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64200000009

第9章 关于中国古史研究中的两个问题(2)

耕种井田的是“众人”、“庶人”。甲骨文中有“众人”,周初的诗中也有。“众”字甲骨文作,无疑是在日下劳动的多数人。这种劳动者当是早已有之,不始于殷。在前他们是原始公社成员,但后来生产方式改变,众人的性质也就起了变化了。据甲骨文记载,众人替奴隶主耕田又打仗,处在被奴役被剥削的地位,很难说是什么“公社成员”。周代已不大用“众人”一词,但《曶鼎》中仍用“众”字称呼奴隶,那他们在殷代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周代称耕作者为庶人、庶民。就字形看,可能是厨房,取其烟熏黎黑之意。庶人耕种井田的方式是集体耕作,计口授田,定期分配。但这只限于大奴隶主的土地,小奴隶主则不尽然。庶人肯定是耕作奴隶,证据是《大盂鼎》:

锡汝邦司四伯,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锡夷司王臣十又三伯,人鬲千又五十夫。

“人鬲”是通过战争俘虏来的奴隶,是无可争议的。“人鬲”中包括“自驭至于庶人”,驭是家内奴隶,庶人的地位是在家内奴隶之下的。下引《左传》上的两段材料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

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昭公七年)

“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昭公三年)

这里提到的奴隶都是“以待百事”的家内奴隶,庶人不在内,说明他们地位太低,不能入流。后来庶人的身份有所提高,家内奴隶一直未变。但有的家内奴隶仍“狗仗人势”,虽然身分低,而权势却高。

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奴隶社会的事物也要发生变化。拿邑来说吧:它在奴隶社会中是奴隶劳动营,到后来却变成封建的行政机构,和郡县的性质没有区别。土地所有制也是这样。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即“公田”,一方面是劳动单位,同时也是俸禄单位,只能享有,不能卖买,即所谓“田里不鬻”。但除公田外,奴隶主还利用奴隶劳动,垦辟“私田”。私田无税无赋,可以因任地形而变化,这样的田可以交换卖买,因而逐渐发展起来,破坏了井田制。金文中《曶鼎》、《人盘》(即《散氏盘》)都可作为当时贵族已有私田的证明。有了私田,也便有了地主,但最初未经法律规定而已。后来“私肥于公”,法律便生出改变,承认公田亦归私有,而于公私田也一律取税,于是非法定地主变成为法定地主。这方面要以鲁国的材料最集中。庶人的身份也是会发生变化的,他们经过斗争,提高了自己的地位,变到升在家内奴隶之上,接近于士。阶级斗争的方式很多,怠工就是一种。有的贵族为了争取他们,也会作出一定的让步。于是种界消灭,奴隶解放,庶民就成了封建农民的称呼了。社会制度不同,词的含意甚至会起对流。例如百姓在早是专称贵族的,后来也用于一般民众了;臣、宰、仆本是奴隶,后来却成为官僚的尊称了;民字也是这样。有人不从发展上看问题,习惯于把发展变化的历史装在几个死硬的概念里去,未免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

二关于古史分期问题

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我变动过几次,最后定在春秋、战国之交。近来又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这样分期要适当些。

把两个互相衔接的历史阶段给一刀两断,是有困难的,不恰当的。中国这么大,地方这么广,社会发展当然不平衡。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来说,鲁国的发展就快一些。鲁宣公十五年即公元前五九四年,“初税亩”(《左传》),要征收私家土田的租税。过了三十二年即公元前五六二年,鲁季孙、孟孙、叔孙三家“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子各毁其乘。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无征,不入者倍征;孟氏使半为臣,若子若弟;叔孙氏使尽为臣,不然不舍”(《左传》襄公十一年)。三家中季孙氏采用了封建的剥削方法,叔孙氏仍用奴隶制的剥削方法,孟孙氏走了中间路线。再隔二十五年,即公元前五三七年,三家“四分公室,季氏择二,二子各一,皆尽征之,而贡于公”(《左传》昭公五年),三家都采用了封建的剥削方法,于是鲁国就形成了封建社会,它的政权已经是代表地主阶级的了。秦国在孝公十二年,即公元前三五〇年才“坏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封建社会;从此“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均见《汉书·食货志上》)。秦国和鲁国相比,前后相差近二百年(公元前五三七——三五〇年)。由于各国的社会改革均完成于战国年间,且为了叙述方便起见,总要找一个合适的年代作标志,就姑且定为春秋、战国之交吧。

这个变化是经过复杂的阶级斗争的,不过留到现在的材料不多。不能因为材料少就说事实少。春秋时代就有多次庶人和工商的暴动。他如生产者怠工、破坏工具、逃亡等,也都是阶级斗争,不能低估了。再举一条材料,《左传》昭公三年(公元前五三九年),晏婴评齐国“国之诸市,屦贱踊贵”,又何尝不是阶级斗争的反应?这说明民众受不了超度的剥削,就起来反抗,因而犯罪的人很多,遭了刖足之刑,用不着穿鞋,只好买义足了。

斗争是有,并在不断进行,上层统治者受着下层群众的压力,看到镇压也不济事,而且愈镇压、愈反抗,逃亡、怠工、破坏工具、甚至造反,旧的生产方式得不到更多的好处了,于是不能不改变。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了借这股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作出改变剥削方式、提高庶民身份等一系列的改革。这种自上而下的变革以秦国商鞅的变法为最显著。但要看到,这种自上而下的变革也是阶级斗争推动的,阶级斗争归根结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春秋、战国之间有很多划时代的变化,地主和农民的对立愈来愈明显,上面所引有关秦的材料即可证明。这是绝好的材料,有人否定它,未免失之主观吧!秦国是经过这个变化强盛起来的。秦国有这种变化,别国可以类推。而且,秦国的变化也不会是一朝一夕之功,如在“开阡陌”之前就有过秦简公七年(前四〇八年)的“初租禾”,大概遭到新兴地主的反对,行不通,所以秦孝公用商鞅实行变法后,秦国的社会就起了根本的变化。

战国时代,土地国有制已经破坏,土地私有制占了主导地位。这方面,鲁国的材料、秦国的材料都是有力的证据。再从政权上看,当时政权的目的在保证私有,如李悝《法经》有《盗》、《贼》、《网》、《捕》等篇,并说“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显然是要保护私有制。法权上的表示很鲜明。土地国有制的残余还有,后代还有逆流如“屯田”之类,但也维持不了好久。更重要的是,土地不问国有、私有,生产方法和关系已经改变,公有者的“公家”只是大地主之一或最大的地主而已。

庶人的地位确已起了很大变化。他们原在皂隶牧圉之下,后来有所上升,史实如此。有军功的可以上升,得到土地。很多人可以自动垦辟,占有土地;垦辟多点的甚至可以上升为中小地主。这些都会跟着租税制的发展而法定下来。庶民中的很大一部分虽然成了雇农、佃农、依附农民(附托有威之门),但也从过去的奴隶地位中挣脱出来了。至于家内奴隶(不生产的),当然还有,这种旧时代的残余会一直延续很久,不足为奇,像人的盲肠一样。有的家内奴隶狐假虎威,身份低而气焰很高。

城市的发展繁荣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以齐国为例,春秋后期还是“国之诸市,屦贱踊贵”,到战国前期苏秦向齐宣王说:“临淄之中七万户……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战国策·齐策》)苏秦大概不是当面扯谎,这段材料可以说是没有问题的吧!但一个姜齐,一个田齐,相距不久,从“屦贱踊贵”到“家殷人足”,变化如此之大,不是反映了社会的转变吗?城市一方面是工商业者集中的地方,另一方面没有大量的地主、官僚居住,这种城市也难以形成。像苏秦描写的那种生活,劳动人民是来不起的;如果都来,谁去种田?这批人分明是集中在城市中的地主、官僚和为他们服务的人,他们是靠农民过活的。

总之,从各方面看,战国已是封建社会了。我在这儿只是举一些例子。我认为我们把奴隶制的下限定在春秋与战国之交是比较合适的,和毛主席的说法也并不矛盾,因为战国时代还是属于东周。遗憾的是,战国时代的史书多被秦烧掉了,剩下的《秦纪》太简略(请参看《史记·六国年表》序),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料太少,否则恐怕就用不着打这么多的笔墨官司了。

一九五九年三月

注释

[1]本篇初见于1959年《历史研究》第6期,收入人民出版社1961年1月出版《文史论集》一书。现据1984年8月人民出版社《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编入。

同类推荐
  • 冬天的故事

    冬天的故事

    《冬天的故事》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1623年首次发行于《第一对开本》。尽管它首次发行时被列为喜剧类型,一些现代的编辑则将其列入“传奇剧”。因为其前三幕充满了紧张的心理描写,而后两幕为喜剧并且有一个欢喜的结局,因此一些评论家,其中包括W·W·劳伦斯,认为它是莎士比亚“问题剧”之一。尽管如此,这部作品时常非常受欢迎,并且在莎士比亚剧作表演历史中经常被一些先锋戏剧实验者改编为不同的形式和版本。
  •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品·诗词古韵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品·诗词古韵

    妙若仙境的唯美古音,美轮美奂,充满着令人无法抗拒的灵力音节,华丽大气,繁华古韵尽在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品·诗词古韵。
  • 一样花开为底迟

    一样花开为底迟

    本书名是引自林黛玉的一句诗“孤标傲视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红楼梦中人想了解秋菊的内心情绪而问菊:你孤标傲世,遗世独立,到底是想偕谁一同归隐?同样开花,百花都在美好的春天里开放,独你为何迟迟到秋天才开呢?峰旻借这句诗,其实是时时提醒自己:面对喧嚣的尘世,她愿人淡如菊,以清高亮节自守,懂世故而不弄世故,做一个冰清玉洁、淡泊名利的女子。
  • 爱伦·坡诗歌全集(英文版)

    爱伦·坡诗歌全集(英文版)

    爱伦?坡是美国著名诗人、编辑家、文学评论家、小说家,以其神秘小说而著称于世。他的诗作十分精彩,赢得英语世界里的读者们的喜爱。其诗作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探索、对爱情的独特诠释以及对生与死的独有特色的思考。
  • 学术的双峰

    学术的双峰

    王国维是20世纪中国第一学人,年轻时便对学统有高度自觉,则何以在辛亥年后依然诀别自己曾倾心的文哲之学?何以至晚年会屈尊应召到紫禁城任废帝之“陪读”?又何以在北伐军威逼京城时拖着前清长辫而自尽深渊?陈寅恪是20世纪学人中的学人,一生倡言践屐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当更见学统的文化含量之凝重且幽邃。其间,独立精神为学统之魂,自由思想为学统之骨,风骨清傲,魂灵才得以发扬。《学术的双峰》正是通过对两位大师之深入解读,透视了20世纪中国百年学术之脉络。
热门推荐
  • 这个主播背后有靠山

    这个主播背后有靠山

    【主角有十一个孩子,是不是单女主,自己猜去。】忙时种田养鸡做农夫,闲时写写歌,拍拍小视频,玩玩电影,开开直播,赚赚奶粉钱,当一个快乐的文化人……。偶尔出出国,让那些没见识的外国人,见识见识什么作好歌曲,好电影,顺带的也摸一下他们的钱包,让他们一边骂着法克,一边往电影院里钻。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我叫李布,我是一个有靠山的人!!书友群:315389905欢迎你的到来
  • 段漠记

    段漠记

    一袭红衣裹枯骨,立誓杀尽天下负心人。一坛美酒醉英雄,帝国百年再无风流子。一纸金书换荣华,阅尽后但含笑临风不回顾。少年自大山深处走出,闯进这个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天下虽大,我自为王”
  • 网游之魔剑至尊

    网游之魔剑至尊

    在这个四季错乱,长时酷暑或严寒的游戏世界,诸王征战,杀戮不休。叶辰一边体会着史诗般的剧本,一边登临游戏的巅峰。
  • 重生之披着马甲去种田

    重生之披着马甲去种田

    传闻陶府嫡女很败家,陶七听后微微一笑。重生一世,手握神秘农典,她只想凭本事逆天改命,保家人一世富贵平安……谁想圣旨如山,最后竟被迫在面瘫王爷手底下做了个小小农官。低头望眼身上的男装,陶七唯有仰天长叹!从此只能裹紧“马甲”,小心做人。可为什么?那冰山王爷、风流世子……还是知道了自己身上的秘密!骚骚的分水线--------------------------冰山王爷最近总是心神不宁:这新晋小农官不知为何老冲他笑?可最糟的是,自己居然有了种心动的感觉……风流世子却把薄唇一掀:呵,小娇娥偏要装少年郎?等本世子来会会你!
  • 乡村小伙

    乡村小伙

    村庄小伙林楠,因为女友被害。报仇时遇到绝世高人,走上了修仙之路。九死一生只为救回女主张心妍
  • 爆宠小娇妻:他是我最想念的人

    爆宠小娇妻:他是我最想念的人

    某腹黑更加卖力了。可是某小甜心不配合,就往她屁屁上打了一下,结果就听话了邵北你怎么可以打我,还打的这么重。小甜心说着就要哭了。腹黑立马安慰她,安抚好后,又开始了。小甜心无力反抗,只能乖乖承受。
  • 次元妄想

    次元妄想

    大象终有一日会发现脚下的蚂蚁,但却不会在意它们的想法和意义。如果大象和蚂蚁能彼此交流,大象或许会明白蚂蚁存在的意义,而蚂蚁却始终不会明白大象到底是什么?而我们人类,对于高度次元生物亦是如此——一位自称监测者的高次元生物降临,并寄存在了不知是幸运还是倒霉的主角林路身上,开始了它的观察者生活。而我们的主角紧张中带着丝丝彷徨,彷徨中带着不知所措。一人一高次元生物(女)的生活就此开始。 (ps:可能涉及到各种学科基因,维度,空间,潜物质,暗物质,时空理念……以及,星际战争,基因强化,全民修行等等) 群号:714509123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曾用心爱过你

    我曾用心爱过你

    十年前的执念,让我费尽心思嫁入了萧家。我拼了命想要挤进萧楠的心,可却被现实一次次逼退,遍体鳞伤。“胡一一,你喜欢我,不就因为我有一张跟他相同的脸么?”事实真相浮出水面,我终于得到了心心念念的答案,可却又落入了另一个魔障。“萧楠,我已经如你愿离婚了,为什么你还不肯放过我?”“胡一一,是你先说爱上我,结不结束,由我说了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别将我复活

    别将我复活

    江尚过马路刷手机,把小命刷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