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13800000016

第16章 宗教民族(1)

佛教何时传入中国

佛教究竟是在何时传入我国的?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

大体说来,有如下五种说法。

一、先秦说。[晋]王嘉《拾遗记》说:燕昭王“七年(公元前317年),沐胥(即印度)之国来朝……有道术人名尸罗……荷锡持瓶,云‘发其国五年乃至燕都’”。俞樾说此条“乃佛注入中国之始”的记载(见所著《茶香室丛钞》卷十三),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于公元前三世纪将佛教定为国教,并开始向国外传播。既然印度佛教外传开始于公元前三世纪,那么,说公元前四世纪即有印僧来我国,显然是错误的。

[唐]道宣《广弘明集·归正篇》引用《对子·仲尼篇》说,丘闻西方有圣人,不言而信,不化而行,荡荡乎无能名等语,断言“孔子深知佛为大圣。”(此条材料又见于道宣著《释迦方志》中华书局1983年版,101页)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照中国史料推算,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照印度史料说,他生于公元前563年,比孔子大14或12岁。释迦牟尼大约卒于公元前485年,比孔子早死6年。孔子和释迦牟尼是同代人,佛教和儒家当时均处于初创阶段,中印两国尚无交通关系,相互之间无从知晓。

二、秦朝说。“释道安、朱士行等〈经录目〉云:‘始皇之时,有外国沙门释利防等一十八贤者,赍持佛经来化始皇’。”(引自《释迦方志》)此条材料最早见于隋朝费长房《历代三宝记》。然而这条材料是不可靠的。首先,从中外交通史的角度看,还没有一条过硬的史料能证明中印两国秦时已有经济文化往来关系。其次,可靠的说法是:张骞始闻身毒国有浮屠之教。见北齐魏收《魏书·释老志》。既然说张骞通西域始闻印度有佛教,那么,说秦始皇时即有印僧赍经传教,当然是荒诞之说。

三、西汉末说。(一)据《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魏书·西域传》得知,公元前一世纪有毗卢折那阿罗仅由迦湿弥罗来到于田弘化,赞摩大寺。

接着,龟兹、疏勒、莎车、高昌等地也陆续传入了佛教,并建造伽蓝佛寺。学者们认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新疆地区之始。(二)《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裴松之注引曹魏鱼豢所撰《魏略·西戎传》说:“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即佛经)。”大月氏是西域佛教盛行之地,口授佛经又是印度传法和我国早期翻译佛经的通行办法,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佛教开始传入我国内地的可信记载。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史学家均主此说。

四、西汉末、东汉初说。有的学者认为西汉末年伊存向景卢口授浮屠经只是佛教思想开始传入我国的正式记录,但当时还没有宗教性活动。到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刘秀之子楚王刘英曾为“浮屠”斋戒祭祀,供养“优婆塞”(又译伊浦塞,意为“近善男”,指接受五戒的在家男居士)和“桑门”(又译沙门,即和尚)。汉明帝给刘英的诏书里褒奖他“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汉明帝并将诏书宣示各王,可见朝廷提倡佛教,详见《后汉书·楚王刘英传》。这是封建统治集团正式承认佛教地位的明确记载。根据西汉末伊存向景卢口授浮屠经及东汉初刘英尚浮屠之仁祠等史实,黄心川、载康生在其所著《世界三大宗教》一书中说:“佛教在西汉末、东汉初(公元前后)逐渐传入中国”(三联1979年版,110页)。

五、东汉初说。从西晋以来,在佛教徒中间一直流传着“明帝求法说”。

此说认为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为佛教传入内地之始。此说谓:

“孝明皇帝梦见神人,身有日光,飞在殿前。欣然悦之。明日博向群臣,此为何神?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之曰‘佛’。”(《理惑论》第二十章)明帝遂派遣蔡愔、秦景、王遵等18人去西域,访求佛道。永平十年蔡愔等于大月氏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人,并得到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共还洛阳。帝特建精舍给他们居住,称为白马寺。于是摩腾、法兰在寺里译出《四十二章经》。此说流传既久且广,然而现在大多数佛教史家却怀疑此说。

理由有三:首先,关于汉明帝求法年代,说法互不一致。有三年感梦、七年遣使、十年使还说;有四年感梦、七年使还说;有七年感梦遣使、十八年使还说。其次,关于汉明帝所遣使者,说法也互不一致。使者有作张骞、秦景、王遵者;有作张骞、秦景者;有作蔡愔、秦景者;有作秦景、王遵者;有作蔡愔者。最后,关于佛典的传译,说法也不一致。一般以《四十二章经》为中土佛教最初的译著,又以《理惑论》为中土佛家最初的论著。然而《四十二章经》是不是汉代所译?译者到底是谁?是译本还是抄本?《理惑论》是不是汉代所撰?作者是不是牟融?也都在佛教史家聚讼之中,没有定论。任继愈提出不同看法:因为“这些记载有互相出入的地方,因而有人……断定汉明帝时佛教没有传入中国。但是我们从当时整个佛教传布的形势,中国和当时西域诸国的交通……可以断定佛教……开始传入当在东汉初年。”(《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2页)。

道教究竟始于何时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其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已经流传。然而,这一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究竟始于何时,学术界迄今尚无定论。

不少论著都说道教产生于东汉。如郭沫若的《中国史稿》、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刘泽华的《中国古代史》以及不少有关论文都持此说。他们或称“道教形成于东汉”,或称“东汉一代,道教各个派别正式成立”等等。但是,这种回答亦不令人满足,因为毕竟太笼统。东汉有近二百年,人们还希望确定道教究竟创立于东汉何时。

有人认为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其主要理由是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大都利用道教作为组织发动的形式。持此说者常常援引《三国志·张鲁传》注所引《典略》中的一项记载:“熹平(172—178年)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曜。

光和(178—184年)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而五斗米道、太平道即为最早的道教组织形式。这种说法有它的不足之处。因为它忽略了下述基本史实:第一,五斗米道的创始人为张陵,于顺帝年间始创五斗米道。《后汉书·刘焉传》云:“(张)鲁,字公旗,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故谓之米贼。”这与《三国志·张鲁传》的记载相同。第二,原始道教的经典为《太平清领书》,也就是后世所谓《太平经》。而顺帝时,已有琅玡人宫崇把它献于朝廷。“顺帝时,琅玡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七十卷,……号《太平清领书》”。(《后汉书·襄楷传》)而且,《太平经》的有些文字,也屡见于顺帝时君臣对答的文书之中。可见,道教产生的年代还应当从东汉末年往前推,至少应推前至东汉顺帝期间。

《宗教词典》和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都认为道教产生于东汉顺帝年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的《道教发展史概说》和洼德忠的《道教史》也持这一观点,确实,现有的材料能够充分证明,东汉顺帝时已有原始道教的活动了。但能不能肯定顺帝之前就不存在这类活动呢?看来也很难这样断定。

就拿张陵“学道鹤鸣山中”这则记载来说,张陵首创五斗米道是对的,说张陵之前没有其他民间道教流传,就嫌论据不足了。不然张陵“学道”又如何理解呢?《后汉书·马援传》还记载了东汉光武帝期间的一次起义:“初,卷人维氾,妖言称神,有弟子数百人,坐伏诛。后其弟子李广等,宣言‘氾神化不死’,以诳惑百姓。十七年(指建武十七年)遂共聚会徒党,攻没皖城,杀皖侯剂闵,自称:‘南岳大师’。”维氾及其弟子李广的活动,都被封建统治者斥为“妖巫”,与他们对张角、张修的道教活动的诬称相同,看来维氾、李广的活动与后来道教活动颇有相似之处。卿希泰在《中国道教思想史纲》中即注意到这一点,他写道:“当时民间不仅有个别道士活动,而且开始有近于组织的活动,如卷人维氾的起事便是。”既然道教活动的有无亦不以顺帝前后为界,道教产生于顺帝时说就不像产生于“东汉一代”说更有科学性。

然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的是,人们从现有的史料中发现,西汉末年已有道士的名称出现了,并且有类似于道教传布活动的记载。据《汉书·李寻传》所载:“初,成帝时齐人甘忠可诈造天宫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有人论证道教经典《太平经》并非一人所作,《包元太平经》正是《太平经》的雏形。尽管学者所论不一,《包元太平经》与《太平经》的渊源关系是大家都看到的。而且据《李寻传》所记,甘忠可曾以《包元太平经》“教重平夏贺良、容邱丁广世、东郡郭昌等”,甘忠可因“假鬼神罔上惑众”的罪名,被捕入狱而死,他死后弟子夏贺良等“复私以相教”,这种“教”,不正是一种传教活动吗?可见早在西汉的成帝、哀帝年间,已经有类似道教的传布活动了。值得注意的是,道教经书也都自称《太平经》出现于西汉成帝之时。《混元圣记》曾引佚《后汉书》云,汉成帝河平二年甲午,“老君降于琅玡郡曲阳渊,授于吉《太平经》”。宋人贾善翔《犹龙传》序讲:“孝成时,授于吉《太平经》。”元人赵道一《历吉真仙体道通鉴》亦云:“吉于曲阳流水上得神书,……时汉成帝河平二年甲午也。”“授神书”之说,均属道士自造经书的托词,当然不足为据,但众多的道教经书均把所谓“授书”时间说成是汉成帝年间,此时是否已有《太平经》出现?目前尚无材料证实与否定。

同类推荐
  • 国学大师谈国学

    国学大师谈国学

    《国学大师谈国学》由概览篇、明德篇、资政篇、修身篇、齐家篇、史鉴篇、艺文篇、问学篇、宗教篇、交流篇10篇构成,主要包括:邓实:古学复兴论;陈独秀:寸铁·国学;马瀛:国学名称之由来;李大钊:今与古;成仿吾:国学运动之我见;闻一多:论振兴国学;曹聚仁:春雷初动中之国故学(节选);蔡尚思:国学二字之解释;张岱年:说“国学”;袁行霈:国学究竟有什么用等。
  • 法国精神

    法国精神

    自中国被西方战舰轰开大门,西方大国就介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其中法国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说在19世纪下半叶,对中国改革运动起着重要影响的还主要是来自当时第一号强国大英帝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比如严复的著名翻译都采自英国思想家),那么在19、20世纪交替期间,由于大部分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都来自于日本、美国和法国,因而这三个国家变成了外国影响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 端午

    端午

    在传统节日中,端午是个大节,它的历史久远,传播广袤,节俗繁缛,内涵深广,旧时与年节、冬至并称“三节”。迄至于今,各地城乡仍有划龙船、吃粽子、挂菖蒲艾草等风俗活动。可以说,端午是上古风俗遗存最多的节日,也是风俗形成最复杂的节日。就岁时节令的研究来说,它的风俗意义比其他节日更为丰富。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英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英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事说石嘴山

    事说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热门推荐
  • 修真逆天少年

    修真逆天少年

    杨天的人生一片黑暗,然而一个老头出现在他的世界后改变了这一切,杨天的目标很小,挣钱、养家、结婚、生娃,过上平平淡淡的生活,奈何老头却要他修炼逆天,杨天原本是拒绝的,直到这个世界慢慢的发生了改变……。”
  • 刑侦队的人犬生涯

    刑侦队的人犬生涯

    一群刑侦技术优秀的大学生却在毕业后被安排到了警犬基地,在这里,警犬改变了他们的生命,在他们的心中洒满阳光。信任、不离不弃是他们的代名词!然而打击犯罪仍是他们的工作,贩毒、枪击、反恐....在这里,让中国刑侦大放异彩吧!
  • 上清阴阳录

    上清阴阳录

    本书讲述了南茅北传中原大地后发生的故事!懵懂少年仰慕道术机缘巧合下初窥道门,及长后,他收厉鬼、斗妖邪、镇僵尸、铲邪教,一肩担日月!他硬骨柔情,只想一心守着自己心爱之人看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怎奈一朝惊变,阴阳相隔!三生石前,他方知与她藤树相缠之缘早定;奈何桥畔,他对她许下生死不弃之约!六道轮回中,他们还能否认出前世那双熟悉的眼眸......
  • 一级警戒:首席大人要偷心

    一级警戒:首席大人要偷心

    “号外号外,特大号外!全球首席板砖王老五易少吃错药,迎娶一名带着拖油瓶的丑女!”一周之后,丑女变身美艳贵妇,拖油瓶施展拳脚横扫易氏企业所有对手。某油瓶:“老头儿,俗话说干的好不如娶的好,娶了我妈咪你赚大发了!”某妈补刀道:“儿子儿,婚姻是一场投资,他是亚洲股神。”某男额头闪过黑线
  • Letters from England

    Letters from Eng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许与时光度流年

    许与时光度流年

    如果你爱我,就请你放过我,给我自由,如果我从未爱过你呢,那更好,谢谢你终于让我认清自己,我们都没有爱过对方,还不如就此放手,这是给我们爱情最后的温柔。当凉夏知道他不过一直拿着自己作为代替他出车祸的前女友时,当她知道是他为了替前女友许微报仇,杀了自己的父亲时,当她知道他费尽心思拆散自己和他兄弟的爱情时。凉夏恨透了这个叫许逸呈的男人。这个世界上,许逸呈希望我们能再也不见。
  • 刘罗锅大智若愚的16字箴言

    刘罗锅大智若愚的16字箴言

    本书适合所有在官场中生存的人,在商场中经历残酷竞争的人,适合所有想升职的人,所有想在生存竞争中取胜的人。打开此书,品味刘墉的过人之处,你就会成为一个现实的成功者。用刘墉独霸天下的智慧武装自己,你将在职场和商战中游刃有余,无往不胜。本书以刘墉生动的故事案例为主线,全面、准确地描述刘墉复杂而鲜明的思想、性格和作风,全景式地再现康乾盛世那段令人目不暇接的权力斗争和官场智谋。本书从刘墉的性格特征、处世之道、为官之则等角度出发,配以经典的故事案例,重现了刘墉丰富、精彩的人生轨迹,使一代名相的形象跃然纸上。全书语言轻松幽默,不仅通俗易懂还能引人深思,在感受无穷妙趣的同时获得智慧的启迪。
  • 猎人的包袱

    猎人的包袱

    失忆的少年,为何失忆?当中隐藏了什么样悲惨的过去?寻找失踪爷爷的少女,会发现什么样灭绝人性的秘密?两个人一起,为了各自的想法去参加一个名为猎人的考试。一旦获得猎人的称号,就可以获得至高的权力。考试,在残酷的杀戮中进行,要背上还是放下人性的包袱,才可以成功成为猎人?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包袱却越来越大,作为一个猎人,最后是背上越来越多的包袱,还是放下一个个包袱?
  • 零碎时间

    零碎时间

    当时间开始运作的的那一刹那间,便有了史。无论神魔人兽,还是鸟虫鱼木皆有记载。
  • 墨笑江湖,沐笑泪

    墨笑江湖,沐笑泪

    曾经有一颗心,流浪于茫茫白雪之中,它之所以迷失,是因了一个被岁月深藏的过错。时光摧折它渐渐遗忘了许多事情,但无人问津,并不意味着问心无愧。早在那一刻,这些已经被深深种进岁月,任谁也无法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