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0500000037

第37章 流放岁月(3)

三月四日(绍圣二年)

他外在的生活绝不寂寞。可以意料得到,所有邻近地区的官员都利用此一难得的机会来与这位杰出的诗人相结交。惠州东、西、北三面,计有五县的太守,不断给他送酒送食物。惠州太守詹范和博罗县令林抃变成了他最亲密的朋友。其他至交如杭州僧人参寥、常州的钱世雄,不断派人带礼品药物、书信来探望。苏州有一个姓卓的佛教徒,步行七百里给太湖地区苏家与那里的朋友来送信。苏东坡在宜兴的两个儿子老不曾听到父亲消息,十分焦虑,姓卓的听到,他说:“这个容易!惠州也不是在天上,是不是?若是走着去,总可以找得到。”姓卓的便步行出发,走上这条漫长的道路,横越大庾岭,走得满脸紫赯色,两脚厚趼皮,他走到了。

用这种方法,苏东坡不断与家庭保持联络。道教奇人吴复古和他同住数月。随后两年,在惠州和子由官职所在的高安,时常往返。另一个苏东坡的同乡道士陆惟谦,不辞两千里之遥,特意来看他。苏东坡发现了一种极不寻常的酒--“桂酒”,他说桂酒不啻是仙露。他给陆惟谦写信开玩笑说桂酒一端即足以抵他迢迢千里跋涉之劳,而陆惟谦果然来了。

每过几天,太守詹范就派他的厨子带着菜到苏东坡家来做。过几天,苏东坡就到城西湖边朋友家喝几杯。那片湖位于山麓,旁边有一个大佛塔,两个庙。有时他去钓鱼,一直坐在岸边一个巨大的卵石上。一天,他钓到一条大鳗鱼,他带着鳗鱼和酒到太守家去,在那里吃饭。苏东坡常去游白水山,有时他带着一个儿子,有时和本地太守或新来到城中的朋友一起。

他给弟弟子由的信,其中有几封读之可喜。在一封信里他谈到他临时发明的烤羊脊。

惠州市肆寥落,然日杀一羊。不敢与在官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骨间亦有微肉,煮熟热酒漉,随意用酒薄点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摘剔牙綮,如蟹螫逸味。率三五日一(左饣右甫)。吾子由三年堂庖,所饱刍豢灭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此虽戏语,极可施用。但为众狗待哺者不悦耳。

到了惠州,苏东坡最大的发现,是此地无酒类的官方专卖,每家各有家酿。由此时起,他开始品尝桂酒,这时他仿佛在遥远的地方遇到了知己。在给朋友的好多信里,他赞美此酒的异香。此种酒微微带甜而不上头,能益气补神,使人容颜焕发。在一首诗里苏东坡盛夸此酒,如果此种酒能开怀畅饮,会感到浑身轻灵飘逸,可飞行空中而不沉,步行水面而不溺。他打听到桂酒的酿造法,刻在石头上,藏在罗浮铁桥之下,所以只有寻神求仙的人才能寻到。

苏东坡写了至少有五六篇酒赋,最有趣的是《东皋子传后记》。东部某太守以酒相赠。他刚刚读完汉代以酒量之大出名的《东皋子传》。在他谢太守赠酒的信里,他写了又启,叙述他饮酒的习惯,偶尔添写了两条人生至乐,不高明的作家必然会增加到四五条,或写个没完了。

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予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闭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

常以谓人之至乐,莫若身无病而心无忧,我则无是二者。然人之有是者接于予前,则予安得全其乐乎?故所至常蓄善药,有求则与之。而尤善酿酒以饮客,或曰:“子无病而多蓄药,不饮而多酿酒,劳己以为人,何也?”予笑曰:“病者得药,吾为之体轻。饮者困于酒,吾为之酣适。盖专以自为也。”

东皋子待诏门下省,日给酒三升。其弟静问曰:“待诏乐乎?”曰:“待诏何所乐?但美酝三升殊可恋耳。”今岭南法不禁酒,予既得自酿,月用米一斛,得酒六斗。而南雄、广、惠、循、梅五太守间复以酒迁予。略计其所获,殆过于东皋子矣。然东皋子自谓五斗先生,则日给三斗,救口不暇,安能及客乎?若予者乃日有二升五合,入野人道士腹中矣。东皋子与仲长子光游,好养性服食,预刻死日,自为墓志。予盖友其人于千载,或庶几焉。

苏东坡写过一篇《酒颂》。即便不解杯中趣的人,读了他描写陶然微醉的快乐,也会为之神往的。

浊醪有妙理赋

酒勿嫌浊,人当取醇,失忧心于昨梦,信妙理之疑神……伊人之生,以酒为命。常因既醉之适,方识此心之正。稻米无知,岂解穷理?曲檗有毒,安能发性?乃如神物之自然,盖与天工而相并。得时行道,我则师齐相之饮醇。远害全身,我则学徐公之中圣。湛若秋露,穆如春风。疑宿云之解驳,漏朝日之暾红。初体粟之失去,旋眼花之扫空……兀尔坐忘,浩然天纵。如如不动而体无碍,了了常知而心不用。座中客满,唯忧百榼之空。身后名轻,但觉一杯之重。今夫明月之珠,不可以襦,夜光之璧,不可以铺。刍豢饱我而不我觉,布帛袄我而不我娱。唯此君独游万物之表,盖天下不可一日而无。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药。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

苏东坡不但是酒的鉴赏家和试验者,他还自己造酒喝。他在定州短短一段时期,他曾试做橘子酒和松酒,松酒甜而微苦。在他写的《松醪赋》里,他曾提到松脂的蒸馏法,但是如何制酒却未明言。在惠州他造了桂酒,而且生平第一次品尝中国南方的特产“酒子”。酒子是在米酒还未曾充分发酵时取出来的,所以其中酒精成分甚少,实际上有些像稍带酸味的啤酒。有一次,在一首诗前的小序中他说他一面滤酒,一面喝个不停,直到醉得不省人事。在给朋友的一封信里,他说了“真一酒”的做法。这种酒是白面粉、糯米、清冽的泉水这神圣的三一体之精华,做成之后,酒色如玉。上等面粉掺发粉,揉成面曲饼,挂起来干两个月。然后煮上一斗米,在取出之后用水冲净,晾干。再拿三两曲饼,轧成细粉,与米和匀,放入瓮中,压挤极紧,中间留一圆锥形小坑,在中间低处流出酒液时,把刚才留下的一部分曲粉洒在中间低处。等酒液已经够多,把压紧的米切开,放入新煮好的米,其比例为一斗旧米加入三升新米,再加进两碗开水,过了大约三天到五天,便酿成了六升的好酒。但是时间的长短,也要看天气如何而定。在热天,酵母要减少半两。

说公道话,苏东坡在做酒方面,只是个外行中的内行,而不是个真正内行。做酒只是他的业余嗜好而已。在他去世之后,过和迈两个儿子常被人问到他父亲做各种酒的方法,尤其是在苏东坡诗和书信中常提到的桂酒。两个儿子都大笑。二子过说:“先父只是喜欢试验罢了,他只试过一两次。桂酒尝来犹如屠苏酒。”苏东坡大概是太性急,不能锲而不舍研究个透彻。据说尝过他在黄州做的蜜酒的人,都有几次腹泻。

在哲宗绍圣三年(1095年)四月十九日,他的堂妹去世。真是不幸,她的名字始终未能传下来,苏东坡只是称她“堂妹”或“小二娘”。她丈夫写给苏东坡的信报告这个噩耗,竟走了三个月。苏东坡对堂妹的钟爱并未少减,这一点在几年前他写信给一个亲戚,可以证明,因为那封信里他说一次旅行时未能到常州去看她,始终引以为憾。在最后一年,她与丈夫显然是迁到苏东坡为官的定州去居住。她丈夫柳仲远,是一个方正的贫儒,并未考中科举,但甚喜收藏字画。苏东坡在京都时,他曾去拜望苏东坡,苏东坡曾以书画相赠。苏东坡在给程之才的信里,提到堂妹的死讯,说自己“情怀割裂”,在给堂妹的儿子的信里,也说“此心如割”。用这类说法表示伤怀,在中文里虽非什么特殊,但所表示的仍是很深的伤怀。

他为堂妹写的祭文,显然是得到噩耗之后写的,这篇祭文颇有真诚感触,显示出一往情深之致。文中说,他祖父所有的孙子,只有四个尚在。那四个是,东坡、子由、子安(他伯父之子,在家乡为弟兄们照料祖茔),另一个便是这位堂妹。说她“慈孝温文,事姑如母,敬夫如宾”。随后谈到私人的感受。他盼她的两个儿子能长大成人,能够光耀门楣。祭文上说:“一秀不实,何辜于神,谓当百年,观此腾振。云何俯仰,一呻再呻。救药靡及,庵为空云。万里海涯,百日计闻。拊棺何在,梦泪濡茵。长号北风,寓此一樽。”

一年之后,她丈夫也去世,灵柩南运至靖江附近的老家安葬。

苏东坡到惠州不久,得到一个消息,颇使他心中焦虑。在过去四十二年中,自从他姐姐去世,他父亲公开指责他内兄家之后,他和弟弟子由就一直没和内兄程之才通信或交谈,但只和程家其他弟兄有书信来往。章惇听到这件亲家嫌隙,他就特派程之才专程南下担任提刑,处理重大诉讼和上诉的案件。在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正月,他到了广州,是苏东坡到了惠州的三四个月之后,苏东坡摸不清楚程之才究竟是否已把过去的事置诸脑后,所以完全不知道会有何等情况发生。由于一个朋友的关系,苏东坡给程之才写了一封客气礼貌的信,因而知道程之才要在三月到惠州。确知他别无他意之后,苏东坡派儿子过在他来时去接他,并且带着一封欢迎信,自称:“杜门自屏,省穷念咎。”程之才此时已然年老,年约六十岁。事实是程之才颇想弥补过去的嫌隙,重获此一门贵亲的友谊。他向苏东坡恳求为他曾祖父(苏东坡的外曾祖父)写一篇墓志铭。也许是亲戚毕竟是亲戚,也许是眉山城皆以苏东坡此位大文豪为荣,而程之才也颇有此荣誉感。于是双方的关系又显得真正亲热起来,由双方交换很多信件诗文,苏东坡也对他有所请求。在惠州过了十天,程之才又出发视察,不过那一年大部分时光他在广州附近度过。

有程之才在,并且凭借他的友情,苏东坡得以对地方颇有建树。虽然苏东坡已无权副署好多公文,可是他却充分利用他对程之才的影响力。他对朝廷高层政治固然是已告断绝,可是对邻人和当地百姓的福利,他还是视为己任。倘若有什么事非法越理,他若能运用势力予以纠正,他不会坐视不顾。绍圣三年正月元旦,博罗大火,使苏东坡大为震惊。全城付之一炬。地方官对无家可归的百姓都有救济,临时搭有篷帐供灾民居住,并严防抢劫。官家衙署完全焚毁,全需重建。苏东坡恐怕那些官衙的积弊恶习又要发生。他怕官方在重建此一城镇时,又要乘机剥削人民,而地方政府会征用物资民工。他建议程之才令当地政府在市场公开购买,禁止征集民间物资,征用民工。他指出来,否则“害民又甚于火灾”。

他站在惠州街上,看到使他十分痛心的事。看见农夫满车装着谷子去向当地政府缴纳捐税。因为丰收,谷价下跌,政府拒绝收取谷子。这正是苏东坡要管的事。他一探询,才知道政府要的是现款,因为谷价太低。农民必须在低价市场将谷子卖出,才能得到现款,可是农民须要缴纳的捐税现款却按粮价高时计算。结果,农民欠一斗粮税,却得卖两斗谷子才够缴纳。苏东坡给程之才写了一封长信,内容雄辩滔滔,言辞峻切,就仿佛以前上皇太后的表章一样,这样把此衙署积弊揭发无遗,指为向农民纯然勒索。他请程之才和当地的税吏和运输官举行一次会议,并建议当地政府当依谷物市价向农民征税。数月之后,他听说那三位官员已经决定向朝廷联合呈请,他十分高兴。

他现在开始关心惠州城的诸种改善革新事宜。他还是一秉过去喜爱建设的天性,经过与程之才、几位太守与县令会商,建筑了两座桥,一个在河上,一个在惠州湖上。为兴建这两座桥,子由的太太捐出不少朝廷当年赏赐她的金币。在忙于进行这项工程时,他又做了另外一件事,特别受地方居民的敬仰,就是把无主野坟的骸骨重建一大冢埋葬之。重新安葬之后,他写了一篇祭文,安慰那些无名死者。他相信,那些死者不是平民,便是兵卒。他颇以那些骸骨有些残缺不完,必须合葬为歉,只希望那些阴魂和睦相处,犹如一个大家庭一样。他又在城西修了一座放生池。这纯然是佛教思想,其基本观念是轮回思想,相信那些鱼也许前生是人身。鱼类一放入此一放生池内,则生命安全无虞。那个池塘即名为“苏东坡放生池”,直到清末,当地士绅百姓,还保持在节庆之日,去买鱼放生的风俗。

他常对做些小事感到兴趣。一件新奇的东西,在几年之前很使他着迷,那时他正贬谪在黄州,那件东西叫做“浮马”,是插秧用的。插秧是累得腰酸腿疼的事,农夫必须在水田中涉水而行,整天弯着腰肢劳作。浮马就像在水面飘浮的一只小船,农人可以坐在上面插秧,用腿当做桨移动,马头正好用来盛稻秧。这种东西既可使工作进行快速,又可以节省劳力。他想把这种东西向南方推广应用。他对此事非常热心,在给朋友的信里他多次提到。他给一位太守送行时,曾经告说他要推广浮马的应用,并且说,为太守成功之道,在于“使民不畏吏”。

苏东坡既已失去权力地位,又为当政者所不喜,壮年时致君于尧舜与改变帝国之命运等雄心壮志,已不复当年气概。如今只是惠州一国民而已,他的事也就是邻居翟秀才和林太太的事,这位林太太是酿酒的,总是赊给他酒喝。他的朋友是道士吴复古、陆惟谦和罗浮的僧人。他在学者、太守、县令之中,也有不少朋友。

他虽然不能做官,他还可以做个热心公益的国民。广州为广东之省会,近在咫尺,太守王古也是他的朋友。苏东坡因为知道广州有瘟疫流行,就写信给王古,提议筹备一笔基金,做创立公家医院之用,就和以前他在杭州所办的一样。广州人和杭州人一样,也是以饮水问题为苦,疾病易于流行也与此有关。他认识一个道士,那个道士有一套引山泉入广州城的完整计划。广州城内有一口好井,只能供官家用。不过,广州城七里之外,在一个比广州城高很多的地方,有了很好的泉水。苏东坡把那个道士的引水计划向王古提出,并且建议建设水管引泉水进城。水管可用大竹管做,此种大竹子在广东东部生产甚多。在山泉所在地须要建一石头水库,用五根大竹管从此水库引水到广州城中另一石头水库。苏东坡对水管的制造,说明得十分详细,因为他在故乡曾经见过。竹管接口处用麻缚紧,外面涂上厚漆,以防漏水。每一段竹管要开一小口,以竹橛堵塞,倘竹管之中有闭塞不通,便打开此小口检查。他估计约有一万根大竹管便可敷用。但是这些大竹管必须时常检查,也要按期换新,就如同现代铁道的枕木一样。必须有官吏时常视察,每年必须从广东东部采购此种大竹筒备用。他怕给他朋友招不必要的麻烦,他告诉王太守切莫让人知道是他出的主意,因为当权派对他厌恶。但是王太守后来却因“妄赈饥民”之罪而被革职。

同类推荐
  • 袁世凯(全三册)

    袁世凯(全三册)

    本书以史诗般的艺术笔触全景呈现了中华民族推翻帝制、走向共和这一波澜壮阔的艰难历程,气势恢弘地再现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小站练兵、庚子事变、丁未政潮、辛亥革命、洪宪帝制等重大历史事件,全面展示了清末民初政治风云的波诡云谲和袁世凯的双面人生和命运沉浮,精心刻画了他在大变革时代中的奋斗、迷茫、斗争直至灭亡的心路历程;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国家积弱积贫、社会战乱不断、人民饥寒交迫等血泪杂陈的屈辱历史卷轴以及无数民族精英、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寻找救国救民出路的探索历程。
  • 朱元璋

    朱元璋

    活剥人皮,挑断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的行为,竟然出自一个丑奇无比的放牛娃,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手。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朱元璋。本书为传记,描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其出身贫寒,少年为地主放羊至参加农民起义后,成为“洪武”皇帝并采取一系列安民政策,揭示了其伟岸的一生。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又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地朱元璋。
  • 太空步

    太空步

    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本书是迈克尔·杰克逊首次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他自己的故事,记录了他的生活、思想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使读者能够真实地了解到是什么驱使着他成为世界级巨星。在给读者再现真实的迈克尔·杰克逊的同时,通过浅显语言讲述故事的方式去感化读者的灵魂。
  • 名人传记丛书——杜甫

    名人传记丛书——杜甫

    杜甫——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本书客观叙述了杜甫的一生,他天资聪颖的童年、他漂泊半生的羁旅生涯、他流传后世堪称“诗史”的著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学习这位诗人的可贵之处。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郑观应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郑观应

    郑观应,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待鹤山人,或罗浮待鹤山人。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雍陌乡人。中年以后迁居澳门。出生于1842年7月24日。他的父亲郑文瑞是一个具有地主绅士身分的乡村私塾先生。据郑观应介绍,其父颇有学识,虽没有取得功名,但他对家乡的公益之事,如修桥架梁、赈济灾民,从来都是热心支持的。郑观应幼时跟随他父亲饱读孔孟之书,据他的老朋友回忆说他“幼读书,有大志”。从他一生的言行中看,都是以“救世”为己任的。他的家乡位于外国侵略者的巢穴——澳门之旁,又隔着珠江与英国殖民地的香港遥遥相望,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自然不能不有所感触,为将来以“救世”为己任打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芜归

    芜归

    姜芜歌有一个梦想,每天窝在自己的院子里当米虫,但是,总有人想破坏她的梦想。“小姐,您就出去走走嘛,整日闷在院子里都要发霉了。”姜芜歌对这句话的可信度保持怀疑的态度,她闻闻自己的衣服,嗯,没发霉。“小姐,老爷唤您去前厅,说是有人上门议亲。”姜芜歌把被子蒙在头上,片刻后,掀开被子,看着站在床边红着眼眶的东珠,翻身下床,整理衣服和发髻,“走走走……”……“姜芜歌,你还有没有王法了?能不能对你的夫君表示一下尊重?”姜芜歌揉揉被震得发痒的耳朵,翻了个身看着谢燕绥,“我有你啊,你不就是王法吗?”谢燕绥心里甜甜的,爬上榻拥着姜芜歌睡下,也不计较她又一次为了睡懒觉而错过两人的约会……
  • TFBOYS之爱的火花

    TFBOYS之爱的火花

    你我之间的邂逅,决定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我的一生,似乎只为了你
  • 盛夏的果实君

    盛夏的果实君

    真空中的光速是299792458m/s。物理很好?在这一秒里,我想了你299792458次。光真无辜!
  • 轩之雅

    轩之雅

    周轩,作为超级家族中的继承人,却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所有人都不知其所踪。家族的人。都在寻找这个继承人。而周轩本人。就在遥远的小城市里过着平凡的生活。直到被家族的人找到。这宁静才被打破……
  • 刑侦异闻录

    刑侦异闻录

    三年前,我进入重案组当上了实习法医。没想到出的第一起案子,就让我不知所措、毛骨悚然。案件的矛头纷纷指向那些不为人知的灵异力量!“无头红衣女郎”、“死亡陷阱”、“人肉包子”、“303公交车案”……无数大案要案的后面,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真相,那些从未公开的秘密,绝对恐怖的令人窒息!
  • 转生瞳之黎明之净

    转生瞳之黎明之净

    传说拥有转生之眼的人能带领人类走向前所未有的和平或灾难。你能否看清自己的命运,能否把人类从异族的魔爪中拯救出来!这个世界已经扭曲,错的不是你,是这个世界。
  • 土地老爷不养猫

    土地老爷不养猫

    上天给唐卓开了一个大玩笑,你让我穿越,可是你送我一只猫做什么?这只猫能有什么用?就算可以变成美女又能怎样?等等?哎呦~真香!ps:书友群590597440,是兄弟韭来砍我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许一生还一世

    许一生还一世

    幼时婚约,让两人走到一起;十年相处,让两人非君不嫁,非伊不娶;一道圣旨,让他远征;一个请求,准她相随;一个阴谋,等待着不谙世事的她;一个陷阱,为深谋远虑的他准备;一场梦,终会醒来……他赌上了自己的一切,仅仅是为了心中的她;她全心全意地爱着他,直到一场变故的发生。这让他们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