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31300000024

第24章 价值多元论与自由主义(5)

所以,在价值多元论断定价值的源泉是多种而不是一种的地方,罗尔斯简单地注意到,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关于价值的观点——这些观点事实上是不可能调和的。是否因为价值的源泉的确是多种而不是一种,这是罗尔斯的自由主义者应该保持沉默的事情。自从与多元论结盟以来,自由主义对被理解为关于价值源泉学说的多元论应该不采取什么观点。

然而,这一事情不能总是这样。罗尔斯起初的问题是要表明多元论的事实应如何在政治上调节,如果它们不是靠祈求价值多元论来调节,那么它们应如何调节呢?作为现代性之特点的框架的多样性,有一种非常明显的解释,这就是道德价值的起源本身就是多样的。但如果像拉莫尔所提出的,这一解释对罗尔斯是不可利用的,那么能提出什么解释?它又如何向我们保证不再着魔的不便之处不像悲观主义者所害怕的那么大呢?

乔舒亚·科恩曾提出,可在对实践理性本身的性质和范畴的分析中找到对不一致的一种解释。他主张区别能被合理地确证的东西和真实的东西,并且认为,尽管理性并不总是托管一种道德观点,但并非由此说任何一种道德观点都不包含整个真理。所以,当我们面对持久的不一致时,我们易于“确证”我们自己的信仰,同时承认信仰不是完全受理性托管的。科恩写道:

可允许的是采取确证一个人自已观点的宗派的道路,也就是说,相信它是信仰的事情。既然相信是相信真实的,那么对评价概念的明显不可解决的敌对性,一种可合理允许的反应就是去确证,一个人自已的观点包含整个真理,而其他观点中的真理仅仅是那些与一个人自已观点相交叉的观点的子集。(Cohen 1993:282)

于是,按科恩的论述,我可以确证我的信仰,确证它是真实的,确证它是整个真理。然而,我还可以承认,这种确证不是理性本身充分赞同的确证。理性奔跑起来,用不着跑进多元论,因为对不一致的解释不在于任何关于价值的一种源泉或多种源泉的形而上学论断,而在于分析理性的性质本身。

有几个故事可以关系到理性如何能奔跑起来而无须跑进价值多元论,并非所有都归结为科恩的“信仰的确证”。例如,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认为,索福克勒斯的悲剧的力量恰恰在于它承认存在着一种单一的客观的道德秩序,但我们对它的知觉却是这样,以致我们不能使敌对的道德真理彼此和谐(Mac Intyre1985:143)。在关于敌对的道德真理不能形成和谐的秩序的思想中,价值多元论者能找到安慰。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英雄,不像价值多元论者,受到谴责的是他对道德真理的义务和他不能同时响应所有它的(合法的)要求。冲突持续着,是因为人类的理解是有限的,而不是因为价值的源泉是多种而不是一种。悲剧性冲突的可能性证明了这一事实。

更如实一些,罗尔斯关于多元论的事实的讨论强调,我们衡量证据和评价经验的方式取决于我们的整个世界观,在现代世界里,不同的世界观的差异是如此之大,以致使得不一致成了可论断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按照罗尔斯的论述,这不是由于价值本身原则上是不可调和的(此外,也不是由于价值的源泉是多种而不是一种),毋宁说,这是由于没有任何公共可利用的证据和论证的前景因而不能产生独一无二的确定的解决办法并合理地推行到全体人。罗尔斯写道:

能有道理地从不同的角度来构建许多世界观。多样性自然地来自我们有限的力量和不同的视角;假定我们所有的差异都唯一根基于无知和堕落或由匮乏而产生的敌对,是不现实的。(Rawls 1980:542)

所以,有些人认为,差异“全面地延续下去”,原则上没有调和敌对世界观拥有者提出的冲突的要求的方式,而罗尔斯像是承认解决办法也许原则上是可能的,但只是注意到现代世界特有的多样性使得它在实践上达不到的。然而,这并没有导致价值多元论,而只是导致承认多元论的事实是我们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不能合理期望根除的事实。

最后,而且在更高的普遍的层次上,有人曾指出,不一致的持久性也许是可解释的,不是靠诉诸价值多元论,而是靠道德论证中不确定性的范围。约翰·斯科鲁普斯基注意到:

正义可以表明公正性。而且正义有理由是一种基本规范。但公正性确切地要求什么,也许是这些规范未确定的……并非在这些环境中存在着不只一种正确的正义理论……根本不存在一种。(Skoru Pski1996:15)

未确定性导致的不是价值多元论,而是不确定性;不是承认有多种正确的回答,而是承认根本没有回答。

这三种论述都通过诉诸理性力量的限制来解释不一致,尽管在每种情形中对这些限制的确切性质的理解是不同的,但它们无一不可避免地导致承担价值多元论。然而,有人的确暗示,最终对不一致的解释将依赖于怀疑论,肯定科恩的主张,即在最终分析中我们“确证”我们的信仰是一个宗派信仰的事实,像是产生了这一幽灵。因为如果最终“不可解决的敌对性”仅仅等于不同的和冲突的对信仰确证,这些确证假设不服从理性,那么由此可见自由主义就不能吹嘘自身是真实的(当然即使它的拥护者相信它是真实的),而仅仅是和至多是其他信仰中的一种信仰。我们可以怀疑这是不是足够的,因为罗尔斯的方案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解释不一致,这种方式并不涉及对形而上学的求助,然而它等于不只是对权力的纯粹适应。而本文提出的特定的挑战是表明,自由主义能够使自身远离不再着魔的哲学不便之处——价值多元论和怀疑论。

科恩把持久的不一致解释成可追溯到理性的本性,这一解释保证了同价值多元论的必要距离。但他这样做靠的是把自由主义变成“不过另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将受到压力,要么去断言它作为一种信仰的优先权,要么在能超越纯粹实用之上的基础上去区分信仰。简言之,他像是通过使自身卷入道德怀疑论,从价值多元论来购买自由。的确一些评论者结论说,怀疑论是自由主义为形而上学的节制必须付出的代价。

在其最近的著作《作为公正性的正义》中,布赖恩·巴里认为,现代世界特有的信仰的增殖一定将导致我们结论说,自由主义最终根基于被理解为涉及到怀疑而不是否定的怀疑论。他写道:

支持怀疑论的十足分量的证据看起来是压倒性的。很难不引人注目的事实是,在这么多的世纪里有这么多的人把这么多的努力贡献于最伟大的运动的事情,这些运动以促成合理的信念的方式取得如此之少的成功。(Barry1995:171)

于是,不一致的事实可以避免卷入价值多元论,但它们的确暗示“温和的怀疑论”。它们暗示,我们必须对我们道德的和政治的信念有某种怀疑,这种怀疑既反映不再着魔的存在条件,又致力于对不再着魔的世界里政治学的哲学证明。

然而,在讨论罗尔斯对多元论的责任时,注意到多元论的事实和价值多元论之间有一种重要的差别。它不仅是这样的情形:承认前者并不要求接受后者;它还是这样的情形:承认前者应导致罗尔斯放弃关于后者的判断。关于哲学怀疑论能说出任何类似的事情吗?或者,不一致的事实是不是要求自由主义根基于怀疑论的事实呢?巴里明确认为它们是的。他不仅告诉我们,“怀疑论应用的前提是,需要从追求合理的方面达到一致的欲望,到关于任何善的概念都不应纳入制度中的结论”,而且还告诉我们,唯有这一前提才足以促进这一步:“在最近几年里提出的可供选择的前提,要么预先假定怀疑论,要么只有被看做蕴涵怀疑论时才能成为连贯的”(Barry1995:172-173)。

在巴里讨论的可供选择的前提之中有“认识论的限制”的前提,打算成为一种无须诉诸怀疑论而证明自由中立性的方式。然而,巴里否认认识论的限制是一种连贯的观念,声称为了成为连贯的,它必须被看做暗示着怀疑论。因此,为了表明自由主义能够避免诉诸于怀疑论,在维护认识论的限制反对巴里把它归结为“温和的怀疑论”的企图时,必须要说点东西。能引证什么样的考虑呢?

首先,重要的是要清楚,诉诸认识论的限制打算服务于什么目的。正如纳格尔所运用的,它旨在根据一种促使人们努力保证一致的假定,来提供对自由中立性的证明。自由国家承认,人民有不同的冲突的善的概念,它渴望在这些概念之间保持中立性。现在,对这种中立性的一个明显的证明是相信不存在任何单一的正确的善的概念,或者至少我们不能充分肯定有什么善的概念能保证强加给其他并不分享它的人(这就是根据怀疑论的证明)。认识论的限制的学说,旨在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对中立性的证明,这种证明并不要求我们怀疑或否定我们自己的善的概念(它并不要求我们对我们的善的概念采取一种怀疑的态度),而只是要求我们在决定什么能合法地强加给他人时,我们“抽象于”对它的义务。纳格尔写道:

我们承认私人和公共领域之间有一种认识论的分别:在某些背景下,我被迫把我的信仰只考虑为信仰,而并非真理,不管我多么深信它们是真实的,而且我知道它。这和怀疑论不是同一回事。当然,如果我相信某种东西,我就相信它是真实的。我能承认我相信的东西也许有虚假的可能性,但就我自已目前的任何特殊的信仰而言,我不能认为这种可能性实现了。然而,有可能把我对我的信仰的态度同我对所相信的事物的态度分开,并且只涉及我的信仰,而不涉及它在某些证明的背景中的真实性。(Nagel1987:230-231)

这里产生的问题是,这样理解的认识论的限制能否为自由中立性提供一个连贯的基础,特别是它能否不陷入怀疑论而证明自由中立性。正如我们已看到的,巴里否认它能。他认为怀疑论的概念涉及到怀疑而不是否定,宣称认识论的限制是要求,甚至当我不能说服其他理性的人相信某种东西的真实性时,我也继续在信念上相信它。他说,这是一种难以置信的要求:

然而,我怀疑来自内部的关于某种观点的确定性能否同其他人有理由反对这种观点的线索结合起来。最有希望的情形似乎是私人的宗教启示的情形。假定上帝要(正如在我看起来那样)给我一种某些真理在其中得以显示的显圣。一个认识论的限制的相信者会提出,我可以绝对地深信这种显示的真实性质,然而同时也承认其他人能合理地反对我的信念。但这是真正有道理的吗?如果我承认我没有任何法子使他人相信,这会不会导致我自已的确定性上出现一种凹痕?(Barry1995:179)

于是,对巴里来说,一切取决于当事人内在的信念能合法地经受住他的或她的说服他人失败的程度:对自由中立性的哲学证明,本质上要参照当事人合法地对他或她的信仰采取的态度。

相比之下,对纳格尔来说,至少存在着这样一种希望:内部信念的问题可以不维系于说服战略的成功或失败,因为他断言:

当我们从外部观察我们的某些信念时,不管它们可以从内部得到什么样的证明,诉诸于它们的真实性必须仅仅被看做是诉诸于我们的信仰,除非这些信仰能从一种更非个人的观点显示出可证明合理的,否则就应该这样对待它们。(Nagel1987:230)

在这样说时,他暗示至少有可能“从内部”保持信念,即使不能够说服那些“站在外部”的人。关键性的是,他还声称,我们能从我们自己的信念中抽象,区别诉诸于我们的信仰和诉诸于我们的信仰的真实性:我对我的信仰的态度同我对所相信的事情的态度是可分离的。

尽管(或许由于)巴里的告诫,我现在想提出,认识论的限制的学说是一种能阐明政治自由主义的方案的学说。解释其如何能,将使我们回到科恩提出的论证,这在前面一节已提到。它还将使我们进到对泰勒的论断的一种更丰富的理解,即在一个不再着魔的世界、现代性的世界里,我们必须是但又不能是“有力的评价者”。

在本文的开头,我注意到泰勒、麦金太尔等人提出的对不再着魔的分析是在“存在的”层次上运作的,我以此意指的东西仅仅是,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集中注意的是觉得像是“从内部”来栖居一个缺乏确定性的世界的东西,或以泰勒的术语,“不可挑战的框架”。相比之下,前面的自由主义、多元论和怀疑论的讨论是在一种更纯粹证明的层次上运作的。这里,我们关心的不是现代性中个人的存在困境,而是在一个以不一致和多样性为特征的世界里能合理维护的政治安排。巴里拒绝将认识论的限制作为维护自由中立性的一种手段,这种拒绝一起束缚着证明的和存在的东西,因为他的主张是,一个人发现自己不能说服他人相信他自己信仰的真实性,他的头脑里将存在(或者肯定地应该存在)怀疑。对这一主张可以提出两种有点不同的反应:(1)我们可以疑惑,在特定情形中怀疑是否不再是巴里所暗示的适当的和直接的东西;(2)我们可以问一问,一起束缚对存在条件的考虑和对政治安排的考虑,更广泛的后果是什么。我将进而说明这些。

同类推荐
  • 庄子心悟

    庄子心悟

    读庄子的那一种智慧。面对众生在物欲横流中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真诚地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自救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清静,如何保持自身的清洁自尊,从而由安而顺,由顺而游,达至逍遥大通之境。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墨家的智慧

    墨家的智慧

    本书以墨家思想对生活和生命的认知,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方案。
  •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对《道德经》的解读既尽力合于原文之文体,又不囿于原文之句法而因文害义,力求抓住其精神实质而予以解读之。根据笔者研究,《道德经》原文在章序结构和思想内容上存在“道”、“德”含混的实际情况(是否由于流传错简不得而知),故对原章序进行了重新排序,使其思想内容更具逻辑性、连贯性和区别性。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热门推荐
  • 末路狂飚

    末路狂飚

    星球异变,亿万年来的平衡被打破,高度发达的科技与突变的基因碰撞,末日,哪一种能量能拯救人类!异族入侵,带来魔法文明,英雄魂归何处,谁将带领人类继续前进?末路,看一个奴隶的如何崛起,进化,变异,机械改造,成就非凡人生,一路狂飙!
  • 逃之夭夭,誓不为妃

    逃之夭夭,誓不为妃

    她意外穿越到自己亲手缔结的“琉璃世界”。他与她最初邂逅,心意相通。然而,她却命中注定无法属于他。灵镜台前,柔肠百结,面对三个同样爱自己的男人!何言“你们只见过一面,你就那么喜欢他吗?”周墨轩“我若为帝,你定为后。”花无姬“看来我终究还是来晚了。只等来一场错骨伤筋的牵挂……”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爬墙弃妃惹不起

    爬墙弃妃惹不起

    王妃的名头好听不好做,老娘果断要出走!喂喂,你们几个臭男人跑来凑什么热闹,别以为花样美男我就不敢拍,武林盟主才是我的终极目标……盟主我来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健康习惯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健康习惯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本书从身体,常见疾病,重大疾病预防,心理健康青少年成长发育等多个方面知道读者如何获得身心健康。具体包括怎样培养健康的。
  • 泪一瞬

    泪一瞬

    【已弃坑】曾经不过庶女,但是身世成谜,为了探索身世,却没想到有更大的悲伤在后面,默儿的变化巨大,最后成魔。但是他很努力地挽回,挽回……妆容繁华倾城,这一世,注定如此!
  • 无忧仙谷

    无忧仙谷

    仙之一说,流传于世。天庭布成逆天大阵,凝聚天地灵气孕育一颗封仙石。传说,谁能得到封仙石便能证道成仙。无数强者为了抢夺封仙石爆发了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封仙之战,直到封仙石被击碎。封仙之战八百年后……为了那一丝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希望,无数人依然苦苦追寻着封仙石碎片,正道间勾心斗角,邪道纯纯yù动,三十三重天外玄界封印松动,凶兽欲脱困而出……修真界似乎又将迎来一场腥风血雨……
  • 你远比想象中强大

    你远比想象中强大

    挪威最顶尖的心智训练师贝特朗·拉森认为,所有挑战都是心智挑战,唯一真正的对手就是你自己。如果目标达不到,多半都是对自己手下留情。因此,曾在空降兵特种部队服役多年的他,创制出了一套融合了军训、心理学和成功人士经验的【贝特朗心智训练】,让任何人可以掌控自己心智、超越极限,抗拒诱惑、克服困难、驾驭意志力、强化心理素质。最重要的是,【贝特朗心智训练】能让你经历【找到最好的自己】的【巅峰体验】,让你为目标心甘情愿付出,一点都不觉得辛苦!你可以充分运用这本书,激励自己改变人生轨迹。唯一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这个胆量!
  • 身为鬼王的我为妹妹保驾护航

    身为鬼王的我为妹妹保驾护航

    身为鬼王,一个以人类之躯得到鬼王之位的人,为了妹妹的安全,我不得不面临各种各样的刁难。
  • 法界名妈:为人后母

    法界名妈:为人后母

    她,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法医界第一异人。他,时而痴傻疯癫,时而暴戾无常,当二十一世纪的法医界第一异人,成为权倾国野的老王爷最后一个冲喜妾室,成为他这个妖孽小王爷的“后母”。当妖孽王爷迷失心智,却死死的缠上了现代的第一人法医。究竟是谁利用了谁,是谁伤害了谁又是谁毁灭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