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64200000024

第24章 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4)

“行夏之时”,是孔子假想执政时准备首先施行的一条政纲。这种以孟春建寅之月为岁首的所谓夏历,和中国的农业社会很适应,施行起来对于一般的农民会很感觉方便,故尔孔子特别重视它。吕氏所重视的也就是这夏历,《十二月纪》便是证明。《十二月纪》是一部王者的年中行事或施政历程,是儒家式的重农制度下的一套重要的典礼。故吕氏即使取自成文,也可证明他把这套典礼是看得怎样宝贵。真的,吕氏本人很有意思,他的出身虽是阳翟大贾,而他却是一位重农主义者,这是值得注意的事。

霸王有不先耕而成霸王者,古今无有。此贤者不肖之所以殊也。(《贵当》)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復(複),其产復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民舍本而事末则不合(原作令),不合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上农》)

他所说的这些道理究竟是不是绝对正确,我们可以不必追问,但他明白地是重农,不仅是视为重要的生产,而且是视为重要的政略。

儒家是主张德政的,孔子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勉)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种思想在《吕氏》书中也流荡着。

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上德》)

古之王者,德回乎天地,澹(瞻)乎四海,……虚素以公,小民皆(偕)之。其之(赴也)敌,而不知其所以然。此之谓顺天。教,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授)之。此之谓顺情。……岂必以严罚厚赏哉!严罚厚赏,此衰世之政也。(同上)

凡用民,太上以义,其次以赏罚。其义则不足死,赏罚则不足去就,若是而能用其民者,古今无有。(《用民》)

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故民之于上也……若五种之于地也,必应其类而蕃息于百倍。(《适威》)

礼烦则不庄,业烦则无功,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同上)

注意德政并不是说不用刑罚,儒家本没有这样的意思,吕氏也没有这样的意思(假使是不用,那便成为道家)。他们只是说不能专用刑罚而已(假使是专用,那便成为法家)。孔子也曾说过“必世而后仁”,又赞成“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故尔吕氏同时也在主张赏罚必信,赏罚须有充实。

赏罚信乎民,何事而不成!(《慎小》)

为民纪纲者何也?欲也,恶也。何欲?何恶?欲荣利,恶辱害。辱害所以为罚充也,荣利所以为赏实也。赏罚皆有充实,****无不用矣。(《用民》)

宋人有取(趋)道者,其马不进,倒而投之鸂(溪)水。又复取道,其马〔又〕不进,又倒而投之鸂(溪)水。如此者三。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于御。人主之不肖者有似于此,不得其道而徒多其威。威愈多,民愈不用。……故威不可无有,而不足专恃,譬之若盐之于味。凡盐之用,有所托也,不适则败托而不可食。威亦然,必有所托然后可行。恶乎托?托于爱利。爱利之心谕,威乃可行。威太甚,则爱利之心息。爱利之心息而徒疾行威,身必咎矣。(《用民》)

为了调剂刑政,儒家是看重音乐的功用的,吕氏也承继着这个传统,在《仲夏纪》与《季夏纪》中费了不少的篇幅来讨论音乐,他接受了公孙尼子的《乐记》的理论,有时还把它扩张了。在这儿同时还尽了反对墨家的能事。

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始生人者,天也。人无事焉,天使人有欲,人弗得不求;天使人有恶,人弗得不辟。欲与恶所受于天也,人不得与(原作兴)焉。不可变,不可易。世之学者有非乐者矣,安由出哉?(《大乐》)

刑之大者为兵。儒家不废刑,故亦不废兵。孔子为政,须“足食足兵”而“教民即戎”。吕氏也承继着这个传统,在《孟秋纪》与《仲秋纪》中,同样费了不少的篇幅来讨论兵,他主张义兵,而驳斥偃兵非攻之说,在这儿也尽了反对墨家的能事。

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家无怒笞则竖子婴儿之有过也立见,国无刑罚则百姓之悟(忤)相侵也立见,天下无诛伐则诸侯之相暴也立见,故怒笞不可偃于家,刑罚不可偃于国,诛伐不可偃于天下。……兵之所自来者远矣,未尝少选不用。贵贱长少贤者不肖相与同,有巨有微而已矣。察兵之微:在心而未发,兵也;疾视,兵也;作色,兵也;傲言,兵也;援推,兵也;连反,兵也;侈斗,兵也;三军攻战,兵也。此八者,皆兵也;微巨之争也。今世之以偃兵疾说者,终身用兵而不自知,悖。(《荡兵》)

凡为天下之民长也虑,莫如长有道而息无道,赏有义而罚不义。今世之学者多非乎攻伐,非攻伐而取救守,则鄉(嚮)之所谓长有道而息无道,赏有义而罚不义之术不行矣。……为天下之长患、致黔首之大害者,若说为深。(《振乱》)

关于“非乐”与“非攻”,像这样对于墨家的批评,可以说是相当猛烈,而全书中所取于墨家的地方也很少,如尚贤节用,并不是墨家的特见,薄葬也并没有薄到墨家所主张的那样脊觳的地步。此外则墨家兼爱而吕氏不兼,他说“仁也者仁乎其类者也”(《爱类》)。吕氏更采取儒家的孝道,在先秦书籍中首先引用了《孝经》(《察微》)。孝道被认为是平天下治国家之本,“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故论人必先以所亲而后及所疏,必先以所重而后及所轻”(《孝行》)。对于亲疏轻重而有先后,是儒家的差等爱,并非墨家的兼爱。

吕氏也主张忠,每将忠与孝并列。“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劝学》),“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尊师》)。“贤者之事也,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理然后动,必当义然后举。此忠臣之行也”(《不苟》)。这和墨家“上之所是亦必是之,上之所非亦必非之”的“尚同”之义亦不相同,故他竟能主张到“废其非君而立其行君道者”(《恃君》)。这是墨家思想中所决不曾有的。

墨家尊天明鬼,而吕氏则极重理智。书中也有天,但它的天是道,是太一,是精气,是自然,而不是有意想行识的人格神,上帝。对于鬼神之事也采取的是合理的解释:

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博志》)

圣人之所以过人,以先知。先知必审征表。无征表而欲先知,尧、舜与众人同等。征虽易,表虽难,圣人则不可以飘矣。众人则无道至焉。无道至则以为神,以为幸。非神非幸,其数不得不然。(《观表》)

这些是极可宝贵的话,不仅对于二千多年前的墨家是绝好的开导,就是对于二千多年后的今天的一些观念论者,也是很亲切的启蒙。鬼神并非真的存在,而实在是精巧和圣智的投影,无知者主观上的产物。在这样的认识之下对于卜筮等所谓媒介人神的工具也就不足信了。

今世,上(尚)卜筮祷祠,故疾病愈来。(《尽数》)

今夫塞(赛)者,勇力。时日卜筮祷祠,无事焉。善者必胜。(《察贤》)

鬼神既不足信,则妖异自当化除,书中于《明理篇》,颇有天妖、人妖、物妖各项的叙述,其主旨认为妖之兴归本于人事的不善,故颜其篇曰“《明理》”。在现代看来,其所“明”之“理”,虽然并不怎么“明”,但在当年总不失为是一种理性的说法,视神而化之者已大有径庭。《慎大览篇》载有一段故事,正好说明这种态度。

武王胜殷,得二虏而问焉。曰:“若(汝)国有妖乎?”一虏对曰:“吾国有妖。昼见星而天雨血,此吾国之妖也。”一虏对曰:“此则妖也,虽然,非其大者也。吾国之妖甚大者,子不听父,弟不听兄,君令不行,此妖之大者也。”

既不承认上帝鬼神,照儒家的思想系统上说来,便当承认自然中的必然性,便是命。吕氏对于命也恰好下出了一个定义:“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错者不得与焉。故命也者就之未得,去之未失。国士知其若此也,故以义为之决(判断),而安处之”(《知分》)。命,这种必然性,在自然界中总是存在的,不必对于它低头,也不必对于它反脸,我行我是(义),随它去!这种正是儒家的态度,而和墨家的也恰相反。故他又说:

凡人物者阴阳之化也。阴阳者造乎天而成者也。天固有衰嗛废伏,有盛盈蚡息,人亦有困穷屈匮,有充实达遂,此皆天之容,物〔之〕理也,而不得不然之数也。古(故)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愉)然而以待耳。(《知分》)

达士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同上)

《吕氏》全书重理智的色彩相当浓厚,因此它对于淫辞诡辩也是反对的。它是抱着儒家“正名”的本旨,要准乎义理,合乎实用,而不为苟辩、苟察。

名正则治,名丧则乱。使名丧者淫说也。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凡乱者刑(形)名不当也,……刑名异充而声实异谓。(《正名》)

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不好淫学流说,贤不肖各反(返)其质,行其情,不雕其素。(《知度》)

凡君子之说也非苟辩也,士之议也非苟语也,必中理然后说,必当义然后议。(《怀宠》)

辩而不当论,信而不当理,勇而不当义,法而不当务,惑而乘骥也,狂而操吴干将也。大乱天下者必此四者也。所贵辩者为其由所论也,所贵信者为其遵所理也,所贵勇者为其行义也,所贵法者为其当务也。(《当务》)

坚白之察,无厚之辩,外矣。(《君守》)

这所反对的当然不止名家,就是墨家后学的辩者之流也是在所反对之列的。且看《荡兵篇》所说:“援推,兵也;……今世之以偃兵疾说者,终身用兵而不自知,悖。故说虽强,谈虽辩,文学虽博,犹不见听”,便分明指斥的是墨家;便是“援推”二字也就是《墨子·小取篇》中关于辩论上的术语:“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独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否)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

在多士济济的吕氏门下,我们可以相信九流百家都是有的,墨家、法家、名家不用说都有,但这些分子显然不占势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吕氏》书中把墨子和孔子相提并称的地方那么多,而却处处攻击墨子的学说。但攻击他的学说时却又是混含着说的,绝不道出任何派别,任何个人的名字。如像说,“世之学者有非乐者矣”,或者说,“今之世,学者多非乎攻伐”,有时甚至于连这样混含着的指示都不提。这里一定是有所顾虑的。这固然可以解释为政治家或学者们的礼貌,但我相信,在吕门之外,秦国之墨者一定还很多,故尔不好明目张胆的攻击。

道家颇占势力,其中庄子的门人一定相当多,书中每称引《庄子》(《去尤》),有好些辞句与《庄子》书完全相同,如《必己篇》差不多强半是采自《庄子》的《外物篇》。又如《有度篇》的下列一节,更根据庄子的主张来批评孔、墨。书中指名孔、墨而加以批评的就只有这一节,特别是批评孔子。

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然而无所行教者。术犹不能行,又况乎所教!是何也?仁义之术外也。夫以外胜内(言负担太重),匹夫徒步不能行,又况乎人主!唯通乎性命之情,而仁义之术自行矣。先王不能尽知,执一而万物治。使人不能执一者,物感之也。故曰:通意之悖(《庄子》作“彻志之勃”),解心之缪,去德之累,通道之塞(通,《庄》作达)。贵富显严名利(《庄》作富贵),六者悖意者也(《庄》无下者字,下同)。容动色理气意,六者缪心者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者也。智能去就取舍(《庄》作“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者也。此四六者不荡乎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清明(《庄》无清字,下同),清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故曰”以下乃《庄子·庚桑楚篇》的一节,明明是引书,故称“故曰”,只是没有把《庄子》标明出来。像这些地方自然是庄子之徒透露了他们的门户。语气已经和平得多,只说“通乎性命之情而仁义之术自行”,没有说“掊击圣人……攘弃仁义”(《庄子·胠箧篇》)那样激烈的话。大约就因为这样,所以逃过了主编者的眼目而未被删掉的吧?

但无论怎么说,儒家总是占最大势力的。高诱序谓“不韦乃集儒者(原作书)使著其所闻”,虽不必便是事实,但可以说是得其近似。儒家中究竟有些什么人,无从查考了。我们所能确切知道的有一位李斯。《史记·李斯列传》:“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可见李斯颇为吕不韦所重用,在《吕氏春秋》的撰辑上他一定是尽了力的。李斯是荀卿的弟子,在初当然还未放弃儒术,因此吕氏之所以特别要大量地引用儒者入秦,并大量地引用儒术著书,我相信李斯一定参加了意见,而且这意见也就是荀卿的意见。《荀子·强国篇》中有下列一段,便是证明。

同类推荐
  • 云游——徐志摩作品精选

    云游——徐志摩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杜甫文集4

    杜甫文集4

    深刻反映唐代安史之知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展现诗人的一生传奇。
  • 女人的食指

    女人的食指

    食物里最美的是人情,冷暖的记忆所系皆在餐桌。“我靠写字赚钱已有二十年,但比起拿笔的时间,拿筷子的时间肯定更长。”“阴错阳差之下,我现在从事电视及广播的编剧工作,但其实,我本来想当厨师。”本书为有大和民族的张爱玲之称的向田邦子于空难意外去世之前留下的最后文字。围绕美食、人情、文艺创作展开,她独特的生活态度,具影像的散文篇章,让人沉浸于向田邦子的魅力之中无法自拔。喜爱品尝美食的向田邦子与妹妹在东京开了一家名为“饭屋”的小餐馆,从开店的地点、装潢、家具选择,甚至火柴盒设计她都自身参与其中,食物与食客之间的故事,都被这位观察敏锐的编剧快乐地“复刻”下来。食物、文艺创作与生活,竟有如此美妙的关系。向田邦子,直木奖获得者。日本最高荣誉的编剧奖以她命名。大和民族的张爱玲,侯孝贤最喜欢的作家,日本电视编剧界女王,作品达1000部之多。她的作品长演不衰,风靡数十载。根据其同名作品改编的电影《宛如阿修罗》获得第二十七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数个最高奖项。著有《父亲的道歉信》《隔壁女子》等作品。
  • 辛弃疾词选

    辛弃疾词选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又具有英雄气概。其词以豪放雄迈著称,有词集《稼轩长短句》。这本小书精选了词人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评注者不仅对词中生疏的语词做了简洁的注释,还附有深入浅出的解读,能够带领大家轻而易举地进入辛词的世界,领略辛词的艺术魅力。
  • 谁翻乐府凄凉曲

    谁翻乐府凄凉曲

    本书内容包括1999年后新作、处女作、成名作、代表作、影响或争议最大之作、印象记、对话录、后记、著作目录、大事年表、影集、手迹、小传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我的妹妹是军师

    重生之我的妹妹是军师

    叱咤风云的修真界大能-杨上被弟子毒害后重生地球!重活一世竟又被妹妹克制?妹妹下一场我们先扬哪个?书友群:540818676
  • 都市之特勤狂兵

    都市之特勤狂兵

    【本书无敌文,新书《荒漠树人》已上线】沈落重生后带着一枚复活戒指,怼天怼地怼世界…
  • 回忆从06年至今

    回忆从06年至今

    我想修改一下书名!书名应该叫《25岁以前的回忆》!
  • 此致我们的梦

    此致我们的梦

    小镇女孩从小学习芭蕾舞蹈,气质从小高人一等。但这一份独特,却适得其反。绝望之际的她和母亲准备自杀,却被路过的好心人所救。但后来女孩的母亲癌症晚期病发而亡,女孩母亲的朋友正好找来。她和那位母亲的朋友离开了小镇。三年后,女孩从阴影走出,在芭蕾舞界创造辉煌,享誉全球……
  • 幽悠仙剑

    幽悠仙剑

    仙剑三的悲剧,让人心痛心伤心戚戚。为什么不给重楼一个爱人,为什么不给徐长卿和紫萱一个完美,为什么不给景天和雪见还有茂山和花楹、必平等一个温馨的结局,相似的背景,不一样的剧情,而幽悠仙剑又会有怎样的传奇呢?
  • 勇士觉醒

    勇士觉醒

    这是一个科技最为发达,已经成为巅峰的世界,却被一个外来物种弄得意外连连。
  • 风雪归阳

    风雪归阳

    若干年前,天下四分五裂,小国纷争,互相吞并。最终形成了中原有北夏国,南方有南越国的政治格局。——故事始于北夏王朝第二代的权位之争。这一年,恰逢春暖花开之时,他,受封为北夏王朝的逸王。他是逸王齐予白,而她,自始至终,都是他的奴婢,他的武器——景阳。自父辈的恩恩怨怨始起,两人的命运就注定交织在了一起。他要做复仇的王者,她便做他最锋利的武器,即使浑身千疮百孔,但只要他需要,她永远都会站在他的身边,遇神杀神,遇鬼杀鬼。然而,看似最无情之人却也被深情累。在权力的博弈里,一步错便步步错,两人暗生的汹涌情愫,好像在那至上王道的追求之路上,没有容身之处。——春和景明,暖阳如煦。——予世间公道,还胜者清白。——爱恨皆付于风雪,你我又能拥抱住几片风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明朝假太监

    明朝假太监

    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典不是这么练地...
  • HP波特家的小女儿

    HP波特家的小女儿

    最年轻的威森加摩首席,最年轻的波特家主,最年轻的霍格沃兹毕业生,最年轻的傲罗,最厉害的势力头领,最精明的商人……这些都是她的称号,对于她血泪半生的奖赏。(私设:多瑞亚·波特为詹姆斯的母亲。)CP薇尔德·波特×查理·韦斯莱(弥补原著中查理的单身。)