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16300000068

第68章 68 5月潮汛期:闲话?流言?新的鬼魅

“真的愤怒”到来了!

5月是一个潮汛期。继五四运动以后,五卅运动再度掀起高潮。

1925年5月30日,上海各校学生二千余人,分头出发到公共租界散发传单,组织讲演,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杀害共产党员顾正红,以及逮捕和拷打工人的暴行,反对工部局旨在侵犯中国主权的无理提案,帝国主义巡捕于是大肆逮捕学生,仅南京路老闸捕房即关押学生一百多人。下午3时,近万群众集合老闸捕房门口,要求释放学生,当场打死十一人,重伤十五人,被捕五十三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由于血的召唤,以工人为主体的上海人民奋起开展“三罢”斗争,全国风起云从。其中,省港大罢工坚持一年零三个月之久,这在中国工运史上是空前的。

中国工人阶级把解放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向帝国主义发起进攻。在斗争中,它充分显示了先锋队伍的觉悟和力量,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地位随之空前提高。

南方军事政治形势由于东征的胜利而得到了巩固。7月,广州成立中华国民政府。一年以后,即以“统一中国,打倒军阀”为目标,开始声势浩大的北伐。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孙中山的早逝,给整个革命形势投下了一块阴影。“西山会议”派的出现,标志着国民党内部左派和右派的明显分化,反共倾向迅速抬头。这时,随着工农运动和军事力量的开展,争取中国革命领导权的斗争也变得尖锐起来了。

对鲁迅来说,1925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头。

辛亥革命以后,虽然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各种事件,但是于他都仿佛无所动心了。时间如一道黑色的河流围绕着他,暗暗流逝,却茫然无觉。没有什么可以打破中国政治的恒态:专制,混乱,翻来覆去。然而,漩涡出现了,浪花出现了,光明出现了。由于新的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女师大事件的进一步社会化,加以一位富于政治热情的年轻女性的“煽动”,这个孤独的思想界的战士,重又以积极的姿态向政治靠拢。

这一年年底,他与张定璜主编《国民新报》副刊。这家报纸是北京国民党左派发行的机关报,以宣传国民救国,民族自决,打倒帝国主义,消灭黑暗势力为宗旨,与上海的《国民日报》等报一样,政治倾向是非常明显的。这些报纸译载过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从战争到和平》等著作,发表过一批共产党人的作品,对他的政治态度是具有相当影响的。

但是,他毕竟不是政治家,与留学东京时加入浙学会和绍兴光复时组织武装演说队不同,这时候,政治意识不是外化为颠覆性行动,而是紧密地同思想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带上前所未有的明确性和深刻性。一个人同政治的结合,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个体存在的方式,即使他一向在群集里呆不久,由于实际斗争的需要,也不能不寻找集体的力量。只是这种集体,也必须同时保存个人的思想独立和行动自由。

许广平曾经告诉鲁迅,有同学劝她加入某个一百多人的团体,但因为不了解这个团体的性质而颇为犹豫。她说:“他们不知是否有一种党的范围,而我则极怕党的束缚,基督的一部分是好的,我不妨都采取它,但不能因为遵守甲就舍弃乙,这是合作主义而非入党主义,这种态度我以为有斟酌余地,所以《北京青年》的团体,我不敢立刻决定加入与否了。”她征求鲁迅的意见,鲁迅的答复是:“这种团体,一定有范围,尚服从公决的。所以只要自己决定,如要思想自由,特立独行,便不相宜。”虽然在事实上,许广平不久以后便加入了国民党,而鲁迅仍然向她发出不要因为深入政治而流于政客一类的警告。

对于长期的封建制度所形成的权力控制,鲁迅一直保持着一种戒备心理,无论它是以个人独裁或是以“众治”、“公决”的形式出现。集体所以成为必要的实体,决不致以牺牲个人的“内部之生活”为前提,恰恰相反,它为“人类之尊严”与“个性之价值”提供了保障。鲁迅加入女师大进步师生的战斗集体,并不等于他可以因“一致性”的要求而完全放弃个人的意见;而且实际上,他对付的也主要是“软刀子”一路。在一个结构并不严密的组织里,他一直争取和坚持着独立作战的权利。

在5月30日这个流血的日子里,也就是在鲁迅等人的《宣言》发表之后的第三天,陈西滢在《现代评论》发表了一篇题作《粉刷毛厕》的“闲话”。他借所谓听来的“流言”,说“女师大的风潮,有在北京教育界占最大势力的某籍某系的人在暗中鼓动”,于是认为,这些“挑剔风潮”的人“未免偏袒一方”,“不大公允”。

“闲话”不“闲”,显然是影射鲁迅们的。

前不久,鲁迅本人还曾向朋友说过:“中国本是撒谎国和造谣国的联邦”,对于流言之类,早在衍太太的时代开始,就已经领教不少了,还有什么可顾忌的?不过,他也还没有旷达到可以笑骂由人,等闲视之的地步。在读完“闲话”的当天,他动手写下反击的文章:《并非闲话》。

一开头,他就声明说:“但我就是这样,并不想以骑墙或阴柔来买人尊敬。”他揭露陈西滢一流“自在黑幕中,偏说不知道;替暴君奔走,却以局外人自居,满肚子怀着鬼胎,而装出公允的笑脸。”——什么“流言”,“说不定就是这些伏在暗中,轻易不大露面的东西所创造的”。流言的创造,其力量可以使粪便增光,蛆虫成圣,陈西滢把学校比做“臭毛厕”而疾呼教育当局打扫之,其实,这种地方是可以打扫干净的吗?……

他准备将文章寄《京副》,只是担心会危及孙伏园的饭碗,因为戳破了体面人物的脸皮,他们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出来的。不过,他确实很亢奋。虽然知道此举将使自己卷入另一场纷争,而且现在才不过拉开了序幕,但是于斗争本身他没有犹豫,认真说起来还潜隐着一种渴望呢。他是好斗的。上流人物太可恶了。

他当即把写文章的事情通知了许广平。表示既经骂起,就要骂下去。他说:“我明知道笔是无用的,可是现在只有这个,只有这个而且还要为鬼魅所妨害。然而只要有地方发表,我还是放不下,或者《莽原》要独立,也未可知。独立就独立,完结就完结,都无不可。总而言之,笔舌尚存,是总要使用的,东滢西滢,都不相干也。”

结尾,谈起《莽原》有些穿棉花鞋的毛病,便请许广平写点泼辣文章,说:“你这一匹‘害群之马’多来发一点议论吧。”

原来许广平也写了一篇《六个学生该死》,在接到鲁迅的来信以后,随即告诉了他。由于鲁迅在信中描述自己的“人道主义”与“个人的无治主义”两种思想相消长的状况时说:“我忽而爱人,忽而憎人;做事的时候,有时确为别人,有时却为自己玩玩,有时则竟因为希望将生命从速消磨,所以故意拼命的做。”因此引起她特别的注意。回信时,她几乎以全部的篇幅,试图解决鲁迅表白的“诅咒‘人间苦’而不嫌恶‘死’”的黑暗思想。同样是“消磨生命”,何不废物利用,而偏纵酒不可呢?她认为,是应当以积极的反抗态度看待人生的。

这时,两把钢刀忽然又在眼前晃动起来,一刹那间,鲜血如注……

听鲁迅的同乡说:他房里有两把刀,一把就放在床褥下面。他很孝顺他的母亲,如果母亲不在,他可能会自杀的。事实上,她也曾同孙伏园等七八个人在他家里看见过匕首的。看他那寂寞如古寺僧人的生活,听他那看透一切黑暗惟以“希望”安慰后生的议论,总一次次诱发她想起他那同乡所说的话来。她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心里不免惶恐,于是写道:“不必过于欢迎‘阎王’吧!闭了眼睛什么好的把戏也看不见了!幔幕垂下来了!要‘捣乱’,还是设法多住些时,褥子下明晃晃的钢刀,用以杀敌是妙的,用以……似乎……小鬼不乐闻了!”

钢刀问题同劝戒烟酒一样,那用心,鲁迅不会不知道。“其实我并不很喝酒,饮酒之害,我是深知道的。现在也还是不喝的时候多,只要没有人劝喝。多住些时,亦无不可的。”他写信给许广平,表示接受她的劝戒。

临末具名,第一次缩写为一个字:迅,流露了感激的深情。

见信以后,许广平进一步说:“‘劝喝’酒的人是时时刻刻都有的,下酒物亦随处皆是的;只求在我,外缘可以置之不闻不问吗?”

在信中,她还向鲁迅报告了学生游行,以及“黑幕中人”陆续星散两个方面的情况。当她把动荡的政局和学校联系起来时,深感心长力弱,应付无方。她告诉鲁迅说,如此的苦闷,暴躁,“长此以往,将成狂人矣!”

接连收到许广平的两封信后,鲁迅温婉地劝解道:性急是不好的,既难于耐久,又容易碰钉子,到头来是自己吃亏,“因为现在的中国,总是阴柔人物得胜。”中国的青年,应当缓而韧,不要急而猛。不然,就是白用了许多牺牲,也不过为巧人取得自利的机会而已。

凭经验,他发现孙伏园的态度有所改变,似乎大有联络陈西滢的样子。譬如在《京副》上,指《猛进》、《现代》、《语丝》为“兄弟周刊”,怎么可以这般并论呢?难道伏园真的连各自的色彩也看不清楚吗?他甚至怀疑,以前登载的几篇反对杨荫榆的文稿,都是出于不得已的缘故。人是多么的容易变化呵!出卖《语丝》而拉拢《现代》,他料想不久又将失去一位相随多年的青年朋友了,心里不免暗暗感到悲哀。

当他把关于伏园的情况告诉“小鬼”的时候,却把这种悲哀而又试图解脱的心情称作“无聊”。人到无聊比什么都可怕,因为这是从自己发生的,无药可救,大约与“小鬼”之称“苦闷”相去不远的吧?不过他觉得自己尚有一点可取之处,就是不甘“无聊”,还有挣扎的勇气和力量。

他这样写道:我明知道几个人做事,真出于“为天下”是很少的。但人于现状,总该有点不平,反抗,改良的意思。只这一点共同目的,便可以合作,即使含些“利用”的私心,也不妨,利用别人,又给别人做点事,说得好看一点,就是“互助”。但是,我总是“罪孽深重,祸延”自己,每每终于发现纯粹的利用,连“互”字也安不上,被用之后,只剩下耗了气力的自己而已。我的时常无聊,就是为此,但我还能将一切忘却,休息一时之后,从新再来,即使明知道后来的命运未必会胜于过去。几十年来,在通信中,他好像很少这般剖析过自己。

1925年以后,《现代评论》明显地向右转,这群受过英美文化熏陶的“特殊知识阶级”,曾经是“纯艺术”或“纯学术”的殿堂里的看守者,但是,当地位、荣誉、津贴的诱饵一旦抛落,便纷纷从中走出,先后投入到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的怀抱里去了。

个人的人格行为是离不开所在社会的文化模式的,作为西方文化特征之一的个人主义,在以权力为中心的中国社会里很难找到生存的土壤。那些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相标榜的知识者,在权力面前,往往不是趋附,便是逃避,少有真正的独立和反抗。难得的是,能够秉承一种叛逆的性格而坚持到底,即使面临着失败和死亡。

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文化代表如《现代评论》派的斗争中,鲁迅充分表现了一个战斗者的勇猛和坚韧。作为思想者,除了直接而紧张的论战之外,他的目光又不能不越过具体的障碍物,而落到如何改造中国的政治文化环境这个更重大更普泛的问题上面。

“五卅”以后,叭儿自不必说,进步的舆论界也多是一派谴责帝国主义,为自己一方辩诬的声音。鲁迅一方面肯定罢工游行、演讲宣传的进步意义,但是又反对不以实力为本的“民气”论,反对极小部分的自杀和极暂时中的死亡;他一方面表明了作为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立场,但是又反对隐匿自己的黑暗面,所以起而揭发对同类太操切,比英国或日本人还凶险的“同胞”,本国的有权势者,袖手旁观者,灰冷的民众,并宣告中国的精神文明“一无所有”。他一方面抨击帝国主义,但是又主张“将华夏传统的所有的小巧的玩艺儿全都放掉”,“屈尊学学枪击我们的洋鬼子”,只有这样,“才可望有新的希望的萌芽”。此外,对于“到民间去”这个时髦的口号,他也表示了质疑的态度。他认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民间怎样?青年单独到民间时,自己的力量和心情又是怎样?如果离开“和大都会隔绝的城乡”的实际考察,且又缺乏相应的组织措施,这样的口号结果只能流于“撒诳”。共产党的领导人李大钊等,很早以前也都有过类似的具有民粹主义色彩的“到农村去”的号召。鲁迅的批评是尖锐的,深刻的,富有远见的。对于在斗争中受难的上海同胞,他曾先后有过几回捐款,但是比起他在精神方面的奉献,应该说,所有这些物质援助都微不足道。“五卅”时期,在中国的整个思想文化界,他的思想仍然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在这个时期,他特别重视杂文创作,既不同于《热风》中的冷隽风味,也不同于《坟》中议论的汪洋,这个时期的杂文,以新闻性和论战性见长,风格是前所未有的明快,虽然有时也不免弯弯曲曲。他的小说,大抵是回忆的产物,通过系列完整的生活画面,透视中国社会的深层的心理结构;他以散文诗表现个人的情怀,如果说他的灵魂深处还有阴暗的部分,也都在这里显示无遗了。至于杂文,则集中地表达了他的富于创造性的思想,突出地呈现出他的复仇性格的锋棱,那抑郁和疑虑之外的“金刚怒目”的成分。

只要拿起杂文就再也放不下了。通过战斗的实践,他自己比谁都更清楚它的无与伦比的作用,因而比谁都更为珍视它。即使被讥评为“杂感家”,仿佛一无所长,即使有论敌说这些杂感“实在没有一读之价值”,即使在他的杂感中,这一时期的结集《华盖集》及其续编销路独少,他始终不恼不悔。别人以为无聊算得了什么?只要自己以为“有聊”即可,反正也不想戴“作家”的头衔在文场中鬼混。

做“作家”才真的没有意思!

同类推荐
  • 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本书依循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从时间上按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和当代史为主线,详尽、清晰、生动地展现了人类社会从无到有,各个国家从建立到兴衰,以及各国之间外交关系的发展历史,内容包括人类社会生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了解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 历史典籍

    历史典籍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三国潘龙传

    三国潘龙传

    一觉醒来,阿星发现自己床边站着一位身披铠甲的猥琐男,此人竟然是三国中“逗名鼎鼎”的上将潘凤。而悲剧的阿星则变成了潘凤的废物弟弟潘龙,此时离汜水关之战潘凤丧命只有三月之期,阿星究竟该如何做才能从猛将华雄手下保住自己这个哥哥的人头呢?随着阿星的到来,三国的历史也已经悄无声息地发生了改变,诸葛、司马、郭嘉、赵云、吕布、周瑜等等奇人异士纷纷登场,历史的大潮滚滚向前,驶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方向……
  • 江山情画

    江山情画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百年旧山川。本是乡野小民,却为了爱恨情仇,家仇国恨走上命中注定的沙场。情劫、杀劫纠缠不清。当这个“王政不纲、权反在下、下凌上替、祸乱相寻”的纷乱时代走向终结之时,他该如何选择?
  • 重生人祖

    重生人祖

    华夏文明始自黄帝,长于夏,成于周,兴于汉。四千年前的古中国,正处于夏王朝统治时期,一个酷酷的帅哥司机,带着三个爱做白日梦的小鬼,莽莽撞撞地闯入了这个世界,为蒙昧之气还未褪尽的中华文明带来了一股清新的人文之风。人祖者,人文之祖也……
热门推荐
  • 跑男之凌轩降临

    跑男之凌轩降临

    在一场车祸后,凌轩通过老祖先的帮助穿越到另一个平行世界,并且获得了全能系统,他会在另一个世界做些什么呢............
  • 再见了,麦田

    再见了,麦田

    本文以主人翁梁赞自叙的语气讲述了自己在大学将近三个月的经历与心灵感受,描绘了一个刚步入成人世界里的青少年的孤独、愤世、彷徨的精神世界,也刻画出一个处于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和对虚伪、做作、庸俗的人性批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在灯火熄灭时(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爱在灯火熄灭时(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讲述了始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在香港黄赌毒温床“九龙城寨”里的人生故事(后附繁体版)。在“九龙城寨”度过整个青春时光的主人公李思倩目睹了太多的污秽与阴暗,但也收获了亲情、初恋和友情的阳光与甜蜜。随着年月增长,她也渐渐发现每个外表光明的人内心中那黑暗的一面……人总是不断地面对着自己的黑暗与光明。人的黑暗与光明,除了活着的世界,更多的却来自于内心。作品语言细腻优美、故事娓娓道来,是一篇融个人思考、青春叙事和特定历史时期时代特色于一炉的正宗“港味”小说。作品当中大量丰富翔实的细节描写极具画面感,仿佛让人置身于昏暗仄逼的香港街当中。
  • 林传

    林传

    手举一杯酒,豪言一句话。林哲的传奇故事,看我一一道出
  • 悔叫爱情迷了心

    悔叫爱情迷了心

    曾经憧憬的美好爱情,却在经年后变成了一场相看两相厌的劫难。他娶了她,却爱上了别的女人,他的情话再也不专属她一个人。她想逃,他却折断了她的翅膀,她鲜血淋漓,他冷眼旁观。既然逃不掉,那就寻找另一种解脱。只是当她从医院醒来,发现连上帝都不偏爱她的时候,他却在她耳边卑微的请求。“能不能再爱我一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剑弑凌霄

    剑弑凌霄

    一位寒门少年,一块不知名的令牌,一位老者的引领,开启无限可能!成为至高的掌控者。
  • 总裁爱吃醋

    总裁爱吃醋

    吃醋并不是女人的特权,男人一旦染上了,就如同鸦片一样,根本就戒不了。而现在沈雅就是面对着这样一个男人,这可要如何是好呀!甩也甩不了,赶也赶不走,只能够认命了吗……
  • 一起最后

    一起最后

    顾锦奕在上高中的时候遇到了自己最痛苦的事,她该怎样抉择
  • 斗罗同人唐一家

    斗罗同人唐一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上的紫云愈加浓厚,变成黑色。。。“哇!!——”“轰隆!!!”
  • 极品小农民系统

    极品小农民系统

    文化程度不高的李田,快奔三十的年纪,还一事无成,无车无房无女友,朋友数落,亲戚看不起,又遭遇失业,只能落魄回归农村…不想,一觉醒来,却意外开启了【极品小农民系统】。“什么?挖块地就能获得300元现金红包!”“种10棵小葱就能兑换《神农医书》!”“达到100级,还可以变帅?变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