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27000000003

第3章 童年(3)

所以,最后顺治帝采用了辅政大臣的做法。

辅政大臣,得选择哪些人呢?

首先被顺治考虑者,是赫舍里·索尼。关于索尼,读过我《顺治卷》的人不会陌生。此人年轻时候打仗生猛,救过顺治他大哥豪格的命,不仅如此,此人还特别有原则。

皇太极死后,索尼与八旗大佬们齐聚,商量必须立皇太极的儿子做皇帝,为此,他差点儿跟多尔衮吵一架。后来立了顺治当皇帝,他又与八旗大佬们发誓,一定要好好辅佐幼主。

又过了几年,多尔衮发达了,很多八旗大佬都忘记了当初的誓言,但是索尼没有忘。

索尼为什么没有忘记?因为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顺治入关后,多尔衮名义上是摄政王,而那时摄政王就是实际上的皇帝。顺治的后宫,多尔衮想进就进,想出就出,从不敲门;多尔衮要办的事,也用不着征询顺治的意见。就是多尔衮他弟弟多铎,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骂顺治是八岁小屁孩。反正,气焰非常地嚣张!

面对如此嚣张的多尔衮,想服的人服了,不想服的人也服了。很多人也想过曾经的誓言,但是誓言不能当饭吃,誓言也不能保命。而一服从多尔衮,马上就能保命且有饭吃。

我曾经说过,多尔衮其实并不是一个坏得透顶的人。除了生活作风有些问题,喜欢女人,喜欢财货,至于说其他的都还说得过去。而对索尼,可以这样说,他起初做得还很不错。

曾经一度,多尔衮想重用索尼,因为多尔衮看准了索尼是条汉子。但是,索尼始终没有搭理他,在索尼眼中,多尔衮是个实足的叛臣贼子,自己绝对不能与这种人同流合污。

多尔衮多次向索尼示好,而索尼却始终装做没有看见,一切,都只因为索尼心中的那个誓言,那个原则——尽公不顾私,极心无二虑,只要对得起苍天,对得起良心,别的不管。

当然,多尔衮的耐心也是有限的。在多次示好而无结果之后,多尔衮想到,除了除掉他,别无他法。一个有如此原则的人,想拉拢他是不容易的。而想除掉他,却非常地容易。

一个用自身原则同社会大潮相对抗的人,最终必将受到极重的惩罚,历来如此。

索尼因为他刚直不阿的原则,得罪了很多人,所以,有很多人告索尼的黑状。先是有人告索尼不服从命令,后是有人告索尼不报军情。面对这一切,多尔衮以前忍了。

忍了,并不是多尔衮怕索尼,是多尔衮想以此把索尼拉过来做自己人。但是,事与愿违,索尼对多尔衮的所谓“苦心”,毫不买账。不管多尔衮怎么示好,他依然秉持着原则。

当然,除了多尔衮想拉拢索尼外,多尔衮也确实没有找到什么惩治索尼的由头。索尼这个人是真正的无欲则刚,他从不花天酒地,无作风问题;也从不贪污受贿,无经济问题。

问题好像很难办,其实问题也很容易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所以,有人告了索尼无厘头的黑状,说索尼大不敬。

比如索尼跑到金水河里去捕鱼,跑到皇宫门口去唱戏,诸如此类。小孩子过家家的把戏,说出来仅可以当笑话谈,可就是这样的笑话,居然有人信了,而且信的这个人是多尔衮。

事实证明,不是多尔衮脑子进了水,而是多尔衮在找茬儿。拿到这封奏章,多尔衮再也没有忍了,下发各部廷议,王公大臣一致认定:索尼大不敬,按照律法当斩首。

多尔衮最终拍板,斩首就算了吧,索尼战功卓著,可以赎罪。恰好索尼这时正在沈阳给皇太极扫墓,那好,就让他甭回来了吧,在沈阳给皇太极扫墓吧,注意,是扫一辈子的墓。

索尼这时候已经五十岁了,扫墓,估计当真是要扫一辈子了。

尽管如此,索尼却并不后悔,因为在他看来,他为一个心中的原则,奋争过。人生其实很短,只要认真去做一件事,人生也就不曾虚度了。然而,历史的舞台却还要召唤索尼。

索尼在沈阳给皇太极扫墓才一年多,朝廷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尔衮病逝,顺治皇帝把多尔衮挫骨扬灰,然后把索尼起复,让索尼来到了京城,索尼再一次上场。

时至顺治十八年(1661),索尼六十来岁。尽管已经苍老,但是,顺治认定,索尼是一个有原则的人,而且办事能力很强,他应该能够担当大任,故而他成了辅政大臣的首选。

索尼之后呢?还该选谁?

顺治帝早就想好了,上三旗中每个旗都应该有代表,索尼是正黄旗的。所以,在正白旗中,还必须选出一个人来。正白旗以前是多尔衮统率的,正白旗中谁是堪当大任的可信者?

只有他——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纳喇氏,满洲正白旗大臣。苏克萨哈其父为苏纳,是努尔哈赤的女婿,所以,苏克萨哈生下来就可以当官,初授牛录额真,后来一直跟着多尔衮打仗混饭吃。

至于说苏克萨哈打仗水平咋样,应该说是可以的,比较猛。然而,猛也是满洲人打仗的一贯特点。先跟着多尔衮混,而后顺治当道,按理说,苏克萨哈在政治上应该没啥指望了。

但是,顺治七年(1650),多尔衮死后,苏克萨哈首先告发了多尔衮的谋反事件。至此,苏克萨哈改换门庭。对于苏克萨哈反水的做法,乾隆皇帝很不以为然,他认为这纯属诬告。

反正,顺治帝却因此对苏克萨哈产生了好感。他认为,一个人可以背叛一次,但是,一个人很难再背叛第二次,因为背叛一次的人再背叛,不仅极没面子,而且还很没前途。

选了两个人了,还需要再选一个人,这个人,只有镶黄旗的遏必隆了。遏必隆,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此人在我书中,应该是第一次登场,所以,我想多介绍一下他。

遏必隆他老子是努尔哈赤五大开国功臣之一的额亦都。额亦都打仗以生猛著称,所以,他儿子遏必隆打仗也生猛。剁人如同剁瓜,打起仗来不要命地向前冲,毫无畏惧。

然而,遏必隆他哥却始终没有儿子,于是他哥只能让仆妇的女儿给自己生儿子(诈取仆妇女为己生),但是,此事做得不干净,被发觉了,遏必隆因此受到牵连,丢官去职。

不过,这件事儿发生在努尔哈赤时代。丢官去职不要紧,因为满洲讲究按军功授爵,只要打仗猛,就不怕不升职,因为那时候几乎天天有仗打,想不升官都难办。

不久后,遏必隆救了皇太极一命,官复原职。后来就是清军入关,遏必隆支持顺治帝福临,所以他也一直不受待见,直到顺治帝亲政,他的好运才算来临,这时,好运又将来临。

好了,已经有了三个了,还差一个,这最后一个机会,应该留给谁?

顺治帝想到了鳌拜,瓜尔佳氏,此人隶属于镶黄旗,与遏必隆同属一个旗。当我提出这个名字的时候,你一定大骂,顺治肯定病入膏肓昏了头,不然,怎么会选上他?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以上四位最有能耐者,恰恰是这个人。他是满洲人中真正的勇士,早在皇太极时期,鳌拜就凭借他极大的勇猛,留下了满洲军人最高的荣誉——赐巴图鲁。

巴图鲁为满语,翻译为汉语就是勇士之意。

满洲人打仗,几乎个个都猛。满洲职业军人从不发工资,职业军人之收入,大部分都要靠他们自己去抢。马克思曾经告诉我们一个很精辟的理论,为了钱,人是可以不要命的。这个理论,在满洲人打仗时,得到了最为有效的证明,他们都猛,都能不要命地向前冲。

猛人中的猛人,就是巴图鲁。

事实证明,鳌拜巴图鲁也绝非浪得虚名,入关后几次漂亮仗,完全印证了巴图鲁本身具备的实力。先是把李自成逼到山上做了和尚(有人说被人剁了),后是射了张献忠。明末历史上两个最为厉害的枭雄,都被鳌拜干掉,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如此之人,可谓强悍。

光强悍行吗?圣人说是不够的,土匪强盗,个个都强悍,但是,他们终究是土匪。

真正的强悍,是在具备猛能力的同时,还去维护心中那个既定的准则。顺治当皇帝时,鳌拜也跟着索尼一起发过誓,决定死心塌地拥护顺治帝,若干年后,当很多人都忘记了当初的誓言之时,鳌拜兄没有忘。为了捍卫这个誓言,鳌拜险些被砍头,最后勉强交钱赎罪。

对于这样一个强悍者来说,能有这种忠臣的品质,很难得,至少在当时看是这样的。所以,在只剩下最后一个名额时,顺治帝想到了此公,顺治帝的选择,不能算是错。

好了,新皇立了,辅政大臣也确定了,顺治帝可以安心上路了。

完成立新皇、安排完后事的这一天,是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六,当天夜晚子时,顺治皇帝病逝于承乾宫,享年二十四岁,在位十八年,毫无遗憾地上路了。

当然,还有个问题,有人说顺治皇帝没有死,后来到五台山当了和尚。这个问题我在讲顺治的时候讲过,就不再说了,有兴趣的同志,可以找到我顺治卷的书瞅几眼。

老皇帝死了,按照规矩,得发布遗诏,然后普天下臣民痛哭一场,搞点悼念活动,这都是惯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闲言少叙。在宫中,太皇太后也领着众王公大臣哭了。

然后是念遗诏,遗诏的问题,后面还要讲。之后是四位辅政大臣领命辅政,不过他们四位还照例推辞了一番,那都是面子工程,推辞这单生意绝没人敢揽,所以他们勉强领命了。

中国人向来就比较迷信,四位辅政大臣之后在先帝陵前宣誓就职,说什么实心任事,勤奋工作,不拉帮结派,不贪污受贿,不然就要天打雷劈,不得好死之类,然后就职。

这一切都忙完了,正月初九,玄烨就宣布继位,年号康熙,从此以后,这个八岁的玄烨,我就只能叫他康熙皇帝了。先皇初六病逝,新皇初九登基,这是不是太快了?

太皇太后说,这不快,慢了则容易生变。与此同时,在正月十四日,玄烨第一次同满朝王公大臣见了面。当然,这些王公大臣玄烨认不全,只知道他们跪下都发誓,拥护自己。

同类推荐
  • 历史上的多尔衮

    历史上的多尔衮

    本书讲述爱新觉罗·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他的母亲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一个妃子。多尔衮生于1612年,卒于1650年的年末,年仅38岁。多尔衮的一生是谜一样的一生。他战功显赫,位至极尊,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权倾朝野。历史上的多尔衮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谜: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谜,争夺后金汗位失败之谜,争夺大清帝位失败之谜,企图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失败之谜等。
  • 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自幼就怀有崇高的理想,她认为生活的真谛在于为人类做出有益的事情。做一个好护士,是她生平唯一的愿望。为了这个夙愿,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护理事业。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康有为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康有为

    好学深思,立志救国、1858年,古老的中华帝国又一次蒙受了列强的羞辱,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攻入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俄、美、英、法等列强签订了屈辱的城下之盟《天津条约》,致使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陷入更深的苦海。就在这年3月,一位在近代中国救辱图强的斗争中斩将搴旗的伟人诞生了。他就是几十年后在神州掀起洪波巨澜的康有为。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又名祖诒,戊戌政变后改号更生,晚年自号天游化人、游存叟、游存父等,因祖籍南海被尊称为南海先生,或康南海。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苏村敦仁里康氏老屋。南海康氏是南海县的大族,世代习文修礼,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
  • 铿锵大唐

    铿锵大唐

    本书是一本有关唐代诗人名士的轶事趣闻,分门别类记述名人轶事,诸如“红叶题诗”、“雀屏中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几百条。本书可增广见闻,有知识性,有可读性。
  •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他是西藏活佛,是雪域最大的王,却生性喜好游乐,放荡不羁,他用25岁短暂的一生给高原大地留下了一道永不消褪的彩虹。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他的达赖身份,因为他的情诗已经在很多人口中交相传诵。他就是藏地诗佛——仓央嘉措。命运让他有了一个特定的身份,让他不能够参与人间情爱,只能远观。可偏偏他又是个多情少年,他只能选择叛逆和逃避。虽然他的爱情最终指向的是幻灭,但他一直在无奈中苦苦挣扎,在世俗的偏见中煎熬并反抗。多少年后,那种饱含着诗人无限深情的歌吟才传遍了四野。
热门推荐
  • 虚古之诸天神话

    虚古之诸天神话

    ...一场血幕遮天而来,乱世已至,群雄并起,杀伐自一刻便不会平息。在最可怕的乱世中,智谋亦有穷尽时,一个又一个盖世天骄,到底谁能从这如劫岁月中,铸就自身辉煌...
  • 最后的九盗门

    最后的九盗门

    人分十种,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盗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我曾经认为第六种人盗就是盗墓人,然而我错了,殊不知,盗分九种,墓穴海贼天尸财官谍。那一天,我正在家打撸,在收到一个神秘的木盒后,我的人生彻底改变……是谁要杀我?我的爷爷到底出了什么事?我爸爸究竟是不是死于意外?神秘的魔鬼之城,恐怖的吸血铁线虫,拿人魂魄的白脸儿狐……这一次,我要亲自进入魔鬼之城,去寻找扑朔迷离背后的真相!
  • 前七国志

    前七国志

    此书叙战国时,孙膑自请去云梦山鬼谷子处学兵法,途遇魏人庞涓,二人为兄弟,同去求学。后来学成后,二人各归其主,庞涓进攻韩国,孙率兵相救,生擒庞涓于马陵道,又会齐七国诸王,斩了庞涓。孙膑功成身退。
  • 你是我的千夜星

    你是我的千夜星

    误打误撞的慕容雪在前一天还被称为智商还不如单细胞的叛逆小魔女,忽然转身为学院的智慧女神。与性格不同的美男并肩作战……不过那个冷冰冰的美少男尹希澈好难搞……
  • 我可不是什么好人噢

    我可不是什么好人噢

    2010年,李维民看着这个陌生又熟悉的世界,嘴里吐出了一句句脏话。他坐在网吧电脑前,在查完一系列信息后,激动的没把泡面摔在了地上!苹果没有成立、双马还在沉沦,就连互联网都才刚刚普及。这简直就是为李维民量身订造的平行世界!“爸!快点把钱都给我,囤房啊!”“妈,以后两万以下的衣服别给我买,掉价!”
  • 魔女游校园

    魔女游校园

    他们是高高在上的王子殿下,她们是普通平民可却与黑道大哥称兄道妹,他们是手染着血腥的黑暗四摋可却对她们言听计从,一场校园游玩让十二人揪缠在一起。大哥哥大姐姐你们不乖哦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2)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欲海星辰

    欲海星辰

    每一个人都有欲望,都有需要。每一个人都要发泄,都要生存。在这里,是欲望和生存的世界,在这里,有着现实不存在的情感和机遇,这里不属于现实,但又超脱现实!
  • 王俊凯之堕落公主

    王俊凯之堕落公主

    爱与恨的野心与对权力的渴望,苏毓璃毅然选择了堕落天使,一步错下,千步落泪,但落泪如何,如今的苏毓璃再不是当初单纯的苏筱芷了。你来过,我还记得。可惜你去了,便再不归了。我待你十年,与你“花季”赴约。
  • 偷人半面——原阿言之花重锦官城

    偷人半面——原阿言之花重锦官城

    我想了很久,这总归只是一个思乡的故事。我与他的情爱,也总归只是他金甲战衣上的一个小小瑕疵。那时候他蹙着眉,焚了香,反手抽出袖里从不离身的短刀,刀上淬了毒。我却总想着,这是我的心上人,只一眼就认定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