的四公子并不在同一个时期,特别是他们死期相差甚远。秦昭王五十六年时,平原君就去世了;始皇四年时,信陵君也去世了;孟尝君在秦昭王二十四年时去世;信陵君率领五国兵攻秦,是秦庄襄王时候的事,这时吕不韦已经在秦为相;春申君虽然与吕不韦同时代,但也相隔十多年。从这可以看出,只有信陵君和春申君与吕不韦《吕氏春秋》成书时间比较接近,但是,吕不韦成书时间已经是秦始皇八年,此时,除春申君外,其余公子都相继死去,而春申君在楚国的日子也不好过,吕不韦大可不必与之进行攀比,因为他的势力和名望此时早已大大地超过四公子了。

那么,吕不韦为什么要组织编写《吕氏春秋》呢?

我的看法是,吕不韦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能通过这部书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开来,或者是希望秦王嬴政能够采用自己的思想,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统一天下、治理天下。如果再从理论武装的高度来看,《吕氏春秋》实际上是吕不韦为秦国的领导阶层撰写的一部如何取得天下、治理天下的理论教科书。

我的这种说法是有史实根据的。按照《史记》的说法,《吕氏春秋》是由八览、六论、十二纪等三大部分构成的,20余万字,内容包括“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实际上,《吕氏春秋》综合百家九流,融会各家思想,“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不贯”,是一部类似于从政资鉴的政治读物。

《吕氏春秋》在古代是颇受重视的,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将《吕氏春秋》与《周易》、《春秋》、《国语》等相提并论,东汉高诱在为该书注序时称:“大出诸子之右。”当代著名学者王力先生在1984年6月为吉林文史版《吕氏春秋译注》所作的《序》中称:“《吕氏春秋》一书,可以说是集儒、墨、名、法的大成。”

《吕氏春秋》不仅包含治国思想,而且还有历史范例,有些堪称治国的良训。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吕氏春秋》表现出来的一些观点,姑且当做吕不韦的治国依据吧。

第一,反对独裁。吕不韦主张君主天下制的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吕氏春秋·贵公》)这句话在我们现在看来当然不足为奇,但是,在那个群雄逐鹿中原,人人欲王天下的时代里,吕不韦的这种“天下观”很显然是不会让秦王政高兴的,更不会为秦王政所认同,所接受的。

第二,广纳贤才。《吕氏春秋》中写到:“德行昭美,比于日月,不可息也。豪士时之,远方来宾,不可塞也。”(《论人》)意思是德行昭彰美好,可以与日月媲美。吕不韦认为,一个君王,一定要有德,要推行德政,只要君主有德,豪杰之士就会应时而来,远方的民众就会源源不断地前来依附,想挡也挡不住。这样一来,君主就可以称王天下。

第三,尊重民意。《吕氏春秋》中多处表达了民心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比如:“先王先顺民心。”“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顺民》)“凡君之所以立,出乎众也。立已定而舍其众,是得其末而失其本。得其末而失其本,不闻安居。”(《用众》)“执民之命,重任也,不得以快意为故。”(《行论》)吕不韦的这些言论都表达了同样一个理念,即安天下就要先安民心,守天下要先顺民心,不要拂逆民意。其实,这和儒家倡导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同一个道理。吕不韦提出的要顺民意其实是一种非常进步的思想,我国每一个封建朝代的更替,都是统治者不顺民意的结果。唐朝李世民就是深谙“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这才有后来的“贞观之治”。

同类推荐
  • 风流权相

    风流权相

    穿越到了南宋,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主角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霸王举鼎之能,究竟如何生存下去,是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
  • 捕影记

    捕影记

    原取得书名是“微微少女成长记”,核心是想表达的少女对情感的逐步成长认知,不过为了贴切网站的风格,临时改了。
  • 最伟大的王①统领欧洲兵团

    最伟大的王①统领欧洲兵团

    欧洲的文明,起源于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古老的罗马帝国,强大的土耳其王国,崛起的德意志与普鲁士,激情浪漫的法兰西,每一个国家的传奇下都有一个帝王征战沙场的故事,他们曾经是独裁者,是君主,是无比荣耀的皇帝,他们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王。
  • 三国之缘起

    三国之缘起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逆境中,力挽狂澜使强者更强,随波逐流使弱者更弱。﹉刘啓:我是谁?我在哪?……赵云:“大哥,吕布那厮又跑去貂蝉那了”系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颠覆原始

    颠覆原始

    一场流星雨,巫小豆穿越到原始社会,机缘巧合成为巫,一条裤衩的他,内心慌的一匹,“我想回家……”种田加热血,懵懂少年,从一场逃亡开始,颠覆了原始、改变了蛮荒……主角只是个孩子,原始人也不是木偶,情节不会太夸张,笔力有限实在对不起,还请大家多多担待。
热门推荐
  • 医圣传人在都市

    医圣传人在都市

    妩媚校花:“彦彦,奴家现在胸闷,你能帮我揉揉吗?”冰山校花:“林彦,本人最近体寒,你能抱抱我吗?”刁蛮校花:“死鬼,老娘刚刚扭伤了!你来帮我按按脚!”林彦:“我乃悬壶济世行救于民,渡尽苍生的医圣,不会贪图你们的美色!”顿时,众校花春光乍泄。“呃……我承认,我无法把漂亮的女病人看做一个器官……”
  • 狐狸要下山

    狐狸要下山

    很久以前,青丘里有一只爱吃胡萝卜的狐狸。狐狸第一次下山,便被一只臭道士给捉住。为了逃离道士的魔爪,她装可怜、扮委屈、演白莲、撒泼打滚拍马屁。可臭道士怎么变成了修为深厚的上神?怎么自己还不知不觉还成为了他的坐骑?普天之下,大约也只有他才会用一只狐狸当坐骑。直到有人说,狐狸不是狐狸,道士不是道士。直到有一天,道士再也等不到那只小狐狸——
  • 圣斗士之炎皇

    圣斗士之炎皇

    当一名杀手携带着上古神决穿越到圣斗士的世界的时候,是隐藏自己,安安稳稳的过日子,还是走上一条不断变强,挑战诸神的道路!
  • 一步踏虚

    一步踏虚

    修真大陆,人人崇拜武者,吸纳天地灵气,纳入丹田转为灵力,成为修炼者,称为修士。修士感悟天地,吸纳灵气,领悟武学真谛,修炼至最高境界,可达长生,不死不灭。也正如此,修真大陆,弑杀弥漫,充满血腥,强取豪夺,毫无人性可言,强者为尊。
  • 开创上古

    开创上古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遇江湖岁月催,宏图霸业谈笑间,不如人生一场醉。
  • 辛平凡回忆录

    辛平凡回忆录

    后续将补充完善!自以为这半生经历比较多彩,想把一些重要的的事、有趣的事记录下来。
  • 渡魂试炼

    渡魂试炼

    年幼时便父母双亡,被怨恨与愤怒驱使着的少年,在他人的帮助中一步步从阴影中走了出来,然而,就在这时,命运仿佛跟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再一次夺走了他身边重要的人,整个世界都将被颠覆,黑暗中蛰伏的各方势力,也开始了各自的行动,就在这时,少年站了起来,为了改变自己的……不,是为了改变世界的命运而战!
  • 独宠农门娇女

    独宠农门娇女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彼时,阿花在夏家并不受宠。她比不上二姐阿穗的嘴甜,比不上六妹阿青的聪颖,更比不上七妹阿果的明艳……可是呢,谁知道她就长成了最受宠的那一个……
  • 阴阳半仙

    阴阳半仙

    公元617年7月,李渊率兵起义……公元617年11月,李渊拥立隋代王杨侑为帝……公元618年6月,李渊逼位,长安称帝,改国号,唐……这是一个阴阳师的故事,故事直接从公元617年讲起……
  • 女人要懂点行为心理学

    女人要懂点行为心理学

    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皱眉凝眸……这些行为都是“语言”,聪明的女人总能够通过人的这些行为读懂那些“言外之意”。本书就是通过介绍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各种行为所体现的内心世界,引导女人充分发掘自身的细心、感知力等天生的性别优势来掌控自己的身体行为语言、读懂他人的行为语言,从而成为生活中善解人意、举止有度的俏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